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三馆合一”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三馆合一”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三馆合一”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三馆合一”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三馆合一”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市城区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三馆合一”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第一章总论 3一、项目摘要 3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3三、综合评价和论证结论 3四、问题与建议 3第二章项目背景 3一、项目提出的背景 3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3第三章建设条件 3一、项目概况 3二、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3三、主要障碍因素及解决方案 3第四章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3一、建设单位概况 3二、研发能力 3第五章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 3一、市场分析 3二、产品生产方案 3三、销售策略和营销模式 3四、销售队伍和销售网络建设 3第六章项目建设方案 3一、项目建设任务与规模 3二、建设规划与布局 3三、生产技术方案及工艺流程 3四、项目建设标准和具体建设内容 3五、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3第七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3一、投资估算范围 3二、投资估算的依据 3三、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3四、资金使用和管理 3第八章财务评价 3一、经济评价原则 3二、基础数据 3三、总成本费用分析 3四、产品销售收入及损益 3五、财务盈利能力分析 3六、项目的风险及不确定性分析 3七、财务评价结论 3第九章环境影响评价 3一、环境影响 3二、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 3三、环保部门意见 3第十章农业产业化经营及农民增收效果评价 3一、农业产业化经营 3二、项目区社会效益及农民增收 3第十一章项目组织与管理 3一、组织机构与职能划分 3二、人员要求及培训 3三、组织与管理 3四、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 3第十二章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3一、可行性研究结论 3二、问题与建议 3第一章概述1.1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市城区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三馆合一”建设项目2、建设单位:####市城区人民政府3、建设性质:新建4、项目法人:王学忠5、项目负责人:翟国良6、建设地址:####市泽州路东侧,中原东街南侧7、建设内容及规模:项目总建筑面积为19775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为166518、项目总投资:项目总投资估算为9956.93万元:其中建安工程费7297.57万元,设备购置费916.53万元,其他费用1005.28万元,基本预备费737.55万元。9、资金来源:项目所需资金全部由城区政府统筹解决。10、建设工期:24个月1.2可研编制依据1、####市城区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三馆合一”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委托书2、####市城区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三馆合一”建设项目建议书批复3、《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建标【2008】108号)4、《文化馆建设标准》(建标【2010】136号)5、《档案馆建设标准》(建标【2008】103号)6、项目规划条件通知书(【2013】57号)7、项目选址意见书选字第YD-2013-40号8、项目选址红线图9、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10、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11、####市城区人民政府提供的基础资料12、国家现行有关法律、法规1.3主要研究内容本报告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项目建设的背景、必要性、建设规模、工程技术方案、节能、环保、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招投标及项目风险等。1.4主要研究结论项目建设符合《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文化馆建筑设计规范》和《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随着####市城区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城市人文精神建设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市城区图书馆、文化馆和档案馆的建设已势在必行。项目建成后,将有效解决城区现有图书馆、文化馆和档案馆面积狭小、防火抗灾抗震能力差、服务功能差等问题,改善其设施条件和服务功能,对推动####市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事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该项目符合国家有关政策和发展方向,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1.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1-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数量1总用地面积m216865净用地面积m215315代征道理面积m2432代征绿地面积m211182净用地容积率1.083净用地建筑密度%204净用地绿地率%305建筑占地面积31246总建筑面积197756.1地上建筑面积m216651图书馆建筑面积m25300文化馆建筑面积m25760档案馆建筑面积m255916.2地下建筑m23124地下车库m22800设备用房m23247停车位机动车停车位个130非机动车停车位个9308总投资万元9956.93建安工程费万元7297.57设备购置费万元916.53其他费用万元1005.28基本预备费万元737.55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2.1项目建设的背景2.1.1区域概况####市城区为####市辖县级区,是####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1个乡镇、7个街道办事处、137个村委、居委和社区。常住人口47.69万人,少数民族有回、满、藏、蒙古、锡伯、朝鲜、彝、壮、傣、纳西、布依等民族。总面积149.6平方公里,四周与泽州县接壤。地貌以盆地和丘陵为主,有少数山区。自1985年建市以来,全区的综合经济实力有了大幅度提升,社会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人民群众得到了较多实惠,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全面提升产业层次、加快经济转型、促进统筹协调发展的新阶段。2012年,####市城区生产总值突破200亿元大关,完成203.3亿元,增长11%;财政总收入突破10亿元大关,完成11.6亿元,增长37.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7.02亿元,增长34.9%,财政总收入和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两项指标增幅均列全市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36.6亿元,增长16%,占全市的52.4%;服务业增加值完成114亿元,增长10.8%,占全市的36.