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吉林大学附属中学语文高三上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吉林大学附属中学语文高三上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吉林大学附属中学语文高三上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吉林大学附属中学语文高三上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吉林大学附属中学语文高三上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吉林大学附属中学语文高三上期末考试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1.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在现代社会,歌词比诗歌容易接近大众。歌词也不乏诗歌所能带给人的诗意的享受。在创作手法方面,现代诗与歌词也有相同的地方:一是现代诗和歌词作为抒情性作品的代表,都非常讲究意境和意象;二是现代诗和歌词都非常重视修辞方法的运用。但是,诗歌创作和歌词创作毕竟有着多方面的差别。如歌词和诗都有潜入无意识的渴望,但二者潜入无意识的途径截然不同。所以要用写歌词的方式来写诗,以此增强诗的感染力是行不通的。如果要把流行歌曲歌词当作现代诗借鉴的对象,那么流行歌词的局限性势必会影响现代诗的创作。流行歌曲歌词总体而言内容较浅显,押韵的要求也会束缚诗歌内容的表达。其次,流行歌曲歌词的题材比较狭窄,关注社会现实的少,表现男女情爱的多,很多格调不高。第三,有些歌曲语言晦涩,表达不够规范,常出现语法问题。虽然诗歌在语言上也讲求陌生化和跳跃性,但是语言并不晦涩难懂。音乐与诗歌结合的方法也是不可行的。现当代文学史上,有过现代诗与音乐结合的例子,早在五四时期就有少数新诗作品被用作歌词,也有少数新诗诗人直接写歌词,也出现了不少“歌诗”作品。早期新诗中可以入歌的作品,风格都比较简单、平直,所以才能入歌。徐志摩、席慕容等都有作品被谱成曲,可是这些歌传唱的程度不如一般的流行歌曲。文人的诗歌强化文字的华美,这势必造成诗只能看而不能唱。同时,诗歌强调理智,诗歌只适合读者反复阅读和体味,很难有人谱写出适合它们的曲。(选自覃兰《浅议现代诗歌与音乐结合的可能性》,有删改)1.现代诗和歌词有哪些相同之处?2.流行歌曲歌词的局限性体现在哪些方面?3.音乐和诗歌结合不可行的原因有哪些?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所谓整体思维,是以普遍联系、相互制约的观点看待世界的思维方式。整体思维方式将整个世界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认为构成整个世界的一切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并且每一个事物又是一个小的整体,除了它与其他事物之间具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之外,其内部也呈现出多种因素、多种部件的普遍联系。西人所说的“关联思维”、“关联宇宙论”、“有机宇宙哲学”或“有机主义宇宙观”,今人所说的“系统思维”,实际上就是“整体思维”。注重整体统一的整体思维,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整体思维从整体原则出发,强调事物的相互联系和整体功能,探讨天与人、自然与人为、主体与客体、人与人、人与自我的相互关系,以求得天、地、人、我(心)的和谐统一,即注重“天人合一”“天人和谐”。这种整体思维方式,在道家、儒家以及中华传统医学中表现得十分突出。早在西周时期,“天人合一”思想就已经萌生。《周易》“推天道以明人事”,“天人合一”思想是《周易》整体思维观念立论的基本依据之一,其目的在于揭示人与天地、自然的相互关系,从而合理指导人之所作所为。在《周易》看来,人与天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因此,人应当随顺天地之道而为。如此,方可“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东周以降,道家的列子、庄子以及儒家的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张载等不但合理继承了“天人合一”思想,而且有所发展和创新。道家认为,天、人同类而合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董仲舒对天、人问题作了详细的论证和明确的表述,明确指出“以类合之,天人一也”,即天人本来合一,故“天人之际,合而为一”。