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使用与保养指南_第1页
医疗器械使用与保养指南_第2页
医疗器械使用与保养指南_第3页
医疗器械使用与保养指南_第4页
医疗器械使用与保养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疗器械使用与保养指南TOC\o"1-2"\h\u1704第1章医疗器械基础知识 3187381.1医疗器械的定义与分类 313311.2医疗器械的注册与监管 319331第2章医疗器械的正确使用方法 4148622.1基本操作步骤 4226982.2使用注意事项 4292002.3紧急情况处理 527229第3章医疗器械的清洁与消毒 518983.1清洁与消毒的基本原则 5256203.1.1严格遵循国家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医疗器械清洁与消毒的法规和标准。 586013.1.2根据医疗器械的材质、结构、用途及污染程度,选择合适的清洁与消毒方法。 5250093.1.3清洁与消毒过程应保证医疗器械无损坏,功能稳定,不影响其正常使用。 576523.1.4清洁与消毒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保证清洁与消毒质量。 51373.1.5定期对清洁与消毒效果进行监测,发觉问题及时整改。 5114723.2常用清洁与消毒方法 575583.2.1物理清洁法 6215543.2.2化学消毒法 665183.2.3物理消毒法 6170903.3消毒剂的选用与使用 6319453.3.1消毒剂的功能:包括消毒效果、稳定性、安全性等。 623993.3.2医疗器械的材质:不同材质的医疗器械对消毒剂的适应性不同。 6241403.3.3污染程度:根据医疗器械的污染程度,选择适当的消毒剂。 6121353.3.4消毒剂的使用方法: 619615第4章医疗器械的维护与保养 67154.1维护与保养的重要性 6144574.2常用维护与保养方法 7188904.2.1清洁 735784.2.2消毒与灭菌 7275084.2.3检查与保养 7239604.3故障排查与处理 73433第5章呼吸类医疗器械 8146995.1呼吸机 8226435.1.1呼吸机概述 8209645.1.2呼吸机的选用与配置 8253115.1.3呼吸机的使用方法 8300075.1.4呼吸机的保养与维护 8304105.2吸氧设备 8284035.2.1吸氧设备概述 8234885.2.2吸氧设备的选用与配置 8291005.2.3吸氧设备的使用方法 8180125.2.4吸氧设备的保养与维护 9170575.3呼吸道管理设备 9260535.3.1呼吸道管理设备概述 9245015.3.2呼吸道管理设备的选用与配置 915975.3.3呼吸道管理设备的使用方法 9231145.3.4呼吸道管理设备的保养与维护 914633第6章循环类医疗器械 9137416.1心脏起搏器 9138686.1.1简介 9200286.1.2使用方法 916186.1.3保养与维护 10139376.2除颤仪 10208306.2.1简介 1085556.2.2使用方法 1099086.2.3保养与维护 10283456.3血压计 1098546.3.1简介 10187916.3.2使用方法 10217476.3.3保养与维护 117336第7章检验类医疗器械 11289137.1血液分析仪 11293247.1.1使用方法 11123597.1.2保养与维护 11137297.2尿液分析仪 1159827.2.1使用方法 11216247.2.2保养与维护 1238777.3生化分析仪 12323497.3.1使用方法 12131667.3.2保养与维护 1210947第8章影像类医疗器械 12258848.1X射线设备 12269388.1.1设备概述 12181288.1.2使用方法 1397068.1.3保养与维护 13163818.2CT扫描设备 13119908.2.1设备概述 13167698.2.2使用方法 13267638.2.3保养与维护 1382548.3MRI设备 13217258.3.1设备概述 13156908.3.2使用方法 13258168.3.3保养与维护 1412448第9章康复类医疗器械 