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扶贫方案_第1页
农业产业扶贫方案_第2页
农业产业扶贫方案_第3页
农业产业扶贫方案_第4页
农业产业扶贫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业产业扶贫方案TOC\o"1-2"\h\u21816第1章:总论 3287891.1农业产业扶贫背景与意义 3232181.2农业产业扶贫现状分析 423757第2章:扶贫目标与原则 5302032.1扶贫目标 5261422.2扶贫原则 521534第3章:农业产业发展战略 6149993.1农业产业结构优化 6293573.1.1产业结构调整原则 6207623.1.2产业结构调整方向 615923.1.3产业结构调整措施 621443.2农业产业链延伸 695553.2.1农业产业链发展目标 631733.2.2农业产业链发展模式 6258213.2.3农业产业链发展措施 671943.3农业产业布局规划 7141823.3.1产业布局原则 7229513.3.2产业布局方向 7125203.3.3产业布局措施 725031第4章: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 764514.1农业科技创新 728224.1.1加强农业科研机构建设 7191244.1.2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7296734.1.3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721784.2农业技术应用与推广 7325754.2.1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835484.2.2加强农业技术培训 862014.2.3推广农业适用技术 8272544.3农业信息化建设 892054.3.1加强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867254.3.2推进农业大数据应用 8298514.3.3发展农业电子商务 8319244.3.4创新农业信息服务模式 829257第5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8118715.1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841785.1.1完善灌排系统 886475.1.2提升水源保障能力 965705.2农业机械化与装备提升 9303755.2.1推广适用型农业机械 9300645.2.2提升农业机械服务水平 9196525.3农业生态环境改善 9196945.3.1农业面源污染治理 9303215.3.2农田生态保护与建设 916815.3.3农业资源循环利用 920521第6章农业产业扶贫政策与措施 10260186.1政策体系构建 10281326.1.1完善政策法规框架 10237536.1.2制定差异化支持政策 1051316.1.3加强政策宣传与解读 10208956.2扶贫资金投入与管理 10249026.2.1加大财政资金投入 10168596.2.2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 10305776.2.3加强资金监管与绩效评价 10324786.3扶贫项目实施与监管 1095946.3.1精准实施扶贫项目 1068286.3.2完善项目管理制度 11248276.3.3强化项目监管与评估 1114734第7章:农业产业扶贫模式摸索 1155747.1产业扶贫模式分类 11220077.1.1引导型 11170957.1.2企业带动型 11123877.1.3合作社主导型 11222347.1.4社会组织参与型 11131217.2典型案例分析 1155247.2.1引导型:某省某贫困县实施“一村一品”项目,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支持和技术指导,引导农民发展特色产业,实现脱贫致富。 1249127.2.2企业带动型:某农业企业通过订单农业模式,与贫困地区农民签订合同,提供种子、技术指导和收购服务,带动农民种植高效益作物,提高收入。 12192147.2.3合作社主导型:某地农民合作社流转土地,统一规划、种植和销售,带领农民发展设施农业,增加农民收入。 12302247.2.4社会组织参与型:某基金会捐赠资金,支持贫困地区农民发展养殖业,并提供技术培训和市场营销服务,助力农民增收。 1238807.3扶贫模式创新 12326967.3.1产业链延伸模式: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等环节,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农民收入。 1271487.3.2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推动农业与旅游、文化、健康等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12228727.3.3互联网农业模式:利用互联网技术,发展农村电商、在线培训和智能农业等,提高农业产业扶贫效果。 1261287.3.4金融扶贫模式: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为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降低融资成本。 12124827.3.5跨区域合作模式:推动贫困地区与经济发达地区开展农业产业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 1231982第8章农业产业扶贫人才培养与引进 12223268.1人才培养机制 12173838.1.1建立多元化的培训体系 1290678.1.2设立针对性的培训课程 1229528.1.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363688.1.4创新培训方式 13211768.2人才引进政策 1399208.2.1制定人才引进计划 13287778.2.2设立人才引进专项资金 1389258.2.3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13315278.2.4建立人才激励机制 1324448.3农村实用人才培训 1397278.3.1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需求调查 1344658.3.2制定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计划 1314538.3.3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 13231518.3.4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建设 1421058.3.5摸索多元化的培训模式 1431068第9章农业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 14313309.1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业产业扶贫 14282089.1.1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与目标 