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种植技术更新换代方案_第1页
农业种植技术更新换代方案_第2页
农业种植技术更新换代方案_第3页
农业种植技术更新换代方案_第4页
农业种植技术更新换代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种植技术更新换代方案TOC\o"1-2"\h\u8298第1章引言 3173331.1种植业发展背景 4161561.2技术更新换代的必要性 424319第2章土壤改良技术 4172122.1土壤检测与诊断 472382.1.1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5193532.1.2土壤理化性质检测 5274502.1.3土壤生物学指标检测 5114542.2土壤调理剂应用 5193112.2.1有机物料调理剂 5144212.2.2无机调理剂 5324232.2.3生物调理剂 532832.3土壤生物技术 5261972.3.1生物肥料技术 659942.3.2生物农药技术 6118482.3.3生物土壤改良技术 66512.3.4土壤生物修复技术 613725第3章育种技术 6239393.1传统育种技术 6287853.1.1选择育种 6281503.1.2杂交育种 640713.1.3突变育种 6251613.2分子育种技术 7275073.2.1基因定位 751743.2.2基因克隆 7157683.2.3基因转化 7176943.3生物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 760083.3.1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7189043.3.2转基因技术 7189093.3.3代谢组学在育种中的应用 725743.3.4生物信息学在育种中的应用 714254第4章播种与种植技术 859894.1精量播种技术 8258374.1.1技术概述 87704.1.2技术优势 8283284.1.3技术应用要点 831234.2气吸式播种技术 8152464.2.1技术概述 8228394.2.2技术优势 8291854.2.3技术应用要点 8131854.3无人机播种技术 9265864.3.1技术概述 9191834.3.2技术优势 985144.3.3技术应用要点 924515第五章水肥一体化技术 9243875.1滴灌技术 9290315.1.1滴灌系统概述 910295.1.2滴灌系统分类与选型 9164435.1.3滴灌技术的应用要点 94695.2微喷技术 989685.2.1微喷系统概述 10295315.2.2微喷系统分类与选型 10298975.2.3微喷技术的应用要点 10119635.3自动施肥技术 10178895.3.1自动施肥系统概述 10292925.3.2自动施肥系统分类与选型 1051245.3.3自动施肥技术的应用要点 10517第6章病虫害防治技术 1098136.1生物防治技术 10313256.1.1天敌昆虫利用 10224096.1.2寄生性微生物应用 1181046.1.3植物源农药研制 1197456.2物理防治技术 11157356.2.1防虫网覆盖 11252366.2.2诱杀技术 11122306.2.3高温处理 11223386.3化学防治技术 1196056.3.1农药合理使用 11222216.3.2农药轮换使用 11287206.3.3农药混用 1122532第7章收获与产后处理技术 1244777.1机械收获技术 12111087.1.1作物收获机械化的现状与趋势 12325547.1.2主要收获机械及适用范围 125417.1.3收获机械的选用原则 1257317.2产后清洗与分级 12313277.2.1清洗技术 12172627.2.2分级技术 12171317.3储藏与保鲜技术 12182837.3.1常见储藏方法 13143877.3.2保鲜技术 135491第8章智能农业技术 13121878.1农业物联网技术 13187828.1.1物联网概述 1324508.1.2农业物联网架构 1335668.1.3农业物联网应用案例 13106528.2大数据与云计算 13136308.2.1大数据概述 14111418.2.2农业大数据应用 1475788.2.3云计算在农业中的应用 14100678.3人工智能在农业中的应用 1436298.3.1人工智能概述 1486348.3.2病虫害识别技术 14210448.3.3智能 14299698.3.4农业专家系统 14201078.3.5人工智能在农业领域的未来发展 147967第9章种植业管理与决策支持 14278509.1种植业生产管理 155789.1.1管理理念与目标 15205759.1.2生产计划与布局 15237289.1.3生产过程控制 15115749.1.4生产风险管理 1538159.2市场分析与预测 1553689.2.1市场需求分析 15211329.2.2价格波动分析 15304389.2.3市场趋势预测 15197829.3决策支持系统 15122449.3.1系统构建与设计 1518719.3.2数据分析与模型应用 16130229.3.3决策支持系统在种植业中的应用 16194239.3.4决策支持系统的发展趋势 1622720第10章产业协同发展 162703610.1产业链构建与优化 16486310.1.1产业链整合 161526710.1.2产业布局优化 162694510.2产业协同创新 162661710.2.1技术创新 16679310.2.2模式创新 162620910.3产业政策与支持措施 171873910.3.1政策引导 171507210.3.2财政支持 17406310.3.3金融支持 172700910.3.4人才培养与引进 17376010.3.5国际合作 17第1章引言1.1种植业发展背景我国是农业大国,种植业在农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自古以来,我国农民世代相传,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种植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粮食产量逐年提高,农产品种类日益丰富,为国家的食品安全和人民的生活水平提供了有力保障。