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秋季新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课件_第1页
2024年秋季新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课件_第2页
2024年秋季新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课件_第3页
2024年秋季新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课件_第4页
2024年秋季新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教学课件2024年新版教材第1节走进实验室第1章走进实验室逐点导讲练课堂小结作业提升课时讲解1课时流程2观察奇妙的物理现象从卡文迪什实验室到中国空间站认识科学探究的工具像科学家一样探究知识点观察奇妙的物理现象知1-讲11.物理学是研究声、光、力、热、电等形形色色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学科。2.一切奇妙的现象,其发生都是有原因的。科学探究就是要发现其中的奥秘,并总结出规律。观察是科学发现的重要环节。知1-讲拓展延伸:物理现象是指物质的形态、大小、结构、性质等的改变而没有新物质生成的现象。在初中阶段,常见的物理现象有光现象、声现象、力现象、热现象、电现象等。特别提醒观察是指人的眼睛在大脑指挥下,进行有意识、有组织的感知活动。知1-讲知1-练例1下列各种奇妙的物理现象中,属于物理学中声现象的是()A.拍桌子时手疼B.筷子在水中被“折”弯C.黄河“咆哮”D.磁铁吸引铁钉知1-练解析:拍桌子时手疼是一种力现象;筷子在水中被“折”弯是一种光现象;黄河“咆哮”是水流之间撞击而发出声音,是声现象;磁铁吸引铁钉,属于磁现象和力现象。答案:C解题秘方:利用我们对物理学中力、热、声、光、电等现象的了解区分不同的物理现象。知1-练方法观察的要领:(1)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周密的计划性。(2)综合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3)要有科学的理论做指导。(4)善于使用各种观察工具。(5)要克服各种主观因素的影响,使观察更客观准确。知2-讲知识点从卡文迪什实验室到中国空间站21.实验室:是科学家们使用各种仪器和设备进行探究的基地,也是科学家们进行合作与交流的场所,他们提出不同的见解,在争论和实验中揭示大自然的奥秘,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程。知2-讲2.卡文迪什实验室,是近代科学史上第一个专业化的科学实验室,由著名的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于1871年创立,以英国物理学家和化学家卡文迪什的名字命名。卡文迪什实验室截至2023年底一共产生了汤姆孙、卢瑟福、康普顿、布莱克特等30位诺贝尔奖得主。知2-讲3.中国国家太空实验室:中国空间站又称“天宫号”空间站,是继国际空间站之后的又一个空间实验室系统,分为天和号核心舱、问天号实验舱及梦天号实验舱三段空间舱,整体呈T字构型。(1)大概情况:中国空间站质量为100多吨,在距离地面约400km的轨道上绕地球高速飞行。晴天的夜晚,可通过望远镜观察到空间站。(2)建成时间:2022年全面建成,目前已经正式运行。知2-讲4.中国已经建成的实验室有: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等。知2-讲知识拓展实验室的分类:实验室按归属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从属于大学或者是由大学代管的实验室;第二类实验室属于国家机构,有的甚至是国际机构;第三类实验室直接归属于工业企业部门,为工业技术的开发与研究服务。知2-讲知识拓展当前在中国空间站完成的实验:1.植物生长实验2.双光子显微镜在轨验证实验3.微重力物理科学实验4.材料舱外暴露实验5.脑电测试研究6.空中授课等实验。知3-讲知识点认识科学探究的工具31.测量是物理实验的基础,仪器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工具,对于测量仪器,我们需要识记仪器的名称、作用以及用途。可根据不同仪器的作用和用途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1)长度测量仪器刻度尺、游标卡尺、千分尺、盒尺。(2)质量测量仪器托盘天平。(3)时间测量仪器机械秒表、电子秒表。(4)温度测量仪器温度计、温度传感器。(5)电流测量仪器电流表。(6)电压测量仪器电压表。(7)力的测量仪器弹簧测力计、力传感器。(8)体积测量仪器量筒、量杯。知3-讲2.“家庭实验室”实验室里的许多器材是当年科学家设计、使用过的仪器的复制品。生活中的易拉罐、小气球、饮料瓶、铁钉等,都是做实验的好材料,收集起这些东西,再配备一些简单的测量仪器和装置,如温度计、天平、量筒、电表等,就可以建立起你的“家庭实验室”。知3-讲知3-讲电子体温计:生活中常用的测量体温的测量工具。知3-讲知识储备测量同一物理量的仪器,可能有不同的规格和不同的使用方法,应根据实验的需要合理选择。选择仪器时,并不是精度越高的仪器越好。知3-练下列关于科学探究的工具的叙述,正确的是(

