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备考策略(湖北襄阳四中内部讲座)_第1页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备考策略(湖北襄阳四中内部讲座)_第2页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备考策略(湖北襄阳四中内部讲座)_第3页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备考策略(湖北襄阳四中内部讲座)_第4页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备考策略(湖北襄阳四中内部讲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2024.9.21一、学习新高考命题理念二、分析新高考试题变化三、探究核心素养的落实(一)“结构决定性质”在有机化学中的考查一、新高考命题理念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2019年,教育部明确提出要立足全面发展育人目标,构建包括“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在内的高考考查内容体系。一、新高考命题理念“一核四层四翼”高考评价体系 高考评价体系规定了高考的考查载体——情境,以一、新高考命题理念化学学科核心素养0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02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03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04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05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一、新高考命题理念化学学科核心素养010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0202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0303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0404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05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一、新高考命题理念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化学学科必备知识01化学语言与概念02物质转化与应用03反应变化与规律04物质结构与性质05实验原理与方法一、新高考命题理念一、新高考命题理念一、新高考命题理念及其变化;能从物质的微观层面理解其组成、结构和质的微观结构预测物质在特定条件下可能具有的性质一、新高考命题理念从内因与外因、量变与质变等方面较全面地分析一、新高考命题理念一、新高考命题理念对伪科学;养成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和勇于一、新高考命题理念具有“绿色化学”观念和可持续发展意识;能1.基础题目占比不低二、新高考试题变化二、新高考试题变化二、新高考试题变化二、新高考试题变化二、新高考试题变化二、新高考试题变化二、新高考试题变化二、新高考试题变化二、新高考试题变化二、新高考试题变化二、新高考试题变化2.结构化学比重大幅提升,分散到各类题型中二、新高考试题变化2.结构化学比重大幅提升,分散到各类题型中二、新高考试题变化2.结构化学比重大幅提升,分散到各类题型中二、新高考试题变化2.结构化学比重大幅提升,分散到各类题型中二、新高考试题变化2.结构化学比重大幅提升,分散到各类题型中二、新高考试题变化2.结构化学比重大幅提升,分散到各类题型中二、新高考试题变化2.结构化学比重大幅提升,分散到各类题型中二、新高考试题变化2.结构化学比重大幅提升,分散到各类题型中三、核心素养的落实2.结构化学比重大幅提升,分散到各类题型中二、新高考试题变化3.陌生信息比重大大增加:无情境不命题二、新高考试题变化4.尝试探究性实验二、新高考试题变化5.电化学情境新颖、思维容量增大二、新高考试题变化5.电化学情境新颖、思维容量增大二、新高考试题变化5.电化学情境新颖、思维容量增大三、核心素养的落实三、探究核心素养的落实(一)“结构决定性质”在有机化学中的考查例1例2例3(2024全国新课标卷)1.吡啶表现碱性的原因和作用人教版选修3P921.吡啶表现碱性的原因和作用NH4++OH-NH3+H2ONH3NH4++OH-N2H4也有碱性,是二元弱碱。1.吡啶表现碱性的原因和作用人教版选修3P80~81例42.吸电子基和推电子基人教版选修2P54~552.吸电子基和推电子基推电子基2.吸电子基和推电子基2.吸电子基和推电子基例5例62.吸电子基和推电子基例7例83.