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六单元: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第三单元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L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
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星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
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
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
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
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下列对文中句子节奏的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武陵人/捕鱼为业B.复行/数十步
C.自云/先世避秦/时乱D.寻/病终
(2)解释下列画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渔人甚异之异:
②黄发垂鬟垂髯:
③便要还家要: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第1页共41页
②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C4)渔人进入桃花源后,感受到了世外桃源的美好。根据课文内容,请概括桃花源的美好
体现在哪些方面。
2.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
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
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
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
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
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画线的词。
①阡陌交通
②便要还家
③便扶向路
④处处直之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第2页共41页
①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构思精巧,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叙述了一个曲折有致的故事。
B.陶渊明虚构了一个世外桃源,以此寄托他的美好理想,又表现他理想无法实现的无奈。
C."不足为外人道也",短短几个字,却能表现桃花源人淳朴谦逊、不喜张扬的品质。
D.本文以“忘路之远近”开篇,至广遂迷,不复得路"结尾,渲染了桃花源的神秘虚幻。
(4)文中描绘了陶渊明心中理想的生活图景,春秋时期的老子也有类似的描述,试结合链
接材料,指出它们的相似点。
【链接材料】
至治之极①,甘②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
死,不相往来。
一一《老子》八十章
【注】①至治之极:国家治理得好极了。②甘:美味,以为甜美。
3.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
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
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
【乙】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
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第3页共41页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
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
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
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
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
(1)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
①选贤与能
②不独壬其子—
③屋舍俨然
④寻病终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②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甲】文构想的大同社会理想包含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述。
(4)渔人----为具言所闻",桃源人听了之后为什么"皆叹惋”?
第4页共41页
(5)【乙】文的"世外桃源〃与【甲】文的"大同"社会有什么关联之处?两文各自侧重于哪种
表达方式?
4.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小石潭记
柳宗兀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琬I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
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垠,为屿,为蟆,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
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激,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
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幺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
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解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
①水尤清冽冽:
②影布石上布:
③妻而从者隶:
(2)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心乐之马之千里者
B.不可知其源其如土石何
C.幺其境过清幺中有足乐者
D.乃记之而去乃石性坚重
(3)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
第5页共41页
其岸势犬牙差互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5)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按游览顺序,先写发现小石潭,然后描写水、石、树、鱼等潭中景物,再写小潭源流
及潭中氛围,最后记录同游者,构思巧妙,结构完整。
B.文中的“心乐之"之"乐"表现了作者听到悦耳水声之后的欣喜之情;"似与游者相乐"之"乐"则
写出了作者与游人同乐的轻松与快慰之情。
C.本文运用了点面结合和动静互衬的表现手法:"全石以为底"是面,"为垠,为屿,为蝮,为
岩"是点;"影布石上"是静,"往来翕忽"是动。
D."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这八个字不仅高度概括了潭中氛围以及环境清幽的特点,也含蓄地
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境,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5.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琬I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