至宋代之时,张载正式将“天人合一”作为一个专有名词明确提了出来,“儒者则因明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致学而可以成圣。得天而未始遗人,《易》所谓不遗、不流、不过者也”。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张载在《正蒙·乾称篇》中提出了宝贵的“民胞物与”思想,为合乎德性的实践行为提供了一种观念阐释,将儒家的天人观、物我观、知行观提升至新的境界和层次。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华传统医学,亦以“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等思想观念为立论的理论依据,并且将这一整体思维观念具体化、实践化。中国医学理论将人体看成一个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认为人体内部各个组成部分及各个组成要素之间既是相互联系的、不可割裂的,又是互相制约的、互为作用的。并且,“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因此人之保健养生等都应合乎天地之道、日月之行。在临床治疗中,中医反对单纯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强调整体而观、全面诊断、辩证论治,亦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治病必求于本”。进而言之,中医学不仅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而且认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也是一个统一体,亦即人体-自然-社会是统一的有机整体。“天人合一”思想既是一种宇宙观或世界观,又是一种伦理道德观(生态伦理),代表着一种人生追求、一种精神境界。中国传统文化以“天人合一”“天人和谐”为根本特点的整体思维观念和思维方法,对于保持人类的生态平衡,促进社会的协调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摘编自彭华《中国传统思维的三个特征:整体思维、辩证思维、直觉思维》)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整体思维是看待世界的思维方式,它认为世上万事万物均相互联系、相互制约。B.“天人合一”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特点,最早是宋代学者张载提出的。C.“民胞物与”是对“天人合一”思想的发展,它提升了整体思维的境界和层次。D.中华传统医学以儒家思想为理论依据,在临床上反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首段论述“整体思维”,是论述传统思维中的“天人合一”思想的前提。B.第四段引述儒道两家的代表性观点,论证了他们对“天人合一”思想的发展。C.文章不仅论证了中国传统整体思维与西方的渊源关系,也论述了其现代价值。D.文章以总分总的结构,论证了中国传统思维中的“整体思维”的表现与发展。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周易》到儒道两家诸子,虽然在“天人合一”之理的表述上有差异,但在思维观念上是一以贯之的。B.我国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五育”并举教育体系的实践,体现了中国传统思维特征中整体思维的理念。C.根据中华传统医学理论,人体与天地相互影响,因而医生可以选择从自然或社会的角度诊断并治疗疾病。D.继承发展中国传统思维中的“整体思维”,有助于保持人类的生态平衡,也可使社会发展更加协调稳定。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塔铺刘震云我从部队复员,回到了家。那是1978年,社会上刚兴高考的第二年,我便想去碰碰运气。就这样,我来到镇上中学,进了复习班。复习班,是学校专门为社会上大龄青年考大学办的。进复习班一看,许多人都认识。于是谈各人来复习的动机。王全说:他本不想来凑热闹,都有老婆的人了,还拉扯着俩孩子,上个什么学?可看到地方上风气恁坏,贪官污吏尽吃小鸡,便想来复习,将来一旦考中,做个州府县官啥的,也来治治这些人。“磨桌”(豫北土话,形容极矮的人)说:他不想当官,只是不想割麦子,毒日头底下割来割去,把人整个贼死!最后轮到我,我说:正是一无所有,才来复习。这所中学的所在镇叫塔铺。镇名的由来,是因为镇后村西土坛上,竖着一座歪歪扭扭的砖塔。开学头一天,上语文课,教室后边传来鼾声。老师循声寻人,大家发现是坐在后边的“磨桌”伏在水泥板上睡着了。