1459199.1物理治疗设备 1447469.1.1设备分类 14118469.1.2使用方法 1484649.1.3保养指南 14263429.2职业治疗设备 14108059.2.1设备分类 1549979.2.2使用方法 15104439.2.3保养指南 15298309.3语言治疗设备 15125739.3.1设备分类 1553019.3.2使用方法 15296389.3.3保养指南 1630517第10章其他特殊医疗器械 16420810.1眼科医疗器械 16251910.1.1眼科检查器械 163258910.1.2眼科手术器械 161001310.2耳鼻喉科医疗器械 162035410.2.1耳鼻喉科检查器械 16345710.2.2耳鼻喉科手术器械 161073010.3妇产科医疗器械 17760010.3.1妇科检查器械 171710110.3.2产科手术器械 17第1章医疗器械基础知识1.1医疗器械的定义与分类医疗器械是指在预防、诊断、治疗、缓解疾病以及损伤的诊断与监测过程中,单独或组合使用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或其他类似物品。根据其功能、用途及风险程度,医疗器械可分为以下几类:(1)一类医疗器械:通过常规管理足以保证其安全性、有效性的医疗器械。如手术器械、听诊器、血压计等。(2)二类医疗器械: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应当加以控制的医疗器械。如心电图机、超声诊断设备、部分医用高分子材料制品等。(3)三类医疗器械:用于植入人体或支持维持生命,对人体具有较高风险的医疗器械。如心脏起搏器、人工关节、血管支架等。1.2医疗器械的注册与监管医疗器械的注册与监管是为了保证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和合规,保护患者和用户的利益。我国对医疗器械的注册与监管实行以下制度:(1)医疗器械注册制度:医疗器械在上市前,需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提交注册申请,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2)医疗器械生产许可制度: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需取得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方可生产医疗器械。(3)医疗器械经营许可制度:医疗器械经营企业需取得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方可经营医疗器械。(4)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制度:对上市后的医疗器械进行监测,发觉不良事件及时报告和处理,保证患者和用户的安全。(5)医疗器械监督检查制度:对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使用环节进行监督检查,保证医疗器械的质量和合规性。第2章医疗器械的正确使用方法2.1基本操作步骤在使用医疗器械之前,操作者需熟悉并掌握以下基本操作步骤:(1)阅读说明书:详细阅读产品说明书,了解产品的结构、功能、用途、操作方法及维护保养等内容。(2)检查设备:检查设备外观是否完好,配件是否齐全,电源线、插头等是否完好无损。(3)开机自检:按照说明书要求,开启设备并进行自检,保证设备正常运行。(4)患者准备:根据患者病情和设备要求,做好患者体位、呼吸、生理参数等准备工作。(5)操作设备:按照说明书步骤,进行设备操作。注意观察设备运行情况,保证操作准确、稳定。(6)数据记录:在操作过程中,记录相关数据,以便分析、评估治疗效果。(7)关机:操作完成后,按照说明书要求,关闭设备,并拔掉电源插头。2.2使用注意事项在使用医疗器械过程中,操作者需注意以下事项:(1)遵守操作规程: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避免违规操作。(2)患者安全:保证患者在操作过程中安全,避免意外伤害。