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2亿元,增长31.1%,占全市的26.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565元,增长12.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052元,增长13.7%。2.1.2各馆舍现状及存在问题####市城区图书馆位于####市南大街621号,现有职工9人,藏书4.5万册,下设采编、流通、报刊及盲人盲文阅览、少儿阅览、古籍、电子阅览、培训、文化共享工程服务部等八个部门,主要提供书刊外借流通、馆内阅览、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参考咨询等服务。城区图书馆现址原是一座百年残庙,占地面积1258平方米,2009年进行改扩建后,总建筑面积为2200####市城区文化馆组建于1987年,现有工作人员14名,其中中级职称2人,初级职称5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10人,中专(高中)文化程度4人。原文化馆办公地址位于北大街46号,有5间80平方米的办公场所,因年久失修,属危房,未能开展工作。后经文化局研究决定,占用城区文体局的办公场所。现办公地址位于新市西街1221号,建筑面积380平方米,包括办公面积80平方米####市城区档案馆最早成立于1959年,它的前身是原####县档案馆,后机构名称变更为城区档案馆。档案馆现有工作人员8名,档案馆库房90m2,办公用房30m2,面积严重不足。现档案馆馆藏56个全宗,约6.3万卷档案,由于馆库容量小,现馆藏量已趋于饱和,但仍有大量档案分散保管在各单位,现档案馆库无法完成将区级范围内约2.1.3项目提出的理由2012年6月10日,####市市委、市政府、市文明委隆重召开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动员大会,市委书记张九萍在讲话中指出,从2012年到2014年是新一轮的创建周期,要积极贯彻落实袁纯清书记把####创建成为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要求,把抓好创建工作作为加快转型跨越的重要内容,提高我市的软实力、影响力和城市竞争力;要把创建的过程作为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的过程,让城市更加方便、温馨、现代、宜居。同时要求,要明确主攻目标,认真把握《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八大环境”建设的总体要求,构建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民主公平的法治环境、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市在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提出要完善工作项目,明确工作责任,按照“时间表”和“路线图”有序推进,确保在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中,硬件没有空白缺项,软件能得高分满分。在####市城区硬件类项目中,着重指出城区图书馆藏书量少,无电子阅览室;文化馆没有馆舍;档案馆目前只停留在申报阶段,城区硬件类项目存在缺失。针对以上问题,城区人民政府为尽快改善现图书馆、文化馆和档案馆现状,消除其在运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提高其服务水平,在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创建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和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的前提下,提出了####市城区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三馆合一”建设项目。2.2项目建设必要性1、项目建设符合####市城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求,对推动####市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和品格,它不仅是国家凝聚力的重要体现,也是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神支撑,彰显着国家的软实力。公共图书馆是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保存人类文化遗产、传播先进文化、开展社会教育等重要职能,是公民的终身学校。文化馆是政府和群众之间的文化桥梁,是组织和实施群众文化活动的枢纽,是专业研究、创作、普及与提高群众文化活动的机构。档案馆是党和国家的科学文化事业机构,是永久保管档案的基地,是科学研究和各方面工作利用档案史料的中心。档案馆所保管的档案,无论是历史档案,还是现行机关的档案,都是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教育等社会活动的原始记录,是“今世赖之以知古,后世赖之以知今”的历史文化财富。项目建成后,####市城区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和档案馆的设施条件将得到明显改善,队伍素质将日益提高,服务能力将明显加强,对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信息保障和文化支撑,推动####市城区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2、项目建设可有效改善####市城区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和档案馆的现状,增强其服务功能####市城区现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和档案馆普遍存在着面积狭小、防火抗灾抗震能力差、服务功能差等问题,这些都严重制约着####市城区文化事业的发展。本项目建成后,拟建的图书馆,将具备收藏、管理、流通等多项功能,为各类人群提供高质量的文献信息服务,真正体现公共图书馆的多功能性;拟建的文化馆将具备社会文化宣传教育、公益文化服务、文化艺术普及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功能;拟建的档案馆不仅是保管全区重要档案资料的基地和档案信息的利用中心,还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和政务信息的公开中心。项目的建设将极大的提高####市城区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和档案馆的服务功能,丰富广大人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和生活品质。3、项目建设是实现####市城区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和档案馆自身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文化工作者的重要使命就是宣传和普及文化教育,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不断创新服务机制,积极主动地为经济建设主战场服务。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和档案馆在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自身现代化建设也必须跟上时代的要求。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和档案馆的基础设施都要满足科学先进管理的需要。如公共图书馆要有防日光和紫外线照射、防磁、防静电措施,对文献资料信息的采集、查询要实现自动化,要为读者和工作人员创造良好的环境和工作条件等;文化馆要有供群众文艺演出和欣赏用的现代化观演厅、辅导群众排练舞蹈、戏剧、音乐活动的排练室和宣传、展览美术、书法、摄影作品的画廊和橱窗等;档案馆要有有害生物防治、档案静电复印、音像档案处理、微缩摄影、电子档案接收、电子文件采集等设施;现有的图书馆、文化馆和档案馆设已无法满足需要,必须按标准和规范建设新的图书馆、文化馆和档案馆,促进管理的现代化,使之更好的为人民群众服务。