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2022届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专题学案之文言文阅读专题第五讲概括分析文意【知识精讲】文言文阅读中的概括分析题考查的重点是选项与原文的区别,难点是语句中的关键词特别是双音节合成词的意思以及文章涉及的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关系、依据与结论、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等。1.方法根据上述特点以及近几年的高考实情,解答概括分析题,在全面理解、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的前提下,必须将选项所述的内容与原文对应的信息仔细比照,仔细甄别。(1)比照“事件”及其细节本身的真实性命题者有时将子虚乌有的表述混杂在正确的叙述之中,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把握的准确性,这种设误方法一般称为“无中生有”。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Ⅱ第12题C项,错误在于“并教导他们应该弃恶从善”。根据文本“其年,迁憙平原太守。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余党当坐者数千人……乃悉移置颍川、陈留”的叙述,可知只是把这些人“移置颍川、陈留”,并没有“教导他们应该弃恶从善”。(2)比照“事件”的参与者命题者对“事实”的叙述有时故意把具体事件的参与者弄错,这种设误方法一般称为“张冠李戴、移花接木”。2018年全国新课标卷Ⅲ第12题D项,“曾挑唆驸马都尉王诜诬告纯礼”错。原文是“激驸马都尉王诜……诜怒”,曾布只是挑拨了王诜,让王诜生范纯礼的气,并没有挑唆王诜诬告范纯礼。(3)比照“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命题者有时故意弄错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2016年天津卷第12题B项,“作者杨万里素来仰慕李台州至孝之名”概括有误,比照原文,原文是“宗质乾道庚寅为洪倅,时予为奉新县令,屡谒之,不知其母子间也。明年,予官中都,宗质造朝,除知台州。朝士云:‘李台州,曾觌姻家也。觌无子,子台州之子。’予一见不敢再也,亦未知其孝”,显然,作者最初并不知道李台州与母亲的事,直到李台州死后,在与丞相京公交谈中才知道李台州母子之间的故事,才了解李台州至孝之名。(4)比照“事件”实施的方式和方法命题者有时会对事件实施的方式和方法作曲解,这种设误方法一般称为“曲解文意”。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Ⅱ第6题D项,说“皇上当即派遣寺丞锺化民筹措钱款赈济灾民”,比照原文,原文是“帝立遣寺丞锺化民赍帑金振之”,“帑金”是国库里的钱,因此不是选项所述的“筹措钱款”。(5)比照“事件”各个环节的因果关系命题者有时在事件各环节的因果关系上设误,这种设误方法一般称为“错置因果、强加因果”。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Ⅱ第6题C项,说“来护儿”因“谏请炀帝停驾洛阳”而“引发炀帝大怒,以致宇文化及杀害他时,炀帝也没有设法保护”,比照原文可知此处因果关系表述不存在,前文“后怒解”表明皇帝不再生气,且在来护儿被抓之前,炀帝自己就已经被抓了。2.步骤第一步:把握文章体裁,根据不同的体裁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第二步:分析具体内容,理解文章内容体现的人物品质、行为方式或思想观点等。第三步:把握重点语句的意思,通过原文与选项的比照,判断选项内容的正误。【对点精练】1.下列对文言文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为太守陈宠功曹,当职割断,不避豪右。宠风声大行,入为大司农。和帝问曰:“在郡何以为理?”宠顿首谢曰:“臣任功曹王涣以简贤选能,主簿镡显拾遗补阙,臣奉宣诏书而已。”帝大悦,涣由此显名。州举茂才,除温令。县多奸猾,积为人患。涣以方略讨击,悉诛之。境内清夷,商人露宿于道。其有放牛者,辄云以属稚子,终无侵犯。在温三年,迁兖州刺史,绳正部郡,风威大行。后坐考妖言不实论。岁余,征拜侍御史。永元十五年,从驾南巡,还为洛阳令。以平正居身,得宽猛之宜。其冤嫌久讼,历政所不断,法理所难平者,莫不曲尽情诈,压塞群疑。又能以谲数发擿奸伏。京师称叹,以为涣有神算。元兴元年,病卒。百姓市道莫不咨嗟。男女老壮皆相与赋敛,致奠醊以千数。涣丧西归,道经弘农,民庶皆设盘案于路。吏问其故,咸言平常持米到洛,为卒司所抄,恒亡其半。自王君在事,不见侵枉,故来报恩。其政化怀物如此。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延熹中,桓帝事黄老道,悉毁诸房祀,唯特诏密县存故太傅卓茂庙,洛阳留王涣祠焉。