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42古诗歌阅读常见考点:评价作者观点态度【提升训练】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雨过偶书^①王安石霈然②甘泽洗尘案,南亩东郊共慰颜。地望岁功^③还物外,天将生意与人间。霁分星斗风雷静,凉入轩窗枕簟^④闲。谁似浮云知进退,才成霖雨便归山。(注)①黑宁七年(1074),大旱。此时新法功效业已呈现,王安石仍六次上书,自请罢相,以吏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出知江宁府。一年后,王安石再次进京为相。本诗系他回到江宁后得雨而作。②霈然:雨量充足的样子。③岁功:一年的收成。④簟:竹席。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甘”“洗”“共”三字生动地写出雨降临及时,雨势酣畅,人们欢欣鼓舞的反应。B.颔联写出了这场雨带来的好处:不仅使得农业丰收指日可待,也促进了商业的繁荣。C.第五句中的“分”字准确写出雨后云雾散去、星斗渐现的景象,且以“风雷静”突出了雨后的宁静。D.在这首诗中,诗人使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描摹雨态、雨势及其影响,表达了自己的志向。2.诗的尾联内涵丰富,请简要分析。二、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苔袁枚其一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其二各有心情在,随渠爱暖凉。青苔问红叶,何物是斜阳。[注]袁枚,清朝乾嘉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3.下列对这两首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白日不到处”点明了青苔的生长环境,这是一个不利于生命成长的地方。B.“青春恰自来”是说人的成长是自然的过程,耐心等待,青春自然会绽放。C.“也学牡丹开”运用比拟手法,表现出苔花虽小,却勇于绽放自己的精神。D.青苔之“问”,正是因为它生长于“白日不到处”,不知道“斜阳”为何物。4.第二首诗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感悟?请简要分析。三、阅读苏轼的《定风波》,回答问题。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5.词人通过途中遇雨这件生活小事,表达了自己怎样的生活态度?请结合词句分析一下。6.“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句中的“风雨”和“晴”有什么深刻含义?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四、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各题。赴洛道中作(晋)陆机①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振策陟崇丘,案辔②遵平莽。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顿辔倚嵩岩,侧听悲风响。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抚枕不能寐,振衣独长想。(注)①陆机:西晋文学家。出身东吴名门,东吴灭亡后退居家乡,闭门勤学,后被迫离开家乡前往京城洛阳。②案辔:案,同“按”。按辔,手抚驭马的缰绳,任马慢步行走。7.按照提示在横线上填写内容。“振策陟崇丘”中“陟”的意思是①____。在《出师表》中,有句子写道:“宫中府中,②____;陟罚臧否,③____。”其中“陟”意思是④_____。8.下列有关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紧扣诗题,概括写自己“远游”中历经了艰辛的跋涉。B.“振策陟崇丘,案辔遵平莽”写诗人行程的风尘仆仆,流露出漫漫行程之后的释然。C.“顿辔倚嵩岩,侧听悲风响”句用“悲”来修饰风,突显诗人情感中的孤寂和落寞。D.全诗写赴洛途中所见,借崇丘、悲风、清露、明月等来表达身在旅途的独特感受。9.陆机曾说:“诗缘情而绮靡。”意思是诗歌重在抒发诗人情感,且应注重文辞华美。请从这个角度赏析诗句“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10.诗中“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描写了周围幽雅清丽之景,结尾却转而抒发“不能寐”“独长想”之情,如何理解这样写的效果?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认识。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开龙门八节石滩①(其一)白居易铁凿金锤殷若雷,八滩九石剑棱摧。竹篙桂楫飞如箭,百筏千艘鱼贯来。振锡②导师凭众力,挥金退傅③施家财。他时相逐四方去,莫虑尘沙路不开。(注)①作此诗时,作者73岁。作者在诗前小序中说:“东都龙门潭之南有八节滩、九峭石,船筏过此,例反破伤。舟人楫师推挽束缚,大寒之月,裸跣水中,饥冻有声,闻于终夜。予尝有愿,力及则救之。会昌四年,有悲智僧道遇,适同发心,经营开凿,贫者出力,仁者施财。”②振锡:指僧人持锡杖出行。锡,手杖。③汉太傅疏广年老告退,宣帝及皇太子赐金丰厚,广既归乡里,日令共具设酒食,请族人故旧宾客,与相娱乐。后因以“退傅挥金”作致仕归乡、纵情宴游之典。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诗的第一句“若雷”的比喻,渲染凿锤之声洪大,展现出开滩场面的宏伟气势。B.“剑棱”二字体现了此地凶险异常,“摧”字表现了往日深受其苦者今日之喜悦。C.第五句表明,此次开滩工程的资金的唯一来源,是持杖僧人从各方化缘的所得。D.第六句作者以疏广自比,委婉透露出诗人施财凿滩造福于民的愉快心情。12.白居易在临终前一年写的《欢喜二偈》中有“心中别有欢喜事,开得龙门八节滩”的句子,试结合这两句诗分析本诗尾联表达的深刻意蕴。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行香子·过七里濑①苏轼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②。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注]①七里濑:又名七里滩、七里泷,在今浙江省桐庐县城南三十里。两岸山峦夹峙,水流湍急,连绵七里,故名七里濑,与严陵濑相接。濑,沙石上流过的急水。②严陵:即严光,字子陵,东汉人,曾与刘秀同学,并帮助刘秀打天下。刘秀称帝后,他改名隐居。刘秀三次派人才把他召到京师。授谏议大夫,他不肯接受,归隐富春江,终日钓鱼。1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上片写小舟飞快地掠过水面,天水澄澈,水流时而平静时而湍急,游鱼腾跃,点点白鹭栖于沙汀,反映了诗人此时内心既急切又惬意。B.“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三句,剪接了三个不同时辰的舟行之景,既写出了船之行程,也创造出清寒优美的意境。C.词写水则特详,写山则至简,章法变化,体现了在江上舟中观察景物近则精细远则粗略的特点。D.该词上阕写水,下阕写山。词人把人生的感慨,历史的沉思,都融入在一片如诗如画的水光山色之中,隽永含蓄,韵味无穷。14.这首词寄寓了苏轼怎样的情感和生活态度?七、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小题。过分水岭温庭筠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15.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写“溪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16.有人认为,“溪水无情似有情”中的“似”字改成“却”字更好,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八、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读史王安石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当时黮闇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注)①黮闇:蒙昧,糊涂。②糟粕:这里用来指代典籍,也作“糟魄”,《庄子·天道》:“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1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从大处着眼,并非是针对某个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而作。B.历代高人贤士一世奔忙,建功立业,但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C.历史人物在其所处的时代已经难免被误解,在世俗的传言中更会失真。D.颈联的上下两句反复陈说,表明诗人的观点,堪称这首诗的警策之语。18.这首诗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我们有何启示?九、阅读下面这首清代词,完成下面小题。满庭芳·和人潼关曹贞吉太华垂旒①,黄河喷雪,咸秦百二重城。危楼千尺,刁斗静无声。