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学概论》课程期末复习资料
一、《国学概论》课程教材章节目录
导论
第一节何谓国学
第二节前人著作
第三节本书概貌
第四节国学史回顾
第五节学科属性
第六节宗旨与任务
第一章小学
第一节何谓小学
第二节字形与字义
第三节字形、字义的演变
第四节训诂学
第五节语音的变迁
第六节音韵学
第七节甲骨学
第八节金石学
第九节简牍学
第十节版本学
第十一节目录学
第二章经学
第一节经与经学
第二节《易经》
第三节《诗经》
第四节《书经》
第五节三礼
第六节春秋经传
第七节今文经学
第八节古文经学
第三章理学与心学
第一节理学背景
第二节《大学》
第三节《中庸》
第四节《论语》
第五节《孟子》
第六节濂溪之学
第七节程朱理学
第八节陆王心学
第九节三一教
第十节理学的性质
第四章史籍
第一节史籍概说
第二节纪传体
第三节编年体
第四节纪事本末体
第五节典制体
第六节纲目体
第七节传记
第八节地理
第九节学术史
第十节史评
第五章史学
第一节史学概说
第二节史学的起源
第三节史学的肇基
第四节史学的兴盛
第五节史学的成熟
第六节多民族的史学
第七节史学的低潮
第八节史学的总结
第九节史学的嬉变
第十节新史学的兴起
第六章阴阳家与道家
第一节诸子概说
第二节阴阳学说
第三节五行学说
第四节五德终始论
第五节阴阳五行与中华医学
第六节老子与庄子
第七节道为何物
第八节社会理想
第九节人生智慧
第十节蝴蝶之梦
第十一节生命修行
第十二节马之非马
第十三节真人与真知
第七章墨家与法家
第一节墨子与墨家
第二节兼爱与非攻
第三节尚贤与尚同
第四节节用与节葬
第五节天志与明鬼
第六节非乐与非命
第七节君子与圣人
第八节从管仲到韩非
第九节人的本性
第十节依法治国
第十一节以术治臣,以势束己
第十二节强国之策
第十三节法家学说的特质
第八章儒家与名家
第一节从孔子到荀子
第二节人性论
第三节教育与学习
第四节仁学
第五节礼学
第六节中庸之道
第七节墨家经验逻辑
第八节惠施和公孙龙
第九节指物论
第十节名实论
第十一节白马非马论
第十二节名家符号逻辑
第九章道教
第一节道教概说
第二节《太平经》
第三节大众信徒
第四节外丹道教
第五节贵族信徒
第六节内丹道教
第七节山林道士
第八节《太上感应篇》
第九节道藏
第十章佛教
第一节佛教概说
第二节净土佛教之兴
第三节净土学说
第四节智事迹
第五节止观学说
第六节慧能事迹
第七节顿悟学说
第八节唯识学说
第九节大藏经
第十一章诗歌词曲
第一节诗歌词曲概说
第二节《诗经》
第三节汉乐府
第四节东汉五言诗
第五节六朝诗
第六节唐诗概貌
第七节初唐诗
第八节盛唐诗
第九节李白与杜甫
第十节中唐诗
第十一节晚唐以后的诗歌
第十二节词的兴起
第十三节北宋词
第十四节南宋词
第十五节散曲
第十二章辞赋散文
第一节辞赋散文概说
第二节楚辞
第三节西汉辞赋
第四节东汉辞赋
第五节六朝辞赋
第六节先秦史传散文
第七节先秦诸子散文
第八节汉代散文
第九节六朝骈文
第十节唐宋古文
第十一节明清散文
第十三章小说戏曲
第一节小说戏曲概说
第二节六朝小说
第三节唐传奇
第四节宋元话本
第五节明代章回小说
第六节清代章回小说
第七节清代文言短篇小说
第八节元杂剧
第九节南戏
第十节明清传奇
第十四章科学技术
第一节科技概说
第二节农学
第三节医学
第四节天文历法
第五节数学
第六节物理学与机械工程
第七节炼丹术与火药
第八节造纸与印刷术
第九节科学思想
第十节典型工程成就
二、《国学概论》课程考核知识点
★考核知识点1:什么是国学
1.1知识点解释
国学是一个国家传统的学术文化。世界上有许多国家,每个具有悠久文化传
统的国家都可以有自己的国学。作为中国人,我们讲国学,约定俗成地是指中华
民族的传统学术。中华民族的国学以炎黄文化为中心,并且在几千年的历程中不
断丰富,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传统文化面貌。
国学的内容,以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之学为框架,结合现代学术分科,
可进一步划分为六大部分,即小学、经学、史学、诸子之学、文学、科技。当然,
传统文化不止这些,还有艺术、绘画、服饰、饮食等。对于一般性的教学来说,
目前学界通常讨论上面六大部分。
1.2知识点题型
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
★考核知识点2:为什么学习国学
2.1知识点解释
国学是一个民族文化的主体,国学思潮通常伴随着一个民族的崛起而成为人
们关注的学术热点。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0世纪初期和末期,中国出现
