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卷(适用广东福建)_第1页
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卷(适用广东福建)_第2页
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卷(适用广东福建)_第3页
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卷(适用广东福建)_第4页
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卷(适用广东福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卷(适用广东、福建)一、选择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植被可以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小叶榕是一种常绿乔木,喜高温多雨气候,在广东省分布范围广泛。下图为深圳市不同季节小叶榕观测区热岛强度日变化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深圳市热岛强度最强的时段为(

)A.春季的白天 B.夏季的夜晚 C.秋季的夜晚 D.冬季的白天2.小叶榕减轻夏季热岛强度的作用强于其他季节的原理是夏季叶片(

)A.吸收太阳辐射多 B.蒸腾量大,吸热多 C.反射太阳辐射多 D.遮荫面积大3.小叶榕对深圳市热岛效应的影响,主要体现的自然环境服务功能是多(

)A.供给服务 B.调节服务 C.支撑服务 D.文化服务【答案】1.C2.B3.B【解析】1.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热岛强度是用城市和郊区两个代表性观测点的气温差值来表示,差值越大,热岛强度越强,由图可知,热岛效应最强的时段是秋季的夜晚(22:00~次日6:00),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2.小叶榕是一种常绿乔木,一年四季叶片面积变化不大,虽然夏季时由于太阳辐射强于冬季,叶片吸收的太阳辐射、反射的太阳辐射及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都会多于冬季,但是比例变化不大,因此造成的热岛强度差别不大,且由于叶片面积变化不大,遮阴面积变化不明显,ACD排除;而夏季由于光热较为充足,植被的蒸腾量大,吸热多,引起的降温效果明显,从而造成热岛强度下降,故B正确。故选B。3.自然环境服务功能的类型包括:供给服务、调节服务、文化服务和支撑服务。植被可以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反映了自然界中的植被能够调节温度的波动幅度,为人类提供相对适宜的生存环境,故符合调节服务功能,故B正确,排除ACD。故选B。【点睛】调节服务功能:自然环境的调节服务为人类提供相对适宜的生存环境,如自然界中的水能够调节温度的波动幅度、净化空气、容纳和降解人类排放的废弃物等。我国新能源汽车补能方式主要有“充电”和“换电”两种。充电模式指使用充电桩为汽车提供能源,换电模式指在换电站直接更换整个电池。换电模式首先在出租车、公交车等公共用车领域展开,私家车领域推进较为困难。2021年10月28日,工信部启动了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工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对比换电站与充电桩的差异,对换电站需求更迫切的地点是(

)A.住宅区 B.工业区 C.高速公路服务区 D.百货商场5.相对于私家车领域,公共用车领域更易推广换电模式的主要原因是(

)A.安全要求高 B.管理标准统一 C.电池价格低 D.续航里程较长6.工信部启动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工作可有效地(

)①降低用车成本

②消除里程焦虑

③提升驾乘品质

④助力错峰用电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答案】4.C5.B6.C【分析】4.换电站是市场指向型产业,需靠近消费市场,高速公路服务区车流量大,对便捷补能的需求更为旺盛,所以对布局换电站需求更迫切,C对;住宅区、工业区、百货商场车流量相对较小,对便捷补能的需求较小,A、C、D错。故选C。5.私家车、公共用车对安全需求都高,A错;出租车、公交车等公共用车领域因其集中采购和管理,便于标准的统一和规范,故更容易推广换电模式。而私家车因电池和充电标准备异,不利于换电模式的推广使用,B对;私家车、公共用车换电模式的电池价格都很高昂,C错;换电站是解决新能源车续航问题,而不是公共用车领域更易推广换电模式的主要原因,D错。故选B。6.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中电池按需租赁能显著降低用车成本,①对;一次换电耗时短,和加油的体验基本相仿,换电模式的推行消除了新能源汽车的续航焦虑,②对;换电模式的推广解决的是汽车能源问题,而不能提升车辆的驾乘品质,③错;将电池充电交由换电站负责,也意味着可以错峰用电,④对。①②④对,故选C。【点睛】就换电模式而言,最大的优势在于非常效率、平均换一块电池在35分钟之间;促进车电分离,进一步拉低电车价格。土壤的冻结和融化过程受气温、积雪、地形、太阳辐射、地表覆盖条件以及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影响。伊犁地区冬春固态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30%左右,某研究所对该地区不同海拔区域冻土层的研究发现,土壤冻结日数和土壤最大冻结深度随海拔的升高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下图示意新疆伊犁地区五个观测点位置及冻土最大冻结深度和平均土壤冻结日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该地区(

