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集宁一中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集宁一中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集宁一中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集宁一中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集宁一中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集宁一中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某种着色性干皮症的致病原因是由于相关染色体DNA发生损伤后,未能完成下图所示的修复过程,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病是由于染色体结构变异所致B.酶I或酶II功能异常或缺失都可导致患病C.①②过程体现了酶的专一性D.③过程需要原料、酶等2.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中,合理的是()A.宜采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高等动物的种群密度B.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的种群密度是一个准确值C.标记物脱落会导致标记重捕法的调查结果比实际值偏大D.黑光灯诱捕法的原理是利用了动物的趋暗性3.如图表示过敏反应发生的机制,组织胺的释放会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进而产生过敏症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机体免疫反应过强会促使组织胺等物质的释放,从而引发过敏反应B.过敏症状的产生是过敏原同时作用于B细胞和肥大细胞的结果C.过敏反应一般有明显的遗传倾向性,图中的“过敏原”对不同个体不一定“过敏”D.发生过敏反应时,由于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强,会使皮肤红肿4.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D代表了大气中的CO2库B.C是生态系统的基石C.B代表生物都是细菌D.A代表的生物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5.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主要区别是()A.影响因素不同 B.产生的植物种群不同C.产生的生物数量不同 D.起始条件不同6.下列物质一般不会在人体内环境中出现的是()①血红蛋白②葡萄糖③解旋酶④二氧化碳⑤唾液淀粉酶⑥甲状腺激素⑦神经递质⑧尿素⑨胰岛素A.②③④⑥ B.①③⑤ C.①③⑤⑦ D.③⑤⑥⑧⑨7.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吞噬细胞吞噬、处理和呈递外来细菌给T淋巴细胞,必须有抗体参与B.天花疫苗的发明和使用,可根除由少部分病原体引起的传染疾病C.免疫活性物质均可以与病原体结合并将其清除D.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抗体对组织进行检测,可以发现体内组织中是否存在抗原8.(10分)检测某一组织细胞,发现其分解有机物速率减慢,且细胞萎缩。这说明该细胞正在()A.分化 B.分裂 C.衰老 D.癌变二、非选择题9.(10分)下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请据图回答:(1)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图中只体现了两种成分,未体现的另两种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2)该生态系统中鹰占____个营养级,食虫昆虫和蛙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析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状况,应从____________________开始。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平均为10%,假设第一营养级的同化能量是2×107kJ,则鹰最终获得的最大能量值是_____________。(4)在自然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中,碳主要以________的形式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在生物群落内,能量沿______________流动,能量的载体是____________。(5)这个生态系统中动物___________(填“有或无”)分层现象。10.(14分)以下是某地区动物种群数量变化的部分调查资料。请根据图表回答有关问题:(1)上述曲线属于。A.概念模型 B.物理模型 C.数学模型(2)图中表示雪兔种群数量变化的是曲线_____。由图推测,雪兔与猞猁的关系是__________。(3)调查猞猁的种群数量应使用_____________法,某次调查时,初次抓捕猞猁用红色醒目染料标记后放归,三周后用同种方法捕捉到猞猁,计数后得到数据比实际值_______(填“大”“小”或“相同”,导致这种结果的最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4)生物量是指某一调查时刻单位面积内现存生物的有机物总量。科研人员对我国某自然保护区地震导致山体滑坡30年后,恢复群落和未受干扰的原始林群落不同植被类型的生物量进行了研究。调查发现,在两个群落中都有同种马尾松,但具体分布相差较大,一个区域内的全部马尾松可称为一个_________,科研人员通常以不同胸径大小的马尾松个体数代替_______,进一步预测_________的变化趋势。(5)地震导致山体滑坡后,原有植被虽不存在,但还可能存在植物的种子、可能发芽的地下茎或植物根系等,在这一基础上形成恢复群落的过程为_________演替。伴随这一演替过程,群落的物种_________逐渐增加。未受干扰的原始林群落具有较好的__________,有利于提高光能利用率。11.(14分)随着人口增长,某湖泊富营养化日益严重,生态学家对该湖泊水体的理化指标和各类浮游植物丰富度进行了监测分析,得到下图所示结果。(1)浮游植物在水生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属于__________,在该生态系统中的功能是__________。(2)单细胞藻类植物个体微小,可利用血球计数板在__________下对浮游植物进行观察、鉴定和计数。(3)据图分析,该湖泊浮游植物的优势类群逐渐替换为__________。该湖区群落演替的类型为__________。(4)环境因子对不同类群浮游植物的影响如下表所示。据表分析,_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蓝藻丰富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浮游植物丰富度水温(℃)总氮(mg/L)总磷(mg/L)氮磷比蓝藻+++–+–––绿藻–++++硅藻–+++/其他藻类/+//蓝藻占比+++––/–––注:“+”表示正相关,“–”表示负相关,“/”表示无相关性。“+”、“–”多少表示程度。