落日红旗半掩,秋风急、牧马悲鸣。闲凭吊,兴亡满眼,衰草汉诸陵。泥丸封未得②,渔阳鼙鼓,响入华清。早平安烽火,不到西京。自古王公设险,终难恃、带砺之形。何年月,铲平斥堠③,如掌看春耕。[注]①垂旒:古代帝王贵族冠冕前后的装饰,这里比喻西岳华山。②东汉初,隗嚣的将领王元说:“请以一丸泥,为大王东封函谷关。”意思是有两谷关的天险,只要用一粒泥丸子就能封闭关隘。③斥堠:侦察候望,这里指用以瞭望敌情的土堡。19.下列对这首词作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词按照观景、吊古、讽今的思路结构全篇,集描写、议论、扦情于体,内容丰富,形象鲜明,风格博大雄浑。B.潼关周围有两大形胜一华山高耸人云,肃穆庄严:黄河奔腾怒吼,气势雄浑,一静一动,构成了潼关一带的大全景。C.那些妄图倚恃潼关来永保安宁的王朝最终却都没有逃脱覆亡的命运,词人这样写的目的是在否定潼关天险的作用。D.本词和辛弃埃的《永遇乐·京口北周亭怀古》一样,多处使用典故,把词人内心丰富的情感表达得含蓄而又深沉。20.词的最后三句“何年月,护平斥壤,如掌看春耕”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十、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面小题。再示儿①袁枚山上栽花水养鱼,卅年沈约赋郊居②。书经动笔裁提要,诗怕随人拾唾余③。三代文章无考据,一家人事有乘除④。阿通词曲阿迟画,都替而翁补阙如。(注):①此诗作于诗人81岁时。②沈约:南朝文学家,曾作《郊居赋》。诗人三十多岁时购置随园,开始了郊外生活。③唾余:唾液之余,喻人的只言片语。④乘除:人或事物的消长盛衰变化。2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首联中,诗人以沈约自比,概述了自己曾经经历的闲适的郊居生活。B.诗歌第六句中,诗人语重心长地教导儿子们要以平静的心态对待人事变化。C.尾联中,诗人赞扬了儿子们在词曲、绘画方面的长处,并为此感到高兴。D.诗歌首尾联均以叙述为主,诗中虽使用了典故,但整体诗意仍较为浅显。22.在学习与诗文创作方面,诗人给儿子们提出了哪些建议?请简要概括分析。十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赠郑夫子鲂孟郊天地入胸臆,吁嗟生风雷。文章得其微,物象由我裁。宋玉逞大句,李白飞狂才。苟非圣贤心,孰与造化该。勉矣郑夫子,骊珠今始胎。2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语出惊人,以“天地”“风雷”之意象,形象表达了自己的创作感受。B.诗人用“大句”“狂才”之语,直接批评了宋玉、李白的恃才而狂放不羁。C.结尾表达了对郑鲂的鼓励,用骊珠形容他的文才,对其未来潜力充满期待。D.诗歌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语言生动凝练,立意深远,见解富有启示性。24.作者在这首赠诗中谈了哪些创作经验?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十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良宵①昌耀放逐的诗人啊这良宵是属于你的吗这新嫁娘的柔情蜜意的夜是属于你的吗这在山岳、涛声和午夜钟楼流动的夜是属于你的吗这使月光下的花苞如小天鹅徐徐展翅的夜是属于你的吗不,今夜没有月光,没有花朵,也没有天鹅我的手指染着细雨和青草气息但即使是这样的雨夜也完全是属于你的吗是的,全部属于我但不要以为我的爱情已生满菌斑我从空气摄取养料,经由阳光提取钙质我的须髭如同箭毛而我的爱情却如夜色一样羞涩啊,你自夜中与我对语的朋友请递给我十指纤纤的你的素手(注):①本诗选自《昌耀的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本诗的写作背景为1958年,昌耀成为“右派”后被遣送到日月山下劳动改造,被土伯特人贡保收留,贡保全家对这个年轻书生十分友善。1962年,经过三年强制劳改,他被转到祁连县劳教农场就业。1965年,他重新找到贡保一家。1973年,昌耀与贡保的三女儿成婚,入赘贡保家中。诗集中《良宵》这首诗的落款为:“1962.9.14于祁连山”,但有学者研究认为,该诗明显属于昌耀成熟期的文体风格,可能是诗人在八十年代初对自身命运的回溯和书写。25.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放逐的诗人啊/这良宵是属于你的吗”,这似是对他者的诘问,又如同喃喃自语;既点出了诗人被放逐的处境,又表现出对命运的思索。B.“我的手指染着细雨和青草气息”,写在一个小雨霏霏的夜晚,青草散发着清香,诗人受伤的心灵被大自然拥抱着、安慰着。C.“但不要以为我的爱情已生满菌斑/我从空气摄取养料,经由阳光提取钙质”,“爱情”不会因放逐而心灰意冷,诗人经历了命运的折磨,仍能在空气和阳光中获得新生。D.本诗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爱情诗,诗人所抒发的不仅是爱情的情感,也是借“爱情”表达自己对当年被流放所遭遇苦难经历的回忆与哭诉。26.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今夜没有月光,没有花朵,也没有天鹅”,一连用了四个否定词,对浪漫的想象进行了否定,再次暗示了自己身处困境的遭遇。B.“也完全是属于你的吗/是的,全部属于我”,对白是本诗的主要形式,诗人面对“朋友”的又一次提问,给出了更坚定更豪迈的回答。C.“我的须髭如同箭毛”,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同时以华丽清新的笔调,表达了诗人不屈服于命运的刚毅情怀。D.“请递给我十指纤纤的你的素手”,化用古诗中的“纤纤擢素手”,这既是诗人对爱情的真挚与渴望,也是对自己命运的更高呼求。27.本诗在抒情时,多次进行诗人和“朋友”之间的人称变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28.本诗在网上的通行版本中,没有“这在山岳、涛声和午夜钟楼流动的夜是属于你的吗/这使月光下的花苞/如小天鹅徐徐展翅的夜是属于你的吗”三句。你认为这三句话的存在是有必要的吗?请结合诗歌谈谈你的看法。十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过杨村杨万里石桥两畔好人烟,匹似诸村别一川。杨柳荫中新酒店,葡萄架下小渔船。红红白白花临水,碧碧黄黄麦际天。政尔清和①还在道,为谁辛苦不归田?(注)①清和:农历四月。2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联概写杨村的好景致:走到石桥,看到桥的两头,溪的两岸,是村庄人家,炊烟袅袅,一派好景;和其他村子比起来(匹似诸村),一望平川,另是一种境界。B.第二三联从绘色的角度看,绿色的杨柳、葡萄架,红白相间的鲜花,金黄的麦田,碧蓝的天空,色彩鲜明,构成一幅热烈美好充满野性的田园生活图景。C.第二三联从立意的角度看,田园美景如画,田园生活充满乐趣,流露出诗人对淳朴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向往。D.第二三联从修辞的角度看,运用对偶、叠词,整齐中充满节奏和韵律感,语言晓畅自然,充分传达出诗歌词句之美。30.诗歌的最后一联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愿望?十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移居二首(其二)[东晋]陶渊明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①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②,力耕不吾欺。(注)①此理:这种生活乐趣。将:岂。②纪:经营料理。31.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作者所处的年代看,本诗不是一首律诗。B.“相思则披衣”句运用了顶真的修辞手法。C.“言笑无厌时”句写与家人谈笑从无厌倦。D.“无为忽去兹”表达作者对此生活的喜爱。32.以下对本诗风格的评价贴切的一项是A.慷概豪迈 B.清丽朦胧C.平淡自然 D.清淡空灵33.结合整首作品,评析“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两句的作用。十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赠郑夫了鲂孟郊天地入胸臆,吁嗟生风雷。文章得其微,物象由我裁。宋玉逞大句,李白飞狂才。苟非圣贤心,孰与造化该。勉矣郑夫子,骊珠今始胎。3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借助“天地”“风雷”等自然景物,诗人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创作时的感受。B.诗人用“逞”与“狂”二字,委婉地批评了宋玉、李白作品的不切合实际。C.结尾表达了对郑鲂的鼓励,用骊珠形容他的文才,对其未来潜力充满期待。D.诗歌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语言富有张力,写出对文学创作的深刻认识。35.作者在这首赠诗中谈了哪些文学创作体会,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十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惜春杜牧春半年已除,其余强为有。即此醉残花,便同尝腊酒。怅望送春杯,殷勤扫花帚。谁为驻东流,年年长在手。3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暗含有一年之计在于春之意,所以春天过了一半就意味着一年就过去了。