)A.量筒是用来测量温度的仪器B.测量体积用托盘天平C.弹簧测力计可用来测量电流D.测量时间可以用秒表例2知3-练解析:量筒用来测量体积;托盘天平用来测量质量;弹簧测力计用来测量力;秒表用来测量时间。答案:D解题秘方:本题考查测量工具的用途,可根据不同仪器的作用解题。知4-讲知识点像科学家一样探究4科学探究的六个环节(如图1所示)(1)提出问题:根据生活经验、自然现象或实验观察提出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2)猜想与假设: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科学事实,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推测和假设。知4-讲(3)设计实验、制订方案:对提出的推测和假设,选择实验器材,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去验证,要考虑实验的可行性、安全性、科学性。(4)进行实验、收集证据:使用相关设备、材料进行安全操作,观察实验现象,注意操作的规范性,记录相关数据。知4-讲(5)得出结论,做出解释: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及得到的实验数据进行结论的归纳,论证要严谨,语言要规范。(6)交流、评估和反思:分享自己的实验成果,能倾听和尊重他人提出的不同观点。对得出的实验结论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和猜想与假设进行比较,反思整个实验过程并改进方案。知4-讲疑难辨析科学探究的六个主要环节并不是在每个探究实验中都要涉及,有时只涉及其中某几个环节,这就要根据具体的实际问题进行探究。另外六个环节并非完全独立,而是相互融合在一起的。知4-练走进神奇”的动力,源于对神奇现象怀有好奇心和神秘感,觉得这些现象是一个个谜,总想把它们解开,你也是这样吗?观察图2所示的物理现象,根据这些现象在你心中产生的谜,提出相应的问题,写在下面的横线上。例3知4-练(1)甲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乙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丙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苹果为什么会下落(或苹果在下落过程中运动的快慢变化吗)水面上为什么会产生倒影壶嘴喷出的“白气”是什么(或在烧水时,为什么会听到“嗞嗞”的声音)知4-练解析:题图所示的是大自然中或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可以根据自己产生的疑问,从力、热、光、电、声等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只要合理即可。解题秘方: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提出问题,合理即可。知4-练动力加油站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可以说“提出问题的能力”是人们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创造发明的源泉之一,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更是我们终身学习的基础。因此我们学习过程中要重视这一环节。知4-练技巧提出的问题一要具有研究价值;二要符合题中的情境,问题得到解决后要能解释图中的现象。••走进实验室熟悉科学探究环节从卡文迪什实验室到中国空间站走进实验室观察物理现象认识实验仪器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谢谢大家爱心.诚心.细心.耐心,让家长放心.孩子安心。第2节测量:实验探究的基础第1章走进实验室逐点导讲练课堂小结作业提升课时讲解1课时流程2从木工尺到米原器测量长度误差测量时间知识点从木工尺到米原器知1-讲11.测量测量是实验探究的基础,是一个将待测量与公认的基准进行比较的过程。2.国际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为m。3.其他常用单位常用的长度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知1-讲4.常用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如图1所示)知1-讲5.长度的估测知识储备◆国际单位制:国际计量组织制定的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单位: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如长度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单位等。知1-讲知1-练例1下列长度单位换算过程正确的是()A.96cm=96×10mm=960mmB.96nm=96×10-3=0.096μmC.96dm=96×10cm=96cmD.96nm=96×10-8m=9.6×10-7m科学思维单位换算使用的是等量代换法,换算过程中要保证等式两边相等。▲▲▲▲▲知1-练解析:96cm=96×10mm=960mm,96nm=96×10-3μm=0.096μm,96dm=96×10cm=960cm,96nm=96×10-9m=9.6×10-8m。答案:A解题秘方:单位换算的关键是利用单位间的进率关系将“原单位”换算成“目标单位”。知1-练教你一招:若不能熟记非相邻两级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可以依次写出“原单位”与“目标单位”,再统计两者之间的进率关系。比如不熟悉“cm”和“km”之间进率关系时,可以依次写出cm、dm、m、km,统计如图2,则1cm=10-5km。知1-练方法技巧单位换算三步法:①数字不变;②乘进率;③单位变换。示例如下(图3):知2-讲知识点测量长度21.测量工具刻度尺。精确测量可选用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使用前要做到“三看”(如图4所示):看零刻度线、看量程和看分度值。知2-讲①量程即测量范围,指测量工具所能测量的范围。②分度值是指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它决定测量的精确程度。知2-讲(2)测量时要做到“四会”。①会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量程及分度值的刻度尺。②会放:零刻度线与被测物体一端对齐,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刻度尺要与被测长度保持平行。知识图解◆刻度尺的正确放法:

◆刻度尺的错误放法:知2-讲③会读:视线要正对刻度线,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④会记:测量结果记录形式是“数值+单位”,如图4物体的长度为4.20cm。知2-练[中考·六盘水]如图7所示,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_______(填“A”或“B”),物体的长度为______cm。例2B3.50知2-练解析:视线B

垂直于刻度面,正对刻度线,是正确的。被测物体左侧对准零刻度线,右侧对准3大格5小格处,故物体长度为3.50cm。解题秘方:读数时,视线应正对刻度线,不能“斜视”;测量结果应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当物体的末端刚好与刻度线对齐时,估读数字为0。知2-练延伸拓展:刻度尺的分度值决定了测量结果的准确程度。使用不同分度值的刻度尺进行测量,所达到的精确程度不同。如图8所示,甲刻度尺能精确到1mm,测量值可以读为3.40cm,其中3.4cm是准确值,0.00cm是估读值。乙刻度尺只能精确到1cm,测量值可以读为3.4cm,其中3cm是准确值,0.4cm是估读值,可见乙刻度尺没有甲刻度尺精确。知2-练知2-练知识储备对刻度尺进行读数的三种情形(如图9所示):知3-讲知识点误差31.误差是指测得的数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2.误差产生的原因(1)测量工具不可能绝对精确;(2)测量者的估计值不可能绝对准确。3.减小误差的方法(1)提高测量工具的精确度;(2)多次测量求平均值;(3)采用科学的测量方法进行测量。知3-讲知3-讲知识对比◆错误产生的原因:①不遵守测量规则;②记录结果时粗心。◆误差只能减小,不能避免;采用正确的测量方法进行测量,就可以避免错误。知3-练[中考·枣庄]小华对一支铅笔的长度进行了5次测量,记录数据如下:17.92cm、17.58cm、17.57cm、17.56cm、17.57cm,该铅笔的长度是_______cm,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例317.571mm知3-练