自涣卒后,连诏三公特选洛阳令,皆不称职。永和中,以剧令勃海任峻补之。峻擢用文武吏,皆尽其能,纠剔奸盗,不得旋踵,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峻字叔高,终于太山太守。(节选自《后汉书·王涣传》)A.王涣初入仕途,才干受到赏识。他在太守陈宠手下担任功曹,遇事敢于决断;陈入朝为大司农,回答皇上询问时褒奖他善于简贤选能,王由此得以显名。B.王涣扫除积弊,境内风清气正。他担任温县县令,以谋略铲除奸猾之徒,世面清平,商人露宿于道;升任兖州刺史后,又依法整肃下属部门,极有声威。C.王涣办案严谨,治事宽猛相济。他对于疑难案件以及法理难平者,探寻本来面目,尽力还以公正;又能够揭发奸隐之事,深受外界称叹,被誉为有神算。D.王涣政绩卓著,后任难以比肩。他死于洛阳令任上,皇上下令特选其继任者,均不称职;后来选用任峻,任充分发挥文武属吏才干,仍然忙得无法分身。2.下列对文言文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彪之字叔武。年二十,须鬓皓白,时人谓之王白须。初除佐著作郎、东海王文学。从伯导谓曰:“选官欲以汝为尚书郎,汝幸可作诸王佐邪!”彪之曰:“位之多少既不足计,自当任之于时。至于超迁,是所不愿。”遂为郎。累迁御史中丞、侍中、廷尉。时永嘉太守谢毅,赦后杀郡人周矫,矫从兄球诣州诉冤。扬州刺史殷浩遣从事收毅,付廷尉。彪之以球为狱主,身无王爵,非廷尉所料,不肯受,与州相反复。穆帝发诏令受之。彪之又上疏执据,时人比之张释之。时当南郊,简文帝为抚军,执政,访彪之应有赦不。答曰:“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尝谓非宜,何者?黎庶不达其意,将谓郊祀必赦,至此时,凶愚之辈复生心于侥幸矣。”遂从之,永和末,多疾疫。旧制,朝臣家有时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宫。至是,百官多列家疾,不入。彪之又言:“疾疫之年,家无不染。若以之不复入宫,则直侍顿阙,王者宫省空矣。”朝廷从之。及简文崩,群臣疑惑,未敢立嗣。或云,宜当须大司马处分。彪之正色曰:“君崩,太子代立,大司马何容得异!若先面咨,必反为所责矣。”于是朝议乃定。及孝武帝即位,太皇太后令以帝冲幼,令温依周公居摄故事。事已施行,彪之曰:“此异常大事,大司马必当固让,使万机停滞,稽废山陵,未敢奉令。谨具封还内,请停。”事遂不行。加光禄大夫、仪同三司,未拜。疾笃,帝遣黄门侍郎问所苦,赐钱三十万以营医药。太元二年卒,年七十三。即以光禄为赠,谥曰简。(节选自《晋书·王彪之传》)A.彪之出仕之始,不愿超迁任职。他的堂伯父王导对他说,选官要任他为尚书郎,他却认为地位高低不值得计较,越级提拔是自己不愿意的事。B.彪之坚持己见,不肯接受人犯。殷浩将谢毅交付廷尉候审,他以此非廷尉职责为由,虽有皇上命令,依然据理拒收,时人将他比作张释之。C.彪之讲究实效,维护朝廷秩序。永和末年流行传染病,他见各类官员借口家中有人患病,不愿到任办公,指出这样做的危害,朝政因此恢复。D.彪之言辞机敏,反对权臣听政。简文帝去世,讨论身后事时有人提出等候大司马处置,他抢先表示由太子代立,若先面咨大司马将被他斥责。3.下列对文言文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材料一:上曰:“比见群臣屡上表贺祥瑞,夫家给人足而无瑞,不害为尧、舜;百姓愁怨而多瑞,不害为桀、纣。后魏之世,吏焚连理木,煮白雉而食之,岂足为至治乎!”尝有白鹊构巢于寝殿槐上,合欢如腰鼓,左右称贺。上曰:“我常笑隋炀帝好祥瑞。瑞在得贤,此何足贺!”命毁其巢,纵鹊于野外。天少雨,中书舍人李百药上言:“往年虽出宫人,窃闻太上皇宫及掖庭宫人,无用者尚多,岂惟虚费衣食,且阴气郁积,亦足致旱。”上曰:“妇人幽闭深宫,诚为可愍。洒扫之馀,亦何所用,宜皆出之,任求伉俪。”于是遣尚书左丞戴胄简出之,前后所出三千馀人。己未,突厥寇边。朝臣或请修古长城,发民乘堡障,上曰:“突厥灾异相仍,颉利不惧而修德,暴虐滋甚,骨肉相攻,亡在朝夕。朕方为公扫清沙漠,安用劳民远修障塞乎!”壬申,以前司农卿窦静为夏州都督。静在司农,少卿赵元楷善聚敛静鄙之对官属大言曰隋炀帝奢侈重敛司农非公不可今天子节俭爱民公何所用哉元楷大惭。(摘编自《资治通鉴·唐纪九·贞观二年》)材料二:河内人李好德得心疾,妄为妖言,诏按其事。大理丞张蕴古奏:“好德被疾有征,法不当坐。”治书侍御史权万纪劾奏:“蕴古贯在相州,好德之兄厚德为其刺史,情在阿纵,按事不实。”上怒,命斩之于市,既而悔之,因诏:“自今有死罪,虽令即决,仍三覆奏乃行刑。”上尝与侍臣论狱,魏征曰:“炀帝时尝有盗发,帝令于士澄捕之,少涉疑似,皆拷讯取服,凡二千馀人,帝悉令斩之。大理丞张元济怪其多,试寻其状,内五人尝为盗,馀皆平民;竟不敢执奏,尽杀之。”上曰:“此岂唯炀帝无道,其臣亦不尽忠。君臣如此,何得不亡?公等宜戒之!”(摘编自《资治通鉴·唐纪九》)A.唐太宗不相信朝臣所说的“祥瑞”,他认为尧、舜时没有祥瑞但百姓生活富足,桀、纣时天降祥瑞但百姓愁苦怨怼,真正的祥瑞是得到人才。B.