综上所述,####市城区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三馆合一”建设项目对加强现有城区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的服务功能、推动####市城区精神文明建设、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项目建设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迫切的。第三章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3.1选址原则1、应选择位置适中、交通方便、环境安静、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较有利的地段。2、应远离易燃易爆、噪声和散发有害气体、强电磁波干扰等污染源,符合有关安全卫生环境保护标准的规定。3、应符合当地建设的总体规划及公共文化事业专项规划,布局合理。4、应具备良好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5、应选择在公用设施比较完备的地区。3.2项目选址####市城区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三馆合一”建设项目选址于泽州路东侧,中原东街南侧,紧邻市区内东河,交通便利,环境优美。项目区交通条件便利,该项目总用地面积16865m2,其中净用地面积15315m2,代征道路面积432m2,代征绿地面积1118m2。项目区环境适宜,地形开阔,周边无污染源,项目所在地水、暖、电公用配套设施条件成熟,符合项目建设选址原则,符合####市城市总体规划要求。3.3建设条件3.3.1自然条件1、气候该项目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主要特征是大陆性气候明显,四季分明。具体气象参数如下:年平均气温11.2℃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3.1℃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24℃年平均相对湿度63%年最大降雨量599.9mm频度最多风向NW年平均风速2.2m/s最大风速26.8m/s标准冻土深度43cm最大积雪深度21cm年日照时数2314.1h设计时应综合考虑以上气象条件,使项目建设和使用能够适应上述气候特点。2、地形地貌本项目地貌属于低山丘陵区,地势西低东高,地形平缓,地面标高在682.03—686.72m之间,最大相对高差4.69m,地形平均坡度小于5°。地表原为耕地。3、地质根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可知,本项目区域范围内无采空区,周边400m内没有煤矿开采;现状条件下不存在不稳定边坡,崩塌、滑坡地质灾害不发育;无沟谷分布,泥石流地质灾害不发育。综合以上,本项目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简单,地质灾害危险性小。4、地震烈度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附录A(《我国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市城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抗震分组为第三组。3.31、交通条件项目位于####市泽州路东侧,中原东街南侧,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利。2、供水条件项目供水由市政给水管网统一供给,拟从中原街供水管接入场地内,可满足项目生活、消防用水需要。3、排水条件项目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制。生活污水排至场区内污水管网,再由室外污水管网排至室外化粪池,污水经化粪池初步处理后排至西侧紧邻白水河的污水管网,同时污水管网需做好防渗处理。场区内雨水(除可回用外)均由场区雨水管网排至西侧白水河。4、供电条件项目用电电源拟从中原街高压线引入场区变电站,可满足项目用电需要。5、供暖条件项目供暖拟从中原街供热管网接入,可满足项目供热需要。6、通讯条件通讯网络已完全覆盖到项目区,现代化通讯工具基础条件具备。

第四章建设规模4.1编制依据1、《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建标【2008】108号2、《文化馆建设标准》建标【2010】136号3、《档案馆建设标准》建标【2008】103号4、《公共图书馆建设用地指标》(建标[2008]74号)5、《文化馆建设用地指标》建标〔2008〕128号4.2人口确定####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城区常住人口为476945人,本项目按48万人考虑。4.3地上面积确定根据标准,本项目综合馆总面积为16651m2,其中图书馆建筑面积为5300m2,文化馆建筑面积为5760m2,档案馆建筑面积为5591m2。4.3.1图书馆规模确定1、图书馆相关指标按照《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公共图书馆建设规模以服务人口数量和相应的人均藏书量、千人阅览座席指标为基本依据,兼顾服务功能、文献资源数量与品种和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确定。

表4-1公共图书馆建设规模与服务人口数量对应指标表规模服务人口(万)大型150以上中型20~150小型20及以下表4-2公共图书馆总建筑面积以及相应的总藏书量总阅览座席数量控制指标表规模服务人口(万)建筑面积藏书量阅览座席千人面积指标(㎡/千人)建筑面积控制指标(㎡)人均藏书(册、件/人)总藏量(万册、件)千人阅览座席(座/千人)总阅览座席(座)大型400~10009.5~638000~600000.8~0.6320~6000.6~0.32400~3000150~40013.3~9.520000~380000.9~0.8135~3200.8~0.61200~2400中型100~15013.5~13.313500~200000.990~1350.9~0.8900~120050~10015~13.57500~135000.945~900.9450~90020~5022.5~154500~75001.2~0.924~451.2~0.9240~450小型10~2023~22.52300~45001.212~241.3~1.2130~2403~1027~23800~23001.5~1.24.5~122.0~1.360~130注:表中服务人口处于两个数值区间的,采用直线内插法确定其建筑面积、藏书量和阅览座席指标。2、图书馆总面积确定根据《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建标【2008】108号)相关指标,本项目为中型规模图书馆。依据中型公共图书馆的控制指标,按照####市城区现有人口,应用直线内插法进行计算,千人面积指标为15m2/千人,总建筑面积为7200m2,人均藏书量为0.9册/人,总藏书量43.2万册;千人阅览座席0.9座/千人,总阅览座席432座。由于本项目与市级馆距离不超过5公里,同时多馆合建,辅助用房可相对减少,故本项目图书馆面积为5300m2。3、图书馆各类用房面积图书馆主要包括藏书区、借阅区、咨询服务区、公共活动与辅助服务区、业务区、服务区、技术设备区及后勤保障区,根据对应中型公共图书馆各类用房使用面积比例确定各类功能用房面积。表4-3公共图书馆各类用房面积一览表序号用房类别建筑面积(m2)1藏书区1350基本书库360阅览室藏书区850特藏书库1402借阅区2330一般阅览室715少年儿童阅览室820特藏阅览室250视障阅览室85多媒体阅览室4603咨询服务区150咨询区1504公共活动与辅助服务区408寄存、饮水处14读者休息处21陈列展览345报告厅0交流接待14读者服务区145业务区446采编、加工区142配送中心64辅导、协调85典藏、研究、美工70信息处理856服务区215服务用房2157技术设备区198中心机房71计算机网络管理和维护用房57文献消毒21卫星接收14音像控制14微缩、装裱装修218后勤保障区203设备用房90监控室42维修、各种库房719合计53004.3.2文化馆规模确定1、文化馆相关指标按照《文化馆建设标准》,文化馆建设规模以服务人口数量确定。表4-4文化馆建筑面积指标类型服务人口(万人)建筑面积(m2)适用范围大型馆≥250≥8000大城市50~2506000~8000中型馆20~504000~6000中等城市≥30市辖区小型馆5~202000~4000小城市5~30市辖区或独立组团<5800~2000城关镇注:省、市、县文化馆服务人口以其所在城镇常住人口进行核算,其他文化馆服务人口以其服务范围内的常住人口进行核算;处于两个数值区间的,采用直线内插法确定建筑面积;小于2000m2的文化馆应与其他相关文化设施联合建设。2、文化馆面积确定根据《文化馆建设标准》(建标【2010】136号)相关指标,####市城区文化馆应为中型馆。依据中型文化馆的建筑面积指标,按照####市城区现有人口,应用直线内插法进行计算,确定文化馆建筑面积为5760m2。3、各类用房面积确定文化馆主要包括群众活动用房、业务用房、服务用房和辅助用房。