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垠,为屿,为蟆,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
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
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
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第6页共41页
(1)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悄怆幽邃邃:深
B.为抵,为屿,为蟆垠:水中高地
C.斗折蛇行蛇:蜿蜒曲折
D.以其境过清清:凄清
(2)下列句子中画线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潭西南面望人不知而不愠
B.以其境过清属予作文以记之
C.心乐之天子之怒伏尸百万
D.乃记之而去乃重修岳阳楼
(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按照空间顺序,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介绍了游览小石潭的全过程。
B.本文与《岳阳楼记》《醉翁亭记》都属游记,都借山水之景表达了作者悲伤厌世之情。
C.一切景语皆情语,第四段所表现出来的“凄神寒骨”源于作者内心的悲伤、凄凉。
D.本文是作者被贬谪到湖南永州后,流连于自然胜境,以排解心中郁积的苦闷而作。
(4)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②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6.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小石潭记(节选)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呜JSI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
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垠,为屿,为峨,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
缀,参差披拂。
第7页共41页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
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
记之而去。
【乙】游白水书付过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豺子也①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铲可熟物。
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缱③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
溅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Q数十,所谓佛迹也。幕归倒行,观山烧火,甚彳免仰,度
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威弄珠璧。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余/煮菜,顾影
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选自《东坡志林》)
【注释】①幼子过:苏轼的三儿子苏过。②殆:大概。③缱(zhui):用绳子栓住人或物放
下去。④巨人迹:巨大的脚印。⑤掬(jU):捧。⑥余甘:即橄榄。
(1)下列画线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浴王汤池骈死王槽物之间
B.其源殆可熟物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C.书以付过哒其境过清
D.乃记之而去面山不加增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②水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第8页共41页
(3)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选文中的人物对水的体验各不相同,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闻水声,如鸣琬I环,心乐之"写出了水声悦耳和作者的愉悦心情。
B."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让柳宗元感受到了小石潭水清澈的特点。
C."深者缱石五丈,不得其所止"描绘出了潭水之深;"雪溅雷怒"写出了水急、声响如雷的特点。
D."水尤清冽”用潭水的清澈来表明柳宗元不与官场同流合污,清高自赏的思想感情。
7.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箸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
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亥『‘清风徐来,水
波不兴”,石青穆之。
(节选自魏学海《核舟记》)
【乙】沪邑元宵灯火,以伞灯为最。灯作伞形,或圆,或六角,咸以五色锦雯①缀成,
磨薄令如蝉翼,上镂人物、花鸟,细若茧丝。一灯之制,经岁始成,虽费百金不惜,但伞灯
之出最迟,每俟诸灯兴阑@,于百花生日前后始盛。多至二三百盏,间以五彩吴岁)折枝花
灯,偶缀禽、鱼、蝉、蝶,飞舞若生。又扎彩为亭,高可三四丈,名曰"抬离处",间饰龙凤,
以云母石为鳞甲,上下通明,光照数丈;或二层,或三层,每层以纹绣孩童,扮演杂剧,常
扮《长生殿・玉环拜月》,兽炉中香烟一缕,烟际现月宫,姮媛⑤立殿左,左右侍女,各执宫
扇,肩上立牛女二星,望之如在霄汉也。每灯过处,绵亘数里,光耀如昼。笙箫鼓乐声彻夜
不绝。而自通商后,无复有此盛事矣。同里张秋浦茂才⑥《岁事衢歌》有“月夜笙箫步绿屐,
珠常垂处小楼凭。吴绫输与谈笺纸,妙霜江乡算伞灯。"盖伞灯之制,纸贵于绫,谈笺,邑
之土产也。
雨苍氏曰:琐事耳,而插一叹想句,便寓绝大感慨。
(选自毛祥麟《墨余录》,有删改)
第9页共41页
【注】①锦笺:精致华美的纸。②兴阑:兴尽。③绫:比绸缎还薄的一种丝织品。(4)
抬阁:一种民间的游艺项目;在木制的小阁里有人扮饰戏曲人物,由别人抬着游行。⑤姮娥:
嫦娥。⑥茂才:秀才。⑦麟(cheng):田填。⑧擅:独揽,独占。
(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
笙箫鼓乐声彻夜不绝
(2)解释下面画线词语。
①为宫室__________
(2)罔不因势象形
③或六角__________
@高亘三四丈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尝贻余核舟。
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③每灯过处,绵亘数里,光耀如昼。
(4)请简要说说【甲】文画线部分是如何体现"奇巧"二字的。
(5)结合【乙】文内容,说说“雨苍氏”有哪些感慨。
8.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小石潭记
[唐]柳宗元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垠,为屿,为蟆,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
缀,参差披拂。
第10页共41页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
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解释下面画线词的意思。
①斗折蛇行②以其境过清
(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3)作者游小石潭的心情由乐而悲,你如何看待他这种以物喜,以己悲的忧乐观?
第11页共41页
参考答案
1.
