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广东省潮州市名校生物高二上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广东省潮州市名校生物高二上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广东省潮州市名校生物高二上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广东省潮州市名校生物高二上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广东省潮州市名校生物高二上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广东省潮州市名校生物高二上期末联考模拟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接种疫苗是防治冬季病毒性流感的有效手段。如图表示正常人注射疫苗以及再次接触抗原后体内产生抗体的反应。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溶菌酶的杀菌作用属于特异性免疫B.图中抗体浓度由n上升到m,表示机体的二次免疫反应C.图中d时表示抗原直接刺激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D.图中表示的是人体第二、三道防线的抗原一抗体免疫过程2.ATP、GTP、CTP和UTP是细胞内四种高能磷酸化合物,它们的结构只有碱基不同,下图是ATP的化学结构图,A、B表示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肝细胞中肝糖原的合成过程与ATP水解的反应相联系B.GTP断开两个高能磷酸键后可以作为RNA合成的原料C.ATP转化为二磷酸腺苷的过程中脱离的磷酸基团是图中的γD.合成ATP所需的能量可以来自丙酮酸分解产生酒精和CO2的过程3.大量的组织液积累在细胞间隙会导致组织水肿,下面诸多因素中,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①淋巴管阻塞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③毛细血管管壁破损④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⑤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A.①②③④⑤ B.只有②③④C.只有①③⑤ D.只有①②③4.内蒙古短花针茅生活区域气候干燥、草地严重退化,其根系周围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为短花针茅提供氮、磷等无机物,实验探究针茅根部分泌物对微生物的影响,结果如图(优势度与丰富度相反;优势度指数越大,说明群落内优势种的地位越突出)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注:以蒸馏水为对照,根系分泌物浓度C1<C2<C3A.内蒙古短花针茅生活区域的群落类型为荒漠草原群落B.调查土壤微生物丰富度,需统计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C.针茅与其根际周围土壤微生物的关系可能为原始合作D.针茅根部分泌物可以增强微生物优势种的竞争能力5.如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平均值)随时间(单位:年)的变化关系。经调查在第5年时该种群的种群数量为200只。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理论上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400只B.由图可知,该物种迁入新环境后,其种群数里一直呈“J”型增长C.由于存在天敌、生活空间和资源有限等,第5年到第9年这段时间内种群数最减少D.第4年和第6年时,种群数量相等6.下列物质中同时含有磷和氮元素的是()A.核糖 B.ATP C.氨基酸 D.脂肪酸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植物的生长发育往往受到多种激素的共同调节。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图1为生长素(IAA)与植物不同器官生长反应的关系图同关系。由图中信息可得出结生长素的作用特点是_____。(2)研究发现,许多植株突变体在根部存在着生长素合成和转运异常的情况。进一步研究发现,这是因为某些植物的体内有WE12基因和WE17基因,它们分别能够编码邻氨基苯甲酸合成酶的α亚基和β亚基,该酶催化的反应如图2所示。乙烯能够激活这两个基因的表达。①该酶的活性会受到色氨酸含量的强烈影响,这种调节方式被称为_____调节。②乙烯激活相关基因表达后,可推测植物体内_____(填激素名称)含量上升,作出该推测的理由是_____。(3)烟草感染尖镰孢菌后,会出现叶片褪色变黄的症状。研究人员发现,茉莉酸和乙烯都能够帮助植物抵抗真菌感染,推测两者会表现出协同作用。现有生理状态基本相同的烟草幼苗、尖镰孢菌、适宜浓度的茉莉酸溶液、适宜浓度的乙烯利溶液、蒸馏水、实验需要的其他器材等,写出探究这一推测是否成立的实验思路:_____。8.(10分)藏羚羊是中国特有物种,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生活在海拔3700至5500米的青藏高原。主要以禾本科和莎草科的植物为食,天敌有狼、棕熊、鹰、秃鹫等。请回答下列问题:(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_______________特征,要较准确的估算藏羚羊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的调查方法是_______________。(2)从保持生物多样性角度分析,我国保护藏羚羊的目的是为了保护_______________多样性和_______________多样性。(3)某研究团队对甲、乙、丙三个地区的藏羚羊种群特征进行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图中Ⅰ、Ⅱ、Ⅲ、Ⅳ分别对应大(5-8龄)、中(3-5龄)、小(1-3龄)、幼(0-1龄)四个年龄等级(藏羚羊最长寿命8年左右)。则图1中甲的年龄结构组成类型为_______________,预测此后一段时间_______________(选填“甲”“乙”“丙”)种群藏羚羊数目将保持增长。(4)某草原中藏羚羊在数年内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曲线(R=出生率/死亡率)如图2,据图分析,曲线a-b段藏羚羊种群数量变化最可能为_______________(选填“增加”或“减小”)。C-d段藏羚羊种群数量变化最可能为_______________(选填“增加”或“减小”)。除题图中因素外,直接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内部因素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为更好地保护藏羚羊的种群数量,请提出保护藏羚羊的合理化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项即可)9.(10分)青光眼是由于眼压升高超过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承受范围,引起神经节细胞凋亡,导致视觉的进行性不可逆损害,进而使人患青光眼。