李百药认为天干旱原因是宫女过多,白白耗费衣物粮食,进而导致皇宫内阴气过重,并建议让宫女出宫另寻配偶。唐太宗采纳了他的建议。C.对于一些朝臣提出的修复古长城的建议,唐太宗认为突厥的颉利可汗迟早要灭亡,他表示要扫清沙漠上的敌人,不用百姓去远方修筑城堡要塞。D.在李好德案中,权万纪认为张蕴古按察结果与事实不符,因为蕴古籍贯在相州,李好德的哥哥李厚德为相州刺史,蕴古为讨人情而纵容阿附李厚德。4.下列对文言文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贞观四年,太宗谓侍臣曰:“崇饰宫宇,游赏池台,帝王之所欲,百姓之所不欲。帝王所欲者放逸,百姓所不欲者劳弊。孔子云:‘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劳弊之事诚不可施于百姓朕尊为帝王富有四海每事由已诚能自节若百姓不欲必能顺其情也。”魏征曰:“陛下本怜百姓,每节已以顺人。臣闻‘以欲从人者昌,以人乐己者亡’。隋炀帝志在无厌,惟好奢侈,所司每有供奉营造,小不称意,则有峻罚严刑。上之所好,下必有甚,竞为无限,遂至灭亡,此非书籍所传,亦陛下目所亲见。为其无道,故天命陛下代之,陛下若以为足,今日不啻足矣。若以为不足,更万倍过此亦不足。”太宗曰:“公所奏对甚善!非公,朕安得闻此言?”太宗读《刘聪传》,谓侍臣曰:“聪将为刘后起凤仪殿,廷尉陈元达切谏,聪大怒,命斩之。刘后手疏启请,辞情甚切,聪怒乃解,而甚愧之,人之读书,欲广闻见以自益耳,朕见此事,可以为深诫。比者欲造一殿,仍构重阁,今于蓝田采木,并已备具,远想聪事,斯作遂止。”太宗尝诏曰:“侈者可以为戒,节俭者可以为师矣。朕居四海之尊,承百王之弊,未明思化,中宵战惕。”户部尚书戴宵卒,太宗以其居宅弊陋,祭享无所,令有司特为之造庙。温彦博为尚书右仆射,家贫无正寝,及薨,殡于旁室。太宗闻而嗟叹,遽命所司为造,当厚加赙赠。魏征宅内,先无正堂,及遇疾,太宗时欲造小殿,而辍其材为征营构,五日而就,遣中使资素褥布被而赐之,以遂其所尚。(节选自吴兢《贞观政要·论俭约》)A.唐太宗认为,帝王不应为了一己私欲而劳师动众,将劳苦疲累的事情强加给百姓,而要怜爱百姓,经常做到自我节制,顺应民情。B.魏征认为,隋炀帝亡国固然与喜欢奢侈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因为他滥施刑罚,从另一方面对唐太宗提出劝谏,得到了唐太宗的赞许。C.唐太宗读了《刘聪传》,对书中故事很有感触,感慨道,“人之读书,欲广闻见以自益耳”,于是,以刘聪这件事为鉴戒,停止修建宫殿。D.唐太宗体恤节俭的臣下,见臣子居所简陋,下令为过世的戴胄和温彦博修祭拜之庙,又用准备建造小宫殿的木材为病中的魏征造正堂。5.下列对文言文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朕每日坐朝,欲出一言,即思此一言于百姓有利益否,所以不敢多言。”给事中兼知起居事杜正伦进曰:“君举必书言存左史臣职当兼修起居注不敢不尽愚直陛下若一言乖于道理则千载累于圣德非止当今损于百姓愿陛下慎之。”太宗大悦,赐彩百段。 贞观八年,太宗谓侍臣曰:“言语者,君子之枢机,谈何容易?凡在众庶,一言不善,则人记之,成其耻累,况是万乘之主?不可出言有所乖失。其所亏损至大,岂同匹夫?我常以此为戒。隋炀帝初幸甘泉宫,泉石称意,而怪无萤火,敕云:‘捉取多少于宫中照夜。”’所司遽遣数千人采拾,送五百舆于宫侧,小事尚尔,况其大乎?”魏征对曰:“人君居四海之尊,若有亏失,古人以为如日月之蚀,人皆见之,实如陛下所戒慎。” 魏征上疏曰:夫君能尽礼,臣得竭忠,必在于内外无私,上下相信。上不信,则无以使下,下不信,则无以事上,信之为道大矣。昔齐桓公问于管仲曰:“吾欲使酒腐于爵,肉腐于俎,得无害霸乎?”管仲曰:“此极非其善者,然亦无害于霸也。”柜桓曰:“如何而害霸乎?”管仲曰:“不能知人,害霸也;知而不能任,害霸也;任而不能信,害霸也;既信而又使小人参之,害霸也。”晋中行穆伯攻鼓,经年而弗能下,馈间伦曰:“鼓之啬夫①,间伦知之。请无疲士大夫,而鼓可得。”穆伯不应,左右曰:“不折一戟,不伤一卒,而鼓可得,君奚为不取?”穆伯曰:“间伦之为人也,佞而不仁,若使间伦下之,吾可以不赏之乎?若赏之,是赏佞人也;佞人得志,是使晋国之士舍仁而为佞。虽得鼓,将何用之?”夫穆伯,列国之大夫,管仲,霸者之良佐,犹能慎于信任,远避佞人也如此,况乎为四海之大君,应千龄之上圣,而可使巍巍至德之盛,将有所间乎?太宗览疏叹曰:“若不遇公,何由得闻此语!” 贞观十六年,太宗每与公卿言及古道,必诘难往复。太宗手诏曰:“非虑无以临下,非言无以述虑。比有谈论,遂至烦多。轻物骄人,恐由兹道。形神心气,非此为劳。今闻谠言,虚怀以改。”(节选自《贞观政要》)【注】①啬(sè)夫:古代官吏名,各时代职责不尽相同。A.太宗认为,自己说话要谨慎,把百姓的福祉作为重要的考量,杜正伦对此也做了分析和补充。B.魏征引述管仲的话告诫太宗,正确地任用和对待人才,不能让小人从中作梗,否则有损于国家。C.馈间伦认为自己具有不用一兵一卒攻下鼓的能力,但因不具备君子的品行没得到穆伯的重用。D.唐太宗由于和各公卿大臣谈古代治国之道过于频繁,产生了轻视别人的骄傲态度,后虚心改正。