老师气冲冲地走了,教室炸了窝。有起哄的,有笑的,有埋怨“磨桌”的。这时我发现,乱哄哄的教室里,唯有一个人没有参加捣乱,趴在水泥板上认真学习。她是个女生,正和尚入定一般,看着眼前的书,凝神细声地诵读课文。我不禁敬佩,满坑蛤蟆叫,就这一个是好学生。河边落日将尽,一小束水流,被晚霞染得血红,一声不响慢慢淌着。远处河滩上,有一农家姑娘在用筢子收草。只见那收草姑娘已将一大堆干草收起。仔细一打量,这姑娘竟是课堂上那独自埋头背书的女同学李爱莲。我问为什么割草,她脸蛋通红,说家中困难,爹多病,下有二弟一妹,只好割草卖钱,维持学费。我叹息一声,说不容易。她看我一眼,说:“现在好多了呢。以前家里更不容易。记得有一年,我才十五,跟爹到焦作拉煤。那是年关,到了焦作,车胎放了炮,等找人修好车,已是半夜。我们父女在路上拉车,听到附近村里人放炮过年,心里才不是滋味。现在又来上学,总得好好用心,才对得起大人……”后来我和李爱莲同桌,我给她讲当兵,在部队里如何喂猪。她给我讲小时候自己爬榆树,一早晨爬了八棵,采榆钱回家做饭。家里妈挺善良,爹脾气不好,爱喝酒,喝醉酒就打人。春天了,柳树吐米芽了。一天晚饭,我在教室吃,李爱莲悄悄推给我一个碗。我低头一看,是几个菜团子,嫩柳叶蒸做的。我感激地看她一眼,急忙尝了尝,竟觉山珍海味一般。这时发生了一件怪事,痩得皮包骨头的“磨桌”突然脸蛋红扑扑的。这秘密终于被我发现了。我到厕所解手,发现地上有几张破纸在烧,火里爬着几个刚出壳的幼蝉。“磨桌”盯着那火,蛮有兴味地一个个捡起往嘴里填,接着就满嘴乱嚼起来。我眼中涌出了泪,上前拉住他,犹如拉住自己的亲兄弟:“‘磨桌’,咱们回去吧!”“五一”了,学校要改善生活。萝卜炖肉,五毛钱一份,穷年不穷节,同学们纷纷慷慨地各买一碗,“哧溜哧溜”放声吃。我端菜回教室,发现李爱莲独自在课桌前埋头趴着,也不动弹。我猜想她经济又犯紧张,便将那菜吃了两口,推给了她。她抬头看看我,眼圈红了,将那菜接了过去。我既是感动,又有些难过,还无端生出些崇高和想保护谁的念头,便眼中涌泪,扭身出了教室。离高考只剩两个月了。这时传来一个消息,说高考还考世界地理。学校原以为只考中国地理,没想到临到头还考世界地理,大家一下都着了慌。这时我爹来送馍,问是什么事,我简单地给他讲了,没想到他双手一拍:“你表姑家的大孩子,在汲县师范教书,说不定他那儿有呢!”爹自告奋勇要立刻走汲县。我说:“来回一百八十里呢!”第三天早晨,爹从县城回来了。这时我才发现,爹的鞋帮已开了裂,裂口处洇出一片殷红殷红的东西。我忙把爹的鞋扒下来,发现那满是脏土和皱皮的脚上,密密麻麻排满了血泡,有的已经破了,那是一只血脚。“爹!”我惊叫,却是哭声。高考结束了。和王全仅分别了一个月,他却大大变了样。我想起李爱莲,忙问:“李爱莲她爹的病怎么样了?她说在新乡考学,考得怎么样?”王全叹了一口气:“她根本没参加考试,她出嫁啦!她爹这次病得不一般,要死要活的,一到新乡就大吐血。没五百块钱人家不让住院,不开刀就活不了命。一家人急得什么似的,急手现抓钱,哪里借得来?这时王庄的暴发户吕奇说,只要李爱莲嫁给他,他就出医疗费。你想,人命关天的事,又不能等,于是就……”后来,我进了我国北方的一所最高学府。玉阶飞檐,湖畔桃李,莘莘学子。但我的眼前始终浮动着、闪现着塔铺的一切,一切。我不敢忘记,我是从那里来的一个农家子弟。(有删改)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A.小说以顺叙的手法记述了“我”参加高考的过程,虽然叙事平淡,但真实感人,写出了那一代人的辛酸经历。B.王全年龄较大,因对地方官的不满而决定参加高考,以求将来做官可以整治这些让他痛恨的地方官,但后来他改变了主意。C.小说结尾一段写“我”不敢忘记自己是一个农家子弟,这其实是表示“我”不敢忘记自己是如何从穷人堆里挣扎出来的。D.刘震云的《塔铺》和沈从文的《边城》都把目光投向乡村,都叙述了一个发生在乡村的凄美故事,歌颂了人性的纯真。2.小说中的李爱莲具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3.小说三次写“我”流泪,每次心情都不一样。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乐黄目,字公礼,抚州宜黄人。淳化三年举进士,补伊阙尉。成平中,徙知壁州,未行,上章言边事,召对,拜殿中丞。久之,直史馆、知浚仪县。俄上言曰:“今朝官以数任除知州,簿尉以两任入县令,虽功过易见,而能否难明。伏见唐开元二年选群官,有宏才通识、堪致理化者,授刺史、都督。又引新授县令于宣政殿,试理人策一道,惟鄄城令袁济及格,擢授醴泉令,余二百人,且令赴任,十余人并放令习学。臣欲望自今审官院差知州铨曹注县令候各及三二十人一次引见于御前试时务策一道如此则官得其人事无不治。”上颇嘉其好古。迁太常博士、京西转运使。丁内艰,时真宗将幸洛,以供亿务繁,起令莅职。父寻卒,上复诏权夺。大中祥符中,使契丹还。就拜起居郎,改陕西转运使,赐金紫。陈尧咨知永兴,好以气凌黄目,因表求解职,不许。尧咨多纵恣不法,有密言其事者,诏黄目察之,得实以闻,尧咨坐罢龙图阁职,徙知邓州。八年,黄目入判三司三勾院。