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四)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4届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四)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4届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四)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4届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四)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4届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四)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2浙江省2024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四)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易经·系辞》中说:“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这说明()A.相当数量和规模聚居点的形成与畜牧业直接相关B.筑屋定居的村落为人们进行集体活动提供了便利C.兴隆洼遗址作为半穴居房址被誉为“华夏第一村”D.人类居住形式大致经历了穴居到地面筑屋的演变〖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的中国。根据材料“穴居”“宫室”可得出人类居住形式发生变化,从穴居到地面筑屋,D项正确;相当数量和规模聚居点的形成与农业发展有关,排除A项;材料与集体活动、兴隆洼遗址无关,排除BC项。故选D项。2.商鞅由魏入秦后对秦孝公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以下对商鞅变法“不法古”的分析不符合历史逻辑的是()A.废除世卿世禄制,打击了贵族特权 B.废井田开阡陌,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C.推行什伍连坐制,着眼于社会治安 D.推行个体小家庭,推动小农经济兴起〖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可知,商鞅强调无论治理天下还是国家,都不能按照死板的方法去做,要灵活根据实际情况变通。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在变法中强制推行个体小家庭制度,奖励一家一户男耕女织的生产,鼓励垦荒,促进了秦国小农经济的发展,选项中的“兴起”表述错误,D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废除世卿世禄制,承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打击了传统旧贵族的利益,A项排除;商鞅变法在经济上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制,并实行平等的赋税,B项排除;商鞅编订户口,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规定居民要登记各人户籍,开始按户按人口征收军赋,推行什伍连坐制,着眼于社会治安,C项排除;故选D项。3.经过60余年的修养生息,西汉国力强盛。汉武帝继位后,进行改革并积极开拓疆域。下列各项,属于汉武帝改革措施的是()A.采取“与民休息”政策 B.设直接为皇帝掌控的中朝C.分封一批同姓的诸侯王 D.在乌垒城设置西域都护府〖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设立中外朝制度,加强了君主专制,B项正确;A项是汉初的政策,排除A项;C项是汉高祖的措施,排除C项;西域都护府是汉宣帝时设立的,排除D项。故选B项。4.唐政府在外侨聚居区专门设立"蕃坊",可以自由居住、自由贸易。然而安史之乱后,"京兆府奏……准式令,中国人不合私与外国人交通、买卖、婚娶、来往,又举取蕃客栈……重请禁之"。这一变化反映出唐朝()A.朝贡贸易体制废弛 B.海上丝绸之路繁荣C.领土主权意识增强 D.对外政策因时而变〖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唐政府在外侨聚居区专门设立‘蕃坊’,可以自由居住、自由贸易。然而安史之乱后……中国人不合私与外国人交通、买卖、婚娶、来往,又举取蕃客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初唐时期,社会稳定,国家强盛,唐朝政府在外侨聚居区专门设立“蕃坊”,推行较为开放的对外政策,而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由盛转衰,社会动荡,对外政策相对保守,体现了唐朝对外政策因时而变,D项正确;根据所学朝贡贸易体制史实可知,唐朝时期我国朝贡贸易体制没有废弛,排除A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盛唐时期和晚唐时期对外政策的不同,没有强调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现象,排除B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唐朝不同历史时期对外政策的不同,体现了唐朝对外政策因时而变,没有强调唐朝对领土主权意识的增强,排除C项。故选D项。5.据《清史稿》记载:“(康熙帝)遣侍郎苏拜至福建,与督抚及琅(施琅)议善后事。……琅疏言……若弃其地、迁其人……红毛(荷兰人)……乘隙复踞,必窃窥内地,鼓惑人心……寻苏拜等疏亦用琅议,并设县三、府一、巡道一,上命允行。”下列项中,与上述记载不符的是()A.康熙设立台湾省管理一府三县 B.开发台湾利于两岸之间的联系C.台湾地理位置关系到沿海安全 D.收复台湾捍卫了国家领土完整〖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结合所学可知,康熙帝收复台湾后,在台湾设府,台湾隶属福建省,A符合题意,A项正确;开发台湾有利于两岸之间的联系,台湾的地理位置关系到沿海的安全,收复台湾捍卫了国家领土完整,B、C、D项表述正确,均不符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6.19世纪60年代后,清政府在对外交涉中时常援引国际法,有意识地遵照国际法来处理中外关系,但依然未能得到列强的公正对待。这说明,当时的清政府()A.成为列强统治中国工具 B.未能洞察国际法规的本质C.缺乏近代民族国家的意识 D.意识到挽回利权的重要性〖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19世纪60年代中国。从材料可知,清政府已经意识到国际法的重要性,但在处理外交事务时,经常得不到公正对待,说明当时的国际法体系还是为西方列强服务的,清政府没有认识到当时国际法的本质,B项正确;《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排除A项;清政府在对外交涉中常援引国际法,说明清政府已具备民族国家的意识,懂得维护自身利益,排除C项;材料只涉及清政府处理外交事务,未涉及挽回利权,排除D项。故选B项。

7.1917年8月14日,中国向德、奥宣战,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协约国方面,十几万中国劳工远渡重洋前往欧洲前线。为此,鲁迅曾说:“欧战时候的参战,我们不是常常自负的么?但可曾用《论语》感化过德国兵,用《易经》咒翻了潜水艇呢?儒者们引为劳绩的,倒是那大抵目不识丁的华工。”鲁迅的观点旨在()A.反对北洋政府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 B.肯定华工在欧战中展现中国的形象C.否定《论语》和《易经》的时代价值 D.宣扬华工为协约国获胜作出的贡献〖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7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鲁迅认为,国人由参加欧战时的“常常自负”到因华工的努力而“引为劳绩”,世界从华工身上看到了中国的勤劳、勇敢、聪慧和奉献,B项正确;鲁迅肯定华工在欧战中展现中国的形象,未体现鲁迅对参加一战的态度,排除A项;鲁迅肯定华工在欧战中展现中国的形象,没有否定《论语》和《易经》的时代价值,排除C项;鲁迅肯定华工在欧战中展现中国的形象,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8.1924年6月,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的演说中讲到:“我们现在开办这个学校,就是仿效俄国……革命大告成功,像俄国一样,我们中国才可以同世界各国并驾齐驱,中国的民族才可以永远的生存于人类。”由此可见,孙中山()A.动员民众参加国民大革命 B.认为革命离不开俄国的支持C.强调进行革命教育的必要 D.建立革命武装致力救国探索〖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1924年(中国)。