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等级性考试模拟(四)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4届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等级性考试模拟(四)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4届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等级性考试模拟(四)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4届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等级性考试模拟(四)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4届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等级性考试模拟(四)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2江苏省2024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等级性考试模拟(四)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诗经》中《卷耳》、《采薇》等篇描述了西周时期妇女们采集荇菜、卷耳、野麦、野桃、野李等的情景与心情;在《野有死磨》、《兔爰》等篇中记述了西周时期猎人们捕获獐、鹿、雉、鹑、兔、獾,渔夫们设网捕获鳣、鲔等的情况。据此可知,西周时期()A.仍存在着渔猎采集的经济生活 B.农畜牧业尚未形成独立的经济形态C.农畜牧业的出现促进文化传播 D.人们怀念原始社会集体劳作的快乐〖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时期(中国)。根据“妇女采集”、“猎人们捕获”、“渔夫们设网捕获”等信息可知,西周时期的民众仍然存在渔猎采集行为,A项正确;农畜业在西周之前就已经形成独立的经济形态,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西周时期的经济形态内容,而不是农畜牧业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西周时期的经济形态,并不能体现人们的心态,排除D项。故选A项。2.公元前141年,汉景帝末年,时任蜀郡太守文翁“见蜀地辟陋有蛮夷风”,便“欲诱进化之”,自此便有了成都城南的“石室精舍”,即中国第一所地方官办学校,随即蜀地好学之风兴起。汉武帝将文翁办学经验向全国推广,“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汉武帝此举旨在()A.探索更高效的选拔人才机制 B.打造政令统一的中央集权制C.加速儒学向基层传播的速度 D.逐渐消解地方郡国并行制度〖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型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时空是汉武帝时期。根据材料可知,汉武帝推广文翁办学经验,旨在让更多地方设立学校,学习儒家思想。这样可以加速儒学向基层的传播速度,使更多人接受儒家教育,统一思想,维护君主专制,C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提及关于选拔人才机制的内容,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虽然推广文翁办学经验有助于统一全国的思想文化,但要想“打造政令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简单依靠办学即强化儒学是很难办到的,或者说很难迅速取得实效,排除B项;材料中并未提及关于地方郡国并行制度的内容,且这一问题主要是靠推恩令解决而不是思想统一,排除D项。故选C项。3.北魏皇帝“赐名”,是利用拓跋鲜卑传统进行统治的一种做法。孝文帝统治时期,扩大了赐名的范围,增加了赐名的人数,尤其是将境内汉族大族作为主要赐名对象,并使这些大族获得赐名的人数远远超过拓跋鲜卑贵族。孝文帝这一做法有利于()A.强化祖源认同 B.推动民族交融 C.社会阶层流动 D.抑制鲜卑贵族〖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魏(中国)。据材料“尤其是将境内汉族大族作为主要赐名对象,并使这些大族获得赐名的人数远远超过拓跋鲜卑贵族”及所学知识可知,孝文帝时期将鲜卑族的传统应用于汉族,将境内汉族大族作为主要赐名对象,有利于改善汉族与鲜卑族的民族关系,促进民族交融,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生将鲜卑族的做法应用到汉人,没有体现鲜卑族和汉族有共同的祖先,排除A项;扩大的赐名范围,增加的赐名人数是在地主阶级内部进行,不能体现阶层流动,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被赐姓的人有什么样的权力,汉族大族赐名的人数增加并不意味牵制鲜卑贵族,排除D项。故选B项。4.元政府规定除“五岳四渎等载在祀典者,所在官司依例岁时致祭”外,不许在城邑、村坊“聚集人众,祈赛神社”。到元代中期,对城乡“唱词聚众的勾当”等娱乐活动也明令禁止。元政府此举()A.冲击了社会人伦道德观 B.意在强化地方社会控制C.恶化了文人的生存环境 D.动摇了民众的宗教信仰〖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元政府的规定旨在加强对地方社会的控制,防止可能引发的社会不稳定因素。禁止聚集人众祈赛神社和娱乐活动,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防止潜在的群体性事件,B项正确;本题主要表述元朝对于民间群众活动的控制,不是社会人伦道德观,排除A项;加强民间群众活动的控制与“恶化了文人的生存环境”没有直接联系,排除C项;本题主旨为严禁民间聚集性活动,而“民众的宗教信仰”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5.下表为16—18世纪中国金银比价表,表中数据的变化()年份金银比价15341∶6.36316221∶8.0016771∶9.001741—17501∶11.77A.缘于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B.受益于大西洋贸易网络的形成C.利于商品流通规模的扩大 D.反映出传统小农经济日益衰微〖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本质题、原因题、影响题。时空是:16-18世纪中国。材料反映16-18世纪中国银价下跌,结合所学,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用白银交换中国商品,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导致中国银价下跌。也即题干所示中国银价下跌反映中西方贸易的发展和商品流通规模的扩大,C项正确;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南宋时期,也即12-13世纪,排除A项;结合所学,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与葡萄牙经营跨越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贸易,西班牙经营横跨太平洋贸易有关,而主要非得益于大西洋贸易网络形成,排除B项;16-18世纪中国处于明朝中后期至清朝前中期,这一时期中国经济继续发展而非日益衰微,排除D项。故选C项。6.同治十一年(1872年),左宗棠将西安机器局搬迁至兰州,更名为兰州制造局。为了增强兰州制造局的技术力量,他延请浙江、广东、福建等地的工匠,又委派颇懂机器的总兵赖长主持工厂事务,使兰州变成了一个积蓄军火的大本营。兰州制造局的开办()A.有利于应对西北边疆危机 B.开启了中国机器生产的先河C.致力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D.创新了民族工业的经营方式〖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目的、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洋务运动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左宗棠将西安机器局搬迁至兰州,更名为兰州制造局。