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作业指导书_第1页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作业指导书_第2页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作业指导书_第3页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作业指导书_第4页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作业指导书TOC\o"1-2"\h\u5424第1章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3306641.1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 3229561.2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与原则 3248721.2.1目标 393841.2.2原则 4266221.3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与作用 4249371.3.1职能 492351.3.2作用 49157第2章人力资源规划 441742.1人力资源规划的内涵与意义 4327152.2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5271942.3人力资源供给预测 5142482.4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517117第3章员工招聘与选拔 6147683.1招聘的基本程序与方法 6294633.1.1招聘准备 6306423.1.2招聘发布 6307523.1.3简历筛选 6107603.1.4面试邀请 684223.1.5面试组织 6255983.1.6评估与反馈 6315673.2招聘渠道的选择与优化 6195823.2.1内部招聘 6104233.2.2外部招聘 695183.2.3渠道评估与优化 6151273.3面试技巧与评估 7233883.3.1面试技巧 722413.3.2评估方法 7310833.4选拔与录用决策 747523.4.1选拔标准 7175763.4.2录用决策 7145853.4.3录用通知 7293513.4.4录用反馈 77790第4章员工培训与发展 7313794.1培训需求的识别与评估 7189154.1.1培训需求分析的方法 7271734.1.2培训需求评估的流程 8293074.2培训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889814.2.1培训计划的制定 8260244.2.2培训计划的实施 8197724.3培训方法与技巧 8172214.3.1培训方法 8273454.3.2培训技巧 8264744.4员工职业发展规划与继任计划 8100724.4.1员工职业发展规划 9225474.4.2继任计划 932574第5章绩效管理 9319565.1绩效管理的理念与流程 933935.1.1理念 9228145.1.2流程 9297045.2绩效指标体系设计 1015255.2.1指标类别 10198725.2.2指标设计原则 10199665.3绩效评估方法 1060685.3.1目标管理法(MBO) 10100625.3.2360度评估 1027515.3.3关键绩效指标法(KPI) 10246755.3.4平衡计分卡法(BSC) 10316205.4绩效反馈与改进 10169375.4.1反馈方式 1085925.4.2改进措施 1014085第6章薪酬福利管理 10129546.1薪酬体系设计原则与方法 10182216.1.1设计原则 114976.1.2设计方法 11319666.2薪酬水平与结构 1131676.2.1薪酬水平 1159366.2.2薪酬结构 11235986.3奖金与福利制度 12267746.3.1奖金制度 12200066.3.2福利制度 12261886.4薪酬调整与激励机制 12183756.4.1薪酬调整 12225916.4.2激励机制 1312301第7章劳动关系管理 13218137.1劳动关系概述 13182927.2企业劳动合同管理 13218267.2.1劳动合同的签订 1384847.2.2劳动合同的履行与变更 13135137.2.3劳动合同的解除与终止 13200717.3集体协商与集体合同 1352737.3.1集体协商的原则与程序 1458427.3.2集体合同的内容与签订 14102177.3.3集体合同的履行与监督 14109617.4劳动争议处理 14182397.4.1劳动争议的预防 14275087.4.2劳动争议的调解 1460247.4.3劳动争议的仲裁与诉讼 1431143第8章人力资源法律法规 14201978.1我国人力资源法律法规体系 1441668.2主要的人力资源法律法规解析 14115218.3法律法规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1519588.4法律法规风险防范与合规管理 1510983第9章人力资源信息系统 1657679.1人力资源信息系统概述 16180949.2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的功能与结构 16173019.2.1功能 16126709.2.2结构 16214649.3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的实施与维护 1668389.3.1实施步骤 1696749.3.2维护与升级 17269359.4人力资源信息系统与大数据分析 179702第10章人力资源管理发展趋势与展望 173178210.1全球化背景下的人力资源管理 171252710.2创新与变革中的人力资源管理 17579610.3人力资源管理的未来趋势 17647210.4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职业发展路径与素质要求 17第1章人力资源管理概述1.1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人力资源管理,简称HRM,是指企业或组织通过科学、系统的方法,对员工进行招聘、培训、使用、评价、激励和保障等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它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实现组织目标与员工发展的双重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注重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员工的潜能,提高工作绩效,促进组织与员工的共同成长。