据材料“仿效俄国”,“革命大告成功,像俄国一样,我们中国才可以同世界各国并驾齐驱”表明,孙中山效法苏俄创办军校,进行革命斗争,实行国家独立和民族自强,体现了对救国道路的探索,D项正确;仅从材料,无法得出动员民众参加国民大革命,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对俄国革命的学习,并不是革命离不开俄国的支持,排除B项;材料突出的是对俄国革命的学习和借鉴,并未突出革命教育,排除C项。故选D项。9.依据下面表格中的内容判断,“三”的标题应该是第十三章·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一、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制定三、……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A.敌后抗日根据的发展 B.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C.东北抗日联军的奋战 D.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答案〗C〖解析〗根据章节前后逻辑关系可知,这一章是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确立过程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提出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西安事变发生在1936年12月,因此第三节内容应当围绕抗日,而且时间应当是在1935年12月到1936年12月之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东北抗日联军在东北地区抗击日军,C项正确;敌后根据地在这一时期尚未发展,排除A项;革命统一战线是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内容,排除B项;1937年9月两党第二次合作,排除D项。故选C项。10.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这段历史,是领导人民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时期。这一时期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要成果。下列项中,属于这一时期“重要成果”的是()A.中国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B.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使全民病有所医C.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建立起来D.“五讲四美三热爱”成为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最响亮的口号〖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9年到1978年(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一五”时期起到“四五”时期,我国逐步建成了一批门类比较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涉及冶金、汽车、机械、煤炭、石油、电力、通信、化学、国防等领域,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建立起来,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C项正确;邓小平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排除A项;2016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要求,推进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制度整合,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排除B项;“五讲四美三热爱”是20世纪80年代的经典口号,排除D项。故选C项。11.查士丁尼时代重建的圣索菲亚大教堂(下图),内部的墙壁全部用天然花纹大理石石板装饰,还缀有巨大的镶嵌画,气势宏伟,成为拜占庭帝国繁荣富强的标志。这座教堂()A.位于首都巴格达城 B.以罗马式穹顶而闻名C.是拜占庭文化的标志性成就 D.初为伊斯兰教的教堂〖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这座教堂以罗马式穹顶而闻名,B项正确;圣索菲亚大教堂位于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排除A项;《罗马民法大全》是拜占庭文化的标志性成就,排除C项;这座教堂最初是基督教教堂,排除D项。故选B项。12.下表是新航路开辟后各大洲之间的事物扩散和交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类型人口动植物疾病动物植物举例美洲族群混合牛玉米天花影响民族融合、新民族形成农耕技术的传播有利于人口增长,贫瘠地区得到开发造成大量美洲和大洋洲原住民的死亡和原有社会解体A.殖民活动推动了美洲族群混合现象的出现B.人口迁移促进世界动植物向美洲大量迁移C.传染病是美洲原有社会秩序瓦解的主要原因D.全球物种大交换根本上改变了国际政治格局〖答案〗A〖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族群间的交流,形成了新的民族,A项正确;从材料中看不出”大量迁移“,排除B;传染病只是原因之一,看不出是主要原因,排除C;D项太绝对,夸大了物种交换的作用,排除D。13.1831年3月,美国废奴运动的代表人物威廉·加里森创办《解放者》报。他在创刊号上借用《独立宣言》来宣扬黑人和白人一样都享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此后,南部许多城市竞相将《解放者》报销毁。这一现象表明A.《独立宣言》着力维护黑人权益 B.美国南部地区普遍缺乏言论自由C.奴隶制的存废是南北分裂的根源 D.种族歧视问题有深厚的社会基础〖答案〗D〖解析〗材料中废奴运动代表人物的主张和南部反废奴运动,从本质上都反映出种族主义在美国社会有着深厚的社会土壤,也为美国的内战埋下了隐患,故D项正确;《独立宣言》没有维护黑人的权益,故A项错误;南部城市反对废奴,所以销毁主张废奴的《解放者》报并不能体现南方缺乏言论自由,故B项错误;两种经济制度的差异才是南北分裂的根源,而并非奴隶制,故C项错误。14.导致下面柱状图所示经济现象出现的原因是()1950—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年均增长率(%)A.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B.科学技术的新发展C.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D.欧洲一体化的推动〖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此二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推动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二战结束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20年的经济发展,二战结束不可能产生这么长时间的影响,排除A项;世界贸易组织建立于1995年,排除C项;欧洲一体化影响的是欧洲,材料还涉及了美国、日本,排除D项。故选B项。15.据报道,截至2017年底,全球有6850万人因战争、暴力冲突与迫害被迫逃离家园。这一数字相当于泰国的总人口,比前一年增加近300万人,比10年前增加50%。以全球人口比例计算,每110人中就有1人被迫沦为难民。下列联合国为难民做出的努力,依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成立联合国难民署②确定“世界难民日”③通过《关于难民地位公约》④通过《关于难民地位的议定书》A.①③④② 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 D.④③①②〖答案〗A〖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12月14日由联合国大会创建联合国难民署;2000年12月4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第55/76号决议,在这个决议中,大会注意到2001年是1951年的《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五十周年,并且非洲统一组织(非洲联盟)同意国际难民日与6月20日非洲难民日可在同一天举行。大会由此决定从2001年起,把6月20日定为“世界难民日”;1951年7月28日在瑞士日内瓦的联合国难民和无国籍人地位全权代表会议上通过《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关于难民地位的议定书》是1966年11月18日联合国发布的文件。排序正确的是①③④②,A项正确;BCD项排序错误,排除BCD项。故选A项。16.下图为山东滕州黄家岭出图的汉画像石拓片。在拓片中上格为“迎谒”和“锻治”图,下一个包括耕、耱、种的综合农耕场面。该拓片可以用来说明汉代()A.其劳作方式是中国古代重要劳作方式 B.土地兼并问题长期存在C.带有一定的庄园经济的色彩 D.