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河北省承德二中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美食博主李子柒以拍摄古风美食短视频而出名,日前她被《中国新闻周刊》评选为3年度文化传播人物。获选理由是:她把中国人传统而的生活方式出来,让现代都市人找到一种心灵的,也让世界理解了中国文化。她的视频堪称网络传播时代的中国“田园诗”,从酿酒、熬红糖、做糕点、烤全羊,到造纸、蜀绣、制墨、做秋千、做竹子家具……位清秀恬静的姑娘,在美丽如画的中国乡村采摘、烹饪、劳作,耐心地用中国传统手工技艺展现美食、器物从无到有的制作过程。正因为视频内容独具风格,使得它不仅包含了被外国网友广泛认同的价值理念,还满足了外国网友对中国的想象。(
)相信未来会有更多人用海外乐
于接受、易于理解的方式,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呈现的中国。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本质显现安全感蔚为大观B.本真显现归属感包罗万象C.本真呈现归属感包罗万象D.本质呈现安全感蔚为大观2.下面填人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这种传播方式是对外文化传播中值得研究的样本,美丽中国的一扇窗被她打开。B.美丽中国的一扇窗被她打开,这种传播方式是对外文化传播中值得研究的样本。C.这种传播方式是对外文化传播中值得研究的样本,她向世界打开了美丽中国的一扇窗。D.她向世界打开了美丽中国的一扇窗,这种传播方式是对外文化传播中值得研究的样本。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正因为视频内容独具风格,所以使得它不仅包含了被外国网友广泛认同的价值理念,还满足了外国网友对中国的想象。B.正是视频内容独具风格,使得它不仅满足了外国网友对中国的想象,还包含了被外国网友广泛认同的价值理念。C.正因为视频内容独具风格,才使得它不仅满足了外国网友对中国的想象,还包含了被外国网友广泛认同的价值理念。D.正是视频内容独具风格,使得它不仅满足了被外国网友广泛认同的价值理念,还包含了外国网友对中国的想象。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姜楚公画角鹰歌杜甫楚公画鹰鹰戴角,杀气森森到幽朔。观者贪愁掣臂飞,画师不是无心学。此鹰写真在左绵①,却嗟真骨遂虚传。梁间燕雀休惊怕,亦未抟空上九天。注:左绵,地名,代指绵州。杜甫此诗写于此。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杜甫的这首诗不是律诗,而是一首古体诗,不求对仗,押韵灵活,形式更加自由。B.“贪愁”写出了观画人既喜欢角鹰的高飞长空,却又担心它飞去的矛盾心态。C.画中鹰很传神,真鹰反而让人觉得徒有其名,作者借此抨击现实中人的不辨真伪。D.“抟空”即盘旋于高空,“抟空九天”让读者想起庄子的“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2.侧面表现姜楚公所画之鹰生动逼真是本诗一大特点,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3.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新型冠状病毒属于β属的冠状病毒,有包膜,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常为多形性,直径60-140nm。其基因特征与SARS-CoV和MERS-CoV有明显区别。目前研究显示与蝙蝠SARS样冠状病毒(bat-SL-CoVZC45)同源性达85%以上。体外分离培养时,新型冠状病毒96个小时左右即可在人呼吸道上皮细胞内发现,而在VeroE6和Huh-7细胞系中分离培养需约6天。对冠状病毒理化特性的认识多来自对SARS-CoV和MERS-CoV的研究。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30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氯己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由于在粪便及尿中可分离到新型冠状病毒,应注意粪便及尿对环境污染造成气溶胶或接触传播。(摘编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材料二:从尚未构成大流行,到绝对有大流行的潜力,到大流行的威胁真实存在,直至“官宣”大流行,一段时间以来,随着疫情愈演愈烈,世卫组织的措辞也在不断升级。被世卫组织盖上“大流行”的戳印意味着什么?英国广播公司(BBC)认为,世卫组织宣布大流行表明,疫情蔓延已构成全球紧急状况,无异于最严重的警告。外媒分析称,宣布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敲响最高音量的警钟,引起各国足够重视,采取更积极、有效的措施防控、抗击疫情,同时还促进各国分享医疗知识和抗疫经验;另一方面,也会产生重大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可能进一步冲击本已脆弱的全球市场,并导致更加严格的旅行和贸易限制。这在全球头号经济体美国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本周三成为美国股市历史上的一个黑色坐标——一场长达11年的狂欢谢幕。在疫情和油价的双杀之下,美股周一遭“血洗”,史上第二次熔断;次日,受特朗普政府将推刺激措施的提振有所反弹。然而,喘息未定,周三又遭遇世卫组织“大流行”的致命一击。纽约三大股指再次暴跌,道指深跌逾1400点,相比近期高点下跌20%。外媒纷纷“判决”:道指堕入熊市,华尔街创纪录的11年牛市结束。(摘编自《世卫“官宣”加剧美股震荡》)材料三:从病毒分析、疫苗开发、药物研发,到诊断辅助、智能测温、AI消毒……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AI技术前所未有地被应用其中。人工智能加持抗病毒药物和检测试剂研发,不仅在筛选药物方面大显身手,还能“妙算”新冠病毒的进化方向。华为云联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等,于2月3日宣布筛选出5种可能对新型冠状病毒有效的抗病毒药物,供研究机构和制药企业在药物研发中参考。上海深兰科技根据新冠病毒全序列基因组,研究病毒的变异位点,为针对病毒的靶位药物研发提供全面的数据支持。当前已完成细胞自动机模型的建立,进行了256种规则的变换统计,分析出新型冠状病毒S蛋白及N蛋白序列与原SARS相应蛋白序列人传人的变异位点,借助AI算力预测新型冠状病毒今后的进化特点和方向,为防范病毒下一步变异提供依据,为精准靶位药物筛选提供数据支持。(摘编自《AI抗疫:人工智能国家试验区显身手》)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相比在VeroE6和Huh-7细胞系中分离培养所需时间,新型冠状病毒在人呼吸道上皮细胞内发现所需时间约少2天。B.结合对冠状病毒理化特性的认识,56℃30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己定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C.随着疫情愈演愈烈,从尚未构成大流行,到绝对有大流行的潜力,直至“官宣”大流行,世卫组织的措辞在不断升级。D.对新型冠状病毒S蛋白及N蛋白序列与原SARS相应蛋白序列人传人的变异位点的研究,可以为针对病毒的靶位药物研发提供数据支持。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除了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途径,气溶胶传播也应当引起警惕,尤其是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B.由于疫情蔓延已构成全球性紧急状况,世卫组织将会正式宣布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这将会给全球各国带来多方面的重大影响。C.在疫情的冲击下,近期美国股市震荡加剧,纽约三大股指多次暴跌,道指相比近期高点下跌20%,深跌逾1400点,被认为由牛转熊。D.除了在筛选药物方面大显身手,人工智能还能“妙算”新冠病毒的进化方向,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强大助力。3.要提高新冠疫情的防控应对水平,应从哪些方面加强努力?