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说课稿_第1页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说课稿_第2页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说课稿_第3页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说课稿_第4页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说课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曹冲称象》说课稿

一、说教材

《曹冲称象》是一篇经典的历史故事,记述了曹冲动脑筋想办法

称出大象体重的故事。全文围绕“称象”这一中心,运用渲染烘托、

映衬对比的方法记叙了称象的全过程,表现了曹冲的聪明才智,给人

以深刻启迪。

二、说学情说目标

二年级的学生通过一年多的语文学习已经具有初步理解词语能

力。但曹冲称象这个历史故事远离孩子们生活实际,需要借助多媒体

的图片和动画等帮助理解。本课是第二课时,重点在于理解课文。根

据低年级学生的说话训练。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通过官员称象的方法

和曹冲称象的办法对比,理解曹冲称象方法的科学巧妙。

3、培养学生爱动脑筋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自己的话说一

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教学难点: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曹冲称象的过程。

三、说内容过程

在讲解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分别是:(一)巧设情境、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走

进生活实际,了解秤是不能称大象的。所以称大象的难度是可想而知

的。

(二)复习生字,朗读课文。学生复习生字词。教师适时指导朗

读。使用个别读、齐读的方式。使同学们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

朗读课文。

(三)辅助动画,理解内容

1、自读课文,初步感受。

2、播放动画,整体感受曹冲如何称象。

3、分步演示,深入理解课文。

4、按照课件的提示,复述称象过程。

5、独立叙述称象过程。

(四)总结全文,拓展积累通过几个小问题,使同学们懂得做事

要像曹冲那样多动脑。

四、说信息技术的应用

下面,我将从以下三个切入点介绍一下信息技术在本课教学的整

合。

(一)创设情境,走进历史故事

任何一个历史故事都产生于特定的时代背景下,本篇文章距离学

生的生活实际相对遥远,但是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就能拉近学生与

课文的距离,所以在开课时我以大家都很熟悉的秤来导入主题,进而

出示大象的图片,大象是否能用秤来称?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思考。利

用了多媒体课件色彩鲜明、形象生动、化静为动的特点把学生的注意

力吸引过来,同时把教材比较抽象的内容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孩子们的

面前,直接导入课题,便于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由于学生对于曹冲不

是很熟悉,所以我出示一幅关于曹操和曹冲的图片,并且简单给孩子

们介绍他们。他们生活在1800年前的三国时期,当时曹冲只有七岁。

曹冲是怎样称象的呢?设置悬念,激发学生思考。

(二)多媒体游戏,复习旧知

二年级的识字是一个重点的内容,但是孩子们往往只是机械的记

忆,达不到理想效果。我深知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本课教

学中,我利用课件设计了游戏来复习生字,以多媒体游戏为载体,轻松

突破教学难点。充分吸引孩子的眼球,提高了孩子兴趣。请看我的教

学实录。在进行游戏教学时,同学们情绪高涨、精力集中、积极发言,

生怕丢掉一个生字,同学们在妙趣横生的摘苹果游戏中复习了生字,

使原本枯燥的识字变得富有生命力。达到了复习生字的学习目的。同

时又通过谁能赶走大象的游戏,来进行词语填空,使学生们在轻松愉

悦的环境中进行复习旧知。

(三)理解复述,突破难点

二年级的教学仍以朗读作为孩子们的主要任务,这个环节我借助

信息教育技术,让孩子们由浅入深地进行朗读学习理解。最初的朗读

要给学生一个准确的、直观的印象,所以将课文的重点句呈现在大屏

幕上,同时,图片出示大象的身子和腿都像什么,训练孩子们口语表达

能力。重点句单独呈现反复连读语气“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让同学们把疑问的语气充分读出来。学生自读第二段课文,找到官员

们称象的办法。并且理解这些办法行不行,为什么?同时知道学生读

出反驳的语气。二年级的同学具有初步理解词语的能力,但是要让他

们对整个故事进行复述就有一定的难度。为了使孩子们能更加直观的

了解称象的过程,这个环节我设置了动画来帮助大家理解课文。这样

能轻松突破教学难点。首先通过学生自读汇报的方式,让学生对曹冲

称象的过程有一个初步、抽象的理解。然后通过看动画片的方式,产

生一个完整直观的感受。给学生一个全新的“身临其境”的境界享受,

同学们仿佛亲眼看到了,聪明绝顶的曹冲通过动脑筋、想办法称象的

过程。

为帮助他们完整地讲出曹冲称象的过程做好铺垫,最后通过再次

分步看图提示的方式,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出曹冲称象的过程。这样,

把抽象化为具体、乏味化为有声有色的一个过程。这些动画能够唤起

学生对语言的主动感悟,积累词语,乐于表达。更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

内容,掌握学习重点,练习从低年级开始就能有序地说一段话。让学生

在一种“现实感”中进行主动学习。学生通过对课文的理解,培养他

们爱学习、爱动脑筋的好习惯。借助多媒体的教学,丰富了学生的情

感体验,提升了学生对语言的感受能力。

五、说评价与反思在本课,我运用了静态图片和动态动画结合的

方式,针对重难点,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了情境,引导学生探究,

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提高,提高学习兴趣,激发

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巧妙地利用多媒体能突出曹冲称象的过程这

一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变“厌学”为“乐学”,变“被动”为“主动”,

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提高了课堂效率。

《场景歌》说课稿

一、说教材

《场景歌》部编教材二年级语文上册识字单元的一篇课文。本篇

课文旨让同学们在认识海边、乡村、公园、少先队员活动这些场景中

认识数量词并在生活中运用。课文以简单词组组成的儿歌形式呈现,

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易背诵,适合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因此,本