男耕女织、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型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汉朝时期。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汉朝时豪强地主的田庄中汇集“迎谒”的社会活动,“锻冶”“农耕”等经济活动,画像表现了豪强地主势力的强盛,具有一定的庄园经济色彩,C项正确;家庭劳作是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劳作方式,排除A项;材料并没有直接体现土地兼并,更无法说明其长期存在,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家庭式的劳作方式,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17.红军在某一时期的宣传口号先后有:“苗人下山来与汉族共同打倒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军阀”“保护喇嘛,信教自由”“抗日反蒋,保护回民”等。下列口号中,也属于这一时期的是()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C.“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D.“拖死中央军,打死滇军,脚踏川军”〖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红军长征时期(中国)。根据“苗人下山与汉族共同打到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军阀”可知,这一时期与国民党存在明显的斗争,根据“抗日反蒋”可知,此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有侵略我国的举动,二者结合可知此时为红军战略转移时期,结合所学可知,红军长征经过云南时写的标语是:拖死中央军,打死滇军,脚踏川军,D项正确;“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与成立于1905年的中国同盟会有关,与材料的时间不符,排除A项;“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与材料的时间不符,排除B项;“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发生在全民族抗战时期,与材料的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8.古代文明的发展,基本独立,又明显多元。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下列对三人的表述,正确的是()①苏格拉底通过谈话教授哲学挑战流行观念②柏拉图创建“学园”融通哲学和数学知识③苏格拉底涉猎广泛是“百科全书式的学者”④亚里士多德区分了平民政体与寡头政体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古代史(世界)。根据所学可知,苏格拉底通过谈话教授哲学挑战流行观念,柏拉图创建“学园”融通哲学和数学知识,亚里士多德区分了平民政体与寡头政体,①②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被后世称为“三大哲人”,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其著作涉及哲学、政治学、文学、天文学、物理学等领域,对欧洲科学知识系统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③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

19.19世纪60年代,澳大利亚墨尔本的人口由19世纪中叶的8万多上升到40多万,其中多为海外移民,白人人口增长最多,华人次之,华人多数从美国的旧金山漂洋过海而来。结合所学推断,这一时期墨尔本人口猛增的主要原因最有可能是()A.铁路修筑 B.苦力贸易 C.奴隶贸易 D.金矿开采〖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60年代(澳大利亚)。结合所学可知,1851年(工业革命时期)澳大利亚发现了金矿,采矿业迅速发展起来,这导致人口大量聚集,D项正确;铁路修筑不会吸引如此之多的移民,排除A项;苦力贸易主要涉及华人,而材料中增加最多的是白人,排除B项;奴隶贸易主要是在大西洋东西两岸进行的,排除C项。故选D项。20.有学者指出,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力量的强大与美国影响的乏力这两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它(美国)带动别国的能力很差,这与它作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形象不相称。同时它还有一个弱点,当它向外推行某项政策时,往往还有国内一些人的反对,表现出美国的“民主制度与帝国野心的矛盾”。上述“差距”和“弱点”有助于()①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②全球治理体系加速推进③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④推动世界和平发展大势A.①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冷战结束以来,世界的多极化趋势加强,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美国力量的强大与美国影响的乏力这两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同时它还有一个弱点,当它向外推行某项政策时,往往还有国内一些人的反对”,在国际的一些重大事件处理中,存在多方制约美国的因素,全球治理体系加速推进。对于当前的世界治理,推动了和平发展大势,符合人类的共同利益,推动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D①②③④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21.考古学研究方法是指考古学家在进行发掘、分析、研究等工作时所采取的一系列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关于考古学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全方位、多角度的技术分析手段是当代中国考古学研究的新路径B.以搜集、鉴别、整理文献为基础的文献研究法弥补了考古发掘的缺陷C.考古研究有助于探求历史真实,所以历史研究必须以考古发掘为基础D.考古发现决定着历史研究的水平,应建立多学科拓展文物研究的广度和深度〖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当代世界。关于当代考古学研究,采用全方位、多角度的技术分析手段有利于更好的实现考古学研究,A项正确;B项表述逻辑关系颠倒,考古发掘可以弥补文献研究法的缺陷,排除B项;历史研究必须以考古发掘为基础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当代考古学应建立多学科拓展文物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但考古发现决定着历史研究的水平表述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22.邓小平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概念,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在回答现代化问题时明确表示:“我们搞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主要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条件,以自力更生为主。”邓小平同志认为:我国要顺利实现四个现代化建设必须制定和完善社会主义宪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曲折道路也证明了要实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必须要有宪法以及相关法律的保障。——摘编自《邓小平文选》等材料二邓小平对所有计划与建设的可行性都要先进行试验,这与他使用的口号“实事求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相一致。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充满了不确定性和自我怀疑,邓小平又及时地睿智地将这“唯一标准”进行精准解读,让每个实践者都能用它准确地给自己的实践行为量化打分……邓小平和他的同事找到了一条富国强民的道路,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根本转型,不论它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还是它本身治理结构和社会方面。——摘编自(英)理查德·伊文思《邓小平传》材料三进入新时代,改革开放实现由过去长期量变到阶段性质变的转变,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新时代1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10年。