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诸葛亮可以说是小说《三国演义》的中心人物。从作者的描写看,仿佛是他一直在左右着时局的演变。他的出山,意味着三分天下的局面拉开了序幕;他的去世,则意味着三国局面的瓦解。(),因此,对“天下大势”,虽也深信“卧龙虽得其主,而不得其时”的传闻,却仍为刘备“三顾茅庐”的真诚所打动,毅然投入到了“复兴汉室”的事业中,知其不可而为之,构成了《三国演义》最为悲壮的故事情节。实际上,我们常说的“成事在天,谋事在人”也可以反过来读作“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意思无变化,但给人的感觉却是不一样的。《三国演义》重点描写的恰恰是人物、出生入死的“谋事”。在顺昌逆亡的历史法则面前,并不是只有的被动认同,他们义无反顾、前仆后继地追求自己的理想,有什么比这更激动人心的?小说为我们展现了一幕幕传奇性的故事,那些_的英雄壮举,只有放在与命运抗争的大背景下来看,才更显得慷慨激昂。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了如指掌处心积虑俯首帖耳可圈可点B.了如指掌殚精竭虑唯唯诺诺可歌可泣C.一目了然处心积虑唯唯诺诺可圈可点D.一目了然殚精竭虑俯首帖耳可歌可泣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作者赋予了诸葛亮超人的智慧B.作者赋予的诸葛亮超人的智慧C.诸葛亮被作者赋予的超人的智慧D.诸葛亮被作者赋予了超人的智慧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我们常说的“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也可以反过来读作“成事在天,谋事在人”,意思虽有变化,但给人的感觉却是一样的。B.我们常说的“成事在天,谋事在人”也可以反过来读作“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意思虽没有大变,但给人的感觉却是不一样的。C.我们常说的“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也可以反过来读作“成事在天,谋事在人”,意思虽没有大变,但给人的感觉却是不一样的。D.我们常说的“成事在天,谋事在人”也可以反过来读作“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意思虽有变化,但给人的感觉却是一样的。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临安春雨初霁陆游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荼。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开篇即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世态炎凉的无奈和客籍京华的蹉跎,直抒胸臆,情感喷薄。B.颔联语言清新隽永,由听觉感知一幅明艳生动的春光图,能给诗人些许欣喜与慰藉。C.颈联“作草”“分茶”表面上看是极闲适恬静的,但背后却深藏着诗人无限的感慨与牢骚。D.全诗将日常生活写得很有情趣,章法极为谨严,表现了诗人闲居自遣和对于官场生活冷淡的心情。2.本诗与《书愤》作于同一年,抒发的感情也大致相同,但两诗还有许多不同之处,试加以分析。6.按要求填空。(1)彼童子之师,___________________,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韩愈《师说》)(2)___________________,青楼梦好,难赋深情。(__________)《扬州慢》)(3)《登金陵凤凰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陆贾《新语•慎微篇》中“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之意来表达自己的忧虑。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很多人早就敏锐地注意到:我们和知识的关系已经变了。知识大爆炸,令每个人都变得越来越无知。相对于人类知识的庞大总和,我们穷尽一生能够掌握的知识的比例越来越小。另一方面,互联网又使知识的获得变得越来越容易。于是,“无知”渐渐不再被当成什么大不了的事情,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持有这样的观念:我们不必了解具体的知识,只需要知道想用的时候在哪儿能找到它。获取知识的路,似乎已是一片毫无障碍的坦途。具体的知识就像一块块砖,搭建起你的认知体系之墙,这面墙并不需要每个地方都填满。有些空缺,你的确可以有需要时再去填补,但是,假如空缺的地方太多,墙就会塌掉。所以,即使网络使知识近乎“唾手可得”,掌握具体的知识,仍然无比重要。威廉•庞德斯通在《知识大迁移》中提出了“元无知”的概念。所谓“元无知”,就是“你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那种无知。这句像绕口令一样的话,颇有深意。由于知识的唾手可得,人们开始觉得“无知”并不可怕,上网一搜,随时就能解惑。但是,假如你连搜索什么都不知道呢?甚至,假如你连“我需要去搜索”这一点都不知道呢?能提出问题,继而去寻找答案,本身就需要一定的知识积淀,真正的一无所知,是连问题的存在都意识不到。知识的无限与人力的有限,毕竟是事实。既然我们和知识的关系已经变了,学习方式自然也得做出改变。有人曾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说法:过去那种学习是“应试型”的,问题和答案都很明确,只要系统、完整地掌握了一个领域的知识,就能拿到满分。所以,学习最需要的是勤奋和专精。而现在的学习应该是“破案型”的,掌握某个领域的专业知识虽然也很重要,但远远不够,还需要很多零碎的知识作为解决问题的线索。如今,我们已经无法再追求绝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了,因为不管选择哪个领域的知识,我们的大脑都不可能全部装下。同时,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还没毕业就发现自己的专业过时了”正在从一个笑话变成值得警惕的现实。很多知识处于学科之间的模糊地带,本身也不知该归入哪个系统、哪个领域。为了达成一个目标,我们可能需要翻几十本书、搜索上百个网页、涉猎多个完全不同的学科领域――像侦探破案一样,抓住一点线索慢慢深入调查,最后寻得真相。而那些碎片化、浅表化的知识,其实就是线索。它不需要完备,不需要深刻,甚至不需要精确,而需要尽可能多样化。因为它不是答案,只是一把入门去寻找答案的钥匙。这样的钥匙,自然是越多越好。我们所了解的再偏门再不起眼的一件事,都可能在未来某个时刻成为这样的线索。(选自周飞亚《当知识流向“云端”》)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很多人意识到我们和知识的关系发生了改变,也有不少人不再把无知当作大不了的事,他们依赖于需要的时候去网络上获取知识。B.威廉·庞德斯通所说的“元无知”,就是觉得“无知”并不可怕的那种无知,一些人总认为在互联网时代只要上网一搜,随时就能解惑。C.人们并不需要什么都知道,有些知识可以在需要时再去掌握,但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积淀,这样才能提出问题,继而去寻找答案。D.知识无限而人力有限,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很多知识处于学科之间的模糊地带,这就决定了无法再追求知识的绝对完整性和系统性。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一段指出当今知识大爆炸的背景下不必了解具体知识的错误思想,既明确了论述的话题与方向,也凸显了文章的现实针对性。B.文章借“砖”和“墙”进行比喻论证,说明学习既不必追求没有“空缺”,又必须有一定的知识积淀,形象地阐述了具体的知识和认知体系的关系。C.文章第三段运用对比论证,将以前的“应试型”学习与现在的“破案型”学习进行对比,强调我们与知识的关系变了,学习方式也随之改变。D.文章第四段通过类比、引用等论证方法,多层次多侧面地阐述了互联网时代的学习无法再追求绝对完整性和系统性这一观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互联网时代,我们能够掌握的知识的比例越来越小,但我们对知识的获得却越来越容易,可以说毫无障碍可言。B.互联网时代,学习方式上,人们除了掌握某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很多零碎的知识,作为解决问题的线索。