1444969.1.2农业产业扶贫在乡村振兴中的地位与作用 14165809.2农业产业扶贫与乡村产业融合 14261459.2.1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内涵与意义 1482769.2.2农业产业扶贫与乡村产业融合的路径与实践 15269529.3农业产业扶贫与乡村治理 1511359.3.1乡村治理的内涵与要求 15314629.3.2农业产业扶贫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与举措 15496第10章:农业产业扶贫评估与监测 15997110.1扶贫成效评估体系 152386110.1.1评估指标构建 16396210.1.2评估方法 162732310.2扶贫监测方法与手段 162847210.2.1数据收集与处理 16658110.2.2监测方法 161697910.2.3监测手段 16829510.3扶贫政策调整与优化建议 161992210.3.1政策调整 161645610.3.2优化建议 17第1章:总论1.1农业产业扶贫背景与意义农业产业扶贫作为我国扶贫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发展农业产业,提高贫困地区农民的收入水平,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我国高度重视农业产业扶贫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农业产业扶贫深入开展。农业产业扶贫具有以下背景与意义:(1)背景:我国贫困地区大多位于农业资源丰富的地区,发展农业产业具有天然优势。但是受限于基础设施、技术水平、市场渠道等因素,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发展滞后,农民收入较低,贫困状况较为严重。(2)意义:农业产业扶贫有利于发挥贫困地区的资源优势,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助力脱贫攻坚;有利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有利于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区域协调发展。1.2农业产业扶贫现状分析当前,我国农业产业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和挑战。(1)成效:(1)农业产业发展迅速。贫困地区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特色农产品种植、养殖业、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快速发展。(2)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农业产业扶贫政策促使农民收入来源多样化,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均有不同程度提高。(3)扶贫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制定了一系列农业产业扶贫政策,包括财政支持、金融支持、科技支持、人才支持等方面,为农业产业扶贫提供了有力保障。(2)问题与挑战:(1)农业基础设施薄弱。贫困地区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导致农业生产条件较差,抗风险能力弱。(2)科技创新能力不足。贫困地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较弱,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较低,制约了农业产业扶贫的成效。(3)市场渠道不畅。贫困地区农产品市场体系不完善,农民销售农产品困难,影响了农民收入的提高。(4)人才流失严重。贫困地区人才储备不足,优质劳动力流失现象较为严重,影响了农业产业扶贫的可持续发展。(5)资源利用不充分。贫困地区农业资源利用不充分,资源优势未能有效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我国农业产业扶贫工作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仍需在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市场渠道拓展、人才培育和资源利用等方面加大力度,以推动农业产业扶贫工作取得更大突破。第2章:扶贫目标与原则2.1扶贫目标农业产业扶贫方案旨在实现以下目标:(1)提高贫困地区农民收入: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增加贫困地区农民的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实现农民持续稳定增收。(2)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引导贫困地区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业产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3)提升贫困地区农业科技水平: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增强贫困地区农业竞争力。(4)改善贫困地区农村基础设施: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条件,为农业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5)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培养贫困地区农村人才,提高农民素质,增强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和内生动力。2.2扶贫原则农业产业扶贫方案遵循以下原则:(1)因地制宜原则:根据贫困地区的资源条件、气候特点、产业基础等因素,科学确定农业产业发展方向,避免盲目跟风,发挥地区比较优势。(2)农民主体原则:充分发挥农民在农业产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利益,提高农民参与度和获得感。(3)市场导向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保证农业产业扶贫可持续发展。(4)科技支撑原则: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农产品附加值。(5)绿色发展原则:坚持生态优先,发展绿色农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6)协同推进原则:整合各类扶贫资源,加强部门协作,形成工作合力,保证农业产业扶贫政策落地生根、发挥实效。第3章:农业产业发展战略3.1农业产业结构优化3.1.1产业结构调整原则遵循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市场导向、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的原则,对农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提高农业产业效益,助力扶贫工作。