1.2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与原则1.2.1目标(1)保证组织人力资源的供需平衡,合理配置人力资源。(2)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提升组织竞争力。(3)促进员工成长与发展,实现员工价值。(4)营造和谐劳动关系,降低劳动争议风险。1.2.2原则(1)公平公正原则:保证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制度和管理行为公平公正,不偏袒、不歧视。(2)以人为本原则:关注员工需求,尊重员工个性,充分发挥员工的主体作用。(3)激励与约束相结合原则:通过激励激发员工潜能,通过约束规范员工行为。(4)持续改进原则:不断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策略,提高管理水平。1.3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与作用1.3.1职能(1)招聘与配置:根据组织发展需要,选拔、录用合适的员工,合理配置人力资源。(2)培训与发展:组织员工培训,提升员工素质,促进员工职业发展。(3)绩效管理:建立科学的绩效管理体系,对员工的工作表现进行评估和激励。(4)薪酬福利管理:制定合理的薪酬福利政策,激发员工积极性和创造力。(5)员工关系管理:处理员工关系问题,营造和谐劳动关系,降低劳动争议。1.3.2作用(1)提高组织竞争力: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员工素质和绩效,增强组织竞争力。(2)促进员工发展:关注员工成长,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实现员工价值。(3)优化组织结构: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提高组织运行效率。(4)降低运营风险: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降低劳动争议和人才流失风险。(5)提升企业形象:以人为本,关注员工福利,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第2章人力资源规划2.1人力资源规划的内涵与意义人力资源规划是指企业根据自身发展战略、经营目标和外部环境变化,对人力资源的供需进行系统分析和预测,从而制定出相应的人力资源获取、利用、开发和管理的策略和措施。其内涵包括人员数量规划、人员结构规划和人员素质规划。人力资源规划的意义在于:一是保证企业人力资源的供需平衡,提高人力资源使用效率;二是有利于优化人力资源结构,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三是有助于降低人力资源管理成本,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2.2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人力资源需求预测是指通过对企业未来业务发展、生产规模和市场需求等方面的分析,预测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需的人力资源数量和类型。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主要方法包括:定性预测法、定量预测法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预测法。其中,定性预测法主要包括专家调查法和德尔菲法;定量预测法则包括趋势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法等。2.3人力资源供给预测人力资源供给预测是指对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可获得的人力资源数量、质量和结构进行分析和预测。人力资源供给预测的主要方法有:内部供给预测、外部供给预测和内外部综合供给预测。内部供给预测主要关注企业内部人员的晋升、调配和离职等情况;外部供给预测则关注劳动力市场的人才供应状况;内外部综合供给预测则将内部和外部供给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以更准确地预测企业的人力资源供给。2.4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与实施人力资源规划的制定与实施主要包括以下环节:(1)明确人力资源规划的目标和原则,保证规划符合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2)进行人力资源现状分析,找出企业人力资源的优势和劣势,为规划提供依据。(3)运用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和供给预测方法,制定出具体的人力资源规划方案。(4)制定人力资源获取、利用、开发和管理的策略和措施,包括招聘、培训、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等方面。(5)实施人力资源规划,对规划执行情况进行跟踪、评价和调整,保证规划的有效性和可行性。(6)建立人力资源信息系统,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性和信息化水平,为人力资源规划提供数据支持。