了两波国学思潮,同时出现了一批国学著作。代表性的学术著作有:章炳麟《国
学讲演录》;钱穆《国学概论》;曹伯韩《国学常识》。在社会转型的今天,我们
学习国学概论课程,其宗旨与任务是:陶冶性情,爱吾中华;述古达今,以史为
鉴。前者基于民族立场,后者基于知识立场。因此,我们学习国学是因应当前中
国社会转型,即振兴民族精神,借鉴历史经验。
1.2知识点题型
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
论述题:什么是国学?学习国学有什么意义?
★考核知识点3:小学
3.1知识点解释
所谓小学,是指读书识字的学术活动,它是文化学习的基础。在中国传统文
化中,小学的内容主要包括如下诸项一一六书:东汉许慎之说,后人谓之四体(象
形、指事、会意、形声)二用(转注、假借);籀文:秦统一中国前中原地区通
行的文字;小篆:诸侯秦国和秦帝国使用的文字;隶书:汉代使用的文字;楷书:
魏晋以后流行的文字;训诂学:训释古代字义的学问;音韵学:探讨古代声韵的
学问;声母与韵母:声母是韵母前的辅音,韵母是声母后的音节,声母与韵母一
起构成一个完整的读音;直音法:用一个已知读音的汉字标注一个未知读音汉字
的方法;反切法:用两个汉字给另一个汉字注音,取第一字的声母,第二字的韵
母;甲骨学:研究商周甲骨文字的学问;金石学:研究商周铜器铭文、秦汉石刻
文字的学问;简牍学:以春秋战国秦汉简牍文献为研究对象的学问;写本:中国
古代手写的文本;刻本:中国古代雕刻印刷的文本,分为雕版印刷、活字印刷两
种;校傩学:校对订正不同版本之间文字、篇目的学问;目录学:编次书名和内
容提要的学术活动;《七略》:西汉刘向、刘歆父子编次整理皇家图书,进而编
著的目录学著作。
3.2知识点题型
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
名词解释:训诂学,音韵学,双声叠韵,直音注音法,反切注音法,甲骨学,
金石学,简牍学,版本学,目录学。
★考核知识点4:经学
4.1知识点解释
经与经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经是指经典,即各类学术最重要的文献,比如医学经典有《黄帝内经》《神
农本草经》,地理学经典有《水经》《山海经》,天文学有《甘石星经》,法家
有《法经》,墨家有《墨经》等。汉代以后政治上独尊儒术,人们通常所说的经
是指儒家经典。当时立于官学的是五经:《易经》《书经》《诗经》《礼经》《春
秋》。《易经》:先秦时期与筮蓍有关的文献,由六十四卦组成,每卦又由卦象、
卦名、卦辞、爻象、爻辞构成。《易传》是解释《易经》的,由《彖》《象》《系
辞》《文言》《说卦》《序卦》和《杂卦》七种共十篇构成,这些篇目是后人理
解《易经》必不可少的辅助,若鸟之有翼,故称十翼。《诗经》:中国最早的诗
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民间诗歌,有十五国风。雅分为大雅和小
雅,是贵族诗歌。颂是贵族庙堂祭祀祖先赞颂祖先的诗歌,有商颂、周颂和鲁颂。
《书经》:又称《尚书》,中国上古时代国家档案文献汇编,由虞夏书、商书、
周书几部分构成,早期历史记载具有传说性质。《礼经》,最初指《仪礼》,后
来延伸到三礼,即《仪礼》《礼记》和《周礼》。《仪礼》:又称《士礼》,记
载周代士阶层礼节的文献,分冠、昏、丧、祭、射、乡、朝、聘八纲。《礼记》:
战国秦汉礼书,既有个人礼节,也有国家制度规定。《周礼》:原名《周官》,
战国秦汉关于国家官僚体制的文献,由天、地、春、夏、秋、冬六部分组成。《春
秋》:又称《春秋经》,春秋时期鲁国的大事纪年。对《春秋经》的解释有三传
——《左传》长于记载历史事件,《公羊传》重在阐发《春秋》的“微言大义”,
《谷梁传》也是阐发《春秋》的“微言大义”,与《公羊传》有所不同。三传原
本属于传,后来成为经的一部分。
经学是诠释经典的学术活动,通常特指诠释儒家经典的学术活动。儒术独尊
之后,经学属于官方学术和官方意识形态,既有政治性,也有学术性。在汉代以
后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对儒家五经的诠释十分发达,每一种经典都有官方钦定的
标准文本。经学诠释有两大传统: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今文经学的特色是与时
俱变,以现实为中心,直接为现实服务;古文经学的特色是偏重文字训诂和音韵,
以知识为中心,间接为政治服务。清代朴学是清代经学流派之一,又称“汉学”,
以乾嘉考据为特色,又称乾嘉考据学,属于古文经学。