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言,过去我们更多是在“摸着石头过河”,注重的是“摸经验和规律”;新时代我们更加注重“顶层设计”,侧重于总结经验和把握规律,蹄疾步稳推进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不断开创我国改革开放新局面。——摘编自贺新元《新时代十年:改革开放史上的里程碑》(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的具体内涵,并分析这一时期完善社会主义宪法的具体措施。(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90年代邓小平对“唯一标准”进行精准解读的事件及意义,并指出“中国根本转型”在国有企业、体制改革方面的表现。(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列举新时代10年中国式现代化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并分析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作用。〖答案〗(1)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措施:1982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事件:南方谈话。意义:为中共十四大召开作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准备。表现: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总体思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大力推进财政、税收、外贸、外汇、价格、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体制改革。(3)伟大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GDP突破100万亿;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生效;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任答3点即可)作用:推动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开创新局面;找到了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正确道路;打破了资本主义现代化方式的唯一性,丰富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世界上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新方案。(任答3点即可)〖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我们搞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20世纪80年代”并结合所学可知,1982年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20世纪90年代”并结合所学可知,1992年邓小平发表了南方谈话。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方谈话,为中共十四大召开作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准备。第三小问:紧扣设问“在国有企业、体制改革方面”,选取改革的举措回答即可,如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总体思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大力推进财政、税收、外贸、外汇、价格、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体制改革。【小问3】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第一小问可结合所学,从国内与国际两方面概括,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GDP突破100万亿;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生效;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三“蹄疾步稳推进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不断开创我国改革开放新局面”并结合所学分析即可,如推动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开创新局面;找到了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正确道路;打破了资本主义现代化方式的唯一性,丰富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世界上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新方案。23.社会产业结构变化引起社会结构、上层建筑、生活方式等的深刻嬗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市民可以在城市里自由流动,这是市民享有的个人自由;市民可以随时向城市法庭提出诉讼请求和控告,这是司法自由;市民可以控制自己的财产,并随便处置它们,这是承认城市市民财产私有制。城市特许状最终确认了市民的身份自由,保障市民的人身安全,确认市民在城市中的土地自由使用权和所有权,免除市民各项封建赋税,确定市民享有某些特定的经济特权。——据侯建新《交融与创生:西欧文明的三个来源》等材料二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赖以生产和占有产品的基础本身也就从它的脚下被挖掉了。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摘自马克思、恩格斯《宣言》材料三西方学者称当代(二战后)西方社会为“后工业社会”“知识社会”“信息时代”“新工业社会”。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一方面加大公共事业开支,以保证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安全,制定经济发展计划,通过利率、税收等杠杆进行调控;另一方面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这些措施不尽相同,但它们都佐证了西方工业文明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下)(1)“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根据材料一,阐述中古时期西欧生产关系的变化赋与市民阶层的各种自由。(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掘墓人”的涵义。马克思、恩格斯是如何把掘墓人的伟大使命置于科学之上的?(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从“社会结构新变化”的角度概述二战后“西方文明已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答案〗(1)阐述:随着工商业逐渐兴起和繁荣,庄园逐渐走向衰落,城市兴起。市民阶级取得城市自治权,拥有自由流动、司法自由、财产自由、身份自由、土地自由、经济特权等。(2)涵义: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和共产主义的建设者。理论阐述:马克思撰写《资本论》,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家剥削的秘密。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唯物史观,科学地揭示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辩证关系,指出了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巨大作用。(3)概述:科学技术新发展促进生产力提高,农业和工业就业人口比重下降,服务业人口比重增加,“中间阶层”人数增加。这种社会结构多层次化现象,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在生产关系上的反映。〖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世纪的西欧。阐述:根据材料“城市特许状最终确认了市民的身份自由,保障市民的人身安全,确认市民在城市中的土地自由使用权和所有权”可知为市民阶级取得城市自治权,拥有自由流动、司法自由、财产自由、身份自由、土地自由、经济特权等。从城市兴起角度分析为随着工商业逐渐兴起和繁荣,庄园逐渐走向衰落,城市兴起。【小问2】本题第一小问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世界。