知3-练警示误区:在单位不变的情况下,平均值小数点后的位数与测量值小数点后的位数应相同。知3-练数据处理模型剔除错误数据(没有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或与准确值差别较大,如题中的“17.92cm”)↓求正确数据的平均值↓根据“四舍五入”,结果保留位数与所给数据的位数一致知4-讲知识点测量时间41.时间的测量工具(1)生活中常用的测量时间的工具为钟表,实验室及运动场用的测量时间的工具为秒表(有机械秒表和电子秒表两种),如图10所示。知4-讲我国古人发明了最原始的计时器“土圭”,后来各种计时工具陆续出现:日晷、沙漏、水钟、机械钟、天文钟、石英钟、分子钟、原子钟……(2)秒表的使用方法:一按走,二按停,三读数,四归零。知4-讲2.时间的单位(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符号为s。(2)其他常用的时间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毫秒(ms)、微秒(μs)等。知4-讲3.常见的时间单位间的关系(如图11所示)知4-讲使用指南1.明确关系:当大表盘指针转过一圈时,对应的小表盘指针会转过一小格还是半小格。2.看清楚大小表盘对应的一周量度的时间及其对应的分度值。3.读数为大小表盘示数之和。适合记录较短的时间,且时间记录比较准确,误差较小。知4-练如图12甲所示秒表的读数是__________;如图乙所示秒表的读数是_________。例43min48s1min50s知4-练解析:图甲是“15′/30"”型秒表,秒表中的小表盘是以min为单位的,每小格表示0.5min;大表盘是以s为单位的,每小格表示0.1s,分针指在“3”与“4”之间且更偏向“4”,因此秒针指示的时间是48s,即图甲读数是3min48s。图乙是“30′/60″”型秒表,小表盘上每小格表示1min,大表盘上每小格表示1s,分针在刻度“1”和“2”之间,秒针指在“50”刻度线处,故读数为1min50s。知4-练方法技巧“15′/30″”型秒表的大表盘读数有两种可能,如果小表盘的指针越过两整刻度线之间的半刻度线,读大于30s的值,如果没有越过两整刻度线之间的半刻度线,读小于30s的值。测量:实验探究的基础刻度尺长度测量时间米测量工具国际单位误差减小秒表秒测量工具国际单位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谢谢大家爱心.诚心.细心.耐心,让家长放心.孩子安心。第3节跨学科实践:降落伞第1章走进实验室任务一认识降落伞降落伞是一种航空工具,主要用于使人或物从空中安全降落到地面。1.结构常见的降落伞主要由伞衣、伞绳和安全保障装置(如引导伞、背带系统、开伞部件)组成(如图1所示)。(1)伞衣:是降落伞的主体部分,通常由尼龙或聚酯纤维等柔性织物制成。常见的伞衣的形状有圆形和方形,伞衣的形状设计不仅要考虑空气动力学性能和稳定性,还要考虑材料的密度和强度,以及开伞时的响应时间和安全性。(2)伞绳:是连接伞衣和背带系统的绳索,通常由高强度的合成纤维制成,以确保在强风或高速下降时保持稳定性。(3)安全保障装置:引导伞用于确保主伞迅速打开,背带系统用于确保跳伞者的安全和舒适,开伞部件用于在适当的时候展开降落伞。2.原理当跳伞者从高空跳下时,降落伞会在适当的时候通过触发器展开。伞衣的展开增加了跳伞者的空气阻力,从而减缓了下降速度。同时,降落伞的形状和稳定性设计确保跳伞者能够安全、平稳地降落到地面。3.类型(1)人用降落伞:包括救生伞、训练伞、跳伞运动员使用的竞赛伞等。这些降落伞的设计考虑了人体重量、舒适性和安全性等因素。(2)物用降落伞:用于空投物资、回收飞行器等。这些降落伞通常具有较大的伞面和更高的强度,以应对更大的重量和更高的速度。知识储备降落伞的用途(1)军事领域:降落伞是空降兵作战和训练的重要装备,也是飞行员和机组人员的救生装备。(2)体育运动:跳伞运动是降落伞在体育运动领域的主要应用。跳伞运动员通过操纵降落伞,进行各种技巧表演和比赛。(3)科研和航空航天:在科学研究和航空航天领域中,降落伞被用于空投实验器材、回收太空舱等任务。(4)民用领域:在一些极限运动、娱乐活动和应急救援中,降落伞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知1-讲任务二实验探究:影响降落伞飞行时间的因素1.问题降落伞的飞行时间与什么因素有关呢?通过阅读新闻,同学们知道,神舟十七号降落时使用的降落伞伞衣为圆形,伞衣的面积相当于3个篮球场。再结合生活经验,同学们猜想:降落伞的飞行时间可能与降落伞的伞衣的形状、伞衣的面积、伞绳长度、降落伞的总质量和降落的高度等因素有关。深度理解问题是指初步具有科学探究意识,能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较为合理的猜测和假设。知1-讲2.证据(1)设计并进行实验因为猜想影响降落伞的飞行时间的因素有多个,所以设计实验时要逐个考查其中一个因素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同时保持其他因素不变,这种研究方法叫作控制变量法。这里的“变量”是指影响所研究问题的因素。如在本实验探究中,所研究的问题是降落伞的飞行时间,变量则包括伞衣的形状、伞衣的面积、伞绳长度、降落伞的总质量和降落的高度。因此,本实验可以分解为以下五个实验:实验一:探究降落伞的飞行时间与伞绳长度是否有关?实验时,需要控制伞衣的形状、伞衣的面积、降落伞的总质量和降落的高度不变,只改变伞绳长度。实验二:探究降落伞的飞行时间与伞衣的形状是否有关?实验时,需要控制伞衣的面积、伞绳长度、降落伞的总质量和降落的高度不变,只改变伞衣的形状。实验三:探究降落伞的飞行时间与伞衣的面积否有关?实验时,需要控制伞衣的形状、伞绳长度、降落伞的总质量和降落的高度不变,只改变伞衣的面积。实验四:探究降落伞的飞行时间与降落的高度是否有关?实验时,需要控制伞衣的形状、伞衣的面积、伞绳长度、降落伞的总质量不变,只改变降落的高度。实验五:探究降落伞的飞行时间与降落伞的总质量是否有关?实验时,需要控制降落伞的伞衣的形状、伞衣的面积、伞绳长度和降落的高度不变,只改变降落伞的总质量。深度理解证据是指初步具有设计探究方案和获取证据的能力,能实施探究方案,使用各种科技手段和方法收集信息。知1-讲(2)记录数据,收集证据根据实验需要记录的项目设计表格,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序号伞绳长度伞衣的形状伞衣的面积降落的高度降落伞总质量降落伞的飞行时间11m圆形0.5m23m20g3.67s21m圆形1m23m20g5.82s31m圆形1m23m30g4.91s41m正方形1m23m20g5.81s51.5m正方形1m23m20g5.83s61.5m正方形1m26m20g9.24s注意◆控制变量法是物理实验探究活动中最基本的研究方法之一。◆控制变量法中的“变量”就是那些会影响(或人们认为可能会影响)这个问题的因素,这些因素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不正确的。◆控制变量法就是研究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时,控制其他量不变。知1-讲(3)正确选择和使用测量工具在实验前,需要测量伞衣的面积、伞绳的长度、降落的高度以及降落伞的总质量;实验时,需测量降落伞的飞行时间。因此,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刻度尺、托盘天平和机械秒表。正确选择和使用测量工具是一项基本技能。深度理解根据测量的实际要求选用测量工具。不同的测量工具其分度值一般不同,精确程度也不同。实际要求测量精确度较高,就选用精密度较高的测量工具。不同的测量工具其量程一般不同。实际要求所用测量工具的量程较大,就选用量程较大的测量工具。使用任何测量仪器,都要遵守其正确的操作方法。一般来说,在测量仪器使用前,都要进行调零。若不能调零,则要结合初始读数对测量结果进行修正。知1-讲(4)测量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方格纸法)如图2所示,把不规则图形放在方格纸上,在方格纸上描下它的轮廓,数一下轮廓中包含的方格数,对不满一格而大于或等于半格的都算一格,小于半格的都舍去不计。总的格数乘一个格的面积,就是不规则图形的大致面积。3.解释在实验探究中,对上表记录数据的分析如下:(1)比较序号为1、2的两次实验可知,伞衣的形状、伞绳长度、降落伞的总质量和降落的高度都相同,只有伞衣的面积不同。第1次实验中,伞衣的面积是0.5m2,降落伞的飞行时间为3.67s;第2次实验中,伞衣的面积是1m2,降落伞的飞行时间为5.82s。由此可初步得出结论:在伞衣的形状、伞绳长度、降落伞的总质量和降落的高度一定时,伞衣的面积越大,降落伞的飞行时间越长。(2)比较序号为2、3的两次实验可知,伞衣的形状、伞衣的面积、伞绳长度、和降落的高度都相同,只有降落伞的总质量不同。第2次实验中,降落伞的总质量是20g,降落伞的飞行时间是5.82s;第3次实验中,降落伞的总质量是30g,降落伞的飞行时间是4.91s。由此可初步得出结论:在伞衣的形状、伞衣的面积、伞绳长度和降落的高度一定时,降落伞的总质量越小,降落伞的飞行时间越长。(3)比较序号为2、4的两次实验可知,伞衣的面积、伞绳长度、降落伞的总质量和降落的高度都相同,只有伞衣的形状不同。第2次实验中,伞衣是圆形,降落伞的飞行时间是5.82s;第4次实验中,伞衣是方形,降落伞的飞行时间是5.81s。考虑误差的存在,5.82s和5.81s可看作是时间相同。由此可初步得出结论:降落伞的飞行时间与伞衣的形状无关。(4)比较序号为4、5的两次实验可知,伞衣的形状、伞衣的面积、降落伞的总质量和降落的高度都相同,只有伞绳长度不同。第4次实验中,伞绳长度为1m,降落伞的飞行时间是5.81s;第5次实验中,伞绳长度为1.5m,降落伞的飞行时间是5.83s。考虑误差的存在,5.81s和5.83s可看作是时间相同。由此可初步得出结论:降落伞的飞行时间与伞绳长度无关。(5)比较序号为5、6的两次实验可知,伞衣的形状、伞衣的面积、伞绳长度和降落伞的总质量都相同,只有降落的高度不同。第5次实验中,降落的高度为3m,降落伞的飞行时间是5.83s;第6次实验中,降落的高度为6m,降落伞的飞行时间是9.24s。由此可初步得出结论:在伞衣的形状、伞衣的面积、伞绳长度和降落伞的总质量一定时,降落的高度越大,降落伞的飞行时间越长。综上可知,降落伞的飞行时间与伞衣的形状、伞绳长度无关,与伞衣的面积、降落伞的总质量和降落的高度有关,伞衣面积越大、降落伞的总质量越小、降落的高度越大,降落伞的飞行时间越长。深度理解解释是指初步具有分析论证的能力,会使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分析、处理信息,描述、解释探究结果和变化趋势,基于证据得出合理的结论。知1-讲4.交流(1)上面的实验中,只比较一组实验数据就得出了结论,实验结论可能具有偶然性。所以,为了得出普遍的结论,应多次进行实验。(2)在探究降落伞的飞行时间与伞的形状、伞绳长度的关系时,对照组的实验数据相差为1s或2s,这可能是误差,但也不能完全排除降落伞的飞行时间与伞的形状、伞绳的长度无关,所以应进一步进行研究。(3)降落伞的飞行时间还可能与伞衣材质等因素有关。深度理解交流是指初步具有交流与合作的意愿和能力,能准确表述、评估和反思探究过程与结果。如,在次实验探究中,可以从实验过程是否合理、实验结论是否准确、猜想的影响因素是否全面等方面进行反思与交流。知1-讲任务三降落伞比赛(1)准备材料:方形的布若干块,线团,胶带,橡皮泥,剪刀,如图3所示。(2)制作降落伞(制作过程参考图如图4所示)以小组为单位制作降落伞。第一步:将布裁剪成圆形或正方形作为伞面。第二步:剪出四根相同长度的线。将伞面上下对折再左右对折,确定四个对称点。在确定的四个点位置各用胶带粘上一根线的一端。第三步:把四根线的另一端集中在一处,将橡皮泥粘在上面。把橡皮泥搓成球状,使线头缠绕其中。(3)进行比赛站到二楼或三楼阳台,张开伞面,各小组分别将做好的降落伞从同一高度自然释放,记录降落伞的飞行时间。(4)交流与评价对各小组自制降落伞的科学性、艺术性和飞行时间进行综合评价。跨学科实践:降落伞不规则图形面积的测量活动:降落伞比赛控制变量法仪器的选择和使用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谢谢大家爱心.诚心.细心.耐心,让家长放心.孩子安心。