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第二中学生物高二上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第二中学生物高二上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第二中学生物高二上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第二中学生物高二上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第二中学生物高二上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第二中学生物高二上期末统考模拟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图为人体内糖皮质激素(GC)分泌的调节过程,其中“+”表示促进,“-”表示抑制。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GC分泌后可通过体液定向运输到相应的靶细胞、靶器官B.含有GC特异性受体的有下丘脑、腺垂体、单核巨噬细胞等C.在病原体感染的情况下,机体血浆中的GC含量会增加D.机体内GC含量保持相对稳定是因为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2.艾滋病是一种免疫缺陷病,由HIV引起。下列关于HIV和艾滋病的叙述,错误的是()A.HIV侵入人体后与T淋巴细胞结合,破坏T淋巴细胞,逐渐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B.艾滋病病人的直接死因往往是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C.艾滋病病毒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传播三种途径传播D.HIV侵入人体后存在潜伏期,在潜伏期HIV复制能力较弱3.下列有关生物膜的说法,错误的是A.细胞膜上的某些蛋白质可能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有关B.改变细胞膜上某种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可能会影响物质的跨膜运输C.生物膜都是由蛋白质、糖类、脂肪组成的D.动物细胞之间能发生融合与生物膜的流动性有关4.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过程,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A.a表示生存斗争,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图中的b发生了改变C.长期的c一定导致d,d表示生殖隔离D.能相互交配并产生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5.生态学研究离不开野外调查与实验,下列研究与实验最可能导致结果偏小的是()A.从未摇匀的试管中吸出少量酵母菌培养液对酵母菌进行计数B.标志重捕法调查野兔种群密度时部分标记个体的标志物脱落C.样方法调查某地蒲公英种群密度时舍弃个体数量较少的样方D.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时,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没有打开电灯6.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萨顿使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每条染色体上都有许多个基因C.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姐妹染色单体的相同位置上D.摩尔根等人首次通过实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为探究不同波长的光对大麦胚芽鞘向光性的影响,研究者选择长度相同、生长状况相近的两组大麦胚芽鞘,分别用红光和蓝光进行单侧照射,随后在不同时间测量胚芽鞘向光侧和背光侧的长度,结果如下。306090120红光向光侧0.200.400.600.80背光侧0.200.400.600.80蓝光向光侧0.200.260.330.42背光侧0.200.550.901.22(1)蓝光照射的30分钟内,大麦胚芽鞘没有表现出向光性,原因是引起向光性的___(填激素名称)在___产生,而起作用的部位是___,其转运和引起生理作用需要一定的时间。单侧蓝光照射60分钟后大麦胚芽鞘两侧的长度增加值不同,这是由于该激素在胚芽鞘两侧的___不同引起的。(2)由实验结果可知单侧红光照射___(填“能”或“不能”)使大麦胚芽鞘表现出向光性。若在单侧红光照射处理的同时,在大麦胚芽鞘的向光侧涂抹适宜浓度的赤霉素,该胚芽鞘将___(填“向光”或“背光”)弯曲生长,从细胞水平分析,该过程中赤霉素的作用是___。(3)如果在单侧红光照射处理的同时,在大麦胚芽鞘的向光侧涂抹某浓度的生长素,结果胚芽鞘表现为向光性,可能的原因是___。8.(10分)冬泳是一项深受大众喜爱的体育运动。冬泳时,人体会启动一系列调节机制,维持内环境的稳态。请回答有关问题:(1)冬泳时,寒冷刺激机体产生神经冲动,并传入_________形成冷觉。同时,寒冷时,正常人的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从而减少散热,这种调节机制属于______________。(2)寒冷时,下丘脑通过分泌________________(激素)最终实现对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会增加但不至于过高,因为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还存在_____________调节机制。寒冷时甲状腺激素和____________分泌增加,共同促进机体加快新陈代谢,从而增加产热,这体现了激素之间具有_____________作用。(3)冬泳过程中胰岛分泌的胰岛素会增多,分泌胰岛素的细胞是_________,胰岛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10分)黄蓟马是一种体型微小、隐匿性强的昆虫,其若虫和成虫都可以直接吸取植物的汁液,从而对经济作物造成较为严重的危害。昆明地区冬季极端低温较少,蚕豆农田给黄蓟马的生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同时也给许多捕食性天敌如南方小花蝽、瓢虫等提供了栖息环境。