【答案】
(1)C
(2)①惊异,诧异,这里是“对……感到惊异”的意思。,②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③
同"邀”,邀请。
(3)①这片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排列得非常整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以及桑
树、竹子这类的植物。
②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要说魏、晋两朝了。
(4)①自然环境优美;②社会安定和平;③百姓生活和乐。
【解答】
(1)C项,句意为:他们自己说他们的先祖是为了躲避秦朝时期的战乱。"自云"意为"(他
们)自己说",后面是说的内容,“自云"后应停顿;“秦时乱"意为"秦朝时期的战乱",作"避"
的宾语,应在"避〃后停顿。故正确节奏划分为: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2)①句意为:渔人对此感到十分诧异。异:惊异,诧异,这里是"对……感到惊异”的意思。
②句意为:老人和小孩。垂髯: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③句意为:这里的人便邀请他到家中做客。要:同"邀",邀请。
(3)①俨然:整齐的样子。属:类。
②乃:竟然,居然。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4)从文中"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
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可以看
出,桃花源自然环境优美,社会安定和平,百姓生活和乐。据此概括作答即可。
2.
【答案】
(1)①交错相通②同"邀",邀请,③沿着,顺着,④做记号
(2)①芳香的青草新鲜美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
第12页共41页
②(这里的人)问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
(3)C
(4)①人民生活幸福,安居乐业;②和平安宁,不受外界打扰。
【解答】
(1)①句子译为:田间小路交错相通。交通:交错相通。
②句子译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要:同"邀",邀请。
③句子译为:就顺着旧路回去。扶:沿着、顺着。
④句子译为:处处都做了记号。志:做记号。
(2)①鲜美:新鲜美好。落英:落花。缤纷:繁多的样子。
②乃:竟然。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3)C项,"表现桃花源人淳朴谦逊、不喜张扬的品质"表述有误,"不足为外人道也“反映了
桃花源人不希望外人来打破他们安定和平的世界。
(4)解答本题,需要理解原文以及链接材料。“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
虽只有寥寥几句,却留给人们一个心灵休憩的场所,这里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们安居乐
业。“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
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也勾画了一个环境优美,安定祥和,人
们生活和乐幸福的理想世界。据此作答即可。
3.
【答案】
(1)①同"举",②以……为子,③整齐的样子,④随即,不久
(2)①财货,憎恨把它扔在地上,但并非自己想私藏。
②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
(3)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4)桃花源外的世界依旧如此动乱、黑暗,而桃花源里的人过着和平安宁的生活。
(5)关联:两文反映的都是古人对“大同〃社会的向往与追求;【乙】文“世外桃源"的境界是
根据【甲】文"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或:“世外桃源"是对"大同"社会生活风貌的艺
术再现)。
第13页共41页
表达方式:【甲】文侧重于议论(或"阐述〃),【乙】文侧重于记叙(或描写)。
【解答】
(1)①句意为: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与:同"举"。
②句意为: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子:以……为子。
③句意为:房舍整齐。俨然:整齐的样子。
④句意为:他不久就病死了。寻:随即,不久。
(2)①恶,憎恨;弃,扔。
②乃,竟然;无论,不必说,更不用说。
(3)解答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结合内容,从“故人不独亲其亲,
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中可
知,大同社会中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从“男有分,女有归”中可知,大同社会中人人
都能安居乐业;从"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中可知,
大同社会中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4)解答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词句。"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的意思是:
渔人把自己所知道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他们都感叹惋惜。根据全文可知,桃
花源里的人为了躲避战乱一直住在桃花源中,生活平静安宁,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外面的世
界变化大,战争频繁,朝代更迭频繁,百姓民不聊生,"皆叹惋"是桃花源人对桃花源外现实
黑暗、战乱频繁、生灵涂炭的叹惋,桃源人也更庆幸自己身在桃源之中。
(5)第一问: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两文大意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进行分析。结合
这两篇文章的内容来看,“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许多相似的地方:①"大
同"社会的"老有所终""幼有所长"与世外桃源的“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相似;②"大同"社会
的“男友分,女有归"与"世外桃源"的"其中往来种作"相似;③"大同"社会的"是故谋闭而不兴,
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与"世外桃源"的没有战乱、和平相似。【甲】【乙】两文都表
达了古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向往,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艺术地再现了"大同”社会的生活
风貌。
第二问:文章的表达方式包括记叙、描写、议论、说明和抒情。结合【甲】文内容“大道之
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
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可知,侧重于议论,结合【乙】文内
第14页共41页
容“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
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可知,侧重于记叙(或描写)。
4.