第3章员工招聘与选拔3.1招聘的基本程序与方法3.1.1招聘准备在进行员工招聘前,需对招聘职位进行明确,包括岗位职责、任职资格等方面。同时制定招聘计划,确定招聘人数、时间、地点等。3.1.2招聘发布根据招聘计划,选择适当的招聘渠道发布招聘信息,保证信息传播的广泛性和有效性。3.1.3简历筛选对收集到的简历进行初步筛选,挑选出符合任职资格的候选人。3.1.4面试邀请通知筛选合格的候选人参加面试,并提供面试时间、地点等相关信息。3.1.5面试组织根据面试名单,组织面试官团队,制定面试流程,保证面试的顺利进行。3.1.6评估与反馈面试结束后,对候选人进行综合评估,给予反馈,并决定是否进入下一轮面试或录用。3.2招聘渠道的选择与优化3.2.1内部招聘利用公司内部公告、内部推荐等渠道进行招聘,提高员工积极性,降低招聘成本。3.2.2外部招聘通过招聘网站、社交媒体、校园招聘、招聘会等渠道进行招聘,扩大招聘范围,提高招聘效果。3.2.3渠道评估与优化定期对招聘渠道进行评估,分析招聘效果,调整招聘策略,优化招聘渠道组合。3.3面试技巧与评估3.3.1面试技巧面试官应掌握以下技巧:1)倾听:充分听取候选人的陈述,了解其能力和经验;2)提问:针对候选人的简历和陈述提出相关问题,深入了解其综合素质;3)观察:观察候选人的言行举止,了解其性格特点;4)记录:记录面试过程中的关键信息,便于后续评估。3.3.2评估方法采用结构化面试、非结构化面试、情景模拟、心理测试等多种评估方法,全面了解候选人的能力、素质和潜力。3.4选拔与录用决策3.4.1选拔标准根据职位要求和公司文化,制定明确的选拔标准,包括专业知识、技能、工作经验、综合素质等方面。3.4.2录用决策结合面试评估结果和选拔标准,对候选人进行综合排序,择优录用。3.4.3录用通知向录用候选人发出录用通知,明确薪资待遇、工作时间、报到时间等事项。3.4.4录用反馈对未录用的候选人给予适当反馈,维护公司形象,提高招聘质量。第4章员工培训与发展4.1培训需求的识别与评估本节主要阐述如何识别与评估员工培训需求。企业应根据发展战略和员工绩效,对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需求分析,以保证培训资源的有效利用。4.1.1培训需求分析的方法(1)绩效分析法:通过分析员工绩效,找出绩效不佳的原因,进而确定培训需求。(2)任务分析法:对员工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态度等进行详细分析,以确定培训需求。(3)前瞻性分析法:结合企业发展战略,预测未来业务需求,为员工培训提供方向。4.1.2培训需求评估的流程(1)收集培训需求信息: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方式,全面收集员工培训需求信息。(2)分析培训需求: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确定培训需求。(3)制定培训计划:根据培训需求,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4.2培训计划的制定与实施本节主要介绍如何制定与实施员工培训计划,以保证培训目标的实现。4.2.1培训计划的制定(1)明确培训目标:根据培训需求,确定培训的具体目标。(2)选择培训方式:根据培训内容、目标,选择合适的培训方式。(3)确定培训时间、地点:合理安排培训时间和地点,保证培训效果。4.2.2培训计划的实施(1)培训师资:选择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的培训师。(2)培训组织:保证培训过程中的各项事宜顺利进行。(3)培训效果评估: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培训计划。4.3培训方法与技巧本节主要探讨员工培训的方法与技巧,以提高培训效果。4.3.1培训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传授知识、技能。(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培养员工的解决问题能力。(3)小组讨论:激发员工的思维,提高团队协作能力。4.3.2培训技巧(1)互动式教学:鼓励员工积极参与,提高培训效果。(2)启发式教学:引导员工思考,培养创新能力。(3)实战演练:模拟实际工作场景,提高员工实际操作能力。4.4员工职业发展规划与继任计划本节主要阐述如何为员工制定职业发展规划和继任计划,以促进员工的成长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4.4.1员工职业发展规划(1)了解员工职业发展意愿:与员工沟通,了解其职业发展目标。(2)分析员工发展潜力:结合员工绩效、能力等因素,评估其发展潜力。(3)制定职业发展计划:为员工提供晋升、轮岗等发展机会。4.4.2继任计划(1)确定关键岗位:分析企业业务,确定关键岗位。(2)选拔继任人才:从现有员工中选拔具备潜力的继任人才。(3)培养继任人才:为继任人才提供培训和锻炼机会,保证其能胜任关键岗位。第5章绩效管理5.1绩效管理的理念与流程5.1.1理念公平公正:绩效管理应遵循公平公正原则,保证评价结果客观、真实、合理。目标导向:以公司战略和部门目标为导向,关注员工工作成果,促进个人与组织目标的统一。激励与发展:通过绩效管理,激发员工积极性和创造力,促进员工成长与发展。持续改进:绩效管理应注重过程监控与反馈,推动工作持续改进,提升组织效能。5.1.2流程目标设定:明确公司、部门及个人绩效目标,保证目标具有挑战性和可衡量性。过程管理:对绩效目标进行跟踪、辅导和监控,保证工作按计划推进。评估反馈:定期进行绩效评估,对员工的工作成果和表现给予评价,并提供反馈。结果应用:根据绩效评估结果,应用于人才选拔、激励、培训、晋升等方面。5.2绩效指标体系设计5.2.1指标类别结果指标:衡量工作成果和目标完成情况,如销售额、客户满意度等。过程指标:关注工作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如工作质量、团队合作等。能力指标:评估员工能力和素质,如专业知识、沟通能力等。5.2.2指标设计原则关键性:选择对公司、部门和岗位具有重要影响的指标。可衡量性:指标应具有明确的衡量标准和方法。动态性:根据公司战略和市场环境变化,适时调整指标体系。