C.以前的学习可以称为“应试型”的,最需要的是勤奋和专精,现在的学习是“破案型”的,最需要的是质疑与广博。D.在当今社会,只要我们掌握了一定的碎片化、浅表化的知识,就能使自己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上立于不败之地。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26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9.0%的受访者赞同“儿童分级阅读”。伴随着全民阅读活动的推进,家长为孩子购买童书或陪伴孩子阅读已经成为不少文化场所一道温暖的风景,但“究竟哪些书适合我的孩子”的确令家长很苦恼。如果一个孩子在10岁前还没有建立起阅读的习惯,他今后恐怕不太可能再喜欢上阅读了,所以创造更多条件把最好的阅读融入最珍贵的童年至关重要。如果孩子在儿童阶段就养成阅读的习惯、爱好,那么对于孩子一生的成长都是大有裨益的;另一方面,“童书分级”有助于儿童阅读精细化。通过精细化阅读,可以使孩子通过吸收文化知识获得更快的成长速度和更广的成长空间,有效避免“书不对路”对阅读积极性的负面影响。(摘编自吴学安《“童书分级”并非多此一举》,2017年11月1日《北京青年报》)材料二:家长为儿童选购书籍主要参考依据(多选)(1)A:以孩子兴趣为主(2)B:根据教育专家推荐(3)C:购买经典图书(4)D:老师推荐的图书(5)E:购买畅销的书籍(6)F:自己决定(7)G:听从书店购书建议(8)H:随意挑选(资料来源于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材料三:分级阅读,是按照少年儿童不同年龄段的心智发育程度为儿童提供科学的阅读计划,为不同的孩子提供不同的读物,提供科学性和有针对性的阅读图书。如果按照心理学和儿童发展的科学来判断儿童阅读分级必要性的话,年龄越小越适用。因为儿童的身心差异太大了,特别是婴儿时期,差一个月两个月就会有明显的认知上的不同。如果不分级,容易造成阅读压力,让儿童丧失对阅读的兴趣和信心。从阅读实践出发,7岁以后的阅读,视儿童在6岁前阅读习惯的建立与否,阅读水平开始逐渐拉开距离。也就是从这个时期开始,很多阅读专家反对分级阅读,觉得分级会限制大部分阅读能力强的孩子。(摘编自保冬妮《建立科学合理的儿童分级阅读》,2017年9月12日《光明日报》)材料四:在电视、手机等大众媒体的影响下,现在的儿童在兴趣、语言、服装等方面的表现都与成人区别不大了。儿童之所以会有童年,重点是儿童和成人的媒介环境是不同的,他们的媒介环境应该经过筛选和过滤。儿童分级阅读就是在塑造适合孩子的媒介环境。不过,目前国内对少儿图书分级阅读还缺乏普遍的了解和认同。虽然有一些童书已经标明了“适合×岁儿童阅读”,但是,这不是全国统一的标准,也没有详细的说明,缺乏充分的实践检验。(摘编自赵清源《分级阅读:别让“童年的消逝”成为必然》,2017年11月1日《中国青年报》)1.依据全文,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兴趣是很多家长为孩子购书的主要参考依据,这也应是我们为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制定分级阅读标准的重要依据。B.根据教育专家、老师推荐或书籍畅销程度来选购书籍,说明部分家长需要依靠权威判断或别人的经验来购买。C.购买畅销书籍是无视孩子的兴趣,是用成人的标准来干扰儿童的阅读需求,会使儿童过早地进入成人世界。D.家长选购依据多样乃至随意,说明社会需要一套科学的分级阅读标准,帮助家长更科学地为孩子选购书籍。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童书分级”不是多此一举,因为孩子10岁后就不会再喜欢阅读,所以我们要在10岁前利用分级阅读为他们提供优质图书。B.科学适度的分级阅读是有必要的,但对7岁以上的少年儿童,要因人而异,尊重个体的实际需求,不必做出一刀切的机械要求。C.虽然某些出版社用年龄来对书和读者做简单区分的做法并不科学,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儿童分级阅读体系已基本成型。D.由于大众媒体的影响、部分专家的反对,我国儿童分级阅读的推行遭遇了一定的挑战,但家长们热切期待科学的分级阅读标准出台。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分级阅读对儿童的必要性。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刚刚闭幕的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代表团获得13枚金牌、14枚银牌、5枚铜牌,再次荣登金牌榜、奖牌榜第一。我国青年技工一次次摘得大赛金牌,刷新着人们对当今技术工人及其职业的认识,让更多人意识到高技能工人对国家的发展有多重要,他们所从事的工作是值得全社会尊敬的。从世界技能大赛传递出的某些信号中,我们可以对未来全球技能人才发展和产业发展有一定的预判。从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的比赛项目设置变化、应用要求的提高可以看出,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变化对不同领域的技能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服务领域精细度要求不断提高“市场需求将更加个性化,工艺需求将更加人性化,工匠的作用将更加重要”,世界技能大赛竞赛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高技能人才需要复合技能,要持续进行技能开发和培训。(摘编自罗娟《期待“技能金牌”发挥杠杆效应》)材料二:“用工荒”“招人难”,是岁末年初的时令性话题。从媒体报道可以看出,用工短缺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变化。以前主要指技术门槛低的务工人员供给不足,现在则突出表现为高级技工的缺乏。这一变化,是产业发展与升级在用工需求端的必然反映。目前的招工难,间接表明产业工人供给尚未跟上产业升级的步伐。在谈论用工短缺现象时,近几年有一种颇为流行的观点,认为企业自动化生产程度提高,用工荒问题自然迎刃而解。但现实中,机器人不仅不能完全代替人,还需要具有相应管理和技术能力的人来维护。正所谓,“升级生产线容易,但是让工人们随之升级却没那么容易”。如果没有高级技工的支撑,以机器人替代人为象征的生产线升级也将被拖累。(摘编自朱昌俊《高级技工严重短缺学历偏见早该放下》)材料三:进入5月,全国各地陆续组织首次高职院校扩招补报名,意味着高职扩招拉开了帷幕。高职扩招举措的落地,将对我国产生重大影响。人社部2018年数据显示,我国技能劳动者超过1.35亿人,占就业人员总量的2.3%,但其中高技能人才只有4791万人,仅占就业人员总量的3.2%。高职扩招后,将为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产业一线输送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进一步促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人口红利更好地转变为人才红利,使之成为中国产业走向全球价值链高端的生力军。今年年初,《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印发,明确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此次高职扩招,正是促进职业教育大改革大发展的催化剂,也将成为高等教育进入毛入学率50%这个普及化阶段的“临门一脚”,更是以现代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推动高等教育结构优化的重要之举。高职扩招进一步丰富生源构成,这对促进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融合,倒逼高职教育完善考试招生办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评价机制,对实现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高职扩招,使普通高中学生选择更多样,不再“千军万马挤独木桥”;让中职学生有了更多就业优势、创业本领、升学通道和更扎实的终身发展基础;令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也有了更多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机会,能够更高质量地就业。(摘编自赵婀娜《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生力军》)4.