)A.土壤冻结最大深度与海拔高度负相关 B.平均土壤冻结日数与积雪覆盖时间正相关C.土壤冻结最大深度与积雪最大深度正相关 D.平均土壤冻结日数与土壤冻结期日均温正相关8.特克斯和昭苏土壤冻结最大深度的差异主要取决于(

)A.太阳辐射 B.大气温度 C.地形地势 D.积雪厚度9.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该地区(

)A.低海拔地区土壤冻结最大深度增大 B.高海拔地区土壤冻结最大深度增大C.低海拔地区平均土壤冻结日数增加 D.高海拔地区平均土壤冻结日数增加【答案】7.B8.D9.B【解析】7.由图可知,伊宁、巩留、尼勒克三个城市海拔逐渐升高,但是土壤冻结最大深度也在增加,选项A错误;伊犁地区冬春固态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30%左右,地表积雪增多,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增强,地表获得太阳辐射减少,地面温度和大气温度降低,土壤冻结时间也就是平均土壤冻结日数增加,选项B正确;地表积雪增多,减少了地表热量的散失,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使得土壤冻结深度变浅,土壤冻结最大深度与积雪最大深度成负相关,选项C错误;土壤冻结期日均温越高,平均土壤冻结日数越短,两者成负相关,选项D错误;故选B。8.读图可知,昭苏土壤冻结最大深度小于特克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昭苏和特克斯纬度差异不大,太阳辐射强度差异不大,A错误;由图可知,与特克斯相比,昭苏海拔更高,温度更低,土壤冻结最大深度应更大,与题意不符,BC错误;由图可知,与特克斯相比,昭苏海拔更高,温度更低,积雪不易融化,积雪比特克斯厚度大,积雪起到保温作用,导致昭苏冻土深度较小,D正确。故选D。9.低海拔处降雪较少,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低海拔温度升高,冻结最大深度受气温影响而变浅,A错误;全球变暖,高、低海拔地区气温上升,平均冻结日期减少,选项CD错误;由上题分析可知,影响高海拔处土壤冻结最大深度的主要因素是积雪,全球气候变暖,温度升高,积雪厚度减小,保温作用减弱,土壤冻结最大深度增大,B正确。故选B。【点睛】纬度越高,冻土层越随着纬度越高,气温越来越低,永久冻土分布范围也更广。上层的活动层也逐渐变成永冻层,所以永冻层的厚度越来越大,深度逐渐变浅,向地表不断“生长"。海拔越高,冻土层越厚,高山、高原地区,多年冻土的厚度主要受海拔控制。一般来说,海拔愈高,地温愈低,冻土层愈厚,永冻层顶面埋藏深度也较浅。城市水系统是指由城市社会经济活动引起的涵盖取水、给水、用水、排水及污水处理等在内的各种供水排水设施的总称。城市水系统涉及多个环节和子系统,其运行过程的能源消耗造成了大量碳排放,即形成“水—能—碳”关联机制。郑州市是中国严重缺水的城市之一,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不断增长的用水需求导致郑州市水系统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也呈明显增长态势。完成下面小题。表:2008—2017年郑州市取水系统的碳排放(万t)取水模式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蓄水工程0.230.330.540.350.350.380.720.820.660.67提水工程0.200.150.120.160.260.320.790.170.530.76引黄供水3.453.945.423.503.933.573.362.712.202.24南水北调9.781.843.144.27地下水供水9.7810.5711.0110.0910.7110.179.339.5010.007.94污水回用1.791.791.741.742.572.803.593.614.128.82雨水回用0.870.871.110.93总计15.4516.7918.8315.8417.8317.2418.6619.5221.7625.6310.以下活动能源消耗对应的城市水系统碳排放正确的是(

