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衡水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综合素质评价生物试题含答案_第1页
河北衡水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综合素质评价生物试题含答案_第2页
河北衡水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综合素质评价生物试题含答案_第3页
河北衡水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综合素质评价生物试题含答案_第4页
河北衡水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综合素质评价生物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北衡水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年级上学期综合素质评价生物试题2024-2025学年度高二年级上学期综合素质评价二生物学科本试卷共6页,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分值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以下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稳态是指组成内环境的各种物质处于动态平衡状态B.草履虫通过内环境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从而实现稳态C.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D.血浆、淋巴液、组织液处于稳定时,机体不会患病2.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有关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若想要健康,应多摄入碱性食物、饮用碱性水B.二氧化碳是人体细胞呼吸产生的废物,不参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C.静脉注射白蛋白并配合利尿剂可能会缓解组织水肿现象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正常进行3.“醉氧”(也称低原反应)是指长期在高海拔地区工作的人,重返平原居住后会再次发生不适应,从而出现疲倦、无力、嗜睡、胸闷、头昏、腹泻等症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通过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机制实现的B.醉氧是外界环境的变化导致内环境稳态失调的结果C.患者发生严重腹泻后,补充水分的同时要注意补充无机盐D.醉氧说明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4.下图表示人体内四种液体之间的不完全关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若乙为细胞内液,则其含量少于甲、丙和丁之和B.若乙是红细胞的细胞内液,则需要补充的箭头是“甲→丁”C.若乙表示的是肾脏细胞的细胞内液,则甲比丁中蛋白质含量高D.若乙是神经元的细胞内液,则甲液中可含有胰岛素、Na+、葡萄糖等5.下图为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数字表示生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⑤、⑥都是通过组织液和细胞完成的B.消化道黏膜上皮细胞分泌消化酶的过程属于⑦中的“细胞→外界环境”C.空气中的O2通过过程②进入红细胞要通过4层磷脂双分子层D.过程④都是通过泌尿系统完成的6.下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A、B是人体的系统。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B.氨基酸依次经过消化系统→A循环系统→①血浆→②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C.组织水肿的原因是途径②→①过强导致组织液增多D.若病原体从消化系统入侵引起腹泻,一定会导致细胞内液的渗透压下降7.下图是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结构模式图,其中①~⑤表示反射弧的组成结构,A、B分别是放置在神经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一个完整的反射至少需要两个神经元参与才能完成B.结构①属于效应器,结构③受大脑皮层高级中枢控制C.用A刺激结构④,引起小腿向前踢起不属于反射活动D.用B刺激结构①,能通过②向中枢传递兴奋8.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B.神经元的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构成神经C.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小脑和脑干以及脑发出的神经组成D.自主神经系统是脊神经的一部分,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不受意识控制9.如图显示小鼠恐惧反射的建立过程(先给予小鼠灯光刺激,随后给予电刺激)。小鼠刚建立该反射后,此时仅给予灯光刺激测得小鼠心率为P,若小鼠建立该恐惧反射后,反复给予小鼠灯光刺激而不给予电刺激,一段时间后再给灯光刺激测得的小鼠心率为Q,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小鼠的恐惧反射属于条件反射,正常机体条件反射的数量几乎是无限的B.测得的小鼠心率P>QC.小鼠恐惧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条件反射的建立是学习的结果D.恐惧反射建立前后灯光刺激均属于条件刺激10.神经递质甲会与蓝斑神经元上的受体G结合,引起K+通道开放,使K+顺浓度梯度转移,影响幼年大鼠蓝斑神经元的兴奋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递质甲与蓝斑神经元上的受体G结合后会使K+外流B.离体的蓝斑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同C.神经递质甲可通过增大静息电位绝对值,抑制蓝斑神经元的兴奋性D.神经递质甲还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11.以新鲜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为材料,刺激坐骨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及恢复静息电位的过程中,由于Na+、K+的流动而产生的跨膜电流如图所示(内向电流是指正离子由细胞膜外向膜内流动或负离子由膜内向膜外流动,它增加细胞内的正电荷。外向电流则相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段Na+与Na+通道蛋白结合后进入细胞,不需要消耗能量B.bd段发生K+的外流,恢复静息电位C.增大刺激强度,c点对应的动作电位值将增大D.内向电流与外向电流是不同种离子跨膜流动的结果12.研究表明,同一突触小体中可能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递质,此现象称为递质共存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既有赖于生物膜的流动性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功能B.同一突触后膜上可能存在多种受体,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进入细胞内,从而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C.共存的神经递质可能起协同作用也可能作用相反,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中无神经递质D.若突触小泡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则突触后膜无膜电位变化13.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某人脑干受损,则不能准确完成用左手食指交替指点右手中指和鼻尖的动作B.若某人因外伤导致意识丧失,出现像婴儿一样的尿床情况,则一定是脊髓出了问题C.若某人小脑受损,则不能对体温、水平衡、摄食等进行有效调控D.若某人大脑皮层受损,则可能不能控制缩手反射14.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脊髓、脑干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系统调节机体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B.