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2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_第1页
专题02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_第2页
专题02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_第3页
专题02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_第4页
专题02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2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一、选择题1.(2020·广西一模)“公元前3世纪出现了一个关键转折点,即类似西方封建制的西周分封制被中央集权官僚政府所取代。新的中央集权国家建立了北接草原、南至南越的庞大帝国。”这个“庞大帝国”的建立者是A.秦始皇 B.汉高祖 C.唐高祖 D.明太祖【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前221年,秦始皇建立秦朝,它北接草原、南至南越,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统一的国家,故A符合题意;汉高祖建立西汉,B不符合题意;唐高祖建立唐朝,C不符合题意;明太祖建立明朝,D不符合题意。故选A。2.(2020·黑龙江大庆·学业考试)古代监察体制的建立用于监督官员的规范执政,防止官员的贪污腐败。秦朝负责监察百官的是A.丞相 B.御史大夫C.太尉 D.刺史【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中国监察制度的准确认识,解答本题需要注意“秦朝负责监察百官”等关键信息,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丞相始设于秦朝,是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的,不合题意,排除A;御史大夫始设于秦朝,具有监察百官之职,B符合题意;太尉负责军事,不合题意,排除C;刺史是设于汉朝的监察官员,不合题干时间,排除D,故选B。3.(2020·内蒙古乌兰浩特·初一期末)图示法可以使分散的知识系统化,直观地呈现整个知识骨架,下列―组秦始皇措施图示体现的中心主题是()A.加强文化控制 B.加强经济管理C.加速国家统一进程 D.巩固国家统一【答案】D【解析】上面两幅图分别反映了秦始皇统一文字和货币的措施,其中统一文字的目的是为了加强文化控制,统一货币的目的是为了加强经济管理,综合起来,其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巩固国家统一,此时秦已经统一全国,也就无所谓加速国家统一进程的问题了,因此这两项措施体现的中心主题是巩固国家统一。故答案选D。4.(2020·山东省陵城区江山实验学校月考)“有志者,事竞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对联中涉及的两个人物是A.晋文公项羽B.项羽勾践C.夫差刘邦D.周幽王刘邦【答案】B【解析】破釜沉舟出自巨鹿之战。公元前207年,项羽在巨鹿之战中大败秦军主力,刘邦进入咸阳,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卧薪尝胆和春秋争霸中的越王勾践有关。故选B。5.(2020·吉林省实验初三月考)昔有人形容秦朝时“赭衣塞路,囹圄成市”,意思是道路上挤满了穿囚衣的犯人,监狱里关满了人,如同集市一样。这些现象说明秦朝时期()A.社会治安混乱 B.国民素质不高 C.人民法制观念淡薄 D.刑法严酷【答案】D【解析】秦朝刑法严酷,导致犯人很多,住满了监狱。题干的“赭衣塞路,囹圄成市”说明秦朝时期刑法严酷,故D符合题意;社会治安混乱、国民素质不高、人民法制观念淡薄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ABC,故选D。6.(2020·广西蒙山县二中初一月考)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次起义爆发并得到各地农民纷纷响应的原因是()①秦朝的徭役繁重②秦朝的赋税很重③秦朝统一度量衡④秦朝的刑法残酷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B【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秦朝的徭役繁重、秦朝的赋税很重和秦朝的刑法残酷都是秦的暴政的表现。秦朝统一度量衡和秦末农民起义无关。①②④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B。7.(2020·河北丰南·期中)西汉统治者认识到“先富民,再强国”的道理,在王朝建立之初采取的政策是A.力倡节俭 B.大兴文治 C.休养生息 D.平抑物价【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西汉建立初年,由于长期战争破坏,经济萧条,百姓流离失所,西汉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在充分认识到“先富民,再强国”的道理后,采取休养生息政策,使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C符合题意;力倡节俭不是西汉建立初期最主要实行的措施,A排除;大兴文治不是西汉王朝建立之初实施的最主要的政策,B排除;汉武帝时期平抑物价,D排除。故选择C。8.(2020·昆明市官渡区第一中学月考)在中国古代,出现过许多次盛世局面。盛世局面的出现离不开统治者合理的措施。下列盛世出现在汉朝的是()A.贞观之治 B.开元盛世 C.文景之治 D.康乾盛世【答案】C【解析】西汉王朝到了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他们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并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文帝和景帝时期,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如断残肢体的肉刑。他们还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文帝以身作则,在位20多年,生活简朴,宫室、园林以至车骑都没有增加。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当时的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库存的粮食和铜钱非常充盈。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之为“文景之治”,C符合题意;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在唐朝,AB排除;康乾盛世出现在清朝,D排除。故选择C。9.(2020·山东中区·初三二模)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公元9年王莽夺取西汉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西汉在历史的时期应该是()A.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1世纪 B.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1世纪C.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0世纪 D.