高2022届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专题学案之文言文阅读专题第五讲概括分析文意【知识精讲】文言文阅读中的概括分析题考查的重点是选项与原文的区别,难点是语句中的关键词特别是双音节合成词的意思以及文章涉及的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关系、依据与结论、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等。1.方法根据上述特点以及近几年的高考实情,解答概括分析题,在全面理解、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的前提下,必须将选项所述的内容与原文对应的信息仔细比照,仔细甄别。(1)比照“事件”及其细节本身的真实性命题者有时将子虚乌有的表述混杂在正确的叙述之中,考查考生对文本内容把握的准确性,这种设误方法一般称为“无中生有”。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Ⅱ第12题C项,错误在于“并教导他们应该弃恶从善”。根据文本“其年,迁憙平原太守。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余党当坐者数千人……乃悉移置颍川、陈留”的叙述,可知只是把这些人“移置颍川、陈留”,并没有“教导他们应该弃恶从善”。(2)比照“事件”的参与者命题者对“事实”的叙述有时故意把具体事件的参与者弄错,这种设误方法一般称为“张冠李戴、移花接木”。2018年全国新课标卷Ⅲ第12题D项,“曾挑唆驸马都尉王诜诬告纯礼”错。原文是“激驸马都尉王诜……诜怒”,曾布只是挑拨了王诜,让王诜生范纯礼的气,并没有挑唆王诜诬告范纯礼。(3)比照“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命题者有时故意弄错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2016年天津卷第12题B项,“作者杨万里素来仰慕李台州至孝之名”概括有误,比照原文,原文是“宗质乾道庚寅为洪倅,时予为奉新县令,屡谒之,不知其母子间也。明年,予官中都,宗质造朝,除知台州。朝士云:‘李台州,曾觌姻家也。觌无子,子台州之子。’予一见不敢再也,亦未知其孝”,显然,作者最初并不知道李台州与母亲的事,直到李台州死后,在与丞相京公交谈中才知道李台州母子之间的故事,才了解李台州至孝之名。(4)比照“事件”实施的方式和方法命题者有时会对事件实施的方式和方法作曲解,这种设误方法一般称为“曲解文意”。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Ⅱ第6题D项,说“皇上当即派遣寺丞锺化民筹措钱款赈济灾民”,比照原文,原文是“帝立遣寺丞锺化民赍帑金振之”,“帑金”是国库里的钱,因此不是选项所述的“筹措钱款”。(5)比照“事件”各个环节的因果关系命题者有时在事件各环节的因果关系上设误,这种设误方法一般称为“错置因果、强加因果”。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Ⅱ第6题C项,说“来护儿”因“谏请炀帝停驾洛阳”而“引发炀帝大怒,以致宇文化及杀害他时,炀帝也没有设法保护”,比照原文可知此处因果关系表述不存在,前文“后怒解”表明皇帝不再生气,且在来护儿被抓之前,炀帝自己就已经被抓了。2.步骤第一步:把握文章体裁,根据不同的体裁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第二步:分析具体内容,理解文章内容体现的人物品质、行为方式或思想观点等。第三步:把握重点语句的意思,通过原文与选项的比照,判断选项内容的正误。【对点精练】1.下列对文言文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为太守陈宠功曹,当职割断,不避豪右。宠风声大行,入为大司农。和帝问曰:“在郡何以为理?”宠顿首谢曰:“臣任功曹王涣以简贤选能,主簿镡显拾遗补阙,臣奉宣诏书而已。”帝大悦,涣由此显名。州举茂才,除温令。县多奸猾,积为人患。涣以方略讨击,悉诛之。境内清夷,商人露宿于道。其有放牛者,辄云以属稚子,终无侵犯。在温三年,迁兖州刺史,绳正部郡,风威大行。后坐考妖言不实论。岁余,征拜侍御史。永元十五年,从驾南巡,还为洛阳令。以平正居身,得宽猛之宜。其冤嫌久讼,历政所不断,法理所难平者,莫不曲尽情诈,压塞群疑。又能以谲数发擿奸伏。京师称叹,以为涣有神算。元兴元年,病卒。百姓市道莫不咨嗟。男女老壮皆相与赋敛,致奠醊以千数。涣丧西归,道经弘农,民庶皆设盘案于路。吏问其故,咸言平常持米到洛,为卒司所抄,恒亡其半。自王君在事,不见侵枉,故来报恩。其政化怀物如此。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延熹中,桓帝事黄老道,悉毁诸房祀,唯特诏密县存故太傅卓茂庙,洛阳留王涣祠焉。自涣卒后,连诏三公特选洛阳令,皆不称职。永和中,以剧令勃海任峻补之。峻擢用文武吏,皆尽其能,纠剔奸盗,不得旋踵,一岁断狱,不过数十,威风猛于涣,而文理不及之。