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无言之美(教师版)_第1页
第15课无言之美(教师版)_第2页
第15课无言之美(教师版)_第3页
第15课无言之美(教师版)_第4页
第15课无言之美(教师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5课《无言之美》学习目标重点难点1.阅读文章,把握作者行文思路。2.学习举例论证的方法。3.认识艺术中的无言之美,培养良好的审美素养。重难点1.学习举例论证的方法。2.认识艺术中的无言之美,培养良好的审美素养。(一)基础知识一、作者简介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美学家、翻译家。主要作品有《文艺心理学》《谈美》《西方美学史》等。他的《谈文学》《谈美书简》等理论读物,深入浅出,内容切实,文笔流畅,对提高青少年的写作能力与艺术鉴赏能力颇有启迪,有《朱光潜全集》。二、故事背景本文选自《朱光潜美学文集》,是朱光潜先生论美学的一篇文章,本文写于1924年,在这篇文章中,朱光潜先生首次提出了“无言之美”这一美学命题。《无言之美》是他发表的第一篇美学文章。三、理解词义譬如:比如。附丽:附着,依附。姑且:表示暂时地。蛾眉:蚕蛾的须细长而弯曲,借指眉毛细而弯。寂寥:寂静;空旷。颦:皱眉。怆然:悲伤的样子。惨戚:悲惨忧愁。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的样子。心旷神怡:心情愉快,精神舒畅。轻描淡写:着力不多地描写或叙述;谈问题时把重要问题轻轻带过。目不忍睹:形容景象十分凄惨,使人不忍心看。信手拈来:随手拿来。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闲情逸致:闲适的情致。铢两悉称:形容两方面轻重相当或优劣相等。铢两,比喻微小之处。四、课文分段第一部分:引出话题(第1~2段):孔子与学生的对话引出话题——“无言”。第二部分:分析问题(第3~12段)第三部分:总结全文,归纳观点(第13段):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一、问题归纳1.文章开头作者是怎样引出“无言”这一话题的?有什么作用?首先,文章引述孔子和子贡的对话,引入“无言”这一话题,从而展开了对“无言之美”的论述;其次,以这一事例为引,故事性强,易于理解,也起到了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2.请概括说明第3自然段中作者认为“意决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的理由。①“言”是“达意”的手段,它固定,有迹象,散碎,有限;②“意”是“言达”的目的,它多变,无踪,混沌,无限;③“言”不可能完全“达意”,只能述其大概。3.第4自然段论说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作用?这段文字论说了文学作品是“以言达意”的一种美术,只有“以言达意”才会引起美感。这一段为下面阐述“尽善尽美”的条件,并且表明作者的观点做了铺垫。4.怎样理解“以言达意,好像用断续的虚线画实物,只能得其近似”这句话的含义?这句话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言达意”比作“虚线画实物”。这说明“言是不能完全达意”的。5.作者认为“无言”的意蕴,应该从哪方面着手研究?作者认为要想明了“无言”的意蕴,应该从美术的观点去研究。6.说一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将相片和图画进行对比分析的?其作用是什么?作者从两个方面进行对比,一是哪一个更“和自然逼真”,二是哪一个引起的美感更浓厚。通过对比,说明尽管相片能更逼真、完整地反映实物,而图画只是选择性的、理想化的表现,但图画比相片所引起的美感更浓厚,这就通过类比,说明了“言不必尽意”所带来的“无言之美”。

7.结合本文说说你对“言所以达意,然而意决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一句话的理解。语言因为其固定、散碎的特点,往往难于充分表达人们混沌而多变的情绪意旨。语言是有限的,而人们要表达的意义是无限的。以言达意,总是无法充分完整。文学创作者用语言来表现意旨,而人们却往往在语言之外获得另外的一些信息。二、课文主题本文以美术、文学、音乐、雕塑等各类艺术作品为例,分析了言不必尽意、无声胜有声、含蓄不露等所表现出来的“无言之美”,最后归纳自己的观点:说出来的越少,留着不说的越多,所引起的美感就越大越深越真切。一、课文最后一段,你觉得“无言之美”的内涵是什么?“无言之美”指的是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无言”中包含着无限深远的情绪意旨;“无言”是一种含蓄艺术,简单的表述常常比冗长的演绎更值得玩味;“无言”留下广阔的艺术空间,让欣赏者获得美的体验。题组A基础过关练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音无误的一项是(