根据材料“它首先生产的是它自身的掘墓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可知涵义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和共产主义的建设者。本题第二小问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的世界。从剩余价值学说阐述为马克思撰写《资本论》,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和资本家剥削的秘密。从唯物史观角度阐述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了唯物史观,科学地揭示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辩证关系,指出了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巨大作用。【小问3】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的世界。从社会结构变化角度分析为科学技术新发展促进生产力提高,农业和工业就业人口比重下降,服务业人口比重增加,“中间阶层”人数增加。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角度分析为这种社会结构多层次化现象,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在生产关系上的反映。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治平至百余年,可谓久矣。然言其户口,则视三十年以前增五倍焉,视六十年以前增十倍焉,视百年、百数十年以前不啻增二十倍焉……然亦(田与屋)不过增一倍而止矣,或增三倍五倍而止矣,是田与屋之数常处其不足,而户与口之数常处其有余也。……曰:天地有法乎?曰:水旱疾疫,即天地调剂之法也。然民之道水旱疾疫而不幸者,不过十之一二矣。曰:君、相有法乎?曰:使野无闲田,民无剩力,疆土之新辟者,移种民以居之,赋税之繁重者,酌今昔而减之,禁其浮靡,抑其兼并,遇有水旱疾疫,则开仓廪,悉府库以赈之,如是而已,是亦君、相调剂之法也。要之,治平之久,天地不能不生人,而天地之所以养人者,原不过此数也;治平之久,君、相亦不能使人不生,而君、相之所以为民计者,亦不过前此数法也。此吾所以为治平之民虑也。——引自(清朝乾嘉时期)洪亮吉《治平篇》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简要评价洪亮吉“治平”之策的建议。〖答案〗洪吉亮提醒统治者盛世之下存在危机,但他的建议治标不能治本(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洪吉亮就当时存在人地矛盾尖锐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虽然自然界(天地)的力量使人民遭受水旱疾疫,人口数量会减少,但是更需要统治者(君相)采取开辟新土、减轻赋税、提倡节俭、抑制兼并、开仓救赈等措施来克服一些人多带来的困难。以上措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没有提升生产力,很难从根本上解决人口问题。采分要点说明:(提出建议的背景)危机的表现:人地矛盾尖锐。解决危机的建议:①自然界(天地)的力量使人民遭受水旱疾疫,人口数量减少;②统治者(君相)采取开辟新土、减轻赋税、提倡节俭、抑制兼并、开仓救赈等措施来克服一些人多带来的困难。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的理由:没有提升生产力,很难从根本上解决人口问题。总观点:洪吉亮提醒统治者盛世之下存在危机,但他的建议不能治本(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解析〗本题为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清朝时期的中国。本题需要从三个视角进行回答:根据材料,点明洪吉亮提出“治平”之策的背景与内容;辩证评价其观点;最后总结。材料中“治平至百余年,可谓久矣。然言其户口,则视三十年以前增五倍焉,视六十年以前增十倍焉,视百年、百数十年以前不啻增二十倍焉。然亦(田与屋)不过增一倍而止矣,或增三倍五倍而止矣,是田与屋之数常处其不足,而户与口之数常处其有余也”展示了盛世之下,人地矛盾尖锐的危机;顺势提出解决之法,从“天地有法乎?”“君、相有法乎?”的角度提出影响人口的因素,缓解人口压力的措施。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来辩证看待这些政策,从根本上解决这些人地矛盾还需要从提升生产力方面入手。浙江省2024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适应性考试(四)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易经·系辞》中说:“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这说明()A.相当数量和规模聚居点的形成与畜牧业直接相关B.筑屋定居的村落为人们进行集体活动提供了便利C.兴隆洼遗址作为半穴居房址被誉为“华夏第一村”D.人类居住形式大致经历了穴居到地面筑屋的演变〖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的中国。根据材料“穴居”“宫室”可得出人类居住形式发生变化,从穴居到地面筑屋,D项正确;相当数量和规模聚居点的形成与农业发展有关,排除A项;材料与集体活动、兴隆洼遗址无关,排除BC项。故选D项。2.商鞅由魏入秦后对秦孝公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以下对商鞅变法“不法古”的分析不符合历史逻辑的是()A.废除世卿世禄制,打击了贵族特权 B.废井田开阡陌,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C.推行什伍连坐制,着眼于社会治安 D.推行个体小家庭,推动小农经济兴起〖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可知,商鞅强调无论治理天下还是国家,都不能按照死板的方法去做,要灵活根据实际情况变通。结合所学可知,商鞅在变法中强制推行个体小家庭制度,奖励一家一户男耕女织的生产,鼓励垦荒,促进了秦国小农经济的发展,选项中的“兴起”表述错误,D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废除世卿世禄制,承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打击了传统旧贵族的利益,A项排除;商鞅变法在经济上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制,并实行平等的赋税,B项排除;商鞅编订户口,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规定居民要登记各人户籍,开始按户按人口征收军赋,推行什伍连坐制,着眼于社会治安,C项排除;故选D项。3.经过60余年的修养生息,西汉国力强盛。汉武帝继位后,进行改革并积极开拓疆域。下列各项,属于汉武帝改革措施的是()A.采取“与民休息”政策 B.设直接为皇帝掌控的中朝C.分封一批同姓的诸侯王 D.在乌垒城设置西域都护府〖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设立中外朝制度,加强了君主专制,B项正确;A项是汉初的政策,排除A项;C项是汉高祖的措施,排除C项;西域都护府是汉宣帝时设立的,排除D项。故选B项。4.唐政府在外侨聚居区专门设立"蕃坊",可以自由居住、自由贸易。然而安史之乱后,"京兆府奏……准式令,中国人不合私与外国人交通、买卖、婚娶、来往,又举取蕃客栈……重请禁之"。这一变化反映出唐朝()A.朝贡贸易体制废弛 B.海上丝绸之路繁荣C.领土主权意识增强 D.对外政策因时而变〖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唐政府在外侨聚居区专门设立‘蕃坊’,可以自由居住、自由贸易。然而安史之乱后……中国人不合私与外国人交通、买卖、婚娶、来往,又举取蕃客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初唐时期,社会稳定,国家强盛,唐朝政府在外侨聚居区专门设立“蕃坊”,推行较为开放的对外政策,而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由盛转衰,社会动荡,对外政策相对保守,体现了唐朝对外政策因时而变,D项正确;根据所学朝贡贸易体制史实可知,唐朝时期我国朝贡贸易体制没有废弛,排除A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盛唐时期和晚唐时期对外政策的不同,没有强调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现象,排除B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唐朝不同历史时期对外政策的不同,体现了唐朝对外政策因时而变,没有强调唐朝对领土主权意识的增强,排除C项。故选D项。5.据《清史稿》记载:“(康熙帝)遣侍郎苏拜至福建,与督抚及琅(施琅)议善后事。……琅疏言……若弃其地、迁其人……红毛(荷兰人)……乘隙复踞,必窃窥内地,鼓惑人心……寻苏拜等疏亦用琅议,并设县三、府一、巡道一,上命允行。”下列项中,与上述记载不符的是()A.康熙设立台湾省管理一府三县 B.开发台湾利于两岸之间的联系C.