据所学可知,兰州制造局属于洋务企业,生产的武器主要装配清朝的军队,当时中国西北边疆出现危机,地处西北的兰州制造局可以在清朝平定西北边疆危机中发挥重要作用,A项正确;开启近代中国机器生产先河的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开始于19世纪60年代,材料涉及时间是1872年,排除B项;据题干时间1872年可知,当时太平天国运动已经失败,排除C项;据材料可知,兰州制造局属于洋务派创办的军用企业,军用企业的经营模式属于官办,并非民族工业的经营方式,排除D项。故选A项。7.俄国十月革命发生后,孙中山致电列宁对其革命成功表示贺忱,1922年孙中山说“现在我深信,中国革命的惟一实际的真诚的朋友是苏俄”。1924年1月,他按照苏俄及共产国际的建议,在国民党一大上正式确立了“联俄容共”政策。这说明孙中山()A.思想转变深受国共合作影响 B.思想突破,属于民主革命范畴C.将中国和世界革命联系起来 D.关注世界,正在实现阶级转型〖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2年、1924年(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十月革命后,孙中山将苏俄视为中国革命的朋友,并接受苏俄和共产国际建议,确立了“联俄容共”政策,说明孙中山将中国和世界革命联系起来,C项正确。孙中山思想转变促进了国共合作,选项因果倒置,排除A项;孙中山只是提出了“联俄容共”政策,而其思想突破为新三民主义,排除B项;孙中山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并未转型,排除D项。故选C项。8.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以彻底地将中国从帝国主义压榨之下解放出来为目的。宣布中国民族的完全自主与独立,不承认帝国主义在华的政治上、经济上的一切特权;宣布一切与反革命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无效;否认反革命政府的一切外债”。这表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府()A.开创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B.代表中华民族根本利益C.把工作重心转向到民族革命 D.掀起了“改订新约”运动〖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以彻底地将中国从帝国主义压榨之下解放出来为目的。宣布中国民族的完全自主与独立,不承认帝国主义在华的政治上、经济上的一切特权;宣布一切与反革命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无效;否认反革命政府的一切外债”可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要彻底废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实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因此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华苏维埃的革命任务,与外交无关,排除A项;1931年,全面抗日战争尚未爆发,党的工作重心还没有转向民族革命,排除C项;掀起“改订新约”运动的是南京国民政府,排除D项。故选B项。9.1949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指出,老解放区教育,以巩固与提高为主;新解放区教育则是争取团结改造知识分子。此外,必须维持原有学校,逐步改善。对中国人办的私立学校,一般采用保护维持,加强领导,逐步改造的方针。这一会议精神()A.有利于新中国教育体系的完善 B.服务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C.体现了新民主主义教育的性质 D.捍卫了新中国的教育主权〖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提示〗词,可知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是:1949年(中国)。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老解放区和新解放区教育的发展方针,提出了改善原有学校、维持和改造私立学校的方针,确立了“改革旧教育,建设新教育”的任务和方针政策,有利于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A项正确;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在1956年,排除B项;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强调了教育必须为工农服务,必须为国家的生产建设服务的方针,是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这些在材料中未提及,排除C项;材料未提及接收教会学校、掌握完整的教育管辖权和独立自主的教育发展权等,无法得出捍卫教育主权,排除D项。故选A项。10.据孙冶方回忆,他在参加1978年中国社科院经济学家考察团到南斯拉夫、罗马尼亚考察时,对南斯拉夫“没有自发势力的市场”的提法、计划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主要特点的认识印象深刻,对“用经济办法管理经济”有了新的理解。该回忆表明东欧改革()A.推动改革开放成为国人的共识 B.引导党认识到社会主义的本质C.丰富了中国改革理论的思想资源 D.促成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78年(中国)。据材料“对南斯拉夫‘没有自发势力的市场’的提法、计划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主要特点的认识印象深刻,对‘用经济办法管理经济’有了新的理解。”可知,东欧改革对中国的改革开放起到了一定的启蒙作用,C项正确;推动改革开放成为国人的共识不符合史实,绝对化了,排除A项;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本质分析是在1992年南方谈话提出的,排除B项;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1992年,排除D项。故选C项。11.据考古学家研究,位于埃及和赫梯贸易线上的城市麦吉多出土了许多象牙制品,象牙是经埃及从非洲引入;其中一块象牙制品上雕刻了赫梯神灵和符号,而且雕刻技艺和艺术风格具有赫梯特征;这块象牙制品原来归驻扎在麦吉多的埃及官吏所有。这一研究可以用来说明()A.希腊文化的中心东移 B.波斯帝国的区域扩张C.古代区域文明的交流 D.欧非贸易与文化传播〖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亚非)。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麦吉多出土了埃及的象牙制品,且象牙制品上雕刻了小亚细亚的符合,由此可以看出埃及和赫梯之间存在文化的交流,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希腊文化,排除A项;波斯帝国建立时间公元前550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赫梯帝国位于小亚细亚地区属于亚洲,埃及属于非洲,排除D项。故选C项。12.12、13世纪,欧洲政府的档案(包括官员指令、财产契约、经济档案和司法记录等)数量大量增长,权力不再依靠个人忠诚来定义,权力的实施越来越少依靠力量,而是通过记载着各种声明、税务记录和皇家法令的羊皮纸来实施。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中世纪欧洲()A.教育事业的发展 B.自由城市的普及C.皇帝权威的衰落 D.人文主义的盛行〖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的欧洲。根据“权力不再依靠个人忠诚来定义,权力的实施越来越少依靠力量,而是通过记载着各种声明、税务记录和皇家法令的羊皮纸来实施”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出现这种情况是中世纪欧洲教育得到发展,教育的发展使各种声明、记录、法令等能够在普通民众中得到推广和接受,从而不再单一依靠统治者的个人权威,A项正确;中世纪的欧洲,城市开始兴起,但自由城市普及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B项;中世纪的欧洲教会势力强大,皇帝或者国王匍匐于教权之下,权威衰落的说法有误,排除C项;12、13世纪的欧洲,教会势力强大,人文主义尚未得到盛行,排除D项。