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名师指津+重点精讲+思考探究)专题检测(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人民版必修2_第1页
高中历史(名师指津+重点精讲+思考探究)专题检测(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人民版必修2_第2页
高中历史(名师指津+重点精讲+思考探究)专题检测(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人民版必修2_第3页
高中历史(名师指津+重点精讲+思考探究)专题检测(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人民版必修2_第4页
高中历史(名师指津+重点精讲+思考探究)专题检测(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人民版必修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检测(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下图是中国不同时期的服饰,可见服饰变化 ()A.表明人们的等级观念日趋淡薄B.折射出时代的变迁C.反映不同阶层和职业贵贱有别D.展示中国服饰由开放到保守2.旗袍源于满族妇女服装。20世纪20年代初,流行于上海等地社会上层妇女。当时有人撰文指出:“近来海上女界旗袍盛行……惟旗袍之名,若有宗社党(满清贵族组成的秘密团体)之臭味……故我以为袍可着,惟不可以以旗名。无以,其改称为暖袍乎!”对以上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①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色彩②民主共和 观念传播③文明开化之风流行④新旧观念激烈碰撞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3.下面两幅图分别展示了20世纪70、90年代我国流行服饰的变化情况,其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外来文化的影响 B.服装业的迅猛发展C.人们的思想解放 D.人们穿着的品味变化4.19世纪60年代,上海等地逐渐形成了以汉字注音为特点的洋泾浜英语,如“清晨相见谷地猫迎,好度由途叙阔情”等。下表是洋泾浜英语示例:英语SandBeerTelephoneEngineDollars洋泾浜英语三明治啤酒德律风引擎大拉斯词意夹肉面包麦制酒电话发动机外币据此,这一时期上海社会生活发生的变化有 ()①英语开始在当地流行②生活方式受到西方的影响③引进了西方工业革命成果④对西方的认识发生了变化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②③④5.“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这一材料反映了 ()A.洋务运动中的新气象B.戊戌变法产生的社会变化C.民国初年的社会风貌D.新中国建立以来的社会变化6.辛亥革命前,男子没有发辫会被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男子留辫会被耻笑为“封建余孽”“猪尾巴”“满奴”。这一现象的变化不能说明 ()A.政治革命具有移风易俗的作用B.国人盲目模仿西方的生活习俗C.民众的民主共和意识有所增强D.人们的审美观念已经发生变化7.20世纪初,人们把信天主教称作“吃洋教”;30年代,租界市民被外国巡捕踢了一脚,自嘲为“吃了一记洋火腿”;抗战时期的重庆有“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的民谚;其他还有“吃闭门羹”“吃香”“吃药”等等。这些与“吃”有关的大众词汇本质上反映了()A.中国人向来注重字词的精炼和语法的准确B.“吃”对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产生了深刻影响C.中西饮食文化处于不断的交融与冲突之中D.“吃”在中国是一个非常流行和时髦的词汇8.1909年,有人在《京华百二竹枝词》里写道:“菜罗中外酒随心,洋式高楼近百寻。门外电灯明似昼,陕西巷深醉琼林。”词中所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媚外心理的驱使 B.工业文明的影响C.攀比世风的结果 D.生活水平的提高9.“西洋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工力百倍……如不变通,战守皆不足恃,而和亦不可久之。”上述这段文字,为清代哪一历史事件之背景描述 ()A.革命运动 B.保路运动C.维新运动 D.洋务运动10.民国时期,南京作为首都,市面较为繁荣,部分道路得到扩建,加上战乱和灾荒迫使大量农民涌入城市,为该行业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且数量逐年增加。文中的“该行业”最有可能是 ()A.人力车行业 B.汽车行业C.自行车出租业 D.