天禧初,马元方奏黄目职事不举,遂分三勾院,以三人掌之。黄目罢任,奉朝请。逾月,拜兵部员外郎、知制诰。黄目属辞淹缓,朝议以为不称职。时以盛度知京府,辞不拜,即迁黄目右谏议大夫,权知开封府,度为会灵观判官,两换其任。仁宗升储。明年,徙潭州。长沙月给,减于荆渚,特诏增之,又谕以寄任之意。五年,代还,知审官院。黄目以风疾题品乖当[注],改知通进。数月,求外任,得知亳州。俄所疾加甚,卒,年五十六。黄目面柔简默,为吏处剧,亦无败事。有集五十卷,又撰《学海搜奇录》四十卷。(节选自《宋史·乐黄目传》)[注]题品乖当:考评政绩不当。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臣欲望白今审官院差知州/铨曹注县令/候各及三二十人/一次引见于御/前试时务策一道/如此/则官得其人事/无不治B.臣欲望白今审官院差知州/铨曹注县令/候各及三二十人/一次引见于御前/试时务策一道/如此/则官得其人/事无不治C.臣欲望白今审官院差/知州铨曹注县令/候各及三二十人/一次引见于御/前试时务策一道/如此/则官得其人/事无不治D.臣欲望白今审官院差/知州铨曹注县令/候各及三二十人/一次引见于御前,试时务策一道/如此/则官得其人事/无不治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权夺,古代官员居父母丧时,虽然丧服未满,但朝廷强令m仕。B.金紫,金印紫绶,黄金印章和紫色绶带,后代指高官显爵。C.奉朝请,诸侯春季朝见天子叫朝,秋季为请;因称定期参加朝会。D.代还,出任外官的朝臣在一定年限会被其他官员替换而回到京城。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乐黄目熟悉古制,上书介绍。乐黄目曾经上书介绍唐朝开元二年选拔官员的事情,在介绍对新任县令的考察时,陈述了朝廷的具体做法以及最终的结果等。B.乐黄目不计私仇,客观公正。陈尧咨任永兴知军时经常欺凌乐黄目,乐黄目想免除职务没被允许;后来有人密报陈尧咨放纵违法,乐黄目访察后据实上报。C.乐黄目写文缓慢,朝臣非议。乐黄目写文章比较慢,朝中大臣认为他不称职。此时因为盛度不愿意担任京府知府,就让乐黄目暂代,并两次替换他的职位。D.乐黄目面目和善,为官认真。乐黄目为人简约、沉静,曾经担任过转运使、知审官院、毫州知州等官职,在官任上处理比较繁多的事务,没有失败的事情。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l)丁内艰,时真宗将幸洛,以供亿务繁,起令莅职。(2)长沙月给,减于荆渚,特诏增之,又谕以寄任之意。5.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各题。宿陕府北楼奉酬崔大夫二首陆畅其一楼压黄河山满坐,风清水凉谁忍卧。人定军州禁漏传,不妨秋月城头过。其二一别朱门三四春,再来应笑尚风尘。昨宵唯有楼前月,识是谢公诗酒人。[注]①禁漏:漏刻发出的声响。②谢公:南齐诗人谢跳,唐李白《秋登宣城眺北楼》诗:“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此诗中“谢公”应指崔大夫。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诗中,首句雄奇磅礴,“压”字写出北楼之高,“满”字则写出北楼上视野之开阔。B.前诗写因为楼高,故而诗人觉得“风清水凉”、风景宜人,也正因如此,所以诗人才舍不得入睡。C.后诗中,“别”“笑”二字写出诗人近几年羁旅漂泊的生活状态,达观里隐含着一些苦辛。D.两首诗角度不同,前诗从时间切入,侧重写景;后诗从空间切入,侧重写人。2.两首诗都写了“月”,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默写(1)遥岑远目,_______________,玉簪螺髻。(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2)伤心秦汉经行处,_______________。(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3)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_______________。(《孟子》)(4)_______________,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柳永《八声甘州》)(5)太守即遗人随其往,_______________,遂迷,不复得路。(陶渊明《桃花源记》)(6)祸兮福之所倚,_______________。(《老子》)(7)物轻人意重,_______________。(邢俊臣《临江仙》)(8)_______________,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7.微写作在西班牙举行的一场自行车赛上,车手伊斯梅尔·埃斯特万在距离终点只有300米时不幸遭遇爆胎,他只能扛起自行车跑向终点。