课教学的重点我定为:流利朗读、背诵课文,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

教学难点则是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仿照课文,尝试用数量词

表达熟悉的事物。

二、说教法、学法

在教法上,我采用自主阅读法:放手让学生读书,并采取小组合作

学习,抓住重点进行汇报的形式,既促成学生有效理解课文内容,又激

发他们的学习激情。

在学法上:尊重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鼓励他们用自己

最喜欢、最习惯的方法读课文。

三、说教学过程

本课时共分4个板块:

(一)复习导入新课。(二)阅读感悟。(三)拓展学习积累。(五)课

后作业。

一.复习导入新课。

第一步,检测一类字的认读情况。

第二步,检测二类字记写情况。

[设计意图:通过两组检测题来测试学生上节课学习任务的完成情

况,以更好的开展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阅读感悟。

第一步,让学生轻声读课文,数一数课文有几小节?并在老师提

示下分解读课文,这样既检查了学生的阅读情况,又使学生对课文结

构有了清楚的认识。

第二步,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都写了些什么地方的场景?分别写

了哪些景物?这个问题的设计旨在训练学生阅读的归纳总结能力。第

三步,三读课文找出文中的数量词让学生认识数量词并举例说几个

这样的词语。这样学生对数量词就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第四步,练习运用,仿照课文的样子说一说生活中的数量词。此设

计巩固了数量词知识有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运用能力。

三.拓展积累。

出示一首同学们熟悉的量词歌加深学生对数量词的认识,也加强

孩子们的阅读能力。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

四、课后作业:

1、背诵《场景歌》。

2、选一张你喜欢的照片或图画,仿照课文,说说上面有些什

么。。[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知识运用能力。]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以简洁明了为主,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使学生更清楚地

掌握本节课的知识,以加深记忆。

《敕勒歌》说课稿

说课标:

针对这首诗歌,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其次通过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

美情趣。并能够在课堂上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说内容:

《敕勒歌》是一首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这首民歌描绘了我

国内蒙古阴山脚下土地辽阔、牧草丰茂、牛羊肥壮的草原风光。反映

北方少数民族的生活,表现了他们对生活和家乡的热爱。

“敕勒川,阴山下”,这句诗交待了牧民居住的大草原就在阴山脚

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这句写天空像圆圆的蒙古包大屋顶,笼罩

着大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句主要写草地。在蓝

蓝的天底下,草原一眼望不到边,风时时吹来,茂盛的牧草低伏下去,

一群群肥壮的牛羊从草里显露出来。

整首诗场面宏大,意境高远,层次清楚,语言通俗,充分表达了牧人对

草原风光的热爱之情,对家乡的赞美之情。

说教材处理:

本节课从诗歌的内容、情感、手法等角度对诗歌进行鉴赏分析,

学生在赏析诗歌的基础上,拓展到欣赏描写自己家乡的诗歌,通过练

笔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家乡自豪感。

说教学目标:

本节课目标的确立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认知的实际规

律,确定以下三个目标

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古诗。

2.过程与方法:解析诗意,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草原的广阔和美丽,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

说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说难

点: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

确定的依据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的确定重难点,即由

诵读到理解赏析,其中运用的一些写作手法对八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

难点。

说如何解决这些重点和难点: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

标,我采用情景法、诵读法、探究法、读写法来指导学生学习。

教法、学法:

1.说教法本节课采用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方式,让授课在讨

论、合作的氛围之下进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说学法学生采用“诵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浅入深,共同合

作完成学习内容。

教学手段:

情境法以草原歌曲为背景的视频,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

习热情

说课有利于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教师

的语言表达能

《大禹治水》说课稿

《大禹治水》是一个古代传说,讲的是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为老百

姓造福,吃尽了千辛万苦,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的故事。

把这样一个历史故事放在二年级教材中进行教学,我想不仅仅是让孩

子了解大禹其人、其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他身上所表现出来

的吃苦耐劳、坚持不懈、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

由于生活在当今社会的独生子女多数生活条件优越,受到家长的

宠爱,较缺乏“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的思想,加之大禹治水的故事距

今已久,因而对大禹治水的艰辛和不顾个人生活幸福,一心为百姓谋

幸福的高尚情怀,多数学生在理解和感受上有一定的困难。这就是本

课教学的重点、难点。

根据教材内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读准两个多音字,认识新偏旁“衣字旁”,理

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写好生字;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

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献身精神。

教学方法与理念: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研究,我发现本课就有好几处想象的训练点。