回答下列问题:(1)神经节细胞与其他神经细胞关系如图所示。研究发现,视觉的形成是感光细胞释放的物质到达双极细胞,引起双极细胞膜外____________内流,膜内电位变化是________,从而产生兴奋,最终在________形成视觉。(2)上图中M为连接在神经节细胞轴突表面上的电流计,研究发现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则刺激B点(AC=CD)时,电流表的指针会发生__________的偏转。(3)临床上多采用降低眼压的手段治疗青光眼,但眼压恢复正常时,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受损数目增多,使损伤加剧,最终视力锐减。为探究其原因,研究人员进行如下实验:①T细胞在正常情况下不能进入视网膜。将正常小鼠进行升高眼压处理后,在小鼠的视网膜中找到了T细胞。②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科研人员想进一步验证神经节细胞损伤是T细胞进入视网膜,眼压恢复正常后T细胞继续发挥作用,使神经节细胞损伤加剧造成的。实验材料:甲鼠:缺乏T细胞患青光眼的小鼠,乙鼠:缺乏B细胞患青光眼的小鼠,丙鼠:同时缺乏T细胞、B细胞患青光眼的小鼠。请帮助科研人员写出科学的实验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预期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10分)下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碳循环的关系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对物质循环起关键作用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填图中字母)。(2)图中的⑤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___;碳在A、B之间以____________的形式进行循环。(3)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存在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自然界中,捕食者一般不会将所有的猎物都吃掉,这一现象对捕食者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5)若该图表示某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牧民为了提高畜牧产量,采取了大力防治虫害和鼠害的措施,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目的是___________。(6)上图生态系统中,C能够依据B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B同样也能够依据C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可见,信息还能够_____________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11.(15分)为了探究植物激素对根生长的影响,科研人员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处理菊花幼苗,10天后统计主根长度和侧根数目,结果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生长素浓度()050100150200主根长度(相对值)10.90.70.50.3侧根数目(个)46863(1)生长素是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__________作用的一类化合物。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浓度为的生长素能够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生长侧根,促进侧根数量增加的生长素浓度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主根伸长。不同激素在代谢上存在相互作用,当生长素浓度升高到一定值后,就会促进乙烯的合成,这种激素会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生长素的作用。(2)若某同学由于操作疏忽,未对某浓度生长素溶液做标记,用该生长素溶液作用于菊花幼苗10天后,观察到侧根的数目是6条。请设计实验确定该生长素溶液的浓度:__________(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期结果及结论)。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B【解析】分析图示,注射疫苗,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在体内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进而获得了对该抗原的抵抗能力;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比普通的B细胞更快地作出反应,即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再产生大量抗体。【详解】A、溶菌酶并非只在第二道防线中发挥作用。如唾液、泪液中的溶菌酶属于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溶菌酶则属于第二道防线,所以溶菌酶的杀菌作用一定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错误;B、图中抗体浓度由n上升到m,表示机体的第二次免疫,B正确;C、图中d时表示抗原直接刺激记忆细胞,快速分化形成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C错误;D、人体的第三道防线是机体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与病原体接触后获得的,主要针对特定的抗原起作用,因而具有特异性,而第二道防线是非特异性的,D错误。故选B。2、D【解析】ATP的结构简式是A-P~P~P,其中A代表腺苷,T是三的意思,P代表磷酸基团。ATP和ADP的转化过程中,能量来源不同: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特殊化学键的化学能,并用于生命活动;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场所不同:ATP水解在细胞的各处;ATP合成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题图分析,图示为ATP结构图,图中A为腺嘌呤,B为核糖。【详解】A、肝细胞中肝糖原的合成过程为吸能反应,与ATP水解的反应相联系,A正确;B、GTP所含五碳糖也为核糖,断开两个特殊化学键后为鸟嘌呤核糖核苷酸,可以作为RNA合成的原料,B正确;C、ATP转化为二磷酸腺苷(ADP)的过程中脱离的磷酸是图中的γ,即ATP末端的磷酸基团,C正确;D、丙酮酸分解产生酒精和CO2的过程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该阶段不产生ATP,显然,合成ATP所需的能量不可以来自丙酮酸分解产生酒精和CO2的过程,D错误。