第1节认识运动第2章运动与能量逐点导讲练课堂小结作业提升课时讲解1课时流程2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微观世界的分子运动知识点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知1-讲11.定义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作机械运动。深度理解物体位置的变化是指物体间距离及方位的变化,如图1所示:•••••知1-讲2.对机械运动的理解(1)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自然界中一切物体都在做机械运动。(2)机械运动是指宏观物体相对位置的变化,它不同于物体内部分子和原子的运动、电磁运动、生物体的生命运动、社会运动、思想运动。•••••••知1-讲3.机械运动的分类根据物体运动路线的形状,可把机械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知1-练例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一江春水向东流B.桃子成熟C.海水奔腾D.地球绕太阳运动解析:桃子成熟是植物生长运动,不属于机械运动。解题秘方:根据机械运动的定义进行判断。B知1-练易错警示转动时物体方位、甚至距离会发生变化,因此转动也属于机械运动,不同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不同部分之间,相对方位发生了改变,都属于机械运动。知2-讲知识点微观世界的分子运动21.常见的物质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分子、原子组成的。2.分子极其微小如果把分子看成是球形的,那么,分子的直径通常以10-10m为单位来量度。特别提醒能用肉眼直接看到的小微粒都不是分子,例如粉尘。知2-讲3.现象探究:分子的运动探究结论: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现象结论墙内开花墙外香气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盐水中鸭蛋变咸液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堆放煤的墙壁发黑固体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知2-讲4.物质三态及其分子运动情况固态液态气态模型图知2-讲固态液态气态分子排列固态物质的分子有一定的位置,就像教室里听课的学生,只能在自己的座位上活动液态物质的分子相对活跃,就像课间时教室里的学生气态物质的分子运动剧烈,就像操场上到处乱跑的学生特征有一定体积,有一定形状,无流动性有一定体积,无一定形状,有流动性无一定体积,无一定形状,有流动性知2-讲5.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1911年,物理学家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原子的中心有原子核,原子核周围有一定数目的电子在绕着原子核运动,就像太阳系中的行星绕着太阳运动。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位于原子的中心,体积比原子小得多。知2-讲6.分子运动与机械运动的判断(1)从概念上判断:分子的运动是不间断的,而机械运动是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2)从微观和宏观上判断:微观世界中分子的运动是肉眼看不到的,而宏观世界中物体的机械运动是肉眼能够看到的。(3)从引起运动的因素上判断:分子的运动是自发的,而物体的机械运动要受到外力的作用。知2-讲拓展延伸绝大多数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由液态变成气态,体积都变大,不过冰是个例外,冰变成水时体积变小。知2-讲拓展延伸模型法就是把要研究的问题,在抓住要点的基础上进行简化、抽象,建立理想化的模型。利用模型法可以更具体、形象、生动、深刻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同时可以使抽象的理论变得形象化,便于想象和思考研究问题。我们无法用肉眼直接观测物质的微观结构组成,但我们可以利用模型法认识它们。▲▲▲▲▲▲▲▲▲原子的结构知2-讲机械运动是自然界最普遍的一种运动,下列各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地球绕太阳转B.熟透的苹果落向地面C.骏马在草原上奔驰D“.固体清新剂”能使居室温馨芳香例2知2-讲解析:地球绕太阳转、苹果落向地面、骏马奔驰都是物体位置的变化,都属于机械运动;而“固体清新剂”能使居室温馨芳香是分子运动的结果。答案:D解题秘方:分子运动不能用肉眼直接看到。知2-讲方法技巧分子运动和机械运动的区别:分子运动不能用肉眼直接看到,只能通过一些现象去认识它,而机械运动是物体位置的变化,显而易见。认识运动宏观物体认识运动分子运动微观世界机械运动分类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谢谢大家爱心.诚心.细心.耐心,让家长放心.孩子安心。第2节运动的描述第2章运动与能量逐点导讲练课堂小结作业提升课时讲解1课时流程2参照物动与静:运动的相对性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知识点参照物知1-讲11.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和如何运动,首先要选一个标准物,这个标准物叫作参照物。2.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变化,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静止的。知1-讲3.参照物的选取原则选取说明具体性参照物必须是具体的物体,而不是抽象的事物假定性参照物一旦被选定,我们就假定该物体是静止的任意性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既可以是运动的物体,也可以是静止的物体知1-讲选取说明排己性参照物一般不选研究对象自身,若以研究对象自身为参照物,研究对象的位置是不可能变化的,即研究对象永远是静止的不唯一性参照物的选择不是唯一的,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状态的描述可能不同深度理解参照物的选择方法:为了方便研究机械运动,物理学中一般选择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且可以不加说明。若选择其他合适的物体作为参照物,则必须加以说明。知1-讲知1-练例1[教材图片题]如图1所示,知1-练关于空中加油机正在给战斗机加油的情境,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斗机甲是静止的B.以地面为参照物,战斗机乙是运动的C.以战斗甲为参照物,战斗机乙是运动的D.加油机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知1-练解析:以战斗机甲为参照物,战斗机乙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战斗机乙是静止的,故C错误,符合题意。答案:C知1-练方法技巧判断物体的动与静,一般采用如下四步来分析:一定:确定被研究的物体;二选:选择一个参照物;三分析:分析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有没有距离或方位的变化;四判断:若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物体就是静止的;若位置发生变化,则物体就是运动的。••••••••••知2-讲知识点动与静:运动的相对性21.运动是绝对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运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看似不动的树木、高山、房屋都在随地球自转,同时绕太阳公转。2.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指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发生变化。知2-讲3.对运动状态的描述是相对的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而言的,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运动状态的描述不一定相同。4.相对静止两个物体运动的快慢相同,运动方向相同,它们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这两个物体就相对静止。知2-讲拓展视野空中加油机在给战斗机加油时,两者是相对静止的。知2-讲速记口诀运动和静止,重在参照物,快慢和方向,相同时静止。知2-练如图3所示,人们利用同步卫星传播电视节目,以地球为参照物,同步卫星是_______的,以太阳为参照物,同步卫星是_______的。例2静止运动知2-练解题秘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被研究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如果发生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知2-练解析:地球与同步卫星同步,以地球为参照物,同步卫星与地球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同步卫星是静止的;地球与同步卫星一同绕太阳公转,同步卫星相对太阳位置不断变化,所以以太阳为参照物,同步卫星是运动的。知2-练误区警示不要误认为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运动情况一定不同,也有可能是相同的。知3-讲知识点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3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如图4所示)方法比较方法结果1相同时间比路程路程越远运动越快2相同路程比时间时间越短运动越快3比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比值越大运动越快知3-讲知识图解2.方法解读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运用了控制变量法。方法1控制了时间(变量)相同,方法2控制了路程(变量)相同。知3-讲•••••知3-练在进行百米赛跑时,观众认为跑在最前面的运动员跑得快,观众采用的是“_______________的方法”;而裁判员则认定到达终点用时最少的运动员跑得快,这是用“_______________的方法”。例3相同时间比路程相同路程比时间知3-练教你一招:在运动时间和运动路程都不相同的情况下,则应通过比较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来比较运动的快慢。解题秘方:对比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三个方法解题。温馨提示“跑在最前面”说明通过的路程最大,“用时最少”则直接说明了裁判比的是时间。知4-讲知识点速度41.定义在物理学中,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叫作运动的速度。知识链接速度是利用路程和时间这两个物理量的比值来定义的,这种用两个物理量的比值给第三个物理量下定义的方法叫比值定义法。▲▲▲▲▲知4-讲

