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杭州中考语文考前信息卷(二)_第1页
2022年杭州中考语文考前信息卷(二)_第2页
2022年杭州中考语文考前信息卷(二)_第3页
2022年杭州中考语文考前信息卷(二)_第4页
2022年杭州中考语文考前信息卷(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杭州中考语文考前信息卷(二)一、积累(20分)同学们在老师组织下观看了纪录片《节气——时间里的中国智慧》,请根据其中一段解说词回答下列问题。二十四节气是指中国农历表示季节变迁的二十四个特定节令。它与生物长期适应温度条件的周期性变化规律有关,是指导人们农业生产和预知生活冷暖雪雨的指南针。从惊蛰的桃始华、黄莺鸣,到春分的玄鸟至、雷发声,原本销声匿迹的昆虫又重新活跃在田间草际,草木萌发,万象更新。过去的人们讲究【】春分祭日,秋分祭月。此俗历代相传,最早可以追溯到周代。《礼记》中说【

】“祭日于坛”。过去,在老北京,皇帝在春分时要去日坛祭日。仪式虽然比不上祭天的典礼,但也比较隆重,令人叹为观止。“水至美则曰清”,“日月双悬则曰明”,天地之间,温暖晴和,是时清明。二十四节气名称大多记物候,如谷雨、芒种、小暑、霜降、大寒等。用形容词来定义节气,“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唯一。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之后便要告别这一年的春天了,春日里的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成为过去,但那即将到来的夏天,也定会是一场别zhì的体验。生活也是如此,纵使时光流shì,人们总会对美好的未来充满期待。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萌发(méng) 追溯(shuò) 别致 流世B.萌发(méng) 追溯(shù) 别至 流逝

C.萌发(míng) 追溯(shuò) 别至 流世

D.萌发(méng) 追溯(sù) 别致 流逝2.文中画横线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A.销声匿迹 B.叹为观止C.花香鸟语 D.草长莺飞3.在文中【】处填入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2分)A.冒号 冒号 B.破折号 逗号C.冒号 逗号 D.破折号 冒号4.结合文中语义,谈谈你对“指南针”的理解。(3分)5.结合链接材料,说说“谷雨”这个节气名字的由来。(4分)【链接材料】“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上而下也,故此得名。”选自《月令七十二候集解》6.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二日。在班会活动中,爱好书法的同学给大家讲解了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这幅作品书写的是苏轼在被贬黄州第三年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下面对这幅书法作品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左右疏密相间,时紧时放。B.字形欹(qī)正参错,或大或小。C.采用狂草书体,活泼飞舞,奔腾放纵。D.沉厚中见放逸,尽显书者情感之起伏。【答案】1.D2.B3.C4.指导人们农业生产和预知生活冷暖雪雨的二十四节气。5.谷雨节气降雨增多,雨水滋润土地和百谷,此时播种,适合谷类作物的生长,故此得名。6..C【解析】1.本题考查掌握字音字形的能力。“萌发”,读音méngfā,指植物开始发芽,比喻事物的开端,“萌”读作“méng”,不能读成“míng”。“追溯”,拼音是zhuīsù,意思是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溯”读作“sù”,不能读成“shuò”。“别致”的意思是别出心裁,新奇有致之意,“致”不能写成“至”。“流逝”意思是形容迅速消逝,“逝”不能写成“世”。故选D。2.本题考查理解成语的能力。A.销声匿迹: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出头露面,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使用正确;B.叹为观止:形容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不合语境,使用错误;C.花香鸟语:鸟鸣如同讲话一般。形容春天动人的景象。使用正确;D.草长莺飞:形容江南暮春的景色。使用正确;故选B。3.本题考查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过去的人们讲究”是总说,“春分祭日,秋分祭月”表解释说明,中间应加冒号。