B.颔联将对着凋零的花朵而醉与饮腊月酒进行比较,相同点是一个时段将完了。C.颈联写诗人放下酒杯,殷勤拿起扫帚把一地残花打扫干净,惆怅中有几分快乐。D.古代许多惜春诗大发“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悲伤之情,这首诗的格调有所不同。37.请联系全诗,对尾联做简要赏析。十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简卢陟[注]韦应物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滨。涧树含朝雨,山鸟哢余春。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注]卢陟:人名,韦应物的外甥。作者做此诗时,安史之乱余波未平,又有节度使反叛,不久后蜀之乱又起。38.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简,即书简,作书信之意。本诗是诗人写给他外甥卢陟的,全诗简朴而高古,平淡却情深。B.诗人起笔以“阳春白雪”喻外甥之才,曲高和寡,难遇知音,表达了对外甥的认同与宽慰。C.颔联中,作者讲述了自己曾在军旅中恓惶不安,在淮海边流落失意的经历,只为自伤身世。D.颈联笔锋一转,着力描绘暮春之景,看朝雨春树,听山鸟啼鸣,超然旷达,别有一番境界。39.诗歌尾联被称为“治愈系”经典名句,请结合“风尘”一词的含义,赏析尾联表达的情感。十八、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沁园春·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①苏轼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②锦,朝露漙漙③。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④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①这首词作于熙宁七年(1074)七月在由杭州移守密州的早行途中。②摛:音chī,铺开。③漙漙:音tuán,形容露水多。④指西晋陆机、陆云。太康末年,陆家兄弟都来到都城洛阳,因才华横溢深受张华推重。40.下列关于这首词的体裁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性的词调,“沁园春”是这首词的词牌。B.词一般都分段(也称片或阕),这首词有上下两段,故称为双调。C.词来自民间文学,后成为诗的别体谓“诗余”,但该词仍可吟唱。D.词的全篇字数、句数、平仄都是固定的,从篇幅看该词应为中调。41.以下各项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三句描绘了出发时清晨冷清萧瑟的环境。B.“世路无穷,劳生有限”抒发了作者因人生遭遇坎坷而感到的无可奈何之感。C.这首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上阕景色中同时融入了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D.“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表明作者想悠然度日,不被俗务困扰的超然态度。42.孔子在《论语·述而》中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苏轼在这首词中化用了此句,试分析苏轼化用的妙处。十九、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暑旱苦热王令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43.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中的“屠”字用得新奇,本意为屠杀,也可引申为消灭,有力地表现了作者对暑热的憎恨之深。B.颔联用了虚写的手法,诗人从人间忧惧江海之枯竭,联想到天上也该怜惜河汉将干。笔墨开阔,寄情深挚。C.颈联由名山想到仙岛,在诗人心中,这两处该是清凉世界,尽管遥不可及,却对他产生了无穷的吸引力。D.本诗用了反衬的手法,用“清风无力”来反衬暑热之甚,用昆仑蓬莱的清凉来反衬暑热之苦,巧妙得当。44.刘克庄在其《后村诗话•前集》中盛赞此诗识度高远。请你结合尾联,对刘克庄的这一说法作简要阐述。二十、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各题。嗅梅无尽藏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大林寺桃花白居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4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首诗中“尽日”交代了寻春心情的急切和行动的持久,“踏遍陇头云”用夸张手法表现出寻春的艰辛。B.第一首诗“笑”字意味丰厚,既有对自己艰苦寻春而不见春的暗笑,也有对归来后感受到春就在身边的自得。C.第二首诗情感富有变化:诗人因寻春不得而惋惜和遗憾,因看到大林寺桃花盛开而惊异,因发现春景尚在而欣喜。D.两首诗语言华丽,构思精巧,立意新颖,既富有情趣,又包含深刻哲理,读来耐人寻味,感觉耳目一新。46.两首诗蕴含的哲理有何异同之处?请简要说明。二十一、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列各题。五月十九日大雨(明)刘基风驱急雨洒高城,云压轻雷殷地声。雨过不知龙去处,一池草色万蛙鸣。47.对本诗围绕“大雨”描写的景象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诗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夏天雷雨前后自然景象的不同。B.全诗质朴平淡地描写了春天一场急雨所带来的自然景象。C.前两句描述大雨气势:黑云压城,风急雨骤,电闪雷鸣。D.后两句描述雨过天晴:草色更青,池塘涨水,蛙声一片。48.阅读本诗,对可能产生的启示分析正确的两项是()A.风雨和打击虽然猛烈,但维持时间绝不会长。B.自然界和人生风雨随时可能发生,让人无处逃避。C.人生也有风雨挫折,应勇敢面对,难关终将过去。D.面对自然和人生的挫折,只有等待,不用作为。二十二、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列小题。题元遗山集①赵翼身阅兴亡浩劫空,两朝文献一衰翁。无官未害餐周粟,有史深愁失楚弓②。行殿幽兰悲夜火,故都乔木泣秋风。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注]①元遗山,即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是金元之际的著名诗人。金时官至尚书右司员外郎,金亡不仕,致力辑存金代文献。②楚弓,喻指金代文献。4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作者阅读元好问著作后的感想和评价,肯定了《元遗山集》成就。B.诗人认为元好问曾经经历金元两朝易代之变,最终汇集两朝文献于一身。C.颔联用典,写元好问虽未在元朝做官,但未能不食“周粟”,有损品节。D.《元遗山集》中有借写故都的荒凉景象来打发亡国之悲的诗句,真切动人。50.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请结合尾联分析作者的创作观。二十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①(其二)苏轼总角黎家三小童,口吹葱叶送迎翁②。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注)①被酒:刚喝过酒,带着醉意。四黎:子云等四人皆姓黎,海南黎族人。②翁:苏轼自称。51.指出“溪边自有舞雩风”一句所用典故的出处。简括用典的作用。52.请结合作者的思想以及本诗内容,分析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二十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自咏白居易随宜饮食聊充腹,取次衣袭亦暖身。未必得年非瘦薄,无妨长福是单贫。老龟岂羡牺牲饱,蟠木宁争桃李春?随分自安心自断,是非何用问闲人。(注)蟠木:弯曲的树。53.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饮食随便充腹就行,穿着简朴暖身就好,可看出他作此诗时生活困窘。B.体瘦家贫不一定寿短福少,从颔联中的措辞可看出诗人的生活态度。C.“牺牲”过着饱足的生活,但改变不了被用作祭品的命运,不如“老龟”自在。D.诗人借“老龟”“蟠木”寄托生活追求,运用反问的手法增强了抒情的效果。54.本诗意在“自咏”,结合全诗,分析诗人表达了哪些人生态度。二十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野泊对月有感①周莘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②病客情。斗柄③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欲问行朝④近消息,眼中群盗尚纵横。(注)①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②逋逃:此处意为逃避战乱。③斗柄:指北斗七星中玉衡、开阳、摇光三星,形似杓柄。④行朝:迁徙不定的朝廷。