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题专练50题)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答案版)_第1页
(选择题专练50题)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答案版)_第2页
(选择题专练50题)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答案版)_第3页
(选择题专练50题)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答案版)_第4页
(选择题专练50题)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答案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答案速记123456789101112131415BBDCCDCDBBBCAAA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CBCDABBBBACDCCB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BDDDDCDBBABDDCC4647484950ACDAC1.B【详解】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1953年”“工业化建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1953年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它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B项正确;土地改革的时间是1950年,排除A项;公私合营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排除C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1978年召开,排除D项。故选B项。2.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实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必须“稳步地变农业国为工业国”的目标,我国进行看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相应的发展轻工业和农业,B项正确;土地改革使农民获得土地,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不能实现工业化,排除A项;我国重点是发展重工业,不是发展手工业,排除C项;我国相应的发展轻工业,不是重点发展轻工业,排除D项。故选B项。3.D【详解】据所学知识,我国在一五计划期间取得的成就有: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1956年底,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中国试飞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在华北、西北建立了一批新工业基地.从此,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故①②③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建成并投产的项目,D项正确;上海宝山钢铁总厂是七十年代后期建成的,与一五计划时间不符,排除带有④的选项,排除ABC项。故选D项。4.C【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我国原有的工业布局集中在沿海沿江大城市,根据题干“一五计划”期间的重大工业投资项目中,东北占44.3%,中部地区占32.9%,西北地区占20%,这说明“一五计划”投资在中部西北部的总额多于东北部,有利于中部、西北部工业的发展,因此可知改变了我国工业地区布局不合理的局面,C项正确;题干是投资比例,不是国民经济比例,排除A项;我国原有的工业布局集中在沿海沿江大城市,而东北地区的投资占比高于中部和西北部,排除B项;题干中是投资额比例,没有涉及重工业,排除D项。故选C项。5.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建成了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C项正确;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修建了宝成铁路、鹰厦铁路,排除A项;一五计划是国内的工业化建设,与抗美援朝无关,排除B项;雷锋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模范,排除D项。故选C项。6.D【详解】依据“新中国在1953年进入了计划经济建设和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造的新阶段”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解决工业发展遇到的矛盾,我国进行了对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的社会主义改造,以适应工业建设的需要,D项正确;1952年底,土地改革已经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已经取得胜利,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7.C【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学习苏联先进经验,建设我们的祖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它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以苏联帮助兴建的156个项目为中心,先后施工1万多个工业项目。因此理解正确的是充分借助外援开展工业化建设,C项正确;体现了农民渴望土改的迫切心情,与土地改革相关,与题干内容“学习苏联先进经验建设我们的祖国”没有联系,排除A项;人民参与改革,与题干内容“学习苏联先进经验建设我们的祖国”没有联系,排除B项;第一个五年计划,它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排除D项。故选C项。8.D【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描述的是19521957年城市职工人数增加,东三省成为人口迁移的主要目的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1957年,我国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当时的重工业基地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因此,大量人口流入东三省,为工业化建设的开展提供了劳动力,D项正确;土地改革是在19501952年进行,排除A项;加快了农业集体化与“城市职工的人数从1603万增加到3101万”不符,排除B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在1984年开始,排除C项。故选D项。9.B【详解】根据题干“初教一飞机试飞成功,这标志着中国航空工业由修理阶段跨人制造阶段;1956年9月,国产B2一34中型坦克发动机问世,结束了中国不能制造坦克发动机的历史。”结合所学可知,1953年,我国开始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先后实施了1万多个工业项目。钢铁、煤炭、电力、机械制造等各个领域快速发展,到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指标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题干材料描述的现象与一五计划有关,B项正确;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发生在1950年到1953年,排除A项;土地改革发生在1950年到1952年,排除C项;一五计划时期我国的工业刚刚起步,武器研发能力较弱,并不是军事强国,排除D项。故选B项。10.B【详解】根据题干“骑自行车身着‘1953’工作服的劳动者,将写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接力棒,交给骑摩托身着‘1954’工作服的劳动者。”结合所学可知,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它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开始执行,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绝大部分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B项正确;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排除A项;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排除C项;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1.B【详解】通过图示我们可以看出,从1949年到1956年,文科学生占比在不断减少,反过来说理工学生比例在逐步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是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B项正确;高校学习文、法、商、教育等文科学生在总学生中占比的变化主要是为了满足建国后国家发展工业化的需要,不是捍卫国家安全,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1953—1957年,我国进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文科学生占比变化的原因是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而不是教育体制改革,排除C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是从1956年开始,不符合题干中的时间范围,排除D项。故选B项。12.C【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53年,我国开始执行一五计划,到1957年,取得了巨大成就,其中之一建成武汉长江大桥,C项正确;1950年、1949年,这不是一五计划范围,排除AD项;1953年,我国开始执行一五计划,不可能建成,排除B项。故选C项。13.A【详解】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根据所学可知,1965年9月,我国首次用人工方法合成了结晶牛胰岛素,属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成就,本身不是工业成就,A项符合题意,选择A项;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属于“一五”计划的工业成就,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属于“一五”计划的工业成就,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属于“一五”计划的工业成就,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14.A【详解】根据题干“下图为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情景”结合所学可知,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会议制定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A项正确;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决定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都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决定的,排除BCD项。故选A项。15.A【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属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体现,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根本法的形式确立了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A项正确;会议和通过的宪法不属于基础设施和国防装备领域的成就,也不是文化教育领域的成就,排除BCD项。