(5)基于以上研究,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请提出该湖水华治理的建设性措施:__________。12.果酒以其独特的风味,泡菜以其酸甜香脆的口感,腐乳以其口感好、营养丰富等特点,成为人们喜爱的食品,这些都是我国劳动人民利用微生物发酵获得的。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有关传统发酵技术应用的问题:(1)在果酒的制作过程中,为了提高果酒的品质,更好地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最好直接在果汁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酒精发酵时,要将温度严格控制在________℃。在果酒酿造过程中,如果果汁灭菌不严格,含有醋酸菌,在酒精发酵旺盛时,醋酸菌________(填“能”或“不能”)将果汁中的糖发酵为醋酸。(2)在腐乳的制作过程中,有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豆腐的发酵,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________(微生物),发挥作用的酶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酶(两种)。发酵完成后需加盐腌制,用盐腌制时,应注意控制________。腐乳制作的后期可加入由________配制而成的卤汤。(3)在泡菜的制作过程中,所用盐水需煮沸,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泡菜制作过程中会产生亚硝酸盐,影响亚硝酸盐含量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制作泡菜的过程中会产生亚硝酸盐。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________色染料。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A【解析】分析题图:图示为“DNA修复机制”中切除修复过程的示意图,首先切除其中的二聚体,其次填补缺口,最后封闭缺口。该过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需要DNA连接酶。据此答题。【详解】A、该病是由于基因结构改变引起的,属于基因突变,A错误;B、由图可知,该DNA的修复需要酶Ⅰ和酶Ⅱ,因此酶Ⅰ或酶Ⅱ功能异常或缺失都可导致患病,B正确;C、由图可知,酶Ⅰ和酶Ⅱ切开的部位不同,体现了酶的专一性,C正确;D、③过程是填补缺口的过程,需要脱氧核苷酸作为原料,需要DNA聚合酶将脱氧核苷酸连接到DNA片段上,之后还需要DNA连接酶将DNA片段连接起来,D正确。故选A。2、C【解析】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密度时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详解】A、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对于活动能力弱的动物宜采用样方法,如植物上的蚜虫、土壤中的跳蝻等,A错误;B、标志重捕法调查的种群密度是一个估算值,B错误;C、标记物脱落导致第二次捕捉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量减少,所以计算出的调查结果比实际值偏大,C正确;D、黑光灯诱捕法的原理是利用了动物的趋光性,D错误。故选C。3、B【解析】据图分析:过敏原刺激B细胞,形成浆细胞,浆细胞产生IgE抗体;当过敏原再次入侵机体时,肥大细胞可产生组织胺和其他化学物质,产生过敏症状。【详解】A、接受过敏原刺激后机体免疫反应过强,使得肥大细胞可产生组织胺和其他化学物质,产生过敏症状,A正确;B、据图分析,过敏反应过程中过敏原先后作用于B细胞和肥大细胞的结果,B错误;C、过敏反应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同一种“过敏原”在不同个体中不一定都会引起过敏反应,同时过敏反应有一定的遗传倾向,C正确;D、发生过敏反应时,由于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强,组织液会增多,会使皮肤红肿,D正确。故选B。4、C【解析】分析题图:A、B、C都有箭头指向D,则D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C与D存在双向箭头,则C为生产者,则A为消费者,B为分解者。【详解】A、A、B、C都有箭头指向D,则图中D代表了大气中的CO2库,A正确;B、由分析可知,图中C代表了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B正确;C、由分析可知,图中B是分解者,代表的生物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或动物,C错误;D、由分析可知,图中A是消费者,代表的生物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正确。故选C。5、D【解析】考查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区别,主要区别就在于起始条件不同。【详解】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由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定义来看,它们的主要区别就在于起始条件不同。故选D。【点睛】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比较:6、B【解析】1、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2、血浆、淋巴、组织液中物质:(1)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无机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核苷酸等。(2)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3)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详解】①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的蛋白质,不属于内环境,①错误;②葡萄糖是内环境中营养物质,②正确;③解旋酶位于细胞中,不属于内环境成分,③错误;④二氧化碳是细胞产生排到组织液等处的代谢废物,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④正确;⑤唾液淀粉酶是消化道中的消化酶,属于外界环境中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⑤错误;⑥甲状腺激素是甲状腺细胞分泌到内环境中的激素,⑥正确;⑦尿素是细胞排到内环境中的代谢废物,⑦正确;⑧胰岛素是胰岛B细胞分泌到内环境中的激素,⑧正确。故选B。