5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首联承题,上句切合题目“野泊对月”的内容,下句点明了“野泊”之因:“逋逃”在外,漂泊无家,故有“野泊”。B.后人评此诗“最近杜味”。如本诗颔联与杜甫《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联都使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境界开阔,情感悲壮。C.诗歌颔联上句写动景,下句写静景,诗人立于洞庭荒野,仰望天空北斗横斜,耳畔传来岳阳城凄凉的角声。动静结合,渲染了空茫凄凉的意境。D.颈联形象地写出酒化客泪及愁绪滴溅,浪花仿佛卷动归乡之心使人暗自惊叹的内容,与尾联共同表现了“野泊”时的所思所感所痛。56.方回在诗集《瀛奎律髓》中将本诗编入了“忠愤”类。请结合全诗分析其缘由。二十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菩萨蛮·送曹军之庄所辛弃疾人间岁月堂堂去,劝君快上青云路。圣处一灯传,工夫萤雪边。麹生①风味恶,辜负西窗②约。沙岸片帆开,寄书无雁来。[注]①麹生:谓酒。②西窗,剪烛西窗,原指思念远方妻子,盼望相聚夜语:后泛指亲友聚谈。57.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前两句,词人感慨光阴易逝,要抓紧时间建功立业,表达对友人的劝勉之意。B.“一灯传”是说儒家精义薪火相传,体现了作者深谙文化传承精义,深通求学之道。C.下阕“西窗约”运用典故,表达作者希望友人不畏仕途险恶,早日与其相聚的愿望。D.下阕最后两句借用“沙岸”“片帆”“雁”等典型意象,点明送别之意,含蓄蕴藉。58.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认为君子应“德才兼备”,本词也有劝勉友人曹君成为“德才兼备”的君子之意,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二十七、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赠仁华高适丈夫结交须结贫,贫者结交交始亲。世人不解结交者,唯重黄金不重人。黄金虽多有尽时,结交一成无竭期。君不见管仲与鲍叔,至今留名名不移。59.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二句暗含贫者虽家贫、地位低,但人格高尚、交情纯真的意思。B.三四句表达诗人对当时世人不解交友真正内涵的批评。C.最后两句使用管仲、鲍叔牙的典故来表达自己对真正友谊的看法。D.诗歌充满一股豪气,语言华丽,四现“结交”,反复论证主题。60.诗歌的五六句的意思是什么?诗人通过诗句想告诉人们什么道理?二十八、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61.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诗歌前两句的节奏停顿应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B.“悠然见南山”的“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C.诗中的“心远”“悠然”表明了诗人的心境。D.全诗热情讴歌了闲适、宁静的田园生活,而结句“欲辨已忘言”则表明了诗人隐居生活的迷惘状态。62.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说说后两联景物描写的含义。二十九、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水调歌头①黄庭坚瑶草②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③。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④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①黄庭坚晚年两次被贬官西南。此词大约写于作者晚年被贬谪时期。②瑶草:仙草。③金徽:金饰的琴徽。这里指琴。④长啸:长叹。6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词为春行纪游之作,桃花艳溪边、黄鹂悦枝头、美酒伴琴音,词人难掩春日出游之乐。B.开篇采用了比兴的手法,热情赞美了瑶草像碧玉一样可爱,将读者带入作品的艺术境界。C.词人以丰富的想象,用“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表现他的志行高洁、与众不同。D.词中多处使用了比喻和象征的艺术手法,意蕴丰厚,读之颇有一些令人咀嚼不尽的诗味。64.清代批评家陈廷焯曾评价黄庭坚是“倔强中见姿态”,请结合本词谈谈你的理解。三十、阅读下而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夜闻秋风感怀①陆游西风一夜号庭树,起揽戎衣泪溅襟。残角声催关月堕,断鸿影隔塞云深。数篇零落从军作,一寸凄凉报国心。莫倚壮图思富贵,英豪何限②死山林。[注]①本诗作干淳熙九年(1182年),时作者58岁,隐居故乡山阴。②何限:多少。65.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写西风怒号,庭树有声,为下一句抒写悲痛之情营造了环境氛围。B.第三句与李贺诗句“角声满天秋色里”一样,都以角声突出战斗的惨烈。C.第四句写孤雁失群,形单影只,诗人借物言情,表达夜闻秋风后的心境。D.诗人曾从军征战,并赋诗表达一心报国的情怀,只可惜如今愿望成空。66.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人生态度?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三十一、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列小题。观书有感二首朱熹其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其二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67.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首诗的首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池塘比作一面镜子,写出了池塘清澈明净的特点。B.第一首诗中,诗人运用“徘徊”一词,形象地写出了天光云影倒映在水面上的美妙景象。C.第二首诗写“蒙冲巨舰”因雨来水涨变得如羽毛般轻盈,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了江水力量之大。D.这两首诗语言庄重典雅,内蕴丰富,熔景趣、情趣、理趣于一炉,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哲理的启迪。68.这两首诗各表达了诗人怎样的读书感悟?请简要说明。三十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和师厚①郊居示里中诸君(北宋)黄庭坚篱边黄菊关心事,窗外青山不世情。江橘千头②供岁计,秋蛙一部③洗朝酲④。归鸿往燕竞时节,宿草新坟多友生。身后功名空自重,眼前樽酒未宜轻。(注释)①师厚:即谢景初,字师厚。②江橘千头:《襄阳记》载,“三国”吴丹阳太守李衡种橘千树,临终敕其子曰:“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足用耳。③秋蛙一部:《南齐书·孔稚跬传》载,南齐孔稚圭,门庭之内,草莱不剪,中有蛙鸣,自谓“我以此当两部鼓吹”。④酲(chéng):大醉。醉饱。6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只有篱边的黄菊才是诗人心里惦念的事,“篱边黄菊”化用陶渊明诗句。B.颔联多用典故,其中运用的“秋蛙一部”的典故是用以表现诗人悠闲自乐之情。C.颈联写因时节变化,鸿雁与燕子南来北往,长起宿草的新坟埋着不少当年好友。D.这首诗对比鲜明,“黄菊”对“青山”、“江橘”对“秋蛙”,景中见事,事中见情。70.这首诗尾联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对此说说你的看法?三十三、阅读下面这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论诗三十首(其四)[金]元好问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南窗白日羲皇上①,未害渊明是晋人。舟中读陶诗[清]龚自珍陶潜酷似卧龙豪②,万古浔阳松菊高。莫信诗人竟平淡,二分粱甫③一分骚。[注]①羲皇上:羲皇上人,指上古时代的人。②该句末尾诗人小注云:“语意本辛弃疾。辛弃疾词《贺新郎·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③粱甫:即《梁甫吟》,古乐府曲名。《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甫吟。”7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元好问认为陶渊明的诗歌语言平淡、自然天成,有真淳隽永、万古常新的永恒魅力。B.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诗句很好地印证了元诗前两句所持的观点。C.龚自珍认为陶渊明和诸葛亮一样有杰出的政治才能,精神品格又都像松菊那样高洁。D.两首诗各有侧重,元诗着眼于陶诗的语言特色,龚诗关注陶渊明的人生志趣和追求。72.元好问和龚自珍在论述陶诗时所持的相同观点是什么?请简要分析。