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 三年级下册3.6 地球的形状教案(含课堂练习和反思)_第1页
教科版(2017秋) 三年级下册3.6 地球的形状教案(含课堂练习和反思)_第2页
教科版(2017秋) 三年级下册3.6 地球的形状教案(含课堂练习和反思)_第3页
教科版(2017秋) 三年级下册3.6 地球的形状教案(含课堂练习和反思)_第4页
教科版(2017秋) 三年级下册3.6 地球的形状教案(含课堂练习和反思)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科版(2017秋)三年级下册3.6地球的形状教案(含课堂练习和反思)学校授课教师课时授课班级授课地点教具教学内容教科版(2017秋)三年级下册3.6《地球的形状》

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介绍地球的形状,让学生理解地球不是一个完美的球体,而是一个略微扁平的椭球体。具体内容包括:

1.地球的整体形状及其特点。

2.地球赤道与极地的形状差异。

3.地球的地理特征对形状的影响。

4.相关的地理知识,如地球自转对形状的影响。

5.课堂练习:通过观察地球仪,识别地球的形状特点,并完成相关练习题。核心素养目标1.培养学生空间观念,使其能够通过观察和想象,理解地球的真实形状。

2.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通过探究地球形状的形成原因,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地理实践力,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提高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4.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学会从不同渠道获取地理信息,并能够进行简单的信息处理和交流。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地球有初步的认识,但可能还停留在简单的平面图像理解上。在知识方面,学生能够理解基础的地理概念,但尚未形成系统的地理知识体系。在能力方面,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正在发展中,需要通过具体形象的事物来理解抽象概念。

在素质方面,学生对新知识充满好奇心,但注意力集中时间有限,需要通过有趣的教学活动来吸引和保持他们的兴趣。学生的行为习惯正处于培养阶段,对于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但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激励。

学生对课程学习的态度通常积极,但可能会因为教学内容过于抽象而感到困惑。因此,在教授地球形状这一课时,需要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通过实物模型和互动活动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同时注重培养他们的地理学习兴趣和习惯。教学资源准备1.教材:每人一本教科版三年级下册地理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地球仪、地球形状的图片、视频资料以及相关地理图表。

3.实验器材:地球模型、测量工具(如卷尺、圆规等)。

4.教室布置: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配备一张桌子用于讨论和实验,确保教室环境整洁、安全。教学实施过程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包括地球形状的图文资料和预习问题清单。

设计预习问题:设计问题如“你能描述地球的形状吗?”,“地球为什么不是完美的球体?”等,引导学生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学生提交的预习笔记和问题回答来评估预习效果。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形成对地球形状的初步理解。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针对问题进行思考,记录下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笔记和问题回答提交给老师。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微信群进行资源的共享和反馈。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仪和地球形状的动画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地球的实际形状。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地球形状的概念,包括赤道膨胀和极地扁平的原因。

组织课堂活动:分组讨论地球形状对人类生活和地理现象的影响,如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对形状的影响。

解答疑问:对学生在讨论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认真听讲,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提问与讨论:学生对不懂的问题进行提问,并参与到小组的讨论中。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地球形状的形成。

实践活动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地球形状的理解。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布置与地球形状相关的绘图作业,如绘制地球的横截面图。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地球形状相关的科普文章和视频,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

反馈作业情况: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提供个性化的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绘图作业,巩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

拓展学习:学生利用提供的资源进行自学,拓宽知识面。

反思总结: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学习心得和不足之处。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发展自我学习能力。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反思,提升自我监控和调整能力。

本节课的重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地球的形状及其成因,通过课前预习、课中讨论和课后拓展,帮助学生逐步构建对地球形状的科学认识。拓展与延伸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地球的故事》:介绍地球的形成、结构和形状的科普书籍。

-《探索地球》:一本关于地球科学探索的书籍,包含地球形状的发现历程。

-《地理知识问答》:收录了关于地球形状、地理现象等问题的解答。

-《地球仪的使用方法》:介绍如何使用地球仪来学习地理知识。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观察身边的地理现象,思考地球形状对这些现象的影响。