知4-讲

知4-讲易错提醒运用速度的定义式和变形式进行计算时,要注意单位的对应关系:“km”应和“h”搭配组合成单位“km/h”,“m”应和“s”搭配组合成单位“m/s”。知4-练[中考·扬州]G3106次列车从扬州东站至宝应站用时27分钟,铁路线长约94.5km,其速度约是_______km/h。例4210知4-练

知4-练

知4-练教你一招解物理计算题的格式与步骤:第一步,写出所用的公式;第二步,代入物理量及相应的单位,且统一单位;第三步,算出结果。概括为“一公式二代入三结果”。运动的描述运动的描述判断物体运动快慢比较速度物理意义定义式参照物运动或静止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谢谢大家爱心.诚心.细心.耐心,让家长放心.孩子安心。第3节物体运动的速度第2章运动与能量逐点导讲练课堂小结作业提升课时讲解1课时流程2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知识点匀速直线运动知1-讲1

知1-讲4.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任意时刻、任意位置的速度都是相同的,不能认为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速度的大小与物体的路程和时间无关。认识匀速直线运动是研究复杂运动的基础。知识拓展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知1-讲知1-练例1[中考·衡阳]“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图2是小严同学利用频闪照相机拍摄的不同物体运动时的频闪照片(黑点表示物体的像),其中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知1-练方法频闪摄影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利用图析法分析各选项,看各图相邻两点间的距离是否相等,运动路线是否为直线,从而判断物体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知1-练解析:由图知,只有B

中相邻两点间的距离相等且运动路线是直线,则B

中物体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答案:B解题秘方:从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去分析运动。知2-讲知识点变速直线运动21.物体运动的快慢经常是变化的。物体沿直线运动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这种运动叫作变速直线运动。知2-讲2.平均速度(1)为了粗略描述做变速运动的物体通过某段路程或在某一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快慢程度,我们引入了平均速度的概念。平均速度等于某段路程除以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知2-讲

知2-讲

知2-讲

知2-练张先生驾车从广州到肇庆旅游,汽车以90km/h的平均速度行驶0.5h到达三水,休息0.5h后,再以80km/h的平均速度行驶1h到达肇庆。试求:例2知2-练解题秘方:画出行程线段图(如图3所示),运用平均速度的定义式和变形式解答。知2-练(1)广州到三水,汽车行驶的路程是多少?解:广州到三水,汽车行驶的路程s1=v1t1=90km/h×0.5h=45km。知2-练(2)广州到肇庆,汽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哦!