但是在当前全球化、信息化、现代化的背景下,我国种植业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1.2技术更新换代的必要性面对国际市场竞争加剧、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农业生产成本上升等多重压力,我国种植业急需进行技术更新换代,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以下几点阐述了技术更新换代的必要性:(1)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传统农业种植技术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对产量、品质和效益的要求,通过技术更新换代,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种植技术,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2)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可以提高农产品质量,满足消费者对绿色、健康、安全农产品的需求。(3)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传统农业种植技术往往对资源、环境造成较大压力。通过技术更新换代,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有利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4)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上,我国农产品面临激烈的竞争。通过技术更新换代,提高农产品产量、品质和附加值,有助于提升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5)满足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需求。市场需求的变化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种植业的品种结构、生产方式等都需要进行相应调整。技术更新换代为种植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有力支撑。我国种植业技术更新换代势在必行。通过不断引进、创新、推广新技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将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第2章土壤改良技术2.1土壤检测与诊断土壤是作物生长的基础,土壤质量直接影响农业生产的效益。为了提高土壤质量,首先需对土壤进行全面的检测与诊断。本节主要介绍土壤检测与诊断的技术和方法。2.1.1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土壤样品的采集是土壤检测与诊断的第一步。采集时应充分考虑土壤类型、地形、植被等因素,保证样品的代表性。采集后对土壤样品进行预处理,如去除杂质、混合均匀等。2.1.2土壤理化性质检测土壤理化性质检测包括土壤质地、pH值、有机质、速效养分等指标。常用的检测方法有:土壤质地分析、pH计测定、重铬酸钾法测定有机质、碱解扩散法测定速效氮等。2.1.3土壤生物学指标检测土壤生物学指标包括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等。采用的方法有:平板计数法、最大可能数法、酶活性测定等。2.2土壤调理剂应用土壤调理剂是指能改善土壤结构和性质、提高土壤肥力、促进作物生长的一类物质。本节主要介绍土壤调理剂的应用技术。2.2.1有机物料调理剂有机物料调理剂包括农家肥、生物有机肥、有机复合肥等。施用有机物料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保水保肥能力。2.2.2无机调理剂无机调理剂主要包括石灰、石膏等。施用石灰可调节土壤酸碱度,石膏可改善盐碱土的物理性质。2.2.3生物调理剂生物调理剂是指含有活性微生物的调理剂,如根瘤菌剂、菌肥等。施用生物调理剂可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提高土壤酶活性,促进作物生长。2.3土壤生物技术土壤生物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对提高土壤质量、促进作物生长具有重要意义。本节主要介绍土壤生物技术的应用。2.3.1生物肥料技术生物肥料技术是利用微生物、微生物代谢产物或载体等制备的一种新型肥料。其作用机理包括:提高土壤肥力、促进作物吸收养分、增强作物抗病能力等。2.3.2生物农药技术生物农药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植物源农药等生物活性物质防治作物病虫害的一种技术。生物农药具有低毒、环保、不易产生抗性等优点。2.3.3生物土壤改良技术生物土壤改良技术是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如基因工程、细胞培养等,对土壤微生物进行筛选、培育和改良,提高土壤质量。这种方法具有高效、环保、可持续等优点。2.3.4土壤生物修复技术土壤生物修复技术是指利用微生物、植物等生物体修复受污染土壤的一种技术。该方法具有成本低、操作简便、环境友好等特点,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土壤污染修复。