电子效应与反应机理电子效应(也称为极性效应、化学键效应)是指改变分子中电子云的分布对物质性质所产生的影响,包括诱导效应、共轭效应、超共轭效应、场效应等。分子中化学键的极性不同会引起电子云沿着原子链向某一方向移动,或在共轭体系中原子相互影响使得π电子或p电子分布发生变化,导致电子云分布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分子的性质。从某种意义上看,电子效应就是分子中各个共价键之间的相互影响,广义地看,单个化学键的本质也属于电子效应,氢键、范德华力等也可看作是电子效应。3.电子效应与反应机理诱导效应可以沿着碳链传递,一般不超过三个C单双键交替的1,3,5-己三烯倾向于保持平面形状,使其p轨道之间的重叠最大化。3.电子效应与反应机理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为什么?醇消去反应的条件:浓硫酸,加热“课标”中涉及电子效应的部分要求内容要求和学业要求能说明电负性大小与原子在化合物中吸引电子能力的关系……能利用电负性……推测化学键的极性知道根据原子轨道的重叠方式,共价键可分为σ键和π键等类型;知道共价键可分为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认识官能团与有机化合物特征性质的关系,认识同一分子中官能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认识在一定条件下官能可以相互转化认识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共价键的类型、极性及其与有机反应的关系,知道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基团之间的相互影会导致键的极性发生改变,从化学键的角度认识官能团与有机化合物之间是如何相互转化的人教版选修3与电子效应紧密相关内容举例有机化合物中的共价键:共价键的类型(σ键、π键和大π键共价键的极性(共价键极性越强,在反应中越容易发生断裂,官能团及其邻近的共价键往往是反应活性部位)1,3-丁二烯与氯气的加成反应;聚乙炔、导电高分子(聚苯、聚苯胺);苯的分子结构与性质;苯酚的结构与性质;乙醛的结构与性质;羧酸的结构与性质;酰胺的结构与性质;构建碳骨架的反应;葡萄糖的结构与性质;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与性质3.电子效应与反应机理反应机理也称反应历程,是对一个反应过程的详细描述。特别是对通过电子转移而实现的断键和成键的连续的基元反应过程的描述。人教版选修1P273.电子效应与反应机理了解反应机理,首先要认真观察反应物和反应试剂的结构状况。其次找出体系中最富电子的位置(δ-)和最缺电子的位置(δ+)。反应时,电子总是从最富电子的原子向最缺电子的原子移动而成键连接。3.电子效应与反应机理3.电子效应与反应机理3.电子效应与反应机理3.电子效应与反应机理亲核取代(NucleophilicSubstitution,SN)是指有机物分子中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带有负电或部分负电的亲核试剂(如OH-、CN-等)取代的反应。这种反应通常发生在带有正电或部分正电的碳原子上,亲核试剂进攻这些碳原子,形成碳碳键。亲电取代(ElectrophilicSubstitution)是指化合物分子中的原子或原子团被亲电试剂(如Br2、NO2+等)取代的反应。这种反应通常发生在富电子的体系,如芳香环上。3.电子效应与反应机理3.电子效应与反应机理3.电子效应与反应机理3.电子效应与反应机理3.电子效应与反应机理3.电子效应与反应机理2023年全国乙卷酮与格氏试剂北京卷醛与酮的α-H重庆卷醛与α-H辽宁卷酮与氨基氢海南卷醛与酯的α-H浙江1月酮与氨基氢浙江2月醛与羟胺的氨基氢湖北卷醛与α-H3.电子效应与反应机理02024全国甲卷醛与α-H安徽卷醛与格氏试剂湖南卷醛与α-H甘肃卷醛与α-H海南卷醛与酯的α-H湖北卷酮与氨基氢024江苏卷酮与氨基氢北京卷醛与(NH4)2SO4醛与氨基氢黑吉辽卷醛与亚氨基氢上海卷醛与格氏试剂浙江1月酮与氨基氢浙江2月酮与氨基氢3.电子效应与反应机理人教版选修3P693.电子效应与反应机理3.电子效应与反应机理3.电子效应与反应机理人教版选修3P723.电子效应与反应机理人教版选修3P853.电子效应与反应机理人教版选修3P923.电子效应与反应机理人教版选修3P854.电子效应与反应机理3.电子效应与反应机理3.电子效应与反应机理3.电子效应与反应机理NH3、RNH2、NH2OH、NH2NH23.电子效应与反应机理3.电子效应与反应机理4.电子效应与反应机理4.电子效应与反应机理4.电子效应与反应机理4.电子效应与反应机理4.电子效应与反应机理3.电子效应与反应机理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醇消去反应的条件:浓硫酸,加热3.电子效应与反应机理3.