4.2知识点题型
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
名词解释:《易经》与《易传》,《诗经》与《书经》,三礼,春秋经传
案例题:根据下图,分析说明该卦的组成部分:
三三(震下巽上)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
初九利用为大作。元吉。无咎。
六二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永贞吉。王用享于帝。吉。
六三益之用凶事。无咎。有孚,中行告公用圭。
六四中行告公从,利用为依迁国。
九五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
上九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
★考核知识点5:理学
5.1知识点解释
宋代理学产生的背景,与唐代三教冲突和三教融合直接相关,理学是三教融
合的产物,即向儒家学说中注入了佛教、道教修养心性的内容。不过,理学家自
己并不承认,他们宣称这些内容儒家学说本来就有,于是从儒家经典中寻找依据,
《五经》之外的《四书》就这样出现了。《大学》:四书之一,《礼记》的一篇。
主要内容: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庸》:四书之一,《礼
记》的一篇。主要内容:中庸之道,诚。《论语》:四书之一,孔子的言行录,内
容涉及儒家思想的方方面面。《孟子》:四书之一,孟子的言行录。主要内容:心
性之学,政治之学。濂溪之学:宋儒周敦颐的学说。主要内容:宇宙论,政治论,
心性论。程朱理学:宋儒程颖、程颐和朱熹的学说。主要内容:天理性命,政治
理念,修心之术。特色在于将儒释道三教学说整合为一体。
5.2知识点题型
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
名词解释:《大学》与《中庸》,《论语》与《孟子》
★考核知识点6:陆王心学
6.1知识点解释
陆王心学是程朱理学的进一步发展。如果说程朱理学在三教融合的道路上走
出了第一步,陆王心学就是第二步。陆,陆九渊;王,王阳明。陆王心学就是以
陆九渊、王阳明为代表的以心和性命为核心的学说。主要内容:理在我心,讲究
静坐与修心,具有神秘体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认知学说。此后,又出现了三一
教,在三教融合道路上走出了第三步,三教之间完全融合。教主林兆恩,主张入
世,现实生活与修道合一。
理学、陆王心学的性质:一种士大夫学说,以儒家思想为主导,佛教道教思
想为辅助。既为政治服务,也为个人生命服务。
6.2知识点题型
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
名词解释: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
★考核知识点7:史学典籍
7.1知识点解释
在世界各民族文化中,中国传统史学最为发达,形成了体裁丰富的史学典籍
和史学理论。《七略》:西汉刘向、刘歆父子所作的图书分类和图书摘要。除《辑
略》外,该书将全部图书分为六略,即六类:《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术
数》《方技》。《七略》是中国最早的图书分类学著作。《史记》:作者司马迁,该
书是中国最早的通史著作,由十表、八书、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二列传组
成。二十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
《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
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均为纪
传体历史著作。《资治通鉴》:宋代司马光主持编撰的编年体历史著作,总结历代
政治得失,有资治之效,故名。《通典》《通志》与《通考》:简称三通,典志体
历史文献,记载各类制度。《资治通鉴纲目》:由《资治通鉴》改编的纲目体历史
著作,将《资治通鉴》中的历史事件按照事件编排起来。《史通》:唐代刘知几的
史学著作,中国第一部史学理论著作。《文史通义》:清代章学诚撰,史学理论著
作。
7.2知识点题型
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
