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二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中职语文外研版基础模块上册_第1页
《李白诗二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中职语文外研版基础模块上册_第2页
《李白诗二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中职语文外研版基础模块上册_第3页
《李白诗二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中职语文外研版基础模块上册_第4页
《李白诗二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中职语文外研版基础模块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李白诗二首》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表格式)中职语文外研版基础模块上册学校-学年学期教学教案

科目:《语文》授课班级:

任课教师:___教案使用时间:第周第课时

课题:李白诗二首课时安排:2课时

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诗歌意象,把握作品的内容和主旨;2.学会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欣赏诗人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自主赏析、合作探究,并绘制思维导图,理解诗歌内容及主旨,初步学会诗歌赏析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意象,把握作品的内容和主旨。初步学会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探究诗歌的深层含义。教学难点:让学生初步学会诗歌赏析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解决办法:_________通过介绍作者及社会背景,通过分析意象和意境来领悟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根据文本分析讲解艺术特色。

教师教法:引导法学生学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具、学具准备:PPT课件、复印资料(附1)

教学程序设计:导入—整体感知—分析内容---学习欣赏方法---学以致用--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备课时间:年月日专业部签字:年月日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导入

听箫曲《妆台秋思》导入《忆秦娥》播放箫曲《妆台秋思》。提问:这首曲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听后有什么感受?聆听思考引入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听录音,正音2、诵读3、初步了解诗歌内容老师播放课文录音,学生听,正音。老师出示生字箫声咽(yè)灞(bà)陵陵阙(què)学生齐读,个别朗读,纠正读音。问题1、李白有“诗仙"的美名,而这首《忆秦娥》是李白的一首词。请结合注释,解析题目。【明确】:“忆秦娥”,词牌名,亦称秦楼月、碧云深、双荷叶。相传此词牌为李白首创,因词中有“秦娥梦断秦楼月”,故名“忆秦娥”。唐时曲调有《忆汉月》、《忆先皇》、《忆江南》。题目虽是《忆秦娥》,内容实为“秦娥忆”,实写“秦娥”之“忆"。问题2、同学们在小学、初中都学习过很多李白的诗歌,你们都学过哪些李白的诗歌?并请谈谈你了解的李白,说说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明确】: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我国历史上,被称为诗仙。李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自幼生长在今四川江油县附近。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李白二十四岁出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在南陵奉召入长安。经唐玄宗亲自召见,任为翰林供奉,他以经世王佐之才自命,玄宗则以文学侍从看待,常常被召唤去做一些所谓“应制"之作。不久,因权贵的谗悔,于天宝三、四年间(公元744或745年),被排挤出京。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冬,安禄山叛乱,适逢永王李遴的大军东下,邀李白下山入幕府。后来李遴反叛肃宗,被消灭,李白受牵连,被判处流放夜郎(今贵州省境内),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病死于安徽当涂县。关于该词的作者及创作年代,历来众说纷纭。根据生平经历、时代特征、作品风格等,多数人认为《忆秦娥》是以天宝安史之乱为背景,反映唐代由盛而衰的伤时之作。问题3、这首词描写了一位秦地女子的形象。请借助注释梳理大意。【明确】:箫声呜咽,秦娥梦醒只见秦楼上的残月。望着这秦楼上空的残月啊,却忆起年年春天满眼的柳色,和在灞陵上那伤心的离别。乐游园又到清秋时节,而咸阳古道上的那人,依然音讯断绝。音讯断绝啊,在西风落日之下,只见那苍茫萧瑟的汉家陵阙。正音学习生字齐读,个别朗诵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来回答,老师补充。学生小组比赛背诵李白的诗歌。根据自己的知识来回答问题,老师补充。学生快速阅读,思考、回答基础知识的学习欣赏古诗词步骤一:读诗词欣赏古诗词步骤二:题解欣赏古诗词步骤三:读作者,知人论世。___整体感知本词