表4-5文化馆建筑各类功能用房面积一览表序号用房类别建筑面积(m2)一群众活动用房4435观演厅800多功能厅(小型排演、报告厅)500民间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厅300美术、摄影展厅300大教室240小教室240计算机网络室150独立学习室480舞蹈综合排练室500阅览室150资料档案室55特色文化活动室220老年活动室250儿童活动室250二业务用房655文艺创作室70研究整理室110专业工作室295琴房180三服务用房270服务用房270四辅助用房400道具库房及储藏室180维修室60监控室60值班室10设备用房90五合计57604.3.3档案馆规模确定1、档案馆相关指标按照《档案馆建设标准》,档案馆建设规模按行政区划分级,以应保存的馆藏档案数量为基本依据分类,参照辖区人口数量并综合辖区经济、地理等因素合理确定。馆藏档案数量是指现存和今后30年应进馆档案、资料的数量之和。表4-6档案馆建设按照省、市、县三级分类级别类次馆藏档案数量省级一类90万卷以上二类70~90万卷三类70万卷以下市级一类40万卷以上二类30~40万卷三类30万卷以下县级一类20万卷以上二类10~20万卷三类10万卷以下根据####市城区档案馆(馆内馆外)现存档案约16.5万卷(册),随着档案馆馆藏量逐年持续递增,档案的利用率和利用范围的逐年提高和扩大,馆藏容量为30万卷(册)。馆藏量确定为:馆藏量=现有档案量(16.5万卷)+每年平均接收量(0.45万卷)×计划接收年限数(30年),本项目按最大馆藏量30万卷的规模设计。按《档案馆建设标准》,结合####市城区现存档案及今后30年应进馆档案及资料,确定档案馆建筑面积指标应属县级一类标准。2、档案馆面积确定档案馆主要包括档案库房、对外服务用房、档案业务用房和技术用房、服务用房及附属用房。表4-7县级档案馆建筑面积指标面积指标项目一类二类三类档案库房1800~2800900~1800500~900对外服务用房1100~1400800~1100300~800档案业务和技术用房900~1400500~900200~500办公室用房400~600200~400100~200附属用房400~600200~400100~200总计4600~68002600~46001200~2600根据以上表格及项目的实际情况,本项目档案馆面积为5591m2。3、各类用房面积确定表4-8档案馆各类用房一览表序号用房类别建筑面积(m2)1档案库房25702对外服务用房1129服务大厅127查阅登记室42目录室42开放档案阅览室114未开放档案阅览室42音像档案阅览室42现行文件阅览室42现行文件保管室57展览厅450报告厅0对外利用复印室57利用者休息室57公共卫生间573档案业务和技术用房1356中心控制室57接收室57除尘室35消毒室21整理室30编目室150修史编志室57展览加工制作室35出版发行室42去酸室42档案有害生物防治室50档案保护静电复印室15裱糊修复室80装订室50仿真复制室50音像档案处理室35微缩摄像室/翻拍室45校对编目室35拷贝复印室35备品库45服务器机房70计算机房70电子档案接收室50电子文件采集室50数字化用房1504服务用房4105附属用房1266合计55914.4地下面积确定根据规划部门出具的规划选址意见书中,停车位按0.7车位/100m2建筑面积计取,车位数共计117个,考虑到本项目的实际情况,车位数按地下70个,地上47个设置。根据规范地下停车位按40m2/个考虑,地下车库面积为2800m2。同时考虑项目的需求,在地下设置324m2设备用房。综上所述,本项目地下建筑建筑面积为3124m2。4.5用地确定4.5.1用地参数1、图书馆用地根据《公共图书馆建设用地指标》(建标[2008]74号)中要求,服务人口在40-50万时,用地面积为5500-6500m2,容积率≥1.0。2、文化馆用地根据《文化馆建设用地指标》建标〔2008〕128号中要求,中型管用地指标为3500-5000m2,容积率≥1.2。3、档案馆用地根据《档案馆建设标准》中要求,档案馆用地符合当地容积率要求即可。4.5.2用地面积确定根据规划部门出具的文件,项目总用地面积为16865m2,其中净用地面积为15315m2,容积率为1.08,可满足项目建设的需求。4.6规模确定根据以上规模确定,本项目总用地面积为16865m2,总建筑面积为19775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为16651m2,地下建筑面积3124m2。具体面积详见下表。表4-9总建筑面积一览表序号用房类别建筑面积(m2)一地上建筑166511图书馆5300藏书区1350借阅区2330咨询服务区150公共活动与辅助服务区408业务区446服务区215技术设备区198后勤保障区2032文化馆5760群众活动用房4435业务用房655服务用房270辅助用房4003档案馆5591档案库房2570对外服务用房1129档案业务和技术用房1356服务用房410附属用房126二地下建筑3124地下车库2800设备用房324三合计19775第五章总图布局与工程设计方案5.1设计原则1、人性化的设计指导思想,“以人为本”注重满足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等方面的要求。2、设计要充分实现对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整合利用,体现建筑的综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3、整体布局要进行科学总体规划、分期分步实施,合理布置建筑空间,并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文化需求和民族文化传统等因素,适当留有发展余地。4、建筑设计充分考虑时代发展需要,有适度超前的前瞻性,体现建筑的规范性、严肃性、时代性。5、建筑应充分展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未来发展的趋势。5.2总图布局1、建筑布局本项目场地呈不规则形,综合馆布置于场地中部,入口前部为入口广场及文化馆室外活动场地,周围布置绿化带及园林小品,主要出入口附近的硬化场地设置部分地上停车位,沿地界线设置非机动车停车位。项目区各建筑物后退道路红线和后退地界均符合相关规划的要求。2、交通组织和道路系统根据项目区使用功能需要,场区设置两个出入口,主出入口位于北侧中原街上,次出入口位于西侧规划城市道路上,地下车库出入口分别设于东侧及西南侧规划城市道路上,建筑物周围设7m宽环形通道,道路转弯半径和道路交叉处的会车视距等满足安全行车要求。3、竖向设计场地整体稍低于北侧中原街,经平整后,整体相对平缓,坡度控制在1.5%以内,便于使用。竖向布置方式为平坡式,地表水采用地面道路有组织排水,由场区南侧直接排入市政管网。4、绿化景观系统绿化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是创造优美、舒适的城市环境及景观特色的重要手段之一。本项目紧邻白水河,结合实际情况在用地范围内统筹考虑绿化及环境景观设计,为便于市民公众的人流集散,在场地西侧设置景观绿地,通过水景、铺地、雕塑、小品将人流引入到三馆的主出入口,同时沿场地周边设置道路景观绿化,绿化主要采用乔木、灌木、草坪相结合,丰富室外活动空间及视觉空间,创造良好的环境。本项目绿地率按30%取,小计4595m2。5.3建筑设计5.3.1工程设计依据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2、《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JGJ38-1999)3、《文化馆建筑设计规范》(JGJ41-1987)4、《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JGJ25-2010)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版6、《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8、各相关专业设计规范、规定等5.3.2工程设计方案1、平面设计本项目在充分考虑场地周边环境因素及主管部门规划许可技术条件、消防、卫生、通风等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使得功能分区明确,流线清晰、互不干扰,保证了建筑物与周边环境的有机融合以及建筑内部功能的合理使用。综合馆总占地面积3124m2,建筑面积16651m2,图书馆和档案馆共用主出入口,位于建筑西侧,人流通过门厅组织,分别到达图书馆和档案馆,次入口位于建筑东、南侧,便于工作人员出入。文化馆主出入口位于北侧裙楼。采用南侧图书馆,中部档案馆,北侧文化馆,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空间。图书馆一层办证咨询服务区、少儿阅览区、视障阅览区等;二-六层为层藏书区、借阅区;七层为及业务区、服务区;八层为技术设备区及后勤保障区。档案馆一层为对外服务用房,二至四层为档案库房;五-六层为档案业务和技术用房;七层为服务用房;八层为附属用房。文化馆一至四层为群众活动用房,其中演艺厅、排演厅等大空间布置于裙楼内;五至八层为业务用房、服务用房和辅助用房。2、立面设计本项目根据所处地理位置、周围环境及其他建筑的形式,立面采用独特的造型设计,力求体现时代风格和场馆的实用性,表现明快清新的特征,体现其活泼鲜明的个性特点,使这一建筑物更富活性与灵性,更具先进性和时代感,从而达到建筑物形体使用功能、单体与群众的完善统一,同时减少和避免异性建筑给实际使用造成的不利因素。