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_第1页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_第2页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_第3页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_第4页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为例春天的故事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春晖啊暖透了大江两岸啊中国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城市化——一般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的水平,体现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因为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能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进城市的发展。城市化标志——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背景知识:城市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日前发布《2012年社会蓝皮书》指出,2011年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数千年来首次超过农业人口,达到50%以上。这是中国城市化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以城市社会为主的新成长阶段。继工业化、市场化之后,城市化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引擎。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课题组负责人李炜表示,中国城市化水平超过50%,标志着中国数千年来以农村人口为主的城乡人口结构,在2011年发生了根本的逆转。根据国家统计局第6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2010年底之前,全国城镇人口就已经达到49.68%,按照目前的城市化速度,2011年底这一比例已经超过50%。社科院报告:中国城市化水平超过50%

1.区域城市化水平的递变——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衡量区域城市化水平的重要指标。区域城市化的过程分为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和后期阶段三个阶段。城市化初期,城市人口的比重上升较慢,一般保持在30﹪以下;城市化中期,城市人口比重上升较快,同比增幅较大,一般保持在30﹪~70﹪之间,该阶段城市迅速膨胀,出现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城市化后期,城市人口比重保持在较高水平(70﹪以上),城市人口比重增长趋缓甚至停滞,甚至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城市人口向乡村回流)。英国是世界上城市化起步最早的国家,其城市化历程反映着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该国城市化先后经历了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等四个阶段。你知道吗?下图是“建国以来我国城乡人口变化情况”,读图回答1—3题。1.2006年中国城市化水平约为(

)A.35﹪B.40﹪C.46﹪

D.54﹪√2.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正处于下列哪个阶段(

)A.初期缓慢发展阶段 B.中期加速阶段C.后期成熟阶段D.条件不足,不能判断√

2.区域产业结构的递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区域内部三大产业的产值和就业人员的比例不断地发生变化。一般有以下变化规律:起初是第一产业(农业)的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工业、农业以外的行业,统称服务业)的比重不断上升;随后第一、第二产业的比重都逐渐下降,而第三产业的比重持续上升。经济越发达,第三产业的比重就越大。下图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城镇人口职业构成变化,读图完成1~2题。1.图中①、②、③分别表达的产业是()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B.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C.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D.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2.造成该城镇“人口职业构成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增长过快

B.区位选择变化

C.职业收入差异

D.产业结构升级3.区域工业结构的递变——对某一国家或地区来讲,其工业化的过程也是工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过程。区域发展初期以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主,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工业结构逐渐转向以资金、技术密集型为主,其原有的资源、劳动密集型企业逐渐被淘汰或向落后地区转移。读“台湾部分出口产品比重示意图”回答1~2题。1.台湾部分产品出口比重下降,说明其丧失的竞争优势主要是()A.广阔的市场B.低廉的工资

C.先进的技术D.通达的信息2.台湾部分产品出口比重上升,反映其工业转向()A.廉价劳动力指向型B.市场指向型C.技术指向型D.原料指向型③①②④知识1珠三角发展的区位优势知识2珠三角工业化发展的两个阶段

19791990主导:劳动密集型产业主导:高新技术产业条件:

工业基础薄弱,矿产资源贫乏。

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国内需求庞大工业部门:

制衣、制鞋、玩具、电子组装缺点:附加值低条件:

珠三角工业实力大增;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丧失;劳动密集型产业不能支撑珠三角进一步发展;发达地区新一轮产业转移工业部门:电子工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外商投资规模小产品附加值低速度慢(2013安徽·23~25)图7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完成1~3题。1.2005年以来,安徽省城市化处于()A.初期阶段B.中期阶段C.后期阶段D.逆城市化阶段2.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A.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B.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C.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D.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3.为增强工业对就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作用,近期安徽省中小城市可以着力发展()A.劳动力导向型和原料导向型工业B.技术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工业C.动力导向型和劳动力导向型工业D.原料导向型和技术导向型工业我国区域城市化几种典型模式的比较1.产业升级面临困境——产业结构调整知识3问题与对策2.城市建设相对落后——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3.生态环境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加强规划与管理

受多种因素的制约,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后劲日显不足,而且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据此回答1~3题。1.珠三角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包括()A.产业升级面临困难B.城市建设相对落后C.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D.产业转移日渐加强2.“城中村”的主要经济活动是()A.工商业B.农牧业C.园艺业D.旅游业3.珠三角地区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的根本原因是()A.城市建设规划不合理B.自然地理条件不宜于城市发展和规模扩大C.城市人口和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城市规模急剧膨胀D.中小城市的发展影响了大城市的坏境质量(2012江苏·13~14)我国东南沿海某市原为农产品和部分轻工业原料生产基地,1990年开始积极吸引外资,调整产业结构,建立起以化工、机械、纺织、电子、服装等为主的工业体系。图7是该市1990~2010年产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1.1990~2010年,该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是()A.第一产业比重持续快速下降B.第二产业始终占主导地位C.第三产业比重变化最大D.产业结构趋于优化2.促进该市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的措施是()①逐渐将纺织、服装企业向内地转移②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③大量引进国外化工、机械项目④加快发展第三产业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2)四个地区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A.①B.②C.③D.④(3)四个地区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