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八年级下学期诗歌鉴赏试卷附答案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拓展阅读晴①杜甫久雨巫山暗,新晴锦绣文②。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竟日莺相和,摩霄鹤数群。野花干更落,风处急纷纷。【注释】①本诗是诗人流落蜀中时所作。②文:花纹、图案。(1)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是如何描写景物的?有何作用?(2)尾联中的“急纷纷”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2.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秋浦途中①杜牧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②无?(注)①秋浦,唐时为池州州治所在,诗人被贬官外放时途经此地。②杜陵,在长安西南,诗人家乡樊川所在地。(1)一、二句中的“萧萧”“淅淅”有何表达效果?(2)“为问寒沙新到雁”流露出作者哪些情感?3.拓展阅读静女其姝《诗经·国风》静女其姝①,俟我于城隅②。爱③而不见,搔首踟蹰④。静女其娈,贻我彤管⑤。彤管有炜⑥,说怿⑦女美。自牧归荑⑧,洵⑨美且异⑩。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________________【注释】①姝:美丽。②城隅:城角。③爱:同“薆”,隐藏。④踟蹰:犹豫徘徊。⑤彤管:红色的管子,或谓红色箫笛一类管乐器。⑥炜:鲜明有光的样子。⑦说怿(yuèyì):喜爱。⑧牧:郊外田野。归:赠送。荑:初生的细嫩茅草。⑨洵:诚然,确实。⑩异:特殊。(1)“搔首踟蹰”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2)“说怿女美”是单纯表达男主人公对彤管的喜爱吗?4.古诗阅读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①!三岁贯女,莫我肯顾②。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③。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④。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选自《诗经·魏风》)【注释】①硕:大。黍:黏米。②三岁:多年。贯:供养。女,同“汝”,你。③逝:誓。适彼:到那个。爰:哪里。④德:感德。(1)《诗经》的表现手法主要有赋、比、兴三种。《毛诗序》里说本诗“刺重敛也。国人刺其君重敛,蚕食于民,不修其政,贪而畏人,若大鼠也”,用的是________的手法。(2)本诗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上下章基本相同,重复中又有变化。请结合本诗内容具体分析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5.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宋)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注】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1)词的上阕开头两句有什么作用?(2)“孤鸿”是本词的关键意象,请结合下阙说说作者借“孤鸿”传达的心境。6.诗词赏析:诗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杜甫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7.阅读诗歌,回答问题。八月十二日夜诚斋①望月(南宋)杨万里才近中秋月已清,鸦青幕挂一团冰。忽然觉得今宵月,元②不黏天独自行。【注】①诚斋:作者的书斋名。②元:即“原”。(1)“鸦青幕挂一团冰”一句运用________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亮________的特点。(2)此诗后两句富有情趣,请简要赏析。8.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夜归丁卯桥①村舍许浑月凉风静夜,归客泊岩前。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紫蒲低水槛②,红叶半江船。自有还家计,南湖二顷田。【注】①丁卯桥:地名。②紫蒲:紫色的蒲草;水槛:临水的栏杆。(1)诗人描写了夜归时看到的明月、岩石、________、________、水槛、红叶、江船等景物,流露出之情。(2)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诗歌的颔联(第二联)进行赏析。9.古诗阅读移家别湖上亭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1)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10.古诗阅读移家别湖上亭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1)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1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闲居初夏午睡起(宋)杨万里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1)诗人选用梅子、________、________等物象来表现初夏这一时令特点。