3、剖面设计综合馆为地下1层,地上8层,裙楼为1层。地下1层层高4.2m,地上建筑1层层高6m,其余层层高为为5m。4、竖向交通设计综合馆以电梯及疏散楼梯做为垂直交通的方式,共设置7部电梯(档案馆设置1部专用电梯)作和3部疏散楼梯,其中均有1部电梯作为消防电梯。6、建筑装饰本项目不考虑建筑的内装饰工程,但预留网络等的接口,便于发展需求。同时建议在装修时考虑图书馆及档案馆温度、适度的影响及文化馆“动态”的影响。5.4结构设计5.4《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2《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5.41、基本风压为0.45KPa(50年一遇)2、基本雪压为0.30KPa(50年一遇)3、地面粗糙度B类4、抗震设防烈度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5、结构计算主要选用荷载标准值不上人屋面:0.5KN/m2走廊:2.5KN/m2楼梯:3.5KN/m2书库、档案库:5.0KN/m2密集柜书库:12.0KN/m25.4.3结构概况1、综合馆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主体高度40m。2、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50年。3、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基础采用桩基。4、建筑抗震设防分类为丙类,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5.4.4主要材料墙体:内外填充墙墙体采用加气砼砌块墙,内墙200厚,外墙300厚;砂浆:标号不低于M7.5混凝土等级:基础垫层C15、基础混凝土等级C35,梁板柱混凝土C30-C40、其它砼构件C35。钢筋:HPB300,HRB400。5.5人防设计根据《山西省人民防空工程建设条例》规定,新建9层以下、地面总建筑面积在2000平方米以上的民用建筑,按照地面总建筑面积的2%至5%修建防护级别为6级以上的防空地下室。经计算需修建防空地下室面积为500m2,本项目地下室建筑面积3124m2,大于人防地下室的建设,可兼做防空地下室,按六级人防地下室设计建设。5.6无障碍设计根据《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中要求,对以下设施及建筑物内进行无障碍设计:1、出入口:建筑的主要出入口为无障碍出入口,出入口上方设置雨棚。2、坡道:无障碍出入口的轮椅坡道净宽度不应小于1.2m,当轮椅坡道的高度超过300mm且坡度大于1︰20时,应在两侧设施扶手,坡道与休息平台的扶手应保持连贯;轮椅坡道临空侧应设置安全阻挡措施。3、门:门不应采用力度大的弹簧门,玻璃门,当采用玻璃门时应有醒目的提示标志;门扇内外应留有直径不小于1.50m的轮椅回旋空间。4、扶手:扶手应安装坚固,形状易于抓握。当采用单层扶手时高度应为850-900mm,当采用双层扶手时,上层扶手高度为850-900mm,下层扶手高度应为650-700mm。5、厕所:厕位应方便轮椅者到达和进出,尺寸宜做到1.5m×2.0m,不应小于1.8m×1.0m;厕位内设坐便器,厕位两侧距地面700mm处设长度不小于700mm的水平安全抓杆,另一侧设高1.40m的垂直安全抓杆;地面应防滑、不积水。6、无障碍电梯:无障碍电梯呼叫按钮高度为0.90-1.10m;轿厢的最小深度不应小于1.40m,宽度不应小于1.10m;轿厢门开启的净宽度不应小于800mm,轿厢侧壁上设高0.9-1.10m带盲文的选曾按钮,盲文宜设置在按钮旁;轿厢的三面壁上应设高850-900mm扶手;轿厢内应设电梯运行显示装置和报层音响。7、停车位:无障碍机动车停车位的地面应平整、防滑、不积水,地面坡度不应大于1:50;停车位一侧应设不小于1.20m的通道,供乘轮椅者从轮椅通道直接进入人行道和无障碍出入口。5.7给排水设计5.7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3、《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5.7本工程给排水设计内容包括室内、外生活给水、消防给水;污废水和雨水的排水;空调冷却水循环系统,5.71、设计参数综合馆用水:5L/人·次绿化用水指标:0.5m3/m2·a道路浇洒用水指标:0.3L/m2·次地下车库浇洒用水:0.2L/m2·次未预计用水量按以上各用水量总和的10%确定年用水量:0.54万m32、给水设计本项目由中原街市政给水管上引入DN200管道至场地内形成环状,作为本工程生活及消防水源。引入管上设置水表计量,并在总水表后设置倒流防止器。室内给水成枝状布置,采用单向供水,市政供水眼里可满足项目建设的需求。室内给水系统根据项目区的具体用水量、合理布置系统,保证室内最不利供水点压力在为300~350Kpa。3、管材及敷设长度项目室外供水主管采用DN200球磨铸管,支管采用DN100--70mm的PE管,埋深0.8-1.2m。室内供水管采用PP-R管,热熔连接,给水管道上的阀门,DN50以下采用截止阀,DN50及以上采用闸阀。5.7.4排水设计1、生活污水排水量的确定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污水量按生活日给水用水量的80%计算。2、室外排水设计室内生活污水排至室外污水检查井,采用塑料排水检查井,再由室外污水管网排至室外化粪池,污水经化粪池初步处理后排至再排入城市污水管道,室外排水管道采用DN300U-PVC管,埋深1.2-1.8m,管道敷设于硬化路面以下,最小坡度I=0.3%。3、室内排水系统建筑物室内排水系统采用单立管升顶排水系统,污水管采用U-PVC管。粪便污水经化粪池沉淀处理后,排入室外污水管网,污水管网需做好防渗处理。4、化粪池容积的确定经计算,项目设一座30m3钢砼化粪池即可满足要求,化粪池布置于场区西南部绿地之下。5、地下室排水系统室内地面±0.00以上采用重力流排除,地下室雨、污、废水分别用潜水排污泵提升排除,各组均设两台,一用一备,水泵受集水坑水位自动控制,交替运行,当一台泵排水不足以排除突然涌水时,两台泵可同时工作。6、雨水排水系统①排水方式项目屋面雨水排水采用虹吸方式同时设置雨水溢流设施。②雨水量计算雨水暴雨强度公式为q=3340(1+1.431gT)/(t+15.8)0.93屋面雨水排水设计参数:设计降雨历时t=5min;设计重现期P=20年。屋面设置溢流口或溢流管道系统,排水和溢流设施排水能力不小于50年重现期的雨水量。室外雨水排水设计参数:设计重现期P=3年,径流系数:0.65;地下室汽车坡道入口处雨水重现期按100年计。③雨水排放屋面雨水经天沟立管收集与场地雨水一并经雨水口排入雨水管网,排出场区,雨水管采用DN300U-PVC管,埋深1.2-1.8m,管道敷设于硬化路面以下,最小坡度I=0.3%。5.8采暖、通风设计5.8《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04-241-2006《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0《实用空调供热手册》5.8本工程空调通风设计内容包括中央空调系统设计,通风系统设计,冷热源机房设计、建筑物防排烟系统设计等。5.81、主要气象参数(山西####)夏季:夏季平均气压:923.1HPa夏季空调日平均温度:26.6℃夏季空调干球温度:32.1℃夏季空调湿球温度:24.4℃夏季室外平均风速:2.2m/s冬季:冬季平均气压:936.9HPa冬季空调室外温度:-10℃冬季室外相对湿度56%2、采暖温度冬季室外采暖温度:-8℃室内设计温度:18℃-22℃3、采暖负荷、供冷负荷计算(1)采暖负荷计算采暖指标:80W/m2。该项目供热总面积:16651m2热负荷为:1332.08KW。管网损耗按8%计。项目总热负荷为1438.65KW。(2)供冷负荷计算供冷指标:150W/m2。该项目供冷总面积:16651m2项目供冷负荷:2497.65KW。5.8.4制冷、空调系统设计夏季采用水冷冷水机组提供冷热源,主机布置于地下室设备用房,制冷主机提供7℃冷水制冷,回水温度12℃;冷却塔布置于屋顶。各区冬季热源由城市供热管网提供市政热水(蒸汽),经板式换热器制备60℃热水供给空调末端、50℃回水经热水泵加压、热交换再次循环。1、冷水系统选用一台750USRT(5275kW)离心式制冷主机,采用闭式机械循环,冷水泵2台,单台水泵流量为455m3/h,扬程300kPa;冷却水由2台组合式超低噪声冷却塔处理,布置于屋顶,建筑做环境处理,冷却塔处理水量为580m3/(h·台)。制冷系统的补充水由生活供水管网供给,补充水量为70m3/h。经冷水机组制备的7℃冷水,经冷水泵加压,经分水器分为多路送至各区域各层,经空气处理末端进行热交换,12℃冷水回水经集水器汇入冷水机组。冷水管道采用垂直异程和水平同程式布置。2、热水系统冬季供暖系统利用夏季管路和空调系统,采用城市热力网提供热源。利用城市热力网制备60℃热水供给各区域各层空调立管,50℃回水经热水泵加压,至板式换热器与城市热力网提供蒸汽热交换再次循环。3、空调系统设计书库与阅览室、以及办公区采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的空调方式,卧式暗装风机盘管装在吊顶内,上回侧送或散流器平送,新风管接入风机盘管送风管或直接接新风口。