故选A项。13.如表内容从侧面反映了()城市绿地发展主要事件巴黎1855年,文塞纳林苑森林公园建成,与布洛尼林苑呼应,形成“巴黎绿肺”斯德哥尔摩1866年,斯德哥尔摩市议会改革,在林德哈根新的城市规划中提出连续的公园系统圣彼得堡1880年,市政当局筹集资金建设公共花园伦敦1898年,霍华德田园城市基本构想提出伦敦大都会绿化带A.工业化导致了城市环境的污染 B.近代工业城市发展逐渐向乡村拓展C.工业革命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 D.政府在公共设施与服务上需要立法〖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欧洲)。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工业革命导致环境污染,19世纪中后期,西欧各国日渐重视生态治理,A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城市绿地的发展只能说明城市由于工业革命的污染,开始注重环境建设,无法得出工业城市向乡村拓展,排除B项;工业革命使得人对自然的破坏力大增,从而对人类健康带来危害,此后人类才逐渐关注生态保护,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但不能说明“工业革命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排除C项;根据材料,四个城市的绿地发展事件除斯德哥尔摩有议会改革的信息外,其它城市没有提及立法,排除D项。故选A项。14.1886年5月1日,美国芝加哥、纽约、波士顿、匹兹堡和华盛顿等城市一万多个单位的35万工人举行争取八小时工作制的罢工,当时在罢工工人中流行一首《八小时之歌》,歌中唱道:“八小工作,八小时休息,八小时归自己!”这一现象从侧面反映了()A.美国社会阶级矛盾空前激化 B.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到美国C.工人阶级积极争取合法权益 D.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86年(美国)。据题干材料可知,1886年的美国工人数量多,工人工作时间较长,从侧面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D项正确;罢工直接反映的是阶级矛盾的激化,排除A项;马克思主义主张用暴力方式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排除B项;工人阶级积极争取合法权益是题干材料直接反映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15.1870年、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年份国家英国美国德国法国俄国1870年22%8%13%①10%—1913年15%11%13%8%4%注:①为1872年数据。表中数据反映了()A.英国垄断地位稳定 B.美德发展后来居上C.世界贸易格局重构 D.世界贸易均衡发展〖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1870年、1913年西方。据题干可知主要结论:相比1870年的数据,1913年英国、美国、德国在世界贸易占比相当,改变了1870年的英国垄断局面,形成了多元化的贸易新格局,C项正确;材料反映英国垄断地位被打破,排除A项;材料显示英国仍是第一位,排除B项;材料只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数据,不能得出世界贸易发展情况,排除D项。故选C项。16.苏联解体后,美国主导的高新技术及产品封锁机构——“巴黎统筹委员会”最终解散。但是,在美国的操纵下,1996年7月,以西方国家为主的33个国家又签署了《瓦森纳协定》,决定实施新的控制清单(军用及民用高新技术及产品)和信息交换规则。上述状况凸显()A.冷战局面并未彻底结束 B.美国试图建立单极世界C.全球治理体系亟待变革 D.第三世界国家危机重重〖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型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91年后的世界。根据材料可知,加快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是材料核心凸显的当代难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凭借科技和经济优势,处在全球产业链的上端,享有规则制定权的优势地位,极大损害了产业链下端的发展中国家和他们不认可的国家(或敌视或需要遏制的国家)发展的权益。全球性政治经经等国际组织,基本被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把持,没有真正的国际民主和其他国家的公平话语权和参与权和利益保障机制,C项正确;冷战局面在苏联解体后是否彻底结束,本身确实是一个国际学术界争议话题,总的来看,以美苏为代表的旧冷战时代结束了,但新的冷战形式和个别国家局部局时的一些类似冷战的思维和做法还阴魂不散,另外,选项也不是材料所探讨的核心要义,排除A项;虽然美国确实试图建立单极世界,但这并不是材料中所述状况所凸显的内容,排除B项;材料中并未提及第三世界国家的危机,且美西方针对的范围也不是单纯的第三世界,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西周的基本社会单位是亲缘与类亲缘的族,而不是地缘的“邑”。族与族之间的关系经由婚姻与宗法维系,因此周人注重宗法伦理,也注重族群之间的外婚。封国分邑的人口也以“族”成群的配属而构成一个一个斯的集团。国与邑都可以迁徙,其地著性并不强烈。因此西周的封建国家并不建立于领土主权之上,而在于领有一群人口。这种共同体对于宗族的依赖,使个别共同体合成的集团凝聚的向心力大于分裂的离心力。这一具有包容性的发展模式,发展之极致则为无所不包的普世体系,“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于是政治秩序与文化秩序相重叠,成为“天下”。西周的“天”是普世性的,遂不能有特殊偏爱的选民。公元前第三个千年的前半段,两河流域已发展了青铜文化,有若干超级村落已团聚于附近地区,组织成为苏美尔城邦。这些城邦遗址上有神庙、宫殿,宗教组织在城邦中拥有公权力,他们调动城邦资源,从事集体的远程贸易,换取当地缺乏的物质,也为城邦成员分配集体的资源。公元前第三个千年的后段,在两河下游的城邦中,比较强大的城邦成为中心,组织若干城邦成为联盟,并以盟主的城名为朝代名称。宗教的僧侣与祭司仍保持相当可观的经济权力。也仍是集体意识的精神中心。在公元前18世纪时,两河流域的政治体制与经济网格均见扩张,而且也更复杂。但是城邦仍保持强烈的个体认同。两河的众神均由城邦共同体的守护神演变而来,众神的神祇会议中,个别城邦均有其代言人,众神之间也难免有“斗法”之事。——摘编自许倬云《观世变:论中国文化的特质》(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两河流域与西周政治与文化的不同。(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古代东西亚文明产生差异的因素。〖答案〗(1)不同:古代两河流域以城邦共同体为凝聚单位,西周亲缘群体经由婚姻与宗法,组织为不断扩展的网格;两河流域城邦始终保持独立自主的特性,西周王室与诸侯保持相对紧密的关系;两河流域宗教信仰城邦地缘深厚,西周天命观念具有普世色彩。(答出两点不同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2)因素:政治形态;经济形态;宗教信仰;地理环境;价值观念。(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解析〗【小问1】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两河流域)与西周时期(中国)。不同:据材料“若干超级村落已团聚于附近地区,组织成为苏美尔城邦……在公元前18世纪时……城邦仍保持强烈的个体认同”“西周的基本社会单位是亲缘与类亲缘的族,……族与族之间的关系经由婚姻与宗法维系”得出古代两河流域以城邦共同体为凝聚单位,西周亲缘群体经由婚姻与宗法,组织为不断扩展的网格;据材料“在两河下游的城邦中,比较强大的城邦成为中心,组织若干城邦成为联盟,并以盟主的城名为朝代名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得出两河流域城邦始终保持独立自主的特性,西周王室与诸侯保持相对紧密的关系;据材料“两河的众神均由城邦共同体的守护神演变而来”“西周的‘天’是普世性的”得出两河流域宗教信仰城邦地缘深厚,西周天命观念具有普世色彩。