(1)在相同时间聚集在蚕豆农田中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作__________________,农田中的南方小花蝽与瓢虫之间是__________________关系。(2)请写出一条包含有南方小花蝽的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并简要分析南方小花蝽数量的增加对蚕豆生长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3)分析下表可知,当黄蓟马密度保持不变时,南方小花蝽捕食能力随自身密度的增加而__________________,可能原因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加剧导致。南方小花蝽密度黄蓟马密度平均捕食量16015.6026011.303608.074607.105606.64(4)以往,为防治黄蓟马,农业生产过程中会喷洒一定浓度的杀虫药剂,长时间使用可能会提高黄蓟马抗药性。目前,控制动物危害的技术越来越倾向于生物防治,请说出一种生物防治的优点__________________。10.(10分)研究表明,下丘脑视前区(POA)和背内侧(DMD)两个区域直接参与体温调节。POA兴奋时促进散热,DMD兴奋时促进产热,而且POA对DMD有显著抑制作用,作用过程如图所示。(1)在寒冷环境中,图中①感受刺激后,神经细胞膜上产生的变化是由___________当神经冲动传导到③时,引起该处结构的信号变化是___________;兴奋在③上的传递是___________(单向/双向),原因是___________。(2)当兴奋传至肾上腺,后者分泌肾上腺素并作用于脂肪细胞上的相应受体,促进的物质分解代谢过程加快的过程是图中___________(④⑤⑥⑦⑧多选),使产热增加。(3)气温升高,POA神经元兴奋经相关神经调节散热,发生在皮肤上的主要反应是___________等(至少2点)。(4)进一步研究发现,POA神经元持续兴奋会产生“低体温症”(与环境温度无关),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11.(15分)根据课本基本概念和原理填空(1)胰岛素的生理功能是能促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2)免疫系统的淋巴细胞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类。(3)目前普遍认为,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5)兴奋以_____________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递;兴奋通过_____________(结构)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神经递质存在于_____________内,通过突触前膜释放,与突触后膜上的_____________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的兴奋或抑制。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A【解析】分析题图:下丘脑分泌CRH作用于腺垂体,腺垂体分泌ACTH,ACTH抑制单核巨噬细胞分泌IL-1的活动,IL-1促进下丘脑和腺垂体的分泌。ACTH还可促进肾上腺皮质分泌GC,GC抑制腺垂体、下丘脑、单核巨噬细胞的活动。【详解】A、GC分泌后可通过体液运输到全身各处,但由于只有靶细胞或靶器官上才有其相应的受体,因此GC只能作用于相应的靶细胞、靶器官,A错误;B、看图可知:GC能作用于下丘脑、腺垂体、单核巨噬细胞等,故含有GC受体的细胞有下丘脑、腺垂体、单核巨噬细胞等,B正确;C、在病原体感染的情况下,单核巨噬细胞活动增强,产生的IL-1增加,促进下丘脑和腺垂体的分泌,腺垂体分泌的ACTH又可以促进肾上腺皮质分泌GC,因此机体血浆中的GC含量会增加,C正确;D、据图可知,GC分泌增加时,对下丘脑和腺垂体的分泌活动均具有抑制作用,IL-1可促进下丘脑和腺垂体的分泌活动,但GC也能抑制分泌IL-1,从而使GC含量保持相对稳定,即机体内GC含量保持相对稳定是因为存在负反馈调节机制,D正确。故选A。2、D【解析】关于“艾滋病”,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艾滋病的中文名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其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2)艾滋病的致病原理: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的T淋巴细胞结合,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最后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细菌、病毒的入侵,让人死亡。(3)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详解】AB、HIV病毒侵入人体后与T淋巴细胞结合,破坏T细胞,使人免疫力降低甚至丧失,最终使人体发生多种无法抵抗的感染和肿瘤,导致死亡,AB正确;C、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有: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C正确;D、HIV侵入人体后存在潜伏期,原因是潜伏期时免疫系统杀灭HIV的能力强,多数HIV能被杀灭,D错误。故选D。3、C【解析】1、细胞膜主要成分为磷脂和蛋白质,含有少量的糖类;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成分之一。2、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流动性(膜的结构成分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3、细胞膜的功能特点:具有选择透过性(可以让水分子自由通过,细胞要选择吸收的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4、细胞膜的功能:①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②控制物质进出细胞;③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详解】A、细胞膜上的某些蛋白质构成糖蛋白,可能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有关,A正确;B、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能协助物质跨膜运输,所以改变细胞膜上某种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可能会影响物质的跨膜运输,B正确;C、细胞膜都是由蛋白质、磷脂和少量糖类组成的,只有动物细胞的细胞膜还含有少量胆固醇,C错误;D、细胞膜的结构成分不是静止的,动物细胞之间能发生融合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D正确。