)A.意蕴(yùn)

譬如(bì)

一幅画(fú)

瞬息万变(shùn)B.违背(wéi)

逝者(shì)

悲哀(āi)

信手拈来(zhān)C.流露(lù)

含蓄(xù)

擒住(qín)

目不忍睹(dǔ)D.怆然(chuàng)

深巷(xiàng)

散碎(sǎn)

惟妙惟肖(xiāo)【答案】C【详解】A.譬如(pì);B.信手拈来(niān);D.惟妙惟肖(xiào);故选C。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瞬息万变

心旷神怡

唯妙唯肖B.珠两悉称

轻描淡写

马鸣风萧C.包罗尽致

栩栩如生

信手拈来D.闲情逸至

目不忍睹

丝毫不爽【答案】C【详解】A.唯妙唯肖惟妙惟肖;B.珠两悉称铢两悉称;C.正确;D.闲情逸至闲情逸致。故选C。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讲成绩夸大其词,讲问题轻描淡写,这是很不好的作风。B.他信手拈来的打油诗经常为白宫的节日聚会增添不少欢乐气氛。C.这篇杂文对社会时弊的议论惟妙惟肖。D.在这个并非尽善尽美的世界上,勤奋会得到报偿,而游手好闲则要受到惩罚。【答案】C【详解】A.轻描淡写:原指描绘时用浅淡的颜色轻轻地着笔。现多指说话写文章把重要问题轻轻带过,不加重视。与语境“讲问题”符合;B.信手拈来:随手拿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的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与语境“打油诗”符合;C.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与语境“议论”不合;D.尽善尽美:极其完善,极其美好。指完美到没有一点缺点。与语境“并非”“世界”符合;故选C。4.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第一段引用《论语》入题,从孔子教育方面主张的“无言”之教开始,以赞同的态度自然引出对文学创作的“无言的意蕴”的论述。B.“文学之所以美,不仅在有尽之言,而尤在无穷之意”的意思是文学作品让人获得美感固然因为其语言表现,更因为那些蕴藏在语言之下没有表达出来的情趣意旨。C.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虽然表达得比较简单,但达到了表意含蓄深远的效果。D.作者认为孔子的“逝者如斯夫”与对它的演绎一样都是言不达意,但相比之下,前者值得玩味多了。【答案】D【详解】D.原文为“言不尽意”,意思是没能将意蕴全部表达出来,选项为“言不达意”,意思是不能准确地表达思想内容。故选D。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言是固定的,有迹象的;意是瞬息万变,漂渺无踪的。B.和情绪意旨所附丽的语言,都要尽美尽善,才能引起美感。C.假使笔之于书的和存之于心的珠两悉称,丝毫不爽,这是不是文学上所应希求的一件事了?D.在这种极形之下,未死之前当然有一种悲伤惨戚、目不忍堵的一顷刻。【答案】B【详解】A.有误,漂渺无踪——飘渺无踪;C.有误,珠两悉称——铢两悉称;D.有误,目不忍堵——目不忍睹。故选B。二、字词书写6.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此外像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李白的《怨情》:“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虽然说明了诗人的情感,而所说出来的多么简单,所含蓄()的多么深远!再就写景说,无论何种境遇,要描写得惟妙惟肖(),都要费许多笔墨。【答案】chuànɡpínxùxiào【详解】本题考查给汉字正确拼音。注意:怆然的“怆”意思是悲伤,注意不能读作“cānɡ”;“颦”意思是皱眉,读作“pín”,不能读作“bìn”;含蓄的“蓄”不能读作“chù”;“肖”是多音字,在“惟妙惟肖”中读作“xiào”。题组B能力提升练阅读文章,回答问题。①孔子有一天突然很高兴地对他的学生说:“予欲无言。”子贡就接着问他:“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②这段赞美无言的话,本来从教育方面着想。但是要想明了无言的意蕴,宜从美术观点去研究。③言所以达意,然而意决不是完全可以言达的。因为言是固定的,有迹象的;意是瞬息万变,是缥缈无踪的。言是散碎的,意是混整的;言是有限的,意是无限的。以言达意,好像用断续的虚线画实物,只能得其近似。④所谓文学,就是以言达意的一种美术。在文学作品中,言语之先的意象,和情绪意旨所附丽的语言,都要尽美尽善,才能引起美感。⑤尽美尽善的条件很多。但是第一要不违背美术的基本原理,要“和自然逼真”。这句话讲得通俗一点儿,就是说美术作品不能说谎。不说谎包含有两种意义:一、我们所说的话,就恰是我们所想说的话;二、我们所想说的话,我们都吐肚子说出来了,毫无余蕴。⑥意既不可以完全速之以言,“和自然逼真”一个条件在文学上不是做不到吗?或者我们问得再直截一点,假使语言文字能够完全传达情意,假使笔之于书的和存之于心的铢两悉称,丝毫不爽,这是不是文学上所应希求的一件事?⑦这个问题是了解文学及其他美术所必须回答的。现在我们姑且答道:文字语言固然不能完全传达情绪意旨,假使能够,也并非文学所应希求的。一切美术作品也都是这样,尽量表现,非唯不能,而且不必。7.文章开头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8.你同意“美术作品不能说谎”这一观点吗?9.下面句子表达的有关内涵与本文阐述的“无言之美”原理无关的一项是(