【小问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东西亚)。因素:古代两河流域以城邦共同体为凝聚单位,西周亲缘群体经由婚姻与宗法,组织为不断扩展的网格,反映政治形态影响古代东西亚文明产生差异;两河流域宗教信仰城邦地缘深厚,西周天命观念具有普世色彩,反映宗教信仰影响古代东西亚文明产生差异;结合所学,经济形态、地理环境、价值观念等也是影响文明差异的重要因素。18.乡约作为地方社会组织,始于北宋,盛于明清,其活动皆与乡村的礼俗教化及社会治安有关,但其性质与功效却随时地人情而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乡约是中国民间社会长期以来自发形成的、依靠习惯和道德力量发挥约束力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北宋儒家"关中学派"代表吕大钧兄弟受《周礼》《礼记》的影响,订立《吕氏乡约》。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乡约乡规,其主要内容有四大项;一是德业相劝,即互勉于修身齐家之事;二是过失相规,如戒烟酒,戒赌博,戒斗殴等;三是礼俗相交,即乡党之间要有长幼之序,相亲相敬之礼;四是患难相恤,包括防盗,防灾,防疫,恤贫,恤孤等。在此基础上,又细化为更为具体的条款,以约束和规范乡民的个人行为。有学者认为,《吕氏乡约》"于君政官治之外别立乡人自治之团体,尤为空前之创制"。——摘编自党晓虹《中国传统乡规民约研究》等材料二明成祖时,"表章家礼及《蓝田吕氏乡约》,列于性理成书,颁降天下"。……清朝时,乡约由礼部管辖,单纯用来司教化,以宣讲圣谕为主。雍乾年间数次颁布命令,除宣讲圣谕、公事礼节之外,禁止官员与本地士绅的一切私相交往及馈送,"生员不许纠党多人,立盟结社,把持官府,武断乡曲"、非特殊情况,不许士绅介入里甲、乡地、保甲等各类乡役组织,违者严惩。——据张宪文、张玉法主编《中华民国专题史》对比材料一、材料二,请从"乡约与基层治理"角度对宋朝到明清时期的"乡约"进行合理解读。〖答案〗北宋时,受理学思想的影响,士大夫阶层社会责任感增强,乡约出现。乡约强调的道德教化,规定了人们的基本行为准则和礼仪规范,有助于规范基层社会秩序,有利于调节社会关系和缓解社会矛盾;乡约强调向善互助,实施社会保障,有利于发展生产,促进儒家文化和传统道德的传播,推动了地方自治,在基层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明清时期,受君主专制加强的影响,乡约更注重宣讲圣谕,政府介入管理,官员与乡绅受到约束,乡约的强制力得到强化,有效弥补了政府在基层管理方面的不足,有利于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解析〗根据材料一以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对北宋时期的乡约形成和出现的原因及其影响和作用进行了分析。首先是出现的原因:根据材料一“北宋儒家"关中学派"代表吕大钧兄弟受《周礼》《礼记》的影响,订立《吕氏乡约》”可知乡约的出现是受理学思想的影响,士大夫阶层社会责任感增强;其次是影响:根据材料一“一是德业相劝,即互勉于修身齐家之事”“三是礼俗相交,即乡党之间要有长幼之序,相亲相敬之礼”可知乡约具有规定了人们的基本行为准则和礼仪规范,规范规范基层社会秩序,调节社会关系和缓解社会矛盾的作用;根据材料一“患难相恤,包括防盗,防灾,防疫,恤贫,恤孤等”可知乡约强调向善互助,实施社会保障,有利于发展生产,促进儒家文化和传统道德的传播。综上所述北宋的乡约推动了地方自治,在基层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材料二以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对明清时期的乡约的作用进行重点阐述。根据材料二“乡约由礼部管辖,单纯用来司教化,以宣讲圣谕为主。雍乾年间数次颁布命令”可知明清时期,受君主专制加强的影响,乡约更注重宣讲圣谕;根据材料二“雍乾年间数次颁布命令,除宣讲圣谕、公事礼节之外,禁止官员与本地士绅的一切私相交往及馈送”可知官员与乡绅受到约束,乡约的强制力得到强化。中国古代,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中央政府对基层的控制和影响力较差,因此明清时期乡约的强化有效弥补了政府在基层管理方面的不足,有利于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19.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以元末明初的“江西填湖广”为发端,一直延续到晚清,五百年间,江西约两千万在册人口流出省外,并在湖南、湖北、云南、贵州、四川、广西等地留下了至少一亿后裔。在这些江西移民中,工商人口占相当大的比重……如茶叶、苎麻、兰靛、木竹、油料等经济作物,制瓷、造纸、木竹加工、冶铁、烟火、夏布等手工业,也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明人张瀚说:“(江西)地产窄而生齿繁,人无积聚,质俭勤苦而多贫,多设智巧技艺,经营四方,至老死不归。”——摘编自方志远《赣商与江西商业文化》材料二从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至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江西商人在活跃了五百年之后迅速走向衰落并基本上在国内市场丧失了地位……到清中期,长期以来对山林的超量砍伐及开山造田所造成的后果开始明显,水土流失严重,赣江水运发生困难。几乎与此同时,运河的淮河—黄河段因黄河泛滥及改道而淤塞,南北水道被拦腰截断……鸦片战争以后,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成为通商口岸,外国资本开始渗入沿海地区。到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地开始兴办近代私人企业。——摘编自方志远《地域文化与江西传统商业盛衰论》(1)根据材料一、概况明清时期江西商人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至民国时期江西商人走向衰落的原因。〖答案〗(1)特点:从业人数多;活动地区广;经营行业多;渗透能力强;商业资金分散;竞争力较弱。(任答三点即可)(2)原因:政治局势的动荡,包括太平天国运动、抗日战争等;交通格局的变化;外国资本主义入侵造成经济格局的变化;自身的弱点;重农抑商的政策;农本商末的传统思想;儒家传统观念。(任答三点即可)〖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题。时空是:明清(中国)。特点:根据材料“一直延续到晚清,五百年间,江西约两千万在册人口流出省外,在这些江西移民中,工商人口占相当大的比重”,可得出从业人数多;根据材料“并在湖南、湖北、云南、贵州、四川、广西等地留下了至少一亿后裔”,可得出活动地区广;根据材料“如茶叶、苎麻、兰靛、木竹、油料等经济作物,制瓷、造纸、木竹加工、冶铁、烟火、夏布等手工业,也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可得出经营行业多;根据材料“地产窄而生齿繁,人无积聚,质俭勤苦而多贫,多设智巧技艺,经营四方,至老死不归”,可得出渗透能力强;根据材料“地产窄而生齿繁,人无积聚”,可得出商业资金分散;根据材料“从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至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江西商人在活跃了五百年之后迅速走向衰落并基本上在国内市场丧失了地位”,可得出竞争力较弱。【小问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题。时空是:晚清至民国时期的中国。原因:根据材料“鸦片战争以后,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成为通商口岸,外国资本开始渗入沿海地区”,可得出政治局势的动荡,包括太平天国运动、抗日战争等;根据材料“几乎与此同时,运河的淮河—黄河段因黄河泛滥及改道而淤塞,南北水道被拦腰截断”,可得出交通格局的变化;根据材料“到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地开始兴办近代私人企业”,可得出外国资本主义入侵造成经济格局的变化;根据材料“到清中期,长期以来对山林的超量砍伐及开山造田所造成的后果开始明显,水土流失严重,赣江水运发生困难”,可得出自身的弱点;结合所学知识,古代商业政策为重农抑商的政策,受其影响产生了农本商末的传统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传统观念也是导致其衰落的原因之一。