因此,本课的教学我打算抓住文中一些关键词句,借助多媒体课件的

直观形象画面,让学生充分动口、动脑,展开丰富想象,利用想象来拓

展学生思维的空间,然后在一次次的朗读中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

意志和献身精神,从而得到思想上的启迪,情感上的升华。本课在写作

上很有特点。除了首尾段对比,突出重点之外,数量词的运用对突出大

禹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十分明显,

第二课时的教学,我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标题入手,质疑问难,激发阅读兴趣

首先老师黑板上用简笔画画一条小河,同时课件播放:小河潺潺

的流水声,教师用声情并茂的语言讲述:这是小河正唱着欢快的歌曲

呢!小河有高兴的时候,也会有生气的时候,当天气变化,连续不断地

下大雨,河水暴涨就会形成了可怕的洪水,大家请看:(此时课件播放

洪水泛滥的画面)大家看到的这个画面是1998年,特大洪水暴发的场

景,看了这个画面,你想说什么呢?这样的设计,教师首先与学生进行

轻松交谈,活跃课堂气氛,然后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

力,激发学生的情感、兴趣,使他们更乐于投入新课的学习。题目是文

章的眼睛,隐含着文章的主旨。紧接下来板书课题《大禹治水》,介绍

大禹的名字并解题,此处的“治水”治的是洪水,也就是疏通水道,消

除水患的意思。

第二部分、读中想象,体会感情

新课标指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

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课文第二段用简练的几句话叙述了大禹

治水的经过,教学中我紧扣关键词“千辛万苦”,让学生想象大禹在治

水的时候,遇到了哪些困难。学生的思维一下子活跃了,有的说:“大

禹满头是汗,也顾不得擦。”有的说:“大禹遇到猛兽还要和猛兽作斗

争。”老师适时引导,“假如大禹在治水中渴了怎么力、?饿了怎么力、?

累了又怎么力、?”在孩子的想象中大禹的形象逐渐饱满,在孩子的想

象中孩子得到了真正的生活体验、情感体验。此时,让学生谈谈自己

对大禹的看法。这样,大禹不怕吃苦,顽强治水的形象就在学生的脑海

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记。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亚里

士多德也曾指出:“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在

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挖掘教材因素,寻求训练点,利用想象来拓

展学生思维的空间,培养其思维的广远性、深刻性和创造性。课文第

三段大禹治水时“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感人肺腑,教材中并没有

进行过多的描述,这是一个可以充分利用和挖掘的空白点。我抓住这

一“空白”,鼓励学生大胆体验和想象感人的语言、精彩的场面、美

好的情感等,然后把自己的理解与想象表达出来。这段内容的教学,

主要抓住关键词语,来看一串数字:大禹在外治水13年,曾经三次路

过自己的家门,但他一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大禹的儿子十多岁了,

还不知道父亲是什么样子。这里我先和学生一起算了一笔账,一年365

天,13年,四千多个日日夜夜中,大禹曾三过家门而不入,如果是你,当

你一天没见到爸爸,你可能不觉得怎么样,当你一个星期没见到爸爸,

你可能也不会觉得怎么样,当你一个月、一年见不到爸爸,你会怎么

想?禹的儿子十多年见不到父亲,他会怎么想?假如你是他的妻子或

家人,你又会怎么想?如果你是他的邻居,13年没见他回过家,你又会

怎么想?一连串的追问,典型场景的渲染,关键时候老师的引导,一次

次拨动学生的心弦,使学生成功地步入角色,走进文本,激发起表达的

欲望,从而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在交流中内化语言,

发展思维,升华了对人物的崇敬之情,达到入境、动情、达理。

第三部分、总结延伸激发感情

课文第四小节写道:“洪水被制服了,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

大家非常感激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从此,大禹的名字代代相传。”这

段的教学,我抓住关键词“代代相传”。首先、我引导学生观看课本中

洪水被制服后一片山清水秀、轻舟漫游,反映人民生活安居乐业情景

的插图,同时再次与压题画洪水泛滥图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对比中让

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大禹的功劳。这时,启发学生说说,大家对大禹会说

些什么感激的话呢?最后,老师总结:“像大禹这样,一心为人民办好

事,才是真正的英雄!大家永远不会忘记他!他的故事一传十,十传百!

从几千年前就一直流传到今天,而且会一代一代地传下去,这就是代

代相传!你愿意把这治水英雄的故事传下去吗?回家把这个故事告诉

给父母听,或者弟弟妹妹听。如此激情,大禹的顽强意志、献身精神、

高大形象就此已经深深地印在孩子们的脑中。整个教学过程中激发学

生的三次想象都是有联系的。第一次是在大禹决心治水时,第二次是

在大禹治水过程中,第三次是在大禹治水成功以后。三次想象一脉相

承,不仅拓展了学生想象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促

使学生加深了对大禹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受到一次爱他人、爱人民

生命财产的高尚道德品质教育。

第四部分:积累与拓展:

学生的个性、能力有差异,实实在在地让每一位学生在不同的基

础上都有进步,这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最具体体现。最后,我设计了

这样的练习。

1.写出像千辛万苦、千山万水这样的词,越多越好:

千()万()千()万()千()万()

千()万()千()万()……

2.有兴趣的话,想办法找一找、问一问:

你还知道历史上有哪些为治理洪水作出过巨大贡献的人?