7、D【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免疫的过程,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并应用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能力【详解】吞噬细胞吞噬、处理和呈递外来细菌给T淋巴细胞,不需要抗体参与,A错误;天花疫苗的发明和使用,可根除由天花病毒引起的传染疾病,对其他病原体引起的疾病不起作用,B错误;免疫活性物质中的抗体可与病原体特异性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从而抑制病原体的繁殖或对细胞的黏附,最终被吞噬细胞清除,C错误;根据抗体与抗原可特异性结合的特点,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抗体对组织进行检测,可以发现体内组织中是否存在抗原,D正确;故正确的应选D。【点睛】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细胞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反应阶段: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8、C【解析】衰老细胞的特征:(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4)有些酶的活性降低;(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详解】根据分析可知,细胞衰老后,细胞中有些酶的活性降低,细胞新陈代谢速率减慢,分解有机物缓慢,且细胞萎缩,即C正确,ABD错误。故选C。二、非选择题9、(1).非生物物质和能量、分解者(2).4(3).捕食和竞争(4).生产者(5).2×105KJ(6).CO2(7).食物链(8).物质(9).有【解析】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又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2、生态系统中的种间关系主要有竞争、捕食、寄生和互利共生,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详解】(1)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分解者和消费者,图中只体现了生产者和消费者,未体现的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2)图中共有7条食物链,同一种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所占的营养级及消费者级数不一定相同,鹰可占三、四、五、六,共4个营养级;食虫昆虫和蛙在同一条食物链中是捕食关系,另外食虫昆虫和蛙都以植食昆虫为食物,又是竞争关系,故食虫昆虫和蛙之间的关系是捕食和竞争。(3)分析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状况,应从生产者开始,生产者是能量流动的起点。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平均为10%,假设第一营养级的同化能量是2×107kJ,则鹰最终获得的最大能量值按最短食物链来计算,即草→鼠→鹰,鹰最终获得的最大能量为2×107×10%×10%=2×105kJ。(4)在自然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中,碳主要以CO2的形式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在生物群落内,能量储存在有机物中,沿食物链流动,能量的载体是物质。(5)这个生态系统中的动物有的生活在地面上,有的生活在树上,有分层现象。【点睛】本题考查了食物链中的结构及生态系统各部分结构的功能,综合性强,搞清楚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成分之间的关系,如物质流动、能量流动关系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0、(1)C(2)①.A②.捕食(3)①.标记重捕②.大③.醒目的标记导致被标记的猞猁存活率降低(4)①.种群②.年龄结构③.种群数量(5)①.次生②.丰富度③.垂直结构【解析】分析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A增加、B增加;B的增加又导致了A的减少,A的减少,从而又使B减少。于是得出结论:B的数量变动和A相近,但是有滞后性。这说明二者之间是捕食关系,而且捕食者是B被捕食者是A。【小问1详解】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对研究对象的生命本质和运动规律进行具体的分析、综合,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如数学方程式、关系式、曲线图和表格等来表达,从而依据现象作出判断和预测。曲线属于数学模型,故选C。【小问2详解】由分析可知,表示雪兔种群数量变化的是曲线A。雪兔与猞猁的关系是捕食。【小问3详解】猞猁行动灵活,活动范围广,调查猞猁的种群数量应使用标记重捕法。某次调查时,初次抓捕猞猁用红色醒目染料标记后放归,三周后用同种方法捕捉到猞猁,其中含有醒目染料的猞猁比例减少,据公式:初次捕获带标记个体数:预估总数=重捕中带标记的个体数:重捕总数,则得到数据比实际值偏大。导致这种结果的最主要原因是醒目的标记导致被标记的猞猁无法存活。【小问4详解】同一区域内同一物种的所有个体称为种群,一个区域内的全部马尾松可称为一个种群。科研人员通常以不同胸径大小的马尾松个体数代替年龄结构,进一步预测种群数量。【小问5详解】在有繁殖体的基础上形成恢复群落的过程为次生演替。伴随这一演替过程,群落的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未受干扰的原始林群落具有较好的垂直结构,有利于提高光能利用率。【点睛】本题考查种群数量的变化及群落演替等相关问题,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1、①.生产者②.固定太阳能,合成有机物③.显微镜④.蓝藻⑤.次生演替⑥.水温⑦.总磷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全球变暖速度;污水处理后排放【解析】据图分析,题图横坐标表示时间(年),纵坐标表示生物占浮游植物的百分比,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富营养化的湖泊中,蓝藻所占的比例逐渐上升,在5-7年后蓝藻成为优势类群。【详解】(1)浮游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在水生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属于生产者,在该生态系统中的功能是固定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2)单细胞藻类植物个体微小,可利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对浮游植物进行观察、鉴定和计数。(3)据图分析,该湖泊浮游植物的优势类群逐渐替换为蓝藻。该湖区群落演替的类型为次生演替。(4)据表分析,水温和总磷含量与蓝藻成正相关,因此可知,水温和总磷是蓝藻丰富度增加的主要原因。(5)基于以上研究,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该湖水华治理的建设性措施有: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全球变暖趋势;污水排放前进行处理,减少水体中P的含量等。【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相关知识,意在考察学生对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