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北京八中乌兰察布分校2025届高二上生物期末统考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细菌是生物的主要类群之一,也是所有生物中数量最多的一类。下列有关细菌的叙述,错误的是()A.有少数种类的细菌属于生产者B.一些细菌可以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细菌参与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D.细菌和无机环境之间没有信息传递2.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中,正确的说法有几项()①温特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扩散②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和重力有关,横向运输和光照方向有关③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其促进生长的效果不相同④顶芽生长占优势时侧芽生长素的合成受到抑制⑤生长素对果实的发育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可以通过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来获得无子果实⑥根的向地生长和茎的背地生长都能体现植物生长素对生长作用的两重性A.只有一项叙述正确 B.只有两项叙述正确C.只有三项叙述正确 D.只有四项叙述正确3.下列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调查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应取表层土进行采集、调查B.在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研究时,常用记名计算法或目测估计法进行采集、调查C.采集的小动物只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中D.诱虫器中土壤和花盆壁之间留有一定空隙,是为了保证空气流通4.将生理状态相同的豌豆随机均分为3组:分别保留顶芽(甲组)、去顶芽(乙组)、去顶芽并添加一定浓度的生长素IAA(丙组),一段时间后,甲、乙、丙三组豌豆的生长状态如图1所示,检测植株中赤霉素(GA)的含量,结果如图2所示。下列有关图示实验及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A.甲、乙两组比较可说明去顶芽可促进侧芽的生长B.结合图2,甲、丙两组比较可说明GA可消除IAA对侧芽生长的影响C.结合图2,乙、丙两组比较可说明IAA可促进GA水平的升高D.丙组侧芽生长与植物体内产生的GA、IAA都有关5.列有关下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图中有两条食物链B.狐与鸟之间既有捕食关系也有竞争关系C.细菌占有第2、3、4、5营养级D.狐只处于第四营养级6.小菜蛾主要危害甘蓝、白菜、油菜等十字花科植物,雌雄个体间自由交配。小菜蛾对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抗性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抗性对敏感型为显性。某地为控制小菜蛾虫害,连年施用一定浓度的拟除虫菊酯类农药。调查发现,该地小菜蛾抗性个体比例为84%。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该地小菜蛾种群中抗性基因频率与敏感基因频率之比为3∶2B.该地小菜蛾种群中抗性杂合子的数量多于抗性纯合子的数量C.若加大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施用浓度,则该地小菜蛾种群不会发生进化D.若不再施用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则该地小菜蛾种群的抗性基因频率可能会下降7.帕金森病病因主要是黑质损伤、退变,多巴胺合成减少。甲图是帕金森病患者的脑与脊髓调节关系示意图(脑内纹状体与黑质之间存在调节环路,其中“-”表示抑制),由甲图中黑质-纹状体相互调节关系,可以推测帕金森病患者的纹状体合成乙酰胆碱增加。乙图是患者用某种特效药后的效果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甲图中,神经元b释放乙酰胆碱,使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B.甲图中,神经元a释放的多巴胺防止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过度,说明高级神经中枢对低级神经中枢有一定的调控作用C.研究发现,神经元a的轴突末梢上也存在多巴胺受体,如果该受体与多巴胺结合,会导致轴突末梢的兴奋性下降,从而促进多巴胺合成、释放D.对比甲、乙两图,推测该特效药的作用机理可能是促进神经元a合成、分泌多巴胺,抑制神经元b合成、分泌乙酰胆碱8.(10分)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细胞膜的功能()A.将细胞与环境分隔开 B.控制物质进出细胞C.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D.支持与保护二、非选择题9.(10分)神经细胞在静息状态时,胞内的钾离子浓度约为胞外的30倍,而胞外的钠离子和钙离子浓度分别约为胞内的10倍和10000倍。(1)神经细胞遇到适当刺激后可产生以局部电流的方式进行传导的动作电位。其中,在膜外侧,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动作电位的传导方向_____。(2)实验发现,用河豚毒素(钠离子通道阻断剂)处理神经纤维末梢,阻断该处动作电位的传导,突触前膜无神经递质释放,当河豚毒素的作用消除后,突触前膜神经递质的释放恢复,该现象说明动作电位与神经递质释放的关系是_____。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若神经末梢的细胞外液中没有钙离子,即便该部位产生了动作电位,也没有神经递质的释放。综上所述,可推断动作电位、钙离子跨膜运输和神经递质释放三种生理现象之间的关系是_____。(3)神经调节的基本形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_____。突触是神经元之间发生功能联系的部位,一次突触传递的时间约为0.5~0.9毫秒。实验发现,某反射兴奋通过中枢的传播时间约为0.7毫秒,说明该反射在神经中枢经过了_____(填“一次”或“多次”)突触传递,其神经中枢位于_____。10.