下列对“高技能工人”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块块闪亮的“技能金牌”,展示了中国高技能工人的顶尖实力,让更多人认识到技术工作和技能人才的重要性。B.第45届大赛在项目设置、应用要求、技能开发与培训等方面都有变化,传递出对高技能工人需求的新信号。C.新兴领域需要高技能工人,服务领域需要具备高精细度水准的技能人才,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D.“用工荒”“招人难”等现象表明,应借世赛拿金牌的东风,引领、培养高技能人才,壮大高技能工人的队伍。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媒体报道可以看出,近年来高技能工人的缺乏,使得用工短缺的内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B.机器人不能完全取代人,只有拥有了专业的管理和技能人才,企业自动化牛产才能更有效地推进。C.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地位,都应得到政策的扶持,获得发展的通道,取得大众的认可。D.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改革,既表明了国家在教育改革方面的坚定决心,又折射出时代的进步。173.高职扩招将对我国产生哪些影响?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许天锡,宇启衷,闽县人。弘治六年进士。改庶吉士。思亲成疾,陈情乞假。孝宗赐传以行。还朝,授吏科给事中。时言官何天衢、倪天明与天锡负时望,都人有“台省三天”之目。十二年,建安书林火。天锡言:“去岁阙里孔庙灾,今兹建安又火,古今书版荡为灰烬。阙里,道所从出;书林,文章所萃聚也。宜因此遣官临视,刊定经史有益之书。”所司议从其言,就令提学官校勘。大同失事,天锡往核,具得其状,巡抚洪汉、中官刘云、总兵官王玺以下成获罪。御史文森、张津、曾大有言事下吏,崔志端由道士擢尚书,天锡皆力诤。十七年五月,天变求言。上疏曰:“外官三年考察,又有抚按监临,科道纠劾,其法已无可加。而五品以下虽有十年考察之条,居官限九载,或年劳转迁,或服除改补,不能及期。今请以六年为期,通行考察。其大寮曾经弹劾者,悉令自陈而简去之,用儆有位。”帝善之。于是令两京四品以上并自陈听命,五品下六年考察,遂著为令。寻与御史何深核牛马房,条上便利十四事,岁省当豆费五十余万。武宗即位之七月,因灾异上疏,请痛加修省,广求直言。迁工科左给事中。正德改元,奉使封安南,在道进都给事中。三年春,埈事还朝。见朝事大变,敢言者皆贬斥,而刘瑾肆虐加甚,天锡大愤。六月朔,清核内库,得瑾侵匿数十事。知奏上必罹祸,乃夜具登闻鼓状。将以尸谏,令家人于身后上之,遂自经。时妻子无从者,一童侍侧,匿其状而遁。或曰瑾惧天锡发其罪夜令人缢杀之莫能明也时有旨令锦衣卫点阅六科给事中不至者劾之锦衣帅天锡三日不至讯之死矣闻者哀之(节选自《明史·许天锡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或曰瑾惧天锡/发其罪/夜令人缢杀之/莫能明也/时有旨/令锦衣卫点阅六科给事中/不至者劾之/锦衣帅劾天锡三日不至/讯之/死矣/闻者哀之B.或曰瑾惧天锡/发其罪/夜令人缢杀之/莫能明也/时有旨/令锦衣卫点阅六科给事中/不至者劾之/锦衣帅劾天锡/三日不至讯之/死矣/闻者哀之C.或曰瑾惧天锡发其罪/夜令人缢杀之/莫能明也/时有旨锦衣卫点阅六科给事中/不至者劾之/锦衣帅劾天锡三日不至/讯之/死矣/闻者哀之D.或曰瑾惧天锡发其罪/夜令人缢杀之/莫能明也/时有旨/令锦衣卫点阅六科给事中/不至者劾之/锦衣帅劾天锡/三日不至讯之死矣/闻者哀之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传”指驿站,也可指驿站所备的车马,文中指后者,“赐传”指皇帝赐给天锡驿车。B.“尚书”是官名,明朝沿袭了隋唐的六部制,以“尚书”为各部长官,分掌全国政务。C.“服除”即“服阕”,古代丧礼规定,父母死后子女需服丧三年,期满后除去丧服。D.“朔”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晦”“望”分别指农历每月的初一和月圆的那一天。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许天锡至情至性,负有声望。许天锡思亲过度以致患病,在陈述实情后获准请假回家;担任吏科给事中时与何天衢、倪天明一同享有声誉,深受世人称赞。B.许天锡乘时应变,建言献策。许天锡借书林失火之事,上书请派官员刊定有益书籍;乘天象变异之机,上奏请求改革官员考核制度,两个建议都被皇帝采纳。C.许天锡恪尽职守,据实明察。许天锡核查大同失事情况,结果详尽,犯官得以惩处后;又深入调查牛马房,并上奏十四条改革意见,实施后为朝廷节省开支。D.许天锡方正不苟,秉节极谏。许天锡尽力为因议论政事而获罪的文森、张津等人进言;清查内库并找到刘瑾贪污证据后,他连夜写好诉状,准备以死进谏。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大寮曾经弹劾者,悉令自陈而简去之,用儆有位。(2)见朝事大变,敢言者皆贬斥,而刘瑾肆虐加甚,天锡大愤。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海说(宋)王禹偁凡物有纳者,必有所出。海,吾见其纳也,未见其出也。然则弥天地,更万世,滔滔百川,靡昼夜而东注,虽海之巨者,庸能不满溢乎?老子谓海为百谷,固为王矣,固善下矣。然不独有所纳,抑亦有所施也。犹圣人之道,日用而不知。故朝夕被海之泽者,曰海之功也。何以明之?海涵虚东荒,密迩旸谷①,每日浴于渊而气腾乎天,由是蒸而润者谓之露,嘘而霈者谓之雨,飞而结者谓之霜,飘而散者谓之雪,雨露之生成,雪霜之收藏,是万物朝夕被海之泽也明矣。譬设爨于釜,盖之以盎缶,则釜未沸而盎缶已濡矣,物之小者犹尔,况大海乎?故曰不独有所纳,抑亦有所施也。或谓大地万里,海在一隅,岂海之泽能备于天下邪?噫!海既为王矣,则以五湖为五侯②,以九州为九伯,以四渎为四岳③,至于池沱沼沚,皆附庸也。故五侯得以专其惠,九伯得以供其职,各以其所属土地分野,而为雨露以生成之,为霜雪以收藏之,斯亦上尊王室,下利庶民,诚所谓有所纳而必有所施者尔。故古之王者厚往薄来,以恩信御天下,不敢侮于鳏寡,况诸侯乎?故禹会涂山玉帛万国未闻禹之盈而覆满而溢也盖所纳鲜而所施广矣商纣积粟渭桥聚财鹿台知所纳而不知所施故盈而覆满而溢亦宜矣。是知海不特以柔远而为尊,亦以惠物而能永。自秦郡天下,恩苦惠干,食民若蚕,吞国若鲸,六雄之鬼,馁而不祀,兆民之首,悬而不解。汉用晁错削夺诸侯,亲亲之恩絶于上,憧憧之赋疲于下,厚敛自足,多藏取亡。吁,可惜哉!以至天道用违,人心以离,春露之不滋,夏雨之不时,秋霜之不令,冬雪之不正,怨气积而为骄阳,谤言振而为迅雷,凶荒盗馑,良由是欤!呜呼,人君者,大海也;诸侯者,江湖川泽也;兆民者;百谷草木也。人君善下,则诸侯归之;国君利下,则兆民戴之。苟有所纳而无所出,知其积而不知其施,则诸侯叛、兆民乱矣,又焉能长久乎!如是则为天下者,无于人鉴,当于海鉴。(有删改)(注释)①密迩旸谷:密迩,靠近;旸谷,传说中的日出处。②五湖:泛指太湖流域一带所有的湖泊。五侯,指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③四渎:古代以长江、黄河、淮水、济水为四渎。四岳:相传为羲和的四子,分管四方的诸侯。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故朝夕被海之泽者被:覆盖B.以恩信御天下御:治理C.是知海不特以柔远而为尊柔:安抚D.知其积而不知其施施:给予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靡昼夜而东注吾从而师之B.是万物朝夕被海之泽也明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C.春露之不滋,夏雨之不时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D.物之小者犹尔,况大海乎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海说》是一篇议论文,作者托物寓意,全文抓住大海“有所纳亦有所施”的特点展开议论。文章首先以“凡物有纳者,必有所出”开宗明义,然后用问答论证法论述大海“不独有所纳,抑亦有所施也”。B.全文论证层次分明,思路严谨缜密,环环相扣;比喻的运用让说理更形象生动,正反对比让议论更鲜明、更具说服力;文中大量排比铺陈让文章读起来有一股连绵不绝的磅礴之气,更能振聋发聩,引人深思。C.在作者看来,人君如海,惟有像大海一样有所纳亦有所施,方能让诸侯归附、百姓爱戴,否则便会众叛亲离。文章通过夏禹与商纣、秦朝与汉代处理纳和施的两组对比,指出惟有推恩泽于天下才能统治长久。D.