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项练9散文阅读(二)(2023·浙江杭州·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华容与水①记得那年初秋的一个清晨,我们早早出了门。表哥挑着满满一担嫁妆,我跟在后面,和他一样满心欢喜。再过两天,我的邻居腊姐就会成为他的新娘。②从老家西来河出发,沿逶迤南去的藕池河大堤,一直走到注滋口姑妈家,有好几十里路。那时我大约五六岁,从未出过远门,能到繁华的码头吃喜宴玩上几天,自然乐不可支。可谁知,还未到北景港,我就已腿脚酸痛,怎么也不肯迈步了。表哥无计可施,只好停止赶路,让我把脚泡在江水里。表哥告诉我,这里的水从长江来,一直流到洞庭湖。说来神奇,一股清爽之气倏然传遍全身,内心似乎也注入了一股力量。就这样,我们走一段路,泡一会儿脚,竟在黄昏前赶到了姑妈家。③多年以后,已经长大成人的我,眼前还常常会浮现那一江流水,清洌怡人,神清气爽。④地处湖南洞庭湖腹地的这片水乡叫华容。水做的华容,从长江的波澜壮阔中来,从远古的飘渺烟雨中来。《九叹》中屈原放马洞庭洲滩,登临墨山,望菱花照影,芦苇葱郁,叹云山苍苍,水天茫茫。西汉文学家刘向2000多年前留下的文学影像,与今天的华容及洞庭湖景象,大体上仍然吻合。华容既有大江大湖的滔滔洪流,又有湖港星罗棋布的灵秀。这片土地刚柔并济,或在盈盈碧波里泛起动人的涟漪,或在澎湃激荡中获得磅礴的生机。⑤倘若你亲近了这些水,你就会懂得华容。⑥生长在水乡,玩水是天性。炎热的夏天,走着走着,见到合眼缘的水面,便扑通一跳,扎进水里,那种清凉的感觉实在是叫人痛快。家乡人大多水性好,小孩子也喜欢泡在小池小塘里扑腾。大家并不讲究姿势,只是比谁游得快、踩水久。待水性长了,再邀三五同伴,去江里湖里游。先拍拍水面,再用水拍拍脖子,最后用水拍拍胸膛,方从容下水。这既是让游泳者适应水温,也是提醒自己对水要心存敬畏。⑦华容人说起话来,也如涓涓清泉,有流水之韵。每当黄昏时分,娘蒸好了热腾腾的糯香团子,便会站在斜阳里吆喝:“姑儿,伢儿,回来吃饭咧。”华容话的部分发音带有浓厚的荆楚特色,“声在湘营音在楚”,保留了古汉语入声发音短而轻的特点。而语言的传播与融合,又让华容话带有“吴侬软语”的韵味,说笑间似有水声鸣响。⑧一水之隔的湖北小伙儿,若能娶到华容的姑娘,必被乡亲们夸有福气。常常想起一生爱唱番邦鼓的姨妈。小时候,姨妈喜欢带我到屋后的清水河洗澡。记得水边是一簇簇翠绿的野芹菜和芦蒿,散发着淡淡的清香。三三两两的鱼儿似乎并不怕人,悠然自得地游来游去,令人忍不住伸手去捉。姨妈一边给我轻轻搓洗,一边讲着古老的故事,用乡音古调吟唱:“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我沉浸在那轻柔的音调中,恍惚间觉得自己就是那个头顶华丽帽缨的翩翩少年,站在孕穗灌浆的稻田里,那一刻,我仿佛闻到了飘在田里的稻花和豌豆花香。⑨择水而居的华容人,还以水为师,把“有容乃大”“上善若水”作为人生哲学,“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宽厚包容而不排外。不少外乡人迁徙漂泊到华容,寻一处湖洲,搭一个茅棚,就能安稳地扎下根来。对于他们来说,外乡很快就成为故乡,他们在华容大地繁衍生息,开枝散叶。听祖父讲,我的先祖就是从江西前溪迁入华容。他们越衡山,漂湘江,过洞庭,一路向北,终于到达向往的鱼米之乡。⑩自古华容水患不断,家园一次次被洪水冲毁,但是华容人不服输,一次次重筑堤坝,重建家园,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集成垸是一个在长江中漂浮千年的小岛,有一次我去那里采风,船一靠岸,就看见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独坐在江边晒太阳。老人对我们说,儿子在外地安家了,他却不想住大城市里去,更不愿离开这里。他望着远处的滔滔江水,语气十分平静。⑪想来,华容人祖祖辈辈生活中的欢欣与痛楚,都因水而生,和水交织在一起,难舍难分。水之于华容,犹如精神血脉般不可分离。⑫离开华容已多年,可我依然是故乡那个涉水的孩子。那些水一直滋养着我,我把水做的故乡带进了心底。多少次在梦中,欸乃桨声依旧韵脚清亮。洞庭湖的那一片蔚蓝,早已深深地嵌在我心中……28.文章围绕“华容与水”写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答案】①“我”因和表哥一直赶路腿脚疼痛,用江水泡脚冲刷掉“我”的疲惫;②作为水乡的华容,这里的人们大都水性好,并且有着他们独有的游泳习惯;③华容人说话,似有流水之韵;④华容人以“水”为师,认为“水”中蕴含着人生哲理;⑤华容水患不断,但顽强不屈的华容人一次又一次战胜灾难。(答出任意四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概括事件。根据第②段中的“还未到北景港,我就已腿脚酸痛,怎么也不肯迈步了。表哥无计可施,只好停止赶路,让我把脚泡在江水里。表哥告诉我,这里的水从长江来,一直流到洞庭湖。说来神奇,一股清爽之气倏然传遍全身,内心似乎也注入了一股力量”可得:“我”因和表哥一直赶路腿脚疼痛,用江水泡脚冲刷掉“我”的疲惫;根据第⑥段中的“生长在水乡,玩水是天性。……家乡人大多水性好,小孩子也喜欢泡在小池小塘里扑腾。大家并不讲究姿势,只是比谁游得快、踩水久”可得:作为水乡的华容,这里的人们大都水性好,并且有着他们独有的游泳习惯;根据第⑦段中的“华容人说起话来,也如涓涓清泉,有流水之韵”可得:华容人说话,似有流水之韵;根据第⑨段中的“择水而居的华容人,还以水为师,把‘有容乃大’‘上善若水’作为人生哲学,‘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宽厚包容而不排外”可得:华容人以“水”为师,认为“水”中蕴含着人生哲理;根据第⑩段中的“自古华容水患不断,家园一次次被洪水冲毁,但是华容人不服输,一次次重筑堤坝,重建家园,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可得:华容水患不断,但顽强不屈的华容人一次又一次战胜灾难。29.结合语境,赏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1)说来神奇,一股清爽之气倏然传遍全身,内心似乎也注入了一股力量。(2)先拍拍水面,再用水拍拍脖子,最后用水拍拍胸膛,方从容下水。【答案】(1)“倏然”的意思是忽然,形容很快。“我”因一直赶路腿脚疼痛,该词将“我”疲惫感瞬间消散的感觉刻画得淋漓尽致。(意近即可)(2)“先……再……最后……方……”按照动作的先后顺序描述了下水的动作,表现出我们对水的敬畏之心。(意近即可)【解析】考查词句赏析。(1)“倏然”的意思是忽然,形容很快。