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同步讲义(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6.2节 为了忘却的记念(教师版)_第1页
高二语文同步讲义(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6.2节 为了忘却的记念(教师版)_第2页
高二语文同步讲义(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6.2节 为了忘却的记念(教师版)_第3页
高二语文同步讲义(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6.2节 为了忘却的记念(教师版)_第4页
高二语文同步讲义(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6.2节 为了忘却的记念(教师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6课为了忘却的记念目标导航目标导航课程标准课标解读1.语言建构与运用2.思维发展与提升3.审美鉴赏与创造4.文化传承与理解1、理清文章思路,把握课文结构2、分析人物形象把握文章主旨,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妙句鉴赏,深挖内涵,学习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手法。4学习爱国青年渴求真理、勇于斗争、对祖国和人民有高度责任感的精神,感知鲁迅先生刚直不阿的品格。知识精讲知识精讲知识点01解读标题【即学即练1】1.怎样理解题目的“忘却”和“记念”?【答案】①所谓“忘却”,就是摆脱悲哀,化悲痛为力量。鲁迅的心情太沉痛了,但是为了战斗,必须调整情绪,摆脱悲哀。②“为了忘却”就是为了战斗,要以战斗作为对烈士更好的纪念。【解析】结合文章“因为两年以来,悲愤总时时来袭击我的心,至今没有停止,我很想借此算是竦身一摇,将悲哀摆脱,给自己轻松一下”,因为“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解读时注意分别就“忘却”和“记念”两个词的涵义进行分析。同时指向同一个战斗的目的,所以虽然两个看似矛盾的词却达到了一致表达自己战斗的坚定信念的效果。知识点02分析线索【即学即练2】贯穿全文的感情线索是什么?【答案】贯穿全文的感情线索:①渗透在字里行间对五烈士的深情的悼念、热烈的颂扬;②对国民党凶残卑鄙的法西斯暴行的强烈愤恨;③对革命同志的真切激励和对革命未来的乐观。【解析】这些感情在文章中都能找到印证的语句。如文章的首尾,“只因为两年以来,悲愤总时时来袭击我的心”“我又沉重的感到我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不是年青的为年老的写记念,而在这三十年中,却使我目睹许多青年的血,层层淤积起来,将我埋得不能呼吸”“这是怎样的世界呢”“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将来总会有记起他们,再说他们的时候的。……”如第四部分中“他的身上中了十弹”“原来如此!……”等。知识点03材料组织【即学即练3】本文人物多、材料多,但作者却收放自如,使文章结构严谨,请说说作者是怎样组织材料的。作者详写了两个人物,而这两个人物的处理上也有所不同,结合文本说说作者的处理方式有何不同,有什么表达效果。【答案】(一)①从整体上看,抒写对烈士的纪念,是以自己的悲愤之情为线索串联材料的。②从作者思路看,在对人物的安排上处理得详略得当,主次有序,花大笔墨详写柔石与白莽二人,又用简笔勾勒冯铿,对李伟森和胡也频两位烈士则略略提及,这是从有关人物与其关系的密切程度着笔的,符合记叙对材料的取舍要求。③在顺序安排上,作者又采用由此及彼的方式,由一个自然引出另一个。比如由《文艺新闻》的一篇文章引出与白莽的交往,由与白莽的交往自然引出对柔石的刻画,又由对柔石的刻画简单叙及冯铿,再由五人的被难顺带一笔提及李伟森、胡也频二人。写法上有分有合,有主有次,有详有略,显得从容不迫,运用得当,穿插自如。④从表达上看,在对相关事件叙述的基础上,作者又进行适当的抒情、议论,使叙述进一步深化,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解析】思考杂文组织材料的问题要分角度,对于杂文线索判断是第一位的。