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三物理教案相互作用_第1页
人教版高三物理教案相互作用_第2页
人教版高三物理教案相互作用_第3页
人教版高三物理教案相互作用_第4页
人教版高三物理教案相互作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高三物理教案相互作用

人教版高三物理教案相互作用(篇1)

一、设计实验

让学生阐述自己进行实验的初步构想。

①器材。

②电路。

③操作。

对学生的实验方法提出异议,促使学生思索实验的改进。

锁定实验方案,板书合理的器材选择、电路图、数据记录方法、操作过程。学生按

照学案的过程,补充实验器材,画电路图,并且简单陈述自己的实验操作过程。

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异议,讨论实验的改进方案,并修正器材、电路图、操作方法。

设计实验部分是一个难点,教师要进行引导,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想法,在设计过程

中教师可以提出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自我发现问题。

二、进行实验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困难学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

实验数据之间的关系非常明显,要让学生从分析数据的过程中感受欧姆定律发现的

逻辑过程,传授学生控制变量法。

三、分析论证

传授学生观察数据的方法,投影问题,让学生通过观察数据找到问题的答案,最终

得到结论。学生根据教师投影出的问题观察数据,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规律。

四、评估交流

让学生讨论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解决办法,教师引领回答

几个大家普遍遇到的问题。学生小组内讨论。

使学生意识到共同讨论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借鉴别人的经验。

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扩展记录表格,让学生补充。

投影一道与生活有关的题目。学生补充表格。

学生在作业本上完成。这个练习很简单,但能使学生沿着前面的思维惯性走下去,

强化学生对欧姆定律的认识。

这一道练习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欧姆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课堂小结

让学生归纳这节课学到的知识,回顾实验的设计和操作过程,既强化了知识又锻炼

了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学生归纳。

让学生意识到课堂回顾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的能力,对提高学生的自学

能力有重要的作用。

五、教学反思

学生对实验方法的掌握既是重点也是难点,这个实验难度比较大,主要在实验的设

计、数据的记录以及数据的分析方面。由于实验的难度比较大,学生出现错误的可能

性也比较大,所以实验的评估和交流也比较重要。这些方面都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协助,

所以这次课采用启发式综合的教学方法。

初中物理新课程强调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转变学生学习中这种被动的学

习态度,提倡和发展多样化学习方式,特别是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

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

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敢于“放”,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主动积极的学,要充分

相信学生的能力。但是,敢“放”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而是科学的引导学生自觉的

完成探究活动。当学生在探究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予以指导。当学生的探究方向偏

离探究目标时,教师也要予以指导。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如何紧跟时代的步伐,做新

课程改革的领跑人呢?这对物理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向传统的教学观、教师

观提出了挑战,迫切呼唤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师角色的再定位。

二,注重学法指导。

中学阶段形成物理概念,一是在大量的物理现象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其次

是在已有的概念、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演绎出来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

以往那种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角色,应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

而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就必须加强学生在教学

这一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主体参与。

三、教学方式形式多样,恰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科技的发展,为新时代的教育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平台,为“一支粉笔,一张嘴,

一块黑板加墨水”的传统教学模式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在新形势下,教师也要对自身

提出更高的要求,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和教学技能,提高自己的计算机水平,特别是

加强一些常用教学软件的学习和使用是十分必要的。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向学生渗透物理学的常用研究方法。例如理想实验法、

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效替代法、以及模型法等。学生如果对物理问题的研究方法

有了一定的了解,将对物理知识领会的更加深刻,同时研究物理问题的思维方法,增

强了学习物理的能力。

思考。

人教版高三物理教案相互作用(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演示实验认识加速度与质量和和合外力的定量关系。

(2)会用准确的文字叙述牛顿第二定律并掌握其数学表达式。

(3)通过加速度与质量和和合外力的定量关系,深刻理解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这

一规律。

(4)认识加速度方向与合外力方向间的矢量关系,认识加速度与和外力间的瞬时对

应关系。

(5)能初步运用运动学和牛顿第二定律的知识解决有关动力学问题。

能力目标

通过演示实验及数据处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通过实际问题

的处理,培养良好的书面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认真的科学态度,严谨、有序的思维习惯。