联系前句“可谁知,还未到北景港,我就已腿脚酸痛,怎么也不肯迈步了”可知,这个词语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将脚泡在江水里时,疲惫感瞬间消散的感觉。(2)“先、再、最后、方”是表示动作先后的词语。准确地表现了人们下水时的动作与过程。联系后句“这既是让游泳者适应水温,也是提醒自己对水要心存敬畏”可知,表现了人们对水的了解与敬畏。30.阅读文章第④段,分析画线句子的作用。【答案】①引用屈原《九叹》增加了文章的文学韵味;②提及西汉文学家刘向的文学影像,增加了华容的历史文化内涵;③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使读者对华容了解更加深刻。(意近即可)【解析】考查分析语句作用。屈原的《九叹》是我国古代典籍,在文中引用,增强了文章的文学韵味。提及西汉文学家刘向,说明西汉时的华容与今天“大体上仍然吻合”,增强了华容的历史文化内涵。引用古代典籍,提及历史名人,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使读者对华容的了解更加深刻全面。31.文章第⑧段作者在回忆童年趣事,并没有对华容及水过多描写,是否可以删去?并说说你的理由。【答案】不能。①穿插讲述与华容有关的民间说法,从侧面衬托出华容这个地方人杰地灵;②作者回忆童年自己与姨妈相处事件,直接抒情,表达了对儿时记忆的怀念和对家乡的热爱,照应主题;③通过华容有关的说法及自己儿时的记忆,给读者展现华容充满浓郁生活气息的一面,令读者向往。(意近即可,若答能不给分)【解析】考查分析句段作用。首先明确观点:不同删去。然后结合文本分析理由。“一水之隔的湖北小伙儿,若能娶到华容的姑娘,必被乡亲们夸有福气”,提及民间的说法,从侧面表现了华容人杰地灵的特点。“常常想起一生爱唱番邦鼓的姨妈。……那一刻,我仿佛闻到了飘在田里的稻花和豌豆花香”,回忆了作者童年时与姨妈相处的事件,姨妈带自己去河里洗澡,给自己一边讲故事,一边吟唱。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与本文的主题相契合。以上两个方面,给读者展示了华容的浓郁的生活气息,让读者向往。32.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案】作者通过对华容水和华容风土人情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华容水的赞美,对家乡华容的热爱和思念,以及对自己儿时记忆的怀念。(意近即可)【解析】考查赏析作者感情。本文前六段写华容的水,第⑦段到第⑪段写华容的风土人情。末段点明主旨,抒发情感。末段中的“那些水一直滋养着我,我把水做的故乡带进了心底”表现了作者对华容水的赞美以及对故乡的热爱与思念。“多少次在梦中,欸乃桨声依旧韵脚清亮。洞庭湖的那一片蔚蓝,早已深深地嵌在我心中”表现了作者对儿时回忆的怀念。(2023·浙江杭州·模拟预测)阅读下文,完成问题。冷香记崔曼莉①我第一次见到北方的雪时,像猫一样立在窗边,傻傻看了许久。②那雪花又白又大,羽毛一般在空中慢悠悠飘荡,忽而上,忽而下,不知有风还是无风,懒懒地翻了个身。每一片和每一片居然不挨着,好个鹅毛大雪啊。③莫以为我从江南来,没有见过世面。南京虽在江之南,却是每年都要下大雪的。④记得有一年雪灾,雪把奶奶院中的小厨房压塌了,屋檐下的冰凌一米多长,男生扔石头砸断了,掉在地上也不碎,冰莹透亮,如冰锥一般。⑤一路上学,男孩子们用冰锥边打边跑,我穿着秋裤、毛裤,毛裤外面套着棉裤,腿都抬不动了,可还是冷。你说怪不怪,那雪能压塌房子,却压不塌雪松,一层一层的墨绿上积着白雪,还有轻薄的翠竹叶,上面也堆着白。目光所及,皆是风景。⑥每年的这个时候,学生们没有办法逃课,大人们却偷着翘班,满城约有一半人都去了紫金山。山一出中山门便是,横跨两大主城区,几在闹市。出了城门,路两边全是参天梧桐,笔直挺立。沿路而行,一边是明代城墙,城墙下是护城河公园,另一边便是山了。虽是大雪天气,山中绿意横行,与白雪层层叠叠,夹杂着红色山茶花。⑦渐行时,便有幽香袭来。⑧那香气越行越盛,在清冷之中,孤绝华贵,仿佛天地间再无对手可言。⑨若雪已停,便见人头攒动,隐约间有红有粉有绿有白,交错于老干古枝;若阳光灿烂,便见那花有单瓣有重瓣,有一枝横斜独寂寞,亦有花团满树芳华似锦。⑩若有雪,南方之雪可不同于北方,尤其是六朝金陵。⑪那雪从不轻盈,因为湿度大,夹冰而来,仿佛冰雹,却是雪花形状。薄薄一片削在脸上,刀割一般。无风时还好,只是笔直下坠;若有风,若你又迎风而行,便只能双手握伞,战战兢兢,耳听得雪击在伞上的噼里啪啦声,眼见得无数雪花整齐划一,朝你无情袭来。恍惚间你不在今时今日,而是在历史的某个瞬间,纵然你是最厉害的武士,也走不出这雪剑之阵,抵不过这自然之威。⑫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⑬那雪击于松针、竹叶、湖面、路人。在北方下雪时很多人不打伞,拍拍肩膀,就把雪抖落了,在这里,不打伞就是上刑,湿了衣裳是最小的事。⑭然而松针紧密团结,任你万千之重,且压且直;竹叶盈盈一片,却不输于冰雪;那梅花更以纤弱之瓣、清丽之姿于雪中越发激情澎湃,仿佛得了滋润:白雪映衬容颜,雪水浸透花枝,花越开越妍,香气于这无边无际的雪剑中,遥遥升起。⑮我在北方久了,爱在雪中漫步,爱踩一脚厚厚的干干的雪。脚印那么清楚、可爱。⑯然而故乡的雪时时浮上心头,每当我孤独时,脆弱时,甚至遭遇不平暴怒时,我知道其实没有关系,我可以恢复,可以进化,痛苦总是暂时的,只要过了这一关,我会变得更好,坚持便是。⑰今年春节时江南大雪,我却在北京。⑱初八那日,在朋友圈见到江南女史许静刻的印“雪竹”。⑲结体潇洒刀法劲利,“雪”字取横势,稳而见锋,“竹”字取纵势,竹枝细韧两笔朝上生长,竹字头点若翠叶,隐约于竹枝之间。二字相辅相成,清秀大气又无赖天真。⑳我当即求印,她一如既往地大气,问我要什么字,我想了想,那雪中梅花的香气便浮上心头,与她倾诉思乡之情,尤其神往雪中梅香,不知何字形容为好,突然便说,南京冬天多冷啊,那香也是冷的。㉑冷香!㉒我要“冷香”。㉓我想要一方印,将来盖在我的书法作品上,每盖一次都是那样的雪、那样的梅花。㉔正月十二,她发来一张图,“冷香”二字印于纸上。㉕正月十三,一觉睡醒,北京成了白色。雪越下越大,纷纷扬扬,漫天弥散。㉖忍不住给许静发微信,北京大雪可惜无香。我的“冷香”在路上。㉗正月十四下午,收到了“冷香”,迫不及待地打开,将心心念念的印石握于手上,盖下一枚。㉘向许静致谢时,她告诉我,南京的梅花开了。(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33.本文主要描写了北方和南京的雪,请分别概括两地的雪各有什么特点?【答案】示例:北方的雪:又白又大,像鹅毛纷纷扬扬、漫天弥散,可惜无香。南京的雪:从不轻盈,薄薄一片,如剑一般夹冰而来,有梅花的香。【解析】本题考查内容概括。(1)结合第②段“那雪花又白又大,羽毛一般在空中慢悠悠飘荡”,第㉕段“正月十三,一觉睡醒,北京成了白色。