5.3绩效评估方法5.3.1目标管理法(MBO)通过设定明确、具体的目标,对员工工作成果进行评估。5.3.2360度评估收集来自上级、同事、下级等多角度的评价信息,全面评估员工绩效。5.3.3关键绩效指标法(KPI)选择与公司战略和部门目标密切相关的关键指标,进行绩效评估。5.3.4平衡计分卡法(BSC)从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对员工绩效进行全面评估。5.4绩效反馈与改进5.4.1反馈方式口头反馈:及时对员工的表现给予肯定或指出不足,提供改进建议。书面反馈:通过绩效报告,详细记录员工绩效表现,为改进提供依据。5.4.2改进措施制定绩效改进计划,明确改进目标、措施和时间表。提供培训和学习机会,提升员工能力和素质。加强沟通与协作,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第6章薪酬福利管理6.1薪酬体系设计原则与方法6.1.1设计原则薪酬体系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a)公平性原则:保证员工在同一岗位上付出同等努力时,获得相对公平的报酬;b)竞争性原则:参照同行业、同地区、同类型企业的薪酬水平,保证公司薪酬具有竞争力;c)激励性原则:合理拉开薪酬差距,激发员工积极性和创造力;d)经济性原则:在保证公司财务可持续的基础上,合理控制人工成本;e)合法性原则: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6.1.2设计方法薪酬体系设计方法包括以下几种:a)岗位评价法:通过岗位分析、评价和排序,确定岗位价值,为薪酬等级划分提供依据;b)市场调研法:收集同行业、同地区、同类型企业的薪酬数据,分析公司薪酬水平及结构;c)因素评分法:选取关键薪酬因素,对员工进行评分,确定薪酬等级;d)分类定级法:根据岗位性质、技能要求等因素,将岗位划分为不同的薪酬等级。6.2薪酬水平与结构6.2.1薪酬水平薪酬水平应参照以下因素确定:a)公司经营状况:结合公司盈利能力、财务状况等因素,合理确定薪酬水平;b)市场薪酬水平:参考同行业、同地区、同类型企业的薪酬数据,保证公司薪酬具有竞争力;c)员工绩效:根据员工绩效评估结果,合理调整薪酬水平。6.2.2薪酬结构薪酬结构包括以下部分:a)基本工资:保障员工基本生活需求,根据岗位价值、员工能力等因素确定;b)绩效工资:根据员工绩效评估结果,体现员工工作业绩;c)奖金:包括年终奖、项目奖等,根据公司业绩、部门绩效及个人贡献等因素发放;d)津补贴:包括交通补贴、通讯补贴等,根据公司政策及员工实际需求发放;e)长期激励:如股票期权、员工持股计划等,激励员工关注公司长远发展。6.3奖金与福利制度6.3.1奖金制度奖金制度包括以下内容:a)年终奖:根据公司年度业绩、部门绩效及个人贡献等因素发放;b)项目奖:针对项目团队,根据项目完成情况及个人贡献发放;c)优秀员工奖:表彰年度表现突出的员工;d)其他专项奖:根据公司业务发展需要,设立其他专项奖。6.3.2福利制度福利制度包括以下内容:a)社会保险:按照国家规定,为员工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b)住房公积金:按照国家规定,为员工缴纳住房公积金;c)假期制度:包括法定节假日、年假、病假、产假等;d)员工关怀:如生日关怀、节日慰问、健康体检等;e)其他福利:如员工培训、员工活动等。6.4薪酬调整与激励机制6.4.1薪酬调整薪酬调整包括以下方面:a)定期调整:根据公司经营状况、市场薪酬水平等因素,定期调整薪酬水平;b)临时调整:根据员工绩效、岗位变动等因素,进行临时薪酬调整;c)薪酬结构优化:根据公司战略发展需要,调整薪酬结构,优化薪酬分配。6.4.2激励机制激励机制包括以下措施:a)绩效考核: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激励员工提高工作效率和业绩;b)培训与发展:为员工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提升员工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c)职业晋升:设立明确的晋升通道,鼓励员工积极向上发展;d)长期激励:实施股票期权、员工持股计划等长期激励机制,引导员工关注公司长远发展。第7章劳动关系管理7.1劳动关系概述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在劳动过程中的相互关系。本章主要阐述劳动关系的概念、特点、类型及我国劳动关系的现状。还将介绍劳动关系管理的重要性及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地位。7.2企业劳动合同管理企业劳动合同管理是企业劳动关系管理的基础和核心。本节主要内容包括:7.2.1劳动合同的签订劳动合同的签订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重要环节。签订劳动合同应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本节将详细介绍劳动合同的签订程序、注意事项以及劳动合同的主要内容。7.2.2劳动合同的履行与变更劳动合同的履行是指双方按照合同约定,全面、诚信地履行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劳动合同的变更是指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因法定事由或双方协商一致,对合同内容进行修改。本节将阐述劳动合同履行与变更的相关规定及操作要点。7.2.3劳动合同的解除与终止劳动合同的解除与终止是劳动关系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本节将详细介绍劳动合同解除与终止的条件、程序、经济补偿及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7.3集体协商与集体合同集体协商是指劳动者团体与用人单位就劳动条件、劳动报酬等事项进行协商的行为。集体合同是集体协商的结果,具有约束力。本节主要内容包括:7.3.1集体协商的原则与程序集体协商应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本节将阐述集体协商的原则、程序以及协商代表的相关规定。