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真题汇编_第1页
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真题汇编_第2页
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真题汇编_第3页
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真题汇编_第4页
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真题汇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考点1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1.(2020天津,5,3分)1894年,《点石斋画报》刊登了描绘甲午海战的时事画。1931年末,上海《良友》画报重刊此画并配文写道:“国难日亟,甲午惨剧重现目前……国人当如何造成光荣之历史,供后世读史者之回忆乎!”《良友》此举意在()A.以史为鉴呼吁和平 B.借助时事鼓动变革C.抵制战争避免惨剧 D.激励民众共御外侮答案D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良友》画报重刊甲午海战时事画并配文“国人当如何造成光荣之历史,供后世读史者之回忆乎”,意在激励民众团结起来共同抗击日本侵略,D正确,A、B错误;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加紧侵华,惨剧已经“重现目前”,C错误。2.(2022全国乙,30,4分)20世纪30年代,中共中央决定将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变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政策调整为:给一切革命的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以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停止没收富农的土地及财产,允许有产阶级代表参加苏区政权管理工作,等等。上述调整()A.适应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B.是为武装反抗国民党进行社会动员C.表明党的中心工作以夺取城市为目标D.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争取广泛的支持答案A在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情况下,中共中央将“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变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并进行了一些具体政策的调整,团结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富农和有产阶级。这些调整有利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适应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A正确。20世纪30年代,随着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改变对国民党的政策,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B错误;国民革命失败后,党的中心工作以夺取城市为目标。秋收起义进攻长沙途中受挫,决定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开始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C错误;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是在1945年中共七大上提出的,D错误。3.(2019天津文综,9,4分)中国共产党发表宣言,“对于日寇对我国的领土侵略和内政干涉,表示激烈的反抗”,号召大家团结起来,抵抗日寇侵略和蒋介石政府的压迫,“勇敢地与苏维埃政府和东北各地抗日政府一起,组织全中国统一的国防政府”。这反映了()A.日本全面侵华导致了民族危机加深B.国共两党有合作抗日的意愿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初步奠定D.中共主张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答案C据材料可知,该宣言发布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之前,即1935年发表的“八一宣言”,反映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初步奠定,故选C。根据“抵抗日寇侵略和蒋介石政府的压迫”可知,该宣言发表于1937年以前,此时日本尚未全面侵华,国民党也还没有与中国共产党合作的意愿,排除A、B。1945年的中共七大上,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排除D。知识拓展为挽救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1935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团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名义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年底,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会议。毛泽东根据会议精神,在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统一了党内思想。4.(2019海南单科,10,2分)1935年12月,中共中央的一份报告指出:民族资产阶级和地主买办阶级是有区别的,地主买办营垒内部也不是完全统一的,“我们要把敌人营垒中间的一切争斗、缺口、矛盾,统统收集起来,作为反对当前主要敌人之用”。这一报告表明,当时中国共产党()A.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B.将工作重心转向城市C.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D.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答案C从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的报告指出团结多种革命力量共同反对“当前主要敌人”,即日本帝国主义,这表明当时中国共产党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故选C。