3.1.2产业结构调整方向(1)优化种植结构,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作物;(2)加大畜牧业结构调整,发展节粮型、草食性畜牧业;(3)发展水产业,提高渔业综合效益;(4)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发挥地区资源优势。3.1.3产业结构调整措施(1)政策引导,加大财政支持力度;(2)科技创新,提高农业技术水平;(3)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业产业化;(4)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3.2农业产业链延伸3.2.1农业产业链发展目标构建完善的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产业扶贫。3.2.2农业产业链发展模式(1)龙头企业带动型;(2)农民合作社引领型;(3)产业园区集聚型;(4)电商平台拓展型。3.2.3农业产业链发展措施(1)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增强产业链带动能力;(2)扶持农民合作社,提升产业链组织化程度;(3)加强产业园区建设,推动产业链集聚发展;(4)利用电商平台,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3.3农业产业布局规划3.3.1产业布局原则遵循区域优势、产业协同、资源整合、绿色发展等原则,优化农业产业布局。3.3.2产业布局方向(1)粮食生产功能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2)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3)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发挥地区资源优势,提高农产品竞争力;(4)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3.3.3产业布局措施(1)政策支持,加强农业产业政策引导;(2)规划引导,明确产业布局和发展方向;(3)项目支撑,加大农业产业项目投入;(4)机制创新,推进农业产业协同发展。第4章: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4.1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产业扶贫的核心动力。为实现贫困地区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我国应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投入和支持力度。4.1.1加强农业科研机构建设提升农业科研机构的研究能力,重点支持贫困地区农业科研机构开展科研工作,引进高层次人才,提高科技创新水平。4.1.2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聚焦农业生产的关键环节,如种子、肥料、植保等,加大研发力度,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4.1.3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农业科技成果在贫困地区的转化应用,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扶贫的有效衔接,助力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发展。4.2农业技术应用与推广农业技术应用与推广是农业产业扶贫的关键环节,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4.2.1建立健全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完善农业技术推广网络,提高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素质,保证农业技术在贫困地区的有效传播和应用。4.2.2加强农业技术培训针对贫困地区农民,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使农民掌握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4.2.3推广农业适用技术结合贫困地区实际,筛选和推广一批农业适用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助力农民增收。4.3农业信息化建设农业信息化建设对提高农业生产管理水平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4.3.1加强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信息基础设施水平,为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4.3.2推进农业大数据应用利用大数据技术,收集、分析农业生产、市场和气象等信息,为决策、农业生产和农产品销售提供数据支持。4.3.3发展农业电子商务推动农业电子商务在贫困地区的发展,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民收入。4.3.4创新农业信息服务模式运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创新农业信息服务模式,提高农业信息服务水平,助力农业产业扶贫。第5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5.1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农田水利设施是农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证粮食安全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具有关键作用。本节针对农业产业扶贫需求,提出以下水利设施建设方案。5.1.1完善灌排系统(1)加强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2)修建、改造排灌渠道,降低渠道输水损失;(3)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5.1.2提升水源保障能力(1)加强水源工程建设,提高抗旱能力;(2)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和地表水资源,保证农田灌溉需求;(3)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壤水分涵养能力。5.2农业机械化与装备提升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农民劳动强度的重要手段。以下为农业机械化与装备提升的相关措施。