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梦游天姥吟留别》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培养分析、探究能力
2、培养比较鉴赏能力,并学习几个是各种常用表达技巧。
学习重点:深入理解
1、丰富的想象和夸张
2、虚实相生梦境的虚现实的实
学习方法:自主阅读,自我分析,合作探究
课前预习:
1、注音、解释
天姥:瀛洲:
云霓:刻溪:
深水:脚著谢公屐:。
暝:殷岩泉:
栗深林:水澹澹:
匍然:青冥:
鸾回车:魂悸:
恍惊起而长嗟:
2、关于联想与想像
诗歌表现思想感情的媒介是语言,语言没有视觉的形象性,它不过是一群声音符号的组
合。这些声音符号本身并没有形象,但诗的语言却能在读者的头脑里构成栩栩如生的形象。
这靠的是什么?就是读者的联想。所以,好诗一定能够唤起读者的联想;善于鉴赏的读者也
一定富于联想力。无论诗歌创作或诗歌鉴赏,离开联想都是不可能的。中国古典诗歌中的联
想十分丰富,有些诗歌的构思完全建立在一片联想之上。阅读这些诗,应当驰骋自己的联想,
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才能真正欣赏它的意趣。
3、“虚”与“实”的关系
(1)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
例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
景是“尽养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
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的美好与现实的黑暗构成了对比。从而突
出了作者追求自由蔑视权贵的精神。
(2)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的中心的。
如《雨霖铃》《月夜》《踏莎行》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
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
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写虚。
通过设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象,来写愁思。妻思夫,夫想妻。虚实相生,
从而将离愁别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学习虚实的关系离不开诗词的主题,碰到类似间表达技巧或艺术手法的问题时,只答虚
实相生是不够的,必须和主题或者是作者的感情联系在一起。常用的表述方式是:
(1)虚景与实景相对照,使某地和某地的不同景物形成强烈的对比,表达了诗人某种的
感慨。
(2)虚实相生,虚实相应,虚景与实景融合,互相映衬,泻染出一种浓浓的某种情感,
或者是烘托
教学目标
1.了解七言古诗的一般特点,体会李白作品的艺术风格。
2.正确认识诗中所体现出来的不与权贵妥协的反抗精神和伤感情绪。
3.领会想象奇特和比喻、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体味李白积极浪漫主义风格。
教学难点体味李白积极浪漫主义风格。
一、作者及背景介绍:
1.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
称为“诗仙”,李白是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人,“安世济民”是他一生的愿望。公
元472年,经友人推荐,被唐玄宗征召进京。他兴高采烈,认为实现“济苍生”、
“安社稷”的时机已经到来。但到了长安,任了个侍御闲职。当时的最高封建统
治集团昏庸腐败,李白不甘趋炎附势,招致了权贵的谗毁,不到三年(公元744
年)唐玄宗以“赐金还乡”为名,把他赶出了长安。天宝四年秋(公元745年),
他南下准备再游吴越时写下这首诗留给友人,借以排遗内心的悲愤,对世俗权贵
的蔑视,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2.•解题⑴梦游:说明内容的虚实。⑵天姥:指天姥山,是所梦的内
容。
⑶吟:古诗体式,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活泼,如同散文中的随笔,可以不拘
一格。其它的如“歌”、“行”等。
⑷留别:说明本诗写作目的。是临行前留下这首诗向朋友话别的意思,不过本诗
主要内容并无惜别之感,而是借题发挥,表明自己的态度和意向是真。
⑸文体知识:本诗是一首七言古诗。七言古诗简称“七古”。“古诗”又称“古
体诗”,是相对于格律严格的“近体诗”而言。“七言”分两种,一种是以七字
句为基础,杂用四、五、六、九言而构成了形式自由的长短句,这样长短交错,
换韵自由,富于变化,也称为“歌行体”;另一种是每句七字,句式整齐。今天
所学的这首诗属于哪一种呢?(属于前一种,即“歌行体”)
预习检测。
1.①学生注意正音。
天姥()瀛()洲翅)溪涿)
水屐()
殷()岩泉栗()深林水澹()澹扉
()
匍()鸾()觉()时之枕席
②、学生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烟涛微茫信难求信:越人语天姥语(yU),
云霞明灭或可睹或:势拔五岳掩赤城拔:
我欲因之梦吴越因:脚著谢公屐著:(zhu
6),
迷花倚石忽已瞑瞑:熊咆龙吟殷岩泉殷:
栗深林兮惊层巅栗:惊:
2.整体感知诗词,梦,总有个入梦前一一梦中一一梦醒。我们可以再详尽些,
试用四字纲要来表述其游程(要求每句纲要中都含一“梦”字):
提示:入梦缘由----()----()
——()——()这是行文的思路,也
就是情节线索,我们将其用一条线连缀起来成(山形).