(2)结合诗句内容,说说你对标题中“闲”字的理解。12.古诗阅读遣意①〔唐〕杜甫啭枝黄鸟近,泛渚白鸥轻。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衰年催酿黍②,细雨更移橙③。渐喜交游绝,幽居不用名。【注释】①选自《杜诗详注》。遣,抒发。②酿黍:酿酒。③移橙:栽橙。(1)古诗讲究对应,每每佳句天成。首联中的“近”,从“啭”字听来;“轻”,从“________”字看出。颔联中的“________”对应着首联的“啭枝”,“春水生”对应着首联的“泛渚”。(2)《杜诗详注》说这首诗“叙写草堂春日之景,藉以遣意”,诗人所遣何“意”?13.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问题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1)诗中的颈联是被人广为传诵的名句。请自选角度,分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14.阅读以下甲、乙两首诗歌,完成问题。【甲】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乙】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1)甲诗借用的典故在现代汉语中形成了一个成语,它是“________”。(2)甲、乙两诗均描写了洞庭湖之景。试分析两诗所写之景有何不同。1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思远人晏几道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1)“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诗人感情有什么作用?(2)“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16.古诗词鉴赏。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1)《卜算子·咏梅》一词分上下两阕,从内容上看,上阕写梅花的________,下阕写梅花的________。(2)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请具体说说。17.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1)分别解释加点的“涵虚”和“端居”的意思。(2)“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18.古诗阅读清明即事孟浩然帝里①重清明,人心自愁思。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空堂坐相忆,酌茗②聊代醉。与友人过山寺戴叔伦共有春山兴,幽寻此日同。谈诗访灵彻③,入社愧陶公④竹暗闲房雨,茶香别院风。谁知尘境外,路与白云通。【注释】①帝里:京城长安。②茗:茶。③灵彻:诗僧,戴叔伦友人。④陶公:指陶渊明。两首诗都写到了“茶”这个意象,诗人借此表达的情感相同吗?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19.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1)下列对诗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送别诗,“望”字将离别地点与友人“之任”的地方“蜀州”联系起来,写景气势宏伟。B.颔联写对友人的安慰:彼此处境相同,感情一致。一股悲伤之情油然而生。C.尾联承上作结:青春年少,当奋发有为,不会面临“歧路”而泣下沾巾。D.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表现了诗人宽阔的胸襟、真挚的情意和对友人的深情。(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说说这两句诗好在哪里。20.古诗阅读从军行[唐]陈羽海①畔风吹冻泥裂,枯桐叶落枝梢折。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注释】①海:湖泊(1)请从内容、情感角度,在下面三首诗中选择与《从军行》相近的一首,并简述你选择的理由。ABC山中杂诗[南朝]吴均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归园田居(其三)[东晋]陶渊明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塞下曲六首(其三)[唐]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八年级下册诗歌鉴赏1.(1)[示例]选取典型的景物,发挥想象,动静结合(视觉听觉相结合、远近结合、虚实结合),写出了雨后初晴的巫山绚丽多彩、生机勃勃的景象。(2)[示例]对野花纷纷凋零的怜惜(无奈、伤感),以及自己漂泊无依的忧伤(悲哀、抑郁)之情。2.(1)运用叠词,富有音韵美,描绘出环境的风雨凄迷,营造出寒凉凄清的氛围,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悲凉。