而此时他身后的竞争对手奥古斯汀·纳瓦罗拒绝超越对手,慢慢地跟随其身后。后来,埃斯特万想把奖牌送给纳瓦罗,但遭到了婉拒。从下面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①这一消息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发表看法。要求:观点鲜明,言之成理。②请发挥想象,描写当时比赛终点的场景。要求:具体、形象,有画面感。③请以“对手”为题,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8.古今中外的文化名人往往有着某种特殊的审美爱好,而这又常常深深地影响了他们的创作与人生。如“李白与酒紧密相连;陶渊明与菊紧密相连;林逋与梅紧密相连;杜甫与……紧密相连;巴金与……紧密相连。请自选一个人物,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一段文字,至少运用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不少于60个字。沈从文与水紧密相连。水是他创作的源泉,是他灵魂的栖息地。他的文字如水一般通透澄明,浸染了湘西水土独有的气息。他的心灵如水般柔情缱绻,充满了对故乡一草一木的热爱与眷恋。他的人生如水般波澜起伏,书写了一个乡下人成长的传奇。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虞美人》中李煜触景生情,夜不能寐,抒发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逍遥游》中写鹏的脊背不知道有几千里,接着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它展翅高飞的情形。(3)《行路难(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细致的动作描写形象地写出了诗人无心进餐,内心苦闷抑郁的状态。

参考答案1、1.①现代诗和歌词都能带给人诗意的享受;②作为抒情性作品的代表,都非常讲究意境和意象;③都非常重视修辞方法的运用。2.①内容较浅显,押韵的要求也会束缚诗歌内容的表达;②歌词的题材比较狭窄,关注社会现实的少,表现男女情爱的多,很多格调不高;③有些歌曲语言晦涩,表达不够规范,常出现语法问题。3.①文人的诗歌强化文字的华美,造成诗只能看而不能唱。②诗歌强调理智,只适合读者反复阅读和体味,很难有人谱写出适合它们的曲。【解析】1.本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和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回归文章,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分条回答问题。筛选信息,第一段“歌词也不乏诗歌所能带给人的诗意的享受”,即都能带给人诗意的享受;“在创作手法方面,现代诗与歌词也有相同的地方:一是现代诗和歌词作为抒情性作品的代表,都非常讲究意境和意象”,即都非常讲究意境和意象;“二是现代诗和歌词都非常重视修辞方法的运用”,即都非常重视修辞方法的运用。2.​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筛选信息,第三段“流行歌曲歌词总体而言内容较浅显,押韵的要求也会束缚诗歌内容的表达”,即内容较浅显;“其次,流行歌曲歌词的题材比较狭窄,关注社会现实的少,表现男女情爱的多,很多格调不高”,即很多格调不高;“第三,有些歌曲语言晦涩,表达不够规范,常出现语法问题”,分点概括即可。3.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文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筛选信息,最后一段“文人的诗歌强化文字的华美,这势必造成诗只能看而不能唱。同时,诗歌强调理智,诗歌只适合读者反复阅读和体味,很难有人谱写出适合它们的曲”,分点概括作答即可。【点睛】解答本类型题目一定要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抓因求果找理由,此类题目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的、分散的。根据要求非常谨慎地从原文中寻找辨识有效信息,并将有效信息进行剪辑组合,形成全面的符合要求的答案。2、1.A2.C3.C【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审准题干“正确的一项”,浏览选项意思,回归原文,比对是否有时空错位、张冠李戴、无中生有、不符合逻辑等问题,选出最佳答案。