脑干中有许多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如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C.醉酒的人驾车时明显表现为反应慢、动作不协调,主要原因是酒精分别麻醉了人的大脑、下丘脑D.若没有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脊髓中的低级中枢将无法完成反射15.下列关于人脑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大脑皮层是最高级的神经中枢,各种感觉均在大脑皮层中形成B.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是人脑特有的功能C.语言中枢的H区被破坏,患者不能听懂话D.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长时记忆受损可能与突触数目减少有关16.生物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众多的原理和结论的得出都来自于实验,在激素的发现与探究历程中科学家们也设计了许多巧妙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给公鸡摘除睾丸和移植睾丸以证明睾丸分泌雄激素,应用的是“减法原理”B.结扎狗的胰管,使胰腺萎缩,用萎缩的胰腺提取液可治疗狗的糖尿病C.斯他林和贝利斯剪下小肠,刮下黏膜,并制成提取液的操作是为了排除化学物质调节对胰液分泌的影响D.促胰液素是由小肠的内分泌细胞产生的,通过导管进入体液中,随血液循环运输17.胰液是由胰腺分泌的消化液,其分泌受到神经和体液的双重调节,部分过程如图甲所示。酸性食糜进入肠腔后,会刺激小肠黏膜释放促胰液素,从而引起胰液分泌。为研究刺激迷走神经和酸化小肠在胰液分泌中的相互作用,实验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乙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在嗅、咀嚼食物引起胰液分泌的反射中,食物属于条件刺激B.在胰液分泌的神经调节过程中,支配胰腺的迷走神经受意识支配C.给予小肠一定量适宜浓度的盐酸后,盐酸会直接刺激胰腺分泌胰液D.酸化小肠并刺激迷走神经时的胰液分泌量大于两者单独作用时之和18.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且呈现年轻化趋势,患病的原因也很复杂,有遗传因素也有后天环境因素等。如图为血糖调节部分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正常人血糖浓度为3.9~6.1mmol·L-1,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高,可能出现尿糖现象B.图中A为E(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B为F(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C.图中C为交感神经,D为副交感神经,二者功能往往是相反的,G为肾上腺髓质D.图中A与B在调节血糖效应时表现为相抗衡作用,但B可促进A的分泌19.下列关于人和动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状腺激素不可以口服B.雌性激素参与构成生殖细胞、激发和维持第二性征C.外界因素和人体内环境变化均会影响激素的分泌D.幼年时若生长激素分泌过少会患呆小症20.如图是胰岛素调节血糖含量的模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甲表示胰岛B细胞B.胰岛素作用的结果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C.当胰岛素分泌过多时,抑制垂体分泌促胰液素D.胰岛素能促进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氧化分解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21.如图曲线表示人体血液中某种物质含量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②为脑部毛细血管,曲线可代表二氧化碳的含量变化B.若②为肺泡处的毛细血管,曲线可代表氧气的含量变化C.若②为肾脏处的毛细血管,曲线可代表尿素的含量变化D.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内环境稳态的基础22.如图是两个神经元之间局部结构示意图,a、b、c为刺激点(a、b分别位于电表两个接点的中点),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未受刺激时,电表①或②测量值可代表静息电位B.刺激b点,电表②指针不偏转,电表①指针两次偏转C.刺激c点,可用来说明兴奋的双向传导和单向传递D.若增大胞外Na+浓度,刺激c点,则电表②偏转幅度增大23.图1为多个神经元之间联系的示意图。为研究神经元之间的相互作用,分别用同强度的电刺激进行实验:Ⅰ.单次电刺激B;Ⅱ.连续电刺激B;Ⅲ.单次电刺激C;用微电极分别记录A神经元内的电位变化表现如图2(注:阈电位是能引起动作电位的临界电位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静息电位的数值可以以细胞膜外侧为参照,并将该侧电位值定义为0mVB.由Ⅰ可知,刺激强度过低不能使神经元A产生动作电位C.由Ⅱ可知,在同一部位连续给予多个阈下刺激可以产生叠加效应D.由Ⅲ可知,神经元A电位的形成与神经元C和B释放神经递质的量不足有关24.网络上流传着一个段子:“荷尔蒙(激素)决定一见钟情,肾上腺决定出不出手,多巴胺决定天长地久,5-羟色胺决定谁先开口,端粒酶决定谁会先走!”,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荷尔蒙是由内分泌系统产生的,对机体生命活动起重要的调节作用B.多巴胺只是一种神经递质,愉悦感是由下丘脑产生的C.肾上腺素可以促进交感神经兴奋,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D.5-羟色胺与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后被降解或回收进突触前膜25.如图是血糖调节模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曲线ab段与ef段血糖浓度上升的原因相同B.ab段血液中胰高血糖素浓度随之升高,进而促进肝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C.fg段血糖维持相对稳定是神经—激素调节的结果D.当血糖偏低时,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水解以提高血糖浓度三、简答题(本题共5道小题,共55分)26.下表是某成年人体检表上的五项血常规指标,图为人体组织局部示意图,②④所在位置是某些管道的横切面。请回答下列问题:项目检查结果单位参考值红细胞计数32↓×1012/L4.09~5.74血红蛋白100.78↓g/L131~172甘油三酯4.21↑mmol/L0.48~1.88血清葡萄糖8.48↑mmol/L3.9~6.1甲状腺激素201.31↑mmol/L500~160(1)表的五项指标中是内环境成分的有_____。(2)①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_____的含量有关。(3)图中红细胞携带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经过的途径依次为红细胞→_____(用图中序号和箭头表示)。(4)某人不小心撞到膝盖,被撞处肿了个大包,原因是被撞处的皮下毛细血管破裂,使组织液渗透压_____(填“升高”“不变”或“下降”),从而出现组织水肿现象,48小时后热敷有利于液体进入_____(填图中序号)从而消肿。(5)肺气肿病人由于呼吸不畅,内环境中的pH变_____,这是因为_____。27.图1表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图2、图3分别表示图1虚线框内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请回答问题。(1)图1中表示效应器的是_____(填字母),由_____组成。图2中组成突触的结构包括_____(填字母)。(2)图3中,表示兴奋部位的是_____(填字母),该兴奋状态的形成是Na+内流的结果,其进入膜内的方式是_____。(3)兴奋在图2所示处只能单向传递原因是_____。(4)如图4是测量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图5是测得的动作电位变化。图4状态测得的电位相当于图5中的_____区段的电位。若该神经纤维接受突触前膜释放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则图4的指针有何变化?_____(填“向左偏转”“向右偏转”或“不变”)。28.心率为心脏每分钟搏动的次数。心肌P细胞可自动产生节律性动作电位以控制心脏搏动。