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唐诗三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1页
第24课 唐诗三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4课 唐诗三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3页
第24课 唐诗三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4页
第24课 唐诗三首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4课唐诗三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朗读诗歌,能够用小标题概括诗歌场景,梳理诗歌内容。

2.品读诗歌,能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人处境,感受诗人感情。

3.回顾杜甫在《石壕吏》中忧国忧民的仁心,进一步理解《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舍己为人、自我奉献的圣心。

4.研读相关材料,深入了解诗圣杜甫的家国情怀,在实践活动中传承杜甫精神。

学习重难点

1.朗读诗歌,能够用小标题概括诗歌场景,梳理诗歌内容。

2.品读诗歌,能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人处境,感受诗人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杜甫,导入课题

出示词云图,同学们,通过这些关键词你们能猜出他是谁吗对,杜甫!出示杜甫画像。

你能回忆起杜甫的哪些诗句呢学生回答。

是啊,杜甫是我们很熟悉的诗人,也是中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韩愈:“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闻一多评价杜甫为:“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大诗人,四千年文化中最庄严、最瑰丽、最永久的一道光”,鲁迅:“杜甫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为何大家对他的评价为何如此之高,为什么会称他为诗圣今天就让我们踏入方寸茅草屋,同感千古诗圣情,在品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找寻答案。

二、任务学习:涵泳诗歌,体悟情怀

任务一:朗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梳理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感情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活动一:自由朗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梳理诗歌内容。

问题1:这首诗写了一件什么事呢

明确1:茅屋被秋风破坏了,示范总结——秋风破屋。

问题2:全诗可以分为几个场景能不能像老师一样用四个字分别概括这几个场景

预设2:全诗可以分为四个场景:秋风卷茅、群童抱茅、夜雨难眠、祈求广厦。活动二:细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是怎样描写这四个场景的其中又蕴含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1.秋风卷茅——品秋风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明确:运用一些列动词描写,写出风之大、风之急;诗人是焦急、痛惜的。2.群童抱茅——看群童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小组分角色合作探究:群童为什么要当“盗贼”,抱走这些不值钱的茅草呢诗人有怎样的感受呢

营造情境,分配角色:单号组是“群童",双号组是“我”,提问单号组:你们为什么要抱走诗人的茅草呢

明确:从小孩的习性引到当时的社会背景——这首诗作于761年,当时安史之乱还未平定,安史之乱(755-763)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背叛唐朝后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为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持续了近八年的安史之乱使战前唐朝总人口的5280万,战后仅剩1690万,良田荒芜,千里萧条....

“不为困穷宁有此",狂风不会只刮走诗人房顶的茅草,就像战争造成的贫困不会只波及一个人,安史之乱后诗人和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困苦,因此连茅草也成为群童抢夺的对象。

对双号组发问:面对这样的情况你有什么样的感受你在为什么而叹息

明确:诗人感到无奈、痛心;诗人在叹息自己老迈无力,百姓生活困苦,社

会动荡、礼崩乐坏,连天真的孩子都成为了盗贼,而自己于家于民于国无用。3.夜雨难眠——感处境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明确:通过对天气和生活环境的生动描写,写出诗人屋漏偏逢连夜雨,生活条件愈发恶劣,处境愈发艰难。诗人此时的感情是充满忧愁、痛苦的。

接着提问:诗人仅仅在为自己的处境而忧愁、痛苦吗

明确:不是,他由个人遭遇联想到了安史之乱以来国家和人民的苦难,长夜难眠,感慨万千。

4.祈求广厦——读情怀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学生配乐朗读,读中悟情,提问:读出了什么诗人怎样抒发感情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读出了诗人愿意住破屋以祈求广厦;直抒胸臆;诗人将痛苦升华,发出了祈求广厦的呼号,朴实真切地展示了他忧国忧民、心系天下苍生、无私奉献的家国情怀和博大胸襟。

任务二:联系《石壕吏》,体会两首诗写法的不同,感悟杜甫圣心

活动一:回顾《石壕吏》,联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完成下列表格。

石壕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叙事事件

叙述角度

叙述风格

情感表达

总结:在《石壕吏》中我们看到了杜甫矛盾心理中同情百姓的仁心,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我们感受到了杜甫舍己为人、自我奉献的圣心。

活动二:孟子有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是大部分士大夫的想法,也似乎是杜甫在《石壕吏》当一个“旁观者"的理由,但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自己仍生活在苦难中,怎么就要去“兼济天下”、“大庇天下寒士"呢

出示杜甫人生轨迹图,引导学生关注杜甫弃官漂泊的经历。

明确:在759年杜甫华洲弃官西去,到761年定居成都期间,杜甫的思想发生了一些改变。随着他辗转流离,深入社会,与人民的联系越来越深,他以更加积极坚毅的精神力量去承担国家、民族的苦难,他的家国情怀也更接地气。他怀揣着的儒家的仁心、入仕者的政治责任,逐渐内敛为一种忧国忧民的道德意识和普世精神,升华为他的圣心。

任务三:研读相关材料,深入了解诗圣杜甫

活动一:出示杜甫诗句,配乐解读,创设情境,展示杜甫一以贯之的家国情怀,升华感情。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解读:安史之乱后,他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山河壮美中,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朝堂上,来到了充满战火的乡野中,苦难和坎坷把他和人民的命运紧紧联系起来,半生漂泊,他用脚触摸这片流血的土地,用眼看尽战争的残酷,用笔写尽人间的悲凉,从“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黍离之悲到“三吏三别"对百姓苦难的真实记录,再到“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推己及人的无我境界,这些诗歌无一不在诉说着他的家国情怀,也铸就了他伟大的人格。

活动二:观杜甫5分钟影片,与诗圣对话。(杜甫影片.mp4)先生我想对你说——

示例:杜甫先生,如今您当年所期盼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景象已然在新中国成为现实。

总结:杜甫将个人融入人民、融入社会,他无愧于诗圣的称号,他就是中国最伟大的诗人!

配乐齐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最后一段。

(三)实践活动:传承杜甫精神

学完《茅屋为秋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