“祭日于坛”是间接引用,《礼记》中说后应加逗号。故选C。4.本题考查理解词语的能力。要读懂材料,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从“二十四节气是指中国农历表示季节变迁的二十四个特定节令。它与生物长期适应温度条件的周期性变化规律有关,是指导人们农业生产和预知生活冷暖雪雨的指南针”可知,这是一个比喻句,把“二十四节气”比作“指南针”,所以“指南针”是指导人们农业生产和预知生活冷暖雪雨的二十四节气。5.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能力。要抓住关键语句分析概括。从“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可知,谷雨节气降雨增多,从“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上而下也”可知,谷雨播种,适合谷类作物的生长,又有雨水的滋润,促进谷物生长,故此得名“谷雨”。6.C.这幅作品是行书,不是草书。选项错误;故选C。7.填写下面句子中的古诗。(4分)良渚文化中美好安宁的生活状态,与历代文人墨客所描写的和乐融洽生活有异曲同工之妙。陆游“箫鼓追随春社近,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热闹淳朴的乡风;陶渊明“土地平旷,_____________,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记录了世外桃源的美好生活环境;欧阳修“_____________,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再现了欢快和乐的场景;《大道之行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表现了和睦仁爱的理想社会。【答案】衣冠简朴古风存 屋舍俨然 觥筹交错 故人不独亲其亲 不独子其子【解析】在背诵默写诗词时不仅要注意读音,更要注意容易写错的字。一些易错字可以结合词义背诵。此题中注意“冠、简朴、俨然、觥筹”的书写。二、阅读(54分)(一)名著阅读(7分)8.运用课文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1)文段:“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予’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以上文段选自《朝花夕拾》,“我”指的是鲁迅自己,“他”指的谁?结合全文说一说他是怎样的一个人?(4分)(2)文段:“好猴王,一只手扯住,一只手去耳内出棒来,悦一悦,有来粗细,那罗刹挣脱手,举剑来迎,行者随又举棒来打。两个在翠云山之前,不论亲情,却只讲仇隙。”猴王与罗刹之间有什么“仇隙”?(3分)【答案】(1)藤野先生;他治学严谨,先生修改“我”的讲义,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了;他关爱弱国留学生,关心“我”是否抄得下他的讲义,担心“我”会因为怕鬼不肯解剖尸体。(2)铁扇公主的儿子红孩儿抓了唐僧,要吃唐僧肉,被孙悟空请来的观音菩萨收走做善财童子,从此母子分离。【解析】(1)本题考查名著人物。文段中的他指的是藤野先生,是鲁迅在日本留学时的老师。《藤野先生》一文作者回忆与藤野先生相处的四件事,通过事件来分析其性格特点即可。如:为我添改讲义,表现了藤野先生对工作的极其负责任和对作者的热心帮助;为我纠正解剖图,表现了藤野先生要求严格,一丝不苟;关心我的解剖实习,说明藤野先生热情诚恳、体贴入微;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问题,说明他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2)本题考查名著内容。在《西游记》四十二回“大圣殷勤拜南海观音慈善缚红孩”中,要吃唐僧肉的红孩儿,被观音菩萨收服,做了“善财童子”,导致铁扇公主和儿子不得相见,因此,铁扇公主对孙悟空怀恨在心,这就是所谓的“仇隙”。(二)文学作品阅读(16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九步之暖①我负责的1136号病房里来了新病人,叫露露,是个小女孩儿。她的到来让一向沉寂的病房有了笑声。只有15岁的少年一哲,依旧躺在床上看自己的书,一言不发。②露露入院第三天,医生确诊她得了生存率很低的骨肉瘤。拿到诊断结果之后,露露的妈妈守在女儿床边,紧握着熟睡中的女儿的小手,黯然垂泪;露露的爸爸站在女儿病床前如灵魂出窍般目光呆滞,反应迟钝。③但对此一无所知的露露还是那样快活,她常常隔着一张床和一哲说话,问这问那。有时,露露甚至要爸爸把她抱到一哲的床上,看一哲画画,让一哲给她讲故事。自从有了露露,一哲明显开朗了许多。