三:文言知识点:
1.古今异义烟涛微茫信难求(信,的确、实在)
云霞明灭或可睹(灭,暗)势拔五岳掩赤城(拔,超出)
2.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虎鼓瑟兮鸾回车(名词“鼓”用作动
词,弹奏)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名词“事”作动词,侍奉)
云青青兮欲雨(名词“雨”用作动词,下雨)
2).名词用作状语
对此欲倒东南倾(方位名词“东南"用作''倾”的状语,表示动作的方向,向东
南)
匐然中开(“中”用作“开”的状语,在中间)
古来万事东流水(方位名词“东”用作“流”的状语,表示动作的方向,向东)
3).使动用法栗森林兮惊层巅(栗,使……颤栗;惊,使……惊)
四:、诵读并分析诗文
(-)诵读并分析①段
1.齐读①段并思考:既然题为“梦游天姥”(在“梦游天姥”四字下标示
双横线),为何开篇要“谈瀛洲”?
2.除了瀛洲外,此段中还提到了哪些山?有何作用?
(二)诵读并分析②段
1.如此神秘美妙、雄峻巍峨的天姥山如何不让作者魂牵梦绕呢,于是便有
了“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的奇妙梦境。请同学们诵读②段,并
思考:或以时间为序,或以地点为序,指出本段共描绘了几幅图景,并用1—
2个词归纳每一幅图景的特色。
2.郎读“洞中仙乐”部分,然后请用散文化的语言进行描绘。
(三)诵读并分析③段
1.此段中反映了李白怎样的思想性格?
2.作者为什么要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写梦境呢?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五、艺术特点:
1、想象丰富。通过梦境的描绘,借助仙界的出现,展开了丰富的想象。
诗中所写的,是梦游而不是真游,却又以现实为基础。以神奇的梦境与丑恶的现实
比,以光明与黑暗比对比。
2、构思新奇。歌颂洞天之美丽,以鞭挞唐王朝的丑恶;为惜别而赋诗,
却写游访名山,以明自己目前和今后的战斗意志,别开生面。
3、消极因素。流露的“古来万事东流水”,“且放白鹿青崖间”之类的
情绪,是清高的士大夫共有的思想,表现出消极的一面。
六、中心思想:
全诗通过梦游的描绘,写出了作者憎恶封建现实,追求自由乐土的理想,
表达了蔑视权贵的反抗精神。
七:拓展练习
(一)、课文阅读训练
1.选择背诵: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明显点题的一句是
,表现他与唐王朝决裂,体现他傲岸不驯的句子是
2.下列对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描绘的形象的分析中,不当的一项是
()
A.主体部分描绘的是梦幻中游天姥的情景
B.诗人运用想象夸张的手法,描绘梦幻中的世界,塑造幻想中的形象
C.诗人描绘的幻想中的形象是自己理想的寄托,是与丑恶现实完全对立
的
D.诗人描绘的幻想中的形象是自己生活经历的曲折反映,是现实世界的
缩影
3.下列对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思想感情的理解中,恰当的一项是()
A.表现了“人生无常”的感伤情绪B.表现了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思想感
情
C.表现了与东鲁诸公分别时的离愁别恨D.既有“人生无常”的感伤,又有
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思想
二、基础知识检测
1.选出下列注音,字形有误的一组()
A.天姥(mb)炎Ij(shdn)溪瀛(ying)州泳(1£1)水
B.屐(1jl)殷(yin)(11)匐(nOng)然
C.语(yu)天姥暝(ming)澹(ddn)扉(f0i)
D.霓(ni)悸(ji)崖(yd)恍(huHng)
2.请指出下列词语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一文里解释有误的一组()
A.信(实在)语(谈起)横(遮断)拔(超出)
B.因(依据)深(绿色)屐(木鞋)暝(天黑)
C.列(同“裂”)扉(门扉)回(运转)恍(恍然)
D.向(刚才)惟(只剩下)清(凄冷)壁(山腰)
3.选择题
(1)拔A.拔出来B.提拔C.突出、高出D.攻取、占领
①势拔五岳掩赤城()③今者项庄拔剑舞()
②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④其后秦伐赵,拔石城()
(2)回A.撞转;运转B.迂回、曲折C.回旋D.返回E.重新
拿回来
①虎鼓瑟兮鸾回车()④回清倒影()②回车叱牛牵向北
()⑤廊腰缀回()
③添酒回灯重开宴()
(3)还A.返回B.交还C.转身,回转D.仍然
①别君去兮何时还()②(扁鹊)望而还走()③每假借于藏书
之家,计日以还(
【创新能力训练】
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有“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
城”之句,“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下面是分别描写它们的诗句,次序乱了,请选出符合上面排列次序的一组,)
①西当绝漠雄秦塞,东控深溟壮帝畿。②回飕吹散五峰雪,往往飞花
落洞庭。
③翠岭千重色楚塞,黄河一线下秦川。④海明日观三更晓,风动天门九
夏秋。
⑤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
A.①③④②⑤B.④⑤③①②C.④⑤②①③D.④①③②⑤
2.《梦游天姥吟留别》开篇两句“海客谈瀛洲,烟波微茫信难求”,能
不能删掉,改为开门见山的方式,如用“越有名山日天姥,云霞明灭即可睹”开
头?