)A.大音希声,大象无形。B.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C.与其尽量流露,不如稍有含蓄;与其要把肚子里的一切都说出来,不如留一大部分让欣赏者自己去领会。D.沉默是金。10.第⑦段中作者为什么说“假使能够,也并非文学所应希求的”?【答案】7.引出“无言”这一话题,从孔子所主张的“无言”之教开始,以赞同的态度自然引出对文学创作的“无言的意蕴”的论述。8.示例:同意。因为这是美学的基本原则,如果说谎了,就不能说出我们想说的话。9.D10.因为文学是以言达意的,而意不可以完全达之以言,所以文学本身不能完全传情达意;退一步讲,就算文学能够做到,却会大大削弱文学作品的含蓄之美,这也是文学家不愿看到的。【分析】7.本题考查开头段的作用。根据“予欲无言”分析,开头引用是是为了引出“无言”这一话题;从孔子“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可知,孔子主张“无言”,结合下文“这段赞美无言的话,本来从教育方面着想。但是要想明了无言的意蕴,宜从美术观点去研究”内容分析,作者以赞同的态度自然引出对文学创作的“无言的意蕴”的论述。8.本题考查观点。首先明确观点“同意”,然后结合“但是第一要不违背美术的基本原理,要‘和自然逼真’。这句话讲得通俗一点儿,就是说美术作品不能说谎”可分析出理由:因为这是美学的基本原则,如果说谎了,就不能说出我们想说的话。9.D.“沉默是金”表达的是一种行为,是一种处事方式。与“无言之美”原理无关。故选D。10.本题考查对句子含义的理解。回答本题要从两个角度作答,根据“言是有限的,意是无限的。以言达意,好像用断续的虚线画实物,只能得其近似”理解得出:文学本身不能完全传情达意;根据“假使语言文字能够完全传达情意,假使笔之于书的和存之于心的铢两悉称,丝毫不爽,这是不是文学上所应希求的一件事?”理解得出:就算文学能够做到传情达意,却会大大削弱文学作品的含蓄之美,这也是文学家不愿看到的。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选文一】无言之美(节选)朱光潜文学作品也是同样。譬如《论话》“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几句话,绝没完全描写出孔子说这番话时候的心境,而“如斯夫”三字更笼统,没有把当时的流水形容尽致。如果说详细一点儿,孔子也许这样说:“河水滚滚地流去,日夜都是这样,没有一刻停止。世界上一切事物不都像这流水时常变化不尽吗?过去的事物不就永远过去绝不回头吗?我看见这流水心中好不惨伤呀!……”但是纵使这样说去,还没有尽意。而比较起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九个字,比这段长而臭的演义就值得玩味多了!【A】在上等文学作品中——尤其在诗词中——这种言不尽意的例子处处可见。譬如陶渊明的《时运》“有风自南,翼彼新苗”,《读<山海经>》“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本来没有表现出诗人的情绪,然而玩味起来,自觉有一种闲情逸致,令人心旷神怡。钱起的《省试湘灵鼓瑟》末二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也没有说出诗人的心绪,然而一种凄凉惜别的神情自然流露于言语之外。【B】此外像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李白的《怨情》:“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虽然说明了诗人的情感,而所说出来的多么简单,所含蓄的多么深远!【C】再就写景说,无论何种境遇,要描写得惟妙惟肖,都要费许多笔墨。但是大手笔只选择两三件事轻描淡写一下,完全境遇便呈露眼前,栩栩如生。譬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四十字把乡村风景写得多么真切!再如杜工部的《后出塞》:“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平沙列万幕,部伍各见招。中天悬明月,令严夜寂寥。悲笳数声动,壮士惨不骄。”寥寥几句话,把月夜沙场状况写得多么有声有色,然而仔细观察起来,乡村景物还有多少为陶渊明所未提及,战地情况还有多少为杜工部所未提及。