台湾地理位置关系到沿海安全 D.收复台湾捍卫了国家领土完整〖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反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结合所学可知,康熙帝收复台湾后,在台湾设府,台湾隶属福建省,A符合题意,A项正确;开发台湾有利于两岸之间的联系,台湾的地理位置关系到沿海的安全,收复台湾捍卫了国家领土完整,B、C、D项表述正确,均不符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6.19世纪60年代后,清政府在对外交涉中时常援引国际法,有意识地遵照国际法来处理中外关系,但依然未能得到列强的公正对待。这说明,当时的清政府()A.成为列强统治中国工具 B.未能洞察国际法规的本质C.缺乏近代民族国家的意识 D.意识到挽回利权的重要性〖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19世纪60年代中国。从材料可知,清政府已经意识到国际法的重要性,但在处理外交事务时,经常得不到公正对待,说明当时的国际法体系还是为西方列强服务的,清政府没有认识到当时国际法的本质,B项正确;《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排除A项;清政府在对外交涉中常援引国际法,说明清政府已具备民族国家的意识,懂得维护自身利益,排除C项;材料只涉及清政府处理外交事务,未涉及挽回利权,排除D项。故选B项。

7.1917年8月14日,中国向德、奥宣战,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协约国方面,十几万中国劳工远渡重洋前往欧洲前线。为此,鲁迅曾说:“欧战时候的参战,我们不是常常自负的么?但可曾用《论语》感化过德国兵,用《易经》咒翻了潜水艇呢?儒者们引为劳绩的,倒是那大抵目不识丁的华工。”鲁迅的观点旨在()A.反对北洋政府加入协约国一方作战 B.肯定华工在欧战中展现中国的形象C.否定《论语》和《易经》的时代价值 D.宣扬华工为协约国获胜作出的贡献〖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7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鲁迅认为,国人由参加欧战时的“常常自负”到因华工的努力而“引为劳绩”,世界从华工身上看到了中国的勤劳、勇敢、聪慧和奉献,B项正确;鲁迅肯定华工在欧战中展现中国的形象,未体现鲁迅对参加一战的态度,排除A项;鲁迅肯定华工在欧战中展现中国的形象,没有否定《论语》和《易经》的时代价值,排除C项;鲁迅肯定华工在欧战中展现中国的形象,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8.1924年6月,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的演说中讲到:“我们现在开办这个学校,就是仿效俄国……革命大告成功,像俄国一样,我们中国才可以同世界各国并驾齐驱,中国的民族才可以永远的生存于人类。”由此可见,孙中山()A.动员民众参加国民大革命 B.认为革命离不开俄国的支持C.强调进行革命教育的必要 D.建立革命武装致力救国探索〖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1924年(中国)。据材料“仿效俄国”,“革命大告成功,像俄国一样,我们中国才可以同世界各国并驾齐驱”表明,孙中山效法苏俄创办军校,进行革命斗争,实行国家独立和民族自强,体现了对救国道路的探索,D项正确;仅从材料,无法得出动员民众参加国民大革命,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对俄国革命的学习,并不是革命离不开俄国的支持,排除B项;材料突出的是对俄国革命的学习和借鉴,并未突出革命教育,排除C项。故选D项。9.依据下面表格中的内容判断,“三”的标题应该是第十三章·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一、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制定三、……四、西安事变和平解决A.敌后抗日根据的发展 B.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C.东北抗日联军的奋战 D.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答案〗C〖解析〗根据章节前后逻辑关系可知,这一章是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确立过程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提出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西安事变发生在1936年12月,因此第三节内容应当围绕抗日,而且时间应当是在1935年12月到1936年12月之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东北抗日联军在东北地区抗击日军,C项正确;敌后根据地在这一时期尚未发展,排除A项;革命统一战线是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内容,排除B项;1937年9月两党第二次合作,排除D项。故选C项。10.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这段历史,是领导人民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时期。这一时期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要成果。下列项中,属于这一时期“重要成果”的是()A.中国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B.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使全民病有所医C.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建立起来D.“五讲四美三热爱”成为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最响亮的口号〖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9年到1978年(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一五”时期起到“四五”时期,我国逐步建成了一批门类比较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涉及冶金、汽车、机械、煤炭、石油、电力、通信、化学、国防等领域,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建立起来,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C项正确;邓小平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排除A项;2016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要求,推进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制度整合,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统一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排除B项;“五讲四美三热爱”是20世纪80年代的经典口号,排除D项。故选C项。11.查士丁尼时代重建的圣索菲亚大教堂(下图),内部的墙壁全部用天然花纹大理石石板装饰,还缀有巨大的镶嵌画,气势宏伟,成为拜占庭帝国繁荣富强的标志。这座教堂()A.位于首都巴格达城 B.以罗马式穹顶而闻名C.是拜占庭文化的标志性成就 D.初为伊斯兰教的教堂〖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这座教堂以罗马式穹顶而闻名,B项正确;圣索菲亚大教堂位于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排除A项;《罗马民法大全》是拜占庭文化的标志性成就,排除C项;这座教堂最初是基督教教堂,排除D项。故选B项。12.下表是新航路开辟后各大洲之间的事物扩散和交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类型人口动植物疾病动物植物举例美洲族群混合牛玉米天花影响民族融合、新民族形成农耕技术的传播有利于人口增长,贫瘠地区得到开发造成大量美洲和大洋洲原住民的死亡和原有社会解体A.殖民活动推动了美洲族群混合现象的出现B.人口迁移促进世界动植物向美洲大量迁移C.传染病是美洲原有社会秩序瓦解的主要原因D.全球物种大交换根本上改变了国际政治格局〖答案〗A〖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新航路的开辟促进了族群间的交流,形成了新的民族,A项正确;从材料中看不出”大量迁移“,排除B;传染病只是原因之一,看不出是主要原因,排除C;D项太绝对,夸大了物种交换的作用,排除D。13.1831年3月,美国废奴运动的代表人物威廉·加里森创办《解放者》报。他在创刊号上借用《独立宣言》来宣扬黑人和白人一样都享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此后,南部许多城市竞相将《解放者》报销毁。这一现象表明A.