教材分析

1、通过演示实验,利用控制变量的方法研究力、质量和加速度三者间的关系:在质

量不变的前题下,讨论力和加速度的关系;在力不变的前题下,讨论质量和加速度的

关系。

2、利用实验结论总结出牛顿第二定律:规定了合适的力的单位后,牛顿第二定律的

表达式从比例式变为等式、

3、进一步讨论牛顿第二定律的确切含义:公式中的表示的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而

不是其中某一个或某几个力;公式中的和均为矢量,且二者方向始终相同,所以牛顿

第二定律具有矢量性;物体在某时刻的加速度由合外力决定,加速度将随着合外力的

变化而变化,这就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

教法建议

1、要确保做好演示实验,在实验中要注意交代清楚两件事:只有在祛码质量远远小

于小车质量的前题下,小车所受的拉力才近似地认为等于祛码的重力(根据学生的实

际情况决定是否证明);实验中使用了替代法,即通过比较小车的位移来反映小车加

速度的大小。

2、通过典型例题让学生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确切含义。

3、让学生利用学过的重力加速度和牛顿第二定律,让学生重新认识出中所给公式。

教学重点:

牛顿第二定律

教学难点:

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教学过程:

示例:

一、加速度、力和质量的关系

介绍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先研究在质量不变的前题下,讨论力和加速度的关

系;再研究在力不变的前题下,讨论质量和加速度的关系、介绍实验装置及实验条件

的保证:在祛码质量远远小于小车质量的条件下,小车所受的拉力才近似地认为等于

祛码的重力、介绍数据处理方法(替代法):根据公式可知,在相同时间内,物体产

生加速度之比等于位移之比、

以上内容可根据学生情况,让学生充分参与讨论、本节书涉及到的演示实验也可利

用气垫导轨和计算机,变为定量实验。

二、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加速度定律)

1、实验结论:物体的加速度根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方向跟

引起这个加速度的力的方向相同。

2、力的单位的规定:若规定:使质量为1kg的物体产生lm/s2加速度的力叫1N、

则公式中的=1。(这一点学生不易理解)

3、牛顿第二定律:

物体的加速度根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方向跟引起这个加速

度的力的方向相同。

人教版高三物理教案相互作用(篇3)

知识目标

1、知道产生的条件;

2、能在简单的问题中,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静的有无、大小和方向;知道存

在着静;

3、掌握动摩擦因数,会在具体问题中计算滑动,掌握判定方向的方法;

4、知道影响动摩擦因数的因素;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产生的条件以及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通过静与滑动的区别对比,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情感目标

渗透物理方法的教育在分析物体所受时,突出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及无关因素,

总结出产生的条件和规律.

教学建议

一、基本知识技能:

1、两个互相接触且有相对滑动或的物体,在它们的接触面上会产生阻碍相对运动的,

称为滑动;

2、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当有相对滑动的趋势,但又保持相对静止状态时,在它们接

触面上出现的阻碍相对滑动的作用力

3、两个物体间的滑动的大小跟这两个物体接触面间的压力大小成正比.

4、动摩擦因数的大小跟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材料有关.

5、的方向与接触面相切,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相反.

6、静存在值---静.

二、重点难点分析:

1、本节课的内容分滑动和静两部分.重点是产生的条件、特性和规律,通过演示实

验得出关系.

2、难点是在理解滑动计算公式时,尤其是理解水平面上运动物体受到的时,学生往

往直接将重力大小认为是压力大小,而没有分析具体情况.

教法建议

一、讲解有关概念的教法建议

介绍滑动和静时,从基本的事实出发,利用二力平衡的知识使学生接受的存在.由于

的内容是本节的难点,所以在讲解时不要求“一步到位”,关于的概念可以通过实验、

学生讨论来理解.

1、可以让学生找出生活和生产中利用的例子;

2、让学生思考讨论,如:

(1)、一定都是阻力;

(2)、静止的物体一定受到静;

(3)、运动的物体不可能受到静;

主要强调:是接触力,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但不一定阻碍

物体的运动,即在运动中也可以充当动力,如传送带的例子.

二、有关讲解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教法建议

1、滑动的大小,跟相互接触物体材料及其表面的光滑程度有关;跟物体间的正压力

有关;但和接触面积大小无关.注意正压力的解释.