★考核知识点8:阴阳五行学说
8.1知识点解释
阴阳五行学说是由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构成的宇宙哲学体系。阴阳,表示宇
宙万物的两种属性、两个空间和万物周而复始的运动。五行,木、火、土、金、
水五类物质元素。五类物质元素之间逐次产生,是为五行相生。五类物质元素之
间逐次克制,是为五行相克。阴阳五行学说作为一种基础理论,应用于社会生活
各个方面。在政治领域,产生了五德终始论。此由战国人邹衍提出,是以五行相
克为理论基础的王朝兴替学说。在医学领域,成为中华医学的理论基础。人们用
这一理论解释人体结构、生理功能(同类相从,异类相感)、病理变化、区分药
性、治病养生。
8.2知识点题型
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
名词解释:阴阳五行学说,邹衍与五德终始论,阴阳学说与中华医学,五行
学说与中华医学
论述题:论阴阳五行学说及其应用
★考核知识点9:道家学说
9.1知识点解释
以修道得道为核心的学说体系,春秋战国诸子学说之一,李耳、庄周为代表。
李耳:俗称老聃、老子,春秋晚期道家创始人,著《道德经》,论修道与得道,
同时论及社会和人生。庄周:战国中期道家代表,鄙弃功名利禄,《庄子》一书
以庄周思想为核心。继承老聃学说,进一步阐述修道与得道。庄周梦蝶:喻人生
如梦,唤世人觉醒。齐死生:齐者,相同也。齐死生者,死生相同也。抱朴守一:
抱朴,秉持一颗纯朴之心;守一,念守一处,凝神定虑。抱朴守一乃道家修心之
法。马之非马:庄周认为人们看到的马并非马的真相。不仅马,人们认知的万物
都非其真相。庄周认为,只有修道得道者,才能看破世间万物,得知真相。真人
与真知:修行得道者,是为真人;真人的体验与认知,才是真知。真知与世俗知
识,这是两类完全不同的知识。
9.2知识点题型
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
名词解释:老聃与《道德经》,庄周与《庄子》,真人与真知
案例题:《道德经》:“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
始;有名,万物之母。”《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德经》:“小国寡人,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人重死而不远徒。虽有舟皇,
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
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道德经》: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
臣。”《道德经》:“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
博者不知。”《道德经》:“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
之行,始于足下。”《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
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蓬蓬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
梦为周与?”《庄子•至乐》:“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
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
曰:‘不然……察其始而本无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
也。’”《庄子•齐物论》:“以指喻指之非指,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
马喻马之非马,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庄子•知
北游》:“东郭子问于庄子曰:'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
东郭子曰:'期而后可。'庄子曰:'在蜷蚁。'曰:'何其下邪?'曰:
'在梯稗。'曰:'何其愈下邪?'曰:'在瓦凳。'曰:'何其愈甚邪?'