同时,P细胞也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受体阻断剂A和B能与各自受体结合,并分别阻断两类自主神经的作用,以受试者在安静状态下的心率为对照,检测了两种受体阻断剂对心率的影响,结果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调节心脏功能的基本中枢位于_____。大脑皮层通过此中枢对心脏活动起调节作用,体现了神经系统的_____调节。(2)心肌P细胞能自动产生动作电位,不需要刺激,该过程涉及Ca2+的跨膜转运。神经细胞只有受刺激后,才引起Na+离子跨膜转运的增加,进而形成膜电位为_____的兴奋状态。(3)据图分析,受体阻断剂A可阻断_____神经的作用。兴奋在此神经与P细胞之间进行传递的结构为_____。(4)自主神经被完全阻断时的心率为固有心率。据图分析,受试者在安静状态下的心率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固有心率。若受试者心率为每分钟90次,比较此时两类自主神经的作用强度:_____。29.如图所示迷走神经是与脑干相连的脑神经,对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起促进作用,还可通过一系列过程产生抗炎效应,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示迷走神经中促进胃肠蠕动和消化液分泌加强的神经属于_____(填“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其意义是_____。(2)胃腺是人和高等动物的主要消化腺,其消化液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盐酸在促进食物消化方面的作用有_____。(3)迷走神经轴突末梢通过_____方式释放的乙酰胆碱作用于肠巨噬细胞产生抗炎效应。(4)研究人员对图中抗炎过程进行了相关实验,实验分组及结果见下表。通过腹腔注射脂多糖(LPS)可使大鼠出现炎症,检测TNF-α浓度可评估炎症程度。若丙组的A处理仅在肠巨噬细胞内起作用,且与遗传基因作用机制有关,据图分析研究人员从基因表达角度推测A处理的可能的作用机制如下:①_____(“促进”或“抑制”)肠巨噬细胞内N受体基因表达,_____(“增加”或“减少”)增加N受体数量;②_____(“促进”或“抑制”)肠巨噬细胞中TNF-α基因的转录和翻译;③_____(“升高”或“降低”)TNF-α的合成量。分组处理TNF-α浓度甲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乙腹腔注射LPS++++丙腹腔注射LPS+A处理++注:“+”越多表示浓度越高。30.如图表示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葡萄糖代谢中的相互关系,当血糖浓度降低时,激素①分泌量增加。请据图分析回答:(1)图中激素①为_____。(2)饭后半小时,图中的激素②将发生的变化是_____。该激素是由_____分泌的。某学生不吃早餐,2小时后表现出精力不旺盛、注意力不集中的状态,主要原因是_____。(3)激素①和激素②都作用于肝脏,其作用区别在于激素①能_____;激素②能_____。(4)胰岛素分泌的调节既有体液调节又有神经调节,这与胰岛B细胞上的多种受体有关。下列物质中可被胰岛B细胞受体识别的有_____。(填序号)①胰淀粉酶②胰高血糖素③促甲状腺激素④神经递质2024-2025学年度高二年级上学期综合素质评价二生物学科本试卷共6页,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分值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以下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稳态是指组成内环境的各种物质处于动态平衡状态B.草履虫通过内环境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从而实现稳态C.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也参与了内环境的形成和维持D.血浆、淋巴液、组织液处于稳定时,机体不会患病【答案】C【解析】【分析】1、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液等细胞外液组成。内环境的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详解】A、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状态,A错误;B、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B错误;C、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影响了细胞代谢,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也会影响内环境的稳态,C正确;D、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中血浆、组织液、淋巴处于稳态时,机体也可能患病,如遗传病,D错误。故选C。2.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有关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若想要健康,应多摄入碱性食物、饮用碱性水B.二氧化碳是人体细胞呼吸产生的废物,不参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C.静脉注射白蛋白并配合利尿剂可能会缓解组织水肿现象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答案】C【解析】【分析】1、内环境稳态:(1)实质:内环境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详解】A、摄入碱性食物、饮用碱性水过多,可能造成体内酸碱平衡和电解质平衡紊乱,A错误;B、二氧化碳是人体细胞呼吸产生的废物,可以参与机体的体液调节,B错误;C、静脉输注白蛋白注射液后可以使血浆渗透压升高,可使组织中的水分转移到血浆中,减轻组织间隙的水肿,同时使流经肾脏血流量增多,配合利尿剂,将多余的水排出,可以缓解组织水肿现象,C正确;D、丙酮酸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内,不在内环境中,D错误。故选C。3.“醉氧”(也称低原反应)是指长期在高海拔地区工作的人,重返平原居住后会再次发生不适应,从而出现疲倦、无力、嗜睡、胸闷、头昏、腹泻等症状。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通过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机制实现的B.醉氧是外界环境的变化导致内环境稳态失调的结果C.患者发生严重腹泻后,补充水分的同时要注意补充无机盐D.醉氧说明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答案】A【解析】【分析】内环境是细胞的直接环境,细胞与内环境,内环境与无机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因此细胞的代谢活动和外界环境的不断变化,必然会影响到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pH、渗透压、温度等,从而使内环境处于不断变化状态。【详解】A、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机制实现的,但这不是坎农提出的,坎农提出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机制实现的,A错误;B、醉氧是外界环境的变化导致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发生了变化,是内环境稳态失衡的结果,B正确;C、无机盐参与内环境渗透压的维持,患者发生严重腹泻后,补充水分的同时要补充无机盐,以维持渗透压,C正确;D、醉氧是由于外界环境变化剧烈,导致内环境稳态被打破,从而出现疲倦、无力、嗜睡、胸闷、头昏、腹泻等症状,说明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D正确。故选A。4.下图表示人体内四种液体之间的不完全关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若乙为细胞内液,则其含量少于甲、丙和丁之和B.若乙是红细胞的细胞内液,则需要补充的箭头是“甲→丁”C.若乙表示的是肾脏细胞的细胞内液,则甲比丁中蛋白质含量高D.若乙是神经元的细胞内液,则甲液中可含有胰岛素、Na+、葡萄糖等【答案】D【解析】【分析】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之间的关系为:血浆与组织液之间是通过毛细血管壁相互渗透,组织液的一部分还可以透过毛细淋巴管壁形成淋巴液,淋巴液经过淋巴循环通过左右锁骨下静脉进入血浆。【详解】A、若乙为细胞内液,则甲、丙和丁之和为细胞外液,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的,细胞内液含量高于细胞外液,A错误;B、若乙是红细胞细胞内液,则甲是血浆,丙是组织液,由于血浆与组织液之间是通过毛细血管壁相互渗透,故需要补充的箭头是“丙→甲”,B错误;C、若乙表示的是肾脏细胞的细胞内液,则甲为组织液,丙为淋巴液,丁为血浆,血浆(丁)中蛋白质含量应该比组织液(甲)高,C错误;D、若乙是神经元的细胞内液,则甲是组织液,胰岛素通过体液的运输,可在组织液中存在,Na+、葡萄糖属于小分子物质,也可以含有,D正确。