2、滑动的大小可以用公式:动摩擦因数跟两物体表面的关系,并不是表面越光滑,

动摩擦因数越小.实际上,当两物体表面很粗糙时,由于接触面上交错齿合,会使动摩

擦因数很大;对于非常光滑的表面,尤其是非常清洁的表面,由于分子力起主要作用,

所以动摩擦因数更大,表面越光洁,动摩擦因数越大.但在力学中,常称“物体表面是

光滑的”这是忽略物体之间的的一种提法,实际上是一种理想化模型,与上面叙述毫

无关系.

3、动摩擦因数是一个无单位的物理量,它能直接影响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受力情况.

4、静的大小,随外力的增加而增加,并等于外力的大小.但静不能无限度的增大,

而有一个值,当外力超过这个值时,物体就要开始滑动,这个限度的静叫做静.实验证

明,静由公式所决定,叫做静摩擦因数,为物体所受的正压力•的大小变化随着外力的

变化关系如图:滑动的大小小于静,但一般情况下认为两者相等.

人教版高三物理教案相互作用(篇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和联系.

2.理解位移的概念,了解路程与位移的区别.

3.知道标量和矢量,知道位移是矢量,时间、时刻和路程是标量.

4.能用数轴或一维直线坐标表示时刻和时间、位置和位移.

5.知道时刻与位置、时间与位移的对应关系.

过程与方法

1.围绕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与交流,联系实际引出时间、时刻、位移、路程等,要

使学生学会将抽象问题形象化的.处理方法.

2.会用坐标表示时刻与时间、位置和位移及相关方向

3.会用矢量表示和计算质点位移,用标量表示路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时间位移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生活与物理的关系,同时学会用科学的思维

看待事实.

2.通过用物理量表示质点不同时刻的不同位置,不同时间内的不同位移(或路程)的

体验,领略物理方法的奥妙,体会科学的力量.

3.养成良好的思考表述习惯和科学的价值观.

4.从知识是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思想中,培养同学们建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唯物

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

教学难点

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活中的时间与时刻.

2.理解位移的概念,会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

教学工具

教学课件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描述运动的几个概念,大家想一下是哪几个概念?

生:质点、参考系、坐标系.

师:大家想一下,如果仅用这几个概念,能不能全面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

生:不能.

师:那么要准确、全面地描述物体的运动,我们还需要用到哪些物理概念?

一部分学生可能预习过教材,大声回答,一部分学生可能忙着翻书去找.

师指导学生快速阅读教材第一段,并粗看这节课的黑体字标题,提出问题:要描述

物体的机械运动,本节课还将从哪几个方面去描述?

生通过阅读、思考,对本节涉及的概念有个总体印象,知道这些概念都是为了进一

步描述物体的运动而引入的,要研究物体的运动还要学好这些基本概念.

引言:宇宙万物都在时间和空间中存在和运动.我们每天按时上课、下课、用餐、休

息。从幼儿园、小学、中学,经历一年又一年,我们在时间的长河里成长.对于时间这

个名词,我们并不陌生,你能准确说出时间的含义吗?物体的任何机械运动都伴随着物

体在空间中位置的改变,你们用什么来量度物体位置的改变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

的课题一§1.2时间和位移.

[新课教学]

一、时刻和时间间隔

[讨论与交流]

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时刻和时间间隔”一部分,然后用课件投影展示本校作息时间

表.

师:同时提出问题;

1.结合教材,你能列举出哪些关于时间和时刻的说法?

2.观察教材第14页图1.2-1,如何用数轴表示时间?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阅读,积极思考,然后每四人一组展开讨论,每

组选出代表,发表见解,提出问题.

生:我们开始上课的“时间”:8:00就是指的时亥IJ;下课的“时间”:8:45也是

指的时刻.这样每个活动开始和结束的那一瞬间就是指时刻.

生:我们上一堂课需要45分钟,做眼保健操需要5分钟,这些都是指时间间隔,每

一个活动所经历的一段时间都是指时间间隔.

师:根据以上讨论与交流,能否说出时刻与时间的概念.

教师帮助总结并回答学生的提问.

师:时刻是指某一瞬时,时间是时间间隔的简称,指一段持续的时间间隔。两个时

刻的间隔表示一段时间.

让学生再举出一些生活中能反映时间间隔和时刻的实例,并让他们讨论.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某一列车时刻表,帮助学生分析列车运动情况.