电子效应与反应机理醇消去反应的条件:浓硫酸,加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化学学科关键能力0101理解与辨析0202分析与推测0404探究与创新2021广东卷通过测定溶液电导率,探究温度对AgCl溶解度的影响2022广东卷2023广东卷测定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包括①NaOH溶液与盐酸中和反应的热效应;②Fe(s)+CuSO4(aq)===FeSO4(aq)+Cu(s)的焓变ΔH;③Fe(s)+Fe2(SO4)3(aq)===3FeSO4(aq)的焓变2024广东卷超酸HSbF6的制备及性质探究85%磷酸溶液减压蒸馏制备磷酸晶体探究铜的氧化过程及铜的氧化物的组成探究Co2+、Co3+能否催化H2O2的分解及相关性质鉴别、检验:SO42-、CO32-、Cl-、Fe2+、Fe3+必备知识类别知识点实验原理与方法仪器仪器名称仪器选择、连接装置作用基本操作操作方法操作方案操作分析溶液配制提纯分离、除杂鉴别、检验改进评价设计评价数据分析定量计算探究Na2SO3固体的热分解产物实验验证“Ag+Fe2+Fe3+Ag↓”为可逆反应并测定其平衡常数探究卤素参与的氧化还原反应,从电极反应角度分析物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变化规律探究不同条件下氯气与二价锰化合物的反应探究Cu被I2氧化的产物及铜元素的价态不同条件反应产物的探究探究过量的铜粉、铁粉、镁粉与pH=10.5mol/LFeCl3溶液反应中氧化剂的微粒及其还原产物异常现象探究必备知识侧重于物质转化与应用、实验原理与方法关键能力侧重于信息获取与加工、实验探究与创新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要求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要求能设计合理方案、实施科学探究;能够识别隐含的条件,能够进行非常规的思路变换,能够逻辑一致地得出结论学科素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常考内容(1)探究的价值在于对未知的认识,对已知的再认识,如果结论与我们所学规律一致的话,也就失去了探究的价值;(2)任何规律都是有适用条件的,当条件发生了变化,规律自然也就不再成立;(3)可以考查考生证据推理与型认知的核心素养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2.明确相关信息1.明确实验目的2.明确相关信息1.明确实验目的3.碘的物质的量大于铜的4.可根据实验现象判断实验发生的反应5.可根据实验现象判断6.可根据物质性质判断7.可根据物质性质和题给信息书写8.可根据物质性质分析8.可根据物质性质分析7.可根据物质性质和题给信息书写8.可根据物质性质分析9.可根据原电池工作原理判断10.可根据实验现象和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判断关键信息信息加工三个实验操作KI的浓度不同,溶解碘的量不同,反应现象不完全相同各物质的颜色和实验现象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反应原理,判断物质的变化原电池装置①一个电极为石墨,另一个电极应为负极;②一个池中为硫酸钾溶液,另一个池中为与铜反应的溶液实验Ⅰ填“>”“<”或“=”)实验Ⅱ。碘易溶于CCl4,加入CCl4→I2+I-I3-平衡逆向移动2+-23气氧化。用离子方程式解释步骤的溶液中发生的变化。(3)结合实验Ⅲ,推测实验Ⅰ和Ⅱ中的白色沉淀可能是CuI,实验Ⅰ中铜被氧化的化学方程式是2Cu+I2=2CuI或2Cu+KI3=2CuI+KI。第一步:确定反应物和生成物反应物:Cu、I2或KI3生成物:CuI第二步:初步配平2Cu+I2→2CuI或2Cu+KI3→2CuI+KI第三步:补充缺失微粒:要符合原子个数和电子得失守恒2Cu+I=2CuI或2Cu+KI=2CuI(2)分别取实验Ⅰ和Ⅱ充分反应后的固体,洗涤后得到白色沉淀,加入分析铜未完全反应的原因是铜与碘的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2Cu+I22CuI为可逆反应→加入浓KI溶液,I2浓度减小→CuI转化为Cu和I2→产生的白色沉淀溶解,出现红色固体。(4)上述实验结果,I2仅将Cu氧化为+1价。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进行电化学实验,证实了I2能将Cu氧化为Cu2+。装置如图所示,a、b分别实验目的:验证I2能将Cu氧化为Cu2+依据原电池工作原理,铜应做负极,电极a为铜对照实验Ⅲ:反应物为Cu+含nmolI2的4mol/L的KI溶液(5)运用氧化还原反应规律,分析在上述实验中被氧化的产物中价态不同的原因。Ⅲ中Cu+可以进一步与I-结合生成CuI沉淀或[CuI2]Cu+浓度减小使得Cu2+氧化性增强,发生反应2Cu2+4I-2CuI↓+I2和2Cu2+6I-=2[CuI2]I2①非常规态结论的思辨:从本题得出的结论来看,I2可以将Cu氧化生成成Cu2说明氧化性I2>Cu2Cu2+能将I-氧化生成I2,说明氧化性Cu2+I2,这与已学“两强两弱”规律是矛盾的,此时学生往往会受困于已学知识而无法得出正确的结论;②复杂动态体系的变化:在该反应体系中,涉及多种微粒,存在多个不同的氧化还原反应、多个络合反应,需要根据物质的性质和实验现象明确物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