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部分高中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安徽省滁州市部分高中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安徽省滁州市部分高中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安徽省滁州市部分高中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安徽省滁州市部分高中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滁州市部分高中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监测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某同学完成“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的变化情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一块血细胞计数板通常含有2个计数室B.与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相比,该计数方法统计的结果偏大C.取样时为避免吸到培养液底部的死菌,滴管应轻轻吸取,避免溶液晃动D.实验后期酵母菌数量的下降可能与营养物质的消耗、pH的改变等有关2.下面是某蛋白质的肽链结构示意图(图1,其中数字为氨基酸序号)及部分肽链放大图(图2),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该蛋白质中含有1条肽链124个肽键B.图2中含有的R基是①②④⑥⑧C.从图2推知该肽链至少含有2个游离的羧基D.从图2推知该肽链至少含有2个游离的氨基3.若病毒侵入人体,机体在免疫应答过程中不会发生的是()A.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毒 B.T细胞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C.浆细胞进行分裂并分泌抗体 D.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4.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A.由于微甘菊入侵导致松树种群死亡率较高属于数量特征B.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属于种群空间特征C.迁入率和迁出率是研究城市人口变化不可忽视的因素D.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不再发生波动5.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的传导途径是(

)①感受器

②效应器

③神经中枢

④传出神经

⑤传入神经A.①⑤③④② B.①②③④⑤ C.②④⑤③① D.①④③⑤②6.与自然界的碳循环关系最密切的两种细胞器是A.线粒体和染色体 B.叶绿体和线粒体 C.叶绿体和核糖体 D.线粒体和内质网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果蝇(2n=8)体内的Ⅳ号染色体多一条(三体)或少一条(单体)均可以存活并能够繁殖,没有Ⅳ号染色体的个体不能存活。果蝇正常眼(E)和无眼(e)是一对相对性状,且基因E、e位于Ⅳ号染色体上。回答下列问题:(1)若要测定果蝇的基因组,则应该测_______条染色体(2)若将基因型为EEe的Ⅳ号染色体三体的果蝇与染色体正常的无眼果蝇杂交,则理论上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子代正常眼中Ⅳ号染色体正常的果蝇占_______。(3)果蝇眼的红色(R)和白色(r)由等位基因R、r控制,现将一只染色体正常无眼雌果蝇和一只染色体正常红眼雄果蝇交配,发现F1中雌果蝇全为红眼,雄果蝇全为白眼。据此推测,雄性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F1雌雄果蝇交配,F2正常眼雌果蝇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8.(10分)高粱是世界五大谷类作物之一,是重要的粮饲兼用的作物。土壤缺硒使得粮食作物中硒含量偏低,最终导致人体缺硒而易患病。为培育富硒高粱,研究人员设计了5组实验,叶面喷施不同剂量亚硒酸钠溶液,观察高粱叶片的各项生理指标,得到如下表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处理方式SPAD值(叶绿素相对含量)净光合速率μmolCO2·m-2·s-1气孔导度mmol·m-2·s-1籽粒含硒量mg/kgT0(清水)51.2125.30.180.161T1(40mg/kg亚硒酸钠)52.4627.50.210.226T2(80mg/kg亚硒酸钠)58.3032.50.230.277T3(120mg/kg亚硒酸钠)56.5329.40.200.634T4(160mg/kg亚硒酸钠)49.9026.70.190.824(1)高粱叶片中的叶绿素主要分布在_______(答具体场所)上,主要吸收_______光(填光质)。(2)气孔导度代表气孔的开放程度,是影响叶片内外气体交换的重要因素。高粱植物叶片通过气孔吸收的CO2在细胞___________(答具体场所)中被固定形成C3,C3的还原需光反应阶段提供_________才可完成。(3)T2组的高粱的净光合速率最高,请据表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4)国家粮食作物富硒标准是含硒量不得超过0.3mg/kg,否则容易导致人体中毒。结合本实验的结果分析,研究人员提出采用叶片喷施80mg/kg亚硒酸钠的方法培育富硒高粱,从高粱籽粒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9.(10分)果蝇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10分)普氏原羚是我国特有的濒危动物,仅分布于我国青海湖周边的草原上。1994年,我国普氏原羚的数量不足300只,由于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近些年来普氏原羚数量持续上升,但它们面临的威胁仍然存在。回答下列问题:(1)调查普氏原羚种群密度时,可以先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第一次捕获的数量、以及__________的比例就可估算出种群密度。