本文用“凡物有纳者,必有所出”的辩证观点,以海譬政,讽喻帝王“当于海鉴”,万不可“食民若蚕,吞国若鲸”,横征暴敛,重赋于民。通篇以海事、人事互为譬喻,巧妙新颖,立意高远,颇见警醒之功。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故禹会涂山玉帛万国未闻禹之盈而覆满而溢也盖所纳鲜而所施广矣商纣积粟渭桥聚财鹿台知所纳而不知所施故盈而覆满而溢亦宜矣。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滔滔百川,靡昼夜而东注,虽海之巨者,庸能不满溢乎?(2)斯亦上尊王室,下利庶民,诚所谓有所纳而必有所施者尔。12.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有一种观点认为:教育是竞技比赛,赢在起点,赢得先机,赢得成功,爱拼才会赢。也有一种观点认为:教育是生长、成长,无所谓输赢,自然而然就好。站在基础教育即将结束的今天,一路走来,你对“教育”一词是怎么看的,说说你的理解。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参考答案1、1.C2.D3.B【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一是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二是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本质:指本身的形体,本来的形体;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根本的属性。本真:指事物的本源、真相;天性、原始状态。亦指真实的、不加任何修饰的内心世界及外在表现。这里说的是“生活方式”,应选用“本真”。显现:意为显露,露面;呈现,指具体的事物在眼前显现出来。前者主动意味,后者是被动的意味。这里是说李子柒用自己的方式把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在众人面前显现出来,应选“呈现”。安全感:渴望稳定、安全的心理需求,主要表现为确定感和可控感。归属感:又称为隶属感,是指个体与所属群体间的一种内在联系,是划定、认同、和维系的心理表现。这里与“心灵”相对应,应选“归属感”。蔚为大观:形容事物美好而繁多,给人一种盛大的印象。多指文物、盛大的景象等。作谓语。包罗万象:包罗:收集、容纳;大范围的包括;万象:宇宙间万物万事的景象,包括了形形色色一切景象。形容内容丰富,无所不有。可作谓语、定语。这是做“中国”的定语,应选“包罗万象”。故选C。2.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语句衔接补写,主要考虑上下文语境和语段的中心思想。根据语境,括号前文强调的是李子柒视频吸引了外国网友,后文强调的是更多人采用此种方式传播文化,为了与前文衔接,此处前句主语还应是“她”;而为了与后文衔接,此处后句应是“这种传播方式是对外文化传播中值得研究的样本”,所以排除A和C;B项被动句式与前后文均衔接不紧密。故选D。3.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A、D项,“不仅……还”关联词后的内容逻辑错误;C项,“因为……使得”结构混乱;D项,“满足……价值理念”搭配不当。故选B。【点睛】对于成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第二,辨析色彩。包括词语的感情色彩跟语体色彩。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成语题,第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2、1.C2.(1)通过看画的人担心鹰飞走的角度来表现;(2)通过其他画师想学但是学不到这种技巧的角度来表现;(3)通过和真鹰作比较,感觉真鹰反而不如画上的鹰的角度来表现;(4)通过燕雀见了画上的鹰会害怕的角度来表现。【解析】【分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C项,“作者借此抨击现实中人的不辨真伪”错,这句话是夸赞姜楚公画技高超,角鹰的气势精神更胜于真鹰。故选C。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及概括诗句思想内容的能力。具体考查侧面描写的手法。考生要找到侧面衬托的具体的诗句,概括诗句的意思。“观者贪愁掣臂飞”从“观者”的角度写他们既喜欢角鹰高飞长空,又担心它会飞走再也不回来,说明角鹰画的非常生动;“画师不是无心学”意思是“其他画师不是不想学,而是学不到”,通过其他画师羡慕想学但学不到来表现角鹰生动逼真;“此鹰写真在左绵,却嗟真骨遂虚传”,这只角鹰气势精神更胜于真鹰,通过和真鹰作比较来表现其生动逼真;“梁间燕雀休惊怕”,通过燕雀见了画上的鹰会害怕的角度来表现其生动逼真。【点睛】诗歌鉴赏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3、1.B2.B3.①认识上:了解病毒特性,知晓传播途径;②措施上:各国联防联控,应对政经影响;③技术上:应用新型技术,加强科技研发。【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B项,“氯己定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错误,材料一说的是“氯己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B项,“将会正式宣布”错误,材料二“从尚未构成大流行,到绝对有大流行的潜力,到大流行的威胁真实存在,直至‘官宣’大流行,一段时间以来,随着疫情愈演愈烈,世卫组织的措辞也在不断升级”可见已经正式宣布。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本题“提高新冠疫情的防控应对水平”主要从三个方面努力,即认识上、措施上和技术上。主要信息有:根据材料一“病毒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30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氯己定不能有效灭活病毒”“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应注意粪便及尿对环境污染造成气溶胶或接触传播”概括出“了解病毒特性,知晓传播途径”;根据材料二“宣布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敲响最高音量的警钟,引起各国足够重视,采取更积极、有效的措施防控、抗击疫情,同时还促进各国分享医疗知识和抗疫经验;另一方面,也会产生重大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可能进一步冲击本已脆弱的全球市场,并导致更加严格的旅行和贸易限制”概括出“各国联防联控,应对政经影响”;根据材料三“从病毒分析、疫苗开发、药物研发,到诊断辅助、智能测温、AI消毒……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AI技术前所未有地被应用其中”“人工智能加持抗病毒药物和检测试剂研发,不仅在筛选药物方面大显身手,还能‘妙算’新冠病毒的进化方向”概括出“应用新型技术,加强科技研发”。【点睛】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则材料或一则材料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则材料,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考生要会读,就是会读文或图表,会读选项。会读文或图表指能读出文本陈述的事实及核心、文本列举的数据及其差异、材料显示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息点;会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者命题的侧重点。还要细对,就是精细对点,把读文或读图读出的信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命题者往往会在细处着手,这就需要考生细心筛选信息点和命题点。接着就要严排查,就是在细对的基础上严格排查四个选项,发现选项与原文信息不一致的地方,进行确定答案。4、1.B2.D3.C【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词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词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第一处,“了如指掌”,形容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像把东西放在手掌里给人家看一样。