)A.烹饪、洗浴、洗涤等能源消耗属于用水系统碳排放B.雨污水回用的电力消耗属于给水系统碳排放C.水厂的制水过程能源消耗属于取水系统碳排放D.公园湖泊补水能源消耗属于排水及污水处理系统碳排放11.读表,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郑州取水系统碳排放总体比较稳定 B.引黄供水碳排放高于地下水供水碳排放C.污水回用能源强度较大 D.郑州单位取水碳排放呈下降趋势12.读图分析,导致水系统不同环节的“水—能—碳”关联特征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①城市水消耗量的增长②不同子系统水处理方式和工艺等③居民用水行为习惯和节水意识④自然条件及气候变化的因素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10.A11.C12.B【解析】10.用水系统有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居民生活用水和公共生活用水等,烹饪、洗浴、洗涤等属于居民生活用水,A正确;城市取水系统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及非常规水源供给(雨污水),B错误;给水系统主要包括水源输送、水厂的制水过程及向用户输送等环节,C错误;城市市政用水如城市景观河道补水、公园湖泊补水等也属于用水系统,D错误。故选A。11.读表可知,2008—2017年郑州市取水系统碳排放呈明显增长态势,A错误;引黄供水碳排放低于地下水供水碳排放,B错误;污水回用一般占总取水量的比例较小,但其碳排放不断增长,在2017年达到8.82万吨,甚至超过了地下水供水的碳排放,这是因为污水回用的能源强度较大,C正确;由于不清楚该段时间郑州取水量的变化,因此无法判断单位取水碳排放变化趋势,D错误。故选C。12.城市水消耗量的增长,会导致郑州市水系统碳排放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不是水系统不同环节差异的原因,①错误。不同子系统水处理方式和工艺等,比如,水源类型直接关系到取水过程的能耗,南水北调、蓄水工程等地表水源的能耗较小,而地下水和污水回用等水源供水的单位能耗较大,地下水位深度是影响地下水供水能耗的决定因素,水质标准和水处理工艺则会影响自来水净化和污水处理的能耗水平;居民用水行为习惯和节水意识,居民的节水行为不仅会减少家庭能源消耗,而且通过降低用水需求可减少水系统供水、制水和污水处理等相应的能源消耗,并降低水系统的碳排放;自然条件及气候变化的因素,比如,降水量的变化会影响农业灌溉用水的使用,进一步影响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选项B.②③④正确。排除ACD。故选B。【点睛】城市水系统包括供水、排水、污水处理等多个环节,这些环节都可能产生碳排放。比如,供水过程中的水泵抽水、水处理等需要消耗能源,会产生碳排放;排水和污水处理过程中也需要消耗能源。为了减少碳排放,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比如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采用节能技术和设备、推广再生水利用等。海洋环境效率是指参与海洋经济活动所带来的经济收益、服务价值与要素投入、污染排放等生态环境指标的比值。图示意2007—2016年我国沿海省市海洋环境效率变化。完成下面小题。13.我国海洋环境效率较低,原因可能是(

)A.环境监管严格 B.开发技术落后C.渔业养殖规模小 D.石油资源枯竭14.2013年以来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环境效率明显升高,原因可能是(

)A.海洋资源开发强度增大 B.大型工程建设减少C.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D.风暴潮发生次数减少【答案】13.B14.C【解析】13.我国海洋环境效率较低说明经济效益较低,生态环境指标较高,原因可能是开发技术落后,对资源利用程度低,经济效益不高,对环境破坏较明显,B正确;环境监管严格,有助于污染排放减少,生态环境指标降低,A错误;海洋经济收益并不全部来自于海洋渔业,渔业养殖规模小不是其经济效益低的主要原因,C错误;石油资源枯竭与实际不符,D错误。故选B。14.2013年以来南部海洋经济圈海洋环境效率明显升高,说明海洋经济活动经济效益提高,环境污染减小,主要受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附加值升高引起,C正确;海洋资源开发强度增大,对生态破坏压力增强,不一定使得海洋环境效率升高,A错误;大型工程建设减少不利于经济效益发展,B错误;风暴潮发生次数不是主要衡量指标,风暴潮发生次数减少对海洋环境效率影响较小,D错误。故选C。【点睛】海洋环境效率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不仅涉及到海洋资源的合理利用,也关系到海洋环境的保护,以及海洋经济的持续发展。耕地集约化利用是指在有限的耕地资源上,集中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以期获得高额产出的一种农业经营方式。其利用水平用生产要素投入强度、以粮食单产为代表的产出效益等多项指标来衡量,数值越大,水平越高。下图为20002020年间我国各省耕地集约化利用的平均水平和年均增长率统计图(不含港澳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关于20002020年间我国耕地集约化利用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A.上海耕地集约化利用水平有所下降 B.人口越少耕地集约化利用水平越低C.东部地区耕地集约化水平普遍偏高 D.中部地区耕地集约化水平增速最快16.从我国耕地集约化利用现状可知(