故选C。4、B【解析】a表示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A错误;b表示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生物进化的标志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正确;c表示地理隔离,地理隔离不一定导致生殖隔离,C错误;能相互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D错误。5、D【解析】1、调查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其中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和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而标记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标志重捕法估算种群密度的计算公式是:该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该种群数量=(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的个体数)÷二次捕获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2、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实验流程为:(1)酵母菌培养(液体培养基,无菌条件)→(2)振荡培养基(酵母菌均匀分布于培养基中)→(3)观察并计数→重复(2)、(3)步骤(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绘图分析。【详解】A、吸出酵母菌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需要摇匀,使酵母菌均匀分布,从未摇匀的试管中吸出少量酵母菌培养液对酵母菌进行计数,可能会使结果偏大或偏小,A错误;B、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种群中个体数/标记总数=重捕总数/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若部分野兔身上的标志物脱落,则会导致重捕中被标记的个体数偏小,最终导致实验所得数值比实际数值大,B错误;C、样方法调查某地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应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个体数量,若舍弃个体数量较少的样方会导致计算结果偏大,C错误;D、土壤小动物具有趋湿、趋黑、避高温的特性。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没有打开电灯可导致采集的小动物种类偏少,结果偏小,D正确。故选D。6、C【解析】萨顿使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之后摩尔根等人首次采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A、D正确;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且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每条染色体上含有许多个基因,B正确;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C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同源染色体、等位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等知识,要求学生识记等位基因和同源染色体的概念,明确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了解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探索历程,掌握萨顿和摩尔根采用的方法及得出的结论。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①.生长素②.尖端③.尖端以下部位(或:伸长区)④.浓度(或:分布)⑤.不能⑥.背光⑦.促进细胞伸长(或:促进细胞生长)⑧.涂抹后向光侧生长素浓度过高,生长受抑制,因此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解析】生长素是植物产生的、对植物有调节作用的激素之一。生长素的作用与浓度有关,低浓度起促进作用,高浓度起抑制作用,这称为生长素的两重性,而且生长素的作用往往与发生作用的器官有密切关系。植物的不同部位对同样浓度的生长素有不一样的反应,如禾本科植物的向光生长,即为单侧光引起尖端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导致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侧。【详解】(1)生长素能引起植物产生向光性,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往背光侧运输,生长素从尖端运到尖端以下,导致背光侧生长素浓度更高,背光侧生长较快,植物向光弯曲生长。蓝光照射的30分钟内,大麦胚芽鞘没有表现出向光性,说明其转运和引起生理作用需要一定的时间。单侧蓝光照射60分钟后大麦胚芽鞘两侧的长度增加值不同,这是由于该激素在胚芽鞘两侧的浓度不同引起的,背光侧浓度较大。(2)由实验结果可知,无论单侧红光照射多长时间,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始终和向光侧相等,因此单侧红光照射不能使大麦胚芽鞘表现出向光性。若在单侧红光照射处理的同时,在大麦胚芽鞘的向光侧涂抹适宜浓度的赤霉素,赤霉素能促进茎伸长(生长),因此该胚芽鞘将背光弯曲生长。(3)如果在单侧红光照射处理的同时,在大麦胚芽鞘的向光侧涂抹某浓度的生长素,涂抹后可能向光侧生长素浓度过高,生长受抑制,结果胚芽鞘表现为向光性。