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数据显示,1905年,英国占人口1%的富人拥有全部社会财富的55%,而占人口33%的穷人却只拥有财富的1%。但由于英国税收主要来源是关税和消费税等间接税,税收负担大多落在社会中下层收入者的身上。受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影响,英国传统税制很少强调其调节社会财富分配的功能,税收主要用来为政府筹集收入。为革除传统税制的弊端,英国政府实行的“建设性税制”改革,发挥了税收调节功能,但同时也出现了忽视税收效率功能的问题。二战后税率曾一度高达50%,因此遭到英国工会联合会和全国制造商协会的反对。另外,英国不同时期执政党的税制思想和政策各有偏好和差异,这使得英国税制改革容易出问题。——摘编自滕淑娜《英国的“建设性税制”改革》材料二1953年8月,周恩来总理在全国财经会议上提出财政收入工作应该符合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一五”计划的要求。这个时期,税制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一方面要更多地积累资金以利于国家的重点建设;另一方面要调节各阶级的收入以利于巩固工农联盟,并使税制成为保护和发展社会主义及半社会主义,有步骤、有条件、有区别地利用、限制和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工具。——摘编自张斌《新中国税制改革历程与经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20世纪初税制改革的原因,并指出其不足之处。(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的税制改革的背景和目的。〖答案〗(1)原因:工业革命进一步发展;社会贫富差距扩大;传统税制导致下层民众负担较重;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导致税制功能不合理;社会矛盾逐渐激化。不足之处:忽视税收效率功能;税收较高容易激化社会矛盾;执政党税制思想差异导致税制不连贯。(2)背景:新中国成立;国民经济恢复完成;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一五”计划的实施。目的:为工业化建设提供资金;巩固人民民主政权;保障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和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初英国。原因:结合工业革命的史实可分析出工业革命进一步发展;根据材料“英国占人口1%的富人拥有全部社会财富的55%,而占人口33%的穷人却只拥有财富的1%”可分析出社会贫富差距扩大;根据材料“税收负担大多落在社会中下层收入者的身上”可分析出传统税制导致下层民众负担较重;根据材料“英国传统税制很少强调其调节社会财富分配的功能,税收主要用来为政府筹集收入”可分析出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导致税制功能不合理;结合所学可分析出社会矛盾逐渐激化。不足之处:根据材料“发挥了税收调节功能,但同时也出现了忽视税收效率功能的问题”可分析出忽视税收效率功能;根据材料“税率曾一度高达50%,因此遭到英国工会联合会和全国制造商协会的反对”可分析出税收较高容易激化社会矛盾;根据材料“英国不同时期执政党的税制思想和政策各有偏好和差异,这使得英国税制改革容易出问题”可分析出执政党税制思想差异导致税制不连贯。【小问2】本题是背景类和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背景:结合所学可分析出新中国成立,国民经济恢复完成;根据材料“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可分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根据材料“‘一五’计划的要求”可分析出“一五”计划的实施。目的:根据材料“更多地积累资金以利于国家的重点建设”可分析出为工业化建设提供资金;根据材料“调节各阶级的收入以利于巩固工农联盟,并使税制成为保护和发展社会主义及半社会主义,有步骤、有条件、有区别地利用、限制和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工具”可分析出巩固人民民主政权,保障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江苏省2024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等级性考试模拟(四)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诗经》中《卷耳》、《采薇》等篇描述了西周时期妇女们采集荇菜、卷耳、野麦、野桃、野李等的情景与心情;在《野有死磨》、《兔爰》等篇中记述了西周时期猎人们捕获獐、鹿、雉、鹑、兔、獾,渔夫们设网捕获鳣、鲔等的情况。据此可知,西周时期()A.仍存在着渔猎采集的经济生活 B.农畜牧业尚未形成独立的经济形态C.农畜牧业的出现促进文化传播 D.人们怀念原始社会集体劳作的快乐〖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时期(中国)。根据“妇女采集”、“猎人们捕获”、“渔夫们设网捕获”等信息可知,西周时期的民众仍然存在渔猎采集行为,A项正确;农畜业在西周之前就已经形成独立的经济形态,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西周时期的经济形态内容,而不是农畜牧业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西周时期的经济形态,并不能体现人们的心态,排除D项。故选A项。2.公元前141年,汉景帝末年,时任蜀郡太守文翁“见蜀地辟陋有蛮夷风”,便“欲诱进化之”,自此便有了成都城南的“石室精舍”,即中国第一所地方官办学校,随即蜀地好学之风兴起。汉武帝将文翁办学经验向全国推广,“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汉武帝此举旨在()A.探索更高效的选拔人才机制 B.打造政令统一的中央集权制C.加速儒学向基层传播的速度 D.逐渐消解地方郡国并行制度〖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型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时空是汉武帝时期。根据材料可知,汉武帝推广文翁办学经验,旨在让更多地方设立学校,学习儒家思想。这样可以加速儒学向基层的传播速度,使更多人接受儒家教育,统一思想,维护君主专制,C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提及关于选拔人才机制的内容,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虽然推广文翁办学经验有助于统一全国的思想文化,但要想“打造政令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简单依靠办学即强化儒学是很难办到的,或者说很难迅速取得实效,排除B项;材料中并未提及关于地方郡国并行制度的内容,且这一问题主要是靠推恩令解决而不是思想统一,排除D项。故选C项。3.北魏皇帝“赐名”,是利用拓跋鲜卑传统进行统治的一种做法。孝文帝统治时期,扩大了赐名的范围,增加了赐名的人数,尤其是将境内汉族大族作为主要赐名对象,并使这些大族获得赐名的人数远远超过拓跋鲜卑贵族。孝文帝这一做法有利于()A.强化祖源认同 B.推动民族交融 C.社会阶层流动 D.抑制鲜卑贵族〖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魏(中国)。据材料“尤其是将境内汉族大族作为主要赐名对象,并使这些大族获得赐名的人数远远超过拓跋鲜卑贵族”及所学知识可知,孝文帝时期将鲜卑族的传统应用于汉族,将境内汉族大族作为主要赐名对象,有利于改善汉族与鲜卑族的民族关系,促进民族交融,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生将鲜卑族的做法应用到汉人,没有体现鲜卑族和汉族有共同的祖先,排除A项;扩大的赐名范围,增加的赐名人数是在地主阶级内部进行,不能体现阶层流动,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被赐姓的人有什么样的权力,汉族大族赐名的人数增加并不意味牵制鲜卑贵族,排除D项。