(3)设备清洁: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洁、消毒,防止交叉感染。(4)设备维护: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保证设备正常运行。(5)个人防护:操作过程中,做好个人防护,避免接触患者体液、分泌物等。(6)环境要求:保证操作环境整洁、通风,避免设备受潮、受热、受损。2.3紧急情况处理在使用医疗器械过程中,如遇紧急情况,请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处理:(1)立即停止操作,保证患者安全。(2)判断紧急情况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如设备故障,请及时联系维修人员。(3)如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立即进行救治,并通知医生。(4)记录紧急情况发生过程,以便分析原因,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5)及时向上级报告,按照相关规定处理。第3章医疗器械的清洁与消毒3.1清洁与消毒的基本原则医疗器械的清洁与消毒是保证医疗安全、防止交叉感染的重要环节。以下为清洁与消毒的基本原则:3.1.1严格遵循国家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医疗器械清洁与消毒的法规和标准。3.1.2根据医疗器械的材质、结构、用途及污染程度,选择合适的清洁与消毒方法。3.1.3清洁与消毒过程应保证医疗器械无损坏,功能稳定,不影响其正常使用。3.1.4清洁与消毒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保证清洁与消毒质量。3.1.5定期对清洁与消毒效果进行监测,发觉问题及时整改。3.2常用清洁与消毒方法医疗器械的清洁与消毒方法多种多样,以下是常用的几种方法:3.2.1物理清洁法(1)手工清洗:使用清洁剂、刷子、布等工具,对医疗器械进行清洗。(2)机械清洗:利用清洗机、超声波清洗设备等,对医疗器械进行清洗。3.2.2化学消毒法(1)氧化剂消毒:如过氧化氢、过氧乙酸等。(2)醛类消毒:如甲醛、戊二醛等。(3)季铵盐类消毒:如苯扎溴铵、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等。(4)酚类消毒:如苯酚、对氯间甲酚等。3.2.3物理消毒法(1)高压蒸汽消毒:利用高压蒸汽灭菌器,对医疗器械进行消毒。(2)紫外线消毒:利用紫外线消毒灯,对医疗器械进行消毒。(3)低温等离子体消毒:利用低温等离子体发生器,对医疗器械进行消毒。3.3消毒剂的选用与使用选用消毒剂时,应考虑以下因素:3.3.1消毒剂的功能:包括消毒效果、稳定性、安全性等。3.3.2医疗器械的材质:不同材质的医疗器械对消毒剂的适应性不同。3.3.3污染程度:根据医疗器械的污染程度,选择适当的消毒剂。3.3.4消毒剂的使用方法:(1)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操作,保证消毒剂浓度、作用时间和温度等条件符合要求。(2)消毒剂使用过程中,注意个人防护,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吸入。(3)定期对消毒剂进行监测,保证其有效性。(4)避免将消毒剂与其他化学品混合使用,以免影响消毒效果或产生有害物质。第4章医疗器械的维护与保养4.1维护与保养的重要性医疗器械在使用过程中,其功能和安全性。定期进行维护与保养,能够保证医疗器械始终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延长使用寿命,降低故障发生率,从而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本章将重点阐述医疗器械维护与保养的重要性,以及相关方法和注意事项。4.2常用维护与保养方法4.2.1清洁保持医疗器械清洁是维护与保养的基础。清洁方法如下:(1)使用干净的布或棉签蘸取适量清洁剂,轻轻擦拭医疗器械表面。(2)对于可拆卸的部件,应拆开进行清洁,保证清洁彻底。(3)清洁后,用无菌水冲洗干净,避免残留清洁剂。