[能力检测]
阅读李白《古风》(其十九首),完成后面的题。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1.依次写出这首诗押韵的字。
2.给下列字注音释义。
①蹑
②揖
③曳
④凌
3.与课文比较,这两首诗写的仙境有什么区别。
4.体会这首诗的意境,说说末四句写了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5.对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写诗人在想象中登上西岳华山的最高峰莲花峰,经过千里跋涉,终于见到
明星仙女
B.二、三句描绘了一幅优雅缥缈的神女飞天图。玉女的纤纤素手拈着粉红的芙蓉,
凌空而行,游于高高的太清,雪白的霓裳曳着宽广的长带,迎风飘举,升向天际。
C.第四、五句是诗人想象被邀请来到云台峰,与仙人卫叔卿长揖见礼,并一同遨
游于太空
D.第六、七句描写被胡兵占据的洛阳一带,人民惨遭屠戮,血流遍野,而逆臣安
禄山及其部属却衣冠簪缨,坐了朝廷。
6.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用游仙体写的古诗,与《梦游天姥吟留别》是相同的。
B.诗中用卫叔卿的故事暗暗关合自己的遭遇,表达自己不事权贵,傲岸不羁的性
格。
C.在这首古诗中,诗人出世和用世的思想矛盾是通过美妙洁净的仙境和血腥污秽
的人间这样两种世界的对照表现出来的。
D.作者借游仙表现了对现实的反抗和对理想的追求,情调从悠扬到悲壮,风格从
飘逸到沉郁。
古代散文选修《六国论》导学案
班级:姓名:主备:任世前
学习目标:
1、诵读散文,了解作者和背景,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2、把握文章的写法特点。
3、积累文言词句。
学习重点难点:
1、文言特殊句式。
2、文章的论证结构。
【预习案】
【知识链接】:
一、作者:
《六国论》的作者苏洵,字明允,北宋时眉州眉山(现在的四川眉山县)人,二十七岁才发
愤为学,经过刻苦努力,下笔顷刻数千言。宋仁宗赵祯嘉祐年间他和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到
了宋代都城衡论》十篇,推荐给朝廷。宰相韩琦也推荐他作官,一时名扬京师.后来苏洵
把文章汇编汴京。当时任翰林学士的欧阳修,把苏洵的廿二篇文章,其中《机策》二篇、《权
书》十篇、《成集就叫做《嘉祐集》。苏洵在中国文学史上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
欧阳修、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合称“唐宋八大家”。苏洵与其两个儿子苏轼、苏辙合
称“三苏”。
二、写作背景
1、在我国历史上,战国是七雄争霸的时代。《六国论》中的“六国”,就是指战国七雄中
除秦国以外的齐、楚、燕、韩、赵、魏六个国家。秦国本来是个弱小落后的国家,经过商秧
变法的彻底改革,经济和军事实力都强大起来;而原本强盛的六国却日益衰落。强秦向东夺
取六国土地,六国也曾联合起来对抗秦国,这就是所谓“合纵”。但他们又各有自己的打算,
所以这种联合并不巩固。秦国采取“远交近攻”的军事战略,韩、魏、楚三国都紧靠秦国,
因此直接受到秦国的威胁和侵略,在秦国强大的军事和外交攻势下,纷纷割地求和,并最早
被消灭,齐、燕、赵三国也相继灭亡。
2、北宋建国以后,对不断进犯东北、西北边境的契丹、西夏,一直采取妥协退让、屈辱求
和的政策。到苏洵生活的年代,北宋统治者每年都要向契丹、西夏纳币输绢以求苟安。针对
这种情况,作者在这篇文章中评论战国时期六国灭亡的原因,说明''六国破灭,弊在赂秦”,
讽谏北宋王朝以六国为鉴,不要为契丹、西夏“积威之所劫”,一味赂贿以求苟安,而要奋
起御侮,积极谋求“不赂而胜之”之道。
三、预习检测:
1.写出加线字的读音
率赂秦耶()思厥先祖父()暴霜露()
抱薪救火()与嬴而不助五国也()燕赵之君()
渲牧()以逸诛()革灭箔尽()
2、理清思路
本文第一段就提出了本文的中心点:
第二段是以—作为论据
论证_。
第三段再从—的具体事实来论述第一段中提出的“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这一道理。第四段提出—的看法。最后一段借古讽今,
【探究案】
第一课时
一、学生诵读全文并翻译
二、归纳下列文言现象:
1.找出文中的通假字:
(1)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2)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3)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2、找出活用字
(1)李牧连却之()
(2)以弱天下之()
(3)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4)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5)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6)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3、写出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2)思厥先祖父()
(3)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4)可谓智力孤危()
(5)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4、一词多义。
⑴非:
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②觉今是而昨非()
③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⑵或:
①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②或曰:'不赂者以赂者丧……()
③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⑶得:
①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②此言得之()
③至德不得()
④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⑥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4)相:
①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②相见恨晚()
③死者相藉()
④伯乐相马()
⑸势:
①其势弱于秦()
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5、特殊句式
(1)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2)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3)后秦击赵者再()
(4)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
第二课时
一、速读课文,感知文体和文章内容,并梳理结构脉络
明确:
二、朗读上2段探究以下问题
1、提问:全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明确:
2、问:从几个方面说明这一中心论点的?
