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古诗三首《暮江吟》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四年级上册统编版_第1页
9古诗三首《暮江吟》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四年级上册统编版_第2页
9古诗三首《暮江吟》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四年级上册统编版_第3页
9古诗三首《暮江吟》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四年级上册统编版_第4页
9古诗三首《暮江吟》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四年级上册统编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9古诗三首《暮江吟》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语文四年级上册统编版学校授课教师课时授课班级授课地点教具教材分析《暮江吟》是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中的一首古诗,通过描绘江边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与赞美。本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对学生感悟古典诗词之美、培养审美情趣具有重要意义。教材中安排了生字词学习、诗句解析、诗歌背诵等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诗歌,提高语文素养。核心素养目标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提升语言理解与运用水平;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感知与热爱,增强文化自信;通过吟诵与感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理解和背诵《暮江吟》诗歌,掌握生字词。

难点: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情感,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解决办法:

1.通过图片展示和情境创设,帮助学生直观感受诗歌描绘的江景,进而理解诗歌意境。

2.对生字词进行逐个解析,结合诗句上下文讲解,帮助学生记忆。

3.引导学生通过吟诵、模仿、小组讨论等方式,深入体会诗歌的情感,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诗人的感受。

4.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诗歌内容和生字词的记忆。教学方法与策略1.采用讲授法介绍《暮江吟》的背景和作者,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2.运用讨论法组织学生探讨诗句中的意象,激发学生的思考与表达。

3.利用案例研究法,分析诗句的情感表达,帮助学生深入领会诗人情感。

4.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模拟诗人吟诵,增强学习体验。

5.结合多媒体教学,展示江景图片和动画,辅助学生形象理解诗歌意境。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暮江吟》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去过江边欣赏过美丽的景色呢?诗人又是如何通过诗歌来表达他对江边景色的喜爱呢?”

展示江边日落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江景的魅力。

简短介绍《暮江吟》的背景和作者,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暮江吟》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暮江吟》的基本内容,理解诗歌的结构。

过程:

讲解《暮江吟》的生字词,帮助学生正确朗读和记忆。

详细介绍诗歌的结构,包括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3.《暮江吟》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诗句,让学生深入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过程:

选择《暮江吟》中的关键诗句进行分析,如“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详细介绍每个诗句的背景、意象和情感,让学生全面了解诗歌的艺术特色。

引导学生思考诗句中的意象对实际生活或情感表达的影响,以及如何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对诗歌的深入理解。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暮江吟》中的一个意象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意象的象征意义、情感表达以及与整首诗的关系。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暮江吟》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意象的分析和小组的讨论过程。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古典诗词的学习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暮江吟》的基本概念、诗句解析、意象分析等。

强调古典诗词在传承文化、提升审美情趣中的价值和作用。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朗读和背诵,并写一篇关于这首诗的感悟。

7.课后延伸(5分钟)

目标: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增强文化自信。

过程:

鼓励学生在课后收集更多关于唐代诗歌的信息,了解诗人的生活背景和创作特色。

建议学生阅读其他唐代诗人的作品,比较不同诗人的风格和主题。

提醒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尝试用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学资源拓展1.拓展资源

-唐代诗歌精选:《全唐诗》、《唐诗三百首》等收录了大量的唐代诗歌,可以让学生了解唐代诗歌的整体风貌。

-诗人介绍:关于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生平介绍、诗歌创作背景及其它著名诗作。

-诗词鉴赏:《暮江吟》的鉴赏分析,包括诗歌的艺术特色、历史背景和情感表达。

-自然景观描写:收集其他诗人在作品中描绘自然景观的经典诗句,进行比较阅读。

2.拓展建议

-阅读白居易的其他诗作,如《赋得古原草送别》、《钱塘湖春行》等,感受白居易的诗歌风格。

-让学生尝试自己创作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歌,模仿《暮江吟》的格式和风格。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自然风光,实地体验诗人在《暮江吟》中所描绘的景色。

-鼓励学生阅读《唐诗三百首》中的其他诗歌,了解不同的诗歌题材和表现手法。

-让学生查找有关唐代服饰、生活习惯、社会风貌的资料,加深对唐代文化的了解。

-指导学生通过吟诵、演唱等方式,体验古典诗词的音韵美。

-鼓励学生参加诗歌朗诵比赛或诗词知识竞赛,提高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参与度。

-引导学生关注现代诗歌创作,了解古典诗词对现代诗歌的影响。

-建议学生订阅古典文学相关的杂志或书籍,定期阅读,拓宽文学视野。

-鼓励学生参与线上线下的诗词学习社群,与其他爱好者交流学习经验。

-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留意自然之美,尝试用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绪。板书设计1.诗歌标题及作者