④一哲这个一米八二的大男孩,在打篮球摔倒后,膝关节肿痛,到省医院就医,被确诊为骨肉瘤伴病理性骨折,由于病情严重,医生要对他进行截肢手术。⑤巨大的打击使一家人几欲崩溃,这个能将乔丹的篮球生涯讲上几天几夜的大男孩,更是无法接受这一现实,如一头受伤的小豹,愤怒地嘶吼咆哮,拒绝截肢。然而当父亲颤抖着身体,跪在床前哀求儿子配合医生治疗时,这个暴戾男孩的固执倔犟瞬间土崩瓦解,他闭着眼睛,一言不发,汩汩的泪水像永不干涸的小溪,爬了满脸满颈。父子俩终于达成协议:父亲送一哲去天津肿瘤医院,如果这个全国顶尖的专业医院的诊断和省医院一致的话,一哲答应接受医院的所有安排。⑥临行前的那个夜晚,已经快12点了,许多病房都熄了灯,我正在护士办公室里看书,听到有人敲门。打开门,是一哲的父亲用轮椅推着一哲。一哲的父亲问我:“一哲是不是可以短暂地走几步?”⑦一哲笑了,腼腆地说:“如果我能‘走’出病房,露露就会相信,我的病‘好’了,这样,以后当她面对化疗的痛苦时,就会有一份真实的希望支撑着她。”⑧一股异样的情愫在我心头迅速地涌起,我扭头去看一哲的父亲,一哲的父亲冲我点了点头,低声地说:“护士长,求您,答应孩子吧,我量过,从一哲的床到门口,只需要走九步……”一股殷殷的温润漫过我的心,我轻轻地俯身,拥抱了一哲。⑨第二天上午9点多,我让护士把轮椅放在门口,然后走进1136号病房,大声地对一哲说:“祝贺你,小伙子,你的病完全好了,终于可以出院了。”听到我的声音,一哲站起来,看上去神清气爽,英姿勃发。一哲笑着和众人说再见。⑩露露躺在爸爸的怀里,一脸羡慕地对一哲说:“一哲哥哥,等我也跟你一样把病治好了,就让爸爸带我去你家,你答应过我的,一定要带我去看大海哦!”一哲笑着点了点头:“露露,听医生阿姨的话,你一定要坚强,记住,我在大海边等你哦!”⑪众人有说有笑,露露的父亲搂着女儿,下巴抵在女儿的头上,一言不发。这个知情的粗犷男人目送着一哲离开,紧咬着嘴唇,大口大口喘着粗气,不让眼泪掉下来。一哲向露露挥手,然后,一步一步地向外走……只走了几步,众人便不约而同地从后面围拢上去,用人墙挡住了露露的视线。没有人愿意让小女孩儿看到,那个少年走到门口,满头大汗地扑向轮椅时的痛苦模样。我在一个15岁少年的背影里泪流满面。⑫这个坚强的少年,面对噩运,不是悲伤地无所事事,绝望地将痛苦的尘屑撒向身边的每一个人,而是选择在疼痛中开花,将暗淡的际遇转变成生命中灿烂的瞬间。⑬那一天,那个少年,用他的九步之暖,温润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将大家灵魂里的某根弦,轻轻地拨动……9.说说以“九步之暖”为题的妙处。(3分)10.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事件。(3分)11.简述文章第四段的作用。(4分)12.第(7)段运用了哪两种人物描写方法?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点?(6分)【答案】9.示例:题目新奇醒目,造成悬念,吸引读者;提示小说内容,点明文章主题;评价人物品性,表达作者的感情倾向。10.患骨肉瘤的一哲,强忍巨痛艰难地迈出温暖的九步,以此来鼓舞病中的露露。11.第(4)段运用了插叙,交代了一哲入院的原因及严重的病情,为下文情节发展做铺垫。12.神态描写、语言描写,生动具体地表现了一哲善良、有爱心、无私的美好品质。【解析】9.本题考查题目的作用,可以从内容,修辞,主旨、情感等角度分析,注意结合原文分析。“九步之暖”题目设置悬念,引发思考,吸引读者,为什么是“九步”,步子怎么暖?新奇独特新颖;第7段“如果我能‘走’出病房,露露就会相信,我的病‘好’了,这样,以后当她面对化疗的痛苦时,就会有一份真实的希望支撑着她”,第13段“用他的九步之暖,温润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小说讲述了辗转外地就医的病重少年一哲为了鼓励小病友,忍住剧痛,艰难地走了九步,让人感到暖心,题目“九步之暖”提示了这一情节。“暖”点明了本文的主题,善良美好的品质情感让人温暖;“九步之暖”是一哲用这“九步”鼓励温暖病友,用他的善良、温情感动了这个世界,赞美了他高尚的品格,表达了作者对这一美德的赞美之情。10.本题考查对小说内容的概括。阅读全文,按照什么人干了什么事的格式概括,根据情况具体一点,加上时间、地点、起因、结果等。根据第⑤段“被确诊为骨肉瘤伴病理性骨折”,第⑦段“如果我能‘走’出病房,露露就会相信,我的病‘好’了,这样,以后当她面对化疗的痛苦时,就会有一份真实的希望支撑着她。”可知,一哲为了鼓舞病重的露露,让她有勇气面对化疗的痛苦,打算走出病房,假装治愈;根据第⑪段“那个少年走到门口,满头大汗地扑向轮椅时的痛苦模样”,一哲走这九步,是强忍着剧痛迈出的,根据⑪段“众人便不约而同地从后面围拢上去,用人墙挡住了露露的视线”,大家都被一哲感动了。故这篇小说的主要事件是:身患骨肉瘤的一哲,为了鼓舞病重的露露,让她有勇气面对化疗的痛苦,假装治愈,强忍巨痛,迈出温暖的九步,走出病房,令人感动。11.本题考查句段作用。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内容:插叙,补充交代了一哲住院的原因是“骨肉瘤伴病理性骨折”,病情严重到“截肢”,使小说情节更完整。