标准层每层设吊装式新风处理机、排风机。多功能厅及其他高大空间(演艺厅等)设立式空气处理机,为低风速单风道全空气系统。室外新风由外墙百叶窗才入与集中回风混合后进入空调机,经空调机冷却、除湿、加压后再经静压箱、风管散流器送至空调区域。进新风百叶窗装有手动对开多叶调节阀,可根据室内需要调节多叶调节阀的开启度。回风采用回风管接至空调机房。珍本书籍存放间设置恒温恒湿机,保证室内温度及相对湿度控制精度,新风入口设空气过滤装置。5.8.5通风系统设计1、地下车库设新风换气机,同时对排风进行热回收。地下车库平时采用车道补风,火灾时车库入口防火卷帘放下,不能补风,设机械补风。2、设备用房,内走道设与排烟系统合用的平时通风系统,采用气体灭火的各房间及生活水泵房风管支管设防烟防火调节阀,火灾时不排烟。3、综合馆内主要采用自然通风设计,辅以机械通风,降低场馆的综合能耗,真正实现节能环保。4、公共卫生间换气次数10次,采用排气扇将室内污浊空气排出室外。5.8.6防排烟系统设计1、本工程对不满足自然排烟要求的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合用前室设有正压送风系统。2、对不符合自然排烟的内走道设排烟系统。3、所有通风机房,风管进出机房均设防火(调节)阀。4、所有水平风道与垂直穿透楼层的风管连接处设防火阀。5.8.7防排烟自动控制、连锁及安全保护1、当某层发生火灾时,该层(烟)温感器向消防控制中心输出报警信号,不需确认,由该中心自动(或者手动)开启相应的多叶加压送风口及排烟口,并联动加压送风机及排烟风机。排烟风机入口管道上装有熔点为280℃的防火阀,并与排烟风机联锁。2、加压送风机、排烟风机、多叶送风口、280℃排烟防火阀的开、闭状态在消防控制中心均要由灯光信号显示,也可就地操作。3、加压送风机、排烟风机、送风机均需有备用电源。5.9电气设计5.91、《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2、《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3、《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2008)5、《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6、《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0)7、《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5.9包括该项目的供配电、照明、防雷接地、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控制、综合布线、保安监控、有线电视、公共广播、信息视频发布和查询引导系统。5.9.3用电负荷综合馆指标:55w/m2地下车库照明:8w/m2地下设备用房:5w/m2设备用电负荷(电梯、空调等)708.51kw线路及变压器损耗按10%估算项目总用电负荷为1369.91kw,年总用电量为185.52万kwh。5.9.4供配电系统1、来源由市政电网引来一路10KV电源至地下设备用房内的2套800kva变配电设备,另外设置一台发电机做备用电源,当市政供电发生故障时,应急发电机组应在15秒内自动启动提供备用电源,以确保一、二级负荷供电。高压系统电压等级为10KV,低压系统电压等级为220V/380V。2、供电系统(1)低压电力系统采用放射式与树干式相结合的方式,对于单台容量较大的负荷或重要负荷如:冷冻机房、水泵房、电梯机房、电话机房、消防控制中心等设备采用放射式供电;对于一般负荷采用树干式与放射式相结合的供电方式。(2)消防负荷及重要负荷如:消火栓泵、喷洒泵、防排烟风机、消防电梯、消防控制中心、电话机房等采用双电源供电并在末端切换。(3)本工程小于30KW电机采用直接启动方式,30KW以上电机采用降压启动方式。5.9.5照明配电系统1、光源:贯彻“绿色照明”的原则,除充分利用建筑构造所带来的自然光外,灯具优先选用高效节能荧光灯、节能金卤灯等。2、应急照明:变配电所、柴油发动机房、消防控制室、电话机房、走廊、楼梯间、电梯前室、门厅、展厅、阅览室等场所均应设置应急照明。3、疏散照明:在展厅、阅览室等大空间用房及走廊、楼梯间、大厅、主要出入口等场所设置疏散照明。出口指示灯、疏散指示灯采用交直流两用型,内设可充蓄电池做为备用电源,持续供电时间大于30分钟。4、一般照明采用单电源,混合方式配电。应急照明、疏散指示照明电源采用双电源末端互投。照明、插座分别采用不同的支路供电,照明采用ZRBV-3x2.5mm2;插座为ZRBV-3x2.5mm2,所有的插座回路(空调插座除外)均设漏电断路器保护。5.7.6防雷保护与接地1、本工程经计算年预计雷击次数为0.12次/a,按三类防雷建筑物设计防雷保护装置。2、本工程在屋顶女儿墙敷设Φ12镀锌园钢避雷带做为接闪器,避雷连接线网格不大于20m×20m(或24×16m)。利用建筑结构柱子内的主钢筋作为引下线(间距不大于25m),并利用结构基础内钢筋网作接地极。3、防侧击雷和等电位措施:建筑物>20m部分每隔二层沿建筑物外圈的金属门窗构件与该层楼板内的钢筋接成一体后,再与引下线可靠焊接。4、本工程接地采用TN-5系统,其工作零线与保护接地线在接地点后严格分开。凡正常不带电而当绝缘破坏有可能呈现电压的一切电气设备外壳应可靠接地。5、防雷接地、变压器中性电接地及电气设备保护接地等共用统一的接地极,要求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否则应增打人工接地体。6、本工程采用总等电位联结,将建筑物内保护干线、设备进线总管、建筑物金属构件进行联结。7、计算机电源系统、共用电视天线引入端、电信引入端设置过电压保护装置并在其专用房间内作总等电位联结。建筑防雷接地系统与电气接地系统共用接地装置,综合接地电阻≤1Ω。8、为防雷电磁脉冲干扰,在变电所低压总进线处、消防中心、弱电机房、电梯机房、屋面正压风的配电箱电源接入端设SPD电涌保护器。5.9.7弱电设计1、综合布线系统在服务用房、图书馆、档案馆等房间以及后勤服务中心均设信息插座,设置RJ45和RJ11标准插座,实现各终端设备,如:计算机、打印机、传真机、电话机、电子设备等之间的语音、数据、图像信息的交流。且能与外部通信网络连接,提供各种网络通信服务,实现通讯现代化和办公自动化。设置信息中心、各处所需安装的电话和网络均由此接转。电话和网络线路从信息中心用专用通讯电缆引出至楼层分线箱或配线架后,再引至各信息端口。系统采用星型物理拓扑结构,垂直系统采用光纤和大对数电话电缆,水平系统全部采用超五类UTP线,设备间子系统采用超五类跳接线设备。2、保安监控系统本系统包括电视监控系统、门禁和防盗系统、电子巡更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1)电视监控系统在电梯前室、电梯轿箱、重要设备用房、重要库房、重要档案资料室、图书馆及主出入口等处安装摄像头进行电视监控,所有电视监控信号均引至消防、保安监控中心。(2)门禁系统在计算机中心、重要房间、重要通行门、出入口等处设门控器,在重要且容易发生盗窃的房间设防盗探测器,采用专业监控软件对整个防盗和门禁系统网络进行监察和控制。(3)电子巡更系统在每层楼梯口和容易发生事故的角落设置巡更站,对巡更员的巡逻运动状态进行监视和管理,与电视监控系统联动,预防事故的发生。(4)停车场管理系统本工程在地下室停车场设进、出标准停车场系统,出口收费,利于物业管理,防止意外情况发生。3、有线电视系统各服务用房等设置有线电视信号电缆和若干终端插座,接入前端共用天线接收系统或市政有线电视系统,即可转播正常电视频道节目,满足人们基本生活需求。也可通过大楼信息中心切换用于内部信息传达、宣传教育、教学等。电视信号由室外有线电视信号引来,系统采用视频传输,用户电平要求64±4dB,图像清晰度应在四级以上。前端设备设在地下一层电视前端机房内。系统根据用户情况采用分配-分支-分支方式。干线电缆采用SYV-75-9,SC32,支线电缆采用SYV-75-5,SC20。4、公共广播系统设置一套公共广播系统,系统主要由前端设备和扬声器组成,前端设备设置在消防、监控中心,在公共区域、各大厅、阅览室、图书馆,展厅以及走道、门厅、电梯轿箱、设备用房等设置扬声器,传达通知和紧急事件。当发生火灾或其他紧急状态下,系统主机强切为紧急广播。5、信息视频发布和查询引导系统在入口各门厅、前台设置全彩色LED显示屏,用于多媒体信息发布。图书馆、档案馆及美术馆等在需要的部位设置触摸式电子信息显示屏,方便前来人员查询。总控制室设置在信息中心。5.10配套工程1、硬化工程道路硬化:基层采用素土夯实,垫层为200mm3:7灰土,面层为180mm厚C20混凝土浇筑,随打随抹光。铺装硬化:基层采用素土夯实,垫层为200mm3:7灰土,面层为高档花岗岩饰面。2、绿化工程该场区进行绿化工程,主要包括雪松、合欢、垂柳等乔木,草皮铺种、栽植小叶黄杨、红叶小檗、金叶女贞、紫薇、樱花、木槿等花灌木,在中心广场内设置水景、小品等。3、消防水池消防水池容积为350m3,,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具体做法为:基层素土夯实,垫层为3:7灰土,底板和池壁为C30钢筋混凝土,内壁和池底面层为防水砂浆抹面。4、化粪池化粪池容积为30m3,采用玻璃钢结构。