马车行业11.19世纪30年代有人说:“内地富有者,有了钱,未必就有汽车来坐,未必就有各种新奇的游艺如伟大的影片《梅兰芳》京戏等等来给你看,未必就有各种中西菜来给你轮流大嚼……必须要踏到上海这般的豪华社会……”根据材料分析有误的是 ()A.社会生活的西风东渐存在地区差异B.上海是东西文化交汇的中心城市之一C.中国东西部区域经济差距在不断扩大D.传统文化吸收外来因素,重新焕发生机12.1880年4月25日的上海《申报》发表了以下竹枝词:“无数关山一线通,人工巧制夺天工。”“两地情怀一线通,有声无影妙邮筒。”“火树千株照水明,终宵如在月中行。”“洋楼更比蜃楼好,谁读坡仙海市诗。”这反映了 ()A.西方物质文明深深融入中国社会B.民主革命思想起到开启民智作用C.中西文明在抵触矛盾中相互渗透D.西方近代科技文化被国人逐步接受13.报纸作为大众传媒可以及时报道时事热点。下列两张报纸头版头条的有关内容,作为直接证据,可以用来研究 ()图一图二A.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 B.工业化建设的过程C.新中国政治制度建立 D.政治协商的历史作用14.某传播学著作在叙述人类传播发展史时,认为先后经历了这些阶段:原始传播→口语传播→书写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互动传播。关于这一传播线索的说法,正确的是()A.“书写传播”现在已经被淘汰B.“印刷传播”在近代中国包括报刊C.“电子传播”不包括电影D.“互动传播”出现后其他传播形式开始退出舞台15.用QQ聊天、用E­mail发邮件、用Blog(博客)写日记,已成为很多中国人的生活习惯。这表明 ()A.邮电通信事业获得了新发展B.广播影视成为民众文化生活的主体C.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与交往方式D.新技术、新观念深入人心二、非选择题(第16题22分,第17题18分,共40分)16.大文豪雨果说:“建筑是用石头写成的史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宗祠,是供奉祖先、举行祭祖活动的场所,又是从事家族宣传、执行族规家法、议事宴饮的地方。民间建造家族祠堂,可追溯到唐五代时期。明清两代,各地大规模营造祠堂,祠堂逐渐成为各地民间建筑中的代表。材料二被誉为“山西紫禁城”和“华夏第一宅”的晋中王家大院,包含三大建筑群,共有大小院落123座,房屋1118间,面积共45000平方米。卖豆腐起家的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晋商,在发财之后,大兴土木。材料三图一近代中西合璧的大宅图二新农村的花园别墅(1)宗祠的出现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一现象有何积极影响?(6分) (2)晋商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材料二中的这一现象有何消极影响?(6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图一、二中建筑的出现反映的历史现象。(6分)(4)有人认为:为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拆除古建筑。也有人认为:古建筑是优秀文化遗产,要加以保护。你认为应怎样合理对待古建筑?(4分)1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格致汇编·互相问答》摘要序号提问人籍贯提问内容回答要点27某君广州请问照相新法详细介绍43卓君烟台西人饮苦酒(啤酒),言能补身,不知用何料何法制成,能否多饮发表专文详细介绍83友人金华西国如何治疗烧伤、烫伤介绍具体方法135友人上海美国近有人以电线传声,数十里之远能闻知何人言语,此事甚奇而不可解,何理?中国人能造否传声电器,新发明不久之新法,介绍原理注:《格致汇编》是晚清最早的一份专门性的科学杂志,创刊于1898年。材料二图一1906年前后,中国图二清朝末年,西洋的有人仿造了木制自行车,自行车和东洋的黄包车先这种自力更生的成果很快后进入中国,当时的自行就被引进的金属自行车车只是达官贵人的奢侈品淹没了辛亥革命以后街头孙中山给《铁道》剪辫子的情景杂志的题词图三图四请回答:(1)依据上述材料,概括晚清到民国初年生活习俗中所反映出来的社会现象。(不得摘抄原文)(8分)(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10分)

答案1.B2.A3.C4.D5.C6.B7.B8.B9.D10.A11.C12.D13.A14.B15.C16.(1)因素:宗法制(宗法观念);农耕经济;儒家思想。(任答两点即可)影响:有利于凝聚宗族、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2)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商业的繁荣。消极影响:限制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3)图一:近代外国侵略的影响;工业文明冲击,中西文化交融。图二:改革开放,经济腾飞,社会进步,生活巨变。(4)既要保护有文物价值的古建筑,又要兼顾社会的进步发展,做到保护与利用相结合。17.(1)社会现象:生活习俗受西方影响;社会时尚崇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