《登鹳雀楼》说课稿

说教材

《登鹳雀楼》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发感想。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

诗。

2.情感方面: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体会“只有站得高,

才能看得远”的道理,学习诗人王之涣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3.技能方面:能初步学会借助插图、工具书等途径学习古诗。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含义,想像诗句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有感情读诵古诗。

三、教学准备

资料书、多媒体课件

说教法、学法

一、做必要的讲解和说明。教师对作者和鹳雀楼做一些详细的

说明,帮助学生来理解这首诗。

二、从指导读出停顿入手,教给学生“音断而意不断”的方法。

这样可以快速地读出诗的韵律美感。

三、学法随评语等途径渗透。教给学生“利用手中资料或插图

来帮助学习古诗”的方法。弄懂重点词语的意思。

四、自读自悟,鼓励质疑。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这样,教师

根据具体情况来使学生从原有的基础上再进一步认识和提高。

五、引导合作,在合作中探索规律,了解方法,理解全文大意。

六、结合实际拓展延伸,突破难点。结合学生实际来深层次理

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说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到山西永济县去看一座楼,(出示

图片)这是一座三层的楼阁,因为常有一种叫“鹳雀”的鸟飞来休息,

所以被人们称为“鹳雀楼”。伸出手,和我一起写写它的名字,师生齐

板书。(加拼音,小字头加“隹”字旁。)谁来叫叫这座楼的名字呢?

(指多名学生读)

2.鹳雀楼刚刚建好的时候还不怎么有名气。唐代时候,有一位名

叫王之涣的大诗人来到这里(板书:王之涣),他登上这座楼作了一

首诗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想。从此以后,这座楼就名扬四海啦。这首

诗的题目就叫:登鹳雀楼,谁来读读课题。

3.诗中到底写了些什么呢?打开书,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欣赏

一下这首千古名诗吧!

二、初读古诗

1.请小朋友先自己读一读这首古诗。

2.(出示全文)指名读,检查读诗。让同学们发现他们读的时候

字音方面有什么地方值得学习。学生一起学学他们,把生字再读一读。

指名做小老师带读。

3.老师读一读这首诗。学生仔细听一听,老师的读法有什么不

同?指导:读出节奏,要在每行的前两个字后面停顿!

4.一起学着老师在书上标出停顿的地方,然后练习读一读,指名

再读,齐读。

三、精读课文:

1.常言说的好:“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说说诗中哪些内容

是诗人登上楼阁时看到的?哪些内容是写他想到的呢?

2.登鹳雀楼诗人到底看到了什么?请小朋友读读第一句,然后看

看图想一想,再说一说。

交流:(1)指名说。点拨:靠着山在诗句中就是“依山”。太阳

下山了,就要看不见了,就是诗中的哪个字啊?“尽”就是“完”了。

那“白日”是什么时候的太阳呢?

(2)再指名说。多美的夕阳下山图呀!提示:“黄河入海流”我

们可以调过来理解——就是“黄河流入海”。

(3)(条条江河通大江啊!)诗人在楼上看着黄河水流向大海。

想象着黄河水进入大海的场面。想去看看黄河水流入大海的场面吗?

播放录像。(叙述:一泻千里的黄河水,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远

处折而东向,一直向东汇注到浩瀚无涯的大海。真是“黄河之水天上

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呀!)

(4)看了录像,你觉得黄河怎么样?——能用朗读来表现黄河入

海的雄浑的气势吗?指名读,师评(你边读边想,所以读得好!很有气

势!)男女比赛。

(5)师边深情地叙述边板画:诗人登上鹳雀楼举目远望,看见一

一太阳正挨着连绵起伏的群(西)山下沉,脚下的黄河水正滚滚地流

入大海。诗人观察的视野是多么开阔呀!让我们再把这句话连起来好

好地读读。(师生齐读!)

3.看着这样壮观的情景,诗人情不自禁地想到——(生齐读)读

了这句,头脑里有什么小问号吗?(重点:欲穷千里目)谁能帮帮他?

你是怎么知道的?(表扬,联系上下句理解,会学习!)故事中有些字

很难知道意思,其实我们还可以借助工具书来查找答案。今天,老师查

找资料,知道这些词语的意思,(老师出示词语意义)。现在能完整地

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吗?自己读读诗,看看字意,试着说说,一会儿我们

全班来交流。(工具书的作用真不小,这么快就解决问题了。)

4.诗人说的再登一层,真的是让我们再登一层吗?还记得《小松

树和大松树》一课吗?小松树之所以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那是因

为——大山爷爷把它托起来的呀。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站得高才能

看得远”(板贴:登高才能望远)唐代大诗人杜甫也曾说过类似的诗

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合作的力量是最大的。现在请你们和同桌伙伴合作把诗人登楼

后看到的和想到的连起来说说,好吗?(看得出你们一节课都在认真

听!好样的!)