日:'在屎溺。'东郭子不应。”(说明:每一条资料是一个案例素材)先翻译,
后分析阐述。
论述题:论道家学说的内容与特色
★考核知识点10:墨家学说
10.1知识点解释
墨家学说的代表作是《墨子》。该书由三大部分构成:社会学说,科技学说,
逻辑学说。通常所谓墨家学说,是指墨家的社会学说或政治学说。墨家学说:以
道德主义为根本特征的政治学说体系,战国诸子学说之一。墨翟:战国早期人,
墨家学说的创立者,提出十大主张。兼爱与非攻:墨家的两大主张,倡导人与人
之间相互爱护,反对利己主义的非正义的战争。尚贤与尚同:墨家的两大主张,
主张在政治中任用有德行的贤人,大禹是楷模。节用与节葬:墨家的两大主张,
基于社会下层百姓的立场,倡导节约,反对贵族阶层奢侈浪费。天志与明鬼:墨
家的两大主张,宣称鬼神存在,鬼神是社会正义的化身,认为鬼神奖善罚恶。非
乐与非命:墨家的两大主张,反对儒家的礼乐主张,反对儒家的命定学说。
10.2知识点题型
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
名词解释:墨子与《墨子》,
论述题:论墨家学说的内容与特色
★考核知识点11:法家学说
11.1知识点解释
法家学说是以崇尚法治为突出特征的政治学说,春秋战国诸子学说之一,社
会改革的产物。管仲:春秋时期齐国人,早期的社会改革家。商鞅:战国中期法
家代表。韩非:战国后期韩国人,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著《韩非子》。法家学
说的内容:从人的本能出发,宣扬利己主义;政治上主张法术势并用,法是依法
治国,术是以术治吏,势是以势治己。法家主张富国强兵,对国家富强卓有成效。
《五蠹》:《韩非子》中的一篇,把儒者、侠客、纵横之徒、私门之徒、工商业者
斥为社会蛀虫,主张从社会中清除。法家学说的特点:适用于进取,不适用于守
成。秦国历史为例证。
11.2知识点题型
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
名词解释:韩非与《韩非子》
论述题:论法家学说的内容与特色
★考核知识点12:儒家学说
12.1知识点解释
儒家学说是以中庸之道为特色的政治学说。所谓中庸之道,就是既不偏激、
也不保守,乃是一种温和的处世之道。中庸之道是儒家思维方式和儒家思想的根
本原则。孔子:春秋晚期鲁国人,儒家学说的创立者,《论语》是孔子言行录。
儒术独尊后,孔子被官方奉为圣人。孟子:战国中期邹国人,儒家学说的代表之
一,《孟子》是孟轲的言行录。荀子:战国中晚期赵国人,儒家学说的代表之一,
主要著作是《荀子》。性相近:孔子的主张,认为人们之间天性接近,但不相同。
性善论:孟子的主张,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应该保持人的善性。性恶论:荀子
的主张,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应该压抑排斥。仁学:儒家的主张,有差别的爱,
倡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礼学:儒家的主张,既包括社会制
度规定,也包括人们的行为规范。儒家的仁学和礼学,都是中庸之道的具体表现。
12.2知识点题型
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
名词解释:孔子与《论语》,孟轲与《孟子》,荀卿与《荀子》,中庸之道,
兼爱与仁爱,儒家人性论,儒家学习论,儒家仁学,儒家礼学
论述题:试论儒家学说的主要内容与特色
★考核知识点13:名家学说
13.1知识点解释
名家学说是符号逻辑学说,春秋战国诸子学说之一。惠施:战国中期人,名
家代表人物之一,提出了与名家学说有关的十大命题。公孙龙:战国后期赵国人,
名家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是《公孙龙子》,以“白马非马”的主张闻名于世。
名家学说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名学,即符号语言论,《公孙龙子》作了理
论阐述。《公孙龙子》:除《迹府》载述公孙龙事迹外,其他五篇(《指物论》《名
实论》《白马论》《通变论》《坚白论》)为公孙龙自著。《指物论》:《公孙龙子》
中的一篇。指是概念,物是概念所指的对象。指物论者,概念与所指对象不相对