【D】从此可知文学上我们并不以尽量表现为难能可贵。【选文二】山水画的意境(节选)李可染在我们的古诗里,往往有很好的意境。虽然关于“人”一句也不写,但是,通过写景,却充分表现了人的思想感情,【甲】如李太白《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诗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里包含着朋友惜别的惆怅,使人联想到依依送别的情景:帆已经远了,消失了,送别的人还遥望着江水,好像心都随着帆和流水去了……情寓于景。这四句诗,没有一句写作者的感情如何,尤其是后两句,完全描写自然的景色;然而就在这两句里,使人深深体会到诗人的深厚的友情。毛主席的诗句,意境是很深的。【乙】如《十六字令三首》,每一首都是写景,每一字都是说山,但每一首、每一字又都充分表达了人的思想感情。三首词分别体现了山的崇高、气势和力量,这里并没有直接描写人,实际上都有力地歌颂了人,歌颂了人的英雄气概。古人说“缘物寄情”,写景就是写情。诗画有意境,就有了灵魂。11.请简要概括《无言之美》选文的主要观点。12.朱光潜先生说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虽然说明了诗人的情感,而所说出来的多么简单,所含蓄的多么深远!”这首诗中“深远”的情感指的是什么?请说出你的体会。13.结合文意,把【选文二】中的【甲】【乙】两则事例分别放在【选文一】的相应位置,使上下文衔接自然。【甲】放在处,【乙】放在处。(在横线上填上相应位置的字母)14.运用【选文一】或【选文二】相关论述,赏析《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结尾“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这两句诗。【答案】11.文学上不以尽量表现为难能可贵。(或“文学上言不能尽意,也不必尽意。”)12.诗人所要表达的是在亘古不变的时空中,时间易逝,生命短暂,时不我待的悲情。(意思对即可)13.【甲】放在B处,【乙】放在D处。14.结合选文一答题示例:岑参的这两句诗,没有说出诗人的心绪,然而一种依依惜别的神情自然流露于言语之外(“事例分析”),具有无言之美(或“文学上我们并不以尽量表现为难能可贵”;“结论”)。(意思对即可)结合选文二答题示例:岑参的这两句诗,使人联想到依依送别的情境:路转峰回,行人已无法望见,只有雪地上还留有马蹄的印迹“情境描述”)。这里完全是自然景色的描写,没有一句写诗人的感情如何,然而就在这两句中,使人体会到诗人深厚的友情,意境高远。(意思对即可)【解析】11.本题考查文段观点的提炼。节选的这个文段列举了《论语》、陶渊明的《时运》《读<山海经>》等八个例子,引用的这些诗文,作者逐一进行了分析,说明了它们言不尽意、也不必尽意的特点。最后得出结论“从此可知文学上我们并不以尽量表现为难能可贵”,因此这个文段的观点可以概括为“文学上不以尽量表现为难能可贵”,或者“文学上言不能尽意,也不必尽意”。12.本题考查诗歌情感的理解。选文一中,“像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虽然说明了诗人的情感,而所说出来的多么简单,所含蓄的多么深远”,这里的“深远”是指作者在诗歌中所蕴含的情感。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登幽州台歌》大意是:往前不见古代礼贤下士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想到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自己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这首诗的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前不见古人,后不见者”这里的“古人”,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像燕昭王那样前代贤君既不复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不由地产生怀才不遇的悲凉感;“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写登台远眺,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想到时光易逝,生命短暂,自己真是生不逢时,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这首诗抒发诗人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凉。