B项,“最早是宋代学者张载提出的”错误,依据第三段“早在西周时期,‘天人合一’思想就已经萌生”,第四段“道家的列子、庄子以及儒家的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张载等不但合理继承了‘天人合一’思想,而且有所发展和创新”“至宋代之时,张载正式将‘天人合一’作为一个专有名词明确提了出来”可知,“天人合一”思想不是由张载最早提出,张载是继承和发展,并正式提出“天人合一”这一专有名词。C项,“提升了整体思维的境界和层次”错误,依据第四段“张载在《正蒙·乾称篇》中提出了宝贵的‘民胞物与’思想,为合乎德性的实践行为提供了一种观念阐释,将儒家的天人观、物我观、知行观提升至新的境界和层次”可知,原文只是说“将儒家的天人观、物我观、知行观提升至新的境界和层次”,故C项扩大了范围。D项,“中华传统医学以儒家思想为理论依据”错误,第五段说中华传统医学“亦以‘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等思想观念为立论的理论依据,并且将这一整体思维观念具体化、实践化”“在临床治疗中,中医反对单纯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强调整体而观、全面诊断、辩证论治”可知,不是以“儒家思想为理论依据”,而是以“‘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等思想观念为立论的理论依据”,故D项于文不符。故选A。2.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关系,论点和论据间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假设论证、因果论证、对比论证、事例论证等方法。选项提到的论点、手法等要仔细比对,选出最佳答案。C项,“论证了中国传统整体思维与西方的渊源关系”错误,依据第一段“西人所说的‘关联思维’、‘关联宇宙论’、‘有机宇宙哲学’或‘有机主义宇宙观’,今人所说的‘系统思维’,实际上就是‘整体思维’”可知,原文提到了西方的“整体思维”,但没说“中国传统整体思维与西方的渊源关系”,故C项无中生有。故选C。3.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比对选项和原文在观点态度上是否有细微差别,是否有强加因果、条件不充分、无中生有、时空错位等问题。C项,“因而医生可以选择从自然或社会的角度诊断并治疗疾病”错误,依据第五段“‘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因此人之保健养生等都应合乎天地之道、日月之行”“中医学不仅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而且认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也是一个统一体,亦即人体-自然-社会是统一的有机整体”可知,中华传统医学理论认为人体与天地、社会相互关联,所以应该顺应天地自然之道,但是C项“因而医生可以选择从自然或社会的角度诊断并治疗疾病”的推断则不成立。故选C。【点睛】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比对关系,看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词语,要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改、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特别注意比对:指代词、范围词、程度词、时间词等。3、7.D5.①她是个学习自觉用功的人。语文课上,老师因有人睡觉被气走,教室一片混乱,而她依然专心致志地学习。②她是个勤劳吃苦、善良懂事的人。家里穷,她割草卖钱,维持学费。十五岁时陪父亲去外面拉煤,她知道家里的困难,用心学习,不辜负父母。③她是个勇于牺牲自己、孝顺的人。父亲生病,她不得不中断学业,嫁给一个有钱人,以此换得父亲的医疗费。(答三点即可)6.①具体分析:第一次是在厕所发现“磨桌”烧幼蝉吃,是同情同学的遭遇,也为那个年代物质极度贫乏而忧心。第二次是在过节时发现李爱莲没有钱改善生活,被李爱莲感动,也为她难过,内心萌发要保护这个脆弱的女孩的念头。第三次是看到父亲走了一百八十里路为自己借书回来时的一只血脚,是对深沉的父爱的感恩。②效果:三次描写,丰富了“我”这个人物形象。突出了处于底层的人在困顿生活中展现出的善良、朴素的品质。【解析】7.本题考查文本内容及艺术特色分析鉴赏的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要求选出“最恰当的”“一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A项,“叙事平淡”分析不当,从小说内容来看,情节跌宕起伏;B项,“但后来他改变了主意”错误,这是对原文“他却大大变了样”的错误理解;C项,“这其实是表示‘我’不敢忘记自己是如何从穷人堆里挣扎出来的”说法牵强,作者文末提到“我不敢忘记,我是从那里来的一个农家子弟”,表达的是自己不能忘本的情怀,与如何挣扎无关。