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于全面抗战时期,排除A;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应从农村转向城市,排除B;工农武装割据指的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三者密切结合,与题意不符,排除D。5.(2022湖北,8,3分)1937年冬至1938年春,周立波以记者身份访问晋察冀边区。他在通讯报告中写道:“现在,这里的每座城镇,每个村庄都有自卫队。”“扶着长戈,他们是英武庄严的卫国的战士,但一回到田里,重新扶起犁耙的时候,他们依旧是朴素的农民。”“壮丁不够的乡村,在路上放哨的,都是小孩子。”由此可见()A.国共合作推动全民族抗战B.群众是敌后抗战的中坚C.中共坚持“工农武装割据”D.边区实行全面抗战路线答案D据材料可知,晋察冀边区充分发动群众参与抗战,说明边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进行抗战,即实行全面抗战路线,故选D项。材料反映的是晋察冀边区的敌后抗战情况,没有涉及国民党,A项错误;群众在敌后抗战中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中坚”说法错误,B项错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主要适用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而材料涉及的“1937年冬至1938年春”这一时期实行国共合作抗日,C项错误。知识拓展1937年8月下旬,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洛川召开扩大会议。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党的全面抗战路线,既有农民、工人、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还包括除了汉奸、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投降派以外的一切政治力量共同形成的统一战线。这一路线的确立,为动员全国人民进行全面抗战,反对片面抗战,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6.(2021天津,7,3分)1937年4月,天津北宁足球队赴日本参赛。比赛前,领队结合时局激励全队;比赛中,华侨和留日学生高呼爱国口号。北宁队迎战四支日本劲旅,获得全胜,归国后受到数万民众热烈欢迎;《大公报》予以连续报道,称“为中华争得无上光荣”。这能够说明()A.当时中国重视发展竞技体育事业B.体育比赛开启了国际交往的大门C.国家综合实力影响体育竞技结果D.民族危机赋予体育更多精神内涵答案D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当时的中国深受日本侵略之苦,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沦陷,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天津北宁足球队在足球比赛中“迎战四支日本劲旅,获得全胜”,极大鼓舞了当时的中国人民。因此,“民族危机赋予体育更多精神内涵”符合题意,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当时国家对竞技体育事业的重视,排除A项;当时中日足球比赛并不是为了开启国际交往大门,排除B项;国家综合实力会影响体育事业的发展,但材料并未着重讨论这种影响,C项说法不符合题意,排除。7.(2024北京,9,3分)1937年3月,毛泽东在讨论同国民党的谈判时说,谈判的方针,无疑是无产阶级政党与资产阶级政党的合作的方向,而不是无产阶级做资产阶级的尾巴。如果这样,我们便要失去信仰。这表明()A.中国共产党决定国共和谈解决西安事变B.中国共产党强调其在统一战线中的地位C.抗日民主政府应遵循“三三制”原则D.民主联合政府应由国共两党合作建立【答案】B考查点: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战争。【解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针对日本对中国的侵略逐步深入,国共加紧合作。1937年3月,毛泽东提出无产阶级政党应当与资产阶级政党合作,而不是做资产阶级的尾巴,这说明中国共产党重视其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独立地位,故选B项。西安事变于1936年已和平解决,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三三制”原则,并且“三三制”原则开始实行于1941年,排除C项;国共两党建立民主联合政府,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初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8.(2021辽宁,8,3分)历史学家陈垣在1943年写道:“至于史学,此间(指北平)风气亦变。从前专重考证,服膺嘉定钱氏;事变(指卢沟桥事变)后颇趋重实用,推尊昆山顾氏;近又进一步,颇提倡有意义之史学。”这些变化体现出()A.西学东渐的影响 B.学界对考据之学的排斥C.学者的时代担当 D.政府对学术方向的引导答案C据材料可知,随着抗日战争的推进,史学界的研究方向更注重实用,强调有意义的史学,这体现了学者的民族意识和时代担当,故选C。材料并未表明“有意义之史学”是西学东渐的产物,排除A;学界并不排斥考据,而是强调史学的社会功能,排除B;陈垣的观点体现了史学研究者的自觉意识,并未凸显政府的引导作用,排除D。9.选必3·学校教育(2021广东,19,12分)关于历史课程标准的研制,新中国成立前也进行过一些探索。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第一目标(壹)研求中国民族之演进;特别说明其历史上之光荣,及近代所受列强侵略之经过与其原因,以激发学生民族复兴之思想,且培养其自信自觉发扬光大之精神。(贰)叙述中国文化演进之概况;特别说明其对于世界文化之贡献,使学生明了吾先民伟大之事迹,以养成其高尚之志趣,与自强不息之精神。(叁)叙述各国历史之概况,说明其文化之特点,以培养学生世界的常识,并特别注意国际现势之由来,与吾国所处之地位,以唤醒学生在本国民族运动上责任的自觉。(肆)叙述中外各时代文化之变迁;应特别说明现代政治制度,及经济状况之由来,以确立学生对于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之信念。