故选B项。4.元政府规定除“五岳四渎等载在祀典者,所在官司依例岁时致祭”外,不许在城邑、村坊“聚集人众,祈赛神社”。到元代中期,对城乡“唱词聚众的勾当”等娱乐活动也明令禁止。元政府此举()A.冲击了社会人伦道德观 B.意在强化地方社会控制C.恶化了文人的生存环境 D.动摇了民众的宗教信仰〖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元政府的规定旨在加强对地方社会的控制,防止可能引发的社会不稳定因素。禁止聚集人众祈赛神社和娱乐活动,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防止潜在的群体性事件,B项正确;本题主要表述元朝对于民间群众活动的控制,不是社会人伦道德观,排除A项;加强民间群众活动的控制与“恶化了文人的生存环境”没有直接联系,排除C项;本题主旨为严禁民间聚集性活动,而“民众的宗教信仰”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5.下表为16—18世纪中国金银比价表,表中数据的变化()年份金银比价15341∶6.36316221∶8.0016771∶9.001741—17501∶11.77A.缘于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B.受益于大西洋贸易网络的形成C.利于商品流通规模的扩大 D.反映出传统小农经济日益衰微〖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本质题、原因题、影响题。时空是:16-18世纪中国。材料反映16-18世纪中国银价下跌,结合所学,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用白银交换中国商品,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导致中国银价下跌。也即题干所示中国银价下跌反映中西方贸易的发展和商品流通规模的扩大,C项正确;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南宋时期,也即12-13世纪,排除A项;结合所学,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与葡萄牙经营跨越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贸易,西班牙经营横跨太平洋贸易有关,而主要非得益于大西洋贸易网络形成,排除B项;16-18世纪中国处于明朝中后期至清朝前中期,这一时期中国经济继续发展而非日益衰微,排除D项。故选C项。6.同治十一年(1872年),左宗棠将西安机器局搬迁至兰州,更名为兰州制造局。为了增强兰州制造局的技术力量,他延请浙江、广东、福建等地的工匠,又委派颇懂机器的总兵赖长主持工厂事务,使兰州变成了一个积蓄军火的大本营。兰州制造局的开办()A.有利于应对西北边疆危机 B.开启了中国机器生产的先河C.致力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D.创新了民族工业的经营方式〖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目的、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洋务运动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左宗棠将西安机器局搬迁至兰州,更名为兰州制造局。据所学可知,兰州制造局属于洋务企业,生产的武器主要装配清朝的军队,当时中国西北边疆出现危机,地处西北的兰州制造局可以在清朝平定西北边疆危机中发挥重要作用,A项正确;开启近代中国机器生产先河的是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开始于19世纪60年代,材料涉及时间是1872年,排除B项;据题干时间1872年可知,当时太平天国运动已经失败,排除C项;据材料可知,兰州制造局属于洋务派创办的军用企业,军用企业的经营模式属于官办,并非民族工业的经营方式,排除D项。故选A项。7.俄国十月革命发生后,孙中山致电列宁对其革命成功表示贺忱,1922年孙中山说“现在我深信,中国革命的惟一实际的真诚的朋友是苏俄”。1924年1月,他按照苏俄及共产国际的建议,在国民党一大上正式确立了“联俄容共”政策。这说明孙中山()A.思想转变深受国共合作影响 B.思想突破,属于民主革命范畴C.将中国和世界革命联系起来 D.关注世界,正在实现阶级转型〖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2年、1924年(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十月革命后,孙中山将苏俄视为中国革命的朋友,并接受苏俄和共产国际建议,确立了“联俄容共”政策,说明孙中山将中国和世界革命联系起来,C项正确。孙中山思想转变促进了国共合作,选项因果倒置,排除A项;孙中山只是提出了“联俄容共”政策,而其思想突破为新三民主义,排除B项;孙中山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并未转型,排除D项。故选C项。8.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以彻底地将中国从帝国主义压榨之下解放出来为目的。宣布中国民族的完全自主与独立,不承认帝国主义在华的政治上、经济上的一切特权;宣布一切与反革命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无效;否认反革命政府的一切外债”。这表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府()A.开创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B.代表中华民族根本利益C.把工作重心转向到民族革命 D.掀起了“改订新约”运动〖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以彻底地将中国从帝国主义压榨之下解放出来为目的。宣布中国民族的完全自主与独立,不承认帝国主义在华的政治上、经济上的一切特权;宣布一切与反革命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无效;否认反革命政府的一切外债”可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要彻底废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实现中华民族的完全独立,因此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华苏维埃的革命任务,与外交无关,排除A项;1931年,全面抗日战争尚未爆发,党的工作重心还没有转向民族革命,排除C项;掀起“改订新约”运动的是南京国民政府,排除D项。故选B项。9.1949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指出,老解放区教育,以巩固与提高为主;新解放区教育则是争取团结改造知识分子。此外,必须维持原有学校,逐步改善。对中国人办的私立学校,一般采用保护维持,加强领导,逐步改造的方针。这一会议精神()A.有利于新中国教育体系的完善 B.服务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C.体现了新民主主义教育的性质 D.捍卫了新中国的教育主权〖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提示〗词,可知是本质题、影响题。时空是:1949年(中国)。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老解放区和新解放区教育的发展方针,提出了改善原有学校、维持和改造私立学校的方针,确立了“改革旧教育,建设新教育”的任务和方针政策,有利于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A项正确;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在1956年,排除B项;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强调了教育必须为工农服务,必须为国家的生产建设服务的方针,是毛泽东新民主主义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这些在材料中未提及,排除C项;材料未提及接收教会学校、掌握完整的教育管辖权和独立自主的教育发展权等,无法得出捍卫教育主权,排除D项。故选A项。10.