7.3.2集体合同的内容与签订集体合同主要包括劳动条件、劳动报酬、劳动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职业培训、保险福利等事项。本节将介绍集体合同的主要内容、签订程序及双方的权利义务。7.3.3集体合同的履行与监督集体合同的履行是双方共同遵守合同约定,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环节。本节将阐述集体合同的履行、监督及违反集体合同的法律责任。7.4劳动争议处理劳动争议处理是解决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权益纠纷的重要途径。本节主要内容包括:7.4.1劳动争议的预防劳动争议预防是降低劳动争议发生的重要措施。本节将介绍劳动争议预防的措施、方法和相关制度。7.4.2劳动争议的调解劳动争议调解是解决劳动争议的第一道防线。本节将阐述劳动争议调解的组织、程序及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7.4.3劳动争议的仲裁与诉讼劳动争议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主要途径。本节将介绍劳动争议仲裁的申请、受理、裁决及仲裁裁决的执行。还将简要介绍劳动争议诉讼的相关程序。第8章人力资源法律法规8.1我国人力资源法律法规体系我国人力资源法律法规体系是根据宪法和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构建的,主要包括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地方规章等五个层次。这一体系旨在保障劳动者权益,规范劳动关系,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8.2主要的人力资源法律法规解析(1)劳动法:劳动法是我国劳动法律体系的基础,明确了劳动者的权益和用人单位的义务,规定了劳动关系的建立、运行和终止等方面的基本原则。(2)劳动合同法: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等环节进行了详细规定,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提供了明确的权利义务指引。(3)就业促进法:就业促进法旨在保障劳动者的就业权益,规定了一系列就业扶持政策和措施,为促进就业提供了法制保障。(4)社会保险法:社会保险法明确了社会保险制度的框架和基本原则,规定了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应当参加的社会保险种类及缴费义务。(5)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为解决劳动争议提供了法律依据,规定了劳动争议的调解、仲裁程序和时限。8.3法律法规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1)招聘与配置:在招聘过程中,用人单位应遵守就业促进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保证公平、公正、公开地选拔人才。(2)劳动合同管理:用人单位应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3)薪酬福利管理:用人单位应依法为劳动者提供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薪酬,并按照社会保险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4)劳动争议处理:在劳动争议处理过程中,用人单位应遵循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及时、公正地解决劳动争议。8.4法律法规风险防范与合规管理(1)建立健全内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用人单位应制定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内部管理制度,规范人力资源管理行为。(2)加强法律法规培训:用人单位应定期对管理人员和员工进行法律法规培训,提高法律意识,预防法律风险。(3)合规审查:在制定重大人力资源管理决策时,用人单位应进行合规审查,保证决策符合法律法规要求。(4)法律风险监测与评估:用人单位应建立法律风险监测与评估机制,及时发觉潜在法律风险,采取有效措施予以防范。(5)建立健全法律顾问制度:用人单位可聘请专业法律顾问,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法律支持,保证合规管理。第9章人力资源信息系统9.1人力资源信息系统概述人力资源信息系统(HumanResourceInformationSystem,HRIS)是一种集成的软件解决方案,旨在简化人力资源管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并为组织提供有关人力资源的实时、准确数据。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将了解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以及其在现代企业中的重要性与作用。9.2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的功能与结构9.2.1功能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1)员工信息管理:存储和管理员工的基本信息、教育背景、工作经历、技能、绩效评估等。(2)招聘选拔:协助招聘流程,发布职位信息,筛选简历,安排面试等。(3)薪酬福利管理:计算、发放和管理员工薪酬、福利及税收等。(4)培训与发展:规划、实施和跟踪员工的培训与发展计划。(5)绩效管理:设定绩效目标,评估员工绩效,提供反馈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