——《初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1932年颁行)评析上述材料所示历史课程的目标。(说明:运用具体史实,对材料所示历史课程目标的一点或整体展开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不能重复材料)答案示例论点:1932年历史课程的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适应了救亡图存的主题。论述: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随后,东北三省沦陷,中国民族矛盾空前严重。1932年历史课程的目标注重激发学生民族复兴之思想,培养自强不息之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和以国家兴亡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1932年历史课程的目标注重培养学生世界的常识,以唤醒学生在民族运动上责任的自觉。总之,1932年历史课程的目标适应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体现了抗日救亡的主题,有利于中国抗日斗争的发展。解析评析材料中的观点,可以整体评析:如,该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爱国情怀,适应了救亡图存的主题;也可以对每一点展开评析,如,课程标准的目标(壹)是了解历史上的荣光以及近代列强侵略,激发学生的民族复兴思想与培养其自信自觉精神,我认为这一目标顺应了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也可以评析其局限性,如,该目标缺乏对民众运动的学习等。然后,结合相关史实展开论述即可。考点2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1.(2021北京,9,3分)八路军总参谋长叶剑英在接受记者专访时,介绍了正在紧张进行的中日会战情况:“晋省得失,不仅关系华北之存亡,实对中日整个战局有相当之影响。”并强调了八路军近期的军事胜利对提振全国抗战信心的重大作用。结合所学,判断这一胜利是指()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答案B据材料关键信息“八路军”“晋省”“华北”“提振全国抗战信心”可知,这一胜利是指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平型关大捷,故选B项。淞沪会战发生在上海,排除A项;台儿庄大捷属于徐州会战中的战役,排除C项;百团大战是八路军发动的以破袭日军华北交通线为主要目标的战役,与“晋省得失”等不符,排除D项。知识拓展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25日,八路军在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平型关附近,为了配合第二战区的友军作战,阻挡日军攻势,由一一五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指挥,充分发挥近战和山地战的特长,首次集中较大兵力对日军进行的一次成功伏击战,八路军在平型关取得首战大捷。平型关首战告捷,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八路军的威望,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增强了全国军民的胜利信心。2.(2019北京文综,17,4分)1938年初,中国共产党创建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下列表述正确的是,它()A.是八路军正面战场的战区之一B.壮大了新四军的力量C.是抗战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D.是敌后战场的组成部分答案D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建立是中国共产党深入敌后、开辟敌后战场的具体表现,D正确。八路军主要在敌后战场作战,A错误。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是八路军建立的,壮大了八路军的力量,B错误。抗战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位于陕甘宁边区,C错误。3.(2020江苏单科,11,3分)全面抗战爆发后,“晋南(根据地)一带在敌区用关羽的忠义来唤醒民众、乡士不做汉奸”;歌唱岳飞的歌“长江大水滚滚流”飘荡在延安的上空。对这些现象解读最为合理的是()A.华北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萌发B.借助通俗文化增强抗战意识C.运用革命理论武装根据地群众D.广泛动员民众争当抗日英雄答案B晋南根据地、延安借助民众所熟悉的关羽、岳飞等历史人物在根据地进行抗战宣传,旨在借助通俗文化唤醒和增强民众不做汉奸、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抗战意识,B项正确。材料中无法体现“开始萌发”,排除A项;通俗文化不是革命理论,排除C项;材料旨在动员民众团结抗战而非争当抗日英雄,排除D项。4.(2022江苏,8,3分)下图新年画表现了当时陕甘宁边区()A.自给富足的家庭生活B.公私合营的制度变革C.革命动员与妇女生活的联结D.家庭妇女脱离农业生产束缚答案C由材料中陕甘宁边区、合作社、妇女、自纺自织等信息可判断,年画中的现象发生于全面抗战或解放战争时期,将妇女组织起来进行生产活动是为了支持革命战争,C项正确。材料“合作社帮助买花买车买机子”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家庭生活需要市场的参与,并不能“自给富足”,排除A项;公私合营发生于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排除B项;当时,家庭妇女尚未脱离农业生产束缚,排除D项。5.选必1·根据地民主政权建设(2020课标Ⅱ,30,4分)1937年,陕甘宁边区组织民主普选,参选率达70%,其中延长等4个县当选县参议员中各阶层所占比例如下表所示。延长等4县县参议员各阶层所占比例单位:%工人贫农中农富农商人知识分子地主465251122上表反映出当时边区()A.新民主主义理论在实践中推广B.抗日民主政权的性质根本改变C.各阶层参加的联合政府的建立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了落实答案D材料体现了地主、富农等过去被排斥在选举外的群体也可成为县参议员,说明陕甘宁边区政权落实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故选D。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系统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理论,排除A。