5.2.1推广适用型农业机械(1)根据当地农业生产特点,推广适用的农业机械;(2)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机购置补贴力度,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5.2.2提升农业机械服务水平(1)加强农业机械维修和技术培训,提高农机手操作技能;(2)建立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业机械使用效率。5.3农业生态环境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以下为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措施。5.3.1农业面源污染治理(1)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减少化肥施用量;(2)推广生物农药和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农药使用量;(3)加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减少农业面源污染。5.3.2农田生态保护与建设(1)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提高森林覆盖率;(2)加强农田生态保护,提高农田生物多样性;(3)开展农田水利设施绿化,提高农田生态环境质量。5.3.3农业资源循环利用(1)推广秸秆还田、秸秆养畜等技术,提高农业废弃物利用率;(2)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提高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第6章农业产业扶贫政策与措施6.1政策体系构建6.1.1完善政策法规框架围绕农业产业扶贫目标,构建涵盖产业规划、财政支持、土地政策、科技推广、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政策体系。修订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保证政策间的衔接和协调,形成有利于农业产业扶贫的政策环境。6.1.2制定差异化支持政策针对不同贫困地区、不同农业产业特点,制定差异化支持政策。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引导资源向贫困地区倾斜,助力农业产业发展。6.1.3加强政策宣传与解读加大农业产业扶贫政策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类媒体,提高政策知晓度。组织政策解读和培训,保证政策深入人心,引导贫困地区农民积极参与农业产业扶贫。6.2扶贫资金投入与管理6.2.1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合理安排财政预算,加大对农业产业扶贫的资金投入。优先保障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发展需求,提高资金使用效益。6.2.2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为农业产业扶贫提供信贷支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农业产业扶贫,形成多元化融资体系。6.2.3加强资金监管与绩效评价建立健全扶贫资金监管机制,保证资金安全、合规使用。开展扶贫资金绩效评价,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证政策目标顺利实现。6.3扶贫项目实施与监管6.3.1精准实施扶贫项目根据贫困地区资源条件、产业发展需求和农民意愿,精准选择扶贫项目。注重项目前期调研,保证项目符合当地实际,助力农业产业发展。6.3.2完善项目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扶贫项目管理机制,规范项目申报、审批、实施、验收等环节。加强项目跟踪监测,保证项目进度和质量。6.3.3强化项目监管与评估加强对扶贫项目的监管,保证项目实施合规、有序。开展项目评估,总结经验教训,为后续项目实施提供借鉴。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提高项目实施效果,助力农业产业扶贫目标实现。第7章:农业产业扶贫模式摸索7.1产业扶贫模式分类农业产业扶贫模式根据实施主体、运作机制和产业类型等因素,可分为以下几种:7.1.1引导型引导型扶贫模式以为主导,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支持、技术指导和市场开拓等手段,引导贫困地区农民发展农业产业。此模式主要包括政策扶持、项目扶持和资金扶持等。7.1.2企业带动型企业带动型扶贫模式是指企业通过与贫困地区农民建立合作关系,带动农民发展农业产业,提高农民收入。此模式主要包括订单农业、股份合作和产业链带动等。7.1.3合作社主导型合作社主导型扶贫模式以农民合作社为实施主体,通过组织农民参与农业生产、加工和销售,提高农民收入。此模式主要包括土地流转、生产合作和销售合作等。7.1.4社会组织参与型社会组织参与型扶贫模式是指社会组织通过捐赠、技术支持和市场开拓等方式,参与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发展。此模式主要包括公益项目、技术援助和志愿者服务等形式。7.2典型案例分析以下为几种典型的农业产业扶贫模式案例:7.2.1引导型:某省某贫困县实施“一村一品”项目,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支持和技术指导,引导农民发展特色产业,实现脱贫致富。7.2.2企业带动型:某农业企业通过订单农业模式,与贫困地区农民签订合同,提供种子、技术指导和收购服务,带动农民种植高效益作物,提高收入。7.2.3合作社主导型:某地农民合作社流转土地,统一规划、种植和销售,带领农民发展设施农业,增加农民收入。7.2.4社会组织参与型:某基金会捐赠资金,支持贫困地区农民发展养殖业,并提供技术培训和市场营销服务,助力农民增收。7.3扶贫模式创新为了提高农业产业扶贫效果,各地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摸索和创新扶贫模式:7.3.1产业链延伸模式:通过发展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等环节,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农民收入。7.3.2产业融合发展模式:推动农业与旅游、文化、健康等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7.3.3互联网农业模式:利用互联网技术,发展农村电商、在线培训和智能农业等,提高农业产业扶贫效果。7.3.4金融扶贫模式: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为贫困地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降低融资成本。7.3.5跨区域合作模式:推动贫困地区与经济发达地区开展农业产业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第8章农业产业扶贫人才培养与引进8.1人才培养机制8.1.1建立多元化的培训体系为提高农业产业扶贫人才的综合素质,应建立企业、院校和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多元化培训体系。