《独立宣言》着力维护黑人权益 B.美国南部地区普遍缺乏言论自由C.奴隶制的存废是南北分裂的根源 D.种族歧视问题有深厚的社会基础〖答案〗D〖解析〗材料中废奴运动代表人物的主张和南部反废奴运动,从本质上都反映出种族主义在美国社会有着深厚的社会土壤,也为美国的内战埋下了隐患,故D项正确;《独立宣言》没有维护黑人的权益,故A项错误;南部城市反对废奴,所以销毁主张废奴的《解放者》报并不能体现南方缺乏言论自由,故B项错误;两种经济制度的差异才是南北分裂的根源,而并非奴隶制,故C项错误。14.导致下面柱状图所示经济现象出现的原因是()1950—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年均增长率(%)A.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B.科学技术的新发展C.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D.欧洲一体化的推动〖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此二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推动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二战结束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20年的经济发展,二战结束不可能产生这么长时间的影响,排除A项;世界贸易组织建立于1995年,排除C项;欧洲一体化影响的是欧洲,材料还涉及了美国、日本,排除D项。故选B项。15.据报道,截至2017年底,全球有6850万人因战争、暴力冲突与迫害被迫逃离家园。这一数字相当于泰国的总人口,比前一年增加近300万人,比10年前增加50%。以全球人口比例计算,每110人中就有1人被迫沦为难民。下列联合国为难民做出的努力,依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成立联合国难民署②确定“世界难民日”③通过《关于难民地位公约》④通过《关于难民地位的议定书》A.①③④② 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 D.④③①②〖答案〗A〖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50年12月14日由联合国大会创建联合国难民署;2000年12月4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第55/76号决议,在这个决议中,大会注意到2001年是1951年的《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五十周年,并且非洲统一组织(非洲联盟)同意国际难民日与6月20日非洲难民日可在同一天举行。大会由此决定从2001年起,把6月20日定为“世界难民日”;1951年7月28日在瑞士日内瓦的联合国难民和无国籍人地位全权代表会议上通过《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关于难民地位的议定书》是1966年11月18日联合国发布的文件。排序正确的是①③④②,A项正确;BCD项排序错误,排除BCD项。故选A项。16.下图为山东滕州黄家岭出图的汉画像石拓片。在拓片中上格为“迎谒”和“锻治”图,下一个包括耕、耱、种的综合农耕场面。该拓片可以用来说明汉代()A.其劳作方式是中国古代重要劳作方式 B.土地兼并问题长期存在C.带有一定的庄园经济的色彩 D.男耕女织、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型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汉朝时期。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汉朝时豪强地主的田庄中汇集“迎谒”的社会活动,“锻冶”“农耕”等经济活动,画像表现了豪强地主势力的强盛,具有一定的庄园经济色彩,C项正确;家庭劳作是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劳作方式,排除A项;材料并没有直接体现土地兼并,更无法说明其长期存在,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家庭式的劳作方式,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17.红军在某一时期的宣传口号先后有:“苗人下山来与汉族共同打倒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军阀”“保护喇嘛,信教自由”“抗日反蒋,保护回民”等。下列口号中,也属于这一时期的是()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C.“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D.“拖死中央军,打死滇军,脚踏川军”〖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红军长征时期(中国)。根据“苗人下山与汉族共同打到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军阀”可知,这一时期与国民党存在明显的斗争,根据“抗日反蒋”可知,此时日本帝国主义已经有侵略我国的举动,二者结合可知此时为红军战略转移时期,结合所学可知,红军长征经过云南时写的标语是:拖死中央军,打死滇军,脚踏川军,D项正确;“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与成立于1905年的中国同盟会有关,与材料的时间不符,排除A项;“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与材料的时间不符,排除B项;“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发生在全民族抗战时期,与材料的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8.古代文明的发展,基本独立,又明显多元。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下列对三人的表述,正确的是()①苏格拉底通过谈话教授哲学挑战流行观念②柏拉图创建“学园”融通哲学和数学知识③苏格拉底涉猎广泛是“百科全书式的学者”④亚里士多德区分了平民政体与寡头政体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古代史(世界)。根据所学可知,苏格拉底通过谈话教授哲学挑战流行观念,柏拉图创建“学园”融通哲学和数学知识,亚里士多德区分了平民政体与寡头政体,①②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被后世称为“三大哲人”,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其著作涉及哲学、政治学、文学、天文学、物理学等领域,对欧洲科学知识系统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③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

19.19世纪60年代,澳大利亚墨尔本的人口由19世纪中叶的8万多上升到40多万,其中多为海外移民,白人人口增长最多,华人次之,华人多数从美国的旧金山漂洋过海而来。结合所学推断,这一时期墨尔本人口猛增的主要原因最有可能是()A.铁路修筑 B.苦力贸易 C.奴隶贸易 D.金矿开采〖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60年代(澳大利亚)。结合所学可知,1851年(工业革命时期)澳大利亚发现了金矿,采矿业迅速发展起来,这导致人口大量聚集,D项正确;铁路修筑不会吸引如此之多的移民,排除A项;苦力贸易主要涉及华人,而材料中增加最多的是白人,排除B项;奴隶贸易主要是在大西洋东西两岸进行的,排除C项。故选D项。20.有学者指出,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力量的强大与美国影响的乏力这两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它(美国)带动别国的能力很差,这与它作为“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形象不相称。同时它还有一个弱点,当它向外推行某项政策时,往往还有国内一些人的反对,表现出美国的“民主制度与帝国野心的矛盾”。上述“差距”和“弱点”有助于()①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②全球治理体系加速推进③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④推动世界和平发展大势A.①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当代(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冷战结束以来,世界的多极化趋势加强,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美国力量的强大与美国影响的乏力这两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同时它还有一个弱点,当它向外推行某项政策时,往往还有国内一些人的反对”,在国际的一些重大事件处理中,存在多方制约美国的因素,全球治理体系加速推进。