表达了他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是一种在对事业和人生的执着追求中产生的喟叹。13.本题考查论据的选用。选文二中,举的甲例子李太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情寓于景。这四句诗,没有一句写作者的感情如何,尤其是后两句,完全描写自然的景色;然而就在这两句里,使人深深体会到诗人的深厚的友情”,这个例子,与选文一中“这种言不尽意的例子”属于同类,即与陶渊明的《时运》《读<山海经>》、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李白的《怨情》是同类的论据,因此放在选文一的B处非常恰当,与上下文衔接自然;选文二中,乙例子“《十六字令三首》,每一首都是写景,每一字都是说山,但每一首、每一字又都充分表达了人的思想感情”,这个例子与选文一中“再就写景说”的观点一致,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杜工部的《后出塞》属于同类论据,因此放在D处与上下文衔接自然。14.本题考查文章的阅读运用。要求运用选文一或选文二中的相关论述,赏析《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结尾“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这两句诗。结合选文一,可从“言不尽意”的角度进行分析。仿照“譬如陶渊明的《时运》‘有风自南,翼彼新苗’,本来没有表现出诗人的情绪,然而玩味起来,自觉有一种闲情逸致,令人心旷神怡”的句式来赏析。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的结尾“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这两句,只是写了友人渐行渐远的情景,并未直接抒发对友人的留恋之情,但与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却自然地流露在诗句之外,具有言不尽意的表达效果。结合选文二,可从“在我们的古诗里,往往有很好的意境。虽然关于‘人’一句也不写,但是,通过写景,却充分表现了人的思想感情”的角度来赏析。仿照文中分析李太白《送孟浩然之广陵》、毛泽东《十六字令三首》的句式结构来分析。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诗的结尾“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这两句,只写了山路弯弯,雪上一留下的马蹄印,这里完全是自然景物的描写,并未写到人,更没写到人的情感,但却使读者从句诗中感受到诗人与友人浓厚的情义。题组C培优拔尖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问题。古典诗词与文化自信阮直①上海复旦大学附中的16岁高中生武亦姝经过三轮比拼,击败了四期擂主——《诗刊》编辑彭敏,最终获得央视《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年度总冠军。“颜值与才华齐飞”,武亦姝成了众人崇拜的“才女型偶像”。高达11.6亿的收视人次,也让节目的策划者始料未及。②为什么本是小众化的中国古典诗词能够以如此大众化的方式脱颖而出?人们都以为当下的民众不再读书,更别说诵读古典诗词了。央视记者在采访一位观众时,他的回答精彩而准确:“诗词是小众的,但在某些家庭、某个人的心灵岛屿里,诗词却是千山万水,是他们的‘主旋律’。”③每个人成长的历程,都有诗心相伴,都有远方与梦想,这就是所谓的“诗性心灵”。