知2-练易错提醒计算全程的平均速度时,物体在这之间静止(休息)的时间也应计入运动的总时间。知2-练教你一招物理计算时,若涉及多个同一类型的物理量,则应利用角标的方式进行区分,例如题中利用s1、s2来区分不同的路程;注意一定不能利用x、y之类的字母表示物理量。知3-讲知识点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3

对斜面有什么要求?知3-讲知识链接科学探究的完整过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制订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得出结论、做出解释→交流、评估和反思。知3-讲特别提醒间接测量法:将一个被测量的量转换为若干可直接测量的量加以测量,再根据由定义或规律导出的关系式进行计算,从而间接获得测量结果的测量方法,称为间接测量法。平均速度的测量利用的就是间接测量法。

知3-讲知3-讲

知3-讲

5.进行实验、收集数据(1)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把金属片垂直固定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2)用秒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下滑到撞击金属片所用的时间t1,将小车通过的路程s1

和所用的时间t1

填入表格中。知3-讲

知3-讲实验数据:知3-讲运动路程/m运动时间/s平均速度/(m·s-1)s1=1t1=3v1≈0.33s2=0.5t2=1.8v2≈0.28s3=0.5t3=1.2v3≈0.426.分析论证小车沿斜面滑下时速度越来越大。7.交流与合作(1)实验中,应改变斜面的倾斜程度,多做几次实验,这样得出的结论才可靠。(2)为了方便测量时间,斜面应尽量长一些,斜面的倾斜程度不要过大或过小。知3-讲(3)金属片的作用:可以作为让小车停止运动的挡板,保证小车在确定位置停下,便于准确测量时间。(4)测量小车滑下的路程应以小车的前端(或后端)为准。(5)测量每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时,小车都应从同一位置出发。知3-讲知3-讲拓展延伸利用光电门传感器可以快速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知3-讲实验技巧斜面的倾斜程度要适中。斜面倾斜程度太大,小车速度过大,不易记录时间;斜面倾斜程度太小,小车速度过小,可能会导致测出的各段平均速度相近,甚至小车无法运动到终点。知3-讲误区警示◆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则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时应估读到“cm”的下一位。◆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测量路程时忘了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是初学者常犯的错误。知3-练小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5所示的实验装置。例3知3-练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

三处时电子秒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时:分:秒”)。

知3-练(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进行速度计算的。(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_______(填“大”或“小”)。

小知3-练(3)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sAB=_______cm;tBC=______s;vAB=______m/s;vBC=______m/s。

40.010.20.5知3-练(4)由实验可以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中速度越来越_______,是在做_________运动。大变速直线知3-练(5)实验前必须熟练使用电子秒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