结构:“医生要对他进行截肢手术”为下文,第⑤段“父亲送一哲去天津肿瘤医院,如果这个全国顶尖的专业医院的诊断和省医院一致的话”父亲带他大城市医院专家诊断,以及决定走出“九步之暖”的情节做了铺垫,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12.本题考查人物描写,人物分析。注意结合关键词,从人物的言行等分析。“笑了”、“腼腆地说”运用神态描写,“如果我能‘走’出病房,露露就会相信,我的病‘好’了,这样,以后当她面对化疗的痛苦时,就会有一份真实的希望支撑着她”,运用语言描写,描绘了一哲在说出自己想为露露假装治愈,走出病房,来鼓励她时害羞的神态,表现了一哲的纯真善良。(三)非文学作品阅读(12分)阅读下列文本,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①全国人口普查是由国家来制订统一的时间节点和统一的方法、项目、调查表,严格按照指令依法对全国现有人口普遍地、逐户逐人地进行一次全项调查登记,数据汇总分析报告,普查重点是了解各地人口发展变化、性别比例、出生性别比等。全国人口普查属于国情调查,是当今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的搜集人口资料的一种最基本的科学方法,是提供全国人口数据的主要来源。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全国人口普查条例》规定,国务院决定于2020年11月1日零时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文本二】①“大国点名”,没你不行。连日来,第十一届“中国统计开放日”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宣传月活动在全国各地火热举行。②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孔德有言,人口就是一个国家的命运。人口普查,事关重大。于国——通过普查获取的人口数据,可为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对于我们准确把握人口变化规律,进而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于民——幼儿园学位应该有多少、社区应建几个公园、要不要延长退休年龄,诸如此类的问题都需要借助准确数据作出决策。③人口普查,十年一度。从1953年到2020年,从第一次到第七次,人口普查见证着时代的变迁,记录着社会发展的铿锵脚步。透过它,我们得以管窥鲜明的时代印记,能感受到浓郁的时代气息。④从中,看经济变迁。相比以往,此次普查最明显的变化是什么?电子化。全面推行电子化采集方式,首次开发自主填报小程序,首次探索利用行政记录和大数据进行比对核查……十年之间,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人口普查也成为其拔节生长的新场景、新实践。人口普查“新”意盎然,正是新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侧影。⑤从中,看社会治理。人口普查意在为人口精准画像,涉及范围广、参与部门多,可谓工程量浩大。正因此,其间的“绣花功夫”,可视作观察社会治理水平的一扇窗口。⑥从中,看人的发展。人口普查依靠人,也为了人。观察此次普查,关于人的讨论也颇有“新”意。例如,如何保证普查户的隐私和信息安全,备受瞩目。全流程加强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被强调、再强调。(——夏振彬《感受“大国点名”的浓浓时代气息》有改动)【文本三】第七次人口普查工作部分流程图【文本四】①人口普查,十年一度。人口普查工作必须在中央的集中领导下,各级政府要按照中央一级普查机构的部署去组织实施。通过人口普查,可以查清全国人口的数量、结构和分布等基本情况,还可以查清人口的社会特征、家庭特征、教育特征、经济特征、住房状况以及普查标准时间前一年人口的出生死亡状况等。②虽然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汇总和发布需要等到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但并不妨碍我们感知国内劳动总人口下降,人口红利逐渐消失这一事实。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从2010年至2019年间15—64岁的劳动人口数量正逐年变少。与2018年末相比,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减少89万人,比重下降0.3%,老年人口增加了0.2%。③前不久就有专家指出,近年来中国已经走出了“人口红利期”。具体表现为青壮年劳动比例下降,老年人口比例节节攀升,2019年新生婴儿1465万人,出生率已降至10.48‰,预计2030年将进一步降至不到1100万人。