故选D。5.下图为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数字表示生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过程⑤、⑥都是通过组织液和细胞完成的B.消化道黏膜上皮细胞分泌消化酶的过程属于⑦中的“细胞→外界环境”C.空气中的O2通过过程②进入红细胞要通过4层磷脂双分子层D.过程④都是通过泌尿系统完成的【答案】B【解析】【分析】图中①是食物经过消化系统消化和吸收进入内环境,②是O2经过呼吸系统进入内环境,③是CO2经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④是身体的废物排出体外。【详解】A、如果该细胞是血细胞,则过程⑤、⑥是通过血浆和细胞完成的,A错误;B、消化酶不属于内环境,所以直接通过消化道黏膜上皮细胞分泌消化酶直接通过细胞→外界环境,B正确;C、空气中的O2通过过程②进入红细胞需要穿过肺泡壁细胞(2层生物膜),毛细血管壁细胞(2层生物膜),红细胞(1层生物膜),所以共5层磷脂双分子层,C错误;D、过程④排出代谢废物还可以通过皮肤完成,D错误。故选B。6.下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A、B是人体的系统。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B.氨基酸依次经过消化系统→A循环系统→①血浆→②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C.组织水肿的原因是途径②→①过强导致组织液增多D.若病原体从消化系统入侵引起腹泻,一定会导致细胞内液的渗透压下降【答案】B【解析】【分析】体内所有液体统称为体液,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液组成。图中,根据②→③→①是单箭头可知,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③是淋巴液,A是循环系统,B是泌尿系统。【详解】A、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A错误;B、图中,根据②→③→①是单箭头可知,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③是淋巴液,A是循环系统,B是泌尿系统。氨基酸在消化系统被肠道吸收后通过A血液循环系统,由①血浆进入②组织液,进而被组织细胞所利用,B正确;C、途径①(血浆)→②(组织液)过强,导致组织液增多是组织水肿的原因之一,C错误;D、细胞外液渗透压主要与蛋白质和无机盐的含量有关,若病原体从消化系统入侵引起腹泻,丢失大量的水分和一部分无机盐,则可能导致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上升,D错误。故选B。7.下图是膝跳反射的反射弧结构模式图,其中①~⑤表示反射弧的组成结构,A、B分别是放置在神经和骨骼肌上的电极。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一个完整的反射至少需要两个神经元参与才能完成B.结构①属于效应器,结构③受大脑皮层高级中枢控制C.用A刺激结构④,引起的小腿向前踢起不属于反射活动D.用B刺激结构①,能通过②向中枢传递兴奋【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可知:①~⑤表示效应器,传出神经,神经中枢,传入神经和感受器。兴奋在离体的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在突触处是单向传递;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要完整的反射弧。【详解】A、一个完整的反射至少需要两个神经元(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参与才能完成,A正确;B、结构①是肌肉,属于效应器,结构③是脊髓,受大脑皮层高级中枢控制,B正确;C、结构④是传入神经(所在神经上含有神经节),用A刺激传入神经,能够引起小腿向前踢,但是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没有经过感受器),因此不属于反射,C正确;D、兴奋在突触中单向传递,用B刺激结构①效应器,不能通过②传出神经向中枢传递兴奋,D错误。故选D。8.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B.神经元的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构成神经C.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小脑和脑干以及脑发出的神经组成D.自主神经系统是脊神经的一部分,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不受意识控制【答案】A【解析】【分析】人体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的,其中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组成中枢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组成周围神经系统。【详解】A、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主要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两大类,其中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A正确;B、神经元的轴突大都套有髓鞘,构成神经纤维,聚集成束,外包包膜,构成神经,B错误;C、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大脑、脑干和小脑)和脊髓,C错误;D、自主神经系统属于外周神经系统,包括与脑相连的脑神经和与脊髓相连的脊神经,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D错误。故选A。9.如图显示小鼠恐惧反射的建立过程(先给予小鼠灯光刺激,随后给予电刺激)。小鼠刚建立该反射后,此时仅给予灯光刺激测得小鼠心率为P,若小鼠建立该恐惧反射后,反复给予小鼠灯光刺激而不给予电刺激,一段时间后再给灯光刺激测得的小鼠心率为Q,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小鼠的恐惧反射属于条件反射,正常机体条件反射的数量几乎是无限的B.测得的小鼠心率P>QC.小鼠恐惧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条件反射的建立是学习的结果D.恐惧反射建立前后灯光刺激均属于条件刺激【答案】D【解析】【分析】出生后无需训练就具有的反射,叫作非条件反射;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叫作条件反射。【详解】A、由题意分析可知,小鼠的恐惧反射是后天建立的,属于条件反射,正常机体条件反射的数量可以是无限的,A正确;B、图示为小鼠恐惧反射的过程,P是建立反射后的心率,若反复给小鼠灯光刺激而不给予电刺激,无法让小鼠建立恐惧反射,故心率P>Q,B正确;C、图示小鼠恐惧反射属于条件反射,其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条件反射的建立是学习的结果,C正确;D、恐惧反射的建立前,灯光刺激属于无关刺激,恐惧反射的建立后,灯光刺激属于条件刺激,D错误。故选D。10.神经递质甲会与蓝斑神经元上的受体G结合,引起K+通道开放,使K+顺浓度梯度转移,影响幼年大鼠蓝斑神经元的兴奋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递质甲与蓝斑神经元上的受体G结合后会使K+外流B.离体的蓝斑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同C.神经递质甲可通过增大静息电位绝对值,抑制蓝斑神经元的兴奋性D.神经递质甲还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答案】D【解析】【分析】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受到刺激以后神经递质由突触小泡运输到突触前膜与其融合,递质以胞吐的方式排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未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上表现为静息电位,外正内负,形成的原因是钾离子外流,受到刺激后,由于钠离子内流而产生动作电位,外负内正,兴奋区和未兴奋区形成电位差,进而形成局部电流,产生兴奋。