(2)借问雁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贬谪途中的愁苦孤寂,对前途的茫然或怅惘。【解析】【分析】(1)本首诗,“潇潇”和“淅淅”拟声词,“潇潇”摹秋雨声,“淅淅”摹溪风声,凄风若雨,表现了作者旅途的艰辛,衬托了作者的孤寂悲凉之情。(2)这首诗作于会昌四年(844)九月杜牧贬官途中,凄凉的秋天加之被贬官的遭遇,让作者内心充满痛苦。前两句以清疏简淡的笔墨勾画出一幅风雨凄迷的行役图,于凄清的自然景物中透露出作者的宦情羁愁,运用对仗而有自然流老之势,缘情写景,景中含情。后两句不直抒乡思旅愁,只借归雁设问,则旅途的孤寂愁闷、对故乡和亲人的怀念尽寓于其中。因此,诗中表达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旅途的孤独使思乡之情倍增。要注意结合诗句分析思念之情,分析出孤独寂寞之情。故答案为:⑴运用叠词,富有音韵美,描绘出环境的风雨凄迷,营造出寒凉凄清的氛围,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悲凉。⑵借问雁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贬谪途中的愁苦孤寂,对前途的茫然或怅惘。【点评】⑴此题考查学生炼字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遵循以下答题步骤: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出表现手法)。⑵此题考查学生对诗人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理解诗人的情感,一是间接的从诗中所描写的景物特点上揣摩,理解诗人心境和情绪,二是抓住诗中诗人直接表达情感的句子理解,三是结合诗人写作的环境理解。3.(1)“搔首踟蹰”四字,把“我”焦灼、紧张的心情十分逼真地表现出来了,表达了“我”对“静女”的爱慕和思念之深。(2)不是,“说怿女美”中的“女”一语双关,既指“彤管”,又指“静女”。男主人公借物抒情,表面上是喜爱“彤管”,其实是借此来表达他对赠他“彤管”的“静女”的爱慕之情。【解析】【分析】(1)“爱而不见,搔首踟蹰”两句,是约会过程中最精彩动人的情节。一个“爱”字,用得极有神韵,写出了姑娘调皮逗乐的情景。她本来比小伙子来得早,但却躲藏在一边,偷偷地观察来赴约的小伙子有何表现;小伙子按时到达约会地点,迟迟看不见心上人,急得抓耳搔头,直在原处打转转儿。此时的心情可以想象,故答案为表现男主人公焦灼、紧张的心情,进而体会到他对“静女”的爱慕和思念之深。(2)一个“说”(悦)字,内涵丰富,在热恋的情人看来,对方赠送的任何东西都是美的,所以“彤管”也远远超越了它自身固有的价值,颜色变得分外艳,光彩也分外暖人心,那么,“女美”两字也就一双关了。这完全是人在审美过程中的移情作用所致,流露出小伙子对姑娘的一片痴情。故答案为:(1)“搔首踟蹰”四字,形象、逼真地表现出男主人公焦灼、紧张的心情,表达了男主人公对“静女”的爱慕和思念之深。(2)不是,“说怿女美”中的“女”一语双关,既指“彤管”,又指“静女”。男主人公借物抒情,表面上是喜爱“彤管”,其实是借此来表达他对赠他“彤管”的“静女”的爱慕之情。【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内容和情感的把握能力。古诗词鉴赏考查内容主要有: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学生应在疏通诗词文意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语进行品析。(2)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内容和情感的把握能力。古诗词鉴赏考查内容主要有: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学生应在疏通诗词文意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语进行品析。4.(1)比(2)诗用硕鼠比喻剥削者,贴切生动,既辛辣叉含蓄,其中重章叠句式的表达,正是一主题的反复申诉,增强了情感的表达,末尾一句“谁之永号”的反问,抒写农民不堪忍受重税,对不讲仁义恩德、残酷无情的剥削者的愤恨和抗议,表达了他们发誓离开剥削者,而去追求美好快乐生活的愿望。【解析】【分析】(1)这首诗三章都以“硕鼠硕鼠”开头,直呼奴隶主剥削阶级为贪婪可憎的大老鼠、肥老鼠,并以命令的语气发出警告:“无食我黍(麦、苗)!”老鼠形象丑陋又狡黠,性喜窃食,借来比拟贪婪的剥削者十分恰当,也表现诗人对其愤恨之情,因此运用了比的手法。(2)《硕鼠》全诗三章,意思相同。上下句或者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具有回环反复的表达效果与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三章都以“硕鼠硕鼠”开头,直呼奴隶主剥削阶级为贪婪可憎的大老鼠、肥老鼠,并以命令的语气发出警告:“无食我黍(麦、苗)!”老鼠形象丑陋又狡黠,性喜窃食,借来比拟贪婪的剥削者十分恰当,也表现诗人对其愤恨之情。三四句进一步揭露剥削者贪得无厌而寡恩:“三岁贯女,莫我肯顾(德、劳)。这里所说的“汝”、“我”,都不是单个的人,应扩大为“你们”、“我们”,所代表的是一个群体或一个阶层,提出的是谁养活谁的大问题。后四句更以雷霆万钧之力喊出了他们的心声:“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诗人既认识到“汝我”关系的对立,便公开宣布“逝将去女”,决计采取反抗,不再养活“汝”。一个“逝”字表现了诗人决断的态度和坚定决心。