(14分)2003年,“非典”流行,这是一种由SARS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科研人员找到一种抗体能有效治疗抵抗SARS病毒。下图为该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示意图。(1)图中的抗原A是____________,图中“()和抗体检测”,括号内应填___________。科研人员利用灭活的病毒作为促融剂,灭活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经过抗体检测后得到的杂交瘤细胞,体外培养杂交瘤细胞时,需要用到____________技术,在培养过程中气体环境___________。(3)单克隆抗体主要的用途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出两点)。11.(14分)翘首企盼中迎来了冬季运动会,站在略带寒意的操场,耳畔响起充满激情的《运动员进行曲》,我带着兴奋、激动心情参加3000米长跑,以下为该过程中发生的生理变化。(1)这场速度与耐力的较量即将开始,交感神经开始兴奋,兴奋以_____的形式传至神经纤维的末端,借助_____贮存的神经递质,使肾上腺素的合成与释放增加,使我心跳加速。_____中的呼吸中枢不断兴奋,使我呼吸加快。(2)随着发令枪响,真正的较量开始了,机体大量消耗血糖用于氧化分解,产生_____不断直接为骨骼肌细胞供能,助我一次次的超越。血糖含量降低时,胰岛A细胞变得活跃,分泌的_____增加,以便快速补充血糖。位于_____的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3)终于在呐喊声中征服了终点。第二天,因肌肉细胞中_____积累过多造成肌肉酸痛。不小心感冒,让我开始了身体的第二次较量,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在辅助性T细胞产生的_____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_____阻止着病毒通过血液循环而播散。在_____调节网络的调节作用下,身体逐渐趋于野“平静”,又投入到“痛”并快乐的高三学习生活,开始了第三次较量。12.下列是有关遗传实验材料和实验设计的内容,回答有关问题:(1)如图表示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可判断出该果蝇是_______性,其中代表常染色体的有:________(填数字),美国生物学家摩尔根以果蝇为实验材料,运用_____法(研究方法),将红眼与白眼基因与图中染色体_____(填数字)联系起来,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2)某昆虫性别决定为XY型,其粗腿和细腿为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长触角和短触角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现为探究这两对相对性状显隐性关系及两对基因的位置关系,科研小组将两只粗腿长触角雌雄昆虫杂交,发现F1雌性昆虫中既有粗腿也有细腿,雄性昆虫中既有长触角也有短触角。(不考虑基因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回答下列问题:①根据题干信息可以推出A、a基因位于______(常或X)染色体上,粗腿为_____(显性/隐性)性状。②根据题干信息无法得出基因B、b位于常或X染色体上,科研小组以F1为实验材料,通过设计杂交实验探究基因B、b所在染色体的位置。实验方案:选取F1中____________相互交配,产生足够多的子代,并统计雌性昆虫的性状。实验结果与结论:若子代中________,则可以判断基因B、b位于常染色体上。若子代中____,则可以判断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D【解析】1、细菌可以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少数是生产者。2、生物与生物之间存在信息传递,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也有信息传递。【详解】A、有少数种类的细菌属于生产者,比如硝化细菌和蓝细菌,A正确;B、一些细菌是消费者,可以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比如共生固氮菌,B正确;C、细菌可以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参与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C正确;D、生物和无机环境之间有信息传递,因此细菌和无机环境之间有信息传递,D错误。故选D。2、B【解析】该题考查了生长素发现实验、生长素应用实验和生长素生理作用。温特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扩散;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从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端,与细胞的主动运输有关,另一方面与细胞膜上的载体分布有关,与重力无关;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其促进生长的效果有可能相同(在最大值的两侧);顶芽生长占优势时侧芽生长素正常合成;生长素对果实的发育有作用,与果实成熟无作用;根的向地生长能体现植物生长素对生长作用的两重性,但茎的背地生长不能体现生长作用的两重性。【详解】①琼脂是一种多糖化合物,不具有选择透过性,温特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扩散,①正确;②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指从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端,因此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光照和重力无关,但横向运输与重力、光照方向有关,②错误;③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但是根据生长素对某植物器官的作用曲线显示,在最适浓度两侧,存在两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促进生长的效果相同,③错误;④顶端优势是由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运输到侧芽部位,使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过高,从而抑制侧芽的生长,而不是侧芽生长素的合成受到抑制,④错误;⑤生长素对果实的发育有促进作用,所以可以通过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可获得无子果实,⑤正确;⑥受地心引力的影响,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地侧,因根对生长素较茎敏感,近地侧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了根的生长,远地侧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了根的生长,使根表现出向地性,但对茎而言,近地侧高浓度的生长素对茎的生长所起的促进作用强于远地侧,使茎表现出背地性,因此根的向地生长能体现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茎的背地生长不能体现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⑥错误;综上所述,B项正确,A、C、D三项均错误。