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肥东圣泉中学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安徽省肥东圣泉中学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安徽省肥东圣泉中学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安徽省肥东圣泉中学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安徽省肥东圣泉中学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达标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肥东圣泉中学2025届生物高二上期末达标检测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若鹰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B.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一定流向生产者C.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D.鹰的迁入改变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单向性2.如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a、b、c、d、fB.⑤⑥两种免疫依次表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C.HIV攻击人体的⑤⑥尤其是对⑤有破坏作用D.细胞e→细胞d→③图作用的过程发生在机体首次接触过敏原时3.下列各选项为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有关叙述,其中错误的是()A.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成分,还可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B.若某化合物是由C、H、O、N和P元素组成,则该化合物可能具有供能作用C.若某蛋白质由M条肽链、N个氨基酸组成,则该蛋白质至少含有M+N个氧原子D.相同质量的脂肪与糖类相比,脂肪含能量多,因此脂肪也是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4.如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A所固定的能量是B、C的能量之和B.若C增加1kg,则需要消耗A约42kgC.B营养级的个体数量一定多于C营养级的个体数量D.若B的数量越多,则C获得的能量越少5.南极磷虾生活在围绕南极洲的海域,是南极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物种(如图所示),它是鲸类、企鹅等生物的重要食物来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食物网中的全部生物构成生物群落,其中鱼类与海豹间具有捕食和竞争的关系B.人类对海豹和蓝鲸的猎杀会导致磷虾数量增多,影响该生物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C.浮游植物固定的太阳能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消费者中虎鲸同化的能量最多D.磷虾具有食用的直接价值和维持生态平衡的间接价值,人类可对其大量捕捞6.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乳腺细胞比乳腺癌细胞更容易进行离体培养B.细胞核移植主要在同种动物、同种组织的细胞之间进行C.灭活病毒可使细胞相互凝聚并让细胞膜上的分子重新排布D.培养早期胚胎的培养液中含维生素、激素等多种能源物质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下图是具有两种常染色体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设甲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乙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若II-7为纯合体,请据图回答:(1)甲病是致________性遗传病;乙病是________性遗传病。(2)II—5的基因型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III—8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3)III—10是纯合体的概率是________。(4)假设III—10与III—9结婚,生下正常男孩的概率是________。8.(10分)藏羚羊是中国特有物种,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生活在海拔3700至5500米的青藏高原。主要以禾本科和莎草科的植物为食,天敌有狼、棕熊、鹰、秃鹫等。请回答下列问题:(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_______________特征,要较准确的估算藏羚羊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___________。