(展示问题)根据下列“列车时刻表”中的数据,列车从广州到长沙、郑州和北京西

站分别需要多长时间?

T15站名T16

18:1北京西14:58

00:3500:41郑州08:4208:36

05:405:57武昌03:2803:

0:150:21长沙23:523:51

16:25广州16:52

参考答案:6小时5分、15小时50分、22小时零6分.

(教师总结)

师:平常所说的“时间”,有时指时刻,有时指时间间隔,如有人问你:“你们什

么时间上课啊?”这里的时间是指时间间隔吗?

生:不是,实际上这里的时间就是指的时刻.

师:我们可以用数轴形象地表示出时刻和时间间隔.

教师课件投放教材图L2-1所显示的问题,将其做成Flash动画.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说说怎样用时间轴表示时间和时刻.

生:时刻:在时间坐标轴上用一点来表示时刻.时间:两个时刻的间隔表示一段时间.

一段时间在时间坐标轴上用一线段表示.

师:为了用具体数字说明时间,必须选择某一时刻作为计时起点,计时起点的选择

是人为的.单位秒(s).

师:下图1-2T给出了时间轴,请你说出第3秒,前3秒,第3秒初第3秒末,第

n秒的意义.

答:

1.学习了时间与时刻,蓝仔、红孩、紫珠和黑柱发表了如下一些说法,正确的

是…()

A.蓝仔说,下午2点上课,2点是我们上课的时刻

B.红孩说,下午2点上课,2点是我们上课的时间

C.紫珠说,下午2点上课,2点45分下课,上课的时刻是45分钟

D.黑柱说,2点45分下课,2点45分是我们下课的时间

答案:A

2.关于时刻和时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时刻表示时间较短,时间表示时间较长B.时刻对应位置,时间对应位移

C.作息时间表上的数字表示时刻D.1min内有60个时刻

答案:BC

解析:紧扣时间和时刻的定义及位置、位移与时刻、时间的关系,可知B、C正确,

A错.一段时间内有无数个时刻,因而D错.

以下提供几个课堂讨论与交流的例子,仅供参考.

[讨论与交流]:我国在年10月成功地进行了首次载人航天飞行.10月15日0时0

分,“神舟”五号飞船点火,经小时40分50秒至15日18时40分50秒,我国宇航

员杨利伟在太空中层示中国国旗和联合国旗,再经11小时42分10秒至16日06时

23分,飞船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为着陆.在上面给出的时间或时刻中,哪些指的是时

间,哪些又指的是时刻?

参考答案:这里的“10月15日0时0分”、“15日18时40分50秒”和“16日

06时23分”,分别是指这次航天飞行点火、展示国旗和着陆的时刻,而“小时40分

50秒”和“11小时62分10秒”分别指的是从点火到展示国旗和从展示国旗到着陆所

用的时间.

二、路程和位移

(情景展示)中国西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的沙漠,在沙漠中,远眺不见边际,

抬头不见飞鸟.沙漠中布满了100〜0m高的沙丘.像大海的巨浪,人们把它称为“死亡

之海”.

许多穿越这个沙漠的勇士常常迷路,甚至因此而丧生.归结他们失败的原因都是因为

在沙漠中搞不清这样三个问题:我在哪里?我要去哪里?选哪条路线?而这三个问题涉及

三个描述物体运动的物理量:位置、位移、路程.

师:(投影中国地图)让学生思考:从北京到重庆,观察地图,你有哪些不同的选择?

这些选择有何相同或不同之处?

生:从北京到重庆,可以乘汽车,也可以乘火车或飞机,还可以中途改变交通工具.

选择的路线不同,运动轨迹不同,但就位置变动而言,都是从北京来到了重庆.

师:根据上面的学习,你能给出位移及路程的定义吗?

生:位移:从物体运动的起点指向运动的终点的有向线段.位移是表示物体位置变化

的物理量.国际单位为米(m).

路程:路程是质点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板)

在坐标系中,我们也可以用数学的方法表示出位移.

实例:质点从A点运动到B点,我们可以用有方向的线段来表示位移,从初始位置

A向末位置B画有向线段,展示教材图1.2-3.

