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以人为本的中小学学生管理模式4300字】_第1页
【论以人为本的中小学学生管理模式4300字】_第2页
【论以人为本的中小学学生管理模式4300字】_第3页
【论以人为本的中小学学生管理模式4300字】_第4页
【论以人为本的中小学学生管理模式4300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以人为本的中小学学生管理模式引言21世纪,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经济时代,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生产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社会生产中,主体已经不是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了,它以个人为核心,强调人们自身价值的发挥和个性的张扬,追求个性化的工作与生活方式,这就要求每个人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发挥出自己的创造力,从而在激烈的企业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已成为管理实践的主流。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2003年7月28日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可持续,全面,协调发展的观点,推动社会与国民经济的发展。”以人为中心的科学发展观是引领和指导我们各项事业的指导思想,中小学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基石,应积极把以人为本这一当代管理理念应用于教育教学管理之中。本文主要从教育管理相关理论,人本教育理念,校本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此外,本文还对有关的研究作了分析。1教育管理研究著名教育管理学家格林菲尔德(E.Gernefiel)于1893-1962年提出:人类一直以来都是以一种积极和主动的方式建构自己赖以生存的组织管理世界。所谓的组织管理,指的是人们为了实现目标或任务而采取的各种活动方式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其基本形式是存在模式。是人们意愿,目的与价值的体现,即个体的机会,体验与体验。人们不存在于组织之中,而存在于个体之中、以个人的方式生存的组织[1]。英国莱斯特大学教授,教育管理中心负责人托尼·布什凭借自己丰富的教育经验,认真地研究了当代西方教育管理问题。他认为,现代学校管理制度是一个复杂而又庞大的体系,它由许多要素构成,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人。只有充分调动起每一位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保证学校工作目标的实现。作者在《现代西方学校管理模式》一书中,把20世纪50年代开始兴起于西方的诸多教育管理理论流派按照它们在对象、领导、结构、环境四方面的不同特点总结出六大理论模式,“学院模式”和“正规模式”从全新的角度与理论框架出发,对一度占据西方教育管理主导地位的“民主”与“科学”模式,开始激烈地怀疑和挑战。学院制在美国已经是一个家喻户晓的话题,它对大学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在我国高校中推行学院制虽然已有十多年历史,但是,它的结果是不尽人意的。在上世纪90年代,学院模式一度被管理界奉为圭臬,成为学校管理中最为恰当的一种,并被视为与提高学校管理效率、提高管理质量密切相关,越来越多地被西方管理界视为一种“优秀管理模式”[2]。黄崴撰写的《教育管理学:概念与原理》一书主要对教育管理过程进行论述。教育管理过程是教育组织及其成员的管理过程,而组织与管理人员怎样搞好领导、控制与决策,则是管理之本[3]。吴岩教授的专着《教育管理学基础理论》一书对新世纪教育管理学中的知识管理、组织文化、创新管理以及学校领导学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论述。[4]罗小兰所着学术专著《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一书,就是作者自己在长期的实践和研究中所总结出来的经验和反思的成果。全书以谈论中小学管理各方面问题为主,力求为广大中小学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个比较系统的有关教育管理方面的理论知识[5]。2人本教育管理理念研究教育活动就是对人进行训练。人本主义教育家一般都认为教育是为了造就具有个性的人才。著名教育家赫伯特(R·Hubert)提出:人要经历一个发展和教育过程,要经历几个阶段才能真正成才,因此要借助于各种功能才能促进发展,而教育就是要以情感推动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增进人们之间的接近与协作[6]。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从儿童的心理与生理特点出发,提出了着名的“自然适应性原则”,认为教育者既要遵循“自然法则”,又要按照人的自然本性和身心发展规律实施教育,也就是说人是属于自然的,要符合自然界法则,教育要符合人的本性,要求学校教育必须适应人的本性,教学必须符合儿童本性[7]。美国着名教育家杜威也提出了“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等观点。他主张尊重儿童的个性发展是实现其社会目的的归宿点。杜威提倡“民主教学”,主张从实际出发,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和解决问题。杜威的这些思想对我国当前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他主张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对杜威“传统教育”进行了批判,强调了教师在学生学习中的积极作用和学生活动中的协助者作用[8]。为此,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郭思乐谈了自己的看法。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需求,给他们以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教育就是为每个人提供适合于自己的学习环境。唯有如此,劳动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率。教育设计不能简单地以教育者的意志为依据,要对被教育者的意志进行研究[8]。3校本管理的研究随着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出现的“校本管理”,校本管理已经渐渐成为了一个被人研究的方向。部分发达国家把“校本管理”作为学校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并将其“校本化”运用到实践中去。香港、台湾等一些国家和地区也开始了“校本管理”实践活动。“走向校本”,要求我们把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相结合,使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和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都能接受适合自己的教育资源。鉴于中国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日益深入,愈来愈多的教师与管理者意识到西方发达国家已建立了以“校本管理”为主线的新型学校管理模式。其中一些研究者具有代表性,例如:沈锦璐[11]、郭晓琳[12]、刘昭晨[9],王珊珊[10]等。