(2)从保持生物多样性角度分析,我国保护藏羚羊的目的是为了保护_______________多样性和_______________多样性。(3)某研究团队对甲、乙、丙三个地区的藏羚羊种群特征进行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图中Ⅰ、Ⅱ、Ⅲ、Ⅳ分别对应大(5-8龄)、中(3-5龄)、小(1-3龄)、幼(0-1龄)四个年龄等级(藏羚羊最长寿命8年左右)。则图1中甲的年龄结构组成类型为_______________,预测此后一段时间_______________(选填“甲”“乙”“丙”)种群藏羚羊数目将保持增长。(4)某草原中藏羚羊在数年内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曲线(R=出生率/死亡率)如图2,据图分析,曲线a-b段藏羚羊种群数量变化最可能为_______________(选填“增加”或“减小”)。C-d段藏羚羊种群数量变化最可能为_______________(选填“增加”或“减小”)。除题图中因素外,直接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内部因素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为更好地保护藏羚羊的种群数量,请提出保护藏羚羊的合理化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项即可)9.(10分)多效唑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某研究小组研究了多效唑对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如下表所示(CK表示对照组)。请回答下列问题:多效唑浓度(mg·L-1)根长/cm株高/cm茎粗/cmCK19.1823.850.3820026.0310.420.5140027.1410.010.5580028.219.90.65(1)多效唑是一种_____(填“人工合成”或“植物合成”)的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有机物。(2)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因变量是_____(3)该实验的结果_____(填“能”或“不能”)说明多效唑具有抗倒伏的作用,判断理由是_____(4)多效唑是农业生产上常用的一种增产剂,在大豆盛花期向叶面喷施适宜浓度的多效唑可以显著地提高大豆的产量(大豆的收获对象是种子)。请设计实验验证多效唑对大豆具有增产作用:_____。10.(10分)糖尿病是一种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世界人口中成人患病率是8.5%,主要分为I型、II型、妊娠期糖尿病和特殊类型糖尿病等多种类型。请回答下列问题:(1)I型糖尿病患者血液中可查出多种自身免疫抗体,如胰岛细胞抗体。这些异常的自身抗体可以损伤________细胞,使之不能正常分泌________,引起________水平持续升高,患者出现多饮、多尿、体重降低等症状,严重的还会导致视力损伤和神经性病变。从免疫学的角度看,I型糖尿病属于一种________病。(2)有研究表明,糖尿病并发抑郁症(DD)患者脑部的病变部位主要集中在大脑海马区,表现为海马区神经元萎缩、凋亡。为探究DD与海马区神经元凋亡的关系,研究者设计了两组实验:第一组是观察比较各组鼠的自主活动情况;第二组是对各组大鼠进行“水迷宫”训练,每日1次,连续4天,于第28日进行水迷宫实验,记录各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时间(“逃避潜伏期”是大鼠在水迷宫实验中找到平台花费的时间,可作为记忆力水平的指标)。表1各组大鼠自主活动情况比较组别只数平均活动次数a正常大鼠1048.3b糖尿病模型鼠1018.4c抑郁症模型鼠1012.5dDD模型鼠107.2表2各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比较组别只数平均活动次数a正常大鼠1016.87b糖尿病模型鼠1058.00c抑郁症模型鼠1076.70dDD模型鼠1079.82①研究者设计了4组实验,其中属于对照组的是________(用表中分组序号表示)。②实验分别测定了四组大鼠的自主活动情况和逃避潜伏期,结果见表1、表2。与正常组大鼠比较,各模型组大鼠自主活动次数均________;与糖尿病模型组比较,DD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________。据此可推测,DD大鼠_______,导致活动能力和记忆能力下降。③为进一步验证上述推测,用________(仪器)可检测各组大鼠的海马区神经元损伤(凋亡)数量,预期的结果是________。若预期结果与实际检测结果一致,则可由此推测,糖尿病会加重海马区神经元损伤,最终发展成糖尿病并发抑郁症。(3)根据以上研究结果,为减少糖尿病对人体带来的长期继发性影响和相应的危害,请为糖尿病患者的健康生活,提出一条除严格控制血糖以外的、合理的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15分)如图是人体内环境的示意图,请据图完成以下问题:(1)指出图中所指部位的体液名称:①表示_____;②表示在淋巴管内的_____;③表示在毛细血管内的_____;④表示组织间隙的_____。(2)以上②③④合称_____液,它构成了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故称_____。