峻字叔高,终于太山太守。(节选自《后汉书·王涣传》)A.王涣初入仕途,才干受到赏识。他在太守陈宠手下担任功曹,遇事敢于决断;陈入朝为大司农,回答皇上询问时褒奖他善于简贤选能,王由此得以显名。B.王涣扫除积弊,境内风清气正。他担任温县县令,以谋略铲除奸猾之徒,世面清平,商人露宿于道;升任兖州刺史后,又依法整肃下属部门,极有声威。C.王涣办案严谨,治事宽猛相济。他对于疑难案件以及法理难平者,探寻本来面目,尽力还以公正;又能够揭发奸隐之事,深受外界称叹,被誉为有神算。D.王涣政绩卓著,后任难以比肩。他死于洛阳令任上,皇上下令特选其继任者,均不称职;后来选用任峻,任充分发挥文武属吏才干,仍然忙得无法分身。1.D【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仍然忙得无法分身”与文意不符。文中“不得旋踵”的是“文武吏”而非任峻。】【参考译文】王涣字稚子,是广汉郪县人。他的父亲王顺,担任安定太守。王涣年少时喜好行侠仗义,崇尚力气和武艺,频繁与强悍轻捷的少年交往。年长之后改变了自己的志向,重视儒学,研习《尚书》,诵读律令,大体明晓了典籍的意旨。他担任太守陈宠的功曹后,尽职负责,敢于决断,对豪门大户也决不留情。陈宠名声大震,入朝担任大司农。汉和帝问他:“你在郡中是用什么办法治理政务的?”陈宠叩头回答说:“臣任用功曹王涣,让他选拔贤才能人,又让主簿镡显弥补纠正有漏洞的地方,我不过是奉命宣读皇上您的诏书罢了。”和帝十分高兴,王涣从此出名。州里举荐王涣为茂才,朝廷让他做温县县令。温县境内有很多奸猾之徒,长期以来成为当地人的大患。王涣运用计策予以讨伐打击,把他们全都铲除了。温县境内安定太平,有的商人就在路边露宿。其中有的人牛走失了,只要说是王涣的牛,就不会被侵占。王涣在温县担任三年县令后,升迁为兖州刺史,他严格地纠正所属郡县的风气,教化和声威广布。后来因考核妖言不实而被定罪(免官)。一年多后,又被征召担任侍御史。永元十五年,王涣随从皇帝南巡,返回后被任命为洛阳县令。他以清平公正立身处世,处理政事宽严得当。那些有冤屈嫌疑长期告状而历任官员不能决断、按法律情理难以公平处理的案件,王涣无不详尽地查清真伪,消除大家的疑问。同时他还用巧妙的办法,多次揭发隐秘的坏人坏事。京城的人都对他称颂叹服,认为王涣有神仙一样的智慧和妙算。元兴元年,王涣病逝。无论是城中百姓还是路过此地的人没有不感叹惋惜的。男女老少共同凑钱,引来数千人以酒洒地祭奠他。王涣的灵柩向西运回家乡,路过弘农县,老百姓都在路旁设香案、摆上祭品。官吏问这样做的缘故,老百姓全都说平常带粮米到洛阳,被士卒衙门所盘剥,经常要损失一半。自从王涣到洛阳任职后,再也看不到官吏掠夺侵扰的事情了,所以前来祭奠以报答他的恩情。王涣的政治教化令人怀念感激到了这样的地步。百姓思念王涣恩德,在安阳亭西边为他建造祠堂,每到进食时就奏乐歌咏而祭祀他。延熹年间,桓帝崇尚黄老之道,毁掉用来祭祀的全部房屋,唯独特地下诏令让密县保存去世的太傅卓茂的祠庙,洛阳保留王涣的祠堂。自从王涣去世后,皇上接连命令三公特别选拔洛阳县令,(挑选出的所有人选)都不称职。永和年间,以剧县县令渤海人任峻补任洛阳县令。任峻提拔任用文官武将,都能各尽其能,(他们)纠察捉拿奸盗,一刻也没有空闲,(任峻)一年间的断案,不过几十件,声威超过王涣,但在文德治理方面比不上他。任峻字叔高,在太山太守任上去世。2.下列对文言文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彪之字叔武。年二十,须鬓皓白,时人谓之王白须。初除佐著作郎、东海王文学。从伯导谓曰:“选官欲以汝为尚书郎,汝幸可作诸王佐邪!”彪之曰:“位之多少既不足计,自当任之于时。至于超迁,是所不愿。”遂为郎。累迁御史中丞、侍中、廷尉。时永嘉太守谢毅,赦后杀郡人周矫,矫从兄球诣州诉冤。扬州刺史殷浩遣从事收毅,付廷尉。彪之以球为狱主,身无王爵,非廷尉所料,不肯受,与州相反复。穆帝发诏令受之。彪之又上疏执据,时人比之张释之。时当南郊,简文帝为抚军,执政,访彪之应有赦不。答曰:“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尝谓非宜,何者?黎庶不达其意,将谓郊祀必赦,至此时,凶愚之辈复生心于侥幸矣。”遂从之,永和末,多疾疫。旧制,朝臣家有时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宫。至是,百官多列家疾,不入。彪之又言:“疾疫之年,家无不染。若以之不复入宫,则直侍顿阙,王者宫省空矣。”朝廷从之。及简文崩,群臣疑惑,未敢立嗣。或云,宜当须大司马处分。彪之正色曰:“君崩,太子代立,大司马何容得异!若先面咨,必反为所责矣。”于是朝议乃定。及孝武帝即位,太皇太后令以帝冲幼,令温依周公居摄故事。事已施行,彪之曰:“此异常大事,大司马必当固让,使万机停滞,稽废山陵,未敢奉令。谨具封还内,请停。”事遂不行。加光禄大夫、仪同三司,未拜。疾笃,帝遣黄门侍郎问所苦,赐钱三十万以营医药。太元二年卒,年七十三。即以光禄为赠,谥曰简。(节选自《晋书·王彪之传》)A.彪之出仕之始,不愿超迁任职。他的堂伯父王导对他说,选官要任他为尚书郎,他却认为地位高低不值得计较,越级提拔是自己不愿意的事。B.彪之坚持己见,不肯接受人犯。