当选参议员中,贫农、中农所占比例较大,兼有不同阶层人士,说明陕甘宁边区抗日民主政权的性质未发生根本改变,也并非各阶层参加的联合政府,排除B、C。6.(2019课标Ⅰ,30,4分)1940年,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指出,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还具有一定的革命性,这是中国与俄国的不同之点,在俄国“无产阶级的任务,是反对资产阶级,而不是联合它”。毛泽东的分析意在()A.借鉴俄国革命的经验B.扩大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C.阐释中国革命的性质D.批判右倾错误的危害答案C材料显示,毛泽东认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具有一定的革命性,而俄国的资产阶级则是革命的对象,其意在阐释中国革命的性质不同于俄国革命,中国革命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故C项正确。由材料“中国与俄国的不同之点”可见毛泽东的分析意不在借鉴俄国经验,排除A项;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是无产阶级而不是资产阶级,排除B项;材料“这是中国与俄国的不同之点,在俄国‘无产阶级的任务,是反对资产阶级,而不是联合它’”说明毛泽东此时主张联合资产阶级,批判“左”倾而不是右倾,排除D项。7.选必1·根据地民主政权建设(2022全国甲,30,4分)1939年,朱德指出,“在中国,由议会选举政府,决定施政方针,边区是第一个”。1940年,毛泽东再次强调,这种政权“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这说明,边区政府()A.具备了新民主主义的特征B.脱离了国民政府管辖C.代表根据地社会全体意志D.仿行苏联的政治制度答案A材料中“由议会选举政府”“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的民主专政”体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政权的特征,故A项正确。结合“1939年”“1940年”的时间信息可知,当时国共合作抗日,边区政府名义上受国民政府管辖,排除B项。边区政府代表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意志,而非根据地社会全体意志,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边区政府仿行苏联的政治制度,排除D项。8.(2022湖南,8,3分)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进行扫盲,提高了群众的政治觉悟,不少积极分子加入了共产党。1941年,农民出身的党员占边区党员总数的96.17%,各级党组织广泛建立,乡村士绅不再是社会权威。这一状况()A.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工农苏维埃政权B.有利于中国共产党政策的贯彻落实C.改变了陕甘宁边区旧有的生产关系D.不利于统一战线的继续巩固和发展答案B材料表明,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进行扫盲,“提高了群众的政治觉悟,不少积极分子加入了共产党”,进而“各级党组织广泛建立,乡村士绅不再是社会权威”,这有利于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在边区贯彻和落实,故B项正确。结合题干时间“1941年”以及地点“陕甘宁边区”可知,这一时期我国处于抗日战争时期,A项说法不符合当时的阶段特征,故排除;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并没有改变旧有的生产关系,故排除C项;群众政治觉悟提高,有利于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故排除D项。9.(2021海南,10,2分)下表中的报道最能佐证()《晋察冀画报》关于抗战的摄影报道统计表(部分)期刊报道主题报道图片数量第一期坚持抗战,保卫晋察冀边区的八路军30第二期血战在大平原上英勇顽强的冀中军民28第三期突破伪满洲国防线转战古长城内外;冀东区子弟兵35第四期晋察冀八路军的战斗与胜利14A.侵华日军的罪行 B.正面战场的战况C.敌后战场的作用 D.抗日战争的胜利答案C由表格信息可知,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坚持抗战,并不断取得胜利,为抗战胜利作出贡献。结合所学可知,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属于敌后战场,故选C,排除B。材料中未提及侵华日军的罪行,排除A;材料只涉及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取得的抗战成果,未提及整个抗日战争的胜利,排除D。解题技巧解题不可或缺的关键途径——挖掘隐含的条件,本题隐含条件:《晋察冀画报》是晋察冀边区主办的画报。10.(2022河北,8,3分)华北沦陷后,日伪政权在沦陷区开设“交易场”,规定所有农产品按其所定价格及等级进行场内交易,1942年后,农产品由日伪行政机关、新民会、军警宪特以暴力与武力手段强行收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华北人民反抗激烈B.百团大战沉重打击日军C.日本物资危机加剧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答案C据材料可知,抗日战争期间,在日军占领的沦陷区,日本侵略者通过日伪政权对农产品由严格限制交易到直接掠夺,对农产品的管控的加强,体现出日本侵略者对物资的重视,也反映出其自身物资的缺乏,故选C。材料反映的是日本对沦陷区侵略的加剧,未涉及人民的反抗,排除A;日军对沦陷区侵略加剧的主要原因体现在其自身方面,百团大战对其的打击是加剧侵略的原因之一,并非主要原因排除B;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对日军侵略计划的调整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11.(2023全国甲,31,4分)1943年,中共中央指出,“提高妇女的政治地位、文化水平、改善生活,以达到解放的道路,亦须从经济丰裕与经济独立入手”。这一决定的实施()A.促成妇女彻底摆脱封建束缚B.有利于抗日根据地政权巩固C.扩大了陕甘宁边区阶级基础D.适应党的工作重心转移需要答案B本题主要考查抗战时期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建设。1943年,我国正处于抗战时期,在敌后抗日根据地,中共中央提出要提高妇女地位,争取妇女解放,具体要从“经济丰裕与经济独立入手”。