雪越下越大,纷纷扬扬,漫天弥散”,第㉖段“忍不住给许静发微信,北京大雪可惜无香”可概括北方的雪:又白又大,像鹅毛纷纷扬扬、漫天弥散,可惜无香。(2)结合第⑪段“那雪从不轻盈,因为湿度大,夹冰而来,仿佛冰雹,却是雪花形状。薄薄一片削在脸上,刀割一般”,第⑦段“渐行时,便有幽香袭来”,第㉘段“向许静致谢时,她告诉我,南京的梅花开了”可概括南京的雪:从不轻盈,薄薄一片,如剑一般夹冰而来,有梅花的香。34.文章的结尾处连续现表时间的词话,如“正月十二”“正月十三”“正月十四”,有何用意?【答案】示例:这组表示时间的词语,写出了作者内心急切得到“冷香”印章,以慰思乡之苦。(表明作者想得到“冷香”这枚印章,用印章寄托乡思的迫不及待的心情。)【解析】本题考查情节作用。结合第㉔段“正月十二,她发来一张图,‘冷香’二字印于纸上”、第㉕段“正月十三,一觉睡醒,北京成了白色。雪越下越大,纷纷扬扬,漫天弥散”、第㉖段“忍不住给许静发微信,北京大雪可惜无香。我的‘冷香’在路上”、第㉗段“正月十四下午,收到了‘冷香’,迫不及待地打开,将心心念念的印石握于手上,盖下一枚”可知,这一组表时间的词语是逐天在推进,每一个表时间的词语后面都写着“冷香”这枚印章和作者的距离,随着时间的推进,“冷香”也逐渐近了,所以逐天的写日期,实际上写出了作者当时急切的心情,急切得到“冷香”的心情;结合⑳段“我当即求印,她一如既往地大气,问我要什么字,我想了想,那雪中梅花的香气便浮上心头,与她倾诉思乡之情,尤其神往雪中梅香,不知何字形容为好,突然便说,南京冬天多冷啊,那香也是冷的”可知,“冷香”是作者思乡之情的一个寄托,故急切获得“冷香”表明作者内心思乡之情的迫切。35.本文标题《冷香记》有何深刻含义?【答案】首先,我们要理解表层含义,也就是说标题的字面含义和在文中的含义,第二是深层的含义,可以从引申义、比喻义和象征义着手。答案示例:本文标题的“冷”指的是南京冬天的雪,“香”指的是南京雪中的梅花,同时“冷香”也指许静为我刻的那枚印章。“冷香”还象征了遭遇挫折时那种不折不挠的精神,如雪中的青松、翠竹、寒梅一般。(意近即可)【解析】本题考查标题含义。答题思路:一般而言,题目含义分为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表层含义和文章的具体内容、写作对象等相关,深层含义和文章的主题、人物形象、感情相关。(1)表层含义。结合⑳段“我当即求印,她一如既往地大气,问我要什么字,我想了想,那雪中梅花的香气便浮上心头,与她倾诉思乡之情,尤其神往雪中梅香,不知何字形容为好,突然便说,南京冬天多冷啊,那香也是冷的”可知,“冷香”指的是作者家乡南京冬天雪给人的感觉,非常冷,同时带有梅花的香气;“冷香”是作者请许静为其刻的印章。(2)结合第⑭段“然而松针紧密团结,任你万千之重,且压且直;竹叶盈盈一片,却不输于冰雪;那梅花更以纤弱之瓣、清丽之姿于雪中越发激情澎湃,仿佛得了滋润:白雪映衬容颜,雪水浸透花枝,花越开越妍,香气于这无边无际的雪剑中,遥遥升起”,⑯段“然而故乡的雪时时浮上心头,每当我孤独时,脆弱时,甚至遭遇不平暴怒时,我知道其实没有关系,我可以恢复,可以进化,痛苦总是暂时的,只要过了这一关,我会变得更好,坚持便是”可知,作者家乡的雪是寒冷且重的,但是那梅花的香气却仍遥遥升起、那青松却仍然挺立,这代表了一种顽强、不屈不挠的精神,当作者生活中遇到困难、挫折时,就会想起家乡的雪、青松、冷香,就会涌起勇气,继续坚持。所以“冷香”还象征了遭遇挫折时那种不折不挠的精神,如雪中的青松、翠竹、寒梅一般。36.按要求赏析下列语句。(1)那梅花更以纤弱之瓣、清丽之姿于雪中越发激情澎湃,仿佛得了滋润:白雪映衬容颜,雪水浸透花枝,花越开越妍,香气于这无边无际的雪剑中,遥遥升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2)在北方下雪时很多人不打伞,拍拍肩膀,就把雪抖落了,在这里,不打伞就是上刑,湿了衣裳是最小的事。(从写作手法的角度)【答案】(1)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雪比作剑,把雪中的梅当作人来写,写出了纤弱、清丽的梅不畏雪的威力,反而开花得更妍,香气亦愈盛,表现了梅的不服输,不畏严寒的高尚品格。(2)对比,将北方的雪和南京的雪作对比,写出南京下雪不打伞就像上刑,北方的雪连衣裳都不湿而南方的雪湿了衣裳是最小的事,反衬南京雪的冰冷似剑,威力巨大。【解析】本题考查词句赏析。词句赏析思路:一般先判断手法,修辞手法,表达方式,描写手法,词性等,然后分析其产生效果,或者和人物、或者和其他描写对象相关,最后体味情感。(1)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香气于这无边无际的雪剑中,遥遥升起”中的“雪剑”运用了比喻修辞,把雪比成剑,写出了雪的威力之大;“白雪映衬容颜,雪水浸透花枝,花越开越妍”运用拟人修辞,把白雪拟人化,结合“那梅花更以纤弱之瓣、清丽之姿于雪中越发激情澎湃,仿佛得了滋润”可知,梅花在雪剑之中却绽放的更加激情澎湃,表现出纤弱、清丽的梅不畏雪的威力,写出梅花不服输,不畏严寒的高尚品格。(2)从写作手法角度赏析。“在北方下雪时很多人不打伞,拍拍肩膀,就把雪抖落了,在这里,不打企就是上刑,湿了衣裳是最小的事”运用了对比手法,把北方雪和南京雪带给人的不同感觉做了对比,北方的雪可以抖落,而南京的雪不仅会打湿衣服,而且湿度大、如同雪剑一般有威力,两相对比,用北方雪反衬南京雪冰冷似剑,威力巨大。37.同样是写雪,毛泽东《沁园春·雪》中北国的雪与本文作者所写的北方的雪有何不同?请从写作目的的角度谈谈你的看法。【答案】示例1:相同之处,雪都下得很大白茫茫的一片;不同之处,毛泽东笔下的雪有“千里冰封”让大河“顿失滔滔”的磅礴气势,而本文的雪则是“慢悠悠飘荡”“懒懒地翻身”的。有这样区别的原因是写作目的的不同,毛泽东是借雪借祖国山河表达自己的伟大抱负,笔下的雪必定要有气势;本文作者主要是用北方的雪来衬托出南方雪的威力之大,所以笔下北方的雪较为慵懒自适。答案示例2:一切景语皆情语。“雪下得很大,白茫茫一片”是两文雪景的共同点,不同的是,毛泽东笔下的雪气势磅礴,而作者笔下的雪慵懒自适。从写作目的看,抒发的情感不同所致,毛泽东借北方壮阔的雪景抒发伟大抱负,作者借北方雪景衬托南方雪景的“冷香”,表达思乡之情。【解析】本题考查对比阅读。从写作目的分析毛泽东《沁园春·雪》中北国的雪与本文作者所写的北方的雪的不同。结合《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和②段“那雪花又白又大,羽毛一般在空中慢悠悠飘荡,忽而上,忽而下,不知有风还是无风,懒懒地翻了个身。每一片和每一片居然不挨着,好个鹅毛大雪啊”可知,都写成了北国雪的大。结合《沁园春·雪》“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可知,毛泽东笔下的北国的雪能让黄河北冰冻住,其覆盖下的山野想要和天比高低,表现出北国雪的磅礴、壮志,从写作目的看,毛泽东写北国的雪表达的是自己、无产阶级的雄伟抱负,所以其笔下的雪有豪迈的气势。