故选D。3、A【解析】组织水肿的实质是组织液增多,其原因有:营养不良、肾小球肾炎、过敏反应、淋巴循环受阻及毛细血管破损等造成组织液渗透压升高或血浆渗透压降低,水分进入组织液,引起组织水肿。【详解】①毛组织液除了大部分从毛细血管静脉端回流外,少部分还从淋巴管回流入血。当淋巴管阻塞,淋巴回流受阻时,就可使含蛋白质的淋巴液在组织间隙中积聚而引起水肿,①正确;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血浆蛋白合成量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使水分进入组织液,引起组织水肿,②正确;③毛细血管破损导致毛细血管内血浆蛋白外流到组织液,造成组织液渗透压升高,使水分进入组织液,引起组织水肿,③正确;④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中的蛋白质渗出毛细血管进入组织液,结果增加了组织液中蛋白质的浓度而降低了血浆中蛋白质的浓度,从而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而吸水,

造成组织水肿,④正确;⑤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血浆渗透压降低,使水分进入组织液,引起组织水肿,⑤正确。综上①②③④⑤,故选A。4、D【解析】1、优势度用以表示一个种在群落中的地位与作用。2、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详解】A、内蒙古短花针茅生活区域草地严重退化,所以其生活区域的群落类型为荒漠草原群落,A正确;B、物种丰富度指的是物种数目,所以调查土壤微生物丰富度,需统计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B正确;C、微生物为针茅提供无机物,图中可表明针茅根部分泌物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微生物丰富度,所以二者关系可能为原始合作,C正确;D、与对照组相比,根部分泌物会降低优势度指数,所以会降低微生物优势种的竞争能力,D错误。故选D。5、A【解析】A、环境容纳量(K值)是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在第5年时种群增长率最大,处于K/2处,种群数量为200只,则K值为400只,A正确;B、由图可知,该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的增长率先增加后减少,其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B错误;C、导致第5年到第9年这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下降的原因主要包括天敌、生活空间和资源等,虽然种群的增长率下降,但种群增长率大于0,说明种群的数量在增加,C错误;D、第4年和第6年时,种群增长速率相等,但是种群数量不相等,D错误。故选A。6、B【解析】化合物的元素组成:(1)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有C、H、O、N元素构成,有些还含有P、S;(2)核酸的组成元素为C、H、O、N、P;(3)脂质的组成元素有C、H、O,有些还含有N、P;(4)糖类的组成元素为C、H、O。【详解】A、核糖(一种单糖)的组成元素只有C、H、O三种,A错误;B、ATP是由C、H、O、N、P五种元素组成,B正确;C、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主要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C错误;D、脂肪酸的组成元素只有C、H、O三种,D错误。故选B。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1)生长素在浓度低时促进生长,在浓度过高时会抑制生长(2)①.(负)反馈②.生长素③.乙烯激活WE12基因和WE17基因表达,合成邻氨基苯甲酸合成酶,促进色氨酸的合成,而色氨酸经一系列的反应转变为生长素(3)将生理状态基本相同的烟草幼苗随机均分为4组,编号为甲、乙、丙、丁,对四组烟草幼苗同时接种等量的尖镰孢菌;一段时间后,甲组幼苗喷施适量蒸馏水作为对照,乙组幼苗喷施等量适宜浓度的茉莉酸溶液,丙组幼苗喷施等量适宜浓度的乙烯利溶液,丁组幼苗喷施等量适宜浓度的茉莉酸溶液+乙烯利溶液,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4组幼苗的叶片变化情况【解析】1、生长素类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主要有:(1)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2)促进果实发育;(3)防止落花落果。2、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敏感程度由高到低:根、芽、茎。【小问1详解】生长素具有两重性,即生长素在浓度低时促进生长,在浓度过高时会抑制生长。【小问2详解】分析题图可知,邻氨基苯甲酸合成酶可以促进色氨酸前体物质的合成,而高浓度的色氨酸会抑制邻氨基苯甲酸合成酶的活性,这种调节方式被称为(负)反馈调节。乙烯激活WEI2和WE17基因表达,合成邻氨基苯甲酸合成酶,促进色氨酸的合成,而色氨酸经系列的反应转变为生长素,故生长素含量上升。【小问3详解】分析题意可知:该实验目的是探究莱莉酸和乙烯是否表现出协同作用,自变量是是否有茉莉酸和乙烯,根据单变量原则、等量原则和对照原则,设计实验思路如下:将生理状态基本相同的烟草幼苗随机均分为4组,编号为甲、乙、丙、丁,对四组烟草幼苗同时接种等量的尖镰孢菌;一段时间后,甲组幼苗喷施适量蒸馏水作为对照,乙组幼苗喷施等量适宜浓度的茉莉酸溶液,丙组幼苗喷施等量适宜浓度的乙烯利溶液,丁组幼苗喷施等量适宜浓度的茉莉酸溶液+乙烯利溶液,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4组幼苗的叶片变化情况。【点睛】本题结合实验过程,考直考生设计实验的能力,息在考直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8、①.数量②.标志重捕法③.遗传(基因)④.物种⑤.衰退型⑥.丙⑦.增加⑧.减少⑨.迁入率和迁出率⑩.减少对藏羚羊的猎杀、保护藏羚羊栖息地、控制藏羚羊天敌数量、加强保护野生动物法制宣传等(答出一项即可)【解析】分析柱形图可知:图中Ⅰ、Ⅱ、Ⅲ、Ⅳ分别对应大、中、小、幼四个年龄等级,甲种群Ⅰ>Ⅱ>Ⅲ,年龄结构属于衰退型;乙种群各年龄段的数目大致相等,属于稳定型种群,丙种群Ⅲ>Ⅳ>Ⅱ>Ⅰ,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据图2分析,当藏羚羊的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比值R大于1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藏羚羊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多;当藏羚羊的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比值R小于1时,即出生率小于死亡率,藏羚羊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少。