4.2.2消毒与灭菌医疗器械在使用前后需要进行消毒或灭菌,以杀灭病原微生物。具体方法如下:(1)按照医疗器械说明书和医院相关规定,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或灭菌方法。(2)保证消毒剂浓度和作用时间符合要求。(3)消毒或灭菌过程中,避免污染。4.2.3检查与保养定期对医疗器械进行检查与保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检查设备的外观,保证无损坏、变形、松动等现象。(2)检查设备的电气线路,保证无短路、漏电等安全隐患。(3)检查设备的配件和消耗品,及时更换磨损或损坏的部件。(4)根据设备说明书和医院相关规定,定期进行润滑、校准等保养工作。4.3故障排查与处理医疗器械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故障。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故障排查与处理方法:(1)了解故障现象,查阅设备说明书,初步判断故障原因。(2)关闭设备电源,拔掉插头,保证安全。(3)根据故障原因,采取相应的维修措施。如需拆卸部件,请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4)若自行处理无法解决问题,及时联系设备生产厂家或专业维修人员。(5)故障处理过程中,做好相关记录,便于分析故障原因和预防类似问题的发生。第5章呼吸类医疗器械5.1呼吸机5.1.1呼吸机概述呼吸机是一种能替代、辅助或增强患者自主呼吸功能的医疗器械。按照工作原理可分为无创呼吸机和有创呼吸机。5.1.2呼吸机的选用与配置选用呼吸机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病情需要以及设备的功能特点进行合理选择。配置方面,应保证呼吸机具备基本的治疗功能,如容量控制、压力支持等。5.1.3呼吸机的使用方法(1)连接患者:将呼吸机与患者气管插管或面罩连接,保证连接紧密。(2)设置参数:根据患者病情和需求,设置合适的通气模式、潮气量、呼吸频率等参数。(3)监测与调整: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呼吸机运行情况,根据需要调整参数。5.1.4呼吸机的保养与维护(1)日常清洁:定期清洁呼吸机外部,避免灰尘和污垢积累。(2)管路更换:定期更换呼吸机管路,防止交叉感染。(3)设备检测:定期对呼吸机进行功能检测,保证设备正常运行。5.2吸氧设备5.2.1吸氧设备概述吸氧设备主要用于为患者提供氧气,改善其缺氧状态。包括中心吸氧系统、氧气瓶、氧气面罩等。5.2.2吸氧设备的选用与配置选用吸氧设备时,应根据患者的吸氧需求、吸氧方式以及设备功能进行选择。配置方面,应保证设备具有足够的氧气输出量和稳定的氧气浓度。5.2.3吸氧设备的使用方法(1)连接患者:将氧气设备与患者氧气面罩或鼻导管连接,保证连接紧密。(2)调节氧气流量:根据患者病情和需求,调节合适的氧气流量。(3)观察与调整: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吸氧效果,根据需要调整氧气流量。5.2.4吸氧设备的保养与维护(1)日常检查:定期检查氧气设备是否漏气,保证设备正常运行。(2)设备清洁:定期清洁氧气设备,防止灰尘和污垢积累。(3)氧气瓶安全管理:妥善储存氧气瓶,避免高温、撞击等危险因素。5.3呼吸道管理设备5.3.1呼吸道管理设备概述呼吸道管理设备主要用于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预防呼吸道并发症。包括气管插管、吸痰器、呼吸湿化器等。5.3.2呼吸道管理设备的选用与配置选用呼吸道管理设备时,应根据患者病情、气道特点和设备功能进行选择。配置方面,应保证设备具备有效防止呼吸道堵塞和感染的功能。5.3.3呼吸道管理设备的使用方法(1)气管插管: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气管插管,保证插管位置正确。(2)吸痰器:使用吸痰器及时清除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3)呼吸湿化器:合理使用呼吸湿化器,防止呼吸道干燥。