【详解】A、神经细胞内K+浓度高于细胞外,神经递质甲与蓝斑神经元上的受体G结合,引起K+通道开放,使K+顺浓度梯度转移,即K+外流,A正确;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是双向传导,静息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动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局部电流在膜内和膜外均由正电位向负电位传递,据此可推测:蓝斑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同,B正确;C、静息状态下,蓝斑神经元K+外流,神经递质甲与蓝斑神经元上的G受体结合,引起K+通道开放,促进钾离子外流,增大了静息电位绝对值,从而抑制蓝斑神经元的兴奋性,C正确;D、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具有特异性,因此神经递质甲不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兴奋,D错误。故选D。11.以新鲜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为材料,刺激坐骨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及恢复静息电位的过程中,由于Na+、K+的流动而产生的跨膜电流如图所示(内向电流是指正离子由细胞膜外向膜内流动或负离子由膜内向膜外流动,它增加细胞内的正电荷。外向电流则相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段Na+与Na+通道蛋白结合后进入细胞,不需要消耗能量B.bd段发生K+的外流,恢复静息电位C.增大刺激强度,c点对应的动作电位值将增大D.内向电流与外向电流是不同种离子跨膜流动的结果【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曲线图可知,内向电流是指正离子由细胞膜外向膜内流动,为钠离子内流;外向电流是指正离子由细胞膜内向膜外流动,为钾离子外流。【详解】A、ab段Na+通过通道蛋白进入细胞,不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A错误;B、bc段发生Na+内流,B错误;C、增大刺激强度,c点动作电位的值不会增大,C错误;D、内向电流是Na+内流引起的,外向电流是K+外流引起的,所以内向电流与外向电流是不同种离子跨膜流动的结果,D正确。故选D。12.研究表明,同一突触小体中可能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递质,此现象称为递质共存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既有赖于生物膜的流动性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功能B.同一突触后膜上可能存在多种受体,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进入细胞内,从而引起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C.共存的神经递质可能起协同作用也可能作用相反,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中无神经递质D.若突触小泡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则突触后膜无膜电位变化【答案】A【解析】【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前膜释放递质,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变化,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详解】A、神经递质的释放是通过胞吐作用完成的,这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并与受体特异性的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功能,A正确;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后不会进入细胞内,B错误;C、从递质作用的性质来看,分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则同一突触小体中的递质若都是兴奋性的,可能起协调作用,促进兴奋加强,若既有兴奋性递质,又有抑制性递质,可能起相反作用,完成兴奋的传递功能,神经递质位于轴突末梢的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即使是突触后膜所在的神经元仍然有突触小泡,所以其内也有神经递质,C错误;D、如果突触小泡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会使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状态增强,D错误。故选A。13.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某人脑干受损,则不能准确完成用左手食指交替指点右手中指和鼻尖的动作B.若某人因外伤导致意识丧失,出现像婴儿一样的尿床情况,则一定是脊髓出了问题C.若某人小脑受损,则不能对体温、水平衡、摄食等进行有效调控D.若某人大脑皮层受损,则可能不能控制缩手反射【答案】D【解析】【分析】1、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管理身体对侧骨骼肌的运动)、躯体感觉中枢(与身体对侧皮肤、肌肉等处接受刺激而使人产生感觉有关)、语言中枢(与说话、书写、阅读和理解语言有关,是人类特有的神经中枢)、视觉中枢(与产生视觉有关)、听觉中枢(与产生听觉有关)。2、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3、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4、语言文字是人类进行思维的主要工具,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在言语区)(S区→说,H区→听,W区→写,V区→看)。【详解】A、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某人不能准确完成用左手食指指点右手中指和鼻尖的动作,那么他受损的部位最可能是小脑,A错误;B、若某人因外伤导致意识丧失,出现像婴儿一样的尿床情况,说明脊髓中的排尿中枢正常,只是不能受大脑皮层的控制,所以损伤的可能是大脑皮层中排尿中枢或脑中高级排尿中枢与脊髓中低级排尿中枢之间的联系中断,B错误;C、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以及血糖平衡调节中枢,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中枢,下丘脑还具有控制生物节律的作用。所以若某人下丘脑受损,则不能对体温、水平衡、摄食等进行有效地调控,C错误;D、大脑皮层是最高级的中枢,具有调控低级中枢的功能,若某人大脑皮层受损,则可能不能控制缩手反射,D正确。故选D。14.下列有关神经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脊髓、脑干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系统调节机体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B.脑干中有许多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如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C.醉酒的人驾车时明显表现为反应慢、动作不协调,主要原因是酒精分别麻醉了人的大脑、下丘脑D.若没有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脊髓中的低级中枢将无法完成反射【答案】A【解析】【分析】人的神经系统由脑、脊髓以及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可以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脑和脊髓属于中枢神经系统,脑发出的脑神经和脊髓发出的脊神经属于周围神经系统。脑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详解】A、脑和脊髓属于中枢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属于周围神经系统,神经系统调节机体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A正确;B、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在下丘脑,B错误;C、醉酒的人驾车动作不协调,主要原因是酒精分别麻醉了人的小脑,C错误;D、脊髓的低级中枢也可以完成反射,例如非条件反射中的膝跳反射,D错误。故选A。15.下列关于人脑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大脑皮层是最高级的神经中枢,各种感觉均在大脑皮层中形成B.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是人脑特有的功能C.语言中枢的H区被破坏,患者不能听懂话D.