[讨论与交流]

请看下面的一段对话,找出里面的哪些语言描述了位置,哪些语言描述了位置的变

动.哪些是指路程,哪些是指位移.

甲:同学,请问红孩去哪里了?

乙:他去图书室了,五分钟前还在这儿.

甲:图书室在哪儿?

乙指着东北的方向说:在那个方位.

甲:我还是不知道怎么走过去,有最近的路可去吗?

乙:你可以从这儿向东到孔子像前再往北走,就能看见了.

丙加入进来,说道;也可以先向北走,再向东,因为那边有好风景可看.

甲:最近要多远?

乙:大概要三百米吧.

丙开玩笑说;不用,你如果能从索道直线到达也就是一百米.

乙:别骗人了,哪有索道啊!

丙:我是开玩笑的,那只好辛苦你了,要走曲线.

甲:谢谢你们两位,我去找他了.

学生分组讨论后,选代表回答问题.

生1:乙手指的方向一东北,就是甲在找红孩的过程中发生的位移的方向.

生2:里面的三百米是指路程,一百米的直线距离是指位移的大小.

生3:他们谈话的位置和图书室是两个位置,也就是甲在找红孩过程中的初末位置.

请你举出生活中更常见的例子说明路程和位移.(围绕跑道跑一圈的位移和路程)

[讨论与思考]

1.(用课件展示中国地图)在地图上查找上海到乌鲁木齐的铁路.请根据地图中的比例

尺估算一下,坐火车从上海到乌鲁木齐的位移和经过的路程分别是多少?

阅读下面的对话:

甲:请问到市图书馆怎么走?

乙:从你所在的市中心向南走400m到一个十字路口,再向东走300m就到了.

甲:谢谢!

乙:不用客气.

请在图1-2-3上把甲要经过的路程和位移表示出来.

师:请你归纳一下:位移和路程有什么不同?

生1:位移是矢量,有向线段的长度表示其大小,有向线段的方向表示位移的方向.

生2:质点的位移与运动路径无关,只与初位置、末位置有关.

生3:位移与路程不同,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路程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

标量.

教师提出问题

师:位移的大小有没有等于路程的时候?

学生讨论后回答,并交流自己的看法.

生:在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就等于路程。

教师适时点拨,画一往复直线运动给学生讨论.

生: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就等于路程.

教师总结

师:只有在单向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在其他情况中,路程要大于

位移的大小.

[课堂训练]

下列关于位移和路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位移大小和路程不一定相等,所以位移才不等于路程

B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方向由起点指向终点

C位移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变化,路程描述路径的长短

D位移描述直线运动,路程描述曲线运动

答案:C

解析:A选项表述的因果关系没有意义,故A错.位移的方向可以用从初位置指末位

置的有向线段来表示,但位移的大小并不等于路程,往往是位移的大小小于等于路程,

故选项B错.位移和路程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位移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路程描述物

体运动路径的长短,所以选项C正确.位移的大小和路程不一定相等,只有当物体做单

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无论是位移还是路程都既可以描述直线运动,

也可以描述曲线运动,故选项D也是错误的.

三、矢量和标量

师:像位移这样的物理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我们以前学过的物理量很多都只有

大小,没有方向,请同学们回忆并说给大家听听.

学生讨论后回答

生:温度、质量、体积、长度、时间、路程.

对于讨论中学生可能提出这样的问题,像电流、压强这两个学生学过的物理量,它

们是有方向的,但它们仍然是标量.这在以后的学习中会更进一步加深对矢量和标量的

认识.

学生阅读课文后,说说矢量和标量的算法有什么不同.

生:两个标量相加遵从算术加法的法则.

[讨论与思考]

一位同学从操场中心A出发,向北走了40m,到达C点,然后又向东走了30m,到

达B点.用有向线段表明他第一次、第二次的位移和两次行走的合位移(即代表他的位

置变化的最后结果的位移).三个位移的大小各是多少?你能通过这个实例总结出矢量相

加的法则吗?

解析:画图如图1-2-4所示.矢量相加的法则是平行四边形法则.

[讨论与思考]

气球升到离地面80m高空时,从气球上掉下一物体,物体又上升了10m高后才开始

下落,规定向上方向为正方向.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体会矢量的表示方向.

(1)物体从离开气球开始到落到地面时的位移大小是多少米?方向如何?