(3)人体内的细胞通过_____才能与外界环境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而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则对新陈代谢起着_____作用。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C【解析】分析题文:“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隐藏的食物链为:绿色植物→蝉→螳螂→黄雀,当鹰迁入并在栖息于林中后,食物链为:绿色植物→蝉→螳螂→黄雀→鹰。【详解】A、鹰的迁入使黄雀的数量减少,这导致蝉的天敌(螳螂)的数量增加,进而导致蝉的数量减少,A错误;B、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且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因此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不可流向生产者,B错误;C、营养级越多,能量消耗就越多,因此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C正确;D、鹰的迁入没有改变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因为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由低营养级到高营养级,D错误。故选C。2、C【解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图中细胞a是吞噬细胞、细胞b是T细胞、细胞c是B细胞、细胞d是效应T细胞、细胞e是记忆T细胞、细胞f效应B细胞(浆细胞)、细胞g记忆B细胞;③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将靶细胞裂解死亡,同时释放淋巴因子增强细胞免疫;④是抗体,能运用抗原特异性结合;⑤是细胞免疫,⑥是体液免疫。【详解】A、细胞a是吞噬细胞,能识别抗原,但没有特异性;细胞f是浆细胞,没有识别能力.因此,图中能特异性别抗原的有b、c、d、e、g,A错误;B、⑤、⑥两种免疫依次表示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B错误;C、HIV攻击人体的免疫系统,特别是细胞b(T细胞),尤其对⑤细胞免疫有破坏作用,导致患者免疫功能缺失,C正确;D、细胞e→细胞d→③作用的过程为细胞免疫过程,而过敏反应为体液免疫过程,过敏反应发生在机体再次接触过敏原的时候,D错误。故选C。3、D【解析】1.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二糖包括麦芽糖、蔗糖、乳糖,麦芽糖是由2分子葡萄糖形成的,蔗糖是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形成的,乳糖是由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半乳糖形成的;多糖包括淀粉、纤维素和糖原,淀粉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的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

脂质分为脂肪、磷脂和固醇,固醇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与糖类相比,脂肪分子中的氢含量多,氧含量少,氧化分解时产生的能量多,因此是良好的储能物质,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固醇中的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也参与脂质在血液中的运输。

蛋白质中含有氧原子数=肽键数+2×肽链数+R基上氧原子数=各氨基酸中氧原子总数一脱去水分子数。【详解】A、结合分析可知,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还可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A正确;B、若某化合物是由C、H、O、N和P元素组成,则该化合物可能具有供能作用,因为作为直接供能物质的ATP的组成元素是C、H、O、N、P,B正确;C、每个氨基酸中至少含有2个氧原子,N个氨基酸形成M条肽链脱去的水分子数是(N-M),因此由M条肽链、N个氨基酸组的蛋白质至少含2N-(N-M)=N+M个氧原子,C正确;D、相同质量的脂肪与糖类相比,脂肪中含有的氢多、氧少,因而在氧化分解时需要消耗更多的氧气,因而含能量多,因此脂肪是生物体的良好的储能物质,糖类才是生物体中的主要能源物质,D错误。故选D。4、B【解析】1、分析并计算:A同化的能量=175+875+200=1250;B同化的能量=200;C同化的能量=30。2、能量传递效率=本营养级同化能量÷下一营养级同化能量╳100﹪,A到B的传递效率=200÷1250╳100﹪=16﹪;B到C的传递效率=30÷200╳100﹪=15﹪。【详解】A、A同化的能量1250,B同化的能量200,C同化的能量30,所固定的能量大于B、C的能量之和,A错误;B、A、B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6﹪,B、C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5﹪,则C增加1kg,需消耗A为:1÷16﹪÷15﹪≈42kg,B正确;C、B营养级的个体数量不一定多于C营养级的个体数量,数量金字塔可以有倒置现象,C错误;D、一定范围内,若B的数量越多,C获得的食物更多,则C获得的能量越多,D错误。故选B。