5.3.4呼吸道管理设备的保养与维护(1)设备清洁:定期清洁呼吸道管理设备,防止交叉感染。(2)设备检测:定期检测设备功能,保证设备正常运行。(3)耗材更换:定期更换呼吸道管理设备的耗材,如气管插管、吸痰管等。第6章循环类医疗器械6.1心脏起搏器6.1.1简介心脏起搏器是一种通过发放电脉冲刺激心脏,以维持心脏正常跳动的电子设备。其主要适用于治疗心动过缓、心脏停搏等症状。6.1.2使用方法(1)选择合适的起搏器型号,根据患者病情调整起搏参数;(2)进行局部麻醉,切开皮肤,制作囊袋;(3)将起搏电极导线插入心腔,保证电极固定;(4)连接起搏器,调整起搏器输出电压和脉宽;(5)缝合皮肤,固定起搏器。6.1.3保养与维护(1)定期检查起搏器工作状态,观察电池电量;(2)保持起搏器皮肤清洁,避免感染;(3)避免剧烈运动和撞击,防止起搏器受损;(4)定期进行心电监测,评估起搏效果。6.2除颤仪6.2.1简介除颤仪是一种利用高电压电流治疗心室颤动的医疗器械,能有效恢复正常心律。6.2.2使用方法(1)开机,进行自检;(2)根据患者体重和年龄选择合适的能量档位;(3)将除颤电极板涂上导电糊,贴于患者裸露的胸部;(4)按下面板上的充电按钮,待充电完成后按下除颤按钮;(5)观察患者心律是否恢复正常,必要时进行多次除颤。6.2.3保养与维护(1)定期检查除颤仪电池电量,保证设备处于备用状态;(2)保持电极板清洁,避免导电糊干涸;(3)避免潮湿、高温环境,防止设备损坏;(4)定期进行设备功能检测,保证除颤效果。6.3血压计6.3.1简介血压计是用于测量人体血压的设备,分为水银血压计、电子血压计等类型。6.3.2使用方法(1)根据患者年龄、臂围选择合适的袖带;(2)将袖带平整地缠在患者上臂,松紧适中;(3)开启血压计,开始测量;(4)读取血压值,记录测量结果。6.3.3保养与维护(1)保持血压计清洁,避免碰撞;(2)定期进行校准,保证测量准确性;(3)水银血压计应避免倒置,防止水银泄漏;(4)电子血压计应定期更换电池,避免电池漏液。第7章检验类医疗器械7.1血液分析仪7.1.1使用方法血液分析仪主要用于血液细胞的计数、分类和形态学分析。操作前,保证仪器清洁、功能稳定。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开机预热,检查仪器自检是否正常;(2)准备样品,严格按照血液采集、处理和保存要求进行;(3)将血液样本加入专用的试剂片中,混匀后放入分析仪;(4)选择合适的分析程序,开始分析;(5)分析完成后,查看结果,如有异常,需进行复检。7.1.2保养与维护(1)保持仪器清洁,每日使用完毕后,用湿布擦拭仪器表面;(2)每周进行一次内部清洁,包括进样针、计数池等部件;(3)定期检查仪器功能,保证分析结果准确;(4)按照说明书要求更换消耗品,如试剂、计数池等;(5)定期对仪器进行校准,保证分析结果的可靠性。7.2尿液分析仪7.2.1使用方法尿液分析仪主要用于尿液成分的定量分析,包括蛋白质、葡萄糖、酮体等。操作步骤如下:(1)开机预热,检查仪器自检是否正常;(2)准备尿液样本,按照采集、处理和保存要求进行;(3)将尿液样本加入试纸条,放入分析仪;(4)选择合适的分析程序,开始分析;(5)分析完成后,查看结果,如有异常,需进行复检。7.2.2保养与维护(1)保持仪器清洁,每日使用完毕后,用湿布擦拭仪器表面;(2)定期清洁试纸条通道,避免灰尘、杂质影响分析结果;(3)检查试纸条库存,保证在有效期内使用;(4)定期检查仪器功能,如有异常,及时进行校准;(5)按照说明书要求更换消耗品,如试纸条等。7.3生化分析仪7.3.1使用方法生化分析仪主要用于血液、尿液等生物样本中生化指标的检测。操作步骤如下:(1)开机预热,检查仪器自检是否正常;(2)准备样本,按照采集、处理和保存要求进行;(3)将样本加入专用的试剂杯中,混匀后放入分析仪;(4)选择合适的分析程序,开始分析;(5)分析完成后,查看结果,如有异常,需进行复检。7.3.2保养与维护(1)保持仪器清洁,每日使用完毕后,用湿布擦拭仪器表面;(2)定期清洁反应杯、进样针等部件,避免污染;(3)检查试剂库存,保证在有效期内使用;(4)定期检查仪器功能,如有异常,及时进行校准;(5)按照说明书要求更换消耗品,如试剂、反应杯等。第8章影像类医疗器械8.1X射线设备8.1.1设备概述X射线设备是利用X射线穿透物体并在接收器上形成影像的一种医疗器械。