通过整合各类培训资源,提高培训效率,保证扶贫人才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和市场适应能力。8.1.2设立针对性的培训课程针对农业产业扶贫人才的需求,设计涵盖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等领域的培训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人才的业务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8.1.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选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技术水平的专家、教授担任培训教师,提高培训质量。同时鼓励和支持培训教师参加各类学术交流,提升自身素质。8.1.4创新培训方式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充分利用网络教育资源,开展远程培训。同时组织实地考察、经验交流、技能竞赛等活动,激发人才学习兴趣,提高培训效果。8.2人才引进政策8.2.1制定人才引进计划结合农业产业扶贫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人才引进计划,明确引进人才的数量、专业和层次。8.2.2设立人才引进专项资金设立农业产业扶贫人才引进专项资金,用于引进人才的薪酬待遇、住房保障、子女教育等方面的支持。8.2.3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完善农业产业扶贫人才政策体系,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创新平台。8.2.4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在农业产业扶贫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表彰和奖励。8.3农村实用人才培训8.3.1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需求调查深入了解农村实用人才培训需求,为培训工作提供科学依据。8.3.2制定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计划根据调查结果,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计划,保证培训内容符合实际需求。8.3.3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依托农业企业、合作社、院校等资源,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提高培训质量。8.3.4加强培训师资队伍建设选拔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技术人员担任培训教师,提高培训效果。8.3.5摸索多元化的培训模式结合农村实际,摸索线上线下相结合、产学研一体化的培训模式,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综合素质。第9章农业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9.1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业产业扶贫9.1.1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与目标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支柱。该战略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升农民生活质量为核心目标,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为农业产业扶贫提供有力支撑。9.1.2农业产业扶贫在乡村振兴中的地位与作用农业产业扶贫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发展农业产业,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保障。农业产业扶贫在乡村振兴中具有以下作用:(1)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产值;(2)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3)推动农村土地流转,提高土地利用效率;(4)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态环境;(5)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提升乡村整体竞争力。9.2农业产业扶贫与乡村产业融合9.2.1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内涵与意义乡村产业融合是指以农业为基础,通过产业间相互渗透、交叉、重组,形成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协同发展的新型产业形态。乡村产业融合具有以下意义:(1)提高农业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2)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产业效益;(3)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农业现代化;(4)拓宽农民就业渠道,助力农业产业扶贫。9.2.2农业产业扶贫与乡村产业融合的路径与实践农业产业扶贫与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主要包括:(1)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业产值;(2)发展农产品加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发展休闲农业,拓宽农民收入来源;(4)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竞争力;(5)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助力农业产业扶贫。9.3农业产业扶贫与乡村治理9.3.1乡村治理的内涵与要求乡村治理是指在乡村范围内,通过市场、社会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维护乡村秩序,推动乡村发展的一种管理模式。乡村治理要求:(1)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发挥领导核心作用;(2)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3)推动乡村法治建设,保障农民合法权益;(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