5、B【解析】本题考查群落的组成和演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生态系统的保护,考查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考查生命观念、科学思维和社会责任。【详解】A、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食物网中的生物仅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缺少分解者,食物网中的全部生物不能构成生物群落,A错误;B、人类对海豹和蓝鲸的猎杀使磷虾天敌数量减少,会导致磷虾数量增多,进而影响该生物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B正确;C、随着营养级的增加,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增多,即营养级越高获得的能量越少,虎鲸处于最高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最少,C错误;D、磷虾具有食用的直接价值和维持生态平衡的间接价值,是该生态系统的关键物种,人类对其过度捕捞会破坏生态平衡,应控制其种群数量在最大可持续捕获量之内,D错误。故选B。6、C【解析】动物体细胞核抑制是指将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这个新的胚胎最终发育为克隆动物。早期胚胎培养应用发育培养基,其成分:无机盐和有机盐,还需添加维生素、激素、氨基酸、核苷酸等营养成分,以及血清等物质。【详解】A、乳腺癌细胞的分裂能力比乳腺细胞强,所以乳腺癌细胞比乳腺细胞更容易进行离体培养,A项错误;B、细胞核移植发生在同种或异种生物的细胞之间,B项错误;C、灭活病毒诱导细胞融合的原理是:病毒表面含有的糖蛋白和一些酶能够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发生作用,使细胞相互凝聚,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和脂质分子重新排布,细胞膜打开,细胞发生融合,C项正确;D、培养早期胚胎的培养液中维生素、激素起调节作用,不是能源物质,D项错误。故选C。考点:本题考查动物细胞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1).显性(2).隐性(3).aaBB或aaBb(4).AaBb(5).2/3(6).5/12【解析】分析系谱图:Ⅰ-1号和Ⅰ-2号均患有甲病,但他们有个正常的女儿(Ⅱ-5号),即“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说明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Ⅰ-1号和Ⅰ-2号均无乙病,但他们有个患乙病的女儿(Ⅱ-4号),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说明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详解】(1)由Ⅰ-1号和Ⅰ-2号均患有甲病,但他们有个正常的女儿(Ⅱ-5号)可知,甲病为显性遗传病;由Ⅰ-1号和Ⅰ-2号均无乙病,但他们有个患乙病的女儿(Ⅱ-4号)可知,乙病为隐性遗传病。(2)因为Ⅰ-1号和Ⅰ-2号都只患甲病、Ⅱ-4号患两种病、Ⅱ-5和Ⅱ-6号正常,所以Ⅰ-1号和Ⅰ-2号的基因型都是AaBb、Ⅱ-5和Ⅱ-6号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Ⅱ-4号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又因为Ⅱ-4号患两种病、Ⅲ-8号只患甲病、Ⅱ-3号正常,所以Ⅲ-8号的基因型是AaBb。(3)Ⅱ-6的基因型及概率为aaBB(1/3)或aaBb(2/3),Ⅱ-7为纯合子(aaBB),则Ⅲ-10的基因型为纯合子(aaBB)的概率是1/3×1+2/3×1/2=2/3。(4)先分析甲病,Ⅲ-10不患甲病,基因型为aa;Ⅲ-9不患甲病,基因型为aa;因此Ⅲ-10与Ⅲ-9结婚生下的孩子不患甲病,再分析乙病,由(3)可知Ⅲ-10是杂合子Bb的概率为1/3;Ⅲ-9患乙病,基因型为bb,因此后代患乙病的概率是bb=1/3×1/2=1/6,不患乙病的概率是5/6,Ⅲ-10与Ⅲ-9结婚,生下正常男孩的概率是1/2×5/6=5/12。【点睛】解决本题首先根据系谱图确定两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接着对相关个体推导其基因型;再分成两个方面,分别分析Ⅲ-10与Ⅲ-9结婚生下患甲病的概率和正常概率以及患乙病的概率和正常概率,最后根据自由组合原则,计算符合题意的表现型概率。8、①.数量②.标志重捕法③.遗传(基因)④.物种⑤.衰退型⑥.丙⑦.增加⑧.减少⑨.迁入率和迁出率⑩.减少对藏羚羊的猎杀、保护藏羚羊栖息地、控制藏羚羊天敌数量、加强保护野生动物法制宣传等(答出一项即可)【解析】分析柱形图可知:图中Ⅰ、Ⅱ、Ⅲ、Ⅳ分别对应大、中、小、幼四个年龄等级,甲种群Ⅰ>Ⅱ>Ⅲ,年龄结构属于衰退型;乙种群各年龄段的数目大致相等,属于稳定型种群,丙种群Ⅲ>Ⅳ>Ⅱ>Ⅰ,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据图2分析,当藏羚羊的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比值R大于1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藏羚羊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多;当藏羚羊的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比值R小于1时,即出生率小于死亡率,藏羚羊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少。