第3章育种技术3.1传统育种技术传统育种技术是依据生物学基本原理,通过选择、杂交、突变等手段,选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农作物品种。该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1选择育种选择育种是通过人工选择具有优良性状的个体进行繁殖,经过多代选择,使优良性状得以固定和加强。该技术操作简单,但周期较长,且受限于现有种质资源的多样性。3.1.2杂交育种杂交育种是将不同品种或不同种间的优良性状进行结合,产生具有更高产量、抗病性、适应性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通过基因重组,实现优良性状的互补和加强。3.1.3突变育种突变育种是利用物理、化学等手段诱导或提高植物基因突变频率,从而产生具有新性状的变异体。该方法可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变异体,但突变频率和有利性状较低。3.2分子育种技术分子育种技术是基于分子生物学原理,通过研究植物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实现对目标性状的精确改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技术:3.2.1基因定位基因定位是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将目标性状与特定基因或基因组区域关联起来,为后续基因克隆和功能研究提供依据。3.2.2基因克隆基因克隆是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从植物基因组中克隆出具有特定功能的基因,为基因工程育种提供基因资源。3.2.3基因转化基因转化是将克隆得到的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使其在植物体内表达,从而实现目标性状的改良。基因转化技术包括农杆菌介导转化、基因枪转化等。3.3生物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生物技术在育种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3.1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是通过分子标记技术对育种材料进行筛选,提高育种效率。该方法可实现对目标性状的早期选择,减少后代筛选量。3.3.2转基因技术转基因技术是通过基因工程手段,将外源基因导入植物体内,赋予植物新的性状。转基因技术已成功应用于抗虫、抗病、耐盐等性状的改良。3.3.3代谢组学在育种中的应用代谢组学是通过分析植物代谢物组成和变化,研究植物生理和分子生物学过程。在育种中,代谢组学可用于筛选具有优良性状的育种材料,提高育种准确性和效率。3.3.4生物信息学在育种中的应用生物信息学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和数学模型,对生物学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和模拟。在育种中,生物信息学可应用于基因组数据分析、基因功能预测等方面,为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第4章播种与种植技术4.1精量播种技术4.1.1技术概述精量播种技术是指通过精密的机械装置,实现单粒种子精确播种的方法。该技术旨在提高种子利用率,减少种子浪费,同时保证作物生长的均匀性和一致性。4.1.2技术优势(1)提高种子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2)有利于作物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3)减少肥料和农药使用,降低环境污染;(4)适应性强,适用于多种作物和不同土壤条件。4.1.3技术应用要点(1)选择适合的精量播种机具;(2)根据作物品种和土壤条件调整播种深度和间距;(3)加强种子处理,保证种子质量;(4)实时监测播种质量,及时调整。4.2气吸式播种技术4.2.1技术概述气吸式播种技术是利用负压原理,将种子准确吸入播种器,并通过气流将种子排出至预定位置。该技术具有播种速度快、精度高等特点。4.2.2技术优势(1)播种速度快,提高工作效率;(2)播种精度高,保证作物生长均匀;(3)减少种子损伤,提高种子利用率;(4)适应性强,可用于多种作物和复杂地形。4.2.3技术应用要点(1)选择合适的气吸式播种机具;(2)调整播种速度和负压值,保证播种精度;(3)加强种子处理,提高种子质量;(4)注意播种机的保养和维护,保证播种效果。4.3无人机播种技术4.3.1技术概述无人机播种技术是利用无人机搭载播种装置,通过遥控或自主飞行,实现种子的精确播种。该技术具有操作简便、效率高、适应性强等特点。4.3.2技术优势(1)节省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2)适应性强,可在复杂地形和不同土壤条件下播种;(3)减少种子损伤,提高种子利用率;(4)降低农药和肥料使用,减轻环境污染。4.3.3技术应用要点(1)选择合适的无人机和播种装置;(2)根据作物品种和土壤条件制定合理的播种方案;(3)进行无人机飞行培训和操作指导;(4)加强无人机维护和播种质量监测。第五章水肥一体化技术5.1滴灌技术5.1.1滴灌系统概述滴灌技术是一种高效节水灌溉技术,通过将水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实现水分的精确控制与供应。该技术可显著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同时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和增加土壤湿度。