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2024年秋一年级上册3口耳目手足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2课时)_第1页
【核心素养目标】2024年秋一年级上册3口耳目手足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2课时)_第2页
【核心素养目标】2024年秋一年级上册3口耳目手足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2课时)_第3页
【核心素养目标】2024年秋一年级上册3口耳目手足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2课时)_第4页
【核心素养目标】2024年秋一年级上册3口耳目手足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2课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核心素养目标】2024年秋一年级上册3口耳目手足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2课时)第一单元识字

人文主题

这是第一个识字单元,编排了《天地人》《金木水火土》《口耳目手足》《日月山川》四篇识字课和《语文园地一》《快乐读书吧》,内容丰富,渗透韵语识字、看图识字、象形识字等多种识字方法,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走进语文,乐于识字。

课文编排

《天地人》以国画为背景,向我们展示了6个常用汉字。重点是认识这6个汉字,了解事物。《金木水火土》以儿歌的形式向我们介绍了五行和自然界中的四种事物,重点是认识生字,认识田字格,学写汉字和笔画。《口耳目手足》以图画的形式介绍了人体的部位及相关的动词,重点是识记生字,学写汉字和笔画。《日月山川》向我们介绍了生活中常见的8个象形字,重点是初步了解象形字的构字特点,识记生字,学写汉字和笔画。

语文要素

此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识字与写字训练,让学生在有趣的情境中认识象形字,感受汉语的音韵特点,了解汉字的笔顺规则。

学生的身心特点学生的认知基础和经验

学生的个体差异可能遇到的困难

其他

1.通过听读、观察图画、联系生活等方法认识生字,了解汉字的笔顺规则,能正确规范书写。

2.学习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借助象形字识字、看图识字等多种方法识字。初步了解汉字的文化内涵,激发主动识字的愿望。

3.了解课外阅读的途径,感受课外阅读的快乐。

任务群类型任务群目标

基础型学习任务群1.认识33个生字,会写16个字及8个笔画2.了解汉字“先横后竖"先撇后捺”的笔顺规则,能按规则正确书写3.背诵《金木水火土》《咏鹅》

发展型学习任务群1.了解汉字的文化内涵2.与人说话时声音要洪亮,吐字要清楚;别人说话时要认真听3.对交流感兴趣,感受交流的快乐

拓展型学习任务群1.推荐阅读:《图说汉字》《和大人一起读》2.实践活动:(1)在大人的帮助下,阅读《剪窗花》,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2)和大家分享课外阅读成果

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通过看图识字积累字词,体会汉字的有趣。

语言运用: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身体部位的作用,通过做做说说,提高语言运用表达能力。

思维能力:在语境中理解课文,看图读句子,借助课文插图,理解词句。

审美创造:形象地感知坐、立的规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课前解析

这节课是看图识字,引导学生认识身体部位。课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一幅含有生字的图,展示了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对应的5个生字都是学生熟悉的身体部位名称。第二部分提供了与身体部位有关的两句俗语,呈现生字“站、坐",并以两幅京剧人物形象,让学生形象地感知站、坐的规范,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关注写字:这节课要求会写4个字,重点写好横折、撇、弯钩3个新笔画,如“口、目”都有横折,但横折的写法不同,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写好不同的横折。这节课的新笔画弯钩,与竖钩相似,要注意区分。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正确规范地写好汉字。

关注表达:口、耳、目、手、足能做哪些事应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身体部位的作用,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借助图片,帮学生拓展思维,说清楚身体部位的作用。

关注拓展:

五官歌

两只眼睛看四方,两个耳朵听声响。

一个鼻子闻花香,一张嘴巴喝热汤。

两片嘴唇亲爸妈,噘起小嘴像这样。

两个脸蛋胖嘟嘟,它们都在我脸上。

口耳目

用口讲,用耳听。用眼看,用手做。

用足行,用心想。口耳目,手足心。

都是我们的好朋友,好朋友。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对照、联系生活等方法,认识“口、耳"等7个生字。(重点)

2.会写“口、耳”等4个字和横折、撇、弯钩3个笔画。(难点)

3.正确朗读课文。联系生活了解站、坐等行为规范。

课前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1.通过看图对照、联系生活等方法,认识“口、耳"等7个生字。

2.认识人体有关的部位,了解相关的动作规范。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一、歌曲导入,揭示课文题目

1.(出示课件3)同学们,先请大家和老师一起边唱《小手拍拍》边做动作。

教师过渡:通过刚才的歌曲,你认识了身体的哪些部位

预设:眼睛、鼻子、嘴巴。

2.揭示课文题目: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些身体部位,它们能做些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3.教师板书课文题目(板书:3口耳目手足),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设计意图:以优美的音乐导入新课,既引起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认识了简单的身体部位,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图文对照,认识生字

1.(出示课件4)学生观察课文中的第一幅插图,教师指名让学生说说图中的人物在做什么。

(出示课件5)预设1:两个小女孩站在花丛边欣赏美丽的花。

预设2:一个小女孩用手指着一朵花说:“这朵花也要开放了!”