应之论,此篇否定墨家概念论。《名实论》:《公孙龙子》中的一篇。名是名称,
实是名称所指的对象。名实论者,名称与对象彼此唯一对应之论。此立名家语言
学说一一符号语言论。《白马论》:《公孙龙子》中的一篇,该篇主旨是论证''白
马”非“马”。“白马”是一个名称,“马”是一个名称,这两个名称之间没有必
然联系,犹如“呼和浩特”与“特”二词之间没有必然联系。第二部分,逻辑。
在符号语言的基础上,名家发展出了中华古典符号逻辑,具体表现为定性推理和
定量推理。今日适越而昔来:名家命题之一,属于定性推理命题。一尺之捶,日
取其半,万世不竭:名家命题之一,属于定量推理命题。
13.2知识点题型
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
名词解释:惠施与公孙龙,《指物论》与《名实论》,白马非马论
案例题:名家有一个著名的命题:“今日适越而昔来。”分析这一命题。
名家有一个著名的命题:“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分析这一命题。
★考核知识点14:符箓道教
14.1知识点解释
符箓道教是道教流派之一,以信神拜鬼为主要特征,信徒主要是下层民众,
主要诉求是治病救命。《太平经》:早期道教经典,产生于东汉。宣扬有神论、生
命神圣论,主张生命修行。太平道:产生于东汉晚期,流行于中原地区,属符
箓道教。主要特征是信神拜鬼,符水咒说以疗病,信徒主要是下层百姓。五斗米
道:产生于东汉晚期,流行于汉中地区,属符箓道教。主要特征是信神拜鬼,静
室思过、三官手书以疗病,信徒主要是下层百姓。
14.2知识点题型
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
名词解释:《太平经》,太平道与符箓道教,太平道与五斗米道
★考核知识点15:外丹道教
15.1知识点解释
外丹道教是道教流派之一,以炼丹服丹为主要特征,目的是长生成仙。葛洪:
外丹道教代表人物,著外丹道教经典《抱朴子内篇》。《抱朴子内篇》:外丹道教
经典,作者晋代葛洪。主张修炼外丹,人类服用了丹药就有可能改变身体的物理
性质,从而实现长生不死,成为神仙。
15.2知识点题型
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
名词解释:葛洪与《抱朴子内篇》
★考核知识点16:内丹道教
16.1知识点解释
内丹道教是道教流派之一。该派把人体比作炼丹炉,主张运用意念导引体内
精气的运行,进而炼成丹药,最终可实现得道成仙。内丹道教源远流长,源自上
古,祖述老庄,宋代以后兴盛起来。
16.2知识点题型
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
名词解释:外丹道教与内丹道教
案例题:下面是人体关窍示意图。根据此图,简述内丹道教的修道理论。
印堂玉枕关
膻中夹脊关
肚脐
玄关尾间关
人体关窍示意图
★考核知识点17:道教文化
17.1知识点解释
道教文化与中国文化密不可分,具有本土文化的特点。《太上感应篇》:宋代
以后流行于民间的劝善书。主要内容是劝导人们做善事,得善报;警告人们做恶
事,得恶报。《正统道藏》:道藏是道教经典全书。《正统道藏》,“道藏”是道教
经典全书,《正统道藏》是明代正统年间编纂的道教经典全书。
17.2知识点题型
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
名词解释:道教与《太上感应篇》,道教与《正统道藏》
★考核知识点18:佛教常识
18.1知识点解释
佛陀:梵文Buhda的音译,意思是觉悟者。佛教认为,经过修行而彻底开悟,
就可以成为佛陀。六道轮回:佛教学说。六道: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
饿鬼道、地狱道。佛教认为,众生于六道当中轮回不止,这是苦难的根源。涅槃:
佛教修行的终极境界,入涅槃者摆脱六道轮回,成菩萨成佛。《冥祥记》:流行
于东晋南朝的佛教文献。宣扬灵魂不灭、天国地狱、观世音救苦救难,记载了当
时流行于民间的一些佛教传说故事。《大正藏》:佛教经典全书,全称《大正新
修大藏经》,日本大正年间编成,故名。
18.2知识点题型
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
★考核知识点19:净土学说
19.1知识点解释
净土宗是佛教宗派之一,以西天净土为终极归宿,故名。阿弥陀佛:净土宗