【答案】
(1)①凉,②投射(照映,分布,散布),③跟随
(2)C
(3)其岸势/犬牙差互
(4)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5)B
【解答】
(1)①水格外清凉。冽:凉。
②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布:投射(照映,分布,散布)。
③跟随着同去的人。隶:跟随。
(2)A项,代词/结构助词;
B项,代词,可译为"它"/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C项,都是“因为"的意思;
D项,于是/是。
故选Co
(3)文言文节奏,要根据语言顺序处理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定语/中语""状语/中
心语""动补"来停顿,以使语意明显。本题中,"其岸势"是主语,"犬牙差互"是谓语。故应划
分为:其岸势/犬牙差互。
(4)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句子译为: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
隐时现。
(5)B项,"似与游者相乐”不是作者与游人同乐,而是鱼儿与游人相乐。
5.
【答案】
第15页共41页
(1)c
(2)D
(3)B
(4)①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托似的。
②溪流两岸的地形像犬牙似的互相交错,不知道溪流的源头(在什么地方)。
【解答】
(1)C项,句意: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蛇:像蛇那样。
(2)A项,第一个"而",连词,表示修饰;第二个"而",连词,表示转折。
B项,第一个"以",介词,因为;第二个“以",连词,来。
C项,第一个"之",代词,代指这件事;第二个"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
立性。
D项,两个“乃"都是连词,于是,就。
故选D。
(3)B项,错误。《岳阳楼记》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
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没有"悲伤厌世之情"。
(4)①可,大约;许,表示约数;皆,者B。
②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差互,交错不齐。
6.
【答案】
(1)A
(2)①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②水边有几十个巨大的脚印,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佛迹吧。
(3)D
【解答】
(1)A项,在/在;
B项,代词,它的/代词,他的;
C项,把/因为;
第16页共41页
D项,表顺承/表转折。
故选A。
(2)①本句翻译注意“犬牙”的用法,在此处是名词作状语。
②本句翻译注意结合下面注释。"谓",称呼,叫作。
(3)D项,对全文情感把握有误。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写景是为了表达相应的情感。
本文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
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
7.
【答案】
(1)笙箫鼓乐声/彻夜不绝
(2)①雕刻,②根据,③有的,④大约
(3)①曾经赠送给我一个桃核雕刻成的小船。
②船从头到尾有八分多长。
③每种灯火经过时,(前后)绵延数里(远),照得夜里如同白天(一样亮)。
(4)画线句主要介绍舱旁的小窗,它不仅可以开关,而且上面刻了对联,共十六个字,可
见雕工的精细;“启窗而观",还有"雕栏相望",更显出雕刻家构思的巧妙。
(5)有与外国通商后不再有“元宵灯火"兴盛的感慨,有对制作伞灯时谈笺价格高昂的感慨。
【解答】
(1)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
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
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笙箫鼓乐声"为主语,"彻夜不
绝"是谓语,故断为:笙箫鼓乐声/彻夜不绝。
(2)①句意为:雕刻成宫殿。为,雕刻。
②句意为:全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因,顺着、就着。
③句意为:有的成六角形。或,有的。
④句意为:高大约有三四丈。可,大约。
第17页共41页
(3)①重点词语:尝,曾经;贻,赠送。句意:曾经赠送给我一个桃核雕刻成的小船。
②重点词语:奇,多。句意:船从头到尾有八分多长。
③重点词语:每,每种;如,好像。句意:每种灯火经过时,(前后)绵延数里(远),照得
夜里如同白天(一样亮)。
(4)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
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如首先要理解画线句的大意,然后从能体现“奇巧"的几个方面作答。
如从可开关的小窗、十六字对联、“雕栏相望”等角度作答。
(5)本题应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
要求提取重要句子进行探究。可分析"而自通商后,无复有此盛事矣""盖伞灯之制,纸贵于绫,
谈笺,邑之土产也”等句,这些都是直抒胸臆的句子。
8.