由此也带来了经济增长、人口就业等一系列问题。④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指出,过去几十年,人口红利使得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为经济增长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劳动力供给充足、储蓄率高是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最主要动力。一旦人口红利消失,初级工人薪资水平和劳动成本会成倍提高,我国吸引外资的优势将逐渐减弱,对各行业发展影响很大,且趋势难以在短期内被扭转。13.阅读上述文本,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人口普查,意义重大。它与国家的宏观决策、民生福祉直接相关,事关每个人的切身利益。B.第七次人口普查工作开发了自主填报小程序,所有住户都必须通过扫描二维码自主填报。C.人口普查见证时代变迁,记录社会发展,从中可以看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和人的发展情况。D.人口普查工作量浩大。准备工作、摸底工作、登记工作的时间紧密连接,每项工作都有规定的流程。14.阅读【文本二】和【文本四】,完成下列问题。(4分)(1)“大国点名”,没你不行。(加点词语什么表达效果?)(2)【文本四】中画线句子有何作用?15.请阅读【文本一】【文本三】【文本四】,仿照示例概括人口普查的基本特征。(不少于3点)(5分)示例1:集中性。人口普查是由中央集中领导,中央一级普查机构的部署组织实施的。【答案】13.B14.(1)用“点名”比喻人口普查,生动形象地说明人口普查关乎每个人。(2)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具体地说明了我国劳动总人口下降,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的事实。15.①普遍性。人口普查是按地域性原则进行登记,某个地域范围内的全部人口都要参加普查登记。②个别性。人口普查登记以人为单位,要按照每个人的实际情况住户逐人逐项地填写普查表。对每个人的社会特征、家庭特征、教育特征、经济特征、住房状况都要进行普查。③标准性。人口普查必须以一个特定时间为标准,全国同时进行调查。不论普查员实际入户登记时间在哪一天,登记的都是标准时间的人口状况。④统一性。人口普查工作要全国严格统一,包括统一的普查时间、普查方案、统一的普查表、统一的填写方法、统一的分类标准、统一的工作步骤和进度等。⑤定期性。人口普查总体上是一种静态调查,不能反映人口的变动情况,因此应该定期进行,世界大部分国家规定每隔五年或十年举行一次人口普查。【解析】13.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与辨析。注意题干要求的是找出不正确的一项。B.根据【文本三】二、摸底工作的图中可知,对于不自主填报的用户会当场填报;“所有住户都必须通过扫描二维码自主填报”表述有误;故选B。14.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语言。(1)联系【文本二】第①段“‘大国点名’,没你不行。连日来,第十一届‘中国统计开放日’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宣传月活动在全国各地火热举行”可知,此句是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活动”比作“点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意在说明人口普查与每个人息息相关。(2)说明方法:根据【文本四】画线句中“减少89万人”“比重下降0.3%”“增加了0.2%”可知,此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内容:联系【文本四】第二段“但并不妨碍我们感知国内劳动总人口下降,人口红利逐渐消失这一事实”可知,具体有力的说明“我国劳动总人口下降,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的事实”。15.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的概括。注意示例格式,应是“基本特征的概括+分析”。