对于当前的世界治理,推动了和平发展大势,符合人类的共同利益,推动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D①②③④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21.考古学研究方法是指考古学家在进行发掘、分析、研究等工作时所采取的一系列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关于考古学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全方位、多角度的技术分析手段是当代中国考古学研究的新路径B.以搜集、鉴别、整理文献为基础的文献研究法弥补了考古发掘的缺陷C.考古研究有助于探求历史真实,所以历史研究必须以考古发掘为基础D.考古发现决定着历史研究的水平,应建立多学科拓展文物研究的广度和深度〖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以得出准确时空是当代世界。关于当代考古学研究,采用全方位、多角度的技术分析手段有利于更好的实现考古学研究,A项正确;B项表述逻辑关系颠倒,考古发掘可以弥补文献研究法的缺陷,排除B项;历史研究必须以考古发掘为基础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当代考古学应建立多学科拓展文物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但考古发现决定着历史研究的水平表述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22.邓小平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概念,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方向。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在回答现代化问题时明确表示:“我们搞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主要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条件,以自力更生为主。”邓小平同志认为:我国要顺利实现四个现代化建设必须制定和完善社会主义宪法。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曲折道路也证明了要实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必须要有宪法以及相关法律的保障。——摘编自《邓小平文选》等材料二邓小平对所有计划与建设的可行性都要先进行试验,这与他使用的口号“实事求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相一致。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充满了不确定性和自我怀疑,邓小平又及时地睿智地将这“唯一标准”进行精准解读,让每个实践者都能用它准确地给自己的实践行为量化打分……邓小平和他的同事找到了一条富国强民的道路,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根本转型,不论它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还是它本身治理结构和社会方面。——摘编自(英)理查德·伊文思《邓小平传》材料三进入新时代,改革开放实现由过去长期量变到阶段性质变的转变,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新时代1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10年。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言,过去我们更多是在“摸着石头过河”,注重的是“摸经验和规律”;新时代我们更加注重“顶层设计”,侧重于总结经验和把握规律,蹄疾步稳推进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不断开创我国改革开放新局面。——摘编自贺新元《新时代十年:改革开放史上的里程碑》(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的具体内涵,并分析这一时期完善社会主义宪法的具体措施。(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90年代邓小平对“唯一标准”进行精准解读的事件及意义,并指出“中国根本转型”在国有企业、体制改革方面的表现。(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列举新时代10年中国式现代化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并分析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作用。〖答案〗(1)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措施:1982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事件:南方谈话。意义:为中共十四大召开作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准备。表现: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总体思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大力推进财政、税收、外贸、外汇、价格、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体制改革。(3)伟大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GDP突破100万亿;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生效;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任答3点即可)作用:推动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开创新局面;找到了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正确道路;打破了资本主义现代化方式的唯一性,丰富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世界上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新方案。(任答3点即可)〖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我们搞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20世纪80年代”并结合所学可知,1982年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小问2】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20世纪90年代”并结合所学可知,1992年邓小平发表了南方谈话。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方谈话,为中共十四大召开作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准备。第三小问:紧扣设问“在国有企业、体制改革方面”,选取改革的举措回答即可,如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总体思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大力推进财政、税收、外贸、外汇、价格、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体制改革。【小问3】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第一小问可结合所学,从国内与国际两方面概括,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GDP突破100万亿;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生效;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三“蹄疾步稳推进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不断开创我国改革开放新局面”并结合所学分析即可,如推动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开创新局面;找到了中国实现现代化的正确道路;打破了资本主义现代化方式的唯一性,丰富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世界上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新方案。23.社会产业结构变化引起社会结构、上层建筑、生活方式等的深刻嬗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