结合②段“那雪花又白又大,羽毛一般在空中慢悠悠飘荡,忽而上,忽而下,不知有风还是无风,懒懒地翻了个身。每一片和每一片居然不挨着,好个鹅毛大雪啊”,⑩段“若有雪,南方之雪可不同于北方,尤其是六朝金陵”可知,本文北国的雪是慵懒的,从写作目的上看,本文北国的雪是为了衬托南京雪的威力巨大,表达作者对南京雪、南京雪中“冷香”的眷恋,对家乡的眷恋之情。(2023·浙江杭州·模拟预测)阅读下文,完成问题。人生树下王开岭①“维桑与梓,必恭敬止。”语出《诗·小雅·小弁》,意思是说:桑树梓树乃父母所栽,见之必肃立生敬。父母者,为何要在舍前植这两种树呢?答案是:“以遗子孙给蚕食、具器用者也。”即让子孙有衣裳穿、有家具使。后来,“桑梓”便成了“故里”“家乡”的代称。②树,不仅实用,还意味着福佑、恩泽和繁衍;不仅赐人花果和木质,还传递亲情和美德,承载光阴与家世。树非速生,非一季一岁之功,它耐受、持久、长命,伴着年轮涟漪和虬枝皴肤,它春华秋实,生生不息,像一位高寿的家族长老,俯看儿孙绕膝。所谓“荫泽”“荫蔽”“荫佑”之说,皆缘于树。有祖必有根,有宅必有树。再穷的人家,也能给后人撑起一片盛大的荫凉。这是祖辈赠予子嗣最简朴、最牢固的遗产了。③幼时,父亲带我回山东的乡下祖宅,院子里有一棵粗壮的枣树,上筑鹊窝,下落石几。逢孩子哭闹,祖母便将房梁上的吊篮钩下,摸出红油油的干枣来。后来,老人去世,老屋拆迁,“老家”便没了。虽非桑梓,但我知道,此树乃祖辈所植,在其下纳过凉、吃过枣子的,除了我,还有我的父亲,还有父亲的父亲……它是一轮轮人生的见证者,见证了他们从跌撞的蒙童、攀爬的顽少,变成拄杖的耄耋……④这样的树,犹若亲属。⑤老人们讲,闹饥荒时,都是树先枯、人后亡,因为果腹的最后一样东西,是树皮。人,只要熬到春天就不会饿死了,因为这时候,树抽芽,野菜生,槐花、榆钱、椿叶、杨穗,都是好食材。⑥几千年来,凡户居,必在一棵大树下;凡村首,必有一棵神采奕奕的老树。无荫不成庐,无林不成族。就像民谣中唱,“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树,是家舍的象征,是地址的招幡。它比屋高,比人久。离家者,最后一眼看到的是它;返乡者,第一眼瞅见的也是它。⑦游同里古镇,听到一个说法:江南的殷实人家,若生女婴,便在庭院载一棵香樟,女儿待嫁时,树亦长成,媒婆在墙外看到了,即登门提亲;嫁女之际,家人将树伐下,做成两只大箱子,放入绸缎做嫁妆,取“两厢厮守”之意。多美的习俗!女儿待字闺中时,对那树的感情定是窸窸窣窣的微妙,那是自己的树啊,盼它长大,又怕它长大。想想吧,像儿伴一样耳鬓厮磨,像丫鬟一样贴身随嫁,多么暖心,多么私密,多么亲昵。⑧我若有女,必种一棵香樟。⑨如今的家业里,少了样东西:树。没有了庭院,没有了户外,没有了供树根深入的大地,只剩下盆栽、根雕和花瓶。这个时代,可稳定传续的事物越来越少,“不动产”越来越少,“祖”的符号和痕迹越来越少。“家”,失去了树荫的覆护,光秃秃地曝于烈日下。⑩我们的家什、器皿、陈设,包括果蔬稻粟,几乎无一源于自产和自制。我们的双手不再沾染泥土,我们不再是播种者,不再是采摘者,我们的最大身份是购买者,是终端消费者,我们彻底“脱农”了。不仅如此,我们解除了与草木共栖的古老契约,我们告别了在家门口折朵撷果的实用和浪漫,我们放弃了对一棵树一株花的亲近与认领,我们失去了对四季和年轮的细辨……大自然里,不再有我们的一方蒲团、一张凉席、一具竹榻。⑪树,在马路上流浪。我们只是乘车迅速地掠过它们,透过玻璃扫视它们。它们身上,没有我们的指纹和体温,没有儿童的笑声和攀爬的身影。人和树,亲情已断,形同陌路。⑫大自然中,没有了我们的亲属,我们成了路人。⑬那年去贵州,走到从江县的月亮山,遇一苗寨,叫岜沙,据说这支部落是蚩尤的后代。它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林子可真密啊!那些人、房子、生活,全是躲在翠绿里的。撞见人,感觉他不是走出来,而是像泥鳅一样,突然从绿潭里钻出来。林中有径,当你跨外一步,去沟边小解时,才醒悟了森林的“森”字,那“木”真是密密匝匝、层层叠叠,让人难以落脚。⑭岜沙,即苗语“草木茂盛”。⑮最触动我的,是岜沙人的葬礼。一个婴儿降生时,村民会替他栽一棵树苗,祈祝他像它一样茁壮、正直、坚韧;待他年迈去世,家人就找到那棵树,凿空做棺,去密林深处下葬,不设坟头、不立墓碑,最后,在平填好的新土上,埋下一棵小树苗,预示生命再次启程,也象征灵魂的回家之桥(若黑发人早逝,则取用长辈的树)。这一切,要赶在太阳落山前完成。⑯他们是大森林的孩子。森林里诞生,森林里消失。“我们都认得哪棵树是自己的祖先。”岜沙人说。有一棵树,将陪伴一个人出生、长大,直至死去。除了葱茏,生命在世间不落任何痕迹。这是我听过的关于人和树最好的故事。那天,夕阳西下,听着山风和鸟鸣,我坐在岜沙的石头上,心想——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应有一棵关系亲密的树。至少一棵。⑰我们要在大自然里,找到自己的亲属,找到自己的根和床。(节选自《古典之殇》)38.如果用本文作为卷首语并录制朗诵音频,请你为其选择合适的背景音乐,并说明理由。【答案】示例:忧伤深沉的背景音乐。祖辈、儿时的“我”与树有深深的连接,随着时代的发展,家中已无树,树也只被栽种在路边,作者与家乡已渐渐远离,透露出淡淡的乡愁;人们与树、与自然也慢慢疏离,与自然断了亲情,从中透露出作者的忧伤、遗憾,此配乐非常契合本文的感情基调。同时,卷首配上忧伤深沉的背景音乐能让翻阅宣传册的读者体会作者的心绪,唤醒自我的情感体验和思考,产生沉浸式效果。【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思想情感。开放式试题,言之有理即可。示例:忧伤思乡的背景音乐。根据④段“这样的树,犹若亲属。”可知,树代表了祖宅,代表了故乡,代表了土地,代表了自然,甚至代表了一种传统文化。树,不仅实用,还意味着福佑、恩泽和繁衍;不仅赐人花果和木质,还传递亲情和美德,承载光阴与家世。人们远离了树,就远离了一切,这是让人很痛心的。39.本文多处运用了对称句子,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1)摘录一句并品析。(2)仿照本文的对称句,为宣传册【美景篇】撰写一句文案。【答案】(1)示例:离家者,最后一眼看到的是它;返乡者,第一眼瞅见的也是它。本句在语义表达上,运用对称式的形式互为映衬,体现出树是每个游子心中故乡的象征,是人们的精神寄托,是乡愁的载体;语音美感上,句式对称整齐,音韵和谐。(2)示例:千百年前,秀美风景动人心弦;千百年后,壮丽古迹更抚人心。【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语句和写作。示例:①“离家者,最后一眼回望的是它;返乡者,远远眺见的也是它。”