殷浩将谢毅交付廷尉候审,他以此非廷尉职责为由,虽有皇上命令,依然据理拒收,时人将他比作张释之。C.彪之讲究实效,维护朝廷秩序。永和末年流行传染病,他见各类官员借口家中有人患病,不愿到任办公,指出这样做的危害,朝政因此恢复。D.彪之言辞机敏,反对权臣听政。简文帝去世,讨论身后事时有人提出等候大司马处置,他抢先表示由太子代立,若先面咨大司马将被他斥责。2.C【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根据原文“旧制,朝臣家有时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宫。至是,百官多列家疾,不入”可知,家中有人染病,有三人以上被传染就可以不上朝是以前就有的制度,当时众多官员家中确实有人染病不符合朝廷要求,并不是“借口家中有人患病”“不愿到任办公”。】【参考译文】王彪之字叔武。二十岁时,胡须鬓角都白了,当时的人称他“王白须”。起初任佐著作郎、东海王文学。堂伯王导对他说:“选官想要任命你为尚书郎,你有幸可以做诸王公的助手了!”王彪之说:“职位的高低已经不值得计较,只要是在合宜的时世任职。至于超格提拔,这是我不愿意的。”于是做了郎官。多次升迁任御史中丞、侍中、廷尉。当时永嘉太守谢毅,在皇帝大赦后杀了郡人周矫,周矫的堂兄周球到州府中陈述冤情。扬州刺史殷浩派从事拘捕了谢毅,(把他)交付给廷尉(审理)。王彪之认为周球是讼案的当事人,他身无王爵,不归廷尉审理,不肯受理此案,与州府来回反复推辞。穆帝下诏令王彪之受理此案。王彪之又上疏据理力争,当时人们将他比作张释之。这时恰逢皇帝要在南郊祭天,简文帝当时任抚军,执掌政权,咨询王彪之是否应该大赦。王彪之回答说:“中兴以来,郊祀按惯例有大赦,我猜测这(是)不合宜的,为什么呢?老百姓不明白郊祀时大赦天下的意义,还会认为每逢郊祀必有大赦,到这个时候,凶恶愚昧之辈又要产生侥幸心理了。”于是听从了王彪之的意见。永和末年,多发传染病。按旧例,朝臣家中有人得流行病,如果三人以上染病,即使本人未病,百日之内也不准入宫。此时,文武百官多称家有时疾而不入朝理事。王彪之又进言道:“瘟疫之年,没有哪一家不被传染。如果因此就不入宫,那恐怕连近侍也无人充当,皇宫的官署将会空了。”朝廷听从了王彪之的进谏。等到简文帝驾崩,群臣犹豫不定,没有敢立下继承人的。有人说,这件事应当由大司马来处理。王彪之严肃地说:“国君驾崩,太子应当即位为君,大司马怎能有资格提出异议!如果事先在大司马的面前询问,那么一定会被大司马责备的。”于是通过朝廷商议才确定下来。等到孝武帝即位,太皇太后因为孝武帝年幼而下达命令,命令桓温沿袭周公代替周成王摄政的旧例。命令已经公布,王彪之说:“这些都是不同寻常的大事,大司马一定会再三辞让,如果导致政务停顿,荒废先帝的遗业,我不敢遵奉命令。谨将诏书密封归还,请求停止此事。”于是事情也就没能实行。王彪之被加封为光禄大夫、仪同三司,没有正式任命。病重,皇帝派黄门侍郎探问病痛,赐钱三十万给他治病买药。太元二年去世,享年73岁。就被追赠为光禄大夫,谥号是“简”。3.下列对文言文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材料一:上曰:“比见群臣屡上表贺祥瑞,夫家给人足而无瑞,不害为尧、舜;百姓愁怨而多瑞,不害为桀、纣。后魏之世,吏焚连理木,煮白雉而食之,岂足为至治乎!”尝有白鹊构巢于寝殿槐上,合欢如腰鼓,左右称贺。上曰:“我常笑隋炀帝好祥瑞。瑞在得贤,此何足贺!”命毁其巢,纵鹊于野外。天少雨,中书舍人李百药上言:“往年虽出宫人,窃闻太上皇宫及掖庭宫人,无用者尚多,岂惟虚费衣食,且阴气郁积,亦足致旱。”上曰:“妇人幽闭深宫,诚为可愍。洒扫之馀,亦何所用,宜皆出之,任求伉俪。”于是遣尚书左丞戴胄简出之,前后所出三千馀人。己未,突厥寇边。朝臣或请修古长城,发民乘堡障,上曰:“突厥灾异相仍,颉利不惧而修德,暴虐滋甚,骨肉相攻,亡在朝夕。朕方为公扫清沙漠,安用劳民远修障塞乎!”壬申,以前司农卿窦静为夏州都督。静在司农,少卿赵元楷善聚敛静鄙之对官属大言曰隋炀帝奢侈重敛司农非公不可今天子节俭爱民公何所用哉元楷大惭。(摘编自《资治通鉴·唐纪九·贞观二年》)材料二:河内人李好德得心疾,妄为妖言,诏按其事。大理丞张蕴古奏:“好德被疾有征,法不当坐。”治书侍御史权万纪劾奏:“蕴古贯在相州,好德之兄厚德为其刺史,情在阿纵,按事不实。”上怒,命斩之于市,既而悔之,因诏:“自今有死罪,虽令即决,仍三覆奏乃行刑。”上尝与侍臣论狱,魏征曰:“炀帝时尝有盗发,帝令于士澄捕之,少涉疑似,皆拷讯取服,凡二千馀人,帝悉令斩之。大理丞张元济怪其多,试寻其状,内五人尝为盗,馀皆平民;竟不敢执奏,尽杀之。”上曰:“此岂唯炀帝无道,其臣亦不尽忠。君臣如此,何得不亡?公等宜戒之!”(摘编自《资治通鉴·唐纪九》)A.唐太宗不相信朝臣所说的“祥瑞”,他认为尧、舜时没有祥瑞但百姓生活富足,桀、纣时天降祥瑞但百姓愁苦怨怼,真正的祥瑞是得到人才。B.李百药认为天干旱原因是宫女过多,白白耗费衣物粮食,进而导致皇宫内阴气过重,并建议让宫女出宫另寻配偶。唐太宗采纳了他的建议。C.对于一些朝臣提出的修复古长城的建议,唐太宗认为突厥的颉利可汗迟早要灭亡,他表示要扫清沙漠上的敌人,不用百姓去远方修筑城堡要塞。D.在李好德案中,权万纪认为张蕴古按察结果与事实不符,因为蕴古籍贯在相州,李好德的哥哥李厚德为相州刺史,蕴古为讨人情而纵容阿附李厚德。