中国古典诗词中的人性温暖、个体真情、细微感悟、形象表达是能穿越千年的,并与当下任何个体的人生、命运发生勾连,且在个体面对生活的焦躁、困惑时给予他们平静与慰藉。(A)④生活清贫不会让我们低头,可面对经典我们只能俯首称臣。对文化敬畏是因为我们内心永远矗立着一个个文化巨匠与大师,他们的生命与智慧,他们的精神与风范是民族精神的典范。(B)⑤诗心的灵感是个体的,诗意的审美却是共同的,诗歌意境是古今一脉的文化印记,但是当代诗人的许多作品不能赋予我们这样的精神给养。从“50后”“60后”到“00后”,他们的心中都储存着若干首古典诗词。那些脍炙人口的诗句成为了他们共同的文化记忆,使他们形成了一致的审美方式。所以,《中国诗词大会》才能让亿万观众回味那些年背过的唐诗宋词,重温那一份深藏心底的古典韵致。⑥诗言志,歌咏言。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价值是散文大于小说,诗歌大于散文。古典诗词不仅使中华文明在语言文字上登峰造极,其创造审美的“中国意境”更是中国美学对世界美学的独特贡献。⑦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纯真质朴,到“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初心不改;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壮志豪情,到“心远地自偏”的淡然超脱;从“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大唐豪迈,到“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婉约自怜……每一个中国人都能从这些隽永、深情的诗词中得到心灵的滋养。⑧重温古典诗词,不是因为经典在凋敝,也不是为了借古抒怀,而是因为这些经典记载着我们民族特有的人文情怀与精神世界,是我们民族审美方式的独特表达,是华夏子孙心灵永不荒芜的执着追求,是我们走向复兴的精神支撑。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康震在评价古典诗词时讲道:我们更加坚定了一个信念和事实,那就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依然牢牢地扎根在民间,这就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力的重要来源。⑩诗歌书写内心,改变需要行动。我们的生活,不仅取决于我们的心态,更有赖于我们的作为。(有删改)15.阅读全文,概括古典诗词对于个人与民族的意义。(每点不得超过10个字)16.第②段加点处“大众化的方式”指什么?17.下面一则材料,你觉得放在文中(A)(B)两处中的哪一处更恰当?请简要说明理由。65岁,只上过四年学的农民王海军,一边摆摊修车,一边和众人“推敲”诗词语句。只要别人改得好,他就请对方喝一瓶啤酒。诗词大会上,他即兴赋诗;节目动情处,他潸然泪下。18.第⑨段引述康震教授的话有何作用?【答案】15.示例:①形成独特的审美方式;②滋养人们的心灵;③是走向复兴的精神支撑。16.指高达11.6亿的收视人次。17.放在文中【B】处更恰当。因为第③段主要写每个人成长的历程中都有诗心相伴,第④段写面对经典我们只能俯首称臣。题中的这则材料,主要内容是诗词对王海军的影响深远巨大,与第④段主要内容贴近。18.总结全文;点题(呼应题目);点明主旨。【解析】1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把握。注意题干中对字数的限制。第⑤段诗心的灵感是个体的,诗意的审美却是共同的……使他们形成了一致的审美方式。第⑥段“诗言志,歌咏言……其创造审美的“中国意境”更是中国美学对世界美学的独特贡献”,是从“形成民族审美方式”说古典诗词对于个人与民族的意义;⑦段“每一个中国人都能从这些隽永、深情的诗词中得到心灵的滋养”,可见是从“滋养人们的心灵方面”说古典诗词对于个人与民族的意义;⑧段“重温古典诗词……是我们民族审美方式的独特表达,是华夏子孙心灵永不荒芜的执着追求,是我们走向复兴的精神支撑”。是从“走向复兴的精神支撑”方面说古典诗词对于个人与民族的意义。16.本题考查对文章语句指代内容的理解。首先要先找到问题在文章中的位置,因为答案往往就在问题处。本题的答案就在②段加点处“大众化的方式”这个问题的上文,即“高达11.6亿的收视人次”。