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0世纪【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每百年为一个世纪,大于99年,小于1000年的时间属于多少世纪的算法,是用百位上的数字加一,公元前202年属于公元前3世纪,公元9年属于公元,1世纪。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10.(2020·广西二模)“秦王朝开创的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汉武帝为实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采取的措施是()A.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B.颁布“推恩令”C.建立刺史制度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中“汉武帝……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采取的措施”这一关键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等领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而符合“精神空间”这一要求的只能是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故D符合题意;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的是秦始皇,故A不符合题意;颁布“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均是在政治方面采取的措施,故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11.(2020·江苏镇江·二模)为了巩固中央集权,汉武帝采纳了某位学者“罢黜百家”的建议,儒家以外的其他各家思想都受到排斥。这位学者是A.董仲舒 B.张骞 C.魏征 D.主父偃【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选项A符合题意;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B排除;魏征是唐太宗的谏臣,C排除;汉武帝听从主父偃建议,颁布“推恩令”,D排除。故选A。12.(2020·海南三亚·期末)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27年,汉皇帝下了一道命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这段材料主要体现了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A.推行禅让制 B.实行世袭制 C.颁布“推恩令” D.建立刺史制【答案】C【解析】西汉初年,分封的诸侯国势力相当大,严重威胁中央政权。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准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从此,诸侯国越分越小,再也无力与中央对抗,解决了汉初以来的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四个选项中A选项是在尧舜禹时实行的,B选项是夏朝实行的,D选项是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实行的措施,与题文材料无关。故本题选C。13.(2020·北京平谷·初三二模)“公元26年,即汉光武帝称帝的第二年,下诏书,令民间释放奴婢。”材料中的“汉光武帝”建立的朝代是()A.西周 B.东周 C.西汉 D.东汉【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25年,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14.(2020·山东招远·期末)某同学依据朝代更迭示意图(如:下图)概括时代特征。这一阶段的时代特征是()A.中华文明的起源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图片“秦朝到东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西汉,汉武帝期间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进入了鼎盛时期。因此“秦朝到东汉”这一阶段的时代特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15.(2020·山东平邑·初三二模)公元25年,刘秀重建汉王朝,史称东汉。至此,距离公元前221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的建立已经过去了()A.196年 B.197年 C.245年 D.246年【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可知,距离公元前221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是秦朝,刘秀称帝是在公元25年,也就是公元后的25年,按公元前221至公元前1年计算是220年,公元后是25年,加起来是245年,C符合题意,ABD排除,故选择C。16.(2020·湖南大学附属中学月考)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它把黄河文明、恒河文明、两河文明和希腊文明等……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联在了一起。这里的“它”开始出现于A.郑和下西洋 B.玄奘西游 C.鉴真东渡 D.张骞通西域【答案】D【解析】由题干中“黄河文明、恒河文明、两河文明和希腊文明”可以判断出其指的是丝绸之路,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符合题干中“开始于”,故选D。17.(2020·内蒙古莫力达瓦·二模)“丝绸之路”是中外联系的纽带,沟通中西的桥梁,被称为流动的“文化运河”。以下不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A.中国的冶铁技术传到西方 B.中国的丝绸织品转运欧洲C.朝鲜的音乐传入中国 D.西域的葡萄传入中国【答案】C【解析】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西域的使者、商人纷纷东来。他们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丝绸之路。朝鲜不在丝绸之路沿线,故选C。18.(2020·揭阳市实验中学初三二模)季羡林先生曾说:“在世界上延续时间长、真正形成独立体系的文化只有四个中国、印度、阿拉伯和西欧。这四大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新疆地区。其所以能够在这里汇流,则须归功于贯穿全区的丝绸之路。”,这段话不能说明A.丝绸之路是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B.世界古老文化的源头在中国的新疆地区C.丝绸之路促进了不同地区文化的交流与发展D.丝绸之路是一条世界多元文化融汇的通道【答案】B【解析】据题干“在世界上延续时间长、真正形成独立体系的文化只有四个中国、印度、阿拉伯和西欧。这四大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新疆地区。其所以能够在这里汇流,则须归功于贯穿全区的丝绸之路。”可知,这段话不能说明世界古老文化的源头在中国的新疆地区,B符合题意。ACD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19.