“一目了然”,一眼就看得很清楚。此处是说诸葛亮对天下大势了解清楚,应选“了如指掌”。第二处,“殚精竭虑”,殚:竭尽;虑:思虑。形容用尽心思。“处心积虑”,经过长时间的考虑。形容蓄谋已久。此处是说诸葛亮用尽心思为刘备谋划,不应用贬义词,应选“殚精竭虑”。第三处,“唯唯诺诺”,形容自己没有主意,一味附和,恭顺听从的样子。“俯首帖耳”,形容卑微驯服的样子。此处是说在历史大势面前,并不是只顺从,被动认同,此处与“卑微”没有关系,应选“唯唯诺诺”。第四处,“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流泪。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可圈可点”,文章精彩,值得加以圈点,形容表现好,值得肯定或赞扬。此处是说“英雄壮举”,应选“可歌可泣”。故选B。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有效的答题技巧: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填上与前文或后文相照应的语句;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括号前面的句子是“他的出山,意味着三分天下的局面拉开了序幕;他的去世,则意味着三国局面的瓦解”,主语是诸葛亮;根据话题一致的原则,这里的主语也应是诸葛亮,排除AB;C项“诸葛亮被作者赋予的超人的智慧”最后落到“智慧”上,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与下文无法衔接,排除C项。故选D。3.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时可运用紧缩法,先将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提取出主干(主语、谓语、宾语),检查主干是否存在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的语病;如果主干没语病,再检查附加成分,看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的搭配有无毛病,修饰语内部是否存在语序不当的问题。要仔细琢磨,推敲。我们常说的成语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排除BD;“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意思是自己已经尽力而为,至于能否达到目的,那就要看时运如何了,强调的是对结局的无能为力,而“成事在天,谋事在人”意思是不管时运如何,能否达到目的,自己都应尽力而为,强调的是个人的不懈追求,表达顺序不同,意思已发生变化,结合下文内容,文段赞美的就是与命运抗争的大背景下,个人对理想义无反顾的追求精神,排除A项。故选C。【点睛】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5、1.B2.①内容不同:《书愤》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双重感情;《临安春雨初霁》写明媚春光下客居京华的恬静闲适生活,表达诗人对京华生活的厌倦和不能上前线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悲愤心情。②意境不同:《书愤》的意境是沉郁雄浑顿挫;《临安春雨初霁》的意境是明艳恬静闲适。③风格不同:《书愤》的风格是沉郁雄放;《临安春雨初霁》的风格是清新隽永,优美自然。④表达技巧不同:《书愤》表达技巧之一是虚实相济,前四句回忆往事是虚,后四句着眼现实为实,虚实对比,相得益彰;《临安春雨初霁》表达技巧之一以乐景衬哀情,以恬静闲适的生活反衬落寞无聊的心境。【解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颔联语言清新隽永,由听觉感知一幅明艳生动的春光图,能给诗人些许欣喜与慰藉。”错误。“小楼一夜听春雨”,是说绵绵春雨如愁人的思绪。“一夜”两字暗示了诗人一夜未曾入睡,国事家愁,伴着这雨声而涌上了眉间心头。他虽然用了比较明快的字眼,但用意还是要表达自己的郁闷与惆怅,而且正是用明媚的春光作为背景,才与自己落寞情怀构成了鲜明的对照。B错误。故选B。2.本题考查比较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该先审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再确定从哪些方面去作答。本题要求比较与《书愤》的不同之处,可以从内容情感、意境、语言风格、表达技巧,抒情方式等角度去考虑。《书愤》所写内容为前四句概括自己青壮年时期的壮志和战斗生活,后四句抒发自己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气,但又以诸葛孔明自比,表达了自己的得信心和决心;本诗开篇开篇问句的形式表达世态炎凉的无奈和客居京华的生活。无论是夜不能寐听春雨,还是春光明媚的“作草”“分茶”,还是自我安慰的“清明可到家”,都充满一种厌倦官场而又客居京华的无奈。《书愤》中颔联回忆了曾经边地的战斗生活,“楼船”与“夜雪”,“铁马”与“秋风”,两幅意境开阔雄浑的战场画卷,体现出了诗人“气如山”的坚定和豪迈,语言风格也是沉郁顿挫;本诗选取了“小楼”“春雨”“深巷”“杏花”“矮纸”“斜行”“晴窗”“细乳”“作草”“分茶”等富有生活化的词语,描绘了一种恬静闲适的意境,语言上清新明丽隽永自然。《书愤》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前四句追忆战场生活,虚写,后四句抒发感慨,实写,虚实结合。本诗描写了一幅明艳的春光图,来衬托诗人无奈寂寞的心境。【点睛】诗歌鉴赏选择题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6、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纵豆蔻词工姜夔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解析】【详解】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和掌握文学常识的能力。考查情境默写和直接默写两种类型,要求考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考生要注意在平时背诵文章时注意理解文章的大意。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授”“蔻”“夔”“蔽”等字,默写时要写准确。文学常识题需要学生识记、积累,根据朝代、流派等有条理地学习。《扬州慢》是课本上的诗歌,作者姜夔,难度较小,需要学生注意不要写错别字。7、1.B2.D3.B【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B项,对“元无知”理解错误。由原文“所谓‘元无知’,就是‘你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那种无知”可知,“元无知”的本质是连问题的存在都意识不到。由原文“由于知识的唾手可得,人们开始觉得‘无知’并不可怕,上网一搜,随时就能解惑”可知,“一些人总认为在互联网时代只要上网一搜,随时就能解惑”这只是对一些人错误想法的描述,不是对“元无知”的解释。B错误。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D项,“多层次多侧面地闸述了互联网时代的学习无法再追求绝对完整性和系统性这一观点”错误。第四段的段意主要是讲互联网时代需要掌握更多的零碎知识。“互联网时代的学习无法再追求绝对完整性和系统性”只是指出了互联网时代学习的现状,并非语段的主旨。D错误。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A项,“可以说毫无障碍可言”错误,原文是“似乎已是一片毫无障碍的坦途”且这是一些人的认识,并非作者的观点。A错误。B项,正确。C项,“最需要的是质疑与广博”错误,由原文“而现在的学习应该是‘破案型’的,掌握某个领域的专业知识虽然也很重要,但远远不够,还需要很多零碎的知识作为解决问题的线索”可知,原文并没有提及“质疑”是“破案型”的条件。C错误。D项,“只要……就能使自己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上立于不败之地”说法绝对化,有原文“而那些碎片化、浅表化的知识,其实就是线索。它不需要完备,不需要深刻,甚至不需要精确,而需要尽可能多样化。