据孙冶方回忆,他在参加1978年中国社科院经济学家考察团到南斯拉夫、罗马尼亚考察时,对南斯拉夫“没有自发势力的市场”的提法、计划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主要特点的认识印象深刻,对“用经济办法管理经济”有了新的理解。该回忆表明东欧改革()A.推动改革开放成为国人的共识 B.引导党认识到社会主义的本质C.丰富了中国改革理论的思想资源 D.促成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78年(中国)。据材料“对南斯拉夫‘没有自发势力的市场’的提法、计划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主要特点的认识印象深刻,对‘用经济办法管理经济’有了新的理解。”可知,东欧改革对中国的改革开放起到了一定的启蒙作用,C项正确;推动改革开放成为国人的共识不符合史实,绝对化了,排除A项;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本质分析是在1992年南方谈话提出的,排除B项;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1992年,排除D项。故选C项。11.据考古学家研究,位于埃及和赫梯贸易线上的城市麦吉多出土了许多象牙制品,象牙是经埃及从非洲引入;其中一块象牙制品上雕刻了赫梯神灵和符号,而且雕刻技艺和艺术风格具有赫梯特征;这块象牙制品原来归驻扎在麦吉多的埃及官吏所有。这一研究可以用来说明()A.希腊文化的中心东移 B.波斯帝国的区域扩张C.古代区域文明的交流 D.欧非贸易与文化传播〖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亚非)。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麦吉多出土了埃及的象牙制品,且象牙制品上雕刻了小亚细亚的符合,由此可以看出埃及和赫梯之间存在文化的交流,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希腊文化,排除A项;波斯帝国建立时间公元前550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赫梯帝国位于小亚细亚地区属于亚洲,埃及属于非洲,排除D项。故选C项。12.12、13世纪,欧洲政府的档案(包括官员指令、财产契约、经济档案和司法记录等)数量大量增长,权力不再依靠个人忠诚来定义,权力的实施越来越少依靠力量,而是通过记载着各种声明、税务记录和皇家法令的羊皮纸来实施。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中世纪欧洲()A.教育事业的发展 B.自由城市的普及C.皇帝权威的衰落 D.人文主义的盛行〖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的欧洲。根据“权力不再依靠个人忠诚来定义,权力的实施越来越少依靠力量,而是通过记载着各种声明、税务记录和皇家法令的羊皮纸来实施”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出现这种情况是中世纪欧洲教育得到发展,教育的发展使各种声明、记录、法令等能够在普通民众中得到推广和接受,从而不再单一依靠统治者的个人权威,A项正确;中世纪的欧洲,城市开始兴起,但自由城市普及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B项;中世纪的欧洲教会势力强大,皇帝或者国王匍匐于教权之下,权威衰落的说法有误,排除C项;12、13世纪的欧洲,教会势力强大,人文主义尚未得到盛行,排除D项。故选A项。13.如表内容从侧面反映了()城市绿地发展主要事件巴黎1855年,文塞纳林苑森林公园建成,与布洛尼林苑呼应,形成“巴黎绿肺”斯德哥尔摩1866年,斯德哥尔摩市议会改革,在林德哈根新的城市规划中提出连续的公园系统圣彼得堡1880年,市政当局筹集资金建设公共花园伦敦1898年,霍华德田园城市基本构想提出伦敦大都会绿化带A.工业化导致了城市环境的污染 B.近代工业城市发展逐渐向乡村拓展C.工业革命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 D.政府在公共设施与服务上需要立法〖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欧洲)。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工业革命导致环境污染,19世纪中后期,西欧各国日渐重视生态治理,A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城市绿地的发展只能说明城市由于工业革命的污染,开始注重环境建设,无法得出工业城市向乡村拓展,排除B项;工业革命使得人对自然的破坏力大增,从而对人类健康带来危害,此后人类才逐渐关注生态保护,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但不能说明“工业革命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排除C项;根据材料,四个城市的绿地发展事件除斯德哥尔摩有议会改革的信息外,其它城市没有提及立法,排除D项。故选A项。14.1886年5月1日,美国芝加哥、纽约、波士顿、匹兹堡和华盛顿等城市一万多个单位的35万工人举行争取八小时工作制的罢工,当时在罢工工人中流行一首《八小时之歌》,歌中唱道:“八小工作,八小时休息,八小时归自己!”这一现象从侧面反映了()A.美国社会阶级矛盾空前激化 B.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到美国C.工人阶级积极争取合法权益 D.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86年(美国)。据题干材料可知,1886年的美国工人数量多,工人工作时间较长,从侧面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D项正确;罢工直接反映的是阶级矛盾的激化,排除A项;马克思主义主张用暴力方式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排除B项;工人阶级积极争取合法权益是题干材料直接反映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15.1870年、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年份国家英国美国德国法国俄国1870年22%8%13%①10%—1913年15%11%13%8%4%注:①为1872年数据。表中数据反映了()A.英国垄断地位稳定 B.美德发展后来居上C.世界贸易格局重构 D.世界贸易均衡发展〖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1870年、1913年西方。据题干可知主要结论:相比1870年的数据,1913年英国、美国、德国在世界贸易占比相当,改变了1870年的英国垄断局面,形成了多元化的贸易新格局,C项正确;材料反映英国垄断地位被打破,排除A项;材料显示英国仍是第一位,排除B项;材料只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数据,不能得出世界贸易发展情况,排除D项。故选C项。16.苏联解体后,美国主导的高新技术及产品封锁机构——“巴黎统筹委员会”最终解散。但是,在美国的操纵下,1996年7月,以西方国家为主的33个国家又签署了《瓦森纳协定》,决定实施新的控制清单(军用及民用高新技术及产品)和信息交换规则。上述状况凸显()A.冷战局面并未彻底结束 B.美国试图建立单极世界C.全球治理体系亟待变革 D.第三世界国家危机重重〖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型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91年后的世界。根据材料可知,加快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是材料核心凸显的当代难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凭借科技和经济优势,处在全球产业链的上端,享有规则制定权的优势地位,极大损害了产业链下端的发展中国家和他们不认可的国家(或敌视或需要遏制的国家)发展的权益。全球性政治经经等国际组织,基本被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把持,没有真正的国际民主和其他国家的公平话语权和参与权和利益保障机制,C项正确;冷战局面在苏联解体后是否彻底结束,本身确实是一个国际学术界争议话题,总的来看,以美苏为代表的旧冷战时代结束了,但新的冷战形式和个别国家局部局时的一些类似冷战的思维和做法还阴魂不散,另外,选项也不是材料所探讨的核心要义,排除A项;虽然美国确实试图建立单极世界,但这并不是材料中所述状况所凸显的内容,排除B项;材料中并未提及第三世界国家的危机,且美西方针对的范围也不是单纯的第三世界,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西周的基本社会单位是亲缘与类亲缘的族,而不是地缘的“邑”。