预设3:小男孩听到了,挥着手和她们打招呼。

图中还藏着这节课要学习的5个生字,老师来读,你来圈一圈吧!(出示课件6)(板书:口耳目手足)

2.(出示课件7)教师带读此课会认字,学生跟读、自读。

(1)看物品,说词语。(出示课件8、9)

预设1:口罩、口红、口哨。

预设2:耳环、耳机、耳罩。

(2)看图片,说词语。(出示课件10)

预设:目录、目光、比目鱼。

(3)看动作,说词语。(出示课件11)

预设:挥手、举手、握手、拍手。

(4)你在哪里见过“足"字(出示课件12)

预设:公园指示牌、海报中有含“足”字的词语,如“小草有生命,足下请留情"少儿足球赛”“中医足疗"等。

3.指部位做游戏。(出示课件13)

三、联系生活,拓展运用

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说口、耳、目、手、足能做的事情。(出示课件14)

预设1:(出示课件15)“口”能吃饭、打招呼、唱歌……

预设2:(出示课件16)“耳"能听老师讲课、听音乐、听爸爸讲故事、戴口罩……

预设3:(出示课件17)“目”能看书、看电影、看演出……

预设4:(出示课件18)“手"能写字、拍皮球、洗碗……

预设5:(出示课件19)“足”能跑步、踢毽子、踢足球……

2.拓展延伸:《五官本领》儿歌。(出示课件20)

1.会写“口、耳"等4个字和横折、撇、弯钩3个笔画。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一、歌曲导入,开门见山

(出示课件21)学生听歌曲《中国功夫》。

教师过渡:这首歌是不是很有气势歌中有这样一句歌词:“卧似一张弓,站似一棵松,不动不摇坐如钟,走路一阵风。”这句歌词与我们今天学习的俗语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让我们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吧!

二、朗读俗语,理解运用

1.听读俗语,用笔圈出俗语中的两个会认字。(出示课件22)

预设:站、坐。

2.(出示课件23)学生观察课文插图,说一说:图中哪位演员的姿势是“站"哪位演员的姿势是“坐”

学会汇报,教师评价。(板书:站坐)

(1)学习“站如松"。

①(出示课件24)观察比较京剧人物图及松树图,引导学生理解“如”是像的意思,“站如松"指京剧演员像松树一样笔直地站着。

②(出示课件25)联系生活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人做到了“站如松”

预设:交警、升旗时的学生……

(2)学习“坐如钟"。

①(出示课件26)教师简要介绍包公,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包公图及钟图,理解“坐如钟”的意思是包公的坐姿像钟一样端正。

包公:我国北宋时期的一位判官,他廉洁公正、铁面无私,敢于替百姓鸣不平,因而又被称为“包青天"。

②随文识字:“坐”,二人土上坐。

③(出示课件27)学生观察课件中的图片,判断坐姿的正误,教师提示正确坐姿:头正,肩平,腰直,足安,手放好。

(3)学习“行如风"。

①(出示课件28)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件中的图片,理解“行如风”的意思是走路时像风一样轻快有力。

②教师提示正确的行走姿势:脚步轻,行如风,收腹摆手挺起胸。引导学生观察课件中的图片,判断行走姿势的正误。

(4)学习“卧如弓"。

①(出示课件29)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件中的图片,理解“卧如弓”的意思是卧床睡觉时像弓一样弯曲。

②学生观察图片,判断睡姿的正误。

3.用多种形式读课文:教师带读,学生跟读;学生齐读;学生自读;男女生赛读。

4.巩固生字——识字游戏。(出示课件30)

三、指导书写,展示评价

1.(出示课件31、32)学习新笔画:横折、撇、弯钩。教师范写,提示学生书写要点。

2.出示“口、耳、目、手"4个字,教师范写,提示学生书写要点及笔顺规则。(出示课件33—36)

3.学生在书上练习书写,教师巡视评价,提醒学生运用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设计意图: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写字是一个难点,让学生养成并保持良好的写字习惯非常

重要,此环节重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四、课堂演练(出示课件37、38)

口耳目手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