本句从内容上看,运用对称式的形式互为映衬,体现出树是每个游子心中故乡的象征,树是乡愁的载体,它承载着人们强烈的思想愁绪;从形式上看,句式对仗工整,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韵美。②注意一要使用对仗的句式,二要宣传美感。示例:枝繁叶茂,绽放生命力量;荫泽万物,彰显博大胸怀。40.将本文编入卷首语时,有同学提议删除岜沙苗寨见闻的相关内容,你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答案】示例1:我不同意。前文主要从生活和生存的角度表现人和树的密切关系,而对于岜沙人来说,树不仅伴随人降生,还伴随生命再次启程,乃至伴随人离世,暗示人与树一样,是除了葱茏,不在世间落任何痕迹的生命。保留这部分的内容,放在宣传册中让读者感受当今人与自然关系疏远的沉痛现实,给读者以更直观的比照和更深的启示。示例2:我同意。前文写树荫泽家族的繁衍生息,成为人离乡返乡时的精神寄托,甚至成为女孩的终身陪伴,已然从生活、生存角度展现人与树的亲密关系,再以“大自然中,没有了我们的亲属。我们只是那路人,那淡漠的旁观者”作为结尾,言有尽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删除岜沙苗寨见闻对主题与情感的表达并无影响,且节省篇幅,符合卷首语对篇幅的要求。【解析】本题考查语段作用。如不同意,应该从树和人相伴相生的密切关系入手,而岜沙人,就是这种关系的明证,就是活生生的事例,树不仅伴随人降生,还伴随生命再次启程,乃至伴随人离世。保留这部分的内容,放在宣传册中让读者感受当今人与自然关系疏远的沉痛现实,给读者以更直观的对比和更加深远的启示,启发我们要学会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生态环境。如同意,通读全文可知,文章写了树荫泽家族的繁衍生息,成为人离乡返乡时的精神寄托,甚至成为女孩的终身陪伴,已然从生活、生存角度展现人与树的亲密关系,再以“大自然中,没有了我们的亲属。我们只是那路人,那淡漠的旁观者”作为结尾,含蓄隽永,引人深思。文章的思想内容、情感都已表达完整,删除岜沙苗寨见闻这一事例对主题与情感的表达并无影响,且篇幅符合卷首语对篇幅的要求。41.本文唤醒了你阅读哪部名著的体验?请结合名著和本文阐述理由。【答案】示例:《朝花夕拾》。都让我感受到了美好事物的远离。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回忆了童年的生活:百草园玩耍的乐趣,三味书屋读书的奇妙经历,以及背《鉴略》的苦痛等,那充满温情欢乐而又苦痛的童年生活都随着成长渐渐消逝,成为时空的乡愁;本文作者在文中讲述了儿时与树的亲密关系,树像亲属一般见证自己的成长,而如今人与树越来越疏离,人与自然最亲密的连接也在慢慢消逝,这些成为作者心中挥之不去的乡愁。【解析】本题考查探究拓展。本文作者在文中讲述了儿时与树的亲密关系,树像亲属一般见证自己的成长,而这些最终成为作者心中挥之不去的乡愁。我们所选的名著也应该有类似的亲密关系,也应该能触发作者的乡愁。示例:《朝花夕拾》,在《阿长与<山海经>》中,记述了作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热心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害死了自己的隐鼠充满了憎恨和厌恶,而对于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却又充满了尊敬和感激之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描写作者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以及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有悲伤难过也有开心难忘共同构成了鲁迅难忘的童年;本文作者回忆了儿时与树亲密无间的关系,大树见证了自己的成长,但如今人与树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树象征了故乡,也象征了逝去的童年。42.一首小诗会为宣传手册增添文化底蕴,阅读全文,以你所理解的“树”为意象,写一首小诗。(不少于5行)【答案】示例:树的风筝那长着长着长过百年,长过千年的大樟树啊你过滤了阳光的刺头与风雨的凛冽洒向我的,是暖、是滋养是无尽夜里萦绕的美梦我愿永是你荫蔽下跳脱的孩童不长大
不忧愁
不害怕如果时光在走我愿是你牵手的风筝无论在哪个角落都有家的牵挂【解析】本题考查写作能力。注意以“树”为意象,以乡愁类似的情感。开放式试题,言之有理即可。示例:《旋转的树叶》秋风来了,挟着一首流浪的歌。像天使折断了翅膀,抚慰着忧伤的树叶。秋雨到了,裹着一股酸楚的泪。像童话变成了现实,淋浴着寂寞的石凳。吹散了,飘逸的长发。在雨里,看不清那是流淌的泪。飘零的树叶,随着秋风的到来,从枝干上打着旋儿飘落;留恋曾经的绿,留恋阳光的照耀;也许这里面有你的故事,更有我的故事,不知道我流浪了多久。(2023·浙江杭州·模拟预测)文学作品阅读。那年母亲打月饼(赵振华)①时间总是趁你不留意悄悄溜走,转眼秋天已过去一半,回过头,挥别诗意的白露,向前看,秋分身着盛装,款款来到我们身边。②秋分一来,早晨又多了些许凉意,推开窗,凉风迎面扑来,不禁打了个寒颤,遂增添衣服,漫步秋天小路,饱览秋之美丽。用心赏,这一季的风景别样美;慢慢行,这一季的心情,颇特别;细细品,这一季的思念最深情。然,临近中秋,秋日里的思念莫过于此节了。③小时过中秋,最渴望吃上月饼。那年,父母住在村里。村里还没承揽打月饼的商家,想打月饼只得去县城。母亲为了让我们弟兄四个能吃上月饼的心愿实现,过节前几天早就“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早上,大地还处于沉睡之中,她就和左邻右舍结伴而行,骑着自行车,驮着打月饼的材料(白面、胡油、白糖、果脯……)向相隔三十里的县城匆匆赶去。为的是排队排在前面,好在夕阳西下之前,月饼出炉,早点回家。而我们四个“馋猫儿”早已站在街门口,望眼欲穿。一见她回,一拥而上,每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各抢一个,狼吞虎咽地吃起来。甜丝丝的月饼让我们大饱口福,香喷喷的月饼让我们口齿留香,感觉世上再没有比这更好吃的东西了。而累了一天的母亲,看到自己孩子如愿以偿,满身疲惫早已抛之九霄云外……④小时年幼无知,只享受着吃月饼,对母亲的辛劳似懂非懂,如今忆起,世上最爱你的人,最牵挂你的人,最关心你的人永远是你的父母。⑤年复一年,中秋年年如此。⑥光阴荏苒,我到太原上大学了。每逢中秋之时,母亲便把提前做好的月饼打包好,让父亲千里迢迢给我送到学校。