故选A项。16.C【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项正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于1949年9月召开的第一届政协会议后,排除A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之一,与题干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表述无关,排除B项;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强调对外开放的主动赢得经济发展的主动、赢得国际竞争的主动,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17.B【详解】根据材料“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结合所学可知,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材料中“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体现了人民代表大会的制度特点,B项正确;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的根本制度,排除A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政党政治,排除C项;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排除D项。故选B项。18.C【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C项正确;土地改革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土地制度依然是私有制,排除A项;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不涉及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排除B项;改革开放建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9.D【详解】根据题干“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1956年,我国进行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项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人民当家作主,成为国家的主人,虽然建立的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但此时我国还没有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排除A项;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消灭了封建制度,但此时我国没有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排除B项;抗美援朝抵御了西方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维护了新中国的安全,提高了新中国的国家地位,但此时我国没有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排除C项。故选D项。【点睛】20.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由题干的1953年的时间信息可知,1953年,我国为改变不利于农业发展的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的分散经营,对农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A项正确;公私合营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排除B项;人民公社是左倾错误的表现,出现于1958年,排除C项;包产到户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出现于1978年,排除D项。故选A项。21.B【详解】根据材料“单干邀伴变互助,小组联起变大组,大组变成合作社”分析得知题干所述反映了过渡时期国家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史事,即农业合作化运动,B项正确;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后,全国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过程中出现的失误,排除A项;土地改革运动主要任务是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建立农民土地所有制,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而三大改造的完成表述的是结果,排除D项。故选B项。22.B【详解】本题是逆向选择题。结合所学可知,三大改造中对农业、手工业实行走合作化道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公私合营,B项关于三大改造的叙述不正确,符合题意,选择B项;根据上述分析,A项关于三大改造的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C项关于三大改造的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项关于三大改造的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23.B【详解】根据题干图表中公有经济和私有经济所占百分数的比例可知,公有经济在国民经济占主要成分。依据所学知识,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形成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B项正确;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的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一五”计划的实施,开始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面貌,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安全保障,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24.B【详解】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953年开始,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的改造。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被称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B项正确;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使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成公有制,排除A项;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没有强制没收和购买,排除CD项。故选B项。25.A【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1953年,我国进行三大改造。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私营企业”在当时属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范围,所以其“集体消亡”的原因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A项正确;私营企业“集体消亡”与土地改革无关,排除B项;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确立了我国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也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但题干强调私营企业“集体消亡”的原因,即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排除C项;农业生产合作社迅速发展和农业的改造有关,排除D项。故选A项。26.C【详解】根据题干表格数字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年代公有制经济中国民收入占比92.9%,私有制经济中国民收入占比7.1%,这和三大改造完成有关。1953年,我国开始进行三大改造。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C项正确;我国20世纪50年代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的比例变化和新中国的成立,抗美援朝胜利、一五计划完成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27.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D项正确;实行股份制、廉价收购、无偿没收都不是针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的“和平过渡”办法,排除ABC项。故选D项。28.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开始进行三大改造,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起来,C项正确;1950年进行的土地改革属于私有制,排除A项;19531957年我国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排除B项;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29.C【详解】根据题干“杭州市海悦火柴生产合作社”“公私合营后的永固机械制造厂”和所学可知,1953年到1956年,我国进行了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农业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现了公私合营,C项正确;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与“近代”不符,排除A项;三大改造是从1953年到1956年,社会主义艰辛探索是在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后,排除B项;改革开放是在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排除D项。故选C项。30.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国家基本上完成三大改造,公有制成为经济形态的唯一形式,不会出现招聘、招工等类似的行为,B项正确;“农业生产迅速发展”与招聘、招工广告消失无关,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是招聘、招工广告消失,与城市化进程缓慢无关,排除C项;“工业建设超额完成”不符合题干时间要求,排除D项。故选B项。31.B【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国民收入中公有经济占92.9%,商品零售额公有经济占95.8%,工业总产值中公有制占100%,由此可知,这是三大改造,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B项正确;1949年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我国进入历史新纪元,排除A项;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仍未成功,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D项。故选B项。