(2020·广西二模)据《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载,司马迁为了完成父亲的遗业,大量阅读朝廷史官记载,还到各处实地探访考察,搜集遗闻,辨别真伪,最终写成了不朽名著《史记》。由此可见司马迁()A.侧重史书记载 B.注重史料考证C.注重史学文学价值 D.完成著作是为了父亲的遗业【答案】B【解析】“量阅读朝廷史官记载”说明司马迁注重研读史料;“到各处实地探访考察,搜集遗闻,辨别真伪”说明司马迁注重对史料的考证,故选B;A项说法没有体现出司马迁对史料的考证,排除;CD项与题意主旨不符,无法体现,排除。20.(2020·河南长葛·二模)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古代科技的演进 B.农业文明的发展C.中外文明的交融 D.中原文化的辉煌【答案】D【解析】河南贾湖遗址出土的骨笛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笛子,甲骨文是河南殷墟出土的我国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洛阳的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乃中国佛教的释源祖庭,世界佛教的集大成者。三幅图片都体现了中原文化的辉煌,D符合题意;洛阳的白马寺没有体现古代科技的演进,古代科技的演进,AB排除;甲骨文没有体现中外文明的交融,C排除。故选择D。二、非选择题21.(2020·江苏宝应·月考)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每个时代都有梦想,让我们回首历史,感受两干多年阶的风起云涌,体会那个时代的梦想。一、力主创新强国梦——商鞅变法材料一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是一个具有宗教徒般笃诚和热情的理想主义者。商鞅之法……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毛泽东(1)材料一认为“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材料二乃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战国策秦策》(2)根据材料二指出商鞅变法的措施。(3)根据材料回答这些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用材料中的原话)二、扫六合统一梦——秦朝建立材料三追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宇内,统治时期虽极短促,于“古人之道法,无不革除,后世之冶术。悉已创导。”——摘编自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影响。材料四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史记秦始皇本纪》(5)材料中这些措施从总体上对国家的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6)史书记载,西周初年有800个诸侯国,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战国初期还有十几个诸侯国,到始皇时,“统一宇内”。这一历史现象反映了我国历史发展的什么趋势?【答案】(1)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2)措施: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奖励军功。(3)作用:使秦国倾邻国而雄诸侯。(4)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5)这些措施有利于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其进步作用对后世有深远影响。(6)由分裂走向统一。【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商鞅变法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故材料一认为“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2)根据材料二“乃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陌,急耕战之赏……”可知商鞅变法的措施: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奖励军功。(3)根据材料“……倾邻国而雄诸侯。”可知,这些措施使秦国倾邻国而雄诸侯。(4)根据材料“追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宇内,”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秦统一全国。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5)根据材料“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这些措施是秦始皇为巩固统一采取的措施,这些措施有利于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其进步作用对后世有深远影响。(6)根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有800个诸侯国,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战国初期还有十几个诸侯国,到始皇时,‘统一宇内’”。可知这一历史现象反映了我国历史发展由分裂走向统一。22.(2020·江苏宝应·月考)学习和了解古代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制度,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影响,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借鉴,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故封立亲戚为诸侯之君,以为藩篱,屏蔽周室。”——《左传》材料二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史记》材料三“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史记》(1)根据材料一回答,西周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当时哪些人有可能成为诸侯?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当时这种制度产生了什么作用?(2)材料二中所说的“初并天下”发生在哪一年?材料中的“寡人”最终决定把“名号”更为什么?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3)材料三中的“陛下”采纳了谁的建议“推恩分子弟”?结合材料内容分析,“上”采纳这个建议的目的是什么?【答案】(1)分封制;宗亲和功臣;作用:稳定了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了疆土。(2)公元前221年;皇帝;郡县制(3)主父偃;削弱封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解析】(1)根据材料中“以为藩篱,屏蔽周室”结合所学知识,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建立诸侯国,从而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