5.1.2滴灌系统分类与选型根据滴灌系统的压力、流量及布置方式,可分为常压滴灌、压力补偿滴灌、地下滴灌等类型。选型时应考虑作物种类、种植模式、地形地貌等因素,保证系统的高效运行。5.1.3滴灌技术的应用要点(1)合理设计滴灌系统,保证系统压力、流量与作物需水量相匹配;(2)选用合适的滴头,保证滴头流量与作物根系吸水速率相适应;(3)加强系统运行管理,定期检查与维护,保证系统正常运行。5.2微喷技术5.2.1微喷系统概述微喷技术是一种介于滴灌和喷灌之间的灌溉技术,通过微小喷头将水均匀喷洒在作物附近土壤表面,形成细小水滴,以降低土壤表面蒸发,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5.2.2微喷系统分类与选型根据喷头形式和布置方式,微喷系统可分为地插式、倒挂式、移动式等类型。选型时应考虑作物种类、种植模式、气候条件等因素。5.2.3微喷技术的应用要点(1)合理设计微喷系统,保证喷头布置密度与作物需水量相匹配;(2)选用合适的喷头,保证喷头喷洒均匀,避免水肥浪费;(3)加强系统运行管理,定期检查与维护,保证系统正常运行。5.3自动施肥技术5.3.1自动施肥系统概述自动施肥技术是基于作物生长过程中对养分的需求,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精确施肥的一种技术。该技术有助于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浪费,减轻农业面源污染。5.3.2自动施肥系统分类与选型根据施肥方式和控制原理,自动施肥系统可分为时间控制、土壤湿度传感器控制、作物生长状态监测等类型。选型时应考虑作物种类、种植模式、土壤特性等因素。5.3.3自动施肥技术的应用要点(1)合理设计自动施肥系统,保证施肥量与作物生长需求相匹配;(2)选用合适的施肥设备,保证施肥均匀、准确;(3)加强系统运行管理,定期检查与调整,保证施肥效果;(4)结合土壤养分监测,调整施肥配方,实现精准施肥。第6章病虫害防治技术6.1生物防治技术6.1.1天敌昆虫利用利用天敌昆虫对病虫害进行生物防治,通过引入或增加天敌昆虫的数量,有效控制靶标害虫种群。例如,可使用捕食性螨类防治作物上的粉虱、蚜虫等。6.1.2寄生性微生物应用采用真菌、细菌、病毒等寄生性微生物对病虫害进行防治。这些微生物可寄生于害虫体内,导致害虫死亡,同时对环境友好。6.1.3植物源农药研制植物源农药具有对病虫害防治效果好、安全环保等优点。研究开发新型植物源农药,用于防治作物病虫害,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6.2物理防治技术6.2.1防虫网覆盖在作物生长过程中,采用防虫网覆盖技术,阻止害虫迁入作物田,降低害虫种群密度。6.2.2诱杀技术利用害虫的生物学特性,采用色板、性信息素诱捕器、灯光诱杀等技术诱杀害虫,减少作物受害程度。6.2.3高温处理针对种子、种苗等,采用高温处理方法,杀死或抑制病虫害的发生,保障作物健康生长。6.3化学防治技术6.3.1农药合理使用根据病虫害种类、作物生长阶段和农药特性,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合理控制用药剂量和次数,降低农药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6.3.2农药轮换使用为防止病虫害产生抗药性,采用不同作用机理的农药进行轮换使用,提高防治效果。6.3.3农药混用合理搭配不同农药,提高防治效果,减少农药使用量。注意农药混用的相容性和安全性,防止产生药害。通过以上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农业种植技术的更新换代,实现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第7章收获与产后处理技术7.1机械收获技术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机械收获技术在农业种植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节主要介绍适用于不同作物和条件的机械收获技术。7.1.1作物收获机械化的现状与趋势目前我国作物收获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为满足农业现代化需求,收获机械化技术正朝着高效、节能、环保和智能化方向发展。7.1.2主要收获机械及适用范围(1)谷物收获机械:适用于小麦、玉米、水稻等谷物的收获,包括联合收割机、割晒机等。(2)经济作物收获机械:适用于棉花、大豆、油菜等经济作物的收获,包括摘棉机、大豆收获机等。(3)果蔬收获机械:适用于水果、蔬菜等园艺作物的收获,包括采摘机、挖果机等。7.1.3收获机械的选用原则选用收获机械时,应根据作物种类、种植模式、地形地貌等因素,综合考虑机械的功能、价格、操作简便性和售后服务等因素。7.2产后清洗与分级产后清洗与分级是保证农产品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环节。本节主要介绍产后清洗与分级的技术要点。7.2.1清洗技术清洗技术的选择应根据作物的种类、表面污物和农药残留情况来确定。常用的清洗技术包括:清水冲洗、机械清洗、超声波清洗、臭氧水清洗等。7.2.2分级技术分级技术主要包括人工分级、机械分级和光电分级。其中,光电分级技术具有分级速度快、准确性高等优点,适用于大规模生产。7.3储藏与保鲜技术储藏与保鲜技术对于延长农产品货架期、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节主要介绍农产品储藏与保鲜的技术措施。7.3.1常见储藏方法(1)常温储藏:适用于对温度要求不高的农产品,如土豆、红薯等。(2)低温储藏:适用于对温度要求较高的农产品,如水果、蔬菜等。(3)气调储藏:通过调节库内气体成分,降低氧气浓度,抑制农产品的呼吸作用,延长储藏期。7.3.2保鲜技术(1)物理保鲜:如低温、高压、辐射等手段,可抑制微生物生长,延缓农产品衰老。(2)化学保鲜:利用化学物质(如保鲜剂、抑制剂等)抑制农产品生理活动,延长货架期。