-制作一个简单的地球模型,尝试解释地球的形状是如何形成的。

-收集有关地球形状的历史资料,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发展过程。

-阅读科普文章,了解地球形状对气候、季节变化的影响。

-利用网络资源,查找地球形状相关的科学实验,尝试在家中进行实验。

-参观地理博物馆或科技馆,寻找与地球形状相关的展览,加深对地球形状的理解。

一、地球形状的历史认识

1.古代文明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古代文明如古希腊、古印度等对地球形状有着不同的认识,例如亚里士多德通过观察月食推断地球是圆形的。

2.地球形状的科学探索:从麦哲伦环球航行到现代的卫星测量,科学家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探索过程。

二、地球形状与现代科学

1.地球形状与卫星导航:卫星导航系统如GPS利用地球的形状和引力场进行精确定位。

2.地球形状与气候变化:地球的形状影响了地球上的气候分布,如赤道地区接受的太阳辐射比极地多,导致温度差异。

三、地球形状与地理现象

1.地球形状与海洋潮汐:地球的自转和形状影响了海洋潮汐的周期和幅度。

2.地球形状与地图绘制:地图绘制需要考虑地球的形状,采用不同的投影方法来展示地球表面。

四、地球形状的测量与应用

1.地球形状的测量方法:从古代的测量工具到现代的卫星测量技术,科学家们发明了多种测量地球形状的方法。

2.地球形状的应用:地球形状的数据在地图绘制、航空航天、海洋探测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五、地球形状与日常生活

1.地球形状与旅行:了解地球形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旅行路线和时区差异。

2.地球形状与建筑:在建筑设计中考虑地球的形状,可以使建筑物更加符合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内容逻辑关系①地球形状的认识

-重点知识点:地球的形状、赤道、极地、椭球体

-重点词汇:球形、扁平、赤道膨胀、极地压缩

-重点句子:地球不是一个完美的球体,而是一个赤道略微膨胀、极地略微压缩的椭球体。

②地球形状的形成原因

-重点知识点:地球自转、离心力、地球内部结构

-重点词汇:自转、离心力、地幔、地核

-重点句子:地球的形状主要由其自转产生的离心力和内部结构的不均匀性所决定。

③地球形状的影响与应用

-重点知识点:地球形状对地理现象的影响、地球形状的测量与应用

-重点词汇:地理现象、潮汐、地图投影、卫星测量

-重点句子:地球的形状影响着海洋潮汐的周期、地图的绘制方式以及卫星导航的精确度。反思改进措施(一)教学特色创新

1.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地球形状的动画演示,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抽象的地理概念。

2.我引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探究,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

(二)存在主要问题

1.在教学管理方面,我发现对学生预习的监控不够,导致部分学生预习效果不佳。

2.在教学组织方面,课堂讨论的时间分配不够合理,有些学生没有足够的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

3.在教学评价方面,我过于依赖传统的笔试评价,忽视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进步。

(三)改进措施

1.为了提高学生预习的效果,我将在课前通过在线平台发布更具体的预习指导和任务清单,同时增加预习问答环节,确保学生能够带着问题进行预习。

2.我将调整课堂讨论的时间分配,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言。此外,我会引入更多的课堂活动,如角色扮演、实验等,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3.在教学评价方面,我将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组讨论参与度,进行全面评价。我也会定期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进展和需求,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课后作业1.绘制地球形状图

请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绘制一个地球的横截面图,标注出赤道、极地以及地球的形状特点。

2.地球形状观察日记

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内,每天观察天空中的日月星辰,记录下你所观察到的天体运动轨迹,并尝试分析地球形状对天体运动轨迹的影响。

3.地球形状研究报告

选择一个与地球形状相关的主题,如“地球形状对气候的影响”或“地球形状与地图绘制”,进行深入研究,撰写一份研究报告。

题型一:描述题

题目:描述地球的形状及其形成原因。

答案:地球的形状是一个赤道略微膨胀、极地略微压缩的椭球体。地球的形状主要由其自转产生的离心力和内部结构的不均匀性所决定。

题型二:分析题

题目:分析地球形状对海洋潮汐的影响。

答案:地球的形状影响了海洋潮汐的周期和幅度。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形状,赤道地区的潮汐周期比极地地区短,潮汐幅度也较大。

题型三:应用题

题目:如何利用地球形状的知识来提高地图的精确度?

答案:在地图绘制时,采用不同的投影方法来展示地球表面,如墨卡托投影、高斯-克吕格投影等,这些投影方法都考虑了地球的形状,以提高地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