【详解】(1)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藏羚羊是动物,活动范围比较大,活动能力比较强,要调查其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标志重捕法。(2)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从保持生物多样性角度分析,我国保护藏羚羊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基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3)图中Ⅰ、Ⅱ、Ⅲ、Ⅳ分别对应大、中、小、幼四个年龄等级,甲种群Ⅰ>Ⅱ>Ⅲ,年龄结构属于衰退型,丙种群Ⅲ>Ⅳ>Ⅱ>Ⅰ,年龄组成类型为增长型,预测此后一段时间丙种群藏羚羊数目将保持增长。(4)据图2可知,a-b点R值大于1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藏羚羊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多,年龄结构为增长型;cd段出生率与死亡率比值R小于1时,即出生率小于死亡率,藏羚羊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少。除了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也直接决定种群数量。对藏羚羊及其栖息地最有效的保护是就地保护措施,即建立自然保护区,减少对藏羚羊的猎杀、保护藏羚羊栖息地、控制藏羚羊天敌数量、加强保护野生动物法制宣传等。【点睛】本题结合柱形图,考查了种群的数量特征、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等多个知识点,意在考查学生对于种群和生物多样性相关知识的掌握,属于中等题。9、(1).Na+(2).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3).大脑皮层(视觉中枢)(4).两次方向相反(5).将甲、乙、丙小鼠都进行眼压恢复处理后,观察神经节细胞损伤的数量(6).甲小鼠和丙小鼠神经节细胞损伤的数量无明显差异,且远小于乙小鼠【解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所有的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递是单向的,这是由突触的结构决定的。【详解】(1)兴奋的产生是由于Na+内流进入神经细胞,使膜内电荷分布由负电荷变为正电荷,即膜内电位变化为:负电位变为正电位。视觉是在大脑皮层(视觉中枢)产生的。(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的,刺激B点,兴奋先传导到A点,A点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此时D点膜电位仍为外正内负,所以此时电流表发生一次偏转;当兴奋传导到D点时,A点已经恢复为静息电位,此时发生一次与第一次方向相反的偏转。(3)该实验目的是验证神经节细胞损伤是T细胞进入视网膜,眼压恢复正常后T细胞继续发挥作用,使神经节细胞损伤加剧造成的。所以实验的自变量为淋巴细胞种类不同,因变量为小鼠神经节细胞损伤的数量,故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为:将甲鼠(缺乏T细胞,患青光眼)、乙鼠(缺乏B细胞,患青光眼)、丙鼠(同时缺乏T细胞、B细胞,患青光眼)都进行眼压恢复处理后,观察神经节细胞损伤的数量。实验预期结果:甲小鼠和丙小鼠神经节细胞损伤的数量无明显差异,且均远小于乙小鼠。【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兴奋的产生、传导和探究视网膜损伤的原因,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图获取有效信息并利用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10、(1)A和D(2)①.微生物的分解作用②.含碳有机物(3)加快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为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4)避免自己没有食物,无法生存下去(5)合理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6)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解析】1、分析题图:A是生产者;BC是消费者;D是分解者,①是光合作用,②③④是呼吸作用,⑤是微生物的呼吸作用,也称微生物的分解作用。2、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是指: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C、H、O等各种元素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小问1详解】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并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分解者将动植物残体等含有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促进了物质的循环,对物质循环起关键作用的生态系统成分分别是图中的生产者和分解者,及A和D。【小问2详解】图中的⑤是微生物的呼吸作用,也称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碳在A生产者、B消费者之间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传递。【小问3详解】在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存在的作用是可以加快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此外,消费者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具有重要作用。【小问4详解】在自然界中,捕食者一般不会将所有的猎物都吃掉,捕食者所吃掉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了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对捕食者而言,不会导致没有猎物可以捕食而饿死,无法生存下去。【小问5详解】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控制鼠害、虫害的主要目的是合理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小问6详解】生态系统中,C能够依据B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B同样也能够依据C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可见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点睛】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