三十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送常侍御却使①西蕃②韦应物归奏圣朝行万里,却街天诏报蕃臣。本是诸生守文墨,今将匹马静烟尘。旅宿关河逢暮雨,春耕亭障③识遗民④。此去多应收故地,宁辞⑤沙塞往来频。(注)①却使:回使,报使。指西蕃遣使来唐,唐复遣使回访西蕃。②西蕃:吐蕃,在今西藏一带,故称“西蕃。”③亭障:边塞的堡垒。④遗民:指沦陷于吐蕃的汉民。⑤宁辞:哪会推辞。7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出了友人常侍御为国事奔波的情景,歌颂他为国家做出的贡献B.颔联表达了诗人因为友人不能静心读书,传承文墨,而感到深深的遗憾。C.颈联想象友人途中遇到的情景,表达出诗人对友人出使西蕃的关切之情。D.全诗语言质用词精当,字里行间洋溢着大唐人不畏艰难的豪迈之情。74.尾联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三十五、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问题。行路难·其一(唐)李白金樽⑴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⑵直万钱。停杯投箸⑶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注释)⑴樽(zūn):古代盛酒的器具,以金为饰。清酒:清醇的美酒。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高。⑵珍羞:珍贵的菜肴。羞,同“馐”,美味的食物。直:通“值”,价值。⑶箸(zhù):筷子。75.选出下列对李白《行路难》赏析有误的一项()A.本诗描写了人世间的坎坷,抒发了诗人的人生追求,表现了诗人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B.“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两句,以富有表现力的动词,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悲愤、郁闷的心情。C.“冰塞川”“雪满山”两个比喻不仅将抽象的概念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而且因其带有浓厚的夸饰色彩使两句诗颇具豪放的气势。D.“多歧路,今安在?”表现诗人已从迷惘中清醒过来,以古人的崇高志向自勉。76.“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自古为人称道,请说说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三十六、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游同乐园金·师拓晴日明华构,繁阴荡绿波。蓬丘沧海远,春色上林多。流水时虽逝,迁莺暖自歌。可怜欢乐极,钲鼓散云和。7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描绘雍容华贵的皇家园林气象:春日明媚,华美的建筑绚丽壮观;浓荫蔽日,溪水绿波荡漾。B.颔联触景生情,写沧海蓬莱山边远荒僻,人间春色尽在皇家园林,重在表达对皇家富贵的羡慕之情。C.尾联写“钲鼓”冲散“云和”,借指战事将起,美好生活将不复存在,表现了作者深重的忧患之情。D.诗人从对春日美景的赞美,转入对现实的思索,再展望家国前景,情感层层加深,在尾联达到高潮。78.《赤壁赋》中,苏轼以水月作比,表达了对生命规律的思考。请分析本诗颈联中体现的相似哲思。专题42古诗歌阅读常见考点:评价作者观点态度【提升训练】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雨过偶书①王安石霈然②甘泽洗尘案,南亩东郊共慰颜。地望岁功③还物外,天将生意与人间。霁分星斗风雷静,凉入轩窗枕簟④闲。谁似浮云知进退,才成霖雨便归山。(注)①黑宁七年(1074),大旱。此时新法功效业已呈现,王安石仍六次上书,自请罢相,以吏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出知江宁府。一年后,王安石再次进京为相。本诗系他回到江宁后得雨而作。②霈然:雨量充足的样子。③岁功:一年的收成。④簟:竹席。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甘”“洗”“共”三字生动地写出雨降临及时,雨势酣畅,人们欢欣鼓舞的反应。B.颔联写出了这场雨带来的好处:不仅使得农业丰收指日可待,也促进了商业的繁荣。C.第五句中的“分”字准确写出雨后云雾散去、星斗渐现的景象,且以“风雷静”突出了雨后的宁静。D.在这首诗中,诗人使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通过描摹雨态、雨势及其影响,表达了自己的志向。2.诗的尾联内涵丰富,请简要分析。【答案】1.B2.是联诗句字面上是写浮云明白进退之趣,用采而解除草粉后就回归深山。“谁似浮云”表面上是疑问谁是浮云,其实是暗指诗人自己。诗人肯定浮云;做官就要有为民为国造福的思想。“谁似浮云”也是发间,表达自己不会像浮云一样,稍有成绩就功成身退,而是会继续努力进取,为国为民造福。【分析】1.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分析与理解能力,要在充分理解诗歌的内容,结合作者所处时代知人论世的基础上判断表述的正误。B项,颔联中的“生意”指的是自然界的生机,不是讲商业(生意)繁荣,选项的表述对“生意”理解有误。“地望岁功还物外,天将生意与人间”,是写人们对这场喜雨的热烈反应,当然这也是作者的评价和议论。大地希望得到好收成,还须依靠物外的力量,物外犹世外,即靠老天爷的帮忙。故选B。2.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内涵丰富”暗示我们在作答时要更加深入地思考其内涵,除了理解表面,还要做深层次的思考。尾联的内容是“谁似浮云知进退,才成震雨便归山”。首先答出这两句诗表面的含义。是说天上的浮云懂得进退,在促成甘霖解除可旱情之后就回归深山了。在这里作者肯定了“浮云”对缓解旱情所做的贡献。“谁似浮云”意思是谁像浮云那样呢?这里有反问的语气。这时我们要联系到时代背景,知人论世。历史上有“王安石变法”,此时新法功效业已呈现。变法目的当然是富国强兵。诗人说我不会像浮云一样,只是缓解了干旱,小有成就就满足而功成身退了,变法取得了一点成就我是不会满足的,诗人在这里表达的是要继续为富国强兵而鞠躬尽瘁,造福百姓,为民谋福祉的感情。二、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苔袁枚其一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其二各有心情在,随渠爱暖凉。青苔问红叶,何物是斜阳。[注]袁枚,清朝乾嘉时期代表诗人、散文家;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3.下列对这两首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白日不到处”点明了青苔的生长环境,这是一个不利于生命成长的地方。B.“青春恰自来”是说人的成长是自然的过程,耐心等待,青春自然会绽放。C.“也学牡丹开”运用比拟手法,表现出苔花虽小,却勇于绽放自己的精神。D.青苔之“问”,正是因为它生长于“白日不到处”,不知道“斜阳”为何物。4.第二首诗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感悟?请简要分析。【答案】3.B4.①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人生道路的权利和自由。红叶喜暖,青苔爱凉,都出自它们内心的选择,而一个“随”字,道出了对不同选择的尊重和肯定。②人要安于自己的选择,不必羡慕他人。青苔生于阴凉之地,不知斜阳为何物;对红叶的反问中,流露出一种安然自适的态度。【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题干要求回答“下列对这两首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B项,对诗句过度解读。“青春”这里指春天,而不是指人生的青春;也没有寄寓“耐心等待”之意,选项犯了无中生有的错误。故选B。4.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词中标题、注释和词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还要注意结合词句分析。由于阳光的偏爱,青苔、红叶各有暖凉不同的待遇,也因此使得青苔和红叶各自有不同的心情。青苔问红叶,究竟什么是“斜阳”啊?这相当于是对阳光不能做到“普照万物”的指责了。诗中青苔那怯怯而又执着向往的神情,表达出诗人对苔花自强不息、执着努力地绽放自己的赞美。三、阅读苏轼的《定风波》,回答问题。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5.词人通过途中遇雨这件生活小事,表达了自己怎样的生活态度?请结合词句分析一下。6.“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句中的“风雨”和“晴”有什么深刻含义?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答案】5.“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何妨”“谁怕”,在雨中照常舒徐步行,把风雨看得很平常。