【文本一】【文本三】【文本四】根据【文本一】第①段“全国人口普查属于国情调查,是当今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的搜集人口资料的一种最基本的科学方法,是提供全国人口数据的主要来源”可知,人口普查的基本特征为普遍性;人口普查是统计全国人口,区域范围内的全部人口都要参与普查登记;根据【文本一】第①段“严格按照指令依法对全国现有人口普遍地、逐户逐人地进行一次全项调查登记”,【文本四】第①段“通过人口普查,可以查清全国人口的数量、结构和分布等基本情况,还可以查清人口的社会特征、家庭特征、教育特征、经济特征、住房状况以及普查标准时间前一年人口的出生死亡状况等”可知,人口普查的基本特征为个别性;人口普查是以个人为单位逐户调查每项信息,包含社会特征、家庭特征、教育特征、经济特征、住房状况等;根据【文本一】第②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全国人口普查条例》规定,国务院决定于2020年11月1日零时开展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可知,人口普查的基本特征为标准性;人口普查是以某一的特定时间为标准,全国同时进行普查,同一标准,询问同样的问题;根据【文本一】第①段“逐户逐人地进行一次全项调查登记”【文本四】第①段“人口普查,十年一度。人口普查工作必须在中央的集中领导下,各级政府要按照中央一级普查机构的部署去组织实施”及【文本三】可知,人口普查的基本特征为统一性;人口普查是全国统一标准,统一时间,统一普查方案、统一的普查表、统一的填写方法、统一的分类标准、统一的工作步骤和进度;根据【文本四】第①段“人口普查,十年一度”可知,人口普查的基本特征为定期性;人口普查种静态调查,只能够反映某一时间的静态情况,通过定期普查理解国情。(四)古诗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岳阳楼记》)【乙】杨万里①为人刚而偏②。孝宗③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韩侂胄④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⑤。万里曰:“官可弃,记不作可。”侂胄恚,改命他人。卧家十五年,皆其柄国之日也。侂胃专僭⑥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⑦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⑧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曰:“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⑨,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落笔而逝。(选自《宋史·杨万里传》)注:①杨万里:南宋著名诗人,力主抗金。②偏:固执。③孝宗:指宋孝宗赵昚(shèn)。④韩侂(tuō)胄:南宋重臣,以外戚身份专政十多年,位在左右丞相之上。⑤掖垣:泛指高官。⑥僭(jiàn):超越本分。⑦邸:此指官府。③族子:宗族的年轻人。@吾头颅如许:意为我头发已白,年已老。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8分)(1)或异二者之为____(2)吾谁与归____(3)属万里为之记____(4)又书十四言别妻子____1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18.请摘出【乙】文中表现杨万里宁可不做官也不屈从恶势力的一句话。(3分)19.请用自己的话概括选文中杨万里和范仲淹的共同点。说说你从他们身上得到的启示。(5分)【答案】16.(1)或许,也许 (2)归附 (3)通“嘱”,嘱托 (4)写下17.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则为平民百姓忧虑,处在荒远的江湖中,则替君主担忧。18.官可弃,记不作可。19.忧国忧民。启示:我要像他们一样,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我要像范仲淹那样,有旷达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我要像杨万里那样,保持人格独立,不屈服于恶势力,敢于斗争。【解析】16.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①句意为: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或:或许,也许。②句意为:我同谁一道呢?归:归附。③句意为:嘱咐杨万里为南园写一篇记。属:同“嘱”,嘱托。④句意为:又写下了十四个字告别妻子儿女。书:写下。17.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语有:则,就。忧,担忧。其,他的。18.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和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时,立足于对文意的理解,结合题干找到原文相关语句。