17.本题考查围绕观点选择材料。观点一定要能统率材料,而材料一定要能证明观点。所给材料主要是讲诗词对生活清贫的王海军的深远影响,这与第④段论述的中心“面对经典我们只能俯首称臣”相符,而与第③段写每个人成长的历程中都有诗心相伴的内容不贴近,所以应放在文中B处。18.本题考查文章段落的作用。文章段落的作用要从内容和结构另方面考虑。本段结构上总结了上文论述内容;从“这就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力的重要来源”一句来分析,这句话呼应了文章标题;内容上点明了文章主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从“距离说”辩护中国艺术朱光潜①从前有一个海边的种田人,碰见一位过客称赞他门前的海景,他很不好意思地回答说,“门前虽然没有什么可看的,屋后有一园菜还不差,请先生来看看。”心无二用,这位种田人因为记挂着他的一园菜,就看不见大海所呈现给他的世界,虽然这个世界天天横在他的眼前。我们一般人也是如此,通常都把全副精力费于饮食男女的营求,这丰富华严的世界除了可效用于生活需要之外,便没有什么可以让我们看看的。一看到天安门大街,我就想到那是到东车站或是广和饭庄的路,除了这个意义以外,天安门大街还有它的本来面目没有?我相信它有,我并且有时偶然地望见过。有一个秋天的午后,我由后门乘车到前门,到南池子转弯时,猛然看见那一片淡黄的日影从西长安街一路射来,看见那一条旧宫墙的黄绿的玻璃瓦在日光下辉煌地严肃地闪耀,看见那些忽然现着奇光异彩的电车马车人力车以及那些时装少女和灰尘满面满衣的老北平人,这一切猛然在我眼前现出一个庄严而灿烂的世界,使我霎时间忘去它是到前门的路和我去前门一件事实。不过这种经验是不常有的,我通常只记得它是到前门的路,或是想着我要去广和饭庄。我们对于这个世界经验愈多,关系也愈复杂,联想愈纷乱,愈难见到它们的本来面目。学识愈丰富,视野愈窄狭;对于一件事物见的愈多,所见到的也就愈少。②艺术的世界也还是我们日常所接触的世界,——是它的不经见的另一面。它不经见,因为我们站得太近。要见这一面,我们须得跳开日常实用在我们四围所画的那一个圈套,把世界摆在一种距离以外去看。同是一个世界,站在圈子里看和站在圈子外看,景象大不相同。比如说海上的雾。我在船上碰着过雾,现在回想起来,还有些戒惧。耽误行程还不用说,听到若远若近的邻舟的警钟,水手们手慌脚乱地走动以及乘客们的喧嚷,仿佛大难临头。真令人心焦气闷。茫无边际的大海中没有一块可以暂时避难的干土,一切都任不可知的命运去摆布。在这种情境中,最有修养的人最多也只能做到镇定的工夫。但是我也站在干岸上看过海雾,那轻烟似的薄纱笼罩着那平谧如镜的海水,许多远山和飞鸟都被它轻抹慢掩,现出梦境的依稀隐约。它把天和海接成一气,你仿佛伸一只手就可以抓住天上浮游的仙子。你的四围全是广阔,沈寂,秘奥和雄伟,见不到人世的鸡犬和烟火,你究竟在人间还在天上,也有些不易决定。③同样海雾却现出两重面目,完全由于观点的不同。你坐在船上时,海雾是你的实用世界中一片段,它和你的知觉、情感、希望以及一切实际生活的需要都连瓜带葛地固结在一块,把你围在里面,使你只看见它的危险性。换句话说,你和海雾的关系太密切了,距离太接近了,所以不能用处之泰然的态度去欣赏它。你站在岸上时,海雾是你的实际世界以外的东西,它和你中间有一种距离,所以变成你的欣赏的对象。④一切事物都可以如此看去。在艺术欣赏中我们取旁观者的态度,丢开寻常看待世物的方法,于是现出事物不平常的一面,天天遇见的素以为平淡无奇的东西,例如破墙角的一枝花,林间一片阴影或是一个老妇人的微笑,便陡然现出奇姿异彩,使我们觉得它美妙。艺术家和诗人的本领就在能跳出习惯的圈套,把事物摆在适当的距离以外去看,丢开他们的习惯的联想,聚精会神地观照它们的本来面目。他们看一条街只是一条街,不是到某车站或某商店的指路标。一件事物本身自有价值,不因为和人或其他事物有关系而发生价值。(节选自《朱光潜谈美》)19.文中海边种田人眼中美的标准是什么?20.第①段圈线部分主要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21.举例说理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所举的任意两个实例。22.如果要引用古诗来阐明“距离产生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