吃着香喷喷的月饼,望着眼前的爹,想着远方的娘,不禁泪眼婆娑。这哪里是月饼?分明是父母爱女之心,它比山高、比海深、比天阔……⑦每当此时,我便把父亲安排在男生宿舍,因有几个老乡,沟通起来并不陌生。父亲乐观豁达,善于言辞,心地善良,男同学也热情欢迎远道而来的他。⑧父亲每送月饼,只住一晚,此时的我,成熟懂事。每次别离,望着父亲远去的背影,总会热泪盈眶,而父亲也是回首相望,甚是不舍。⑨每次父亲走后,心中挂念不已,便写信问之。父亲总是信中叮嘱:“吃好,喝好,钱不够了,爹给你寄,不必惦念家里。”虽是父女,也如知己。信中无话不谈,每次信到手中,如见其人,伴我前行;如闻其语,激我向上。就这样,父亲的来信伴我度过了在外学习生涯。⑩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父亲虽为国家工作人员,但我血液里流淌的仍是农村人拥有的淳朴善良,有傲骨无傲气。当年毕业回老家找对象时,介绍者多也,有世家子弟,有官员子弟,但父母一直遵循门当户对,不敢高攀,唯恐我到了对方家里“站也不是,坐也不是”,经过千挑万选,决定找一同行——平凡的人民教师。按当地风俗,结婚首年中秋节,婆家要给妈家丰厚的礼物。我们既不和城里人攀比,也不比村里人寒酸,我们仅选择适合自己回报父母的方式,除了给父亲一些钱外,月饼是必不可少的。⑪父亲爱吃甜食,他吃月饼时,总喜欢倒上一杯开水,把月饼分开两半,边吃边喝水,等月饼吃完了,水也喝光了,总能协调一致。看着父亲惬意的样子,我的内心也无限温暖!⑫时至今日,每到他的“节日”,我们祭拜他时,所带供品,必有月饼。⑬自父亲走后,每逢中秋,仰望圆月,我总会遐想万千:广寒宫里嫦娥怀抱玉兔俯视人间,嫦娥定是思念后弈。天上亦是,人间何尝不是?我的父亲,今夜谁来陪?⑭时光有去无回。如今,月饼还是圆的,但盒不再简素,馅不再纯粹,咬一口,都是花花世界的味道。如今,吃月饼再也不是什么稀罕事儿,平时只要想吃,各种各样的月饼随时随处便可买上。但儿时的那种快乐再也无法找到,儿时的那种遐想再也无法产生,儿时吃的那种月饼味道再也无法尝到……(有删改)43.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时间情节对父母的情感小时候①________望眼欲穿上大学父亲千里送月饼②________结婚后③________无限温暖现如今我给父亲祭月饼④________【答案】母亲去县城打月饼无比感动我给父母送月饼(结婚后,父亲就水吃月饼)怀念父亲【解析】考查筛选信息和概括事件。①根据第③段中的“母亲为了让我们弟兄四个能吃上月饼的心愿实现……向相隔三十里的县城匆匆赶去”可得:母亲去县城打月饼。②根据第⑥段中的“吃着香喷喷的月饼,望着眼前的爹,想着远方的娘,不禁泪眼婆娑”要得:无比感动。③根据第⑩段中的“我们仅选择适合自己回报父母的方式,除了给父亲一些钱外,月饼是必不可少的”和第⑪段中的“父亲爱吃甜食,他吃月饼时,总喜欢倒上一杯开水,把月饼分开两半,边吃边喝水”可得:我给父母送月饼(结婚后,父亲就水吃月饼)。④根据第⑬段中的“天上亦是,人间何尝不是?我的父亲,今夜谁来陪”可得:怀念父亲。44.第③段划线句子语言生动形象,请赏析。一见她回,一拥而上,每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各抢一个,狼吞虎咽地吃起来【答案】动作或神态描写(写作者用“一拥而上”“各抢一个”“吃起来”等动词,辅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狼吞虎咽”等修饰语亦可),生动形象写出孩子们抢吃月饼的动作之快和吃月饼时可爱的情态,表现了孩子们对月饼的渴盼之情(含蓄的表达了母亲对孩子们的爱)。【解析】考查语句赏析。“一拥而上”“抢”“吃”是对我们的动作描写。“狼吞虎咽地”是对我们的神态描写。“一拥而上,每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们抢吃月饼时的动作之快。“狼吞虎咽地”表现了我们吃月饼时可爱的情态。联系人物感情可知,表现了我们对月饼的渴望之情和吃到月饼后的满足之意。联系前文提到的母亲去县城打月饼的情节可知,也含蓄地表现了母亲对孩子们的爱。45.选文中第②段划线句有什么作用?【答案】承上启下(过渡作用)【解析】考查句段作用。画线句中的“然”是然而的意思,表示转折。承接上文“用心赏,这一季的风景别样美;慢慢行,这一季的心情,颇特别;细细品,这一季的思念最深情”。画线句中的“秋日里的思念莫过于此节了”引出后文的回忆,这些对于月饼的回忆交代了作者认为秋日里的思念莫过于中秋节的原因。故画线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46.小君和同学小峰对文章结尾段划线句子进行了朗读设计,请根据你的理解,补全对话。小君:我们先确定朗读这个句子最合适的语气语调吧。小峰:好的。我认为应该是______(A慷慨激昂B.轻快愉悦C.舒缓伤感)小君:朗读时还要关注句子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小峰:是的。这句话中三处“再也无法”应该重读,因这样能够表现出_____________【答案】C因为三个“再也无法”反复强调了对童年生活以及已经逝去的父亲的无限缅怀之情。(意思相近即可)【解析】考查语句赏析。第一空:联系画线句中的“……再也无法找到,……再也无法产生,……再也无法尝到”可知,画线句表现了作者对旧日生活的留恋,与父亲和母亲的怀念之情,所以语段应舒缓伤感。故选C。第二空:三个“再也无法”,运用反复和排比的修辞,表现了作者对旧日不可追,亲人无处寻的遗憾与惆怅,反复强调了自己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对父亲的缅怀之情。所以应重读。47.第⑥段写:“想着远方的娘,不禁泪眼婆娑。”结合全文,想象此时“远方的娘”在想些什么。如果你是一个戏剧或电影的编导,请为远方的娘设计一段内心独白。(40字左右)(独白:戏剧、电影中角色独自抒发个人情感和愿望的话。)远方的娘心想:_____________【答案】表达出对孩子的牵挂思念、孩子吃到自己做的月饼的幸福情感即可。参考示例:孩子,爹给你送娘亲手做的月饼了,好吃吗?有没有想娘。娘不能来看你,就让爹帮我好好看看你,娘挺好的,别担心娘。【解析】考查揣摩人物心理。开放类试题,表现出母亲对孩子的关爱之情即可。如:孩子,我让你爹给你送去了我亲手做的月饼,好吃吗?你在学校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要担心家里,家里一切都好,不用担心我。(2023·浙江宁波·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羊吃草西西在吐鲁番,我看见羊吃草。以前,我并没有仔细地看过羊吃草,也不晓得它们吃的是怎么样的草。我见过马吃草、牛吃草、驴子吃草。