6.这就是名扬天下的古诗《登鹳雀楼》。今天小朋友们学得真棒,

老师要奖励你们,我给你们配乐配录像,请你们来配音,一边读一边想

像诗句中的画面,可以加上自己的感情,甚至动作。相信你们这次会读

得更好。现在你们就是大诗人王之涣了,试试看——个人读,齐读。

7.小朋友读得多好呀!让老师更喜欢这首诗了。我们把它背下来

好吗?谁来试试?(学得好,记得牢啊!向你们学习!)

8.回去我们也像这样把古诗背给家长听,告诉他们诗意和作者,

能行吗?

四、总结、延伸

1."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句话可是一句千古名句啊,鹳雀

楼的名气之大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这句诗。因为它不光用在登楼上,

经常被别人用在学习、工作等许多地方用来鼓励自己或别人呢!当我

们的班长被评为“校三好学生”的时候,老师为了让他不骄傲,继续努

力,争取更大的荣誉,就会鼓励他,在他的素质报告书上写下:欲穷千

里目,更上一层楼。

△采访罗高扬:当你跳绳比赛中取得年级第一的时候,我们同学

们也可以这样对你说一谁来说?

△采访戴铭君:虽然你钢琴已经考过5级,但老师还想对你说,

你猜,说什么?其他同学也可以帮忙。

2.王之涣是唐朝非常著名的一位诗人,小时候就聪明过人。成年

后,曾做过官,但被人诬告就辞去官职。游历祖国名山大川结交文坛名

人,前后达15年之久。后又当官,业绩显著,就要高升时,不幸得病去

世。他的性格豪爽,诗写得非常好,《全唐诗》中存有六首绝句。其中

《登鹳雀楼》和《凉州词》最为有名。今天,咱们就来欣赏另外一篇

千古名诗——《凉州词》。这首诗又写了什么呢,你们可以试着用今天

学习的方法,回家后啊研究研究,下节课我们来交流,好吗?

3.从你们的话中,老师感受到了你们那不断进取、奋发向上的决

心。是呀,不管什么人,不管做什么事,要想更上一层楼,都需要再做一

番努力!今天我们更上一层楼,明天,我们就会“穷千里目”!让我们

再来读读这首诗,读出对这首诗的新的理解、感受。(配乐)最后老师

要奖励你们,送你们一句祝福的话。(示:祝小朋友身体健康,天天

开心,学习更上一层楼!)

板书设计

登鹳雀楼

想登高才能望远(简笔画)

《风娃娃》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特点

《风娃娃》是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的的最后一篇课文。课文以小

学生喜爱的故事形式出现,生动有趣,层次清楚。通过风娃娃既乖得可

爱,又“傻”得可爱,生动形象地向学生介绍了风为人们带来的好处和

坏处,课文结尾留给孩子们一个问题,让孩子们通过讨论、思考明白:

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是不是真的对别人有用的道理。本

文紧紧围绕本组“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这个专题,让学生在阅读中

识字,在阅读中感悟生活的哲理。

2.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词句的理解,体会风娃娃的好心和傻气。

难点:懂得“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是不行的,还要看是不是对别

人真的有用”的道理。

3.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风娃娃的好心和傻气。

(3)懂得“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是不行的,还要看是不是对别人

真的有用”的道理。

4.教具准备

(1)、生字卡片(2)、图片

5.课时安排

整课计划2课时完成,第1课时初读课文,认识生字,指导朗读感

悟文章内涵,总结全文,激发学生阅读课外读物的兴趣。

二、说学生

我班学生大多数活泼大胆且独立,他们对童话故事特别感兴趣,

绝大多数的学生识字速度较快,识字扎实有效,但在语言表达能力上

还有待提高,在有感情的朗读上还有待提高。

三、说教法、学法:

对于二年级的课文,面对的学生已认识了许多生字,并能读懂浅

显的童话、寓言、故事等,并且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本课中

我运用情境导入法、小组合作讨论法、读思议结合等方法教学。学生

的学法采用自读自悟、合作探究进行学习。

四、说教学程序: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孩子们喜欢画画,所以我在黑板上画出了风娃娃的图像以及课文

的插图,因此很自然地引出课题,导入新课。

(二)初读感知,检测生字、新词

1.提出自读要求: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

句子,标出自然段。不认识的字求助于带拼音的小树叶或自查字典。

明确了读的要求,对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十分必要,使他们有事可做。这

样可认提高读书的效率,有利于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认读课文中12个生字,先通过指名认读、全班齐读等方式加以

检查、正音,接着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识记这些生字的,在此基础上,

我适时采用了玩“给生字小朋友找伙伴”的游戏,让学生主动参与,

以比赛的形式认读,读得全对的能得到老师的奖励。然后老师也参与

其中,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意

识和竞争意识。

(三)合作探究,深入理解

新课标中指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

提出几个问题,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深入理解课文,突破重难点。

1.为了让学生对课文内容建立“框架结构”的认识,训练学生的

整体思维能力。从全局出发了解全貌,把握文章的脉络,我首先就提出

了2个主要问题:①、风娃娃为人们做了哪几件事情?②、这几件事

中,哪些是他做的好事,哪此是他做的坏事呢?这里我是采用小组合

作探究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学习讨论总结,这样很快就把文章的脉络

梳理好了。

2.对于课文内容我是从三大板块来教的:

第一板块:品读课文第二至八段:找出风娃娃一共为人们做了几

件事,这几件是不是都是好事呢?(把全班学生分为三小组来一起学

习讨论,并派一位代表起来发言。)

第二板块:研读“做好事”板块。这一板块我是采用“导学”的

方法,风娃娃为什么要帮人们做好事?它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

(选择重点句子读一读,想一想。)

提出问题:风娃娃做了两件好事后,是怎样想的?读一读这一句

话。从他心里想的,你体会到了什么?感受怎么样?(注重学生的情

感体验和自身感受。)

第三板块:研读“做坏事”板块。这一板块我是采用学生“自读

自悟”的方法,先让学生看课文插图,创设情境:让某个学生说说自己

都看到了哪些糟糕的现象,并问:当你碰到了风娃娃,你会怎样责怪风

娃娃呢?你会对它说些什么?

风娃娃听了人们的责怪,是怎样想的?读一读这句话。由该句话

引导学生去帮风娃娃找寻答案,学生很自然地就总结出了课文想要说

明的道理:帮别人做好事,光有好的愿望还不行,还得看你做的事情是

否对别人有用。因势利导,从风娃娃的故事中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

谈自己的看法。

(四)总结全文,扩散思维。

(1)指着高兴、伤心的两个风娃娃问:你喜欢哪个风娃娃,说说

理由,有的说:喜欢高兴的风娃娃是因为它很可爱,乐于助人。而有的

说:喜欢伤心的风娃娃是因为它有错就改,是个好孩子。

(2)让学生说说风对我们还有哪些好处和坏处?这样的设计是

为了促使学生的学习延伸到课外,激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培养学生

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五)板书设计

本课板书图文结合,直观形象,突出了重难点,是教学内容的高度

浓缩,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狐假虎威》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一只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吓跑了森林

中的百兽,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有些人借着别人的力量吓唬人,其实

自己没有本领。寓言讽刺了仗势欺人者的奸诈狡猾。全文语言生动有

趣,非常适合学生阅读和表演。

二、学情分析

学生年龄小,容易被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所吸引,因此,

本课学习起来并不难。本课语言生动有趣,易于学生理解,学生朗读的

欲望很强,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让学生以各种方式读文,读后分析人

物特点。此外,通过表演来理解部分词语,增强感受,让学生在一个活

泼、轻松的环境中理解课文,学习词汇,明白寓言故事。

三、教法

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应以读为准,以读代讲,在反复诵读中

体验课文情境,感悟文章主要思想感情。因此本课采用诵读法和讲解

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教学媒体为辅助,利用白板的聚光灯、拖拽、

擦除等功能,让学生在生动、形象、愉悦的情境中品读、感悟课文。

四、学法

本篇课文的学习主体是小学中年级匹童,他们在语文知识

和能力水平方面还不是很高,还不能独立由语言文字来切实感悟文章

深意。因此,学生要融入一定的课文情境,合作交流,反复诵读,这样才

能体悟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体会寓意,使学生受到启

发和

教育。

六、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

教学难点:揭示寓意。

七、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导入:春天到了,万物复苏,森林里的小动物们也忍不住地走出家

门。看,这是谁?你能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狐狸和老虎吗?(聪明、

狡猾;凶猛、威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发生在狐狸和老虎之间的

故事。(板书课题:狐假虎威)

(二)品读课文,感受体味。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请一位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在书上找一找,从哪些词中可以看出

老虎本的威猛?(理解:窜过、扑过去、逮住了)

⑵指导朗读。多么凶猛的老虎啊,你们这么读,让我感到狐狸未必被

老虎逮到。再读——齐读。

2.学习第二至第五自然段。

教师导入:老虎多么凶猛,眼看狐狸就要成为老虎口中的美味佳肴,

接下去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呢?请大家自己读读2—5自然段。

⑴指名分角色读2~5自然段,其他同学用横线画出狐狸的话,用波浪

线画出老虎说的话,注意表示它们的神态和动作的词。{多媒体出示课

文}

⑵集体讨论:

①“狐狸的眼珠子骨碌一转”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狐狸在想什么呢?

②“扯着嗓子说”是什么意思?

③“你敢吃我?”这句反问句是什么意思?该怎样读狐狸的话?(第

二句比第一句更具有威吓性)

④老虎听了狐狸的话有什么反应?画出描写老虎动作的词。(一愣、

松开了爪子)这两个动作说明了什么?老虎为什么被蒙住呢?

(3)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朗诵课文。

[多媒体出示课文,抓住对狐狸的说话语气的理解,引导学生认识到

狐狸面对老虎其实是胆怯的,更突出狐狸的本质的狡猾。】

3.学习六至八自然段。

教师导入:接下来狐狸又想出了什么招数,想在老虎面前显示一下自

己的威风?请大家自己读读6—8自然段。

(1)指名读文。

(2)分组讨论:既然老虎放了狐狸,狐狸为什么不赶快逃命,反而要

带老虎在百兽前走一趟呢?(验证自己刚才所编造的谎言)

(3)它们往森林走的时候各是什么样子?你读懂了吗?狐狸是神气

活现、摇头摆尾,老虎是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4.表演配音

(四)揭示寓意、拓展升华。

1、导入:百兽是被谁吓跑的?(老虎)从哪里看出是被老虎吓跑的,

而不是被狐狸吓跑的?