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一蓑烟雨任平生”,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词人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6.①“风雨”比喻人生中的逆境,如各种政治打击和人生险途;“晴”比喻春风得意的顺境。②人生有顺逆,有成败、有荣辱、有福祸。但无论处于何种境地,我们都要以坦然而超脱的心态去面对,胜不骄、败不馁、福不喜、祸不悲,只有这样才能完善自己的人格,提高自身修养。风雨改变不了苏东坡,也改变不了我们。【分析】5.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的思想态度的基本能力。解答此题观点要明确,体悟要深入。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一定要由表及里,透过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等外在的形式,结合标题、注释、意象等暗示信息,深人体悟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这是分析评价的前提条件。其次分析要细致,延伸要具体。要紧扣原诗的内容,对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必须引用原诗中的相关词句来具体分析,千万不要脱离原诗泛泛而谈。还要注意点面结合。既要有面上的整体把握,也要有点上的细致解剖,避免架空分析。注意把评价观点态度和分析表达技巧结合起来,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回答;既要分析表达了什么,也要分析是怎样表达的。然后归纳要全面,体察要细致。概括分析时要注意完整性、全面性,诗词中作者的观点态度所包含的几个方面都要概括到,避免出现以偏概全的错误。竹杖芒鞋行走在风雨中,本是一种艰辛的生活,而苏轼却走得那么潇洒、悠闲。对于这种生活,他进一步激励自己:“谁怕?”意思是说,我不怕这种艰辛和磨难。这是一句反问句,意在强调这种生活态度。为什么要强调这种生活态度呢?因为对于苏轼,这就是他一生的生活态度,所以他说:“一蓑烟雨任平生”。“一蓑烟雨”,是说整个蓑衣都在烟雨中,实际上是说他的全身都在风吹雨打之中。这“一蓑烟雨”也象征人生的风雨、政治的风雨。而“任平生”,是说一生任凭风吹雨打,而始终那样的从容、镇定、达观。这一句简直就是苏轼一生生活的写照。他在政治上不断地受到打击,一贬再贬,晚年最后流放到了蛮荒之地海南岛。但是在精神上,他始终没有被打败,始终保持一颗鲜活灵动的心。当他被贬到海南岛,仍能够写出“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这样心灵纯净的句子。词人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6.本题考查理解诗句中词语的含义和赏析诗句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和诗歌创作的背景分析字义,根据对诗歌内容的把握来理解诗句的内容,赏析诗句都离不开词的主旨,即词人的情感,所以一定要分析词句中包含的情感。。“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回首向来萧洒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写出的是政治场合的晴雨表是升沉不定的,做一个老百姓,不切实际的幻想着“也无风雨也无晴”,不如晴天雨天对我来说都无所谓,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与前面“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前后呼应,这样写法进一步强调了自己的心胸,志向及对人生的态度,也更能体现出作者的旷达之情。四、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各题。赴洛道中作(晋)陆机①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振策陟崇丘,案辔②遵平莽。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顿辔倚嵩岩,侧听悲风响。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抚枕不能寐,振衣独长想。(注)①陆机:西晋文学家。出身东吴名门,东吴灭亡后退居家乡,闭门勤学,后被迫离开家乡前往京城洛阳。②案辔:案,同“按”。按辔,手抚驭马的缰绳,任马慢步行走。7.按照提示在横线上填写内容。“振策陟崇丘”中“陟”的意思是①____。在《出师表》中,有句子写道:“宫中府中,②____;陟罚臧否,③____。”其中“陟”意思是④_____。8.下列有关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远游越山川,山川修且广”紧扣诗题,概括写自己“远游”中历经了艰辛的跋涉。B.“振策陟崇丘,案辔遵平莽”写诗人行程的风尘仆仆,流露出漫漫行程之后的释然。C.“顿辔倚嵩岩,侧听悲风响”句用“悲”来修饰风,突显诗人情感中的孤寂和落寞。D.全诗写赴洛途中所见,借崇丘、悲风、清露、明月等来表达身在旅途的独特感受。9.陆机曾说:“诗缘情而绮靡。”意思是诗歌重在抒发诗人情感,且应注重文辞华美。请从这个角度赏析诗句“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10.诗中“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描写了周围幽雅清丽之景,结尾却转而抒发“不能寐”“独长想”之情,如何理解这样写的效果?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认识。【答案】7.①登、上②俱为一体③不宜异同④提升、提拔8.B9.答案示例1:前句写晚上休息时孤零零地抱影而寐,“抱”可见诗人无人与共,对景自怜的孤独;后句写早晨起来怀着悲伤再次登程,“衔”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诗人内心充满无法排遣的浓重乡愁以及对前途未卜的担忧。答案示例2:这两句诗使用了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将难以触碰的“影”和“思”写得有形有质,成为漫漫旅途中仅有的伴侣。抒情主人公在夜晚守着影子入睡,在白天满怀忧思前行,这幅万里独行图正体现出他的孤独和思乡的忧伤。在文辞角度,“朝”“夕”对比,两相呼应,“抱影寐”“衔思往”结构工整,对仗严谨,精致凝练。10.答案示例1:皓月明朗、清露滴落这样幽雅清丽的景致是诗人眼前实见,“不能寐”“独长想”则是诗人思念家乡而且前途未卜时内心忧虑的反映,这样写表明美景不能抚慰诗人内心的忐忑不安,反而加重了此刻诗人的惴惴不安与伤感之情,同时也使诗意富有变化意蕴更为深远。答案示例2:采用反衬手法,以乐景写哀情,使哀情更加突出。清洁的露水,闪着白素的清辉,一点一点滴落着晶莹的水珠,月光是多么的明亮,照得人无法入睡。清辉勾起诗人无限的思绪,他辗转难眠,只好穿上衣服,面对着清冷的月亮在静夜中苦苦思索。“月”作为古诗中的常见意象,也更加突出了作者远离家乡、无心赏景、只剩愁思绵绵的孤苦心态。这样以乐景写哀情,使哀情更加突出而又饶有余味。【解析】7.本题考查理解诗歌词语的含义以及名句默写的能力。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关键要结合语境。高考名句默写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俱、不宜异同。从字形来看,“陟”字的左耳是表示山丘的“阜”;右边的“步”是两只脚,合起来表示“登高”。在“振策陟崇丘”中用这一本义,结合语境译为“登上”。在“陟罚臧否”中,用“登高”的引申义“奖励”,与罚字表示的“惩罚”相对,“陟罚臧否”就是“奖惩善恶”。8.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B项,“漫漫行程之后的释然”错误。在风尘仆仆,高山莽原之中,并没有提到“释然”之情,只有孤独和忧愁。故选B。9.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的能力。赏析词句,首先要明白该句在词中的意义,即解说或概括词句内容;其次要看词句有什么特点,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当然任何赏析都离不开词的主旨,即词人的情感,所以一定要分析词句中包含的情感。本题应从诗人抒发的情感和华美的文辞两个角度进行赏析,所以要找出抒情方式。“夕息抱影寐,朝徂衔思往”可以界定为情景交融,而文辞华美主要体现在结构工整,对仗严谨。这两句诗使用了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将难以触碰的“影”和“思”写得有形有质,成为漫漫旅途中仅有的伴侣。抒情主人公在夜晚抱着影子入睡,在白天满怀忧思前行,这幅万里独行图正体现出他的孤独和忧伤。在文辞角度,“朝”、“夕”对比,两相呼应,“抱影寐”、“衔思往”结构工整,对仗严谨,精致凝练。10.本题考查对诗歌表达效果的赏析。回答诗歌的表达效果,可从抒情方式和修辞手法角度结合全诗的意象和情感进行赏析。题干提示了“优雅清丽之景”与“不能寐”、“独长想”之情的关系,从抒情方式来看是以乐景写哀情,从修辞手法来看是对比反衬。结合全诗进行赏析,诗歌前四句通过“山川”“崇丘”等意象描写沿途的山水景色,也透露了诗人风尘仆仆的苦情。中间四句借“嵩岩”“悲风”等意象写出了诗人的孤独忧伤和寂寞。结尾四句写途中夜宿的情景,“清露”二句,写得幽雅净爽,清丽简远,用幽雅清丽之景反衬出表现诗人不平静的心情,饶有余味,悲伤更深一层。“清露坠素辉,明月一何朗”一句意为:夜露下滴,闪烁着洁白的光辉,月光是多么的明朗!