其次是围绕作者的思路选择和安排材料。因为人物虽多,但作者和他们的关系是由亲疏之分的,所以详略处理就成为必须。再次,文章涉及的内容也比较多,作者在选择时也根据人物之间的连带关系,进行自然叙事,彼此引出,没有刻意之感,最后又灵活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达到材料组织的艺术效果。【答案】(二)①“迂”是柔石思想性格的一个特质,鲁迅对柔石的回忆多处围绕这个“迂”字展开。“迂”本义指“迂腐”,有一定贬义色彩。然而,作者写柔石的“迂”既与本义有一致的地方,更有较大差别。柔石的“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硬气”——自己认准的路,明知吃亏也要走到底。革命文学的道路上,柔石的“硬气”,表现为知难而进的奋斗精神:没有钱借钱也要做印本;一旦决定改变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他就不惜放弃熟悉的一套,不怕从头学起,不知困难为何物。二是善良、单纯,对社会的黑暗、人心的险恶,还缺乏清醒而深刻的认识。“会这样的么?——不至于此罢?……”“真的会这样的么?……”的疑问,入狱后的第一封信等内容,都充分表现了这一点。三是跟女性一同走路,过分拘谨,思想性格有拘泥保守的一面。效果:作者写柔石的“迂”,用意并非在批评他思想性格的保守和他对时代、对社会缺乏洞察力,而在于着力表现他的单纯、质朴、善良、忠厚、执着等品质。鲁迅写柔石的“迂”,笔端一面饱含着浓浓的喜爱之情,写出了柔石的可爱;一面又毫不留情地指向反动政府:残害这样单纯、质朴、善良、忠厚的青年,这样的政府该是多么黑暗、残暴的政府啊!②白莽的性格是纯朴、率真。他与鲁迅见面的次数并不多,鲁迅就寄以殷切的期望,给以热情的帮助,白莽也完全信赖鲁迅,第三次相见就告诉鲁迅自己是一个革命者。爱憎鲜明。他故意将“国民诗人”译为“民众诗人”,因为他憎恨国民党反动派,因而连“国民”两字含义中包括统治阶级也觉得讨厌,不愿意用来称呼自己所喜爱的诗人。【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对作者写作意图的探究。①回答第一问“怎样理解柔石的‘迂’”,结合文中作者对柔石言行的回忆展开分析。“迂”是柔石思想性格的一个特质,鲁迅对柔石的回忆多处围绕这个“迂”字展开。“迂”本义指“迂腐”,有一定贬义色彩。然而,作者写柔石的“迂”既与本义有一致的地方,更有较大差别。柔石的“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硬气”——自己认准的路,明知吃亏也要走到底,文章写这一点时,自然的联想到他的同乡明儒,正直而刚烈的方孝儒,耐人思索。革命文学的道路上,柔石的“硬气”,表现为知难而进的奋斗精神:如“柔石自己没有钱,他借了二百多块钱来做印本”;再如“有一回,曾经明白的告诉我,此后应该转换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我说:这怕难罢,譬如使惯了刀的,这回要他耍棍,怎么能行呢?他简洁的答道:只要学起来!”可见,一旦决定改变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柔石就不惜放弃熟悉的一套,不怕从头学起,不知困难为何物。二是善良、单纯,对社会的黑暗、人心的险恶,还缺乏清醒而深刻的认识。“我有时谈到人会怎样的骗人,怎样的卖友,怎样的吮血,他就前额亮晶晶的,惊疑地圆睁了近视的眼睛,抗议道,会这样的么?——不至于此罢?……”“真的会这样的么?……”的疑问,入狱后的第一封信等内容,都充分表现了这一点。三是跟女性一同走路,受“男女授受不亲”的影响,和女性在一起不自然,难为情,连一同走路都不敢,后来就是敢了,还要拉开距离。柔石的“迂”,固然说明他对时代对社会缺乏洞察力,单纯幼稚。但至少说明他心好,品行端正。回答第二问“为什么在纪念文章里说他‘迂’”,可从具有这样性格特点的柔石被反动政府残杀这一结果入手,探究作者的意图。作者写柔石的“迂”,用意并非在批评他思想性格的保守和他对时代、对社会缺乏洞察力,而在于着力表现他的单纯、质朴、善良、忠厚、执着等品质。鲁迅写柔石的“迂”,笔端一面饱含着浓浓的喜爱之情,写出了柔石的可爱;一面又毫不留情地指向反动政府:鲁迅要告诉世人,柔石的心太好了,他太善良、太老实了!同时暗示他从事的事业是正义的,反动派残害这样的青年,足见其残暴、反动。②在作者笔下,白莽是那样纯朴、率真,又爱憎鲜明。