①《暮江吟》

②白居易

2.诗歌内容

①首联:“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②颔联:“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3.重点词语

①残阳

②瑟瑟

③可怜

④真珠

4.重点句子解析

①“一道残阳铺水中”:描绘了夕阳余晖映照在江面上的美景。

②“半江瑟瑟半江红”:形容江面一半波光粼粼,一半被夕阳映照得红艳。

③“可怜九月初三夜”:表达了诗人对这美好夜景的惋惜之情。

④“露似真珠月似弓”:通过比喻,形象地描绘了露水和弯月的美丽。教学评价与反馈1.课堂表现: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对《暮江吟》的背景、意象和情感有较好的理解。

-学生在朗读和背诵诗歌时,能够注意诗句的节奏和韵律,表现出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良好,能够正确书写并理解其含义。

2.小组讨论成果展示:

-各小组能够围绕指定的意象进行深入讨论,展示出对诗歌内容的不同理解和创意性解读。

-小组代表在展示时,能够清晰表达本组的观点,展示出良好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小组讨论成果反映了学生对诗歌的深入思考,也展现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

3.随堂测试:

-测试内容涵盖诗歌默写、生字词认写、诗句解析等,旨在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学生在测试中表现良好,能够准确默写诗歌,正确认写生字词,对诗句的含义有较深刻的理解。

-测试结果显示,部分学生在诗歌解析方面仍有提升空间,需要加强个别指导。

4.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学生按时提交课后作业,能够结合诗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对自然美的感悟。

-作业批改发现,学生在写作能力上有所差异,需要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辅导。

5.教师评价与反馈:

-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教师给予积极的肯定,鼓励学生继续保持对古典诗词的热情。

-对于小组讨论成果,教师提出建设性的反馈意见,指导学生如何进一步深化理解和表达。

-根据随堂测试结果,教师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帮助学生提升诗歌鉴赏能力。

-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后多读多写,通过不断的练习和积累,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水平。

-教师强调古典诗词在传承文化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重点题型整理题型一:诗句解析题

题目:《暮江吟》中,“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是如何描绘江边景色的?

答案:诗句通过“一道残阳铺水中”描绘了夕阳的余晖均匀地铺在江面上的景象,形象地展现了江面的宽广和夕阳的柔和。而“半江瑟瑟半江红”则形容江面一半波光粼粼(瑟瑟),一半被夕阳映照得红艳,形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江景图。

题型二:意象分析题

题目:请分析《暮江吟》中“露似真珠月似弓”的意象。

答案:诗句“露似真珠月似弓”运用了比喻手法,将露水比作真珠,将弯月比作弓,形象地描绘了夜晚露水晶莹剔透的美丽和弯月的形状,营造出一种宁静而优美的意境。

题型三:情感表达题

题目:《暮江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暮江吟》通过对江边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之情。诗中的“可怜九月初三夜”更是直接抒发了诗人对这美丽夜景的惋惜和怜爱。

题型四:生字词应用题

题目:请用下列生字词造句:“瑟瑟”、“可怜”、“真珠”。

答案:

-瑟瑟:秋风起了,树叶瑟瑟作响。

-可怜:那个小狗受伤了,看起来很可怜。

-真珠:她佩戴的真珠项链在灯光下闪闪发光。

题型五:诗歌默写题

题目:请完整默写《暮江吟》。

答案: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反思改进措施(一)教学特色创新

1.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将诗歌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展示江边景色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诗歌中的意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入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中互相启发,共同深入理解诗歌内容,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存在主要问题

1.在教学组织方面,我发现部分学生在小组讨论时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讨论主题不够吸引他们,或者是对诗歌的理解不够深入。

2.教学评价方面,我意识到随堂测试的题型较为单一,未能全面考察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尤其是情感理解和创意表达方面。

3.在教学方法上,我发现自己有时过于依赖讲授法,而忽略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体验,这可能影响了学生对诗歌的深入体验和感悟。

(三)改进措施

1.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将在讨论环节设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