3.B【“李百药……并建议让宫女出宫另寻配偶”错误,原文是“宜皆出之,任求伉俪”,这是唐太宗说的。】【参考译文】材料一:太宗说:“近来看见大臣们多次上表章恭贺祥瑞之事,百姓家中富足而没有祥瑞,不影响成为尧、舜;百姓愁苦怨怼,而多有瑞气,不影响成为桀、纣。后魏的时候,官吏焚烧连理树,煮白雉鸡吃,难道连理树、白雉鸡能是盛世的表征吗?”曾有白鹊在皇宫寝殿中的槐树上构巢建窝,合欢交配如腰鼓状,左右的大臣齐声称贺。太宗说:“我常常笑话隋炀帝喜欢祥瑞,得到贤才就是祥瑞,这有什么值得庆贺的!”命令毁掉其巢穴,放白鹊到野外。天干旱少雨,中书舍人李百药上书说:“往年虽放出过宫女,我私下听说太上皇宫内与掖庭的宫女,深锁宫中的比较多,岂止是白白耗费衣物粮食,而且阴气郁积,也足以造成干旱。”太宗说:“妇人们常年锁在深宫里,实在值得同情,洒扫庭除之外,还有什么用呢?应当全部让她们出宫,听任她们另寻配偶。”于是太宗让尚书左丞戴胄选择遣返宫女,前后所出宫女达三千余人。己未(十六日),突厥兵侵犯边境。大臣中有人请求修复古代的长城,征发百姓利用城堡以巩固边防,太宗说:“突厥天灾人祸不断,颉利可汗并不因此而积德行善,反而更加暴虐,骨肉相残,其亡日不远了。朕正要为您扫清沙漠上的敌人,何必辛劳百姓到远方去修筑城堡要塞呢!”壬申(二十九日),任命前司农卿窦静为夏州都督。窦静在司农寺时,司农少卿赵元楷,颇擅长搜刮民财,窦静鄙视他,曾对属下的官员们大声地说道:“隋炀帝骄奢淫逸、贪渎民财,司农署非得有您不可。现在皇帝自身节俭爱护民众,你又有何用呢!”元楷听后十分愧疚。材料二:河内人李好德患有心病,胡言乱语,语涉诬妄,太宗下诏按察其事。大理丞张蕴古奏道:“好德受疾病折磨而有证验,依法不当治罪。”治书侍御史权万纪弹劾道:“张蕴古籍贯在相州,李好德的哥哥李厚德为相州刺史,为讨人情而纵容阿附,蕴古按察结果与事实不符。”太宗大怒,下令将张蕴古在集市中处斩,过后又后悔,因而下诏说:“今后有死刑犯人,即使下令立即处决,仍须三次复议才得执行。”太宗曾和大臣们讨论刑狱诸事,魏征说:“隋炀帝时曾有盗窃案发生,隋炀帝令于士澄逮捕窃贼,稍有疑点,均严刑拷打令其服罪,总共二千余人,隋炀帝下令全部处斩。大理寺丞张元济奇怪罪犯这么多,试着查考其诉状,其中五人曾有前科,其余都是普通百姓。张元济竟不敢执意上奏讲明真情,所有人都被杀掉。”太宗说:“这岂只是隋炀帝无道,大臣们也不能尽忠。君臣都这样,国家怎能不灭亡!你们应深以为戒!”4.下列对文言文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贞观四年,太宗谓侍臣曰:“崇饰宫宇,游赏池台,帝王之所欲,百姓之所不欲。帝王所欲者放逸,百姓所不欲者劳弊。孔子云:‘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劳弊之事诚不可施于百姓朕尊为帝王富有四海每事由已诚能自节若百姓不欲必能顺其情也。”魏征曰:“陛下本怜百姓,每节已以顺人。臣闻‘以欲从人者昌,以人乐己者亡’。隋炀帝志在无厌,惟好奢侈,所司每有供奉营造,小不称意,则有峻罚严刑。上之所好,下必有甚,竞为无限,遂至灭亡,此非书籍所传,亦陛下目所亲见。为其无道,故天命陛下代之,陛下若以为足,今日不啻足矣。若以为不足,更万倍过此亦不足。”太宗曰:“公所奏对甚善!非公,朕安得闻此言?”太宗读《刘聪传》,谓侍臣曰:“聪将为刘后起凤仪殿,廷尉陈元达切谏,聪大怒,命斩之。刘后手疏启请,辞情甚切,聪怒乃解,而甚愧之,人之读书,欲广闻见以自益耳,朕见此事,可以为深诫。比者欲造一殿,仍构重阁,今于蓝田采木,并已备具,远想聪事,斯作遂止。”太宗尝诏曰:“侈者可以为戒,节俭者可以为师矣。朕居四海之尊,承百王之弊,未明思化,中宵战惕。”户部尚书戴宵卒,太宗以其居宅弊陋,祭享无所,令有司特为之造庙。温彦博为尚书右仆射,家贫无正寝,及薨,殡于旁室。太宗闻而嗟叹,遽命所司为造,当厚加赙赠。魏征宅内,先无正堂,及遇疾,太宗时欲造小殿,而辍其材为征营构,五日而就,遣中使资素褥布被而赐之,以遂其所尚。(节选自吴兢《贞观政要·论俭约》)A.唐太宗认为,帝王不应为了一己私欲而劳师动众,将劳苦疲累的事情强加给百姓,而要怜爱百姓,经常做到自我节制,顺应民情。B.魏征认为,隋炀帝亡国固然与喜欢奢侈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因为他滥施刑罚,从另一方面对唐太宗提出劝谏,得到了唐太宗的赞许。C.唐太宗读了《刘聪传》,对书中故事很有感触,感慨道,“人之读书,欲广闻见以自益耳”,于是,以刘聪这件事为鉴戒,停止修建宫殿。D.唐太宗体恤节俭的臣下,见臣子居所简陋,下令为过世的戴胄和温彦博修祭拜之庙,又用准备建造小宫殿的木材为病中的魏征造正堂。4.B【“但更重要的是因为他滥施刑罚,从另一方面对唐太宗提出劝谏”错误,根据原文“魏征曰:‘隋炀帝志在无厌,惟好奢侈……上之所好,下必有甚,竞为无限,遂至灭亡’”可见,他并非认为“更重要的是因为他滥施刑罚”,而是认为,隋炀帝喜欢奢侈,为了奢侈享乐而滥施刑罚,导致亡国,根源还是崇尚奢侈,并非从“从另一方面对唐太宗提出劝谏”。】