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昆明的雨》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1页
第17课《昆明的雨》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2页
第17课《昆明的雨》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3页
第17课《昆明的雨》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4页
第17课《昆明的雨》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7课《昆明的雨》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昆明的雨》教案

【教材分析】

《昆明的雨》是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选入五篇不同类型的散文,或写人或写景,意在呈现不同类型的散文的特点,将学生已有的散文学习经验深化、理性化,开拓学生学习散文的视野。《昆明的雨》要让学生在欣赏散文的同时,去体会散文形散神聚的写作特点,去品味赏析文章作者所特有的直白而又有韵味的语言。

【学生分析】

在中小学课文中散文数量众多,可谓是课文中的大宗,所以学生对散文接触得比较早,像《昆明的雨》这类写景抒情散文,学生已经比较熟悉了,教师需要引导他们自主进行散文赏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自主积累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1.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散文的写作特点;

2.反复朗读课文,品味、欣赏作者独具特色的语言风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情感,培养学生善于从自然中发现美的能力,养成热爱生活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深厚感情,理解文中展现的风土人情;

理解文中昆明的雨及雨中景、事、物的特点并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

难点:体会课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教法与学法】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材及学生认知规律等方面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指导与点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习过程中使用自主预习、自由朗读、反复阅读、读思结合、小组讨论等学习方法,发挥学生自主阅读、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过程】

课文导入:从对已学散文的回顾,引入本课的学习重点。

读中感悟:通过指导学生掌握适当的朗读语气,准确把握文章的传达的感情基调。解读文本:通过理解写昆明雨季景、事、物的“散",体会作者表情达意的“聚”,

从而理解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通过分析具体语句,体会汪曾祺散文的语言风格。课堂总结:对课堂所学内容归纳总结,进行巩固。

作业布置:通过对比阅读,加深体会,巩固课堂。

一、课文导入

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学过不少的散文,而且在本单元我们又学习了《背影》、《白杨礼赞》、《永久的生命》以及《我为什么而活》,我们学过如此多的散文,

有写景的也有抒情的,那么散文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今天我们通过品读一篇汪曾祺先生散文——《昆明的雨》,去探究这个问题。

二、读中感悟

1、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已经借助字典解决了生字词,下面检查预习情况。

大家自由朗读课文,同桌互相检查,尤其关注老师给出的几组重点字词,看看同桌读对了没有。一定要注意把每个字音都读准确,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

辟邪(xié)炽红(chì)密匝匝(zā)苔痕(tái)

篱笆(lí)

绿釉(yòu)吆喝(yāo)闷热(mēn)

2、请大家再次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在回忆往事时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生答:因为作者喜欢昆明的事物,所以应该是轻松的、欣喜的。

——生答:因为作者说他怀念昆明的雨,所以读起来应该是深沉的、多情的。

师点拨:作者在回想往事时的感情其实是非常复杂的,既是轻松的、欣喜的,又是深沉的、多情的。像文中“昆明的雨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其中“明亮的、丰满的"可以读得畅快些,而“使人动情的”则要读得深沉些,因为词句中倾注了作者深厚的情感。

那么怎样才能读得深沉、动情呢(生思考、尝试朗读)

不妨读得慢一些,稳重一些,因为是回忆往事,所以整体上不妨带一些感慨的味道。(师总结)

三、研读文本

1、大家通过读课文已经知道了,课文主题是(板书:“雨"),但是作者在文中还写了不少其他的景、事、物,请大家默读课文找出这些事物,思考后和小组同学讨论,这与昆明的雨有什么关系呢,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生答:除了写雨,作者还写了多种具有昆明特色的(板书:植物),比如仙人掌,青头菌、牛肝菌等各类菌子,还有杨梅、缅桂花。

——生答:还写了雨季中昆明的(板书:人)的活动,比如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苗族女孩子叫卖杨梅、若园巷的房东给房客们送缅桂花、“我”与同学在小酒店久坐。

师点拨:除了这些文中还有一些描写,比如——赠友人的画、门头挂仙人掌这种民俗风情,所叙景、事、物非常多,所以初读文章会读出非常——“杂乱"

的感觉,其实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散文(板书:“形散”)的特点。

师小结:当发现这一特点时我们应该仔细去体会,比如:作者之所以写许多雨中的植物,是因为这些植物共同的特点是——生长旺盛、肥大、滋润,这就衬托出了昆明的雨季:时间长、雨水均匀,于是我们发现作者其实还是围绕着“昆明的雨"来写的。

再比如写人的活动,刚刚我们找出了如此多的人的活动,这些活动都是发生在——雨季,作者怀念这些人与往事,同样是对昆明的雨的怀念,是对那段过往岁月的怀念。

所以我们发现,作者写了如此多看似零散的景、事、物,但是它们就犹如颗颗璀璨的珍珠,始终都被“昆明的雨”这条线串联着,所以到这里我们就体会到了散文形散而(板书:“神聚")的特点。

2、同样,到这里,我们可以从文字里行间读出作者对昆明的雨怀有怎样的一种感情

——生齐答:(板书:喜爱)之情——生齐答:(板书:怀念)之情,

师点拨:因为我们看到第二段和最后一段,都有一句“我想念昆明的雨”,这句话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相互照应,可以说是文章的——中心句,让我们体会到了作者对昆明的雨、昆明的人、昆明的岁月的怀念,体会到了作者丰富而醇厚的内心世界。

如果我们说“昆明的雨"是这篇散文的明线,那作者的情感则是本文的——暗线。一明一暗贯穿全文,使文章非常成功地呈现出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3、文章围绕着“昆明的雨"这一话题娓娓道来,如行云流水般平淡而自然,许多看似普通的景物描写,仔细品味实则韵味无穷,我们看两个例子:

“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

这句话看似是对人物的外貌、语言(提问学生)这些细节的描写,实则是用卖花女孩的娇美情态衬托出昆明雨季的柔美,抒发了作者对昆明的怀念、喜爱之情。

“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

这句话则通过“爬"遮”这些动词(提问学生),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木香的茂盛,同样表达了作者的喜爱、赞叹之情。

课文中像这样的语言还有多处,我们仔细品味,就会发现汪曾祺散文语言的一大特色——(板书:平和而富有韵味)(师生一起总结)。大家在读课文的时候,认真去体会这一特点。

四、课堂总结

在这篇优美的散文中,作者以一幅画引出“昆明的雨",再以昆明的雨为触发点引出昆明雨季的代表性事物,并以“我想念昆明的雨”贯穿首尾,让我们在学习到散文“形散神聚”特点的同时也体会到了作者的匠心独运,体会到作者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对人世间平淡生活的珍爱。

五、作业布置

大家课后将我们此前学过的刘湛秋的《雨的四季》与《昆明的雨》进行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