故选B。【点睛】熟练掌握生长素的发现实验、生长素在生产上的应用、生长素生理作用及其特点,能合理解释根的向地生长和茎的背地生长现象是解答该题的关键。3、D【解析】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实验原理:土壤是无数小动物的家园,常见的小动物有蜘蛛、鼠妇、蜈蚣、马陆、蚯蚓以及多种多样得昆虫等。大多数土壤动物身体微小,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在这类研究时,常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即用一定规格的捕捉器(如采集罐、吸虫器等)进行取样,通过调查样本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来推测某一区域内土壤动物的丰富度。【详解】A、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应去除表层土后利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A错误;B、在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研究时,常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调查,B错误;C、采集的小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也可放入试管中,C错误;D、诱虫器中土壤和花盆壁之间留有一定空隙,是为了保证空气流通,确保小动物进行正常的呼吸,D正确。故选D。4、B【解析】通常植物主茎的顶端生长很快,侧芽生长很慢或潜伏不生长,这种主茎顶端生长占优势,阻止侧芽萌发或抑制侧枝生长的现象称为顶端优势。【详解】A、甲、乙两组的差异是有无顶芽,结合图示可知,去顶芽可促进侧芽的生长,A正确;B、乙组没有顶芽,GA含量少,丙组为去顶芽+IAA,GA含量高,乙、丙两组比较可说明GA可消除IAA对侧芽生长的影响,B错误;C、结合图2,丙组由于添加了IAA,其中的GA比乙组多,IAA可促进GA水平的升高,C正确;D、据图1可知,甲乙丙三组对比说明侧芽生长与IAA含量有结合图2,丙组GA含量较甲组高,说明侧芽生长与GA含量有关,D正确。故选B。5、A【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是一个生态系统简图。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详解】A、图中只有两条食物链,分别是草→兔→狐,草→昆虫→鸟→狐,A正确;B、狐与鸟之间只存在捕食关系,不存在竞争关系,B错误;C、图中的细菌属于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的构成,C错误;D、狐在食物链草→兔→狐中,为第三营养级;狐在食物链草→昆虫→鸟→狐中,为第四营养级,D错误。故选A。6、C【解析】本题以控制小莱蛾虫害为情境,考查种群基因频率的计算及生物进化,该地小菜蛾种群中抗性个体比例为84%,可知敏感型个体比例为16%,计算可知敏感基因的频率为40%,抗性基因的频率为60%。【详解】A、由分析可知,敏感基因的频率为40%,抗性基因的频率为60%,二者之比为60%∶40%=3∶2,A正确;B、该种群中,抗性纯合子的比为60%×60%=36%,抗性杂合子的比例为60%×40%×2=48%,抗性杂合子数量多于抗性纯合子数量,B正确;C、若加大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施用浓度,则敏感型小菜蛾死亡本升高,敏感基因频率下降,抗性基因频率升高,基因频率改变,小菜蛾种群会发生进化,C错误;D、若不再施用报除虫菊酯类农药,则抗性基因在小菜蛾的生存斗争中不再是优势基因,其基因频率可能会下降,D正确。故选C。7、C【解析】由图可知,纹状体可以通过神经元b分泌乙酰胆碱作用于脊髓运动神经元,黑质可以通过神经元a分泌多巴胺作用于脊髓运动神经元;该特效药可以使b分泌的乙酰胆碱减少,a分泌的多巴胺增多。【详解】A、甲图中,神经元b可以释放乙酰胆碱,使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帕金森患者纹状体合成的乙酰胆碱增加,会导致脊髓运动神经元过度兴奋,A正确;B、甲图中,神经元a可以分泌多巴胺作用于脊髓运动神经元,抑制其兴奋,防止其兴奋过度,说明高级中枢可以调控低级中枢的活动,B正确;C、若多巴胺与a轴突末梢的多巴胺受体结合,则会导致轴突末梢的兴奋性下降,从而减少多巴胺的合成和释放,C错误;D、由图可知,该特效药可能是增加了神经元a分泌的多巴胺,减少了神经元b分泌的乙酰胆碱,降低了脊髓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性,D正确。故选C。8、D【解析】细胞膜的功能有:(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维持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详解】A、细胞膜存在于细胞的最外边,作为系统的边界,保障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使生命物质与外界环境分开,产生了原始的细胞,对生命的起源起重要作用,A不符合题意;B、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因此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B不符合题意;C、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如精卵细胞的识别和结合,C不符合题意;D、支持与保护作用通常是指植物细胞壁的功能,不属于细胞膜的功能,D符合题意。故选D。二、非选择题9、(1).相反(2).动作电位是引起突触前膜神经递质的必要条件(3).动作电位通过诱导钙离子跨膜运输来促进神经递质释放(4).反射弧(5).一次(6).