段的平均速度vAC偏_______(填“大”或“小”)。大知3-练

温馨提示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测量误差的产生原因有:测得的路程有误差,测得的时间有误差。物体运动的速度器材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原理结论方法平均速度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谢谢大家爱心.诚心.细心.耐心,让家长放心.孩子安心。第4节能量第2章运动与能量逐点导讲练课堂小结作业提升课时讲解1课时流程2能量有多种形式能量可以转移和转化知识点能量有多种形式知1-讲11.物质世界是运动的能量是与物体运动有关的物理量。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不同的运动形态对应着不同的能量形式,描述物质世界的运动离不开对能量的研究。从宏观到微观,物质运动的多样性,决定了能量形式的多样性。知1-讲2.常见的能量类型(1)光能:光能是最常见的能量。光可以用来照明、取暖;激光可以传递信息(图片、文字、声音等),还可以进行精密测量和机械加工等。太阳能以光和热的形式到达地球,是地球上能量的最主要来源。知1-讲(2)机械能:做机械运动的物体都具有机械能。急流而下的水流能够推动水轮机舂米、磨面、发电;风可以驱动风车;举高的重锤能锻打金属;高速运动的空气能够形成龙卷风,具有很大的破坏力。(3)内能:一切物体具有内能。像炽热的岩浆具有大量内能,蒸汽机、内燃机都是利用气体的内能进行工作的。知1-讲(4)电能:发电厂、电网供应电能。电能可用于照明、开动机器等。(5)化学能:物质由于化学变化具有的能量。煤、石油、天然气等具有化学能。(6)核能:当原子核发生裂变或聚变时就会释放出核能。人们主要利用核能进行发电。拓展延伸◆生物质能:就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中的能量,即以生物为载体的能量。◆太阳能:太阳具有的能量叫太阳能,太阳能是由太阳内部氢原子核发生聚变释放出巨大核能而产生的,是来自太阳的辐射能量。地球上的风能、水能、海洋温差能、波浪能和生物质能都源于太阳;即使是地球上的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等)从根本上说也是远古以来贮存下来的太阳能。知1-讲知1-练例1能量的形式多种多样,下列实例属于机械能的是______,属于内能的是______,属于化学能的是______,属于核能的是______。(均填序号)①流动的水和高处的水具有的能量②食物具有的能量③热水具有的能量④原子弹爆炸释放的能量①③②④知1-练解析:流动的水具有动能,高处的水具有重力势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食物具有的能量属于化学能;热水具有的能量是内能;原子弹爆炸释放的能量属于核能。方法识别各种能量形式,采用概念辨析法。不同的运动形式对应着不同的能量形式。▲▲▲▲▲知2-讲知识点能量可以转移和转化21.能量的转化自然界中各种形式的能量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如下表所示。知2-讲现象能量转化摩擦生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水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太阳能热水器将水加热太阳能转化为内能给手机电池充电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燃料燃烧时发热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用电饭煲煮饭电能转化为内能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知2-讲2.能量的转移同种形式的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由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如下表所示。知2-讲现象能量的转移用炉火烧水炉火的内能通过热传递转移给了壶和水,使壶和水内能增加打台球时,母球撞击子球,子球由静止变为运动机械能从母球转移到子球手握冰块,冰块很快熔化成水内能从手转移到冰块知2-讲方法技巧判断能量转化与转移的方法:主要是看转化与转移前后能的形式是否发生变化,若能量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则是能量的转化,如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电能转化为光能或内能等;若能量的形式没有改变,则是能量的转移,如高温物体把内能转移给低温物体。知2-练下列各种能的转化或转移情况是:(1)双手掌用力搓,手心会发热:_________________;例2解析:双手掌用力搓,手心会发热,消耗机械能,得到内能,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知2-练(2)打开开关后,电风扇会转动: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打开开关后,电风扇会转动,消耗电能,得到机械能,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知2-练(3)冬天,将脚泡在热水里觉得暖和: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冬天,将脚泡在热水里觉得暖和,是水的内能转移到脚上。水的内能转移到脚上知2-练方法提示同种能量之间发生转移,能量形式不变;不同种能量之间发生转化,能量形式改变。能量不同形式能量之间能量转化相同形式能量之间转移多样性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谢谢大家爱心.诚心.细心.耐心,让家长放心.孩子安心。第1节认识声现象第3章声的世界逐点导讲练课堂小结作业提升课时讲解1课时流程2声的产生声的传播声传播的速度人的发声和听声能力知识点声的产生知1-讲11.声的产生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叫作声源。知识链接振动:物体以某点为中心沿直线或曲线的往复运动叫振动,往复运动一次即为振动一次。易错提醒不能叙述为“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原来发出的声音仍继续存在并传播。知1-讲3.对声源的理解(1)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发出声音,因此都可以作为声源。如击鼓时是固体振动发声,潺潺流水是液体振动发声,吹笛子是气体振动发声。(2)只有正在发声的物体才能叫声源。一个能够发声的物体,如果没有发声,也不是声源。(3)不同的物体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位发出的声音一般不同。(4)振动一定发声,但发出的声音不一定能被人耳听到。知1-练例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风吹树叶哗哗响是_____在振动;演员用腹语表演时的声音是_____振动发出的;在演奏葫芦丝时,是通过_______振动发声的。解析:风吹树叶哗哗响,这是由树叶的振动发出的声音;腹语表演时,虽然演员的嘴唇不动,但演员的发声仍是由声带振动引起的;葫芦丝属于管乐器,吹葫芦丝时,引起管中的空气柱振动发声。树叶声带空气柱知1-练知识链接常见声音的发生部位:人靠声带振动发声;吉他等弦乐器通过弦振动发声;笛子等管乐器通过空气柱振动发声;蝈蝈靠翅膀摩擦引起振动发声;蝉靠腹部鼓膜的振动发声。知2-讲知识点声的传播21.声的传播——声波声在物质中以波的形式进行传播,我们把它叫声波。如图1中,音叉振动,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形成了密疏相间的波动,向远方扩展,声的传播过程跟水波的传播相似,我们称之为声波。知2-讲2.介质声的传播需要介质,凡是能够传播声波的物质,我们称为声的介质。(1)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是声的介质。月球上,航天员要通过无线电交谈,因为真空不能传声。(2)一般情况下,固体传声效果最好,气体传声效果最差。(3)通常情况下,人耳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4)会“跳舞”的烛焰,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知2-讲方法技巧类比法是指由一类事物所具有的某种属性,可以推测与其类似的事物也应具有这种属性的推理方法。如图2,我们可以用水波的传播来形象地类比声波的传播。▲▲▲知2-练如图3所示,取一个圆柱形食品罐,一端开一个圆孔,另一端将底面去掉蒙上橡皮膜,并用橡皮筋扎紧。在桌子上约每隔5cm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将圆筒的开口对着蜡烛,用手敲击橡皮膜,你会看到蜡烛的烛焰由近及远被“吹斜”(烛焰摇动)。该实验说明声波可以传递______。例2能量实验技巧蜡烛烛焰摇动,说明声传递了能量,这里利用的是转换法。知2-练解析:用手敲击橡皮膜,橡皮膜振动发出声音,声波通过圆筒和空气向蜡烛的烛焰传递,使得烛焰摇动,烛焰获得的能量是由声波传递过来的,这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知3-讲知识点声传播的速度3

3.影响声速的因素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有关,不同介质中声速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传播最慢,即v固体>v液体>v气体;声速与介质的温度有关,一般情况下,声速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知3-讲4.常见介质中的声速知3-讲介质声速/(m·s-1)介质声速/(m·s-1)空气(15℃)340冰3230空气(25℃)346铜3750煤油(25℃)1324铝5100水(15℃)1460钢铁4900~5200海水(25℃)1531玻璃5000~6000知3-讲巧记速记振动发声介质传,遇到真空要隔断。常见介质固液气,固快液中气最慢。知3-练[中考·达州改编]小明周末在家里看电视,突然,乌云密布、雷电交加、大雨倾盆,雷雨中,小明看到闪电后2.5s才听到雷声,响雷处距离小明大约有______m。(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例3850知3-练

解题秘方:由速度的变形公式s=vt

计算。知3-练特别提示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远大于声速,闪电与雷声同时同地发生,但闪电传播到观察者位置的时间远短于雷声传播的时间,所以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知4-讲知识点人的发声和听声能力41.人耳的构造及各部位的作用构造及主要部位名称作用外耳(耳郭、外耳道)接收声波、传递声音中耳(鼓膜、听小骨、鼓室)传递与感觉声音的振动内耳(耳蜗、前庭、半规管)处理振动,传至神经末梢知4-讲2.人耳听声音的过程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息传给大脑产生听觉,我们便听到了声音。知4-讲3.频率概念物体振动的次数与所用时间的比叫频率单位赫兹,简称“赫”,符号“Hz”知4-讲4.人和一些动物的听觉范围分类振动频率范围人耳听不到的声音:超声高于20000Hz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次声低于20Hz人耳能听到的声音20Hz~20000Hz知4-讲知4-讲特别提醒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①声源振动产生声音;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存在;③听觉正常;④声音的频率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内。四者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知4-练传统文化古诗词古诗《小儿垂钓》中有“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例4知4-练(1)这个钓鱼的小儿面对路人的询问,只是招招手却默不作声,这是因为小儿知道声音不仅在空气中传播,还能在______传播。水中解析:声的传播需要介质,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知4-练(2)小儿招招手会产生波动,鱼儿听不见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招手会产解析:招手会产生波动,但由于频率很低,不在鱼的听觉范围内,因此鱼儿听不见。生波动,但由于频率很低,不在鱼的听觉范围内知4-练