【答案】
(1)①蛇:像蛇一样(蜿蜒前行)。
②清:凄清。
(2)①隔着竹林,听到水流的声音,好像人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环相碰撞发出的声音。
②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托似的。
(3)示例一:我认为作者的这种忧乐观是不可取的。我们应该心胸豁达,乐观向上,积极
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示例二:我能够理解作者的这种忧乐观。人生遭遇挫折,加上外围环境的凄凉,难免会产生
悲伤的情绪,这是人之常情。
【解答】
(1)①句意为:像北斗星一样弯曲,像蛇一样曲折行进。蛇:像蛇一样(蜿蜒前行)。
②句意为:由于这个地方过于凄清。清:凄清。
(2)①句重点词语有:"篁竹",竹林;"闻",听到;"如一好像。句意为:隔着竹林,听到
水流的声音,好像人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环相碰撞发出的声音。
②句中重点词语有:"可",大约;"许",表示约数。句意: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
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托似的。
(3)文章通过描写一次游记,写出了作者在游览时的心情变化,作者看到美景时心情畅快,
第18页共41页
当看到凄清的景色时心情就随之变得沉重,体现出作者以物喜,以己悲的忧乐观。联系自己
具体实际情况作答,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1.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鳏。鳏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
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技扶摇而上者九万
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
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描绘出一幅大鳏变为大鹏,大鹏扶摇直上九万里,从北海飞往南海的壮丽图景。
B.本文作者笔下的大鹏是一个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形象。
C.本文引用记载怪异之事的《齐谐》一书,对表现大鹏的形象意义不大,可以删去。
D.本文作者通过雄奇的想象,塑造了鲍鹏的宏大形象,富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2)对下列句中画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怒:愤怒
B.北冥有鱼,其名为鳏名:命名
C.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是:表判断
D.《齐谐》者,志怪者也志:记载
(3)下列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其翼/若垂天之云B.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C.不知其/几千里也D.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4)翻译画线句子。
水击三千里,拎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第19页共41页
(5)结合本文说说《庄子》散文的特色。
2.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一)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稣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
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
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
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二)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淡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
"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
者,始吾弗信,今吾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下列画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百川灌河/长河落日圆
B.子固非鱼也/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C.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死于安乐
D.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苟全性命于乱世
(2)下列各项中"之"字用法与例句"何陋之有"的"之"字相同的一项是()
A.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B.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C.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D.我之谓也
(3)对这篇文章的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篇文章写的是庄子和惠子的辩论。庄子好辩,重分析,对事物持认知心态。惠子智辩,
重观赏,对事物持艺术心态。
第20页共41页
B.庄子和惠子的这场辩论,从逻辑上看,是惠子占了上风,因为庄子是强词夺理;如果从形
式上说,是庄子占了上风,因为庄子说了后惠子就没有话可以用来反驳了。
C.第二篇文章在写法上,用河伯见海神的寓言故事说明哲理,通篇都在设喻。
D.第二篇文章告诉我们:一个人应该有自知之明,要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不能坐井观
天。
(4)翻译下列句子。
①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②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3.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
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节选自《礼记•学记》)
【乙】孔子学琴于师襄子,十日不避①。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
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
"已习其志,可以窟②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曰:"有所穆然深思焉,有
(4)
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黑而长,眼如远视,如王天下,非文王其谁能
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旗⑤》也。”
(选自《史记》有删改)
【注】①进:继续学(新内容)。②益:增加、加深。③有间:过了一段时间。④为
人:作曲的人。⑤《文王操》:周文王谱写的琴曲名。
(1)选出下列画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此之谓乎丘未得其为人也
B.弗里,不知其善也孔子学琴于师襄子
第21页共41页
C.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D.学而不思则罔丘得其为人,黑面长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弗食,不知其旨也。
②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
(3)选出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都是关于学习的,甲文谈了“教学相长”的观点,乙文讲述了孔子拜师学琴的故
事。
B.《礼记》,儒家经典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C.乙文中孔子学琴经历了熟悉曲子,掌握技法、领会志向(主旨)、融入曲子(理解作者)的
过程。
D.乙文孔子一直不换新内容,是因为他认为《文王操》是最容易学的曲子。
(4)孔子学琴的故事印证了"学然后知不足”的道理,请结合乙文具体分析。
4.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
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
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虽有嘉肴》)
【乙】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节选自《V论语〉十二章》)
第22页共41页
(1)解释下列画线的词。
①不知其置也
②然后能自强也
③温故而知新
④思而不学则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3)【甲】【乙】两段文字采用的写法不同,它们的区别是什么?