佛教信奉的主要神灵。净土宗认为,阿弥陀佛主宰西方净土世界,有无限权能,
能拯救众生。只要虔诚信奉,口诵佛号,临终就能得到阿弥陀佛救度。观世音菩
萨、大势至菩萨,与阿弥陀佛合称西方三圣。净土宗主要经典:《阿弥陀经》《无
量寿经》《观无量寿经》。
19.2知识点题型
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
名词解释:佛陀与佛教,三皈五戒,五戒与十戒
★考核知识点20:止观学说
20.1知识点解释
止观学说是以止观修行为方法的佛教流派,天台宗的修行方法,后称之为修
行戒定慧。智:天台宗佛教的创立者,活动于南北朝隋朝时期,主要著作《摩
诃止观》。止观学说:关于佛教修行的学说。止:念头止住。观:念头观察。通
过止观修行,逐渐悟道,最终入涅槃,是为渐悟。
20.2知识点题型
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
名词解释:止观与渐悟
★考核知识点21:顿悟学说
21.1知识点解释
顿悟学说,以顿悟为主要修行方法,故名,以禅宗为代表。慧能:中国佛教
禅宗的创立者,唐代前期人。《坛经》:禅宗经典,慧能所述。主要内容讲三无二
不修禅法。三无:无念、无相、无住。二不:不著心、不著净。顿悟:突然开悟,
看破世界。该学说主张保持心灵清净,时机成熟便可顿悟入涅槃。
21.2知识点题型
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
名词解释:慧能与《坛经》,渐悟与顿悟
案例题:下面两首偈子分别为神秀、慧能所作。神秀一一“身是菩提树,心
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慧能一一“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有尘埃。”对比分析神秀、慧能各自的修道特色。
★考核知识点22:唯识学说
22.1知识点解释
佛教关于人类认知的学说。唯识百法:唯识学说把人类认知要素称为“法”,
它是人类认知外物的心理依据。法有百种,分为色法、心法、心所有法、心不相
应法、无为法几大类。五蕴学说:唯识学说认为人类对外部世界的认知经历五个
步骤:色、受、想、行、识。人类的认知过程,就是认知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过
程。
22.2知识点题型
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
名词解释:百法与五蕴
案例题:分析并说明下图反映的内容。
二:
|〒
。.。
一
©。
®一
一
一
一0-
。
二
®一
。
衿
认知结构、过程示意图
★考核知识点23:诗歌
23.1知识点解释
诗歌是一种有韵的文体,方便于吟诵和记忆。《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
集,共305篇,分风(十五国风)、雅(大雅、小雅)、颂(商颂、周颂、鲁颂)
三大部分。《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乐府诗:乐府是汉代官方
设立的音乐机构,乐府诗是汉代乐府采集制作的诗歌。《全唐诗》:唐代诗歌集,
收集作品五万余首,是规模最大的唐代诗歌集。初唐四杰:唐朝初年诗歌的杰出
代表,即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孟浩然:唐朝诗人,长于五言诗。李白:
唐朝诗人,被誉为“诗仙”,诗歌豪放洒脱,是浪漫主义诗人。杜甫:唐朝诗人,
被誉为“诗圣”,诗歌反映下层民众疾苦,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
居易:中唐诗人,作品针硬时弊,真实再现了社会下层民众的生活。
23.2知识点题型
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
名词解释:《诗经》与汉乐府
案例题:阅读下面杜甫的诗文:“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
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认真。已诉征求贫
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分析此诗并回答:这是一首什么体裁的诗歌?此诗如