故选D。5.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作答时先在文中找出和人物相关的描写、叙述、议论等,然后选择能概括人物形象的词汇组织答案,可先用一到两个四字短语概括人物形象,再结合文本进行分析。解答此题,可先从文中筛选出与李爱莲这一人物相关的描写、评价性的语句,提取相关的故事情节,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原文“这时我发现,乱哄哄的教室里,唯有一个人没有参加捣乱,趴在水泥板上认真学习。她是个女生,正和尚入定一般,看着眼前的书,凝神细声地诵读课文,我不禁敬佩,满坑蛤蟆叫,就这一个是好学生”,写她学习认真;“割草卖钱,维持学费”“我才十五,跟爹到焦作拉煤”“总得好好用心,才对得起大人”“采榆钱回家做饭”,写她刻苦、勤劳、孝顺、懂事;“她根本没参加考试,她出嫁啦!她爹这次病得不一般,要死要活的,一到新乡就大吐血,没五百块钱人家不让住院,不开刀就活不了命。一家人急得什么似的,急手现抓钱,哪里借得来?这时王庄的暴发户吕奇说,只要李爱莲嫁给他,他就出医疗费。你想,人命关天的事,又不能等,于是就……”,为了筹集父亲的医疗费,她嫁给了暴发户,放弃了高考,表现出她牺牲自我和孝顺的性格特征。6.本题考查细节描写的作用的能力。答题时,要结合原文内容分析探究,然后进行陈述。此题包含两个小问,一是三次流泪的心情如何,二是其表达效果怎样。此处通过三次流泪的“我”不同的心情的表现主要是丰富“我”的形象特征。文中描写“我”第一次流泪,原文“我到厕所解手,发现地上有几张破纸在烧,火里爬着几个刚出壳的幼蝉。‘磨桌’盯着那火,蛮有兴味地一个个捡起往嘴里填,接着就满嘴乱嚼起来。我眼中涌出了泪,上前拉住他,犹如拉住自己的亲兄弟”,写在厕所发现“磨桌”烧幼蝉吃我眼中涌出了泪,从中可见“我”对“磨桌”的同情与忧心;描写“我”第二次流泪,原文“我端菜回教室,发现李爱莲独自在课桌前埋头趴着,也不动弹。我猜想她经济又犯紧张,便将那菜吃了两口,推给了她。她抬头看看我,眼圈红了,将那菜接了过去。我既是感动,又有些难过,还无端生出些崇高和想保护谁的念头,便眼中涌泪,扭身出了教室”,过节时李爱莲没有钱改善生活,“我”便将自己的菜给了她,“她抬头看看我,眼圈红了,将那菜接了过去”,直接写出了“我”的感动与难过;描写“我”第三次流泪,原文“我”看到父亲走了一百八十里路为自己借书回来时的一只血脚,“我惊叫,却是哭声”,从中可见“我”对父亲的感恩。通过这三次描写,我们可以分辨出“我”的形象特点:有同情心,善良朴素,懂得感恩。【点睛】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可从以下角度入手:7.借助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和心理等描写来分析人物;5.借助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来剖析人物;6.借助作者对人物的直接评价或作品中其他人物的间接评价来理解人物;7.借助故事情节来把握人物。4、1.B2.D3.C4.(1)乐黄目的母亲去世,当时皇帝将要到洛阳,因为后勤供给事务繁多,征召让乐黄目继续任职。(2)长沙每月的供给比荆渚要少,朝廷特意下诏增加,又把托付重任告知他。【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文言断句能力是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断句时首先要仔细阅读文段,把握语段的基本意思,然后充分利用各种标志词及句式特点断句。划线句的翻译是:我希望从现在开始审官院差遣知州、铨曹登记县令,等到各够二三十人,一次引见给皇帝,设置实务策一题进行考试。这样做,可以选出合适的官员,没有事情办不好。“知州”“县令”的谓语分别是“差(选择、选拔)”“注(登记)”,再加上名词“臣”和动词“欲望”,可以判定“知州”后要停顿,排除CD;介词“于”的宾语是“御前”,故“御前”后要停顿,排除AC;从语句结构特点分析,“官得其人”和“事无不治”分别是结构严整的两个句子,故“人”后要停顿,排除AD。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学文化知识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平时的积累,并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D项,“在一定年限会被其他官员替换而回到京城”错误,代还,文中的意思是朝臣出任外官者重新被调回朝廷任职;也指军队被调回原地驻防。