明确:
3、问: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
4、提问:能不能用一句话概括第二自然段的中心意思?
明确:
5、问:本段从哪几个方面说明赂秦的危害?
明确:
6、问:本段的中心内容,印证了第一自然段中的哪一句话?
明确:
三、朗读(3—6段):完成下列问题
1、提问:找出段中表述齐国灭亡的一句话。
明确:
2、提问:比较燕赵两国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明确:
3、找出第一段中与本段意思吻合的一句话。
明确:
4、提问:最后一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
5、提问:前一层与上一段末句有怎样的关系?后一层有什么作用?
明确:
6、提问:作者在本段连用了两个叹词,有什么作用?
明确:
7、提问:最后一句语带双关,请说明其含义。
明确:
8、提问:第五自然段在全文论述中起了什么作用
【训练案】
一、选出正确答案: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洎(j。牧以谗诛不得下咽(y&n)奉之弥(mi)繁
B.弊在赂(lii)秦弃之如草芥(jiG)率(]Ci)赂秦耶
C.暴(bd。)霜露革灭殆(ddi)尽之际小则获邑(yi)
D.胜负之数(shu)思厥(ju6)先祖父与(yii)嬴而不助五国也
2、下面每项中有两个句子,都有音形完全相同的加点字,意义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①暴秦之欲无厌学而不厌②不爱珍器重宝向使三国各爱其地[来
③始速祸焉不速之客④革灭殆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⑤或日:六国互丧或未易量⑥却匈奴七百余里李牧连却之
A.①②③B.④⑤⑥C.(D@⑥D.③④⑤
3、选出加点字“而”不表转折的一项。()
A.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B.战败而亡,诚不得己
C.故不战而而强弱胜负已判矣D.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4、选出没有活用现象的句子。()
A.至于颠覆,理固宜然B.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C.故不战强弱胜负己判矣D.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含有与现代汉语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①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②思厥先祖父
③然后得一夕安寝④可谓智力孤危
⑤剌客不行,良将犹在⑥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⑧胜负之数,存亡之理
⑨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A.①③⑤B.②④⑦C.⑥⑦⑧D.①⑤⑨
6、下列句中“为”字,说得正确的一项是()
①而为秦人积威所劫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③邯郸为郡④圣人之所以为圣
A.①与②③④读音不同,②③④意义一样
B.①②与③④读音不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公共营养师职业资格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布病试题及答案
- 2025《医疗器械冷链(运输、贮存)管理指南》培训试题及答案解析
- 家用纺织品智能制造中的远程监控与维护技术考核试卷
- 新建生产机械零部件项目报告表
- 2024年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综合素质》易错难题专项训练试题及答案
- 初等教育中的道德教育评价方法创新考核试卷
- 中药产业产学研合作与数字营销策略研究考核试卷
- 2024年新疆托里县卫生高级职称(卫生管理)考试题含答案
- 2024年新疆奇台县急诊医学(副高)考试题含答案
- 2025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试卷及答案
- 阁楼钢结构制作合同范本
- 2025年全国应急管理普法知识竞赛考试卷(含答案)
- 校园招聘会宣讲会87
- 银行网络支付管理办法
- 高温熔融金属事故应急预案
- 招标人招标方案(3篇)
- T/CTRA 01-2020废轮胎/橡胶再生油
- 2025广西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培训考试答案
- 《父母爱情》刘静
- GB/T 41980.2-2022液压传动系统和元件中压力波动的测定方法第2部分:液压泵(简化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