【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长素及赤霉素的作用机制的理解,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处理文字和表格信息的能力。8、(1).大脑皮层(2).神经调节(3).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4).负反馈(反馈)(5).肾上腺素(6).协同作用(7).胰岛B细胞(8).加速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解析】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详解】(1)冬泳时,寒冷刺激机体产生神经冲动,最终形成冷觉,形成“感觉”的中枢在大脑皮层。人体受到寒冷刺激,导致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该过程经过了完整的反射弧,属于神经调节。(2)寒冷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促进新陈代谢增加产热。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后会通过反馈调节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活动,因此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会增加但不至于过高。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都能促进机体加快新陈代谢,从而增加产热,在寒冷时,二者分泌量增多,体现了激素之间具有协同作用。(3)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具有加速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的功能。【点睛】本题考查了体温调节、血糖调节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结合题干内容,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9、(1)①.(生物)群落②.种间竞争(2)①.蚕豆→黄蓟马→南方小花蝽②.南方小花蝽数量增加,黄蓟马的数量减少,蚕豆就生长的好(3)①.降低②.种内竞争(4)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提高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降低生产成本【解析】1、群落指的是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有物种丰富度、群落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种间关系、群落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等。2、种间关系有:(1)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物;(2)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的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死亡;(3)寄生:一种生物寄居于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4)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3、对农业害虫的防治主要有三种方式,分别为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机械防治。【小问1详解】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由题干可知南方小花蝽和瓢虫都以黄蓟马为食,所以二者是种间竞争关系。【小问2详解】分析题意可知,黄蓟马以蚕豆为食,南方小花蝽以黄蓟马为食,据此可绘出的食物链为:蚕豆→黄蓟马→南方小花蝽。南方小花蝽数量影响黄蓟马的数量,进而对蚕豆生长好坏产生影响。当南方小花蝽数量增加,黄蓟马的数量减少,蚕豆就生长的好;当南方小花蝽减少,黄蓟马的数量增加,蚕豆生长的不好。【小问3详解】由表格可知,当黄蓟马密度保持不变时,随南方小花蝽密度逐渐增大,南方小花蝽的平均捕食量减小,说明南方小花蝽捕食能力随自身种群密度的增加而降低。可能是由于随种群密度的增加种内竞争加剧造成的。【小问4详解】杀虫药剂对黄蓟马种群的变异起着定向选择的作用,会提高黄蓟马的抗药性的基因频率。目前,控制动物危害的技术越来越倾向于生物防治,生物防治的主要优点:减少环境污染,降低农药残留的危害、降低农业成本,增加农民收入。【点睛】本题结表格数据,考查群落概念、种间关系以及防治害虫等有关知识,重点要求考生能分析表中数据提取有效信息,并得出正确的结论。10、①.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②.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③.单向④.神经递质只存在突触小泡,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触的特异性受体上⑤.④⑥⑦⑥.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强⑦.POA神经元持续兴奋,会使散热增加,同时因其抑制DMD即抑制产热,所以体温持续降低导致“低体温症”【解析】题图分析:①表示感受器,②表示神经中枢脊髓的白质,③表示突触,④⑤⑥⑦⑧表示脂肪细胞中,甘油三酯、脂肪酸、葡萄糖的相互转化及氧化分解过程。其中POA和DMD是下丘脑中直接参与体温调节的两个区域,分别富含热敏神经元和冷敏神经元,而且POA对DMD有显著抑制作用。【详解】(1)图中①表示感受器,当其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上的电位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③表示突触,当神经冲动传导到③时,引起该处结构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突触小泡,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触的特异性受体上,故兴奋在③突触上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