【详解】(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藏羚羊是动物,活动范围比较大,活动能力比较强,要调查其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标志重捕法。(2)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从保持生物多样性角度分析,我国保护藏羚羊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基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3)图中Ⅰ、Ⅱ、Ⅲ、Ⅳ分别对应大、中、小、幼四个年龄等级,甲种群Ⅰ>Ⅱ>Ⅲ,年龄结构属于衰退型,丙种群Ⅲ>Ⅳ>Ⅱ>Ⅰ,年龄组成类型为增长型,预测此后一段时间丙种群藏羚羊数目将保持增长。(4)据图2可知,a-b点R值大于1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藏羚羊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多,年龄结构为增长型;cd段出生率与死亡率比值R小于1时,即出生率小于死亡率,藏羚羊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少。除了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也直接决定种群数量。对藏羚羊及其栖息地最有效的保护是就地保护措施,即建立自然保护区,减少对藏羚羊的猎杀、保护藏羚羊栖息地、控制藏羚羊天敌数量、加强保护野生动物法制宣传等。【点睛】本题结合柱形图,考查了种群的数量特征、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等多个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于种群和生物多样性相关知识的掌握,属于中等题。9、(1)人工合成(2)①.多效唑的浓度②.玉米幼苗的根长、株高、茎粗(3)①.能②.多效唑能够促进根的生长,抑制茎秆长高,同时促进茎秆变粗(4)选取若干长势相同的大豆植株,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盛花期向甲组叶面喷施一定量的适宜浓度的多效唑,向乙组叶面喷施等量的蒸馏水,再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至大豆收获,并分别对两组实验的种子进行称重(发现甲组种子的重量比乙组的重)【解析】植物生长调节剂,优点是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由表格数据分子可知,多效唑能够促进根的生长,抑制茎秆长高,同时促进茎秆变粗。【小问1详解】多效唑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是由人工合成的。【小问2详解】该实验研究的是多效唑对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是多效唑浓度,因变量是玉米幼苗的根长、株高和茎粗。【小问3详解】由表格数据可知,与对照组相比,多效唑能够促进根的生长,抑制茎秆长高,同时促进茎秆变粗,具有抗倒伏的作用。【小问4详解】欲设计实验验证多效唑对大豆具有增产作用,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多效唑,因变量是大豆种子的产量,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思路为选取若干长势相同的大豆植株,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盛花期向甲组叶面喷施一定量的适宜浓度的多效唑,向乙组叶面喷施等量的蒸馏水,再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至大豆收获,并分别对两组实验的种子进行称重(发现甲组种子的重量比乙组的重)。【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定义,意在考查学生对表格数据的处理和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10、(1)①.胰岛β##胰岛B②.胰岛素③.血糖④.自身免疫(2)①.a、b、c②.明显减少③.明显延长④.海马区神经元受损(凋亡)⑤.显微镜⑥.DD组大鼠海马区神经元数量明显少于其他三组(3)检查自身免疫异常的状况,减少对胰岛细胞的损伤;关注自身的神经损伤和心理状况;进行身体以及脑力的锻炼活动;多进行社交活动保持良好心情;发现情绪异常及时进行心理和药物治疗【解析】1、Ⅰ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B细胞受到破坏或免疫损伤导致的胰岛素绝减少。2、根据“糖尿病并发抑郁症(DD)患者脑部的病变部位主要集中在大脑海马区,表现为海马区神经元萎缩、凋亡”,结合题图,实验目的是探究DD与海马区神经元凋亡的关系,则DD组是实验组,其他组为对照组,表1中DD组大鼠自主活动次数最低,表2中大鼠逃避潜伏期最长,推测与DD组大鼠海马区神经元萎缩、凋亡导致活动能力和记忆受损有关。【小问1详解】I型糖尿病患者是由胰岛素缺乏所致,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