乙文写了韩侂胄专权之后,想要网罗四方的知名人士做他的羽翼,有一次修筑南园,嘱咐杨万里为南园写一篇记,答应让杨万里做高官。杨万里断然拒绝,说:“官可弃,记不作可”,表达了杨万里宁可放弃个人政治前途,也不肯违背自己的道德和志向的气节。可见,乙文中表现杨万里宁可不做官也不屈从恶势力的一句话是“官可弃,记不作可”。19.第一问: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解答时,立足于对文意的理解,结合自己的实际,分析概括即可。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句意是: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杨万里的“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句意是:我这么大岁数了,没有办法报效国家,只有愤愤不平。可见范仲淹和杨万里都是忧国忧民的人。第二问:本题考查阅读启示。范仲淹先忧后乐,抛开个人得失,以天下为己任,胸襟宽广而有抱负;杨万里坚持正义,不畏权贵,坚持与奸臣作斗争,他们的这些品质都值得我们学习。参考译文:甲:唉!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为什么呢?他们不因为外物的好坏和个人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作官的人为百姓担忧;被贬到边远地区做地方官就为君王担忧。这样在朝为官也担忧,处于边远地区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乙:杨万里为人刚正而固执。宋孝宗孝宗当初爱惜他的才干,向周必大打听杨万里的情况,周必大没有说杨万里的好处,因此他没有被起用。韩侂胄专权之后,想要网罗四方的知名人士做他的羽翼,有一次修筑了南园。嘱咐杨万里为南园写一篇记,答应让杨万里做高官。杨万里曰:“官可以不做,记是不能写的。”侂胄山很生气,改叫他人去写。杨万里在家闲居十五年,都是韩侂胄专权的日子。韩侂胄日益专权了,杨万里心中忧愤,怏怏不乐,终于病倒了。家人知他是忧虑国事,凡是和时政有关的事情都不告诉他。有一天宗族里有个年轻人族子忽然从外面回来了,说起韩侂胄用兵的事情。杨万里失声痛苦,急忙叫拿来纸写道:“韩侂胄奸臣,擅自专权,目无无皇上,大动干戈,残害人民,图谋危害国家,我这么大岁数了,没有办法报效国家,只有愤愤不平!”又写下了十四个字告别妻子儿女,写罢就去世了。三、写作(46分)20.按要求完成片段写作。(6分)2021年5月1日,中央电视台推出《沿着高速看中国》特别节目。该节目从包头一路向南,沿着包茂高速,穿山越海,看大美中国。如果你是节目撰稿人之一,请写一段文字,追忆历史文化,展示现代文明,向观众介绍包头。你可以写一段历史,一处风景、一种风俗、一份美食……要求:选择一个角度,展现包头一方水土或一种风情;内容具体,条理清晰,至少使用两种表达方式;不少于150字。示例:沿着包茂高速,穿山越海,看大美中国,一定不能错过的是马奶节。金秋八月,正是草原的黄金季节:水草丰美,牲畜强壮。在每年的农历八月末,蒙古族要举行为期一天的马奶节。这一节日是蒙古族传统节日,在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一带为多见。在这个收获的季节,牧民们通过马奶节,祝愿健康、幸福、吉祥,人畜兴旺。喝奶酒,吃肉,唱歌,献礼,好不热闹!【解析】本题考查作文片段。要求为《沿着高速看中国》特别节目撰稿,内容为展现包头一方水土或一种风情,表达方式至少使用两种,字数不少于150字。稿件要紧扣“大美中国”这一主题,通过介绍包头的风景、民俗、美食等,或追忆历史文化,或展示现代文明。2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40分)有位师傅要徒弟整理庭园。第一个徒弟粗心大意,割草砍树,未见庭园之美,反添荒凉之感;第二个徒弟很用心,不但整地除草,还依地形地貌,植花莳草,庭园一下变得有气势、有特色。师傅对第一个徒弟说:“你做完了。”而对第二个徒弟说:“你做好了。”仅仅是一字之差,却相差甚远。在很多事情上,我们都要力求做好而不仅仅只是做完。要知道做完是最基础的,而做好则应该是一种追求。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作文要求:(1)表达真情实感;(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3)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4)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5)不少于600字。【参考例文】做完与做好做完是山林间淙淙流动的一股溪流,平淡安逸;做好是河流汇聚成的大海,汹涌澎湃,壮阔伟岸。做完是只能飞离地面几米的麻雀;做好是翱翔于万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