利用该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为了使结果更加准确,调查过程中应该注意:__________(答出两点)等。(2)据调查,实施保护措施后,普氏原羚在某段时间内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如图,这段时间内普氏原羚的种群数量增长呈__________型曲线(不考虑迁入和迁出),普氏原羚在这段时间内出现这种数量增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3)狼会捕杀普氏原羚,但狼的存在对促进普氏原羚种群的发展有一定的作用,原因是__________。11.(15分)科学家研究发现,褪黑素(小分子激素)具有调节机体免疫的作用,某研究小组为了探究不同剂量的褪黑素对小鼠免疫能力调节作用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过程中严格遵循单一变量原则、等量原则等。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对小鼠使用褪黑素时,既可以注射也可以饲喂,可以饲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该实验的"抗体生成细胞数量"这一检测指标中“抗体生成细胞”指的是______,在二次免疫的小鼠体内,该细胞可以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增殖、分化而来。(3)小鼠免疫系统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从实验结果可知,褪黑素可能作用的免疫细胞有______________。据图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C【解析】1、实验原理: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种群增长受培养液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在理想的无限环境中,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J”型曲线;在有限的环境下,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S”型曲线。2、16格×25格的血球计数板计算公式:酵母细胞数/ml=(100小格内酵母细胞个数/100)×400×稀释倍数×104。【详解】A、一块血细胞计数板通常含有2个计数室,A正确;B、由于计数时统计了死亡的细菌,所以该计数方法统计的结果偏大,B正确;C、取样时应该振荡摇匀后再进行,C错误;D、实验后期,由于营养物质有限、pH发生改变,所以酵母菌数量会下降,D正确。故选C。2、D【解析】分析题图:图1为某蛋白质的肽链结构示意图,其中数字为氨基酸序号,该蛋白质是由124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含有一条肽链。图2为图1部分肽链的放大图,其中①是氨基、②④⑥⑧表示R基、③⑤⑦表示肽键、⑨是肽键的一部分。【详解】A、由图1可知该蛋白质中含有1条肽链124个氨基酸,所以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124-1=123个,A错误;B、图2中含有的R基是②④⑥⑧,B错误;C、图2的R基团中含有2个羧基(⑥⑧),可推知该肽链至少含有3个游离的羧基(124号氨基酸还含有一个游离的羧基),C错误;D、图2的R基团中含有1个氨基(②),①也为氨基,可推知该肽链至少含有2个游离的氨基,D正确。故选D。3、C【解析】体液免疫的过程:病原体侵入机体后被吞噬细胞吞噬、处理,暴露出特有的抗原,并呈递给T细胞,T细胞呈递给B细胞,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在T淋巴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合成和分泌抗体,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并将抗原进一步消灭。【详解】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吞噬细胞能摄取和处理抗原,暴露出抗原决定簇,A正确;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中,T细胞均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B正确;浆细胞为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再分裂,C错误;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能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D正确;故选C。【点睛】对于体液免疫的过程及体液免疫过程中各种免疫细胞的功能的掌握是本题考查的重点。4、D【解析】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对种群数量起着决定性作用;年龄组成可以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详解】A、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属于数量特征,A正确;B、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属于种群空间特征中的集群分布,B正确;C、城市人口增长的决定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研究城市人口变化不可忽视的因素,C正确;D、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会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波动,D错误。故选D。5、A【解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发生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详解】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发生由①感受器、⑤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④传出神经和②效应器组成,在反射弧中神经冲动只能由感受器,经传入神经到达神经中枢,再经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只能单向传递。