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二校联考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安徽省二校联考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安徽省二校联考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安徽省二校联考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安徽省二校联考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二校联考2025届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下列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本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因为不同时间取样已形成了对照B.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需将试管振荡几次C.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D.将每天所得数据绘制成曲线图一定是“S”型曲线2.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叙述合理的是()A.探究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需先做预实验,以免资源浪费B.植物激素能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其调节作用都具有两重性C.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利等植物激素可以共同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D.缺氧条件不会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和非极性运输3.组成细胞的各种元素大多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如水、蛋白质、核酸、糖类、脂质,等等。人体小肠上皮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是()A.糖类 B.水 C.无机盐 D.核酸4.下图的实线表示某岛屿上鹿的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调查鹿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标志重捕法B.c点时鹿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适中C.当种群数量达到d点以后最高点之前,年龄结构为增长型D.在图示的时间范围内,该岛屿鹿群的环境容纳量为c点对应的纵坐标值5.生活在科罗拉多大峡谷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成了2个种群。南北岸的松鼠经过大约一万年的演变,在形态和体色方面发生了明显的差异。下列说法不符合“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的是()A.两个种群形态和体色的差异,是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的结果B.突变和基因重组,为松鼠形态和体色进化提供原材料C.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群落D.河流的阻隔使南北岸松鼠的基因交流受阻,导致基因库差异加大6.水田中生活着一种无色草履虫(单细胞动物),以细菌和真菌为食,但常因与绿藻共生而成为绿色草履虫,该草履虫即使没有食物也能依赖共生绿藻而生存。现将绿色草履虫和无色草履虫在暗处共同培养,二者在食物上存在的关系是()A.共生 B.寄生 C.竞争 D.捕食7.Akita小鼠是一种糖尿病模型小鼠,该小鼠由于胰岛素基因突变干扰了胰岛素二硫键的形成,大量错误折叠的蛋白质累积在内质网中,导致相关细胞的内质网功能持续紊乱,并最终启动该细胞的凋亡程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kita小鼠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大量凋亡B.胰岛素空间结构的形成离不开内质网的加工C.内质网功能紊乱会诱发某些特定基因的表达D.Akia小鼠肝脏细胞摄取、储存和利用葡萄糖的能力减弱8.(10分)下列结构中,不含磷脂的细胞器是()A.线粒体和中心体 B.核糖体和染色体C.高尔基体和内质网 D.核糖体和中心体二、非选择题9.(10分)马凡综合征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下图分别表示马凡综合征家系1、2的系谱图。回答下列问题:(1)研究得知,家系1的I1和I2不携带马凡综合征致病基因,据此推知,该家系Ⅱ1患病是由于发生_____引起的。(2)由家系1的Ⅱ1和Ⅲ1表现型特点,可推断马凡综合征不是由X染色体的_____基因控制;而由家系2的Ⅱ3和_____表现型特点,可推断马凡综合征也不是由X染色体的_____基因控制。(3)若家系2的II4不携带致病基因,则家系1的Ⅲ2与家系2的Ⅲ1结婚,其子代患马凡综合征的概率为_____;因此,欲生一个健康子代,在产前需进行_____(填“遗传咨询”或“基因诊断”)。(4)在调查马凡综合征的发病率的活动中,下列能提高调查准确性的做法有_____。①调查群体足够大②选择熟悉家系调查③调查时随机取样④掌握马凡综合征发病症状10.(14分)下图中图1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物种数与样方面积的关系,图2表示甲、乙两种群先后迁入该生态系统后的种群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1)生态系统中_____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研究该生态系统中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因为土壤中的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常用_____方法进行采集调查。(2)图乙中,在t2时刻甲的出生率_____(填“等于0”或“不等于0”)。在t3时刻乙种群迁入,导致甲数量减少的原因是_____。(3)若乙种群突然灭绝,则甲种群变化趋势是_____。