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同步讲义(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之《无衣》 (教师版)_第1页
高二语文同步讲义(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之《无衣》 (教师版)_第2页
高二语文同步讲义(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之《无衣》 (教师版)_第3页
高二语文同步讲义(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之《无衣》 (教师版)_第4页
高二语文同步讲义(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之《无衣》 (教师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词诵读之《无衣》目标导航目标导航课程标准课标解读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4、文化传承与理解1、了解《诗经》有关的基础知识;2.反复诵读,感知诗歌的内容和情感;3.掌握本诗的章法结构特点,体会诗歌艺术特色和诗词之中的情感。4.联系当下,感受诗歌精神的血脉相承。知识精讲知识精讲知识点01【即学即练1】诗歌开头运用了何种修辞方法?有何作用?“岂曰无衣”改为“我有衣兮”好不好?为什么?【答案】一问:设问。二问:表现了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对敌的英雄气概,能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三问:不好。“岂曰无衣”似自责,似反问,洋溢着不可遏制的愤怒与愤慨。而且反映了时局的危急,修改后只剩下“关心”一层意思。【解析】一问:明确设问是自问自答,需要与反问、一问一答区别开来。二问:“与子......同”代表了团结一致;“仇”代表同仇敌忾;我们又能从团结一致和同仇敌忾这两个方面看出英雄气概和爱国热情。把这些内容用动宾短语“表现了......激发了......”动宾短语整合成句即可。三问:首先从语气上的区别,反问语气和陈述语气的区别。其次从感情上区别:愤怒与愤慨只有反问语气才能表达,陈述语气达不到这个效果。最后从表现的诗歌内容上的区别:反问语气表现了战争的背景,陈述语气改变了这个背景。分析任何问题都要常识从不同角度分析和比较,这样才能对问题有比较深入和全面的认识。知识点02【即学即练2】“王于兴师”在文中有何作用?它与“问答”有无逻辑事理关系?文章把它置后有何作用?【答案】交代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逻辑上有前后关系,文章把它置后补充交代,先“议”后“叙”,目的有二:(1)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势;(2)激发爱国热情,突出为国而战的斗争精神。【解析】知识点03【即学即练3】全诗结构形式上有何特点?为什么这么写?“与子同仇”“与子偕作”“与子偕行”三句之间是什么关系?请做具体分析。【答案】(一问)重章叠句,反复咏唱,一唱三叹。(二问)作用①渲染战斗的紧张气氛;②强烈表现战士们同仇敌忾、为国征战、英勇抗敌的英雄气概和爱国主义精神。(三问)重章叠句的关系:递进关系。首章结句“与子同仇”是情绪方面的。说的是我们有共同的敌人。这是发出号召,统一思想。第二章结句“与子偕作”是说“我与你一同行动起来”。这才是行动的开始。第三章结句“与子偕行”,表明诗中的战士们将奔赴前线共同杀敌了。这三个结构相同的句子只是几个字的变化,就展现出了诗歌行文的思路,便于情节的展开,使情感层层推进,形成了一种参差美。【解析】(一)这是《诗经》写作上的重要特色。重章复沓或称重章叠句的表现和形态:①.表现:章与章句式对应,诗句大同小异,只在各章对应的位置换几个字。②.形态:《诗经》善用这种手法,从诗意的表达看,有两种不同的形态,即重章之易辞申意和重章之循序渐进。作用:①便于记忆和咏唱②渲染气氛③增加了诗的节奏性和音乐感④回旋反复,可充分的抒发情怀每一章句数、字数相等,但结构的相同并不意味简单的、机械的重复,而是不断递进,有所发展的。重章之间是循序渐进的关系。便于一步步展开丰富战斗的场面。每一层次分析具体的内容和战斗场面,虽然知识几个字的变化,但内容和情感是一层层推进的。分点作答,能比较贴切地分析三个句子之间的关系。知识点04文化常识辨析【即学即练4】诗中“衣”的有几种理解?【答案】“袍”:秦国士兵御寒所穿的是袍,较一般人所穿的袍稍短,白天穿在身上,到了夜晚则可以当被子来用。“泽”:同“襗”,贴身穿的衣服。《释名》:“汗衣,近身受汗之衣也。《诗》谓之泽。作之用布六尺,裁足覆胸背。汗衣滋液,故谓之泽”“裳”:“裙,下裳”。古代男女皆着裳。军人的战裳常常以皮革做衣料,即所谓“甲裳”。能力拓展能力拓展考法01掌握文本的基本知识的能力《无衣》选自十五《国风》中的秦风,属于秦国民歌。东周初,因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开始列为诸侯,改建都于雍(今陕西凤翔),自此逐渐强大起来。统治区大致包括今陕西(省)中部和甘肃(省)东南部。公元前771年,周幽王奢侈淫逸,朝政腐败黑暗,统治集团内讧,造成国弱兵残。周幽王岳父申侯趁机勾结西戎犬戎攻入国都,幽王死,周域大半沦落,于是平王举室东迁。勇武善战的秦地人民,眼看沦陷的国土将要遭到敌人的蹂躏,便纷纷响应秦襄王兴师御敌的号召,保家卫国,参军参战,一鼓作气击退了侵扰的贼兵。《无衣》便是在此历史背景下所产生的,是一首秦国人民慷慨从军、抗击西戎入侵的军中歌谣。本诗标题“无衣”的意思是说当时军情紧急,征衣一时难以齐备。1.走进《诗经》《诗经》是我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手法包含“赋、比、兴”。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风又称“国风”。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此外,不得不提到《诗经》中运用的三种主要表现手法:赋、比、兴,它们是中国古代根据《诗经》的创作经验归纳出来的诗歌表现手法。赋就是铺陈直叙,即是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赋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在篇幅较长的诗作中,铺陈与排比往往是结合在一起用的。铺排系将一连串内容紧密关联的景观物象、事态现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为,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组结构基本相同、语气基本一致的句群。