32.D【详解】根据题干“1949年到1959年10年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我国开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实现公私合营,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D项正确;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排除A项;解放了农村生产力的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与公私合营无关,排除B项;“一五”计划的完成,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排除C项。故选D项。33.D【详解】根据题干信息“我们的首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大改造的完成,基本上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项正确;1954年,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颁布,与题干信息“我们的首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了”,没有联系,排除A项;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题干信息“我们的首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了”,没有联系,排除B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使我国的经济结构发生很大变化,它所取得的成就,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与题干信息“我们的首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了”,没有联系,排除C项。故选D项。34.D【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八大正确分析国内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大会分析了我国形势的新变化,明确指出,当前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D项正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准备,排除A项;中共七大上对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进行了部署,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排除B项;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了我国第一部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35.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根据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在我国建立起来的新形势,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D项正确;1953年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了要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而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于1956年,排除A项;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排除B项;1958年召开的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排除C项。故选D项。36.C【详解】从材料中的“不到十五年就要超过英国”可得出这是1958年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内容,即“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C项正确;备战、备荒、为人民是1966年,排除A项;抓革命,促生产是“文革”时期的口号之一,排除B项;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是1956年提出的,“上山下乡”,排除D项。故选C项。37.D【详解】根据题干“1958年——1961年”结合所学知识,这一时期我国正处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在工业上,为实现全年钢产量1070万吨的指标,全国几千万人掀起了“全民大炼钢铁运动”,“良田荒,薯叶枯,青壮炼钢去,童叟田间忙”是当时真实场景,D项正确;ABC反映的是大跃进时期的浮夸风,不是真实的场景,排除ABC。故选D项。38.B【详解】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从图片中的大豆的形状与大小,以及图中的诗,反映出对现实不切合实际的夸大,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开始了“大跃进”,出现了不切合实际的浮夸风,人们陶醉于虚幻的现实,B项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三年的努力,迅速恢复了被长期战争和国民党反动统治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这一时期称为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排除A项;“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排除C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我国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39.B【详解】根据题干“一个人所挣得的工分数与其付出的劳动时间有直接关系,但与其努力程度的关联则很小”和所学知识可知,人民公社体制存在某些缺陷,为赢得“工分数”,一些农民尽可能地“偷懒”而“出工不出力”,生产效率大大降低。因此,表明理想化制度设计导致公社运行效率低,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农业生产监督与计量成本问题,无法得出其成本高昂,排除A项;人民公社体制突出的是平均主义分配原则,而非多劳多得分配方案,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人民公社集体生产组织下工作效率低,无法看出点燃了民众的理想主义激情,且材料中大家积极性不高,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40.A【详解】根据题干“放开肚皮吃饱饭,鼓足干劲搞生产”“多快好省”和所学知识可知,对联主要反映了1958年提出的“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的基本思想,所以这副对联最早应该书写于20世纪50年代末,A项正确;20世纪60年代末处于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与对联内容不符,排除B项;20世纪70年代初,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台湾国民党当局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与题意无关,排除C项;21世纪初,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与题意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41.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读表可知,19571960年我国农业产量大幅度下降,主要原因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1958年,党和政府错误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这就使得“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我国的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国家和人民遇到了建国后未曾有过的经济困难,B项正确;抗美援朝战争发生在19501953年,排除A项;“七千人大会”的召开在1962年,排除C项;“文化大革命”的发动是在1966年,排除D项。故选B项。42.D【详解】由材料“1956年,中共八大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1961年,中共中央又开始调整国民经济。”可知随着国内形势的变化,中国共产党不断调整国内政策,说明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43.D【详解】根据材料“1959年至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为克服困难,中共中央全面调整国民经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9年至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出现严重问题,出现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局面,为克服困难,中共中央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至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D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时期主要出现的问题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出现了严重的困难,而不是通货膨胀,排除A项;这时期中国还未改变经济落后的面貌,排除B项;1959年至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出现严重问题,出现了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的局面,为克服困难,中共中央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这时期没有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排除C项。故选D项。44.C【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从③到④产生变化”,可知19601965年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克服困难局面,中共中央开始调整国民经济,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于1961年初开始实施。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呈现出物价稳定、市场繁荣的新面貌,C项正确;1956年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与题干信息“从③到④产生变化”时间上不符,排除A项;1958年,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随后出现的“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与题干信息“从③到④产生变化”不符,排除B项;1966年夏,“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起来,与题干信息“从③到④产生变化”时间上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45.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王进喜是中国石油工人,带领钻井队艰难创业,打出了大庆第一口油井,人称“铁人”,被评选为“最美奋斗者”,C项正确;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涌现出的模范人物主要有“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