(4)在人为干预下,该生态系统被分割成环境不同的几个区域,后来某区域生物种类明显发生改变,这种变化过程称为_____。11.(14分)阿尔兹海默病(AD,老年痴呆症)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病,主要以进行性记忆力减退和获得性知识丧失,直至日常生活能力完全丧失为特征。有数据显示,我国阿尔兹海默病患者已经超过了1000万,居全球之首。人脑组织有大量乙酰胆碱(Ach),但乙酰胆碱的含量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下降。正常老人比青年下降30%,而老年痴呆患者下降更为严重,可达70%一80%。主流研究认为人体内Ach含量增多与阿尔兹海默病的症状改善显著相关。(1)大豆异黄酮(SIF)是大豆的提取物,与雌激素结构相似,具有类似雄激素的作用,可用于治疗与雌激素水平低下相关疾病,如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等(围绝经期是指妇女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为了探究大豆异黄酮对阿尔兹海默病大鼠乙酰胆碱代谢的影响,某科研小组以β一淀粉样蛋白注入海马组织内来获得AD大鼠模型,给予不同剂量的IF后。现察大鼠海马组织内反映乙酰胆碱代谢的三种物质一乙酰胆碱、胆碱乙酰转移酶(合成Ach的酶)、胆碱酯酶(降解Ach的酶)的含量变化,得到以下结果:组别乙酰胆碱胆碱乙酰转移酶胆碱酯酶对照组34.8626.3362.04AD模型组11.937.1216.99SIF低剂量组(3mg/kg)21.6111.4940.22SIF高剂量组(9mg/kg)29.1418.3643.34回答下列问题:①对照组中对大鼠的处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结合表格中的数据,推测大豆异黄酮可能对绝经后妇女患阿尔兹海默病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因为雌激素可_____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细胞中β-淀粉样蛋白的表达,__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海马组织中乙酰胆碱的合成。(2)有研究表明,副交感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在心胜中产生抑制性的效果,降低心率。具体机制如图所示。请据图分析副交感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降低心率的机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结合题干信息,提出一条治疗阿尔兹海默病的思路:_____________。12.黄色(Y)圆粒(R)豌豆和绿色圆粒豌豆杂交,对其子代表现型按每对相对性状进行统计,结果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1)杂交后代,黄色与绿色的比是_____;圆粒与皱粒的比是_____。(2)后代中属于双隐性性状的是_____,它是_____子。(3)实验中所用亲本的基因型为:黄色圆粒_____、绿色圆粒_____。(4)后代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_____;自交能产生性状分离的占_____。(5)后代中重组类型占_____,其中能稳定遗传的占重组类型的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D【解析】1、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很多:营养物质的量、温度、pH、溶氧量等。2、酵母菌种群密度调查方法:抽样检测方法--显微计数。3、相关注意事项:(1)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边线上的酵母菌,应只计固定的相邻两个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2)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少误差。(3)结果记录最好用记录表。(4)每天计数酵母菌量的时间要固定。(5)培养和记录过程要尊重事实,不能主观臆造。【详解】A、该实验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在时间上形成自身对照,无需设置对照组,要获得准确的实验数据,必须重复实验,求平均值,A正确;B、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需将试管振荡几次,使其均匀分布,B正确;C、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C正确;D、每天所得数据绘制成的曲线图不一定是“S”型曲线,开始时营养物质充足,后期营养物质缺乏,代谢产物积累,D错误。故选D。2、A【解析】植物激素是植物体一定部位产生的对生命活动具有调节作用的有机物,是一种信号分子,并没有直接参与植物的生命活动,常见的植物激素有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详解】A、探索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需先做预实验,了解最适浓度范围,以免资源浪费,A正确;B、生长素的调节作用具有两重性,其他植物激素的调节作用不具有两重性,B错误;C、乙烯利不是植物激素,属于生长调节剂,C错误;D、缺氧条件下能量供应减少,会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属于主动运输过程),不会影响非极性运输(属于被动运输),D错误。故选A。3、B【解析】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1)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其中C、H、O、N为基本元素,C为最基本元素,O是含量最多的元素。(2)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包括Fe、Mn、Zn、Cu、B、Mo等。(3)细胞的鲜重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分别是O、C、H、N,干重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分别是C、O、N、H;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无机物包括水和无机盐,有机物包括蛋白质、糖类、脂质和核酸,鲜重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干重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详解】在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B正确。