因为它不是答案,只是一把入门去寻找答案的钥匙。这样的钥匙,自然是越多越好。我们所了解的再偏门再不起眼的一件事,都可能在未来某个时刻成为这样的线索”可知,那些碎片化、浅表化的知识只是一把入门去寻找答案的钥匙,“可能”在未来某个时刻成为这样的线索,而不是“就能”使自己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上立于不败之地。D错误。故选B。【点睛】解答此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对应句。先在选项中选定需要“定位”的关键词语,依据选定的“关键词”寻找、确定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然后首先将题干与选项进行对比,看题干问的是什么,选项回答的是什么,看看是不是考查答非所问类试题。如果题干中出现“不属于”“不能说明”这类词,考查的就是这类题;如果题干中仅出现“不符合原文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则可以不考虑此步骤。其次将选项与对应句进行比较,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时,应找到二者表述存在差异的地方,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项。最后选项与选项进行比较,选出错误或者最恰当的一项。8、1.C2.B3.有助于孩子在儿童阶段就养成阅读的习惯和爱好;②有助于儿童阅读精细化;③适应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智水平;④为孩子的成长塑造适合的媒介环境。【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以偏概全或偷换概念等。C项,“购买畅销书籍……会使儿童过早地进入成人世界”“购买畅销书籍是无视孩子的兴趣”说法没有根据。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A项,“孩子10岁后就不会再喜欢阅读”说法太绝对。原文说的是“如果一个孩子在10岁前还没有建立起阅读的习惯,他今后恐怕不太可能再喜欢上阅读了”,并没有说10岁以后就不会再喜欢阅读。C项,“我国儿童分级阅读体系已基本成型”错,原文“目前国内对少儿图书分级阅读还缺乏普遍的了解和认同。虽然有一些童书已经标明了‘适合×岁儿童阅读’,但是,这不是全国统一的标准,也没有详细的说明,缺乏充分的实践检验”。所以,原文并没有说我国儿童分级阅读体系已基本成型。D项,强加因果,据原文内容,“家长们热切期待科学的分级阅读标准出台”的原因并不是“大众媒体的影响、部分专家的反对”。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在此基础上回归文本,根据题目要求确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本题,“如果不分级,容易造成阅读压力,让儿童丧失对阅读的兴趣和信心”概括为:有助于孩子在儿童阶段就养成阅读的习惯和爱好。“‘童书分级’有助于儿童阅读精细化”提取为:有助于儿童阅读精细化。“分级阅读,是按照少年儿童不同年龄段的心智发育程度为儿童提供科学的阅读计划,为不同的孩子提供不同的读物,提供科学性和有针对性的阅读图书”概括为:适应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智水平。“儿童之所以会有童年,重点是儿童和成人的媒介环境是不同的,他们的媒介环境应该经过筛选和过滤。儿童分级阅读就是在塑造适合孩子的媒介环境”概括为:为孩子的成长塑造适合的媒介环境。【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通读全文,整体感知。②根据题干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范围。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对材料进行比较辨别,分类整理选取关键词或句子(去否定,留肯定;去实例,留结论;去表象,留本质;分清主次,辨别有关和无关等)。转化信息时,要紧扣题意,选择正确的句式作答,不可机械照抄原文的句子,也不可以完全用自己的话作答,可以再保留关键信息的前提下换一种表述方式(转侧面为正面)。④答题原则:列点分条陈述,依据分值答题。熟记一些常用的答题熟语,并合理利用。9、4.B5.A173.①促进入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中国产业全球化进程。②促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推动高等教育结构优化。③拓宽学生和各类社会人员的成才就业路径。【解析】4.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概念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作者观点态度等,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内容与原文的差别。注意选项删、改、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B项,“传递出对高技能工人需求的新信号”错误,依据材料一第二段“从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的比赛项目设置变化、应用要求的提高可以看出,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变化对不同领域的技能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可知,文中只说了比赛项目设置变化和应用要求的提高,而“技能开发与培训等方面都有变化”于文无据。故选B。5.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分析和概括能力。关于文章的内容注意找到选项对应的语段进行比对,发现其中的细微差别,看手法概括是否得当、分析是否合理、人物是否错位、时间地点是否颠倒等。A项,“近年来高技能工人的缺乏,使得用工短缺的内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错误,依据材料二第一段“从媒体报道可以看出,用工短缺的内涵已经发生了变化。以前主要指技术门槛低的务工人员供给不足,现在则突出表现为高级技工的缺乏。这一变化,是产业发展与升级在用工需求端的必然反映”可知,用工短缺的内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的原因是“产业发展与升级”,而不是A项所说“近年来高技能工人的缺乏”;故选A。173.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审准题干,看清楚要求回答“高职扩招将对我国产生哪些影响”,考生应回归材料,逐一筛选原文的影响,并整合为条分缕析的要点。高职扩招将对我国产生的影响,可依据材料三第二段“高职扩招后,将为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产业一线输送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进一步促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之成为中国产业走向全球价值链高端的生力军”,可概括出要点①;依据材料三第二段“此次高职扩招,正是促进职业教育大改革大发展的催化剂,也将成为……更是以现代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推动高等教育结构优化的重要之举”,可概括出要点②;依据材料三第二段“高职扩招,使普通高中学生选择更多样”“让中职学生有了更多就业优势、创业本领、升学通道和更扎实的终身发展基础”可看出:拓展了学生的成才就业方式。从“令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也有了更多接受高等职业教育的机会,能够更高质量地就业”,可概括出:拓宽了各类社会人员的成才就业路径。【点睛】解答筛选概括文中信息题要遵循三个步骤。①一个原则:忠于原文。简答题答案源于文本,不可凭空去想。②两个观念:一是整体观念。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二是联系观念。联系全文,联系主题。③三个步骤:第一步:速读文章,了解大意;第二步:根据试题,精读文章;第三步:根据原文,结合题目,巧妙作答。10、1.C2.D3.B4.(1)那些曾被弹劾的大官,全部命令他们自己陈述后选择剔除他们,用以警戒在位官吏。