族与族之间的关系经由婚姻与宗法维系,因此周人注重宗法伦理,也注重族群之间的外婚。封国分邑的人口也以“族”成群的配属而构成一个一个斯的集团。国与邑都可以迁徙,其地著性并不强烈。因此西周的封建国家并不建立于领土主权之上,而在于领有一群人口。这种共同体对于宗族的依赖,使个别共同体合成的集团凝聚的向心力大于分裂的离心力。这一具有包容性的发展模式,发展之极致则为无所不包的普世体系,“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于是政治秩序与文化秩序相重叠,成为“天下”。西周的“天”是普世性的,遂不能有特殊偏爱的选民。公元前第三个千年的前半段,两河流域已发展了青铜文化,有若干超级村落已团聚于附近地区,组织成为苏美尔城邦。这些城邦遗址上有神庙、宫殿,宗教组织在城邦中拥有公权力,他们调动城邦资源,从事集体的远程贸易,换取当地缺乏的物质,也为城邦成员分配集体的资源。公元前第三个千年的后段,在两河下游的城邦中,比较强大的城邦成为中心,组织若干城邦成为联盟,并以盟主的城名为朝代名称。宗教的僧侣与祭司仍保持相当可观的经济权力。也仍是集体意识的精神中心。在公元前18世纪时,两河流域的政治体制与经济网格均见扩张,而且也更复杂。但是城邦仍保持强烈的个体认同。两河的众神均由城邦共同体的守护神演变而来,众神的神祇会议中,个别城邦均有其代言人,众神之间也难免有“斗法”之事。——摘编自许倬云《观世变:论中国文化的特质》(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两河流域与西周政治与文化的不同。(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古代东西亚文明产生差异的因素。〖答案〗(1)不同:古代两河流域以城邦共同体为凝聚单位,西周亲缘群体经由婚姻与宗法,组织为不断扩展的网格;两河流域城邦始终保持独立自主的特性,西周王室与诸侯保持相对紧密的关系;两河流域宗教信仰城邦地缘深厚,西周天命观念具有普世色彩。(答出两点不同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2)因素:政治形态;经济形态;宗教信仰;地理环境;价值观念。(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解析〗【小问1】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两河流域)与西周时期(中国)。不同:据材料“若干超级村落已团聚于附近地区,组织成为苏美尔城邦……在公元前18世纪时……城邦仍保持强烈的个体认同”“西周的基本社会单位是亲缘与类亲缘的族,……族与族之间的关系经由婚姻与宗法维系”得出古代两河流域以城邦共同体为凝聚单位,西周亲缘群体经由婚姻与宗法,组织为不断扩展的网格;据材料“在两河下游的城邦中,比较强大的城邦成为中心,组织若干城邦成为联盟,并以盟主的城名为朝代名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得出两河流域城邦始终保持独立自主的特性,西周王室与诸侯保持相对紧密的关系;据材料“两河的众神均由城邦共同体的守护神演变而来”“西周的‘天’是普世性的”得出两河流域宗教信仰城邦地缘深厚,西周天命观念具有普世色彩。【小问2】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东西亚)。因素:古代两河流域以城邦共同体为凝聚单位,西周亲缘群体经由婚姻与宗法,组织为不断扩展的网格,反映政治形态影响古代东西亚文明产生差异;两河流域宗教信仰城邦地缘深厚,西周天命观念具有普世色彩,反映宗教信仰影响古代东西亚文明产生差异;结合所学,经济形态、地理环境、价值观念等也是影响文明差异的重要因素。18.乡约作为地方社会组织,始于北宋,盛于明清,其活动皆与乡村的礼俗教化及社会治安有关,但其性质与功效却随时地人情而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乡约是中国民间社会长期以来自发形成的、依靠习惯和道德力量发挥约束力的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北宋儒家"关中学派"代表吕大钧兄弟受《周礼》《礼记》的影响,订立《吕氏乡约》。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乡约乡规,其主要内容有四大项;一是德业相劝,即互勉于修身齐家之事;二是过失相规,如戒烟酒,戒赌博,戒斗殴等;三是礼俗相交,即乡党之间要有长幼之序,相亲相敬之礼;四是患难相恤,包括防盗,防灾,防疫,恤贫,恤孤等。在此基础上,又细化为更为具体的条款,以约束和规范乡民的个人行为。有学者认为,《吕氏乡约》"于君政官治之外别立乡人自治之团体,尤为空前之创制"。——摘编自党晓虹《中国传统乡规民约研究》等材料二明成祖时,"表章家礼及《蓝田吕氏乡约》,列于性理成书,颁降天下"。……清朝时,乡约由礼部管辖,单纯用来司教化,以宣讲圣谕为主。雍乾年间数次颁布命令,除宣讲圣谕、公事礼节之外,禁止官员与本地士绅的一切私相交往及馈送,"生员不许纠党多人,立盟结社,把持官府,武断乡曲"、非特殊情况,不许士绅介入里甲、乡地、保甲等各类乡役组织,违者严惩。——据张宪文、张玉法主编《中华民国专题史》对比材料一、材料二,请从"乡约与基层治理"角度对宋朝到明清时期的"乡约"进行合理解读。〖答案〗北宋时,受理学思想的影响,士大夫阶层社会责任感增强,乡约出现。乡约强调的道德教化,规定了人们的基本行为准则和礼仪规范,有助于规范基层社会秩序,有利于调节社会关系和缓解社会矛盾;乡约强调向善互助,实施社会保障,有利于发展生产,促进儒家文化和传统道德的传播,推动了地方自治,在基层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明清时期,受君主专制加强的影响,乡约更注重宣讲圣谕,政府介入管理,官员与乡绅受到约束,乡约的强制力得到强化,有效弥补了政府在基层管理方面的不足,有利于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解析〗根据材料一以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对北宋时期的乡约形成和出现的原因及其影响和作用进行了分析。首先是出现的原因:根据材料一“北宋儒家"关中学派"代表吕大钧兄弟受《周礼》《礼记》的影响,订立《吕氏乡约》”可知乡约的出现是受理学思想的影响,士大夫阶层社会责任感增强;其次是影响:根据材料一“一是德业相劝,即互勉于修身齐家之事”“三是礼俗相交,即乡党之间要有长幼之序,相亲相敬之礼”可知乡约具有规定了人们的基本行为准则和礼仪规范,规范规范基层社会秩序,调节社会关系和缓解社会矛盾的作用;根据材料一“患难相恤,包括防盗,防灾,防疫,恤贫,恤孤等”可知乡约强调向善互助,实施社会保障,有利于发展生产,促进儒家文化和传统道德的传播。综上所述北宋的乡约推动了地方自治,在基层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材料二以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对明清时期的乡约的作用进行重点阐述。根据材料二“乡约由礼部管辖,单纯用来司教化,以宣讲圣谕为主。雍乾年间数次颁布命令”可知明清时期,受君主专制加强的影响,乡约更注重宣讲圣谕;根据材料二“雍乾年间数次颁布命令,除宣讲圣谕、公事礼节之外,禁止官员与本地士绅的一切私相交往及馈送”可知官员与乡绅受到约束,乡约的强制力得到强化。中国古代,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中央政府对基层的控制和影响力较差,因此明清时期乡约的强化有效弥补了政府在基层管理方面的不足,有利于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19.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以元末明初的“江西填湖广”为发端,一直延续到晚清,五百年间,江西约两千万在册人口流出省外,并在湖南、湖北、云南、贵州、四川、广西等地留下了至少一亿后裔。在这些江西移民中,工商人口占相当大的比重……如茶叶、苎麻、兰靛、木竹、油料等经济作物,制瓷、造纸、木竹加工、冶铁、烟火、夏布等手工业,也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明人张瀚说:“(江西)地产窄而生齿繁,人无积聚,质俭勤苦而多贫,多设智巧技艺,经营四方,至老死不归。”——摘编自方志远《赣商与江西商业文化》材料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