尽管他们要寻找的安居乐业、不受剥削的人间乐土,只是一种幻想,现实社会中是不存在的,但却代表着他们美好的生活憧憬,也是他们在长期生活和斗争中所产生的社会理想,更标志着他们新的觉醒。正是这一美好的生活理想,启发和鼓舞着后世劳动人民为挣脱压迫和剥削不断斗争。据此分析答题,意对即可。⑵诗用硕鼠比喻剥削者,贴切生动,既辛辣叉含蓄,其中重章叠句式的表达,正是一主题的反复申诉,增强了情感的表达,末尾一句“谁之永号”的反问,抒写农民不堪忍受重税,对不讲仁义恩德、残酷无情的剥削者的愤恨和抗议,表达了他们发誓离开剥削者,而去追求美好快乐生活的愿望。【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比”的表现手法的能力。比就是借一个事物作类比。一般说,用来作比的事物总比被比的本体事物更加生动具体、鲜明浅近而为人们所知,便于人们联想和想象。⑵本题考查对重章叠句手法的分析理解能力。在内容和主题上: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在诗歌表现力上: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5.(1)开头两句是景物描写,写出(渲染)了寂寞清冷的环境,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了铺垫。(2)下阙写孤鸿惊恐不安,心怀幽恨,在寒枝间飞来飞去,不肯选择高枝栖息,宁愿忍受寂寞和寒冷,落宿于荒冷的沙洲;用孤鸿自比,表达了自己贬谪黄州时期心境的孤独和志趣的高洁(不愿随波逐流的清高等)。【解析】【分析】(1)首先要理解诗句的大意。“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残月高挂在稀疏的梧桐,滴漏声断了,人群开始安静。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漏断”即指深夜。在漏壶水尽,更深人静的时候,苏轼步出庭院,抬头望月,又是一个多么孤寂的夜晚呀!月儿似乎也知趣,从稀疏的桐树间透出清晖,像是挂在枝桠间。这两句出笔不凡,渲染出一种孤高凄清的境界。(2)“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在寒枝间飞来飞去,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度过这样寒冷的夜晚。这里,词人以象征手法,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作者与孤鸿惺惺相惜,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孤鸿的心理活动,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加以对象化,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由此,作者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故答案为:⑴开头两句是景物描写,写出(渲染)了寂寞清冷的环境,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了铺垫。⑵下阙写孤鸿惊恐不安,心怀幽恨,在寒枝间飞来飞去,不肯选择高枝栖息,宁愿忍受寂寞和寒冷,落宿于荒冷的沙洲;用孤鸿自比,表达了自己贬谪黄州时期心境的孤独和志趣的高洁(不愿随波逐流的清高等)。【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作用的理解。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⑵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6.示例:“我”是一个年老体弱、生活窘迫的老人。【解析】【分析】从“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看出“我”是一个年老体衰的人;“卷我屋上三重茅”看出“我”是一个经济上比较窘迫的人;“归来倚杖自叹息”的“叹息”里面既包含对自己境遇的感叹,同时也包含着对普通百姓生活的怜惜,看出“我”是一个关心家国百姓的人。故答案为:示例:“我”是一个年老体弱、生活窘迫的老人。【点评】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和理解情感。要求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分析人物形象和体会情感。7.(1)比喻;清凉皎洁(2)后两句运用拟人的手法(通过想象),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月亮不是黏在天空,而是独自行走的,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赋予月亮灵动的特色,想象新奇,意境富有情趣。【解析】【分析】(1)“鸦青幕挂一团冰”意思是似是在鸦青色的幕布上挂着一团冰盘。作者把“一轮明月”比作“一团冰”,而冰的内涵首先是凉其次是亮,再次是白,生动形象地写出“一轮月”清凉和皎洁的特点。创造出一个既优美又冷清,既光明而又优雅的境界。(2)“忽然觉得今宵月,元不黏天独自行”中的“独自行”,运用拟人的手法,夜空片云全无,一轮明月高悬,似乎无所附着,独自运行,生动形象地写出月亮灵动的特色。设想新奇,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月夜晴空的境界全出。故答案为:⑴比喻;清凉皎洁;