何押韵?此诗的思想主旨。
★考核知识点24:词曲
24.1知识点解释
词是指合于曲调且可以歌唱的文体,又称“诗余”“长短句”,有不同的曲
调,称词牌,流行于两宋时代。苏轼:宋代词人,词风豪迈恢弘。李清照:宋代
女词人,她的词含蓄委婉,韵味深长。曲是指散曲。散曲:一种配乐的歌词,有
小令、套数两种形式,人们用以歌唱抒情和写景叙事,流行于元代。关汉卿:元
朝杂剧作家,其散曲别具特色。
24.2知识点题型
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
案例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
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
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分析并回答:这是什么体裁的文学作品?
作者是谁?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考核知识点25:辞赋
25.1知识点解释
辞赋是楚辞、汉赋的合称。楚辞:战国时期流行于楚国的一种文学形式,以
屈原、宋玉的作品为代表。《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此外还有《九歌》《天问》
《九章》等。汉赋:西汉出现并流行的一种有韵的文体,其特点是散韵结合,专
事铺叙。代表作家有贾谊、司马相如、班固等。司马相如:汉武帝时期的文学家,
以《子虚赋》《上林赋》著名。《子虚赋》:西汉司马相如的文学作品,场面宏
大,富有想象力。《两都赋》:东汉班固所作,由序言、正文两部分组成,序言
阐述了关于赋的理论,正文以文学的形式盛赞西都长安之壮美,东都洛阳之盛况。
25.2知识点题型
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
★考核知识点26:散文
26.1知识点解释
散文是指不押韵、不排偶的文体,散文体裁涉及甚广,有史传散文、诸子散
文。史传散文:历史著作、传记类散文,如《左传》《国语》。诸子散文:先秦诸
子作品的形式,比如《道德经》《论语》《墨子》《荀子》《商君书》《韩非子》等。
骈文:即骈体文,流行于六朝的文学形式,以四六句为主,讲求对偶,音韵协调,
追求用典,辞藻华丽。骈文体裁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古文运动:唐代中期由
韩愈倡导的提倡古文、反对骈文的文体改革运动。以先秦诸子散文为古文,倡导
求真务实的文风。韩愈:唐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传媒公司人事合同标准文本
- 公益慈善合同标准文本
- 养宠物租金合同标准文本
- 会展类合同标准文本
- 书柜买卖合同标准文本
- 保障店铺装修合同标准文本
- 月亮的对联(3篇)
- 代理申报专项资金合同范例
- 2025电子产品购销合同协议书
- 书画协议合同标准文本
- 上海市2024年中考英语试题及答案
- 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2024版)宣传画册
- 湖北省黄冈八模202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数学试卷含解析
- 2024-2030年中国建筑垃圾处理行业发展分析及投资规划研究报告
- DB11∕T 1842-2021 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门式和桥式起重机安全应用技术规程
- 2025年湖北省武汉市高考数学模拟试卷附答案解析
-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快乐读书吧测试题及答案
- 心肺复苏考试题及答案
- TSG ZF001-2006《安全阀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 临床试验数据管理
- 2024年深圳技能大赛-鸿蒙移动应用开发(计算机程序设计员)职业技能竞赛初赛理论知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