脊髓【解析】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时,因为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通过胞吐的形式释放到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上有识别神经递质的受体,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会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离子通透性改变,从而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由此可见,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需经过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之间的转变过程,需要的时间长,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速度由突触的数目决定。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式是电信号、局部电流或神经冲动的形式。【详解】(1)动作电位为外负内正,膜外受刺激部位为负,未受刺激部位为正,电位由正传向负,兴奋由受刺激部位传向未受刺激部位,故在膜外侧,局部电流的方向与动作电位的传导方向相反。(2)用河豚毒素(钠离子通道阻断剂)处理神经纤维末梢,阻断该处动作电位的传导,突触前膜无神经递质释放,当河豚毒素的作用消除后,突触前膜神经递质的释放恢复,该现象说明动作电位与神经递质释放的关系是动作电位是引起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必要条件;若神经末梢的细胞外液中没有钙离子,即便该部位产生了动作电位,也没有神经递质的释放,综合分析,可推断动作电位、钙离子跨膜运输和神经递质释放三种生理现象之间的关系是动作电位通过诱导钙离子跨膜运输来促进神经递质释放。(3)神经调节的基本形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突触是神经元之间发生功能联系的部位,一次突触传递的时间约为0.5~0.9毫秒。实验发现,某反射兴奋通过中枢的传播时间约为0.7毫秒,说明该反射在神经中枢经过了一次突触传递,神经中枢位于脊髓。【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考查考生利用题中有关信息并结合有关神经调节的基本知识综合分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0、(1)①.SARS病毒外壳蛋白质②.克隆化培养③.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手段杀死病毒、细菌等,但是不损害它们体内有用抗原(2)①.动物细胞培养②.95%空气和5%的CO2(3)①.诊断试剂②.运载药物【解析】1、单克隆抗体制备的细胞来源:B淋巴细胞:能产生特异性抗体,在体外不能无限繁殖;骨髓瘤细胞:不产生专一性抗体,体外能无限繁殖。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既能大量增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2、两次筛选:①筛选得到杂交瘤细胞(去掉未杂交的细胞以及自身融合的细胞);②筛选出能够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群。3、生物导弹:单克隆抗体+放射性同位素、化学药物或细胞毒素(借助单克隆抗体的定位导向作用将药物定向带到癌细胞,在原位杀死癌细胞。疗效高,副作用小,位置准确。)【小问1详解】图示是制备抵抗SARS病毒的单克隆抗体,图中的抗原A应是SARS病毒外壳蛋白质;经HAT培养基筛选得到的杂交瘤细胞,还需要进行克隆化培养和专一抗体检测。灭活指的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手段杀死病毒、细菌等,但是不损害它们体内有用抗原。【小问2详解】体外培养杂交瘤细胞时,需要用到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在培养过程中温度控制在36.5±0.5℃,气体环境:95%空气(细胞代谢必需的)和5%的CO2(维持培养液的PH)。【小问3详解】单克隆抗体主要的用途有作为诊断试剂、用于运载药物、治疗疾病等(答两点即可)。【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1、(1)①.电信号(神经冲动)②.突触小泡③.脑干(2)①.ATP②.胰高血糖素③.下丘脑(3)①.乳酸②.细胞因子③.抗体④.神经-体液-免疫【解析】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的。人的呼吸中枢位于脑干。2、直接的能源物质是ATP。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二者具有拮抗作用.血糖平衡的中枢是下丘脑。3、人体稳态的调节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的调节作用下实现的。【小问1详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的;神经递质储存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人的呼吸中枢位于脑干部位。【小问2详解】ATP是生物体的直接能源物质;当血糖降低时,胰岛A细胞会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加,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使血糖升高;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小问3详解】剧烈运动时,某些细胞会由于氧气供应不足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乳酸过多会造成肌肉酸痛;辅助性T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能够促进B淋巴细胞发挥免疫效应,使B细胞发生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能够产生抗体,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阻止病毒的传播和感染;机体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稳态的维持等知识,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理解与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