⑵后两句运用拟人的手法(通过想象),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月亮不是黏在天空,而是独自行走的,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赋予月亮灵动的特色,想象新奇,意境富有情趣。【点评】⑴本题考查诗歌的鉴赏。考生要仔细阅读诗歌,理解诗句的意思,从而判断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以及意象的特征。词题难度不大,只要考生稍加分析理解就能完成。⑵本题考查诗歌诗句的赏析。考生要掌握诗句赏析的方法和入手点。要抓住诗句所运用的修辞、内容、意境、情感等方面进行综合的概括。8.(1)木桥、庭院(紫蒲);对田园生活的喜爱(2)走上木桥,吱吱作响,听到远处传来狗叫的声音,村中的庭院空空,人们都已入睡。此联以动衬静,用桥轻微的响声和远处的狗叫声反衬夜的宁静。【解析】【分析】(1)此题前有“明月、岩石、木桥”,后有“水槛、红叶、江船”,之间也就只有“庭空人散眠,紫蒲低水槛”了,仔细一找,也就找到“庭院、紫蒲”。结合“自有还家计,南湖二顷田”的意思“回家自有谋生之计,南湖一带有田二顷”分析,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2)结合“桥响犬遥吠,庭空人散眠”的意思是“踏上桥板惊动犬吠,(村舍)庭院无人早已入眠”。“桥响犬遥吠”写的是动。“庭空人散眠”写的是静。这里是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用桥的响声和远处的狗叫声反衬夜的宁静。故答案为:⑴木桥、庭院(紫蒲);对田园生活的喜爱⑵走上木桥,吱吱作响,听到远处传来狗叫的声音,村中的庭院空空,人们都已入睡。此联以动衬静,用桥轻微的响声和远处的狗叫声反衬夜的宁静。【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诗歌写景诗句的把握,注意要首先理解诗歌内容,找出描写景物的词语体会作者感情。⑵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注意明确句意,体会写出的内容,揣摩表达的感情。9.(1)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或:借景抒情。通过柳条、藤蔓、黄莺的描写,表现惜别之情。)(2)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解析】【分析】(1)作者对湖上亭的一草一木是如此深情,以致在他眼里不只是自己不忍与柳条、藤蔓、黄莺作别,柳条、藤蔓、黄莺也像他一样无限痴情,难舍难分。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总之,诗人采用拟人化的表现手法,创造了这一童话般的意境。诗中的一切,无不具有生命,带有情感。诗人视花鸟为挚友,达到了物我交融、彼此两忘的地步,故能忧乐与共,灵犀相通,发而为诗,才能出语如此天真,诗趣这般盎然。(2)这首诗的用字,非常讲究情味。用“系”字抒写不忍离去之情,正好切合柳条、藤蔓修长的特点,又写出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又符合春日和风拂拂的情景,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这种拟人化的写法也被后人广泛采用。“啼”字既指黄莺的啼叫,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也容易使人联想到辞别时离人伤心的啼哭。一个“啼”字,兼言情景两面,而且体物传神,似有无穷笔力,正是斫轮老手的高妙之处。故答案为:⑴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或:借景抒情。通过柳条、藤蔓、黄莺的描写,表现惜别之情;⑵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点评】⑴本题考查了学生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能力。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和领悟。首先要了解常见的表达技巧,它包括:①修辞方法,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对比、比兴等;②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或艺术手法),主要包括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间、小中见大、以乐写哀、烘托渲染、对比映衬、多角度描写等;③表达方式,主要有描写,议论,抒情,抒情方式主要是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鉴赏时要准确指出诗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或表现手法或抒情方式),然后结合诗句和具体词语作分析,分析时要指出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⑵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首先在诗文中要找到该炼字,炼字一般为动词、形容词或特殊词(如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等)。