“抚枕不能寐,振衣独长想”一句句意为:对月抚枕,不能入睡,穿上衣服独自遐想。其中“月光明朗”是不能入睡的直接原因。同时,“月”是古代诗歌中的经典意象,经常用来表达一些特定的情感,在此诗中表达了思乡或思念亲友之情,暗寓羁旅情怀,寂寞孤独之感。整理以上分析,即可得出答案。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开龙门八节石滩①(其一)白居易铁凿金锤殷若雷,八滩九石剑棱摧。竹篙桂楫飞如箭,百筏千艘鱼贯来。振锡②导师凭众力,挥金退傅③施家财。他时相逐四方去,莫虑尘沙路不开。(注)①作此诗时,作者73岁。作者在诗前小序中说:“东都龙门潭之南有八节滩、九峭石,船筏过此,例反破伤。舟人楫师推挽束缚,大寒之月,裸跣水中,饥冻有声,闻于终夜。予尝有愿,力及则救之。会昌四年,有悲智僧道遇,适同发心,经营开凿,贫者出力,仁者施财。”②振锡:指僧人持锡杖出行。锡,手杖。③汉太傅疏广年老告退,宣帝及皇太子赐金丰厚,广既归乡里,日令共具设酒食,请族人故旧宾客,与相娱乐。后因以“退傅挥金”作致仕归乡、纵情宴游之典。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诗的第一句“若雷”的比喻,渲染凿锤之声洪大,展现出开滩场面的宏伟气势。B.“剑棱”二字体现了此地凶险异常,“摧”字表现了往日深受其苦者今日之喜悦。C.第五句表明,此次开滩工程的资金的唯一来源,是持杖僧人从各方化缘的所得。D.第六句作者以疏广自比,委婉透露出诗人施财凿滩造福于民的愉快心情。12.白居易在临终前一年写的《欢喜二偈》中有“心中别有欢喜事,开得龙门八节滩”的句子,试结合这两句诗分析本诗尾联表达的深刻意蕴。【答案】11.C12.①“心中别有欢喜事,开得龙门八节滩,”写出了作者晚年对成功治理八节滩心中感到非常的高兴和欣慰。②尾联里,作者希望有一天随僧人一道玄游四方,不再担心八节石滩难行,(或作者因生前做了好事,想象死后可以到西方极乐世界。)写出了诗人开凿险滩后内心的悠然自得(或欣喜)③表达了诗人晚年以做善事为民造福为乐的情怀(或将百姓疾苦挂念在心的崇高品质)【解析】11.本题综合考查鉴赏诗歌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C项,“唯一来源”错,第六句表明,工程资金还有一部分是作者的“家财”。故选C。12.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解答此题,首先分析“心中别有欢喜事,开得龙门八节滩”的含义和表达的情感,再分析本诗尾联的含义和蕴含的情感。“他时相逐四方去,莫虑尘沙路不开”,写诗人希望能够有一天随僧人一道玄游四方,不再担心八节石滩难行,突出诗人为民造福的伟大情怀,也进一步凸显出诗人对百姓的关注,对民生的关注。注意联系全诗,作者抒发了他“誓开险路作通津”的雄心壮志,分析“以做善事为民造福为乐的情怀”“将百姓疾苦挂念在心的崇高品质”。【点睛】解答情感题要四看,看题目,看作者,看内容,看注释。而内容是主要的,把握内容需要抓意象。意象就是含有情感的物象,以意象作为切入点来解读作者的情感,往往可以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行香子·过七里濑①苏轼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②。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注]①七里濑:又名七里滩、七里泷,在今浙江省桐庐县城南三十里。两岸山峦夹峙,水流湍急,连绵七里,故名七里濑,与严陵濑相接。濑,沙石上流过的急水。②严陵:即严光,字子陵,东汉人,曾与刘秀同学,并帮助刘秀打天下。刘秀称帝后,他改名隐居。刘秀三次派人才把他召到京师。授谏议大夫,他不肯接受,归隐富春江,终日钓鱼。1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上片写小舟飞快地掠过水面,天水澄澈,水流时而平静时而湍急,游鱼腾跃,点点白鹭栖于沙汀,反映了诗人此时内心既急切又惬意。B.“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三句,剪接了三个不同时辰的舟行之景,既写出了船之行程,也创造出清寒优美的意境。C.词写水则特详,写山则至简,章法变化,体现了在江上舟中观察景物近则精细远则粗略的特点。D.该词上阕写水,下阕写山。词人把人生的感慨,历史的沉思,都融入在一片如诗如画的水光山色之中,隽永含蓄,韵味无穷。14.这首词寄寓了苏轼怎样的情感和生活态度?【答案】13.A14.①热爱自然山水,面对宁静又充满活力的自然景象心情舒展而惬意。②淡泊名利,“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严子陵也是空有钓名之想,不能尽享自然之美。表达了作者看透名利、归真返朴的人生态度。③对自然永恒的赞叹,以远山、云山、晓山三座山结尾抒发了对自然永恒的感慨。【分析】1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A项,“反映了诗人此时内心既急切又惬意”错误。心情并不急切,而是悠闲自得的惬意。故选A。1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这类题目,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考查对诗句内容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涉及对诗歌思想感情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目的具体要求,然后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并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最后有条理的按照题目要求整理出答案即可。上阕头六句描写清澈宁静的江水之美:一叶小舟,荡着双桨,像惊飞的鸿雁一样,飞快地掠过水面。天空碧蓝,水色清明,山色天光,尽入江水,波平如镜。水中游鱼,清晰可数,不时跃出明镜般的水面;水边沙洲,白鹭点点,悠闲自得。词人用简练的笔墨,动静结合、点面兼顾地描绘出生机盎然的江面风光,体现出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算当年,虚老严陵”,东坡在此,也笑严光当年白白在此终老,不曾真正领略到山水佳处。“君臣一梦,今古空名”,表达出浮生若梦的感慨:皇帝和隐士,而今也已如梦一般消失,只留下空名而已。那么真正能永恒留传的实体是什么呢?“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只有远山连绵,重峦叠嶂;山间白云,缭绕变形;晓山晨曦,青翠欲滴。意思是说,只有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只有大自然之美才是永恒的。从这首词可以看出,苏轼因与朝廷掌权者意见不合,而贬谪杭州任通判期间,尽管仕途不顺,却仍然生活得轻松闲适。他好佛老而不溺于佛老,看透生活而不厌倦生活,善于将沉重的荣辱得失化为过眼云烟,在大自然的美景中找回内心的宁静与安慰。词中那生意盎然、活泼清灵的景色中,融注着词人深沉的人生感慨和哲理思考。整合以上内容,得出答案。【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诗歌鉴赏中的表达技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以及表现手法。答题时注意分角度考虑,防止丢点。七、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小题。过分水岭温庭筠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15.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写“溪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16.有人认为,“溪水无情似有情”中的“似”字改成“却”字更好,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结合诗的具体内容简要赏析。【答案】15.运用了拟人手法,把溪水当作同行三日的友伴,一夜潺谖的溪水仿佛是在和自己殷勤话别。诗人由溪水的“有情”表现自己对溪水的依依惜别之情。16.①不同意。溪水本无情,但眼前这条溪水,却又似乎有情。“似”字暗透出这只是诗人时或浮现的一种主观感觉,语意灵动轻妙;并设置悬念,引导读者去体悟作者的感情。换成“却”字便觉过于强调、坐实。②同意。在“入山三日”的旅程中,溪水与旅人一路相伴,慰藉他的寂寞;而将别之际,又一夜潺谖,依依惜别。“却”字肯定并强调了溪水的有情,赋予溪水一种动人的人情美。而“似”字无此意味(只答同意或不同意不给分)【解析】15.答题时首先明确手法,再结合诗句分析为什么是此手法。最后说运用此手法达到了怎样的效果即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本诗运用了拟人手法,把溪水当作同行三日的友伴。表达了诗人对溪水的依依惜别之情。16.本题答案不唯一。不同意就侧重溪水似乎有情这一点,表明这是诗人的一种主观感觉,同意的话就侧重肯定确实溪水有情去分析。八、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读史王安石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当时黮闇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注)①黮闇:蒙昧,糊涂。