填空:

原来()是借着()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总结:人

们把“狐假虎威”这个成语比喻借别人的威势来吓唬人的行为,其实

自己并没有本事。

2、小练笔:老虎明白了百兽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

板书设计:

狐假虎威

神气活现半信半疑

摇头摆尾东张西望

部编本二年级语文上册《狐狸分奶酪》说课稿

一、说教材

《狐狸分奶酪》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八组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

的主题是“相处”,训练重点是引导孩子们,通过童话故事感受应该怎

样与人相处。本篇课文故事情节生动有趣,角色个性鲜明,是匈牙利的

民间故事,讲的是两只小熊捡到一块奶酪,狐狸趁他们拌嘴时提议帮

他们分奶酪,在分的过程中,狐狸故意分配不匀,而小熊哥俩都不愿吃

亏,让狐狸一次又一次的有机会吃奶酪,最后一整块奶酪都被狐狸吃

光了,两只小熊这才恍然大悟,可狐狸还狡辩说他分得很公平!故事中

的狐狸非常狡猾,他从一开始就打着“如意算盘”想吃掉奶酪,而文章

的小熊们却傻乎乎的不明就里,总在奶酪的大小上斤斤计较,看不清

楚狐狸行为的用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同伴之间斤斤计较,就会让别

有用心的人有机可乘。本篇文章篇幅较长,有11个自然段,采用对话

的形式推进故事的发展,文中配有一幅插图,图中的狐狸手拿两块一

大一小的奶酪,一脸的自信得意,两只小熊抬着头,托着下巴一脸的困

惑,生动形象的展示了人物表情及心理。

二、说目标

根据以上我对教材的认识和分析,结合本阶段识字阅读的重点,针

对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认识“酪、捡”等12个生字,会写“奶、始”等8

个字。

2、语感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分角色读课文。

3、能力目标:读懂故事内容,能对狐狸的说法作出判断,初步表达

自己的想法。

三、重难点

在确定教学目标后,我把本科划分为两个课时,本次说课的内容为

第二课时,其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分角色读课文,对狐狸的说法

作出判断,初步表达自己的想法。

四、说教法、学法。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会的不教。

上课前一天下发本课前置小研究,课前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当堂

解决孩子们困惑的地方,或者我认为学生需要了解并掌握的知识进行

巩固教学,课堂上的教学方法,以小组合作,展示交流为主。

1、简笔画激趣法,二年级的孩子同样喜欢直观形象的内容,我利用

简笔画充分发挥文中插图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习

兴趣,

2、探究质疑法,在教学中出示核心问题,狐狸说他分得很公平,谁

也没多吃一口,谁也没少吃一口,你同意狐狸的说法吗?如果你是小熊,

你会怎么做?贯穿课文,当然在教学方法中更重要的是顺学而导法,本

课的内容比较浅显,虽然篇幅比较长,但是理解课文之后,分析人物的

本质特点,让学生们自己合作交流,共同进步。

五、说过程

这节课我的教学思路预设为:

(一)、简笔画激趣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新朋友,是谁呀?

简笔画当堂出示(狐狸)2、指名读好课文题目,板书课题。

(二)、巧解题

1、课件出示,学生小组交流有关从题目入手收集的资料,

2、教师相机补充:

(三)、巧浏览

1、自由读课文、懂内容、知体裁。

2、课件出示前置小研究的第二部分内容,全班交流,个别展示。

(四)、巧发现、会读文,

课件出示本课,狐狸谈话的次数和内容,主要内容是分角色读课文,

也可以表演读,学生自带类似于奶酪的食物,重点是读出狐狸分奶酪

时的语气和小熊与狐狸对话的语气。

(五)、巧探究

狐狸说,他分得很公平,谁也没多吃一口,谁也没少吃一口,你同意

狐狸的说法吗?如果你是小熊会怎么做?这个不要求限制,学生可以根

据自己的思路,想说什么说什么,全班交流。

(六)、巧拓展

分享你收集到的有关狐狸的故事吧,大声地读给同学听,或者个别

展示,要读出其中的有趣!

七、说板书

狐狸分奶酪

狐狸小熊

帮忙分捡拌嘴

故意分不匀同伴斤斤计较

一整块谁也没吃到

本课板书分为三部分,一主人公狐狸和两只小熊;二是狐狸说话的

内容和小熊说话的内容,形成对比;三是斤斤计较导致结果,每一次小

熊和狐狸的对话,各自的心里都有不同的想法。

八、说反思,

(一)、教学设计上的特点:

1、突出以趣引路,以读领悟狐狸的狡猾本性教学。

2、引导个性朗读,与文本对话,激发情感的生成。

3、抓住文本特点,创设童话,落实说话训练,

(二)、教学设计中的困惑:

1、针对二年级学生的特点,在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时,教

学中是否会出现课堂调控上的不足。

2、由于时间的关系,在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是否会

流于形式,展示时间不够充足是否过窄。

最后,课堂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希望能在不断地探索,不断地

实践,不断地遗憾中去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黄山奇石》说课稿

一、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

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

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黄山奇石》正是基于这

样的理念所设计出来的一次由“书本知识”走向“综合性学习”的典

型课例,力求体现综合性学习的四大特点!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和

探究性。所以,在实施过程中,可充分借助网络,让学生参与收集资料、

发现问题、主动学习和思考、独立判断,养成主动性地、创造性地探

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让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

文素养。

二、教材、学生分析

《黄山奇石》一课介绍了景色奇特的黄山奇石。文章思路清晰,

语言生动,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是一篇进行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

教育,培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习惯的好教材。

作为小学低段的学生,他们对事物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容易接受新知识,表现欲望较强,喜欢展示自

己。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已经能够自主学习,能够与他人合作学

习。但学生对黄山奇石没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语言表达能力、对事物

的细致观察能力也处于薄弱阶段,对课文理解有一定难度。

三、教学目标、重难点说明

根据新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及教材

和学生的特点,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

部分。通过观察图画与理解语言文字,培养观察和想象力。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黄山奇石的赞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重点及难点: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赏析优美词句,展开合理的

想象,体会作者对黄山奇石的赞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情

感。

四、教法、学法说明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

究为基础,让学生在读、悟、演、画这种宽松民主的氛围中学习。作

为教师,要做的是帮助学生架设生活与教材的桥梁,激发学生的情感

体验,并参与其中,推动学生去深入地感受。

五、教学过程设计

课堂上应紧紧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依据教材图文并茂的特点,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质疑为主线,运用反馈教学法进行调

节反馈,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归疑、悟疑、解疑的教学,并且培养学生

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一)初读质疑,明确目标

开课质疑,课件出示课题“黄山奇石”,教师解释什么是奇?并问

学生:“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有哪些疑问?”在学生充分质疑的基

础上,教师归纳出具有代表性的问题。然后,请学生带着问题听教师范

读课文,同时观看课件播放介绍黄山的风光短片,让学生通过欣赏、领

略黄山美景,为下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在本环节中学生通过质疑,对黄山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带着问

题进行学习,使学习目标明确,学习质量提高。多媒体在这个环节中突

出其直观性、形象性,把黄山奇景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眼看着黄山秀

丽神奇的风景,耳听着教师饱含激情的范读,仿佛走进了仙境般的神

话世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学习

氛围。

(二)细读解疑,突破重难点

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围绕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悟疑、解疑,突

破重难点,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这个环节中,由于课文中介绍了许多怪石,因此采用选读探究

的教学方式,在充分调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让学生们用自己喜欢的

方式自读课文,将自己最感兴趣,最想了解的问题提出来,鼓励学生们

质疑问难。在师生的共同梳理下,归纳出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

路、金鸡叫天都、天狗望月、狮子抢球和仙女弹琴几个探究主题,让

孩子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深入的探究,教师相机引导。

这正体现了新课标指出的:教师要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

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在学生选读探究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充分

读,体会并发动学生通过相互评议、补充、演演、画画,让每个学生都

能在自身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因此,我设计如下环节:

1.读。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地方读,在阅读教学中以读为本,

把时间和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

2.悟。读中感悟,说说自己的体会,学生在读书时联系已有生活经

历,体会感悟,能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如通过“飞”和“落”使学生感

受到那么大的巨石却像小鸟一样轻盈地落在山上,大自然真是神奇得

妙不可言哪!

3.议。即教师给学生足够多的时间讨论交流,让学生能够充分发

表自己的见解,允许有不同意见,并鼓励创新,围绕“哪些景象最吸引

你,你认为奇在什么地方,并把体会到的读出来”这一问题,在小组内

交流。“议”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

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老师搭设的学习舞台上发挥、表演。

4.赏。再次展现黄山的奇特情景,在体会文中描绘的情景的基础

上再次直观感受到奇石的与众不同。

5.再读。在学生深入体会感受后,把自己体会到的朗读出来。使

学生在读中欣赏品味,既激发了学生读书的欲望,提高品味词句的能

力,又再一次为黄山的奇特所折服。

6、想。如果你就在观石的人群中,看到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

指路、金鸡报晓等奇特景观,你的心情又如何昵?又会说些什么呢?黄

山奇石还有哪些奇特的石头呢?“想”既利于学生在头脑中再现黄山

的奇,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

(三)全员参与,体验创新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充分考虑到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和

个体差异性,为学生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有朗读、当导游、

讲故事、画画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喜欢的活动方式,分组

同时进行,教师从旁指导。喜欢朗读的学生可以一个人或几个人一组,

把课文美美地读一读,尽量读得有感情,还可以配上动作;喜欢表演的

学生可以在小组内扮演导游,把自己喜欢的部分介绍给大家,带领大

家游黄山;喜欢讲故事的学生可以挑选课文中的一处奇石,发挥想象,

编一个有趣的故事讲一讲,比比谁讲的故事最精彩,最能吸引人;喜欢

画画的学生赶快拿起手中的画笔,通过自己的想象,在纸上画出“天狗

望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