故选B。4、D【解析】样方法适合调查植物或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的动物;标志重捕法适合调查活动范围大、活动能力强的动物。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当环境遭到破坏后,K值会下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得到改善时,K值会上升。【详解】A、鹿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调查其种群密度采用标志重捕法,A正确;B、c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斜率为0,即出生率=死亡率,属于稳定型,即各年龄期比例较稳定,B正确;C、当种群数量达到d点以后最高点之前,种群数量不断增多,所以年龄结构为增长型,C正确;D、c点时种群数量最大值,不是K值,种群数量在K值左右波动,故K值为a或b点对应纵坐标值,D错误。故选D。5、C【解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使生物向着一定的方向进化,进而使两个种群的松鼠的形态和体色出现差异,A正确;B、突变和基因重组即种群的变异性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B正确;C、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C错误;D、由于河流的存在,使南北两岸的松鼠由于地理障碍不能进行基因交流进而导致基因库的差异加大,D正确。故选C。6、C【解析】物种之间的关系分为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是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分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种间关系是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分互利共生、竞争、捕食和寄生。互利共生是指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如根瘤菌和豆科植物;竞争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如大草履虫和小草履虫;捕食是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如羊和狼;寄生是指一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如T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详解】无色草履虫和绿色草履虫应为两个不同的物种,由于无色草履虫与绿藻共生,即使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在有光条件下也能依赖共生的绿藻而生存,若将绿色草履虫和无色草履虫在暗处共同培养,绿藻不能为绿色草履虫提供能量,所以绿色草履虫和无色草履虫都会以细菌和真菌为食,它们构成竞争关系。因此C正确,A、B、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无色草履虫常因与绿藻共生而成为绿色草履虫,由此判断无色草履虫和绿色草履虫为两个不同物种,它们之间是种间关系,而不是种内关系。7、A【解析】1、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3、与血糖调节相关的激素主要是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其中胰岛素的作用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详解】A、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合成与分泌的,因此Akita小鼠胰岛B细胞大量凋亡,A错误;B、胰岛素属于分泌蛋白,其空间结构的形成经过内质网的加工,B正确;C、据题干信息可知,内质网功能紊乱后会启动该细胞的凋亡程序,而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因此,内质网功能紊乱会诱发某些特定基因(与细胞凋亡相关的基因)的表达,C正确;D、Akita小鼠无法合成正常的胰岛素,而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吸收葡萄糖,因此Akita小鼠肝脏细胞摄取、储存和利用葡萄糖的能力减弱,D正确。故选A。8、D【解析】细胞器的分类:①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有:叶绿体、线粒体;②具有单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③不具备膜结构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和中心体。【详解】A、线粒体有双层膜结构,含有磷脂,中心体无膜结构,不含磷脂,A错误;B、核糖体无膜结构,不含磷脂,染色体不属于细胞器,B错误;C、高尔基体和内质网都有单层膜结构,含有磷脂,C错误;D、核糖体和中心体都无膜结构,因此都不含磷脂,D正确。故选D。二、非选择题9、(1)基因突变(2)①.隐性②.Ⅰ2或Ⅲ4或Ⅱ1③.显性(3)①.1/2②.基因诊断(4)①③④【解析】遗传病类型判断口诀: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的父亲或儿子不患病,则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看男病,男病的母亲或女儿不患病,则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中女性患病,其父亲和儿子必患病;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中男性患病,其母亲和女儿必患病。【小问1详解】家系1的I1和I2不携带马凡综合征致病基因,但其女儿Ⅱ1患病,则该致病基因不是由遗传获得,而是基因突变导致的。