见面的次数不多,一回生,二回熟,鲁迅就寄予殷切的期望,给予热诚的帮助,白莽也完全信赖鲁迅,第三次相见,就告诉鲁迅,自己是一个革命者。他是一个追求光明、富有才华的青年作家。为了革命,勤勤恳恳写诗、译诗,不屈不挠地参加实际斗争。他是个热情的诗人,也是个勇敢的战士。他一再被捕,衣服和书籍都被没收了,在一个热天,“却穿着一个厚棉袍,汗流满面”,而这棉袍是“从朋友那里借来的”。国民党当局对他的一切迫害都不能动摇他对革命无限忠诚的意志柔石是那样的忠厚、执著,有一股“台州式的硬气”。为了革命文化事业的发展,他参与发起朝花社,写稿子,办杂务,承担一切可能承担的工作成为鲁迅的得力助手。他不怕困难,为了革命事业的需要,他相信“只要学起来”,就什么都能行,于是他努力学习跟损人利己者相反,他是损已利人;跟神经过敏而自尊的文学青年不同,他是那样的忠实诚恳。鲁迅视他为忘年交,二人亲密无间,事业上合作,生活中贴心。他自己心好,以为世上人心也都是好的,对于官场的严酷、人心的险恶还缺乏认识,非常的天真、单纯。知识点04细节鉴赏【即学即练4】《为了忘却的记念》中第16段有三处用了“疑心”一词,这三处“疑心”该怎样理解?“当时上海的报章都不敢载这件事,或者也许是不愿,或不屑载这件事,只在《文艺新闻》上有一点隐约其辞的文章”一句中“不敢”“不愿”“不屑”三者有什么区别?这句话应如何理解?《为了忘却的记念》一文中有三处用典,其目的和作用分别是什么?【答案】(一)第一个“疑心”,是写对冯铿的印象。“我疑心她有点罗曼谛克,急于事功”,好像是批评她办事有点脱离实际,急于求成,其实并非贬词,正好说明她是一个热情奔放、富于幻想的革命女青年。第二个“疑心”,是指柔石可能受冯铿的影响。“我又疑心柔石的近来要做大部的小说,是发源于她的主张的”,说明他们都有点“罗曼谛克”和“急于事功”,但这个“疑心”又被第三个“疑心”所否定。第三个“疑心”,是作者以自己的弱点来反衬柔石的优点。“但我又疑心我自己,也许是柔石的先前的斩钉截铁的回答,正中了我那其实是偷懒的主张的伤疤,所以不自觉地迁怒到她身上去了”,突出柔石不畏艰难的战斗精神。【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理解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与三个“疑心”有关的原文是:其时他曾经带了一个朋友来访我,那就是冯铿女士。谈了一些天,我对于她终于很隔膜,我疑心她有点罗曼谛克,急于事功;我又疑心柔石的近来要做大部的小说,是发源于她的主张的。但我又疑心我自己,也许是柔石的先前的斩钉截铁的回答,正中了我那其实是偷懒的主张的伤疤,所以不自觉地迁怒到她身上去了。第一个“疑心”说的是冯铿女士,“罗曼谛克”是指办事有点脱离实际,急于事功。实际上鲁迅在这里使用这个词并非贬义,说明她是一个热情奔放、富于幻想的革命女青年。当然在鲁迅看来,这位缺乏严酷的阶级斗争锻炼的女青年常会有缺点的,正如柔石不相信人是会骗人的一样。后面写她在监狱里“面目都浮肿了”,可见她是一个坚强可敬的革命青年。第二个“疑心”是“我又疑心柔石的近来要做大部的小说,是发源于她的主张的”,也就是指柔石可能受冯铿的影响。说明他们都有点“罗曼谛克”和“急于事功”。第三个疑心是“但我又疑心我自己,也许是柔石的先前的斩钉截铁的回答,正中了我那其实是偷懒的主张的伤疤,所以不自觉地迁怒到她身上去了”,这个“疑心”是针对鲁迅自己的弱点而言的,既体现了鲁迅敢于解剖自己的精神,更是用自己的弱点反衬柔石的优点,赞扬他的不畏艰难的战斗精神。【答案】(二)“不敢”“不愿”“不屑”实际上代表了三种不同的态度。“不敢载”:代表进步报刊的态度。“不愿载”:代表的是中立报刊的态度。“不屑载”:代表的是反动报刊的态度。【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重要词语的理解能力。对于五位青年作家遇害这件事,上海报刊各界都有自己的态度,而通过“不敢”“不愿”“不屑”三个词写出了在白色恐怖下三种不同的态度。“不敢”是进步报刊,因慑于反动派的淫威,想登但又不但登;“不愿”是指持中立态度的报刊明哲保身,害怕惹是生非;而“不愿”是指反动报刊认为不值得登,与反动派一鼻孔出气。【答案】(三)①运用这三大典故的目的:用司马昭杀害嵇康、吕安,秦松杀害岳飞,朱棣杀害方孝孺这些冤狱惨案,影射蒋介石杀害柔石、白莽诸烈士的残暴罪行。②运用这三大典故的作用:通过写方孝孺、嵇康、岳飞的事例,表达对死难战友的崇高形象的赞颂;通过朱棣、司马昭、秦桧的事例,表达对国民党当局的罪恶行径的揭露。【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中典故作用的能力。