比就是比喻,在《诗经》中用得最为普遍。以彼物比此物,或情感,借一个事物作类比。一般来说,用来作比的事物总比被比的本体事物更加生动具体、鲜明浅近而为人们所知,便于人们联想和想象。形象生动,鲜明,突出事物的特征。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从特征上讲,有直接起兴、兴中含比两种情况。激发读者的联想,增强了意蕴,产生了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如《孔雀东南飞》中的"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诗经》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唱,又称复沓结构。《诗经》中多用叠句、叠字、双声叠韵。《诗经》重章叠句的复沓结构,反复咏叹,回环往复,增强了抒情效果,而叠字、双声叠韵的使用又增强了音乐美和形象美。《诗经》中的诗歌大多押韵。常见的也是我国后世最常用的是一章之中只用一个韵部,隔句押韵,韵脚在偶句的押韵方式。[情境默写]《无衣》每章开头都采用了问答式的句法。一句“岂曰无衣”,似自责,似反问,洋溢着不可遏制的愤怒与愤慨,仿佛在人们复仇的心灵上点上了一把火,于是无数战士同声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与子同袍与子同泽与子同裳《无衣》语言富有强烈的动作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人想象到战士们在磨刀擦枪、舞戈挥戟的热烈场面。【答案】修我戈矛修我矛戟修我甲兵《无衣》共三章,采用了重叠复沓的形式。首章结句“_______________”,是情绪方面的,说的是他们有共同的敌人。二章结句“____________”,是行动的开始。三章结句“_____________”,表明诗中的战士们将奔赴前线共同杀敌了。【答案】与子同仇与子偕作与子偕行《无衣》中描写君王要发兵了,要修理好戈矛准备战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王于兴师修我戈矛【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解题时必须注意语意的提醒,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不要死记硬背。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偕”“岂”“裳”“矛”“戟”“偕”“戈”。考法02结合实际探究问题的能力【典例】《无衣》表达的是一种敢于担当的英雄主义气概以及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这种精神千百年来,已经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脉,代代相承。说说你想到哪些跟《无衣》中的主人公很像的人或事?【答案】①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在中华民族面临沦入半殖民地的紧要关头,他挺身而出,“置祸福荣辱于度外”,坚决实行禁烟,抵抗外国武装侵略,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②抗美援朝志愿军:我们把该打的仗都打了。你懂七连吗?你知道七连多少次从尸山血海中爬起来,抱着战友残缺的躯体,看着支离破碎的连旗。千军万马在喊胜利,在喊万岁,七连没有声音,它只是埋好战友,包上伤口,跟自己说又活下来了,还得打下去。——电影《长津湖》台词③抗疫路上的“00后”:撑起“青春脊梁”!在防疫一线的志愿者队伍中,有许多“00后”的身影。他们用年轻的肩膀担起了战疫责任,稚嫩的脸庞掩饰不住他们坚定的眼神,他们用行动证明“00后”的肩膀,靠得住!④重庆山火摩托车少年:守护我们的家!这群脸上还带着稚气,身体看着比摩托车还小的青年小伙子,用竹筐背着物资,冲向了重庆山火的发生地,他们大部分看着年轻瘦弱,但一个个都眼神坚毅,脸上毫无惧色,浑身上下散发着一往无前,舍我其谁的气势,这,就是川渝地区的好男儿!他们,就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一辈!【解析】选取不同时代,具有广阔的历史背景,重大意义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采用先概括,后分析的层次进行分析,分析时要结合具体的事例,体现情境意识。这样才能与《无衣》所展现的画面一致,同时能体现英雄主义,爱国精神。分层提分分层提分题组A基础过关练1.下列有关《诗经》常误,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有“诗三百”之称。B.《诗经》为我国古典文字现实主义传统的监觞,汉代儒家将其奉为经典,列为“五经”之首;“楚辞”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以《离骚》为代表,因此又称“骚体”诗。C.《诗经》依据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又称为《国风》,艺术成就最高;《诗经》的形式以四言为主,普遍采用赋、比、兴的手法,与“风”、“雅”、“颂”合称为《诗经》六艺。D.《雅》分《大雅》和《小雅》,作者多属贵族阶级;诗作以歌颂和维护其统治为基本倾向。《采薇》是《大雅》中的一篇。【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D项,“《采薇》是《大雅》中的一篇”错误。《采薇》是《小雅》中的一篇。此诗就是三千年前这样的一位久戍之卒,在归途中的追忆唱叹之作。其类归《小雅》,却颇似《国风》。故选D。题组B能力提升练2.下列对《无衣》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一章是全诗的总领。为了“同仇”这个目标,所以才能“同袍”“同泽”“同裳”。B.第一、二章表达了同心协力、共同对敌的决心。反问句的使用,语气强烈,增强了诗句的艺术感染力。C.第三章诗句式与前两节相同,但表达的感情与上文不同,主要强调了一同出发这一愿望。D.全诗叙写了出征前战友相互勉励的情形,抒发了团结友爱、共御外侮的壮志豪情。【答案】C【解析】C项,“第三章诗句式与前两节相同,但表达的感情与上文不同,主要强调了一同出发这一愿望”错。“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与前两节“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表达的感情相同,都是表达同心协力,共同对敌的决心。故选C。题组C培优拔尖练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