这一决定的实施,有利于获得妇女的支持,巩固抗日根据地政权,故B项正确。“彻底摆脱”表述过于绝对,且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妇女的解放与扩大阶级基础无关,排除C项;抗战时期,党的工作重心未发生转移,排除D项。12.(2024广东,9,3分)1943年3月,中国国民党以蒋介石的名义抛出《中国之命运》一书,公开提出共产主义和英美式的自由主义都不适合中国,声称:“中国的命运,完全寄托于中国国民党。”这说明()A.民族统一战线初现裂痕B.中国的国际地位未见改善C.阶级矛盾成为主要矛盾D.国民党试图独占抗战成果【答案】D考查点:国民党消极抗日。【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943年,国民党企图把中国共产党排除在政权之外,维护国民党一党独裁统治,意在独占抗战成果,故选D项。1941年,国民党制造“皖南事变”,因此1943年民族统一战线裂痕“初现”说法错误,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中国国际地位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1943年3月抗日战争尚未结束,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仍然是中日民族矛盾,而非阶级矛盾,排除C项。13.(2024湖北,8,3分)大学生杨静远曾坚持“我一个学文学的,对政治根本不发生兴趣”。1944年豫湘桂战役后,她开始意识到“国家真是每个人的”,决意“要把自己献给我的国家”,主动了解中共政纲,进而走上革命道路。杨静远的转变折射出()A.全民族抗日救亡运动高涨B.中共中流砥柱作用得到认可C.国民党政权深陷统治危机D.和平建国成为人民共同愿望【答案】B考查点:抗战期间大学生政治思想转变。【解析】之前“对政治根本不发生兴趣”的大学生杨静远,在1944年豫湘桂战役国民党军队大溃败后,开始转变思想,主动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政纲,进而走上革命道路,这种转变折射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得到认可,故B项正确。材料中杨静远的转变并非受到抗日救亡运动的影响,故A项错误;国民党政权深陷统治危机发生于解放战争时期,故C项错误;抗战胜利后,和平建国是中国人民的强烈愿望,故D项错误。14.(2023北京,7,3分)1944年,太行区抗日根据地召开第一届“杀敌英雄和劳动英雄大会”,评选出杀敌英雄31名,劳动英雄39名。邓小平在大会上指出:“今年机关、部队自己生产两月或三月的食粮和全年的菜蔬,还要依靠自己生产来贴补油盐,计算起来,减轻了人民十万石公粮的负担。如果把办公杂支和节约统统计算起来,大约减轻了人民二十万石公粮的负担。这是一件多么重大的事情!”这一材料反映出()①大生产运动取得了明显效果②敌后抗日根据地规模不断扩大③劳动英雄与杀敌英雄同样受到尊重④根据地为反“围剿”做好了物资储备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答案A根据材料“1944年”“今年机关、部队自己生产两月或三月的食粮和全年的菜蔬,还要依靠自己生产来贴补油盐,计算起来,减轻了人民十万石公粮的负担”可知,抗战时期抗日根据地大生产运动效果明显,①正确;材料仅提及太行区抗日根据地的军事斗争和经济建设情况,“敌后抗日根据地规模不断扩大”符合史实,但与材料主旨不符,②错误;根据材料“杀敌英雄和劳动英雄大会”等可知,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军事斗争与经济建设并重,劳动英雄和杀敌英雄同样受到尊重,③正确;反“围剿”发生在1930—1934年,④错误。综上所述,A项正确。15.(2020海南,10,2分)1945年2月,晋察冀军区决定将主要发展方向放在热辽和雁北地区。5月,晋冀军区发起雁北攻势作战,在50余天内歼灭日伪军1100余人,扩大解放区5000多平方千米,解放人口约40万。据此可知()A.抗日战争进入防御阶段B.全国军民开始奋起抗战C.战略决战正式拉开序幕D.敌后战场发挥重要作用答案D材料表明,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晋冀军区在雁北地区作战,取得不小的战果,说明敌后战场发挥重要作用,故选D。1938年武汉、广州陷落后,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结束,排除A;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全国军民开始奋起抗战,排除B;战略决战是解放战争的阶段特征,排除C。16.(2022山东,7,3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中央曾就土地政策作出决定:“在处理农村纠纷中,党与政府的工作人员,不是站在农民或地主的某一方面”“一切有关土地及债务的契约的缔结,须依双方自愿,契约期满,任何一方有解约之自由”。作出这一决定的时间是()A.国民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战争时期C.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答案C根据材料信息“不是站在农民或地主的某一方面”“双方自愿”可知,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既团结农民阶级,又团结地主阶级开明分子,其主要目的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进行抗日战争,C正确。国民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运动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的势力,A排除;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展了“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土地革命,B与材料不符,排除;解放战争时期,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实行“耕者有其田”,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土地所有制,D与材料不符,排除。17.(2020浙江1月选考,11,2分)抗战期间,有一个“人人想去的、充满阳光的、愉快和蔼的地方”,那里的革命士气和热情令人感动,党代表们在此聆听毛泽东同志的七大报告。这个地方是()A.洛川 B.瓦窑堡C.延安 D.西柏坡答案C由材料“党代表们在此聆听毛泽东同志的七大报告”并结合所学可知,1945年中共七大在延安召开,C正确。18.