它们总是低下头来,伸长了脖子,把嘴嗅到地面的草上,一面咬住草茎,一面撒撒地撕裂草梗,或者拔菜也似的把草连根拔起。牛、马和驴大概要一口气拔很多草,才闭上嘴巴,磨碾一阵牙齿,慢慢咀嚼,然后吞下肚子,让胃去消化和反刍。我看见牛和马吃的草,都是普通草地上的青草——那种短矮的、匍伏在地面上攀爬的青草。有时候,我也看见驴子停在一辆木头车边吃车上堆着的草,那是人们割下来的像葱条一般细长的草。我们在吐鲁番参观了坎儿井地下水和防风林。在防风林的附近,有一座特别的沙丘,是一座馒头也似的黑色山阜,在阳光底下闪着沉默的光,仿佛一座乌金矿。沙丘上有许多人把半截身子埋在沙底下,露出剩下的身躯和头颅,以及他们民族色彩的鲜艳衣饰,这些人,都到沙丘来医治关节炎。我并没有跑上沙丘,因为我看见一个男孩赶着一群羊来了。男孩穿着藏青的汗背心、炭黑的长布裤、灰尘仆仆的白运动鞋,头上戴了一顶纯白的维吾尔族小圆帽。他赶着数约二三十只羊,其中有黑山羊,也有白绵羊,羊们在沙地上散开,各自低头吃草。沙丘上面没有草,沙丘底下的四周,仍是一片灰泥色的细沙,仿佛戈壁滩到了这里,碎得如粉了。但在这片沙地上,却长满了丛生的矮草,展散了延蔓的枝条。羊看见了草,纷纷风卷残云似地舐啮起来。我想引一头小羊走来这边,于是蹲下来,伸手去拔取草叶。我哪里是在拔草呢,我那时的感觉是,我采拔的大概是荆棘,因为我一把抓到手里的竟是满掌的芒刺,好像握着一堆铁蒺藜。我迅速缩回手,手指都火辣辣地像中了蜜蜂的针,无数的针。我看看面前这纤细瘦削的蔓草,难道它们是箭猪和刺猬?我一直以为,羊和牛、马或驴子一样,吃的都是贴近地面生长的那种软嫩的短草,这时才知道,吃的竟是像玫瑰花茎那般多刺的植物。我看见它们愉快地吃着,像部锋利的剪草机,沙沙沙,草都吃进嘴巴去了,多么丰富的一顿下午茶。我还看见羊只在草丛中走来走去,仿佛它们四周的植物不是尖锐的芒刺,而是如絮的棉花。它们真使我惊异呢。它们有一张怎么样的嘴,是钢铁的唇舌、上下颚和口腔?为什么可以吞啮针似的草茎而不受伤?肥胖的绵羊,满身是浓厚的卷曲羊毛,走在草丛中也许能够无视草叶的利刺,可是山羊只有短而薄的披毛,但它们在丛草间穿插,同样仿佛经过的是一片秧田。羊们真令我惊异呢。南山牧场是真正的“乌鲁木齐”,因为乌鲁木齐的意思就是美丽的牧场。我们站在公路上,面对漫山遍野苍绿的松树,深深地呼吸。这草原一片芬芳,充满泥土和花朵的甜味,我还以为自己忽然到了阿尔卑斯山。但远方积雪的峰峦是天山,融化了的冰块,汇成河道在我们面前的山坡下流过,许多人都奔跑到水边去了。过了很久,他们才一一回来,但都雪雪呼痛,说是有一种草,把他们刺得跳起来。他们之中不乏穿着坚厚的牛仔裤的人,但在草丛中跑过,仿佛有千千万万的芒针插在腿脚上。草原上除了地毡也似的青草外,到处都是小花,有的白,有的紫,有的怯怯地嫣红,夹杂在各种高高低低的植物之中,我们看见一种尺来高的植物,没有花,叶子细小狭短,茎枝上布满星形放射走向的小针叶,于是有人喊起来:是这种草了,是这种草了。连那么厚的牛仔裤也能透过,叫我们惊跳起来。我仔细看看那草,并不认识这种草的名字,以前也没有见过,但我记得,这草就是沙丘底下羊们觅食的点心。一位陪我们到处逛的田老师说:这些草,羊最喜欢了。在乌鲁木齐,我也看见了羊吃草。那时候,我们坐在天池上的游艇里,两岸是层层叠叠的山和松树,在向阳的山坡上,遍山隐隐地点缀着一点一点的白花,并且弯弯曲曲的,在山坡上呈现一个“之”字形。偶然,白花缓缓地移动起来,这时候,我们才知道,山坡上的白点子不是花朵,而是放牧的羊群。带头的羊走在前面,横越过山腰,随后的羊都跟着那道白色的虚线朝更高的山顶攀登。羊们居然能够爬上那么高的山,仿佛它们不是羊,是鹰。对于天山的风景,我们感到失望,天池是一座水库,但环境遭受污染的程度,令我们沮丧:到处是故意摔破的玻璃瓶,花衬衫的游民提着声浪袭人的收音机。或者,关于天山,我们其实又认识多少呢?我们不过到达天池旁边的一个小角落,看见的也只是供游客驻足一阵的名胜,我们可曾攀过雪线,自己去寻找天山冰洁的雪莲?为了寻求更丰盛的草原,羊们攀到了山的极高处,当我们抬头仰望,山坡上的动物,竟是我们心目中柔弱的羊吗?天池的水寒澈入骨,天池的风凉冷如冰,带备衣衫来的人纷纷披上了风衣或毛线衣。山坡上的羊没有加衣,在这充满荆棘的世界上,它们不必穿戴甲胄,不必练就一身铜皮铁骨,但见它们摇摇摆摆、晃晃荡荡,以一个个软绵绵的身躯,在芒剌间悠然步行,安然度过。一九八一年十月48.作者为何先写马、牛、驴吃草,再写沙丘和人,后写羊吃草?请从结构的角度分析。【答案】(1)铺垫。写马、牛吃普通的草,驴吃割的草,为下文写羊吃多刺的草而感到惊奇作铺垫;写沙丘和人,为下文描写羊在沙丘上寻找草提供场景做铺垫。(2)对比。其他动物吃草与羊吃草形成对比,突出了羊吃草的独特;沙丘的环境恶劣与羊的柔弱形成对比。(3)推进。结构上起到了层层铺垫、推进的作用。【解析】此题考查的是文中用到的写作手法,文章开头先写马、牛、驴吃草的情况,目的之一是为下文写羊吃草做铺垫,同时马、牛、驴吃草的方式方法和所吃的草又与下文的羊形成鲜明地对比,突出羊的与众不同。写沙丘和人的目的也是为下文做铺垫。这些在文章中都起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据此理解作答。49.赏析文章画横线的句子。【答案】(1)运用叠词,“层层叠叠”“弯弯曲曲”增强语言的韵律感,富有音乐美。(2)运用比喻,将羊喻为“白花”,写出了动态感,形象生动。(3)多用短句,富有节奏感。【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句子的赏析。我们可以采用的答题模式是:此句运用了(修辞手法、人物描写方法、词语)+表达效果(如生动形象、生动细腻)+写出了的内容+表达的情感。“在乌鲁木齐,我也看见了羊吃草。那时候,我们坐在天池上的游艇里,两岸是层层叠叠的山和松树,在向阳的山坡上,遍山隐隐地点缀着一点一点的白花,并且弯弯曲曲的,在山坡上呈现一个“之”字形。偶然,白花缓缓地移动起来,这时候,我们才知道,山坡上的白点子不是花朵,而是放牧的羊群。”此句中“层层叠叠”、“弯弯曲曲”属于叠词,叠词的运用能增加语言的韵律美,同时较多的运用短句,是文章读来富有节奏感。句中将“羊的队伍形状”比作“之”,运用了比喻,生动形象。据此理解作答。50.作者在文中交替使用“我”和“我们”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答案】(1)视角更丰富。以多种视角去关注羊吃草,表达自己的赞叹。(2)思考更深入。由个人的思考推及到全人类的关注和思考。【解析】此题考查的是人称的运用。“我”和“我们”交替使用,“我”代表的是一个人,“我们”是一群人,可以使视角更丰富,写出了作者的思考从个人推广到了大的群体。据此理解作答。51.文中的羊吃草有何独特之处?给我们怎样的启示?【答案】独特之处:(1)吃的草独特。刺生植物,芒刺尖锐。(2)吃草环境独特。贫瘠的沙丘,山崖顶。启示:(1)面对困境要坚强忍耐,淡定从容。(2)不要妄自尊大。