【参考译文】贞观四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宫室殿宇盖得宏伟装饰得华丽,游览玩赏水池楼台,是帝王所希望的,是百姓所不希望的;帝王之所以希望这样,是为了放纵逸乐,百姓之所以不希望,是因为劳苦疲累。孔子说:‘有一句话可以终身奉行的,那就是恕吧!自己所不愿做的,切记不要强加给别人。’劳苦疲累的事情,实在不该强加给百姓。我被尊为帝王,富有四海,什么事情都凭我一句话,我确实能自我节制,如果百姓不想那么做,就一定顺应民情。”魏徵说:“陛下本来爱怜百姓,经常节制自己而顺应民情。我听说过:‘拿自己的欲望顺应民情的就会昌盛,靠百姓来博取自己欢乐的就会灭亡。’隋炀帝一心贪得无厌,专门喜欢奢侈,主管部门每有供奉营造,稍微不称心,就要施加严刑峻罚。上边有所喜好,下边必然做得厉害,大家争相无限制地放纵淫逸,很快就会导致灭亡。这不是书上写的,而是陛下所亲眼目睹的事实。正因为他无道,所以上天才让陛下来取代他。陛下如果认为已满足欲望,那么今天就不仅仅是满足了,如果认为不满足,再超过现在万倍也不会满足。”太宗说:“你的奏对很好!不是你,我怎能听到这些话呢?”唐太宗读《刘聪传》,对近臣说:“刘聪准备给他的刘皇后建造华丽的宫殿,廷尉陈元达对此痛切地陈词,竭力劝谏刘聪不要这样做,刘聪听后大怒,命令把陈元达斩首。后来,刘皇后亲手写了奏疏替陈元达求情,在文辞和道理上都很恳切,刘聪的怒气这才平息下来,而且内心感到很惭愧。人们读书,都是要增长见识,使自己获得好处,我看这件事,可以作为借鉴。近来我想营建一座宫殿,并加造层楼,现在从蓝田采办的木料,都已齐备。但遥想起刘聪这件事,我就把这项营建工程停止了。”唐太宗曾经下令说:“奢侈的人可以作为我们的鉴戒,节俭的人可以为人师。我位居四海之尊,承接百王之弊,如果不明白如何教化百姓,睡到半夜都会为之恐惧忧虑。”户部尚书戴胄去世后,唐太宗认为他的居所很破败简陋,没有地方祭拜吊唁,于是下令有关部门专门为他营造祭拜之庙。温彦博官居尚书右仆射,但是家中贫困没有正室,等他去世后,只有在旁屋祭奠。唐太宗知道后叹息不已,立即下令有关部门为他营造祭庙,应当给他家赠送优厚的财物办丧事。魏徵的住宅开始时没有正堂。一次他生病,唐太宗当时正要营造小型的宫殿,于是停下工,用这些材料为魏徵营造正堂,五天就完工了,唐太宗还派使者赠送给魏徵喜欢的素布被褥,以成全他节俭的志向。5.下列对文言文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朕每日坐朝,欲出一言,即思此一言于百姓有利益否,所以不敢多言。”给事中兼知起居事杜正伦进曰:“君举必书言存左史臣职当兼修起居注不敢不尽愚直陛下若一言乖于道理则千载累于圣德非止当今损于百姓愿陛下慎之。”太宗大悦,赐彩百段。 贞观八年,太宗谓侍臣曰:“言语者,君子之枢机,谈何容易?凡在众庶,一言不善,则人记之,成其耻累,况是万乘之主?不可出言有所乖失。其所亏损至大,岂同匹夫?我常以此为戒。隋炀帝初幸甘泉宫,泉石称意,而怪无萤火,敕云:‘捉取多少于宫中照夜。”’所司遽遣数千人采拾,送五百舆于宫侧,小事尚尔,况其大乎?”魏征对曰:“人君居四海之尊,若有亏失,古人以为如日月之蚀,人皆见之,实如陛下所戒慎。” 魏征上疏曰:夫君能尽礼,臣得竭忠,必在于内外无私,上下相信。上不信,则无以使下,下不信,则无以事上,信之为道大矣。昔齐桓公问于管仲曰:“吾欲使酒腐于爵,肉腐于俎,得无害霸乎?”管仲曰:“此极非其善者,然亦无害于霸也。”柜桓曰:“如何而害霸乎?”管仲曰:“不能知人,害霸也;知而不能任,害霸也;任而不能信,害霸也;既信而又使小人参之,害霸也。”晋中行穆伯攻鼓,经年而弗能下,馈间伦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版房地产买卖合同(期房)3篇
- 基于2024年度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家居系统研发合同
- 2024辛硫磷批发合同
- 2024车位置换合同书
- 2024项目技术转让合同标准范本
- 2024年新款餐饮服务整体承包协议版B版
- 2024青岛市肉鸡委托饲养合同书
- 2024城市更新项目合作开发与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
- 保密学院的课程设计
- 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侧钻井工艺技术简介
- 孕检化验单模板
- 数控铣技师论文
- 自己编制的表格-两孔箱涵(结构、配筋、裂缝、基底应力)箱涵结构计算(恒载+活载)
- 年级组长工作手册(共25页)
- 35KV输变电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及控制措施
- 诫勉谈话记录
- 我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井控装备判废管理规定
- 离心通风机设计
- 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范
- 帕金森病医学必看试题带详细解析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