故选A。6、B【解析】植物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吸收二氧化碳,将大气中的碳的碳元素固定在有机物中,使得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动植物的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又将有机物分解,碳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释放到大气中,所以与自然界的碳循环关系最密切的两种细胞器是线粒体和叶绿体。故选B。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1)5(2)①.正常眼:无眼=5:1②.2/5(3)①.EEXRY②.1/6【解析】果蝇的性别决定为XY型,基因E、e位于Ⅳ号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基因型为EEe的Ⅳ号染色体三体果蝇产生配子时配对的两条染色体正常分离,未配对的Ⅳ号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的一极。【小问1详解】X和Y染色体上所含有的基因不同,因此测定果蝇的基因组,应该测3条常染色体和X、Y两条性染色体共5条染色体的碱基序列。【小问2详解】基因型为EEe的Ⅳ号染色体三体果蝇可产生E、EE、Ee、e4种配子,其比例为2∶1∶2∶1,与染色体正常的无眼果蝇杂交,,理论上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正常眼:无眼=5:1,子代正常眼中Ⅳ号染色体正常的果蝇占2/5。【小问3详解】将一只染色体正常无眼雌果蝇和一只染色体正常红眼雄果蝇交配,发现F1中雌果蝇全为红眼,雄果蝇全为白眼。据此推测,眼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亲本的基因型为EEXRY、eeXrXr;F1雌雄果蝇基因型为EeXrY、EeXRXr,雌雄果蝇交配,F2正常眼雌果蝇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点睛】眼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E、e位于Ⅳ号染色体上,两对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计算最后一问时,应注意只在正常眼雌果蝇中分析纯合子比例。8、①.类囊体薄膜②.蓝紫光和红光③.叶绿体基质④.ATP、[H]⑤.80mg/kg亚硒酸钠一方面使叶绿素含量升高,从而提高光反应速率;另一方面提高气孔导度,增强叶片吸收CO2的量,从而提高暗反应速率⑥.在该条件下,植物的净光合作用最高,植物籽粒有机物积累最多,同时籽粒含硒量符合安全标准(籽粒含硒量未超标)【解析】光反应和暗反应:比较项目光反应暗反应场所基粒类囊体膜上叶绿体的基质条件色素、光、酶、水、ADP多种酶、CO2、ATP、[H]反应产物[H]、O2、ATP有机物、ADP、Pi、水物质变化a.水的光2H2O4[H]+O2b.ATP的生成:ADP+Pi+能量ATPa.CO2的固定:CO2+C52C3b.三碳化合物的还原:2C3(CH2O)+C5+H2O能量变化光能→电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糖类等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实质光能转变为化学能,水光解产生O2和[H]同化CO2形成(CH2O)联系①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以NADPH形式存在)和ATP;②暗反应产生的ADP和Pi为光反应合成ATP提供原料;③没有光反应,暗反应无法进行,没有暗反应,有机物无法合成。【详解】(1)高粱叶片中的叶绿素主要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2)由分析可知,高粱植物叶片通过气孔吸收的CO2在细胞叶绿体基质中被固定形成C3,C3的还原需光反应阶段提供ATP、[H]才可完成。(3)气孔导度代表气孔的开放程度,是影响叶片内外气体交换的重要因素。由表可知,80mg/kg亚硒酸钠一方面使叶绿素含量升高,从而提高光反应速率;另一方面提高气孔导度,增强叶片吸收CO2的量,从而提高暗反应速率,而T2组高粱的叶绿素含量高、气孔导度大,故净光合速率最高。(4)结合本实验的结果分析,应采用叶片喷施80mg/kg亚硒酸钠的方法培育富硒高粱,是因为在该条件下,植物的净光合作用最高,植物籽粒有机物积累最多,同时籽粒含硒量符合安全标准(籽粒含硒量未超标)。【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9、(1).个体小,繁殖快(2).染色体数目少【解析】豌豆、果蝇是遗传学中常用的实验材料。【详解】果蝇个体小、繁殖快、染色体数目少,故常作为遗传学的实验材料。【点睛】注意识记不同材料的优点。10、(1)①.标记个体数占重捕个体总数②.选择合适的标记物、两次捕获时间间隔合适、捕获过程不对动物造成伤害(2)①.“J”##J②.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3)狼所吃掉的大多是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解析】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有:1、逐个计数法:适用于分布范围小,个体较大的种群。2、估算法:a、样方法:适用于植物或活动范围小的动物。b、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小问1详解】调查普氏原羚种群密度可用标志重捕法,其原理是在调查动物种群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放回原来的环境,当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体充分混匀后进行重捕。根据第一次捕获的个体在种群中的比例=重捕标志数在重捕个体中的比例,可以求出种群的数量。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为了使结果更加准确,调查过程中应该选择合适的标记物、两次捕获时间间隔合适、捕获过程不对动物造成伤害。【小问2详解】分析图示,普氏原羚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且保持不变,说明增长率始终不变,则这段时间内普氏原羚的种群数量增长呈“J”型曲线,出现这样曲线的原因是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