鲁迅先生在《为了忘却的记念》文中,有三个地方用了典故。其一,从柔石的硬而迂想到他的明代同乡方孝孺;其二,从柔石被捕,鲁迅自己逃走提起《说岳全传》里高僧坐化的故事;其三,从自己纪念战友没有写处懂得了向子期《思旧赋》只有寥寥几行的缘由。乍一看,每一处都是出于行文的需要,信手拈来。实际上,这些古书上的人物事件,都是经过精心地挑选安排,用来表达作者的褒贬之意和悲愤之情的。鲁迅先生为读者讲述的是我国古代奸邪残害忠良的三个大冤狱,大惨案,大悲剧。三大典故,一个宗旨,就是用司马昭杀害嵇康、吕安,秦松杀害岳飞,朱棣杀害方孝孺这些冤狱惨案,影射蒋介石杀害柔石、白莽诸烈士的残暴罪行(龙华警备司令部是在奉了蒋介石的手谕以后,将柔石和其他二十三人秘密枪杀的)。方孝孺、嵇康、岳飞——这是对死难战友的崇高形象的赞颂;朱棣、司马昭、秦桧——这是对国民党当局的罪恶行径的揭露。能力拓展能力拓展考法01掌握文本的基本知识的能力殷夫(1910年6月11日-1931年2月7日),男,原名徐白,学名徐祖华,又名白莽,浙江象山人。中国共产党员,中国无产阶级的优秀诗人,左联五烈士之一。殷夫主要作品有《孩儿塔》《殷夫选集》《殷夫集》《别了,哥哥》《血字》《伏尔加的黑浪》《一百零七个》,同时,他还在《列宁青年》杂志上发表了许多政论性文章。柔石(1902年9月28日-1931年2月7日),男,本名赵平复,民国时期著名作家、翻译家、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员,左联五烈士之一。柔石先生一生积极从事新文化运动,唤醒民众忧国忧民的革命意识,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集《疯人》《希望》《为奴隶的母亲》,中篇小说《二月》《三姊妹》等。主办《朝花》《语丝》等进步期刊杂志。民国廿十年(1931年)因叛徒出卖,遭国民党军警逮捕后与殷夫、欧阳立安等二十三位同志被秘密杀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政府配合军事“围剿”,疯狂地进行文化“围剿”。他们一方面利用其御用文人对抗革命文艺运动,一方面大肆逮捕、拘禁、秘密杀害革命作家。1931年1月17日,柔石、白莽等“左联”的五位青年作家被捕;同年2月7日,被秘密枪杀于上海龙华的特务机关松沪警备司令部。大批“左联”作家被通缉,鲁迅先生也时刻面临被捕的危险境地。鲁迅先生没有畏惧反动派的屠刀和淫威,在闻知柔石、白莽等“左联”的五位青年遇难的消息后,发表《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黑暗中国的文艺界的现状》等文章,深刻揭露反动派的罪行。在烈士遇难两周年的日子里,即1933年2月7日至8日,鲁迅先生怀着无限的悲愤写下这篇文章《为了忘却的记念》。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是中国共产党于20世纪30年代在中国上海领导创建的一个文学组织,目的是与中国国民党争取宣传阵地,吸引广大民众支持其思想。左联的旗帜人物是鲁迅。1928至1929年间的革命文学论争,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提高了革命作家的思想理论水平。在中国共产党组织的努力下,“左联”于1930年的3月2日在上海中华艺术大学举行了成立大会。到会的有冯乃超、华汉(阳翰笙)、沈端先(夏衍)、鲁迅、画室(冯雪峰)、黄素、郑伯奇、田汉、蒋光慈、郁达夫、徐殷夫、柔石等40余人。最初的盟员共50余人。在成立大会上,鲁迅先生作了题为《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讲话,第一次提出了文艺要为“工农大众”服务的方向,并且指出左翼文艺家一定要和实际的社会斗争接触。左联成立之际,正值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国民党反动派一方面对革命根据地进行军事围剿,另一方面对国统区实行文化“围剿”,如取缔“左联”组织,通缉左联盟员,颁布各种法令条例,封闭书店,查禁刊物和书籍,检查稿件,拘捕刑讯,秘密杀戮革命文艺工作者等。人们习惯称为“左联五烈士”的李伟森(李求实,左翼文化工作者,不是左联成员)、柔石、胡也频、殷夫、冯铿,就是1931年2月7日被秘密杀害于上海龙华国民党警备司令部的。1936年春,根据形势的需要,为了建立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左联”自动解散。