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长时记忆受损可能与突触数目减少有关【答案】B【解析】【分析】大脑皮层除了对外部世界感知(感觉中枢在大脑皮层)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语言文字是人类进行思维的主要工具,是人类特有的高级功能(在言语区)。大脑皮层言语区中,W区为书写中枢,V区为视觉性语言中枢,S区为运动性语言中枢,H区为听觉性语言中枢。【详解】A、人体最高级的神经中枢是大脑皮层,各种感觉均在大脑皮层中形成,A正确;B、学习和记忆也是一些高等动物所具有的功能,B错误;C、大脑皮层中的H区被破坏后,人体能说、写和读,但不能听懂话,即患有听觉性失语症,C正确;D、长时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所以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长时记忆受损可能与突触数目减少有关,D正确。故选B。16.生物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众多的原理和结论的得出都来自于实验,在激素的发现与探究历程中科学家们也设计了许多巧妙的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给公鸡摘除睾丸和移植睾丸以证明睾丸分泌雄激素,应用的是“减法原理”B.结扎狗的胰管,使胰腺萎缩,用萎缩的胰腺提取液可治疗狗的糖尿病C.斯他林和贝利斯剪下小肠,刮下黏膜,并制成提取液的操作是为了排除化学物质调节对胰液分泌的影响D.促胰液素是由小肠的内分泌细胞产生的,通过导管进入体液中,随血液循环运输【答案】B【解析】【分析】①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由小肠黏膜分泌,可以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胰腺,促进胰腺分泌胰液。②与常态相比,人为增加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加法原理”,与常态相比,人为减少某种影响因素的称为“减法原理”。【详解】A、给公鸡摘除睾丸和移植睾丸以证明睾丸分泌雄激素,应用的是“减法原理”和“加法原理”,A错误;B、结扎狗的胰管,使胰腺萎缩,用萎缩得只剩胰岛的胰腺提取液(含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可治疗狗的糖尿病,B正确;C、斯他林和贝利斯剪下小肠、刮下黏膜并制成提取液的操作,是为了排除神经调节对胰液分泌的影响,C错误;D、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细胞产生和分泌的,不需要通过导管进入体液中,而是直接进入血液中,随血液循环运输,D错误。故选B。17.胰液是由胰腺分泌的消化液,其分泌受到神经和体液的双重调节,部分过程如图甲所示。酸性食糜进入肠腔后,会刺激小肠黏膜释放促胰液素,从而引起胰液分泌。为研究刺激迷走神经和酸化小肠在胰液分泌中的相互作用,实验小组进行了相关实验,结果如图乙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在嗅、咀嚼食物引起胰液分泌的反射中,食物属于条件刺激B.在胰液分泌的神经调节过程中,支配胰腺的迷走神经受意识支配C.给予小肠一定量适宜浓度的盐酸后,盐酸会直接刺激胰腺分泌胰液D.酸化小肠并刺激迷走神经时的胰液分泌量大于两者单独作用时之和【答案】D【解析】【分析】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它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2、人体激素的特点有:(1)微量和高效;(2)通过体液运输;(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并且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详解】A、在嗅、咀嚼食物引起胰液分泌的反射中,食物属于非条件刺激,A错误;B、在胰液分泌的神经调节过程中,支配胰腺的迷走神经可能受意识支配,食物刺激过程不受意识支配,而视觉刺激应该受到意识支配,B错误;C、给予小肠一定量适宜浓度的盐酸后,盐酸会刺激小肠黏膜引起促胰液素的分泌进而促进胰腺分泌胰液,同时盐酸也会通过神经调节支配胰腺分泌胰液,C错误﹔D、结合表格信息可知,酸化小肠并刺激迷走神经时的胰液分泌量大于两者单独作用时之和,说明胰液的分泌不仅有神经调节过程,而且还存在体液调节,D正确。故选D18.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且呈现年轻化趋势,患病的原因也很复杂,有遗传因素也有后天环境因素等。如图为血糖调节部分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正常人血糖浓度为3.9~6.1mmol·L-1,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高,可能出现尿糖现象B.图中A为E(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B为F(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C.图中C为交感神经,D为副交感神经,二者功能往往是相反的,G为肾上腺髓质D.图中A与B在调节血糖效应时表现为相抗衡作用,但B可促进A的分泌【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图示:A表示胰岛素,B表示胰高血糖素,C表示副交感神经,D表示交感神经,E表示胰岛B细胞,F表示胰岛A细胞,G表示肾上腺髓质。【详解】A、正常人血糖浓度为3.9~6.1mmol·L-1,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高,一部分糖可能随尿液排出即尿糖现象,A正确;B、题图中A会使血糖浓度降低,为E(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B可使血糖升高,为F(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B正确;C、当血糖浓度高时,位于下丘脑中的相关区域接受刺激产生兴奋,通过副交感神经进一步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作用于靶细胞,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当血糖浓度降低时,位于下丘脑中的相关区域接受刺激产生兴奋,通过交感神经控制胰岛A细胞释放胰高血糖素增加,最终使血糖浓度维持相对稳定。故题图中C为副交感神经,D为交感神经,二者功能往往是相反的,肾上腺素由肾上腺髓质分泌,故G为肾上腺髓质,C错误;D、胰岛素可降低血糖,胰高血糖素可使血糖浓度升高,故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血糖时的效应表现为相抗衡;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血糖升高后又需要胰岛素的作用,故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会促进胰岛素分泌,D正确。故选C。19.下列关于人和动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状腺激素不可以口服B.雌性激素参与构成生殖细胞、激发和维持第二性征C.外界因素和人体内环境变化均会影响激素的分泌D.幼年时若生长激素分泌过少会患呆小症【答案】C【解析】【分析】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过少会患侏儒症,分泌过多会患巨人症。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会患呆小症。【详解】A、甲状腺激素是氨基酸衍生物,可以口服,A错误;B、雌激素能促进雌性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激发和维持雌性第二性征,B错误;C、外界因素和人体内环境变化均会影响激素的分泌,C正确;D、幼年时若生长激素分泌过少会患侏儒症,D错误。故选C。20.如图是胰岛素调节血糖含量的模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甲表示胰岛B细胞B.胰岛素作用的结果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C.当胰岛素分泌过多时,抑制垂体分泌促胰液素D.胰岛素能促进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氧化分解【答案】C【解析】【分析】机体内血糖平衡调节过程如下: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血糖会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引起胰岛素的合成并释放,同时也会引起下丘脑的某区域的兴奋发出神经支配胰岛B细胞的活动,使胰岛B细胞合成并释放胰岛素,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贮存,从而使血糖下降;当血糖下降时,血糖会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引起胰高血糖素的合成和释放,同时也会引起下丘脑的另一区域的兴奋发出神经支配胰岛A细胞的活动,使胰高血糖素合成并分泌,胰高血糖素通过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使血糖上升,并且下丘脑在这种情况下也会发出神经支配肾上腺的活动,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强,肾上腺素也能促进血糖上升。