炼字赏析常见答题格式: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作用是…,它运用了…的修辞(或化静为动,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虚为实)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10.(1)作者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或:借景抒情。通过柳条、藤蔓、黄莺的描写,表现惜别之情。)(2)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11.(1)芭蕉;柳花(2)“闲”有恬静闲适之意。诗人闲居多村,初夏午睡后,悠闲地看着儿童扑捉戏玩空中飘飞的柳絮,表达了作者对惬意慵懒、轻松自在的乡村生活的喜爱。【解析】【分析】⑴这首诗选用了梅子、芭蕉、柳花等物象来表现初夏这一时令特点。诗人闲居乡村,初夏午睡后,悠闲地看着儿童扑捉戏玩空中飘飞的柳絮,心情舒畅。诗中用“软”字,表现出他的闲散的意态;“分”字也很传神,意蕴深厚而不粘滞。⑵这首诗写作者午睡初起,没精打采,当看到追捉柳絮的儿童时,童心复萌,便不期然地沉浸其中了。漫长的夏日,从午睡中醒来不知做什么好,只懒洋洋的看着儿童追逐空中飘飞的柳絮。“闲”字,不仅淋漓尽致地把诗人心中那份恬静闲适和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表现出来,而且非常巧妙地呼应了诗题。故答案为:⑴芭蕉;柳花。⑵“闲”有恬静闲适之意。诗人闲居多村,初夏午睡后,悠闲地看着儿童扑捉戏玩空中飘飞的柳絮,表达了作者对惬意慵懒、轻松自在的乡村生活的喜爱。【点评】⑴本题考查分析诗歌意象。答题时应注意,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分析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⑵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炼字。答题时应注意,步骤为: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③点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12.(1)泛;野花落(2)幽居郊野,淡然世外的闲适与从容。13.(1)【示例1】这两句诗对仗工整,语言形象而凝练,饱含深情而富于哲理,一改以往送别诗中黯然的感伤情调,而代之以豁达乐观的感情,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因此成为被人广为传诵的名句。【示例2】这两句诗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友谊不受时间、空间的阻隔,抒发了诗人积极乐观(或“乐观豁达”)的态度。(2)①对友人的惜别(或“依依不舍”)之情;②积极乐观(或“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14.(1)临渊羡鱼(2)甲诗写出了洞庭湖汪洋浩瀚,与天相接,气势雄浑之景;乙诗描绘了洞庭湖微波不兴,平静秀美,分外怡人之景。15.(1)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2)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16.(1)生存状态(艰难恶劣的处境);品格精神(高洁坚贞的品质)(2)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词人以“梅花”高洁品质来喻示自己独立不倚、坚持正义的人格。17.(1)水映天空;闲居(2)诗人想渡湖却找不到船只,在圣明时代又觉得愧对明君,委婉含蓄地表示想做官却无人推荐,希望得到引荐的心情。18.《清明即事》中“空堂坐相忆”写出诗人独坐旷室,痴痴追忆的场景,“酌茗聊代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工业设备安装与调试服务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快递企业快递物品安全防护合同大全3篇
- 2025年度城市综合体门头广告品牌形象改造合同3篇
- 个人消费性借款合同(2024版)9篇
- 二零二五年度可再生能源发电特许经营合作协议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医疗健康信息化运维保障合同2篇
- 2025版商业物业安全责任书(含应急预案)3篇
- 2025年度个性化产后恢复与新生儿护理个人月嫂服务协议4篇
- 2025年度个人退伙经营协议书(房地产租赁合作版)4篇
- 2025年重型化工设备运输及环保处理合同4篇
- 《装配式蒸压加气混凝土外墙板保温系统构造》中
- T-CSTM 01124-2024 油气管道工程用工厂预制袖管三通
- 2019版新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选择性必修共7册词汇表汇总(带音标)
- 新译林版高中英语必修二全册短语汇总
- 基于自适应神经网络模糊推理系统的游客规模预测研究
- 河道保洁服务投标方案(完整技术标)
- 品管圈(QCC)案例-缩短接台手术送手术时间
- 精神科病程记录
- 阅读理解特训卷-英语四年级上册译林版三起含答案
- 清华大学考博英语历年真题详解
-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口算题(全册完整20份 )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