)A.集约化水平地区差异不断缩小B.集约化水平与气候、地形无关C.提高集约化水平,即可确保粮食安全D.随着集约化水平提高,复种指数下降【答案】15.C16.A【解析】15.上海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年均增长率为正,水平有所提高,A错误;耕地集约化利用水平与人口数量之间没有绝对相关关系,而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经济发展水平、技术进步、政策支持等,B错误;读图可知,东部地区耕地集约化水平普遍偏高,C正确;中部地区的山西、江西、河南、安徽等省份的集约化水平增速不是最快,D错误。故选C。16.读图可知,耕地集约化利用水平较低的省份,年均增速较快,说明地区差异不断缩小,A正确;集约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多为气候温暖湿润、平原面积广阔连片的区域,且由所学知识可知,水热条件优越、地形平坦开阔的区域,有利于机械化和集约化,B错误;集约化水平可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和质量,但粮食安全还包括对外进口依存度、耕地数量及质量、跨区域调配、储备等,C错误;随着集约化水平提高,撂荒减少,复种指数(数值上等于年内耕地上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与耕地面积之比)有所升高,D错误。故选A。【点睛】耕地集约化利用是一种农业土地使用方式,旨在通过集中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生活劳动,使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以较小的土地面积获得高额产量和收入。其核心是土地投入产出的关系,即在土地上最少的投入获得最高产出。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近年来,各项经济建设对耕地的占用与破坏问题突出,且耕地非粮化种植行为凸显。我国目前耕地非粮化率约为27%,且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其中西南地区耕地非粮化率高达46%。成都平原耕地非粮化面积与非粮耕地化率同步增加,2019年其耕地非粮化率为52.28%,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保障面临较大压力。下图示意2019年成都平原34个区县耕地非粮化率空间分布及2000—2019年该区域耕地非粮化率增量。(1)概括2000—2019年成都平原区县耕地非粮化率增量的空间分布特征。(6分)(2)分析成都平原耕地非粮化率远高于西南地区和全国平均水平的原因。(8分)(3)请从粮食安全角度,为成都平原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出合理化建议。(8分)【答案】(1)成都平原耕地非粮化率增量整体为正值;成都及其周边城市的耕地非粮化率增量相对较高;区县耕地非粮化率增幅自西北向东南整体呈增大一减小的空间格局等。(2)成都平原面积广阔、水热丰沛,自然条件优越,适宜种植多种经济作物;粮食作物种植成本增加,但粮食价格受政策管控相对稳定,该地以小农分散经营为主,种粮收益较低;该地距大城市较近,种植花卉、蔬菜等经济作物收益更高;城镇化吸引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耕地撂荒,土地流转多用于地方特色经济作物种植,加剧耕地非粮化;近年来,该地区经济迅速发展,以省会为中心的成都平原各项经济建设对耕地的占用与破坏问题突出等。(3)加强耕地监测监管,划定耕地保护红线,确保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推广优质良种和提升种植技术,提高粮食产量;多渠道畅通粮食销路,以稳定种粮收入,提高村民种粮积极性;加大耕地保护政策宣讲,提高村民粮食安全意识等。【分析】本题以我国目前耕地种植结构“非粮化现象”及2019年成都平原34个区县耕地非粮化率空间分布及2000—2019年该区域耕地非粮化率增量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成都平原区县耕地非粮化率增量的空间分布特征、成都平原耕地非粮化率远高于西南地区和全国平均水平的原因、成都平原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措施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和题中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体现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学科素养。【详解】(1)根据图可知,成都平原34个区县耕地非粮化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特征。耕地非粮化面积呈现多中心分散分布态势。2009-2019年成都平原大部分耕地非粮化率增量为正值,成都及其周边区县的耕地非粮化率增量相对较高,增量幅度较大,故成都平原耕地非粮化率增量整体上为正值;34个区县非粮化率增幅自西北向东南呈“增大-减小”分布特征,成都平原地区耕地非粮化面积和非粮化率变化的区县尺度具有不同步性。(2)成都平原耕地非粮化率远高于西南地区和全国平均水平的原因主要受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农业结构调整、城镇化率和耕地保护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耕地非粮化率高根源在于粮食作物种植成本增加,但粮食价格受政策管控相对稳定,农民种植粮食的积极性不高,且该地以小农分散经营为主,粮食种植经济效益低;而成都平原地区城镇化水平提升,加快了该地区农业结构调整,随着城镇化率的提高,花卉、蔬菜等经济作物的市场需求量增加,随着城镇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耕地撂荒的现象,这为土地流转多用于地方特色经济作物种植提供了空间,使得经济作物种植规模扩张,加剧耕地非粮化;而成都平原面积广阔、水热丰沛,自然条件优越,导致更多的耕地用于非粮食种植。该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以省会为中心的成都平原“近年来,各项经济建设对耕地的占用与破坏问题突出”,也是耕地非粮化的重要原因。(3)在现代市场经济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基础上,严格落实耕地用途管制制度,划定耕地保护红线;推广优质良种和提升种植技术,优化耕地种植结构,建设高质稳产的粮食生产功能区,提高粮食产量;完善农业补贴制度,保障农民基本权益;取消非粮种植农户补贴,并充分发挥地方政府的主导作用,多渠道畅通农民粮食销路,以稳定农民种粮收入,提高粮食种植积极性;加大耕地保护政策宣讲,明确耕地粮食种植与非粮食种植用途,普及耕地保护知识,厘清乡村振兴、耕地保护、粮食安全三者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增强农民主体意识与社会责任意识,提高村民粮食安全意识等。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北河、南河地处美国东北部马萨诸塞州(下图),两河共用一处入海通道,流域内植被覆盖率较高。历史上北河、南河冰川发育,海岸带多末次冰期留下的冰碛物。两河河口地带为盐沼滩涂,滩涂上广布根系发达的互花米草。1898年,一场海岸风暴侵蚀了海岸带冰碛物,形成新的入海通道,北河缩短了5.6km,同时延长了南河的长度。入海通道改变后,南河河道保持稳定,而北河河口段河道变宽,最大潮位升高了30cm。尽管被淹没范围增大,但北河沿岸盐沼堆积加快,盐沼滩涂生态系统并未大面积萎缩。近年来,为整治航道,开展河口和近海岸疏浚工程,导致滩涂侵蚀加快,植被萎缩。