它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骨折检查、肺部疾病诊断等领域。8.1.2使用方法(1)开机前检查:保证设备外观完好,电源线、插座等连接正常。(2)操作流程:开机预热,调整设备至合适位置,设置曝光参数,进行拍摄。(3)拍摄过程中,保证患者和操作人员的安全。8.1.3保养与维护(1)定期检查设备外观,如有损坏,及时维修。(2)保持设备清洁,定期清洁X射线球管、探测器等部件。(3)按照厂家推荐周期,进行设备功能检测,保证设备功能稳定。8.2CT扫描设备8.2.1设备概述CT扫描设备(计算机断层扫描)是利用X射线和计算机技术,对物体进行断层扫描,获得高分辨率影像的一种设备。它在临床诊断、肿瘤诊断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8.2.2使用方法(1)开机前检查:保证设备外观完好,电源线、插座等连接正常。(2)操作流程:根据患者病情,设置扫描参数,进行扫描。(3)扫描过程中,保证患者和操作人员的安全。8.2.3保养与维护(1)定期检查设备外观,如有损坏,及时维修。(2)保持设备清洁,定期清洁扫描架、探测器等部件。(3)按照厂家推荐周期,进行设备功能检测,保证设备功能稳定。8.3MRI设备8.3.1设备概述MRI设备(磁共振成像)是利用人体组织在外磁场中的磁共振现象,获得高分辨率影像的一种设备。它广泛应用于神经内科、骨科、肿瘤科等领域。8.3.2使用方法(1)开机前检查:保证设备外观完好,电源线、插座等连接正常。(2)操作流程:根据患者病情,设置扫描参数,进行扫描。(3)扫描过程中,保证患者和操作人员的安全。8.3.3保养与维护(1)定期检查设备外观,如有损坏,及时维修。(2)保持设备清洁,定期清洁磁体、梯度线圈等部件。(3)按照厂家推荐周期,进行设备功能检测,保证设备功能稳定。(4)注意设备磁场的稳定性,避免磁场干扰。第9章康复类医疗器械9.1物理治疗设备物理治疗设备是康复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主要通过物理因子如热、光、电、声等介质进行治疗。以下为物理治疗设备的使用与保养指南:9.1.1设备分类物理治疗设备主要包括以下几类:电疗设备、热疗设备、光疗设备、超声波治疗设备等。9.1.2使用方法(1)电疗设备:按照医嘱选择合适的电流类型、强度和时间,将电极片正确贴于患者治疗部位。(2)热疗设备:根据患者病情和耐受程度调整温度,保证治疗过程中患者舒适。(3)光疗设备:选用适当波长的光源,将光疗头对准患者治疗部位,调整照射时间。(4)超声波治疗设备:涂抹耦合剂,将超声波探头轻放于患者治疗部位,按医嘱调整输出功率和时间。9.1.3保养指南(1)定期检查设备电源线、插头和插座,保证无破损、漏电现象。(2)设备使用前后应擦拭干净,避免水汽、灰尘进入设备内部。(3)定期对设备进行功能检测,保证设备运行稳定。(4)设备长时间停用时,应拔掉电源插头,存放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9.2职业治疗设备职业治疗设备主要用于帮助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各项活动,提高其生活品质。以下是职业治疗设备的使用与保养指南:9.2.1设备分类职业治疗设备主要包括:康复训练设备、辅助生活设备、矫形器和辅助工具等。9.2.2使用方法(1)康复训练设备:根据患者病情和康复目标,选择合适的训练项目,指导患者进行针对性训练。(2)辅助生活设备:教会患者正确使用辅助生活设备,如轮椅、拐杖、助行器等。(3)矫形器:根据患者病情定制合适的矫形器,指导患者正确穿戴和调整。(4)辅助工具:根据患者需求选择合适的辅助工具,如放大镜、读卡器等。9.2.3保养指南(1)定期检查设备的紧固件、连接处,保证无松动、损坏现象。(2)保持设备清洁,避免灰尘、污垢影响设备功能。(3)定期对设备进行润滑,以保证设备运行顺畅。(4)设备长时间停用时,应定期检查并适当维护,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状态。9.3语言治疗设备语言治疗设备主要用于帮助患者改善语言功能、沟通能力。以下是语言治疗设备的使用与保养指南: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