付丽芬等人(2020)通过调查分析对我国民办教育的发展状况及管理现状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接着,本文根据国外实施“校本管理”的经验教训和基础教育改革经验,提出“校本管理”在我国民办中中小学中实施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文章认为,“校本管理”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学校管理模式,它有利于促进教育质量提高,增强办学活力以及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有助于提升校长领导力和教师专业水平。此外,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了“校本管理”这一理论命题的含义、发展理论、实施机制、哲学基础、起源和主要措施[13]。4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研究《“以人为本”学校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一书由李海柱等编着,该书从实际出发,论述了“以人为本”学校管理学校德育的基本原则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树立正确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在德育中要渗透情感教育,教学与科研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要培养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后勤要为学生服务,工会要民主管理与民主监督,共青团与女生部要锻炼各方面能力,发展各方面品质,尤其要提高心理素质[14]。王旭彤(2020年)认为当前中小学教育管理进程中普遍存在师生“个性”未受到管理者应有尊重、中小学教育管理应接不暇的现象,并把人本管理思想应用到中小学教育管理的各层面并提出实施对策[15]。金颖(2018)立足本校实际,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了管理方面的探索与尝试:改变管理者理念和风格,在交流的基础上同老师达成学校目标与老师个人目标之间的和谐;重构教学管理制度,完善原有刚性重控制重约束的体系并赋予一定弹性,同时关注教师人文关怀问题,让体系发挥激励功能;培养并激发教师专业成长动力,发挥创造性并挖掘教师潜力;以指导为导向,在学校营造合作、和谐、学习的校园文化氛围,实现文化整合;促进教师成长,完成教师社会角色的转换[16]。宋志城(2018)深入分析主体性教育理念下学校管理不同于传统学校管理之处,对包头市区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研分析,并根据调研分析的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提高学校管理水平的对策:用限制教育行政权利等来保障学校自主权,用构建开放的学校系统来构建学校民主管理的环境,用加强民主教育,注重自我教育和实行自我管理来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用营造学校的精神氛围来促进师生主体性发展[17]。朱殿功在(2019年)素质教育基本理论、第三次全教会中进行了关于素质教育实质的论述,以及在操作性和测评性两个层面上构建了中小学素质教育内容,构成了中小学素质教育治理目标取向。基于此,本文对以素质教育为取向的小学与初中管理评价与机制,以素质教育为取向小学与初中管理新体制进行探究,并且根据当前实际情况,重点从课堂与课程管理,社区化的大教育管理以及管理渗透人文精神几方面展开论述[18]。中国学者褚宏启指出:教师参与学校民主管理是指教师凭借其民主观念和主体意识对学校发展目标及重大决策制定,实施与监督等行为与过程施加影响,它是学校管理制度创新的重要内容。管理的出发点应该是“以人为本”,体现了教师当家作主的主体性和主体意识,也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19]中小学教育管理在整个中小学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直接影响到中小学教育质量以及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等工作的开展。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科技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如何创新中小学教育管理模式,以适应新时代对教育事业提出的新要求,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已经成为众多教育研究者与教育管理者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小学教育是一个特殊而又复杂的系统,因此,加强对中小学教育管理尤其是对学生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科学发展观,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方针。在进行高校教育管理时,必须积极提倡人性化管理,把“以人为本”的理念深植于高校管理者心中,这样才能够对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也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推动高校加强教育管理工作质量。参考文献[1]ThomasGerenfieldandPeterribbinseds,(1993)GreenfieldonEdueationailAdministration;TowardsaHumaneScience,routlege,London,P.152.[2]托尼·布什.当代西方教育管理模式[M].张海燕译.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75-79.[3]黄崴.教育管理学:概念与原理[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4]吴岩.教育管理学基础[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5]罗小兰.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M].山西经济出版社,2011.[6]周峰.素质教育:理论.操作.经验[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22-23.[7]袁锐愕.外国教育史新编[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11-113.[8]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9-12.[9]刘昭晨.新时代中职校本管理的发展趋势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13):93-96.[10]王珊珊.校本管理视角下香港高校体育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J].菏泽学院学报,2020,42(02):131-135.DOI:10.16393/ki.37-1436/z.2020.02.029.[11]沈锦璐,魏丽娜.新西兰校本管理教育决策机制的实践与启示[J].世界教育信息,2020,33(02):9-15.[12]郭晓琳,周彬.基础教育集群办学:后校本管理时代的英国学校治理[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9(10):36-43.[13]付丽芬.校本管理视角下农村中学教师管理制度的建设困境及对策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20.[14]李海柱等.“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15]王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