(1)分析北河、南河新河口附近的沉积物主要来自海洋的原因。(6分)(2)分析入海通道改变后北河沿岸盐沼堆积加快的条件。(6分)(3)为恢复河口盐沼滩涂生态系统提出合理化建议。(8分)【答案】(1)流域内植被覆盖率较高,且沿河沼泽处泥沙淤积,河流含沙量小;海岸多冰碛物,易风化、侵蚀,产生碎屑入海;河口宽阔,潮差大,潮流搬运能力强。(2)(与潮流从旧河口向北上溯相比,)潮流搬运距离缩短,带来的碎屑物增加;潮位上升,原先的盐沼滩涂被频繁淹没,留下更大的堆积空间;互花米草茂盛,利于拦截泥沙,增加沉积物堆积。(3)在盐沼滩涂人工补充沙源;控制河道疏浚量(或仅开辟一定宽度的深水航线,周边停止疏浚);修复受损的滩涂植被;修筑堤坝,降低进入河口的潮流的侵蚀能力。【分析】本题以美国北河、南河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外力作用、湿地保护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学科核心素养。【详解】(1)沉积物主要来自海洋既要说明自海洋向内搬运的物源丰富、动力较强,又要说明来自流域内的物质较少。由材料可知,流域内植被覆盖率较高,水土流失较少,由图可知,北河、南河流域沿线沼泽广布,利于泥沙沉积,向河口输送的泥沙较少。由材料可知,两河河口地带滩涂、冰碛物分布较多,被风化、侵蚀、搬运至海洋沉积,被潮流又搬运至河口进行沉积。(2)北河入海口缩短,潮流带来更多的碎屑物,且潮位上升,原先的盐沼滩涂更易被淹没,在淹没过程中受海水的压力压实,高程降低,堆积空间增大,且根据材料互花米草具有发达的根系、固土能力强,可知互花米草对潮流的拦截作用显著。(3)目前滩涂侵蚀加快,因此一方面需要人工增加堆积,如人工补沙,另一方面需要减少侵蚀,如在外海修筑堤坝。同时要对造成不利环境影响的河口和近海岸疏浚工程进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