【详解】A、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因此图中甲表示胰岛B细胞,A正确;B、从图中可以看出,胰岛素的作用的结果反过来抑制血糖的升高,从而影响胰岛素的分泌,B正确;C、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促进胰腺分泌胰液,与胰岛素的分泌无关,C错误;D、胰岛素能通过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并利用葡萄糖,也能促进葡萄糖合成糖原或转化成脂肪或某些氨基酸,使血糖浓度降低,D正确。故选C。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21.如图曲线表示人体血液中某种物质含量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若②为脑部毛细血管,曲线可代表二氧化碳的含量变化B.若②为肺泡处的毛细血管,曲线可代表氧气的含量变化C.若②为肾脏处的毛细血管,曲线可代表尿素的含量变化D.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内环境稳态的基础【答案】ABD【解析】【分析】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血液在循环过程中为人体各个组织细胞不断的运来养料和氧,又不断地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因此血液流经人体的某一器官后其成分会发生变化.图示中的曲线表示人体血液中某种成分含量的变化。【详解】A、血液流经脑组织处毛细血管时,由于组织细胞里氧气的含量比动脉血中的少,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动脉血中的多,因此血液中的氧气就扩散到组织细胞里,脑细胞里的二氧化碳就扩散到血液里,这样,血液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二氧化碳含量增大,A正确;B、血液通过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时,由于吸入肺泡内的空气中,氧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因此肺泡内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里,这样,血液由含二氧化碳较多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气较多,二氧化碳较少的动脉血。因此,血液中的氧气含量增大,B正确;C、肾小球的一端连着入球小动脉,另一端连着出球小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出球小动脉里都流动脉血;当血液经过肾脏处的毛细血管,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中的尿素的含量会降低,C错误;D、内环境的稳态需要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这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D正确。故选ABD。22.如图是两个神经元之间的局部结构示意图,a、b、c为刺激点(a、b分别位于电表两个接点的中点),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未受刺激时,电表①或②测量值可代表静息电位B.刺激b点,电表②指针不偏转,电表①指针两次偏转C.刺激c点,可用来说明兴奋的双向传导和单向传递D.若增大胞外Na+浓度,刺激c点,则电表②偏转幅度增大【答案】AB【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左边神经元为突触前神经元,右边神经元为突触后神经元,刺激a,兴奋可以传递到c;刺激b、c,兴奋不能从b或c传递到a。【详解】A、两块电表的电极都位于神经元的膜外侧,不能测得静息电位,A错误;B、刺激b点,兴奋可以向两边传递,但不会传递到a点,电表①指针不偏转,由于b分别位于电表两个接点的中点,故电表②指针也不偏转,B错误;C、刺激c点,如果兴奋的传导是单向的,则指针只发生一次偏转,如果传导是双向的,则指针发生方向相反的两次偏转,C正确;D、动作电位是由钠离子内流引起的,增大胞外Na+浓度,刺激c点,则单位时间内内流的钠离子数量增加,电表②偏转幅度增大,D正确。故选AB。23.图1为多个神经元之间联系的示意图。为研究神经元之间的相互作用,分别用同强度的电刺激进行实验:Ⅰ.单次电刺激B;Ⅱ.连续电刺激B;Ⅲ.单次电刺激C;用微电极分别记录A神经元内的电位变化表现如图2(注:阈电位是能引起动作电位的临界电位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静息电位的数值可以以细胞膜外侧为参照,并将该侧电位值定义为0mVB.由Ⅰ可知,刺激强度过低不能使神经元A产生动作电位C.由Ⅱ可知,在同一部位连续给予多个阈下刺激可以产生叠加效应D.由Ⅲ可知,神经元A电位的形成与神经元C和B释放神经递质的量不足有关【答案】ABC【解析】【分析】分析图1:CB之间存在突触,AB之间存在突触。分析图2:单次刺激B,膜电位发生了变化,静息电位差值变小,但没有形成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说明刺激强度在阈值之下;连续刺激B,形成了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说明连续的阈下刺激可在突触后膜叠加;单次刺激C,静息电位差值变大,说明C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详解】A、静息电位的数值可以以细胞膜外侧0mv作为参照,因此静息时膜内比膜外低,为负电位,A正确;B、由Ⅰ可知,单次电刺激B,电位峰值依然低于0,说明刺激强度过低不能使神经元A产生动作电位,B正确;C、由Ⅱ可知,连续电刺激B,神经元A产生动作电位,结合Ⅰ、Ⅱ可说明在同一部位连续给予多个阈下刺激可以产生叠加效应,C正确;D、由Ⅲ可知,神经元A电位低于静息电位的70mv,原因是C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D错误。故选ABC。24.网络上流传着一个段子:“荷尔蒙(激素)决定一见钟情,肾上腺决定出不出手,多巴胺决定天长地久,5-羟色胺决定谁先开口,端粒酶决定谁会先走!”,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荷尔蒙是由内分泌系统产生的,对机体生命活动起重要的调节作用B.多巴胺只是一种神经递质,愉悦感是由下丘脑产生的C.肾上腺素可以促进交感神经兴奋,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D.5-羟色胺与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后被降解或回收进突触前膜【答案】ACD【解析】【分析】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而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则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犹如汽车的油门和刹车,可以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使机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详解】A、荷尔蒙是由内分泌系统产生的激素,激素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生命活动,A正确;B、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是神经细胞间传递信息的分子。所有感觉的形成部位都是大脑皮层,故愉悦感是由大脑皮层产生的,B错误;C、肾上腺素可以促进交感神经兴奋,会使心跳加快、呼吸加快、血流加速,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C正确;D、5-羟色胺属于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后会分开,并迅速被降解或回收进突触前膜,D正确。故选ACD。25.如图是血糖调节模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曲线ab段与ef段血糖浓度上升的原因相同B.ab段血液中胰高血糖素浓度随之升高,进而促进肝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C.fg段血糖维持相对稳定是神经—激素调节的结果D.当血糖偏低时,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的水解以提高血糖浓度【答案】AB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ab段由于食物中糖类消化吸收,使得血糖浓度升高;bc段胰岛素分泌增加,降低血糖;de段运动消耗糖类,使得血糖浓度降低;ef段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使得血糖升高,cd段和fg段血糖保持相对稳定。【详解】A、据图可知,ab段是刚吃完饭后,因此在ab段由于食物中糖类的消化吸收,使得血糖浓度较高,而ef段是体内肝糖原水解和非糖物质转化引起的,A错误;B、ab段血糖浓度升高,血液中胰岛素浓度随之升高,促进肝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B错误;C、在血糖平衡调节中有体液调节、神经-体液调节,因此fg段血糖维持相对稳定是神经—激素调节的结果,C正确;D、当血糖浓度偏低时,胰高血糖素只促进肝糖原水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肌糖原不能直接水解得到葡萄糖,D错误。故选ABD。