②糟粕:这里用来指代典籍,也作“糟魄”,《庄子·天道》:“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1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从大处着眼,并非是针对某个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而作。B.历代高人贤士一世奔忙,建功立业,但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C.历史人物在其所处的时代已经难免被误解,在世俗的传言中更会失真。D.颈联的上下两句反复陈说,表明诗人的观点,堪称这首诗的警策之语。18.这首诗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对我们有何启示?【答案】17.B18.①史书是由人编写的,难以做到绝对客观,所以历史记载与历史真实之间存在差异。②在读书时必须保持批判精神,善于分辨,切忌盲从。【解析】17.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B项,“但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错,“行藏终欲付何人”意思是,在死后,他们的行藏最终又会托付给什么人呢?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建功立名时,他们作出的努力和牺牲都是自主的;但是,之后他们的一切又要不自主地委之他人,任其摆布,任其剪裁了,对于这一点他们是无能为力、无可奈何的。并非选项所说“无法避免身后湮没无闻的可能”的意思。故选B。18.本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多角度思考,可从时间角度梳理,要看作者在不同时段的情感;可从描述对象角度梳理,不仅要看描述主体(诗人或抒情主人公)的情感,也要看描述客体(人、事、物、景)蕴含的情感。给我们的启示其实离不开诗中所阐发的道理。颔联“当时黮闇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承接首联,从史实失真的角度叙写了高贤的悲哀。在当时,高贤们已承污纳秽,受到误解;而后来末流所至,更是以假乱真,以讹传讹,从而使高贤们的行藏失去了原来的真相。由此可见本诗阐发的道理是:史书是由人编写的,难以做到绝对客观,所以历史记载与历史真实之间存在差异。这首诗歌作者完全是有感而发的,但是它本身所昭示的对书本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却无疑具有普泛性的哲理意义。书本是前人经脸、智慧和血汗的结晶,因此,为了继承前人宝贵的精神遗产,为了充实自己的知识,就必须广博地读书。但是,书本又并不都是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这里有高下之分、有真伪之别,因此,在读书时必须善于区别,批判地继承。前人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诚如是也!所以。我们在读书时应该始终保持清醒的批判精神,而不能无保留地兼收并蓄,以假为真,以讹传讹,以至为书而误;我们只有以怀疑的理性目光去择取、去吸收,才能化他人的成果为自己的血肉,充实自己,发展自己,这就是本诗所给予我们的哲理性的启示。九、阅读下面这首清代词,完成下面小题。满庭芳·和人潼关曹贞吉太华垂旒①,黄河喷雪,咸秦百二重城。危楼千尺,刁斗静无声。落日红旗半掩,秋风急、牧马悲鸣。闲凭吊,兴亡满眼,衰草汉诸陵。泥丸封未得②,渔阳鼙鼓,响入华清。早平安烽火,不到西京。自古王公设险,终难恃、带砺之形。何年月,铲平斥堠③,如掌看春耕。[注]①垂旒:古代帝王贵族冠冕前后的装饰,这里比喻西岳华山。②东汉初,隗嚣的将领王元说:“请以一丸泥,为大王东封函谷关。”意思是有两谷关的天险,只要用一粒泥丸子就能封闭关隘。③斥堠:侦察候望,这里指用以瞭望敌情的土堡。19.下列对这首词作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词按照观景、吊古、讽今的思路结构全篇,集描写、议论、扦情于体,内容丰富,形象鲜明,风格博大雄浑。B.潼关周围有两大形胜一华山高耸人云,肃穆庄严:黄河奔腾怒吼,气势雄浑,一静一动,构成了潼关一带的大全景。C.那些妄图倚恃潼关来永保安宁的王朝最终却都没有逃脱覆亡的命运,词人这样写的目的是在否定潼关天险的作用。D.本词和辛弃埃的《永遇乐·京口北周亭怀古》一样,多处使用典故,把词人内心丰富的情感表达得含蓄而又深沉。20.词的最后三句“何年月,护平斥壤,如掌看春耕”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答案】19.C20.①最后三句诗人以问作结,描绘了“铲平斥堠”后的春耕图:什么时候,能够铲平这些军事土堡,那时土地不再被分割占用,人民不再去成守争战,那时才能安安稳稳地在如掌一样平坦的田地上辛勤耕耘了。②作者借“铲平斥堠”后的春耕图来表达对政治清明、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的生活的期待和向往。“何年月”,透露出对这种生活可望而不可即的无奈和悲凉。【分析】19.本题考查考生理解诗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这首词作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否定潼关天险的作用”错误,诗人这样写的意图是想说明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钢铁长城。故选C。20.本题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的把握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词中的特定句子时,要仔细分析句子中所用字词,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词的最后三句“何年月,护平斥壤,如掌看春耕”的含义要联系全词来理解。词的开头写潼关的险要,曾经是军事重地,中原的锁钥,但如今只剩衰草荒陵,汉武帝一代雄主,曾经的开疆拓土都在哪里呢。从上阙可以明显地表露出作者反战的情绪。下阙作者则更进一步的阐明了自己的观点。即使潼关险要,但仍挡不住安禄山的军队。最后三句“何年月,护平斥壤,如掌看春耕”则是本词重点所在,诗人以问作结,既然潼关之险不足以保护中原不受刀兵之乱,那么就应该“铲平斥堠”,那时土地不再被分割占用,人民不再去成守争战,那时才能安安稳稳地在如掌一样平坦的田地上辛勤耕耘了。从而表达了作者的观点:政治清明是保持国家长治久安的良策,而不是借险要来保卫。这就表明作者对政治清明、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的生活的期待和向往。同时,“何年月”一句,透露出对这种生活可望而不可即的无奈和悲凉,也暗含了作者对当时政治环境的批评。十、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面小题。再示儿①袁枚山上栽花水养鱼,卅年沈约赋郊居②。书经动笔裁提要,诗怕随人拾唾余③。三代文章无考据,一家人事有乘除④。阿通词曲阿迟画,都替而翁补阙如。(注):①此诗作于诗人81岁时。②沈约:南朝文学家,曾作《郊居赋》。诗人三十多岁时购置随园,开始了郊外生活。③唾余:唾液之余,喻人的只言片语。④乘除:人或事物的消长盛衰变化。2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首联中,诗人以沈约自比,概述了自己曾经经历的闲适的郊居生活。B.诗歌第六句中,诗人语重心长地教导儿子们要以平静的心态对待人事变化。C.尾联中,诗人赞扬了儿子们在词曲、绘画方面的长处,并为此感到高兴。D.诗歌首尾联均以叙述为主,诗中虽使用了典故,但整体诗意仍较为浅显。22.在学习与诗文创作方面,诗人给儿子们提出了哪些建议?请简要概括分析。【答案】21.B22.①读书学习要学会做笔记。读书时,诗人希望儿子们养成用笔勾画、提炼要点的习惯。②创作诗文要有创新意识。作诗文时,诗人希望儿子们不要总是模仿他人,要有自己的创见与新意。③建议儿子们不要从事考据工作。【分析】2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各选项内容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学语文《aieiui》课件
- 个人车辆挂靠协议书
- 2024年度高级法律顾问聘用协议2篇
- 基于2024年度的云计算数据中心建设合同
- 2024年大数据分析与运用服务合同2篇
- 2024年度融资合同:新能源项目开发与股权融资协议2篇
- 租房协议书合同范本
- 美食城合作协议美食节合作协议书
- 【高院案例】发包人未能提供符合条件的施工现场导致合同解除案
- 污水处理厂排污合同范本5
- 【供应链视角下的光明乳业存货管理问题研究9700字】
- 团体标准电力巡检无人机智能库房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 GB/T 44092-2024体育公园配置要求
- 物理化学实验D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北京科技大学
- 完整版-苏教版小学二年级口算题100题(6套)
- 食品安全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MOOC 高级财务会计-厦门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中小学中层干部培训
- 【课件】读后续写遣词造句课件+-2024届高三英语二轮复习
- 数独题目200题(后附答案)12
- 2024年女士内衣相关项目营销计划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