第六章节能6.1节能目标能源是社会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物质基础,长期以来我国的能源供应一直十分紧张,严重制约经济的发展。随着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建筑能耗逐年大幅度上升,已达全社会能源消耗量的32%,加上每年房屋建筑材料生产能耗约13%,建筑总能耗已达全国能源总消耗量的45%。庞大的建筑能耗,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巨大负担。因此建筑行业全面节能势在必行。实行建筑节能有利于从根本上促进能源资源节约和合理利用,缓解我国能源资源供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有利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长远的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保护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6.2设计依据1、《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发改环资[2001]2505号)2、《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建筑节能工作的意见》(晋政发[2005]22号)3、《####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市墙体材料革新与推广节能建筑工作的实施意见》(晋市政发[2007]38号)4、《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建设部部长令第76号)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04-241-20066、《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7、《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2004)8、《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2589-2008)9、《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04)10、《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11、《绿色建筑技术导则》(建科[2005]199号)12、《节能建筑评价标准》GB/T50668-20116.3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条件和结构合理性分析6.3.1《####市总体规划2008-2020》中提出给排水、燃气、热力、供电等能源供应条件如下:1、供水规划本项目供水由中原街市政供水管网接入,可满足项目建设后的需求。2、污水处理设施本项目污废水排入中原街市政污水管网,可满足项目建设后的需求。3、供电设施项目供电由市政电网接入,在场区内新增变配电设备1套即可满足项目建设后的需求。4、供热设施项目供热由中原街市政供热管网接入,可满足项目建设后的需求。6.3.2能源结构的合理性分析根据《####市总体规划2008-2020》本项目使用能源情况为:供水水源为主城区地下水,由项目区临近中原东街市政给水管网接入;供热热源为城市供热管网,由项目区临近中原东街市政供热管网接入;项目供电由项目区临近中原街高压线路引入。项目用能主要包括:水、热、电三种能源,在能源结构选择上,按照《####市总体规划2008-2020》,充分考虑了当地能源结构情况,因此用能结构选择合理,且不会对整个城区用能结构产生重大影响。6.4项目消费能源种类、数量本项目消费能源主要包括水、热、电三种,各种能源消耗情况如下:1、供水该项目年用水量为0.54万吨,各项用水量详见表6-1:表6-1项目年耗水量一览表类型指标数量用水天数调整系数日用水量年用水量/万吨综合馆用水5L/人.次1100人300.000.804.40.13绿化洒水0.50m3/m2*a4595m2250.001.000.23硬化洒水0.30L/m2*次7597m230.001.0075.970.23地下车库0.20L/m2*次3124m230.000.8016.660.05管网损失10.00%0.04合计95.230.542、供电该项目年用电量为185.52万度,各项用电量见表6-2。表6-2项目耗电量一览表类型指标数量用电天数调整系数用电负荷(KW)日用电时间(h)年用电量(万KWH)综合馆55w16651m23000.7641.066115.39地下车库照明8W/m22800m23000.8519.04169.14地下设备用房5W/m2324m23000.81.30160.62设备708.5143.51电梯12Kw7部3000.650.4812.10水冷机组340Kw2台600.7476822.85冷冻水泵12Kw2台600.614.480.69冷却塔12Kw2台600.614.480.69冷却水泵12Kw2台600.614.480.69补水泵15Kw2台600.618.030.32热水泵8Kw2台1070.69.680.82风机盘管0.5Kw371台600.6111.385.34线路损耗10%16.691369.91185.523、供热建筑物的设计施工阶段均严格按照JGJ26-2010中寒冷地区A类标准的体形系数、窗墙比、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执行,根据《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CJJ-34-2010,本项目采暖面积为16651m2,采暖热指标取80W/m2,项目采暖热负荷为:Qa=qaAk·10-3式中:Qa——空调冬季设计热负荷(KW);qa——空调热指标(W/m2),Ak——空调采暖面积(m2)。项目空调采暖全年耗热量为: ti-taQaa=0.0036TaNQa————ti-toa式中:Qaa——空调采暖耗热量(GJ);Ta——采暖期内空调装置每日平均运行小时数(8h);N——采暖期天数(107d);Qa——冬季空调设计热负荷(1332.08KW);ti——室内计算温度(18℃ta——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0.4toa——冬季空调室外计算温度(-10管网损耗按5%计,换热站损耗按8%计。本项目总耗热量为8669.63GJ。6.5项目能源消耗本项目使用常规能源种类有:水、热、电,各项能源使用情况见表6-3。表6-3项目能耗表序号能源种类计量单位年需要实物量参考折标系数年耗能量tce能源消耗结构1电力万KWH185.520.1229kgce/KWh228.0143.49%3热力GJ8669.630.03412kgce/MJ295.8156.42%能源消耗总量(吨标准煤)523.82能耗工质种类计量单位年需要实物量参考折标系数年耗能量tce4水万m30.540.0857kgce/m30.460.09%耗能工质总量(吨标准煤)0.46项目年耗能总量(吨标准煤)524.28综合以上能源消耗的分析,本项目年综合能耗524.28tce1、单位面积综合能耗指标qw=q/Ao=524.28×103/19775=26.51kgce/m2qw—单位面积建筑物综合能耗q—项目年耗能总量Ao—项目总建筑面积6.6节能措施6.6.1建筑节能1、项目所在地区属寒冷地区,建筑体形系数应符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04-241-2006的有关规定,尽量减少建筑物外维护面积,以达到节能目的;若体形系数大于以上值,则屋顶和外墙应加强保温。加强保温材料,可选材料为酚醛泡沫保温板材料。2、建筑材料应采用隔热性能好的维护结构材料,减少建筑物的维护结构能耗。充分分析气象条件及环境,最大限度的设计自然通风系统。3、控制窗墙面积比,减少窗的散热量。建筑物的每个朝向的窗墙比按规范设计,外墙窗户采用气密性良好的断桥窗。4、建筑外立面采用门窗与实墙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在楼层梁高和吊顶位置填充保温材料,使窗墙比符合要求。5、单体设计中,采用间接规整的体形,避免过多的凹凸变化,尽量缩小体形系数。组织良好的穿堂风。尽量使每户或每室均有两个朝向可开门窗采光通风,有利于夏季降温,降低空调能耗。6.6.2采暖1、合理设定主要功能区域的环境要求,使之符合国家节能设计标准;2、按照建筑内部功能的分区,分别设定各不同功能分区的设计冷、热负荷指标,使冷、热负荷达到合理分配,可以大大减少能耗;3、运用模拟软件对建筑室内风环境进行模拟以获得理想的自然通风效果。在自然通风的基础上,采取适当的改进措施,如:合理布置自然进风口(排风口)位置。自然进风的进风口设过滤措施。自然进风的进、出风口设调节及关断措施,以提高自然通风可控性能及效果;4、在室外温度适宜时,优先利用室外空气的通风消除。当需要设置机械通风系统时,优先考虑单向设置排风(或送风)设施,进风由自然补风实现;5、冬季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热来取暖,多获得热量和减少热损失;夏季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利用自然能来降温冷却,以达到节能的目的。