(2)见朝廷政事大变,敢于进言的人都被贬斥,而刘瑾更加肆虐,许天锡特别愤怒。【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划线句的翻译是:有人说刘瑾惧怕许天锡揭发他的罪行,夜间派人勒杀了他,不能明确实际情况。当时有圣旨令锦衣卫检查六科给事中,不到的人便遭弹劾。锦衣帅弹劾许天锡三日不到。讯问他的情况,那时他已经死了。听说这件事的人为他感到哀痛。“发”字意为“揭发、揭露”,“发其罪”即“揭发他的罪行”。由前文可知,许天锡清查内库,获得刘瑾贪污罪证并拟写诉状。所以“发其罪”应属上句,与“或曰瑾惧天锡”合为一读,意为“有人说刘瑾惧怕许天锡揭发他的罪行”;若“发其罪”单独断开,则“惧”的内容不完整,排除AB;前文说“令锦衣卫点阅六科给事中,不至者劾之”,即“当时有圣旨令锦衣卫检查六科给事中,不到的人便遭弹劾”,由此可知,“三日不至”应当属上句,与“锦衣帅劾天锡”合为一读,意为“锦衣帅弹劾许天锡三日不到”,排除D。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学文化知识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平时的积累,并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对比选项,确定答案。需要注意的是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较为知名的作家作品、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D项,将“朔”和“晦”说反了。D项考查的是天文历法,“朔”指农历每月的初一,如《逍遥游》中“朝菌不知晦朔”一句中的“朔”;“望”指农历每月月圆的那一天,多为农历每月十五,有时为十六或十七,如《前赤壁赋》中“壬戌之初,七月既望”一句中的“望”;“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如《登泰山记》中“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一句中的“晦”。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B项,“许天锡乘时应变,建言献策”的概括是正确的,“许天锡借书林失火之事,上书请派官员刊定有益书籍”“乘天象变异之机,上奏请求改革官员考核制度”的分析也是符合原文意思的。但“两个建议都被皇帝采纳”的分析是不符合原文意思的。“请求改革官员考核制度”一事,原文说“帝善之。于是令两京四品以上并自陈听命……”,可见皇帝采纳了许天锡的建议。但“上书请派官员刊定有益书籍”一事看不出皇帝采纳了许天锡的建议,原文说“所司议从其言,就令提学官校勘”,“所司”即“有司”,意为“主管部门的官吏”,“所司议从其言”即“主管部门商议后采纳了他的建议”。由此可见,“两个建议都被皇帝采纳”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故选B。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简去”是“选择剔除”“选择清除”的意思,“简”是“选择”的意思,“去”是“剔除”“清除”“去除”的意思;“儆”是“警戒”“警告”“告诫”的意思。(2)“加甚”是“更加”“越发”“越加严重”“更加过分”之意,“加”是“更加”“愈加”之意,“甚”是“严重”“厉害”“过分”之意;“大”文中是“特别”“非常”“十分”的意思。【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参考译文:许天锡,字启衷,闽县人。弘治六年考中进士。改任庶吉士。因思念亲人患病,陈述实情并请假。孝宗赐给他驿车让他上路。回朝后,授任吏科给事中。当时言官何天衢、倪天明与许天锡一并负有当时的众望,都城人有“台省三天”之称。十二年,建安的书林失火。许天锡说:“去年阙里孔庙受火灾,现在建安又失火,古今图书荡然变为灰烬。阙里,是道形成的地方;书林,是文章集中的地方。应趁此派官员前去监视,刊定经史等有益的书籍。”主管部门商议后采纳了他的建议,便命令提学官校勘。大同失事,许天锡前往核查,全部得到大同失事的情状,巡抚洪汉、宦官刘云、总兵官王玺以下都被判罪。御史文森、张津、曾大有议论政事被下交司法官治罪,崔志端由道士提升任尚书,许天锡都尽力谏诤。十七年五月,因天象变异皇帝要求上书言事。许天锡上疏说:“地方官三年考察一次,又有巡抚巡按监督,科道纠察弹劾,法律已不可增添。而五品以下的官吏虽有每十年考核一次的条例,任职期限大多为九年,或因任职的时间长而调任升迁,或服丧期满后改任补职,任职能到期。现请以六年为期限,全部考察。那些曾被弹劾的大官,全部命令他们自己陈述后选择剔除他们,用以警戒在位官吏。”皇帝认为好。于是令两京四品以上的官吏自己陈述听从命令,五品以下的官吏六年考察一次,于是定著为法令。不久与御史何深核查牛马房,备文上奏十四件便利的事情,每年节省牛马饲料费五十余万。武宗即位当年七月,因灾害变异上疏,请求皇帝彻底修身反省,广泛征求直言。升任工科左给事中。正德元年,奉命出使封赐安南,在途中进升为都给事中。三年春,完成任务回朝。见朝廷政事大变,敢于进言的人都被贬斥,而刘瑾更加肆虐,许天锡特别愤怒。六月初一,清查内库,得到刘瑾侵吞财物的数十条证据。知道上奏必遭祸患,于是连夜准备好击登闻鼓上奏的诉状,将要以自己的尸首劝谏皇帝,令他的家人在他死后将诉状呈上,于是自杀。当时他的妻子儿女没有跟随他,只有一个小童在身边服侍,将诉状藏起来后逃跑。有人说刘瑾惧怕许天锡揭发他的罪行,夜间派人勒杀了他,不能明确实际情况。当时有圣旨令锦衣卫检查六科给事中,不到的人便遭弹劾。锦衣帅弹劾许天锡三日不到。讯问他的情况,那时他已经死了。听说这件事的人为他感到哀痛。11、1.A2.A3.C4.故禹会涂山/玉帛万国/未闻禹之盈而覆满而溢也/盖所纳鲜而所施广矣/商纣积粟渭桥/聚财鹿台/知所纳而不知所施/故盈而覆满而溢亦宜矣。5.(1)水流广大的百川,不分昼夜地往东注入,即便是巨大的江海,难道能够不充满溢出吗?(2)这样既能对上尊崇王室,对下使老百姓获利,这确实就是所说的有所吸纳就一定有所给予。【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A项,“被”蒙受。句意:所以早晚蒙受海洋的润泽。故选A。2.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析。A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承接。B项,表句中停顿,助词,不译。C项,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项,定语后置标志。故选A。3.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C项,“通过夏禹与商纣、秦朝与汉代处理纳和施的两组对比”错误。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大型厂房出租合同(含租赁保证金及退还)3篇
- 电工电子课程设计体会
- 斜坡道码头课程设计
- 2024年度贷款居间合同范本:艺术品贷款居间服务协议3篇
- 总经理发言稿15篇
- 2024年手机销售与品牌宣传合作合同范本3篇
- 客服专员工作心得2022
- 2025年山东枣庄学院招聘中高级岗位工作人员33人历年管理单位笔试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山东日照市北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招聘聘任制职员9人历年管理单位笔试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山东德州齐河县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152人历年管理单位笔试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 伤口造口学习汇报课件
- 招标代理成果文件质量保证措施
- 水稻生产技术知识考核试题及答案
- 教科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力的描述》参考课件
- AGV智能小车循迹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 中心极限定理的应用
- 家庭室内装饰装修工程保修单
- 有效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 ATS技术交流(新型发动机智能恒温节能冷却系统)100318
- 应急照明装置安装施工方法
- E5015焊条成分设计及焊接性能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