三、分析词的具体内容

(一)本词的意象与意境(二)朗读(三)分析艺术特色1、品读“咽”字

2、修辞手法:反复读一首(诗)词,我们要关注诗人是通过什么样的意象(形象、景物、事物)给我们营造了什么意境,表达他怎样的情感。问题:词的上阕和下阕分别借助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印发课堂讨论表1)学生小组发言后教师小结:词的上阕写女子秦娥月夜被箫声扰醒之后想到的与情人的别离;下阕写春去秋来,她站在咸阳古道旁盼情人归来,但音讯断绝,只看到几百年前的汉家帝王的陵墓静卧在萧瑟的西风和残照夕阳之中。此词由个人悲欢写到历史兴亡,反映了天宝后期表面上依然歌舞升平、内部危机重重的盛唐之衰。时代背景:唐玄宗晚年,也就是天宝年间,已经失去了开元年间的进取心,沉迷声色、朝政腐败、任用奸臣,结果导致军阀拥兵自重。安禄山就是其中之一。他乘中原地区兵力空虚,发动了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安史之乱起于755年(唐玄宗天宝14年),结束于763年(唐代宗宝应元年),前后八年之久,是唐帝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安指安禄山,史指安禄山的部将史思明,二人先后发动叛乱,使得中原大地民生凋敝。理解课文后,进行朗读【问题1】: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为什么用一个“咽"字来形容箫声?静夜箫声与楼前残月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明确】:“咽”字既形容箫声的低沉,也暗指女子的心在呜咽。一个“咽"字体现了感彩,把秦娥无形无声的思想感情,附着到箫声上,变得更具体更形象了。在生活中实现不了的愿望,总想在梦里如愿以偿。词中的女主人公秦娥梦到什麽?我们从呜咽如泣的箫声里,从她梦醒后的思想活动中,可以得到启示。她在梦里,与久久思念的情人相逢了,然而“梦断”了!醒来不见梦中人,只有那夜空中悠悠飘荡的箫声,那默默洒向楼顶的月光,衬托着环境,衬托着她的精神凄凉冷落。静夜箫声和楼前残月构成了一幅静谧、清冷、孤寂的意境。【问题2】:词中作者两次巧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达到了极佳的叙事抒情效果,两个“秦楼月"与两个“音尘绝”内含各不相同,请分别说明。【明确】:第一个“秦楼月"非常巧妙,笔触由写(箫)声转而绘(月)色,写出了女主人公梦醒后的环境,抓住这一月色大做文章,把“秦楼月”重叠一句,这虽然是词牌格律的要求,但在结构上却使词意转折,忆起了往事,起到开拓境界的作用。所以,前一个“秦楼月”,是指(秦娥在梦中被箫声惊醒)的环境特色;后一个“秦楼月”,借指秦娥与爱人在此地共同度过的难忘的恋情与往事。前一个“音尘绝”,指送别时目送着车辆,一直到行走的声音和扬起的尘土都消失;后一个“音尘绝”,这么长时间以来,一直没有爱人的消息。(音尘,常指消息)学生分组讨论,小组合作探究并展示聆听,做笔记学生朗读学生思考后回答欣赏古诗词步骤四:引导学生通过意象的分析来理解诗中所表达的情感。解决本课重点多读,为背诵做准备欣赏古诗词步骤五:欣赏艺术特色(表现手法、表达技巧、修辞手法)

四、学习欣赏古诗词的方法

小结欣赏古诗词的方法问题:根据我们对这首词的学习过程,请你说一说欣赏古诗词的步骤和方法。【明确】:诗词鉴赏是一项复杂的思维过程,本无固定的格式顺序,一般可以按照;读诗——读题——读作者(知人论世)——读意象、意境、情感—-读艺术特色这五大步骤来进行学习。我们在这首词的学习中,其实就是按这个步骤来进行的。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并展示引导学生关注学习方法

五、思维导图(《忆秦娥》)

绘制思维导图引导学生画出学习《忆秦娥》的思维导图(简单图例附后,导图没有固定格式和要求,学生可以图画和文字结合,自由发挥)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并展示发言引导学生用直观的方式总结学习内容

六、学以致用——赏析《春夜洛城闻笛》

用学到的古诗词鉴赏五步骤赏析《春夜洛城闻笛》读诗读题读作者读意象——意境——情感读艺术特色教师播放笛曲《折杨柳》并范读学生齐读学生自主朗读提问1:从题目能读出什么信息?【明确】:时间——春夜(易产生愁思的时间)地点——洛城(唐代繁华都城,并非作者家乡,易产生愁思的地点)人物——作者(此时客居他乡,是易产生愁思的人物)事件——闻笛(易产生愁思的行为)这是李白远游求仕时期的作品。是一首羁旅怀乡诗,是公元735年(开元23年)李白寄居洛阳时所作。此时作者离开西蜀已经整整十年了。提问2:诗中揭示主旨的句子是哪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明确】:表达主旨的句子是“何人不起故园情?"诗歌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提问3:触发作者这种情感的句子是哪句?为什么?【明确】:触发作者思乡之情的是第三句“此夜曲中闻折柳”。折柳是全诗的关键,折柳中,柳为留的谐音,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是思乡之情,这种思乡是从听到“折柳"笛声引起的。提问4:有人说本诗中的“暗”字用得妙,妙在哪?【明确】:照应题目中的“夜”,笛声断断续续,隐隐约约;写出了“闻”时的精神状态,听到笛声,却不知道何人所吹,从何而来;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经意间打动了许许多多的人。提问5:第二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明确】:“满洛城"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思考,用五步鉴赏法小组合作探究授人以渔学以致用

七、思维导图(《春夜洛城闻笛》)

绘制思维导图引导学生画出学习《春夜洛城闻笛》的思维导图(简单图例附后,导图没有固定格式和要求,学生可以图画和文字结合,自由发挥)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并展示发言引导学生用直观的方式总结学习内容

八、课堂小结

提问:在这一课的学习中,你学到了什么?学生回顾,小结课堂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反思

九、作业布置

背诵《忆秦娥》、《春夜洛城闻笛》并完成本课练习册的练习

附课堂讨论表1(学生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