认识声现象传播人耳听声认识声现象真空不能传声声波声源产生信息传播声速介质关系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谢谢大家爱心.诚心.细心.耐心,让家长放心.孩子安心。第2节探究乐音的特性第3章声的世界逐点导讲练课堂小结作业提升课时讲解1课时流程2音调响度音色知识点音调知1-讲11.有规律的、好听悦耳的声音叫作乐音。乐音的三个特征是指音调、响度和音色。2.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3.音调与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发声体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发声体振动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知1-讲4.理解音调应注意的问题(1)音调的高低是指声音的高低和粗细,不是指声音的大小。(2)人们常说的“男高音”“女中音”,指的就是声音的音调高低。知1-讲5.音调与波形图(如图1所示)知识链接◆普通物体振动的发声特点:物体振动部分的长度越长,发声的音调越低。◆成年男子声带长而厚,振动的频率低,音调低;儿童和成年女子的声带短而薄,振动的频率高,音调高。知1-讲知1-练例1[中考·广东]如图2是八个相同的玻璃瓶,装有高度不同的水,用筷子分别敲击瓶口,知1-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主要是由瓶内空气振动产生的B.声音主要是由玻璃瓶和瓶中水振动产生的C.a瓶的音调最低D.d瓶的音调最低知1-练解析:用筷子敲击瓶口时,瓶子和瓶中水振动发声,故A错误,B正确;瓶子和瓶中水振动时,瓶内水越多,振动越慢,音调越低,瓶内水越少,振动越快,音调越高,因此a瓶音调最高,h瓶音调最低,故C、D错误。答案:B解题秘方:利用音调的影响因素判断。知1-练温馨提示:物体的形状、尺寸、材料等影响物体的振动频率。知识储备在物理学中,高、低是用来修饰音调的。音调高的声音尖细,音调低的声音低沉。知2-讲知识点响度21.响度物理学中,听觉上感到的声音强弱程度叫作响度。不同响度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相同。知识储备在物理学中,大小是用来修饰响度的。响度大的声音洪亮,响度小的声音微弱。知2-讲2.响度的影响因素(1)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发声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大。(2)响度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离发声体越远,听到的声音响度越小。(3)响度与声音的分散程度有关:声音越分散,听到的声音响度越小。•••••••••••••••••知2-讲3.振幅与波形图(如图3所示)知2-讲深度理解用喇叭传声或者利用管状物传递声音,虽然不能增大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响度,但可以减少声音的散失,从而增强传声效果,即增大了远处人听到声音的响度。知2-练[中考·邵阳改编]学校举行红歌比赛,团团同学班合唱《歌唱祖国》,“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嘹亮……”。“多么嘹亮”指声音的()A.振幅小B.音调高C.响度大D.频率高例2知2-练解析:歌声嘹亮指声音的响度大,振幅大。答案:C解题秘方:本题主要考查声音特性的理解和应用,利用对概念的理解分析解答即可。知2-练教你一招辨别音调和响度的四种方法:①根据概念判断;②根据影响因素判断;③根据波形判断;④根据生活经验(人耳对声音的感受)判断。知3-讲知识点音色31.不同的乐器,由于材料和形状的不同,会构成自己特有的声音特色,叫作音色。2.音色的影响因素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和发声方式。3.应用(1)辨别不同人的声音。(2)识别乐器。(3)判断瓷器是否有裂纹、机器运转是否良好。4.理解知3-讲项目音调响度音色物理意义声音的高低、粗细声音的强弱、大小声音的品质、特色影响因素振动的频率声源的振幅、距离声源的远近、声音的分散程度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发声方式知3-讲项目音调响度音色听觉表现音调高:声音清脆、尖细,如女生尖叫的声音;音调低:声音粗犷、低沉,如牛的叫声响度大,如“震耳欲聋”的吆喝声;响度小,如“轻声细语”的说话声不同的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绝不会完全相同辨析音调、响度和音色是声音的三个特性,三者之间没有任何关系知3-讲知识链接◆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征。◆音调和响度相同、音色不同的声音,它们的波形也不相同。如音调和响度相同的音叉、钢琴、长笛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其波形也不相同。知3-练传统文化口技是优秀的民间表演技艺。这种技艺起源于上古时期,人们在狩猎时,通过模仿动物的声音,来诱捕猎物。到了宋代,口技已成为相当成熟的表演艺术,俗称“隔壁戏”。表演者用口、齿、唇、舌、喉、鼻等发声器官模仿大自然各种声音,使听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听者能够辨别出口技表演者模仿的是小狗的声音,主要依据的是声音的()A.振幅B.音调C.响度D.音色例3知3-练解析:不同发声体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听者能够辨别出口技表演者模仿的是小狗的声音,主要依据的是声音的音色,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答案:D知3-练警示误区:不要误认为任何情况下“听音辨人”都是利用音色,如我们能分辨出在窗外对话的陌生人是一男一女,依据的就是男性和女性发声的音调不同。一般来说,男性发声音调低,女性发声音调高;大人发声音调低,小孩发声音调高。知3-练深度理解◆“闻其声而知其人”,是因为每个人的声带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不同。◆同一人的音色会随年龄的增长及饮食、起居、健康、训练等因素而变化。探究乐音的特性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振动频率振幅、距离远近、分散程度发声体材料、结构、发声方式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谢谢大家爱心.诚心.细心.耐心,让家长放心.孩子安心。第3节噪声第3章声的世界逐点导讲练课堂小结作业提升课时讲解1课时流程2噪声及其来源噪声大小及其危害控制噪声知识点噪声及其来源知1-讲11.噪声的定义(1)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来源于物体杂乱无章的不规则振动。(2)从环保的角度看,一切干扰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是噪声。知1-讲2.噪声的来源(1)自然界中的噪声:雷声、火山爆发时的声音等。(2)生活中的噪声:大型商场里的喧闹声、深夜的练琴声等。(3)电磁噪声:电风扇、电冰箱等电器工作时发出的声音等。(4)交通噪声:各种车辆行驶时的马达声、车辆的鸣笛声等。(5)工业噪声:工厂的各种机器、设备在工作时发出的声音等。(6)施工噪声:推土机发出的声音、重锤打夯的声音等。3.乐音不可写成乐声,噪声不可写成噪音。深度理解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和乐音有严格的界限。从环保的角度看,一切声音都可能成为噪声(如图1)。知1-讲知1-练例1小明正在教室中听课,下面各种声音不属于噪声的是()A.老师讲课的声音B.教室外的叫卖声C.邻班同学音乐课上唱歌的声音D.教室内铅笔盒掉在地上的声音知1-练解析:小明正在教室中听课,小明应该听到的声音是老师讲课的声音,而对讲课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叫卖声、歌声、铅笔盒掉在地上的声音均是噪声。答案:A知1-练教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