三、简答题(本题共5道小题,共55分)26.下表是某成年人体检表上的五项血常规指标,图为人体组织局部示意图,②④所在位置是某些管道的横切面。请回答下列问题:项目检查结果单位参考值红细胞计数3.2↓×1012/L4.09~5.74血红蛋白100.78↓g/L131~172甘油三酯4.21↑mmol/L0.48~1.88血清葡萄糖8.48↑mmol/L3.9~6.1甲状腺激素201.31↑mmol/L500~160(1)表的五项指标中是内环境成分的有_____。(2)①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_____的含量有关。(3)图中红细胞携带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经过的途径依次为红细胞→_____(用图中序号和箭头表示)。(4)某人不小心撞到膝盖,被撞处肿了个大包,原因是被撞处的皮下毛细血管破裂,使组织液渗透压_____(填“升高”“不变”或“下降”),从而出现组织水肿现象,48小时后热敷有利于液体进入_____(填图中序号)从而消肿。(5)肺气肿病人由于呼吸不畅,内环境中的pH变_____,这是因为_____。【答案】(1)甘油三酯、血清葡萄糖、甲状腺激素(2)无机盐和蛋白质(3)①→②→③→⑤(4)①.升高②.②④(5)①.小(低)②.肺气肿病人由于呼吸不畅,机体内供氧不足,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同时CO2排出不畅【解析】【分析】1、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血浆是血细胞生活的内环境;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淋巴液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淋巴液、组织液。2、分析题图:①表示血浆,②表示毛细血管壁,③表示组织液,④表示毛细淋巴管壁,⑤表示细胞内液,⑥表示淋巴液。【小问1详解】表的五项指标中,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成分,不是内环境的成分,甘油三酯、血清葡萄糖、甲状腺激素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小问2详解】①血浆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小问3详解】据图分析可知,红细胞携带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经过的途径依次为红细胞→①血浆→②毛细血管壁细胞→③组织液→⑤组织细胞。【小问4详解】某人不小心撞到膝盖,被撞处肿了个大包,原因是被撞处的皮下毛细血管破裂,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组织液渗透压升高,从而出现组织水肿现象,48小时后热敷有利于液体进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即进入②④,从而消肿。【小问5详解】肺气肿病人由于呼吸不畅,机体内供氧不足,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同时CO2排出不畅,内环境中的pH变小。27.图1表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图2、图3分别表示图1虚线框内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请回答问题。(1)图1中表示效应器的是_____(填字母),由_____组成。图2中组成突触的结构包括_____(填字母)。(2)图3中,表示兴奋部位的是_____(填字母),该兴奋状态的形成是Na+内流的结果,其进入膜内的方式是_____。(3)兴奋在图2所示处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_____。(4)如图4是测量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图5是测得的动作电位变化。图4状态测得的电位相当于图5中的_____区段的电位。若该神经纤维接受突触前膜释放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则图4的指针有何变化?_____(填“向左偏转”“向右偏转”或“不变”)。【答案】(1)①.B②.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③.abc(2)①.h②.协助扩散(3)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4)①.AB②.向左偏转【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1是反射弧结构,A是感受器,B是效应器。图2中a是突触前膜,b是突触间隙、c是突触后膜、d是突触小泡、e是神经递质、f是受体,其中a、b、c共同构成突触结构。图3中g和i是静息电位,h是动作电位。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小问1详解】图1中A所连接的是传入神经(上面有神经节),因此B即为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组成。图2中的突触由a突触前膜、b突触间隙、c突触后膜构成。【小问2详解】图3中,h部位电位状态为外负内正,即呈现动作电位状态,为受刺激部位,该状态的形成是Na+内流的结果,此时Na+是通过协助扩散方式进入膜内的。【小问3详解】因为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小问4详解】图4测得为静息电位,相当于图5的AB段,若该神经纤维接受突触前膜释放的兴奋性递质,则会发生一次动作电位,电表会向左偏转,随后恢复原来状态。28.心率为心脏每分钟搏动的次数。心肌P细胞可自动产生节律性动作电位以控制心脏搏动。同时,P细胞也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受体阻断剂A和B能与各自受体结合,并分别阻断两类自主神经的作用,以受试者在安静状态下的心率为对照,检测了两种受体阻断剂对心率的影响,结果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调节心脏功能的基本中枢位于_____。大脑皮层通过此中枢对心脏活动起调节作用,体现了神经系统的_____调节。(2)心肌P细胞能自动产生动作电位,不需要刺激,该过程涉及Ca2+的跨膜转运。神经细胞只有受刺激后,才引起Na+离子跨膜转运的增加,进而形成膜电位为_____的兴奋状态。(3)据图分析,受体阻断剂A可阻断_____神经的作用。兴奋在此神经与P细胞之间进行传递的结构为_____。(4)自主神经被完全阻断时的心率为固有心率。据图分析,受试者在安静状态下的心率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固有心率。若受试者心率为每分钟90次,比较此时两类自主神经的作用强度:_____。【答案】(1)①.脑干②.分级(2)外负内正(3)①.副交感②.突触(4)①.小于②.副交感神经作用强于交感神经作用【解析】【分析】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膜外电流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兴奋,膜内电流由兴奋部位流向未兴奋部位兴奋,而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小问1详解】调节心脏功能的基本中枢位于脑干。大脑皮层通过此中枢对心脏活动起调节作用,体现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小问2详解】神经细胞只有受刺激后,才引起Na+跨膜转运的增加,进而形成膜电位为外负内正的兴奋状态。【小问3详解】交感神经可以使心跳加快、加强,副交感神经使心跳减慢、减弱,据图分析可知,与对照组相比,当受体阻断剂A与受体结合后,心率比安静时明显加快,而受体阻断剂B与受体结合后,心率下降,所以受体阻断剂A可阻断副交感神经的作用,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