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本题中,C项,“并两次替换他的职位”错误,原文有“两换其任”,意思是乐黄目与盛度两人互换了职位。故选C。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语句翻译能力。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做到字字落实的同时,要重点关注得分点:(1)丁内艰,母亲去世;繁,繁多;起,征召。(2)减,少;谕,告知,寄任,托付重任。【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乐黄目,字公礼,抚州宜黄人。乐黄目在淳化三年考中进士,补任伊阙尉。成平年间,乐黄目调任壁州知州,没有赴任,上奏章讨论边境的事务,皇帝召见他,任命他为殿中丞。一段时间后,担任直史馆和浚仪县县令。乐黄目很快上书说:“现在朝中官员任满几个任期就被任命为知州,主簿、县尉两个任期就被任命为县令,虽然能够看清楚他们的功过,但他们是否有能力担任这样的官职却很难确定。我听说唐朝开元二年挑选官员,有宏才通识、胜任治理教化的,被任命为刺史、都督。又引见新任县令到宣政殿,策试一道治理百姓的题目,只有鄄城的县令袁济及格,朝廷将他提拔授任为醴泉令,其余二百人,先让他们赴任,还有十多人都安排让他们学习。我希望从现在开始审官院差遣知州、铨曹登记县令,等到各够二三十人,一次引见给皇帝,设置实务策一题进行考试。这样做,可以选出合适的官员,没有事情办不好。”皇帝对他熟悉古制很满意。后来乐黄目被任命为太常博士、京西转运使。乐黄目的母亲去世,当时皇帝将要到洛阳,因为后勤供给事务繁多,征召乐黄目继续任职。不久,他的父亲去世,皇帝又下诏让他暂时坚守职务,不让他守丧。大中祥符年间,乐黄目出使契丹返回朝廷。就地被任命为起居郎,改任陕西转运使,赐金印紫绶。陈尧咨任永兴知军,经常以豪横欺凌乐黄目,乐黄目因而上奏请求免除职务,没有被批准。陈尧咨多次放纵违法,有人把他的罪行密报给朝廷,朝廷诏令乐黄目访察,乐黄目得知真相后上报朝廷,陈尧咨因而被免去龙图阁的职务,调任邓州知州。大中祥符八年,乐黄目入京掌管三司三勾院事务。天禧初年,马元方上奏说乐黄目不称职,于是朝廷将三勾院分开,委任三个人掌管。乐黄目被罢免职位,定期参加朝会。过了一个月,乐黄目被任命为兵部员外郎、知制诰。乐黄目写作比较缓慢,朝臣们都认为他不称职。当时朝廷任命盛度为开封府知府,他推辞不肯上任,朝廷就升迁乐黄目为右谏议大夫,代理开封府知府,盛度为会灵观判官,两个人的职务互换。仁宗被立为太子。第二年,乐黄目被调任潭州。长沙每月的供给比荆渚要少,朝廷特意下诏增加,又把托付重任告知他。天禧五年,乐黄目任满回到京城,主理审官院。乐黄目因为患中风导致考评政绩不当,改任知通进。几个月后,乐黄目请求到京外任职,被任命为亳州知州。不久,疾病加重,去世,享年五十六岁。乐黄目神情和善,默默无闻,做官处理繁重的公务,也没有失败过。有文集五十卷,又撰写了《学海搜奇录》四十卷。5、1.B2.①前诗以景结情,写秋月从城头经过,渲染出清凉幽静的氛围,衬托出诗人欣赏美景而不忍入眠的愉悦;②后诗采用拟人手法,借唯有明月识得“我”是与“谢公”一同吟诗品酒之人,既称许了崔大夫的高雅,也委婉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华的自信以及漂泊多年怀才不遇的郁闷。【解析】1.本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B项,“因为楼高,故而诗人觉得‘风清水凉’也正因如此,所以诗人才难以入眠”因果倒置,“风清水凉谁忍卧”,难以入眠不是因为天凉,而是因为景美,不忍心睡觉。故选B。2.本题考核分析文中的意象的作用的能力。意象是能够表意的物象,分析意象题首先把握诗歌中运用了什么“象”,根据平时的积累和文本内容具体其所表达的“意”,也就是情感。本题要求分析文中“月”这一意象的作用,答题时注意结合诗句分析其在手法和情感表达上的作用。第一首“秋月城头过”写秋月从城头经过,结合上文“谁忍卧”可知是渲染出清凉幽静的氛围,以景结情,衬托出诗人欣赏美景而不忍入眠的愉悦;第二首“识是谢公诗酒人”。由“识”可见是“拟人”手法,唯有明月识得“我”是与“谢公”一同吟诗品酒之人,写出既崔大夫的高雅,结合前面的“一别朱门三四春,再来应笑尚风尘”可知此句借“月”又委婉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华的自信以及漂泊多年怀才不遇的郁闷。【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6、献愁供恨宫阙万间都做了土故患有所不辟也想佳人妆楼颙望寻向所志福兮祸之所伏千里送鹅毛野旷天低树【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直接默写。写错字、漏字、添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