(2019课标Ⅰ,4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四、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备具上列诸条件者比数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钱穆《国史大纲》(1940)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答案示例一观点:钱穆认为“国民应该了解本国的历史”,此观点正确。论证:国民读史可知,中国为人类物质文明做出贡献,如中国最早培植了粟、水稻,创造了丝绸、瓷器文明,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中国为人类政治文明做出贡献,如创立了先进的选官制度——科举制,促进了人才的流动;中国为人类精神文明做出贡献,如孔子创立儒家思想,影响深远而广泛,四大发明推动了世界的进步,文学艺术的繁荣丰富了人民的精神世界,影响了周边国家的发展。1940年钱穆强调“国民应该了解本国的历史”,是为了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抗战必胜的信心。结论:总之,读史可使国民增强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力。示例二观点:钱穆认为“国民对本国历史的了解,必附随一种对历史的温情与敬意”,此观点正确。论证:中华文化曾长期领先世界,必然使国民附随一种对中华历史文化的温情与敬意。如汉代丝绸之路开通,中国的丝织、冶铁技术传入中亚、欧洲,中华文化开始走向世界,促进了世界的进步;唐代丝绸之路海陆并举,茶叶、瓷器、造纸术等传播到世界,丰富了世界文化生活,并形成了中华文化圈的格局;宋元时期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传播到欧洲,促进欧洲社会的进步;明代郑和下西洋后,华侨下南洋,带去了中华先进文化,促进了东南亚的开发。1940年钱穆强调此观点,是为了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抗战的民族意志精神。结论:总之,对中华文明附随一种温情与敬意,必将促进文化认同、民族认同,进而弘扬民族精神。示例三观点:钱穆认为“国民对本国历史存有敬意,会减少偏激的虚无主义和自大心态”,此观点正确。论证:古代中华文化曾长期领先世界,到明清形成了天朝上国的自大心态,对外闭关自守,结果逐渐落后于西方。近代中国面对列强的侵略,主动学习西方,洋务运动学习器物,维新运动、辛亥革命学习制度,新文化运动学习思想,中国现代化进程逐步深入,但又出现了全盘西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心态。国民只有对本国历史深入了解,在存有温情和敬意的同时,又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才会减少偏激的虚无主义和自大心态。1940年钱穆强调此观点,是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增强抗战胜利的信心。结论:总之,只有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国家观、历史观,才能增强国民意识,才有可能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解析解答本题,必须要明确评析三要素:评论的观点或内容;深度分析;通过分析得出结论。(1)可选择的观点:国民应该对国史有所了解、应对国史充满敬意、应正确分析和认识国史以及正确认知国史有利于国家的进步等,也可从总体上论述国史对国民成长、国家发展的重要性。(2)深度分析:充分结合我国历史发展的特色,分析国民了解、认知、把握国史的重要价值所在,举证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足以引发民族自豪的人、事及发明创造,论证中国对人类物质文明做出的贡献,同时也应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辩证地分析中国历史。(3)得出结论:总结升华,要注意说明近代中国特别是20世纪40年代的时代背景下,钱穆强调材料中的观点对研究中国国史、弘扬民族精神的重大意义。19.(2023全国乙,41,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依据波茨坦盟国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宣言,迅速解除敌伪军的武装,收复一切敌占城镇交通要道,把沦陷区一万万六千万同胞赶快解救出来……一定要坚决扫除前进途中的一切障碍,逼迫敌伪军向我投降,彻底消灭拒绝投降的敌伪军,收缴敌伪军的武装,占领城镇和交通要道,摧毁敌伪组织和反动势力,维持革命秩序,建立人民政权!——《<解放日报>社论》(1945年8月13日)材料二1945年8月10日,蒋介石电令各战区:对敌可能之抵抗的阻挠,应有应战准备;并应警告辖区以内敌军,不得向我已指定之军事长官以外任何人投降缴械;对封锁地伪军应策动反正,并迅即确保联络掌握,令其先期包围集中之敌,先期控制敌军撤离后之要点要线,以待国军到达。——摘编自李新总编《中华民国史》材料三日本战败之际,杜鲁门认为,“蒋介石的权力只及于西南一隅……长江以北则连任何一种中央政府的影子也没有”。8月10日,美国政府下达指令:利用日本军队作守备队,阻止共产党前进,以待美国帮助国民党把军队运送到华南并把美国海军调到中国海港。15日,杜鲁门的《一号通令》要求日本天皇命令中国战区的日本海陆空将领(除满洲外)都向蒋介石投降。根据这一方针,美国大力帮助蒋介石运兵到华北、华东,美国军队在天津、青岛等地登陆,10月下旬起开始助蒋向东北运兵。——摘编自方连庆等主编《战后国际关系史》(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国民党政府在接受日本投降问题上的主张。(8分)(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在日本对华投降问题上采取的措施。(8分)(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中国共产党、国民党政府、美国在日本对华投降问题上的做法。(9分)参考答案(1)中国共产党:依据波茨坦会议精神接受投降;目的是解放广大民众;迅速解除敌伪军的武装,收复敌战区;彻底消灭拒绝投降的敌伪军;摧毁敌伪组织和反动势力,建立人民政权。国民党政府:做好应战准备;要求日军向国民党政府投降;对封锁地伪军策动反正。(8分)(2)利用日军阻止共产党势力发展;要求日军向国民政府投降;帮助国民党军队从大后方前往前线要地;大量武装国民党军队。(8分)(3)中国共产党的做法有助于日军的迅速投降,符合抗战大局和全民族的利益;有利于维持革命秩序;有利于人民力量发展和壮大。国民政府的受降行为,不利于国内和平和团结,不利于对日受降。美国政府推行“扶蒋反共”政策,不利于战后中国和平民主发展,是推动内战爆发的因素之一。(9分)解析本题考查抗战胜利之际,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政府在接受日本投降问题上的矛盾和斗争。