(3)生物保鲜:利用生物酶、微生物等生物技术手段,实现农产品的保鲜。通过以上收获与产后处理技术的更新换代,有助于提高我国农业种植水平,提升农产品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第8章智能农业技术8.1农业物联网技术8.1.1物联网概述农业物联网技术是将传感器、网络通信、智能处理等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实现农业环境信息的实时监测、智能决策和精准控制。通过农业物联网技术,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障农产品质量。8.1.2农业物联网架构农业物联网架构包括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和应用层。感知层负责采集农业环境信息,传输层负责将信息传输至平台层,平台层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应用层实现对农业生产的智能决策和控制。8.1.3农业物联网应用案例农业物联网技术在智能温室、节水灌溉、病虫害监测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例如,通过智能温室监控系统,可实时监测温室内的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参数,并根据作物生长需求进行自动调控。8.2大数据与云计算8.2.1大数据概述农业大数据是指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过程中产生的海量数据。通过大数据技术,可挖掘农业数据中的价值,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8.2.2农业大数据应用农业大数据在作物生长预测、病虫害防治、农产品市场分析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基于历史气象数据和土壤数据,可预测作物生长周期和产量,为农民制定合理的种植计划。8.2.3云计算在农业中的应用云计算技术为农业大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提供了强大的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通过构建农业云平台,可实现农业数据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提高农业生产效率。8.3人工智能在农业中的应用8.3.1人工智能概述人工智能技术是指使计算机模拟人类智能行为,实现对复杂问题的求解和决策。在农业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可应用于病虫害识别、智能、农业专家系统等方面。8.3.2病虫害识别技术基于人工智能的病虫害识别技术,通过对大量病虫害图像进行深度学习,实现对病虫害的自动识别和预警,提高防治效果。8.3.3智能智能可应用于农业生产中的播种、施肥、采摘等环节,降低农民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8.3.4农业专家系统农业专家系统通过模拟农业专家的决策过程,为农民提供种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建议,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管理。8.3.5人工智能在农业领域的未来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其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如智能农机、精准农业、农业供应链管理等,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持。第9章种植业管理与决策支持9.1种植业生产管理9.1.1管理理念与目标种植业生产管理的核心在于提高作物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并保证产品质量。本节将阐述现代种植业生产管理的核心理念,明确生产管理的具体目标,以指导实际生产活动。9.1.2生产计划与布局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市场需求等因素,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和布局。本节将详细介绍如何进行种植结构优化、茬口安排和作物布局,以提高种植业的生产效益。9.1.3生产过程控制生产过程控制是保证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关键环节。本节将从播种、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阐述生产过程控制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方法。9.1.4生产风险管理种植业生产过程中,自然灾害、病虫害、市场波动等因素可能导致生产风险。本节将分析各类风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以降低风险对种植业生产的影响。9.2市场分析与预测9.2.1市场需求分析本节将从消费者需求、市场容量、竞争对手等方面,分析种植业产品的市场需求,为生产决策提供依据。9.2.2价格波动分析价格波动是种植业市场的重要特征。本节将探讨价格波动的因素,如气候条件、政策调控、国际市场等,并分析其对种植业生产的影响。9.2.3市场趋势预测通过对历史数据和市场动态的分析,预测未来种植业市场的变化趋势。本节将介绍市场预测的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