6、设计选用的水泵、风机等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备,为长期运行工况下效率高的产品;6.61、合理限定配水点的水压。根据建筑给水系统超压出流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给水系统的压力,减少超压出流造成的“隐形”水量浪费,当水压大于一定限制时应采取减压措施,如设置减压阀、减压孔板或节流塞。2、推广使用优质给水管材。采用管内壁光滑、阻力小的给水管材,适当放大管径以减少管道的阻力损失和水泵扬程。3、提高管材、附件和施工质量,严格控制跑、冒、滴、漏。4、采用节水龙头,推广使用节水器具。6.61、电气采用动力供电与照明供电分路供给的方式,照明选用节能型灯具,变电站设有电感补偿装置,以提高供电的功率因数。2、各种公用设施及动力管道的敷设尽可能科学、合理、减少弯道,加强密封,并应做到经常检查,及时更换废旧的零部件,减少泄漏损失和沿程压力损失,以节约能源。3、照明采用集中、分散和自动相结合的控制方式,确定合理的照度值,充分利用天然光。用高效灯具、光源及节能型电感镇流器或电子镇流器。4、在公用设施灯具控制方式上,采取分区控制灯光或适当增加照明开关点,以减少不必要的用电,走道、楼梯、厕所等地方装设定时开关(声光控延时开关),节省用电。

第七章环境保护与消防7.1环境保护7.1.1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修订);3、《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2004年12月);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5、《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年3月);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8、《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7.1.2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1、大气污染物:主要有土石方工程挖掘、回填及现场堆放扬尘土;建筑垃圾堆放及清运过程中产生的扬尘;运输车辆扬尘;同时伴有少量的施工机械排放的尾气。2、水污染物:施工期产生的污水主要是施工人员日常生活生产的生活污水和施工机械设备的冲洗水。3、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建筑垃圾和施工人员日常产生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主要包括开挖弃土、建筑施工垃圾。4、噪声:主要为机械噪声、施工作业噪声和施工车辆噪声。具体防治措施:1、施工期扬尘污染施工期产生的扬尘主要影响项目所在地的周围环境,主要表现为空气中的总悬浮颗粒物浓度增大,尤其在天气干燥、风俗较大时影响范围大,影响更显著。施工期间产生的扬尘主要集中在土建施工阶段,按起尘原因分为风力扬尘(指露天堆放的剪裁及裸露的施工地表层浮土)和动力扬尘(车辆行驶过程中产生的扬尘)。(1)风力扬尘防治措施①施工场区周边建围挡(高度≥2.0m),降低扬尘向外扩散,减少扬尘对周边的影响。②施工场地配备移动洒水装置,对裸露地面进行洒水抑尘;施工场地内的积尘要及时进行清理和清扫,减少起尘量;③散装建材避免露天堆放,若施工必须露天堆存的要采用篷布进行遮盖;挖出的图方及时凭证、回填、清运,减少堆存产生。④施工中必须使用商品水泥制品和商品混凝土,减少现场搅拌和是回你、沙等散装建材的使用量。(2)动力扬尘污染防治措施①车辆在市区附近道路、途径居民区等敏感目标时应限速行驶,施工车辆要按交警部门规划的时间和路线行驶,不得违规。②场内施工道路要硬化,进行平整并经常清扫、洒水,减少地面灰尘覆盖量。③散装建材采用封闭车辆运输,不得超载,输粒状散料的车辆的装载高度不得超过马槽,并且必须用篷布盖严,不得抛撒,一旦发生抛撒泄露,要派人及时清扫。④运输车辆进入施工场地要低速行驶,驶出工地时要清除轮胎携带的粘土,以免运输道路造成污染。⑤遇四级以上大雾天气要停止土方作业,并对项目施工场地进行洒水,对易起尘物料进行遮盖,防治扬尘产生。2、水污染防治措施(1)施工废水加强施工生产废水的管理;施工中要节约用水,严禁用水任意流淌,施工场地应设临时废水收集池,施工废水沉淀处理后重复利用;冲洗机械设备的含油废水,要设隔油池,废旧机油回收利用,不得排放。(2)生活污水施工场地内设置临时旱厕,低浓度洗刷和洗菜废水用于洒水抑尘,高浓度食堂污水排入旱厕,施工结束后对其进行清掏、填埋、压实。3、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措施(1)建筑垃圾①施工期产生的建筑垃圾不能随意倾倒,对可以回收利用的要回收利用,无回收利用价值的定点堆存,达一定量时进行运至垃圾填埋场进行统一堆存。②运输建筑垃圾、工程渣土的车辆,必须遮盖篷布,不得遗撒、飞扬、流漏;③散落在路面上的垃圾应及时清理,以免二次污染;(2)生活垃圾设置生活垃圾箱,生活垃圾定点收集,达一定量时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理,严禁垃圾随意丢弃。4、噪声污染防治措施①施工机械要选用性能好、噪声低,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噪声限值的施工机械不得进入施工现场。②合理安排施工机械的位置,强噪声机械设备尽量原理居民区和学校。③采用商品混凝土,减少混凝土搅拌时产生的噪声。④施工车辆进图市区道路、村庄、居民点附近时要限速行驶。5、生态影响保护措施本项目充分利用空闲地,运用道路绿化、园林绿化等相结合的方式,尽可能提高项目区绿化率。项目建设还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运行的“三同时”制度,确保建设期和运行期各类污染物的达标排放。7.1.3运行期环境1、废气的产生和排放项目废气主要为停车场汽车尾气、垃圾腐臭产生的气体等。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为汽油在不充分燃烧下所产生的CO、NOx、HC。2、废水的产生和排放项目运营期废水主要为普通生活废水。3、噪声的产生和排放项目场区内无大的噪声源,产生的噪声主要是进出车辆交通噪声、地下车库通风机、停车场车辆发动机噪声。4、固体废弃物运营期项目固体废弃物主要为生活垃圾,此部分垃圾主要为废弃的纸质、塑料包装物,经收集后外售;对于不能回收利用的部分则统一收集到垃圾房,委托环卫部门清运处置,处置率可达100%。7.1.4具体防治措施:1、大气环境影响减缓措施(1)汽车尾气项目地下停车场均设置了抽排放系统,停车场汽车尾气由地下车库的排风系统抽出地表排放。合理规划地下停车场废气排口,地下停车场废气排放口严禁设置在高大建筑物形成的涡流区及负压区,并避开人行横道。(2)垃圾腐臭产生的气体垃圾要做到分类封闭收集,合理安排好垃圾箱位置,储存于垃圾箱内的垃圾应日产日消,避免垃圾在堆存过程中发霉发臭。2、水环境影响减缓措施(1)项目排水系统必须严格按照雨污分流的原则设计和实施。(2)设置规范化的废水排放口,并设置明显的标志,预留监测采样口,以方便环保部门的正常管理。3、声环境影响减缓措施(1)合理规划车辆的出入场路径,并于项目内设置汽车禁鸣标志及引导标志。(2)通风空调系统采用必要的隔声、吸声、消音处理,通风空调设备采用低噪声设备,机房门采用防火隔声门。(3)空调主机、风机、空调器等运转设备作减振处理,下设减振基础,与设备连接时管道均采用软接头及弹性支吊架。4、固体废物影响减缓措施(1)垃圾应日产日清,避免垃圾于垃圾房内长时间堆存而导致发霉、发臭;并对垃圾房采取及时的消毒、灭鼠、灭蝇及杀菌的管理措施。(2)对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其中可回收部分经收集后外售,不可回收部分统一收集到垃圾房并委托环卫部门清运。5、其它(1)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并同时投入运行。(2)合计规划建筑物的布局及外型,于建筑物四周种植乔木林带,改善风环境。7.2消防7.2.1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3、《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4、《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140-2005)5、《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6、《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年版)7.2.2建筑消防设计1、建筑消防建筑四周均设有环形消防车道及不小于15×15m2的灭火扑救场地。消防登高面沿楼面设置,且满足大于1/4周长要求。在一层设置防消控制室,并有直接对外的出口。2、消防疏散各楼封闭楼梯、防烟楼梯和前室采用乙级防火门,管道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