第(1)问,要求从中国共产党、国民党政府两个方面概括。材料中有明确的表述,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两党的阶级属性回答。第(2)问,要求回答美国政府在受降问题上所采取的“措施”,依据材料信息,结合美国的对华政策,提炼概括即可。第(3)问,评价的基本依据是唯物史观,从两个角度分析,一方面,三者的做法是否有利于促使日本投降和中国抗战的胜利;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在受降问题上的矛盾和斗争,即共产党服从于抗战的大局,国民党政府和美国则在受降问题上制造争端,这些矛盾斗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抗战胜利后中国历史的走向。考点3人民解放战争1.(2021广东,9,3分)对于毛泽东的重庆之行,民主人士柳亚子赋诗称颂为“弥天大勇”。重庆《大公报》发表社评说:“毛先生能够惠然肯来,其本身就是一件大喜事。”这反映了当时()A.国共力量对比出现逆转B.民主党派认同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C.国家重建成为国人共识D.民族矛盾的上升推动国共走向和谈答案C据材料可知,民主人士柳亚子和重庆《大公报》都称赞毛泽东的重庆之行,说明国家重建成为国人共识,故选C。“国共力量对比出现逆转”是在解放战争期间,A错误;材料未体现民主党派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的态度,B错误;抗日战争结束后民族矛盾地位下降,D错误。2.(2022北京,8,3分)1946年4月8日,中共代表王若飞、博古等人参加政治协商会议后,从重庆返回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遇难,民主人士、国民党要员等社会各界纷纷表示哀悼。有悼文指出:“他们的事业,就是中国人民大众的事业,就是全人类的事业。”这反映出当时中国社会各界()A.拥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反对国民党政权的统治C.希望建立无产阶级政权D.企盼国家实现和平民主答案D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若飞、博古等人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主要讨论和平建国等问题。社会各界认为,他们的事业是全民族的事业,体现了当时中国人民向往和平民主的心声,故D项正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存在于1937年至1945年,排除A项;题干中的“社会各界”包括国民党要员,他们企盼国家实现和平民主,并不等同于反对国民党政权的统治,排除B项;建立无产阶级政权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目标,排除C项。3.(2022广东,9,3分)1946年6月,中共中央致电各军区负责人说:“观察近日形势,蒋介石准备大打,恐难挽回。”“我军必须战胜蒋军进攻,争取和平前途。”因此中共中央向解放区军民发出的号召是()A.“武装自卫” B.“向敌后发展”C.“救亡图存” D.“解放全中国”答案A材料“1946年6月”“蒋介石准备大打”“我军必须战胜蒋军进攻”表明中国共产党面对国民党准备发动全面内战的企图,确定了自力更生、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军队进攻的方针,故选A;“向敌后发展”为抗战时期中共中央对八路军、新四军提出的口号,故排除B;“救亡图存”是面临外来侵略而提出的口号,排除C;“解放全中国”口号提出于1947年,故排除D。4.(2020课标Ⅲ,30,4分)1940年代中后期,中国许多工矿企业尽管账面上获得利润,但难以维持再生产,故“很多工厂把囤积原料作为主业,反以生产作为副业”。这说明,当时()A.商业的繁荣带动了工业生产B.抗日战争的胜利推动生产恢复C.国统区的经济秩序遭到破坏D.国民党军阀混战扰乱经济发展答案C1940年代中后期,正值解放战争时期。从材料信息看,这一时期许多中国工矿企业经营出现了严重困难,生产难以为继,只能以囤积原料为“主业”,生产反而成了“副业”,结合所学可知,由于国民党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国民党统治区(即国统区)的经济秩序遭到破坏,故选C项。从材料信息看,这一时期中国经济遭到破坏,故A项说法错误。材料体现了工矿企业生产难以为继,故B项错误。这一时期处于解放战争时期,不存在国民党军阀混战问题,故D项错误。5.(2021全国乙,30,4分)土改后,太行山区某农民要买一头驴,谈好价钱后,他表示要回家和妻子商量,理由是“我们村上好多人家都立下了新规矩,男的开支一斗米以上要得到女人的同意,女人开支二升米以上要得到男人的同意”。这件事可以反映出,当时解放区()A.男尊女卑观念消亡B.家庭成员经济地位发生变化C.按劳分配得到实施D.传统的社会伦理秩序被颠覆答案B材料中,农民买驴要征求妻子同意,结合所学可知,土地改革按家中人口分配土地,调整了生产关系,冲击了男女不平等的封建传统旧观念,使得家庭成员经济地位发生了变化,故选B项。解放区土地改革提高了妇女的社会地位,但是要从根本上消除几千年来遗留下来的男尊女卑等传统伦理秩序观念是非常困难的,A、D两项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家庭消费,而非按劳分配,C项排除。6.(2024黑、吉、辽,9,3分)1947年,河北景县流传着歌谣:“吃八路,穿八路,住八路,为什么不去当八路。”南宫县的新兵说:“好日子是毛主席给的,不打老蒋是没心肝的,所以我要坚决打老蒋。”肥乡县的农民说:“我得报恩,我老了,我送我儿子参军。”这反映出()A.解放战争进入决战阶段B.减租减息激发了革命热情C.国民政府陷入统治危机D.土地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答案】D考查点:解放战争。【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进行的土地改革,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和生产热情,增强了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从而激发了人民参军的热情,故选D项。1948年秋,人民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决战阶段,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减租减息政策实行于抗战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了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与国民政府无关,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7.