(4)两篇文章都是在谈学习,请联系学习生活,谈谈你读了这两篇短文后的感受。
5.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
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大道之行也》)
【乙】(孟子)曰:"挟太山以超北海,游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
发②,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③,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
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故
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
矣!"
(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注】①语(2):告诉。②折枝:弯腰作揖。③王(w^ng):统一天下。
第23页共41页
(1)解释下列句中画线词的意思。
①男有父________
②天下可运王掌
(2)下列句中朗读节奏划分有错误的一项是()
A.故/人不独亲其亲B.货/恶其弃于地也
C.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D.故/推恩足以保四海
(3)翻译。
①是诚不能也。
②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4)【甲】【乙】两文都说到了人们要推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
人身上,使全社会亲如一家的意思,甲文的原话是:",乙文的原话是:
(5)孟子擅长以事作喻,来说明深刻的道理。那么,乙文运用了哪两个事例?说明了什么
样的道理?
6.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
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
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对下面画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贤与能与:通"举",推举,选举
第24页共41页
B.讲信修睦修:崇尚,培养
C.不独亲其亲亲:亲人
D.女有归归:指女子出嫁
(2)下列各项中画线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大道之行也何陋之有
B.天下为公项燕为楚将
C.货恶其弃王地也使人之所恶莫甚王死者
D.力恶其不出于身也其真无马邪
(3)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天下为公",是说政权(包括社会财富)属于社
会的全体成员,而不属于任何个人。前四句为第一层,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B.”故人不独亲其亲……不必为己”为第二层,阐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即:人人都能受到
全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C."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为第三层,作者将现实社会跟理想的“大同"社会作对比,指
出这种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理想社会不可能实现。
D.两千多年来,本文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所向往的目标,例如洪秀全、康有
为、谭嗣同、孙中山等都曾受过它的启发。它是我国的一份宝贵的社会思想财富。
7.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
隶人之手,骈死于槽物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第25页共41页
【乙】村陌有犬为人所弃者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其叔父怒曰:"何用此为?"将欲更弃
之。元对曰:"有生之数,莫不重其性命。若天生天杀,自然之理。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
道也。若见而不收养,无仁心也。"叔父感其言,遂许焉。
明年,犬随叔父夜行。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犬亟奔至家,汪汪之声不已。张元
怪之,随犬出门,见叔父几死。速延医治之,不日而愈。自此,叔父视犬如亲。
(选自《北史•孝行传•张元》)
(1)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①虽有千里之能②张元怪之,随犬出门
B.①安求其能千里也②今为人所弃而死,非其道也
C.①千里马常有,面伯乐不常有②若见面不收养,无仁心也
D.①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②若见而不收养
(2)下列句子中,画线字的用法与“犬随叔父夜行"中"夜"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寓逆旅,主人旦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B.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C.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
D.吾妻之差我者,私我也
(3)用"/〃给下面文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村陌有犬为人所弃者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
A.村陌有犬/为人所弃者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
B.村陌有犬/为人所弃者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
C.村陌有犬为人/所弃者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
D.村陌有犬为人所弃者/张元见之/即收而养之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句。
①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②叔父为蛇所啮,仆地不得行。
第26页共41页
(5)和谐社会,人类要了解动物,更要和动物友好相处。【甲】文采用
①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乙】文则主
要表达了②的主旨。
8.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
手,骈死于槽物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解释下列画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一食或尽粟一石()
②才美不外见()