虽然“左联”的历史不过短短6年,但是它以在当时的巨大作用以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成为了中国革命文学史上的丰碑。考法02结合实际探究问题的能力【典例】探究文章的主旨,并结合文本和自己对鲁迅的了解,谈谈你有哪些收获。【答案】通过对五烈士的怀念,表达出对烈士的怀念与敬佩;对反动派的揭露与控诉;对革命胜利充满信心。①鲁迅不应该离我们远去,我们力争做中国的脊梁。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②鲁迅为我们讲述的左联五烈士都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榜样。作为文人,不能只为个人前途,应该为民众、为时代发声。今天我们青年人也要培养这种能够发声,为民众担当的责任感。【解析】可以从肯定鲁迅的角度入手谈。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也可以从五烈士的角度谈当代青年应该具备的引领社会思想解放的责任来分析。分层提分分层提分题组A基础过关练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吮血隔膜譬如耍棍A.shǔnmópìshuǎB.yǔnmópìshuǎC.yǔnmúbìshuǎD.shǔnmúbìshuǎ【答案】+【解析】A题组B能力提升练2.文中写作者翻检白莽书信和文稿一无所得,只偶然发现了他的一首译诗:“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作者引出这首诗的目的是()A.聊以慰藉,寄托哀思B.赞扬白莽的献身精神C.扩展题材,丰富内容D.A项+B项【答案】D【解析】因为一无所得而感到遗憾,所以这首译诗就成为我寄托哀思的载体。同时诗歌中的毅然决然地抛弃生命和爱情的无私献身的精神更是作者要极力讴歌的。因此A项和B项都是引用此诗的目的。3.课文中引用了三个典故,作者使用它们的目的各是什么?A.抨击国民党反动派杀人如麻的罪行B.突出柔石性格中“硬”与“迂”的特点C.表现作者悲愤的心情D.表明作者保存自己以利再战的战法E.揭露国民党反动派黑暗腐朽的统治。a.关于方孝儒的典故()b.关于高僧坐化的典故()c.关于向子期的典故()【答案】a.Bb.ADc.E题组C培优拔尖练1.一种“旧道德”、“新道德”各指什么?选择正确的一项()A.描写。“旧道德”是指中国人民传统的勤劳、朴实、与人为善的美德。“新道德”是指柔石为中国革命的献身精神。B.抒情。“旧道德”是指中国人民传统的勤劳、朴实、与人为善的美德。“新道德”是指柔石为中国革命的献身精神。C.议论。“旧道德”是指中国人民传统的勤劳、朴实、与人为善的美德。“新道德”是指柔石为中国革命的献身精神。D.说明。“旧道德”是指中国人民传统的勤劳、朴实、与人为善的美德。“新道德”是指柔石为中国革命的献身精神。【答案】C【解析】准确判断表达方式,注意五种表达方式的区别。叙述:就是叙述人物的经历、活动,事件发展的经过。描写:就是以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作细致入微的描绘,给人以真切的'感受。议论:就是讲述道理,表明作者的观点和态度。文中是在表达自己对新道德和旧道德的看法,所以是议论的表达方式。抒情:就是抒发、表达自已的感情。说明:就是对事物进行客观的、平实的、科学的解说和介绍。明日书店要出一种期刊,请柔石去做编辑,他答应了;书店还想印我的译著,托他来问版税的办法,我便将我和北新书局所订的合同,抄了一份交给他,他向衣袋里一塞,匆匆的走了。其时是一九三一年一月十六日的夜间,而不料这一去,竟就是我和他相见的末一回,竟就是我们的永诀。第二天,他就在一个会场上被捕了,衣袋里还藏着我那印书的合同,听说官厅因此正在找寻我。印书的合同,是明明白白的,但我不愿意到那些不明不白的地方去辩解。记得《说岳全传》里讲过一个高僧,当追捕的差役刚到寺门之前,他就“坐化”了,还留下什么“何立从东来,我向西方走”的偈子。这是奴隶所幻想的脱离苦海的惟一的好方法,“剑侠”盼不到,最自在的惟此而已。我不是高僧,没有涅槃的自由,却还有生之留恋,我于是就逃走。这一夜,我烧掉了朋友们的旧信札,就和女人抱着孩子走在一个客栈里。不几天,即听得外面纷纷传我被捕,或是被杀了,柔石的消息却很少。有的说,他曾经被巡捕带到明日书店里,问是否是编辑;有的说,他曾经被巡捕带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