(2024湖北,9,3分)1948年1月,中共中央原则通过《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在征求意见过程中引发热烈讨论。因各解放区分歧较大,该文件最终未成为正式决定,代之以一系列细致且分门别类的具体指示。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A.巩固统一战线 B.坚持实事求是C.转变工作重心 D.注重自身建设【答案】B考查点:中国共产党的工作作风。【解析】1948年1月正处于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原则通过的文件,在征求意见的过程中因各解放区分歧较大,最终并没有成为正式决定,而是代之以一系列细致且分门别类的具体指示,这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实事求是,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中国共产党与其他阶级、阶层、党派联合的统一战线,故A项错误;1949年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描述的是党的决定的通过,而不是加强自身建设,故D项错误。8.(2018江苏单科,10,3分)下侧是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兵力对比图。由此可知,人民军队兵力总数占据优势始于()A.全面内战爆发时 B.战略反攻开始前C.三大战役进行中 D.渡江战役结束后答案C从图中可看出,人民军队在1948年11月已占据优势。结合所学可知,1948年11月处于三大战役期间,C正确。全面内战爆发于1946年6月,战略反攻开始于1947年6月,由图可知,当时国民党兵力占据优势,A、B排除;渡江战役发生于1949年4月,D错误。9.(2019课标Ⅱ,30,4分)1948年10月底,中共中央要求各地通过党校、军校以及其他方式,对干部进行培训,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开办正规大学,尽快使干部熟悉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管理和技术。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推动土地改革进一步深入B.为工作重心的转移做准备C.重视科学和文化以推进工业化建设D.提高执政能力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答案B结合所学可知,1948年10月正值国共双方战略决战之际,此时对干部进行培训,主要是为工作重心的转移做准备,B正确。土地改革关注的是农民,而材料强调的是干部群体,A错误。推进工业化建设、发展社会主义生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任务,C、D错误。10.(2019天津文综,10,4分)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说:“古代有封建的土地所有制,现在被我们废除了,或者即将被废除……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我们的农业和手工业,就其基本形态说来,还是和还将是分散的和个体的,即是说,同古代近似的。”这次会议是()A.中共七大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中共八大答案B从材料信息可知,当时封建土地所有制已被废除或即将被废除,在之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分散的农业、手工业经济将仍然存在。由所学可知,该现象发生在土地改革开始后,社会主义改造之前。据此可知,该会议应该是1949年春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故选B项。1945年中共七大召开时,尚未进行土地改革,A项与题意不符,排除;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共八大召开时,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已在进行,与“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还将是分散的和个体的”不符,故C、D两项排除。11.(2022湖南,9,3分)1949年3月,北平市委书记彭真在全市职工积极分子大会上强调,“私营工厂的工人又是主人,又不是主人,从国家方面讲他们是主人,在工厂又要受资本家指挥,这又不是主人”。这表明北平市()A.对民族资本家妥协退让B.贯彻新民主主义政策C.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D.已准备接管私营企业答案B由材料“1949年3月”可知,此时新中国尚未成立,私营工厂仍属于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结合所学可知,北平当时已经解放,彭真的讲话“工人又是主人,又不是主人”“在工厂又要受资本家指挥”,说明中国共产党允许私营企业存在,体现了北平市贯彻新民主主义政策,B正确。知识拓展新民主主义政策,包括城市政策、土地政策和新区政策。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阐述为: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即“建立一个联合一切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的政治制度”;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在土地问题上是“耕者有其田”,在工商业问题上“必须是由国家经营、私人经营和合作社经营三者组成”;新民主主义文化,应该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12.(2020课标Ⅰ,30,4分)1949年5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只强调和资本家斗争,而不强调联合愿意和我们合作的资本家……这是一种实际上立即消灭资产阶级的倾向”“和党的方针政策是在根本上相违反的”。这一指示有利于当时()A.在经济领域实行公私合营B.接管城市后生产的恢复发展C.确立国营经济的主导地位D.对新民主主义政策进行调整答案B1949年5月,解放战争胜利在望,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也在向城市转移。中共中央的指示强调“联合愿意和我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