③策之不以其道()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物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②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将人才比为“千里马",将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以"千里马"不遇
“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一句揭示出了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C.本文结构十分精巧。先从反面提出问题“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然后笔锋一转,"千里
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从正面展开议论。
第27页共41页
D.文章托物寓意,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对封建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行为进行了
强烈的讽刺和控诉,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9.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一)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
隶人之手,骈死于槽物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二)《诗》曰:"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孔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非虚言也。
陛下£四海之众,曾亡柱于②之固守于四境?婷开之不广,取之不明,劝之不笃。《传》
曰:"土之美者善养禾,君之明者善养士。”中人④①皆可使为君子。诏书进贤良,赦小过,无
⑤
求备,以博聚英俊。
(节选自《汉书》)
【注】①秉:执掌。②柱干:比喻担当重任的人。③殆:大概。④中人:中等资质的
人。⑤英俊:杰出人物。
(1)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故虽有名马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B.食不饱,力不足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C.策之不以其道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第28页共41页
(3)"也"常表示某种语气,同时暗含情感。结合语段(一)第一段的内容,说说其结尾的
"也"字暗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4)根据语段(一)和语段(二)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填空。
两个语段都在谈论人才问题,都认为社会上有人才。怎样才能不埋没人才?语段(一)主要
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强调①;语段(二)用②的论证方法,强调
③。
10.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
壬,骈死于槽物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食或尽粟一石(有时)
B.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同,相等)
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通"饲",喂)
D.策之不以其道(马鞭子)
(2)下面各组画线字词的意思或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不以千里称也策之不以其道
B.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第29页共41页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学而时习之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②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4)下面对文章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文章托物寓意,抨击统治者的愚妄无知,平庸浅薄。
B.这篇文章阐明了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着决定作用的道理。
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点明了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
D.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韩愈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11.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
手,骈死于槽物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
昔周人有仕数不避①,年老白首,泣涕于途者。人或问之:"何为泣乎?"对日:"吾仕数
不遇,自伤年老失时,是以泣也。"人日:"仕奈/不一遇也?"对日:"吾年少之时,学为
第30页共41页
文,文德③成就,始欲仕宦,人君好用老。用老主亡,后主又用武。吾更为武,武铲始就,
武主又亡。少主始立,好用少年,吾年又老。是以未尝一遇。"
一一(节选自王充《论衡•逢遇篇》)
【注】①仕数(shud)不遇:屡次求官都没有得到君主赏识。②奈何:为什么。③文
德:文才。④武节:指兵法武功。
(1)下面各组句子中画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亭记》)
B.策而临之/把酒临风(《岳阳楼记》)
C.是马也/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生聘用期间个人工作总结(13篇)
- 药物滥用社会工作干预-洞察分析
- 网络舆论心理分析-第1篇-洞察分析
- 戏剧剧本创作-洞察分析
- 信托法司法解释解读-洞察分析
- 医院个人一岗双责廉洁工作总结(6篇)
- 《涂装工程》课件
- 《家庭系统排列讲座》课件
- 办公室文化与家庭教育的融合实践
- 医学背景下的数学基础教育研究
- 2025届北京师范大学附中高三下学期联考英语试题含解析
- 2024年企业年度营销策划合同
- 第28课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课件-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 2024全固态电池产业研究:全固态电池即将迎来量产元年
- 【MOOC】大学英语综合教程(中级)-华中农业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营销中心2024年规划
- 《小学单词职业类》课件
- 24年一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21天冲刺计划(每日5道题)
- 中资企业在哈萨克斯坦发展报告 2023-2024
- 【人教版一年级起点】三年级上册英语英语知识点总结
- 楼门牌制作合同范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