【小问2详解】若该病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母亲患病,儿子必患病(儿子X染色体来自母亲),即Ⅱ1患病,则Ⅲ1也应患病,但家系图中Ⅲ1并未患病,故马凡综合征不是由X染色体的隐性基因控制。若该病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家系2中男子患病,其母亲与女儿必患病(男子X染色体来自母亲且传给女儿),即家系2的Ⅱ3患病,Ⅰ2和Ⅲ4也应患病,Ⅰ1患病,Ⅱ1也应患病,但Ⅰ2或Ⅲ4或Ⅱ1均未患病,则马凡综合征也不是由X染色体的显性基因控制。【小问3详解】设该遗传病由A、a控制,家系2中的II4不携带致病基因,其女儿患病,推出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若为隐性遗传病,则II4不携带致病基因为AA,其女儿不会患病)。家系1中Ⅱ2基因型为aa,而Ⅲ2患病,故Ⅲ2基因型为Aa,家系2中Ⅲ1为aa,故子代患病基因型为Aa,概率为1/2。欲生一个健康子代,在产前需进行基因诊断,确定是否含致病基因。【小问4详解】在调查发病率过程中提高调查准确性需掌握发病症状做发病判断,调查时需随机取样,调查群体足够大,即①③④正确。【点睛】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人类遗传病,能根据系谱图利用口诀判断其遗传方式及相应个体的基因型,能熟练进行相关概率的计算。10、(1)①.群落的物种组成②.取样器取样法(2)①.不等于0②.乙捕食甲,导致甲的数量减少(3)先增加后减少,最终维持相对稳定(4)(次生)演替【解析】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手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在进行研究时,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即用一定规格的捕捉器进行取样,通过调查样本中小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来推测某一区域内土壤动物的丰富度。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两种:一是记名计算法;二是目测估计法。记名计算法是指在一定面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目,这一般用于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目测估计法是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上数量的多少。题图分析:图1中,随着样方面积的增加,样方内的物种数目先增加,后不变,结合图示可知用样方法调查丰富度适合选择的的样方面积为S0。图2中,甲种群先迁入该生态系统呈现出S型种群增长曲线,乙种群后迁入,甲乙种群数量呈现不同步的增减变化,说明乙捕食甲。【小问1详解】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研究该生态系统中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因为土壤中的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常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采集调查。【小问2详解】图乙中,在t2时刻甲的种群数量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此时的出生率与死亡率基本相等,因此,出生率不等于0。在t3时刻乙种群迁入后,甲种群数量减少,导致甲数量减少的原因是乙捕食甲,导致甲的数量减少。【小问3详解】若乙种群突然灭绝,乙作为捕食者,则被捕食者甲种群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最终维持相对稳定。【小问4详解】在人为干预下,该生态系统被分割成环境不同的几个区域,分割后不同的区域环境有所改变,进入某区域生物种类明显发生改变,这种变化过程称为(次生)演替。【点睛】熟知群落丰富度的调查原理和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掌握群落中的种间关系的辨析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群落演替的类型也是本题的考查点之一。11、(1)①.将等量的生理盐水注射到大鼠的海马组织②.降低③.促进(2)副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乙酰胆碱与其受体结合,G蛋白的亚基就会分开。G蛋白亚基在细胞膜内移动到钾离子通道处,使钾离子通道打开,引起钾离子外流,产生超极化,从而使心率降低(3)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来防止乙酰胆碱的分解(或研发可以降解β淀粉样蛋白的药物或研发抑制β淀粉样蛋白合成的药物或研发β淀粉样蛋白的抗体或研发能增强胆碱能神经元(释放乙酰胆碱作为神经递质的神经元)功能的药物)【解析】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发生变化,神经递质作用完后,会被相关的酶水解。分析题意可知,实验中β一淀粉样蛋白注入海马组织内来获得AD大鼠模型,给予不同剂量的IF,分析乙酰胆碱、胆碱乙酰转移酶(合成Ach的酶)、胆碱酯酶(降解Ach的酶)的含量变化,该实验的自变量是AD模型鼠和普通鼠、不同剂量的IF(以SIF代替),因变量是乙酰胆碱、胆碱乙酰转移酶(合成Ach的酶)、胆碱酯酶(降解Ach的酶)的含量变化。【小问1详解】①据题意可知,AD模型组大鼠是以β-淀粉样蛋白注入海马组织得到的大鼠,对照组应该将等量的生理盐水注射到大鼠的海马组织。②根据表格数据可知,与对照组相比,AD模型组相比大鼠大海马组织内乙酰胆碱含量下降,说明β-淀粉样蛋白能抑制海马组织中乙酰胆碱的合成;与AD模型组相比,SIF低剂量组大鼠大海马组织内乙酰胆碱含量升高,说明SIF能促进海马组织中乙酰胆碱的合成;大豆异黄酮(SIF)是大豆的提取物,与雌激素结构相似,具有类似雌激素的作用,因此推测雌激素可降低细胞中β-淀粉样蛋白的表达,促进海马组织中乙酰胆碱的合成。【小问2详解】由图可知,副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乙酰胆碱与心脏起搏细胞的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G蛋白的亚基就会分开。G蛋白亚基在细胞膜内移动到钾离子通道处,G蛋白亚基与钾离子通道结合,使钾离子通道打开,引起钾离子外流,产生超极化,从而使心率降低。【小问3详解】根据题意可知,阿尔兹海默病产生的原因是细胞中β淀粉样蛋白积累,导致乙酰胆碱合成减少,胆碱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