【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和主旨的把握。文中表现了羊吃草的与众不同:首先吃的草不同,都是“尺来高的植物,没有花,叶子细小狭短,茎枝上布满星形放射走向的小针叶”,其次吃草的环境特殊,“沙地上散开”,“朝更高的山顶攀登”。文章中的羊是作者歌颂的形象,它不怕困难,敢于挑战,淡定等,这些品质都是能够给我们以启发的。据此理解作答。52.(2023·浙江杭州·统考模拟预测)西风胡杨潘岳①胡杨,生在西域。在那里,曾经三十六国的繁华,曾经英雄逐霸的故事……都已被那浩茫茫的大漠吹洗得苍凉斑驳。仅仅一千年,只剩下残破的驿道,荒凉的古城,七八匹孤零零的骆驼,三五杯血红的酒,两三篇英雄逐鹿的故事,一曲飘忽在天边如泣如诉的羌笛。当然,还剩下胡杨,还剩下胡杨簇簇金黄的叶,倚在白沙与蓝天间,倚成一幅摄人心魄的画,令人震撼无声。②胡杨,秋天最美的树,是1.3亿年前留下的最古老的树种,只生在沙漠。全世界90%的胡杨在中国新疆的塔里木。我去过塔里木。在那里,一边是世界第二大的32万平方公里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一边是世界第一大的3800平方公里的塔里木胡杨林。③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坚韧的树。A能在零上四十度的烈日中娇艳,能在零下四十度的严寒中挺拔,不怕侵入骨髓的斑斑盐碱,不怕铺天盖地的层层风沙。那种遇强则强,逆境奋起,绝不放弃的精神,使所有真正的男儿热血沸腾。④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无私的树。胡杨是挡在沙漠前的屏障,身后是城市,是村庄,是青山绿水,是喧闹的红尘世界,是并不了解它们的芸芸众生,可它们不在乎。B它们将一切浮华虚名让给了所有稍纵即逝的奇花异草,而将这摧肝裂胆的风沙留给了自己。⑤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包容的树。胡杨林中,有梭梭、甘草、骆驼草,他们和谐共生。胡杨林是硕大无边的群体,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团队,是典型的东方群体文明的构架。如同中华民族,虽经无数风霜雨雪,仍然同根同种同文,独秀于东方。⑥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悲壮的树。C他们生下来一千年不死,死了后一千年不倒,倒下去一千年不朽。这不是神话。无论是在塔里木,还是在内蒙额济纳旗,我都看见了大片壮阔无比的枯杨,D他们生前为所挚爱的热土战斗到最后一刻,死后仍奇形怪状地挺立在战友与敌人之间。⑦胡杨曾孕育了整个西域文明。可是,拓荒与征战,使水和文明一同消失在干涸的河床上。胡杨也有哭的时候,每逢烈日蒸熬,胡杨树身都会流出咸咸的泪。它们想求人类,将上苍原本赐给它们的那一点点水留下。上苍每一滴怜悯的泪,只要洒在胡杨林的沙土上,就能化出漫天的甘露,就能化出沸腾的热血,就能化出清白的正气,就能化出战士前仆后继地奔向前方,也会让这批战士继续屹立在那里奋勇杀敌。⑧我看到塔里木与额济纳旗的河水在骤减,我听见上游的人们要拦水造坝围垦开发,我怕他们忘记曾经呵护他们爷爷和爷爷的爷爷的胡杨,我担心他们的子孙会重温那荒漠残城的噩梦。⑨我站在这孑然凄立的胡杨林中,祈求上苍的泪,哪怕仅仅一滴;我祈求胡杨,请它们再坚持一会儿,哪怕几十年;我祈求所有饱食终日的人们背着行囊在大漠中静静地走走,哪怕就三天。我看着胡杨林中坚持拼搏着的“战士”,看着那些倒下去的伤者,无比心痛。⑩然而我坚信:胡杨还在,胡杨的精神还在,生命还在,苍天还在,苍天的眼睛还在。那些伤者将被疗治,那些死者将被祭奠,那些来者将被激励。⑪直到某日,被感动的上苍猛然看到这一大片美丽忠直、遍体鳞伤的树种,问:你们是谁?烈烈西风中会有无数声音回答:我们是胡杨!(有删改)(1)同学们阅读后整理了下本文的内容和情感,清楚发现了散文具有的“形散而意不散”的特点,请你根据文章补全下面的表格。文章内容“我”的情感态度贯穿全文“我”认为的秋天最美的树,是最
①__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④_______的树赞美、惊叹胡杨的坚毅、我对胡杨的崇敬之情人们拦水开发,河水骤减,胡杨哭泣担心、⑤_______胡杨依旧挺立,激励人们,感动上苍⑥_______、震撼(2)小语和小文看完后,对文章的理解有了以下对话,请你补全下面的对话。小语:这篇散文震撼到我了,作者以深邃的目光和睿智的笔触描绘了被称为“沙漠神树”胡杨,写得有力又深情。你看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开头交代胡杨的生长环境,有①_____的作用。小文:你说得对,我也关注到了,你看结尾依旧十分震撼,我觉得这句话如果设计朗读,这里的上苍带着
②_____语气问“你们是谁”,而胡杨的回答是
③_____语气,展现出胡杨④_____
的精神。小语:嗯嗯,这样能读出对胡杨的深深赞美。在作者的笔下,胡杨是人的生命,人的风骨的象征。你看文章中还有很多描写胡杨的优美句子,第三到六段这些划线句子,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酒店管理公司股权收购及运营管理合同3篇
- 2025年全球健康保险合同
- 2025年二手车买卖合同解除协议
- 2025年农山扶贫设备租赁合同
- 2025年合作政治经济书籍出版协议
- 二零二五版宾馆住宿+SPA服务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版家居装修项目环保监测保密合同3篇
- 2025年度化肥生产设备租赁合同4篇
- 导演与编剧2025年度合作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媒体平台内容更新合作协议4篇
- 2025年下半年贵州高速公路集团限公司统一公开招聘119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资产评估服务房屋征收项目测绘实施方案
- 2025年经济形势会议讲话报告
-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周长》测试卷(含答案)
- 国家安全责任制落实情况报告3篇
- 2024年度顺丰快递冷链物流服务合同3篇
- 六年级下册【默写表】(牛津上海版、深圳版)(汉译英)
- 合同签订培训
- 电工基础知识培训课程
- 铁路基础知识题库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 金融AI:颠覆与重塑-深化理解AI在金融行业的实践与挑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