(2)表示物体的位移有几种方式?其他矢量是否都能这样表示?注意体会“+”号

在表示方向上的作用.

解析:(1)一80m,方向竖直向下;(2)到现在有三种:语言表述法,如“位移的大小

为80m,方向竖直向下”;矢量图法;“+一”号法,如“规定竖直向上为正方向,

则物体的位移为一80m”.

[课堂训练]

(播放1500m比赛的录像片断)

在标准的运动场上将要进行1500米赛跑,上午时分50秒,发令枪响,某运动员从

跑道上最内圈的起跑点出发,绕运动场跑了3圈多,到达终点,成绩是4分38秒.请

根据上面的信息讨论以下问题,并注意题中有关时间、时刻、路程、位置变化的准确

含义.

(1)该运动员从起跑点到达终点所花的时间是多少?(4分38秒)起跑和到达的时刻分

别是多少?(上午时分50秒、上午时25分28秒)

(2)该运动员跑过的路程是多少?(1500米)他的位置变化如何?(起跑点到终点的连

线)

四、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

提出问题:我们怎样用数学的方法描述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

如果物体做的是直线运动,运动中的某一时刻对应的是物体处在某一位置,如果是

一段时间,对应的是这段时间内物体的位移.

如图1-2-6所示,物体在时刻tl处于“位置”xl,在时刻t2运动到“位置”x2

那么(x2-xl)就是物体的“位移”,记为Ax=x2-xl

可见,要描述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只需建立一维坐标系,用坐标表示位置,用

位置坐标的变化量表示物体位移.

在一维坐标系中,用正、负表示运动物体位移的方向.如图『2-7所示汽车A的位移

为负值,B的位移则为正值.表明汽车B的位移方向为x轴正向,汽车A的位移方向为

x轴负向.

课后小结

时间和时刻这两个概念是同学们很容易混淆的,同学们要掌握时间坐标轴.在时间轴

上,用点表示时刻,用线段表示一段时间间隔.位移和路程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位移

是用来表示质点变动的,它的大小等于运动物体初、末位置间的距离,它的方向是从

初位置指向末位置,是矢量;而路程是物体实际运动路径的长度,是标量.只有物体做

单向直线运动时,其位移大小才和路程相等,除此以外,物体的位移的大小总是小于

路程.找位移的办法是从初位置到末位置间画有向线段.有向线段的方向就是位移的方

向,有向线段的长度就是位移的大小.时刻对应位置,时间对应位移.在位置坐标轴上,

用点来表示位置,用有向线段来表示位移.

本节课用到的数学知识和方法:用数轴来表示时间轴和位移轴,在时间轴上,点表

示时刻,线段表示时间间隔.要选计时起点(零时刻),计时起点前的时刻为负,计时起

点后的时刻为正;在位移轴上,点表示某一时刻的位置,线段表示某段时间内的位移.

要选位置参考点(位置零点),直线运动中,可选某一单一方向作为正方向,朝正方向

离开参考点的位置都为正,朝负方向离开参考点的位置都为负.位移方向与规定方向相

同时为正,相反时为负.标量遵从算术加法的法则,矢量遵从三角形定则(或平行四边

形定则,以后会学到,不让学生知道).

课后习题

教材第16页问题与练习。

人教版高三物理教案相互作用(篇5)

教学目标

1、了解形变的概念,了解弹力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

2、能够正确判断弹力的有无和弹力的方向,正确画出物体受到的弹力.

3、掌握运用胡克定律计算弹簧弹力的方法.

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二力平衡条件确定弹力的大小.

2、针对实际问题确定弹力的大小方向,提高判断分析能力.

教学建议

一、基本知识技能:

(一)、基本概念:

1、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回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

这种力叫做弹力.

2、弹性限度:如果形变超过一定限度,物体的形状将不能完全恢复,这个限度叫做

弹性限度.

3、弹力的大小跟形变的大小有关,形变越大,弹力也越大.

4、形变有拉伸形变、弯曲形变、和扭转形变.

(二)、基本技能:

1、应用胡克定律求解弹簧等的产生弹力的大小.

2、根据不同接触面或点画出弹力的图示.

二、重点难点分析:

1、弹力是物体发生形变后产生的,了解弹力产生的原因、方向的判断和大小的确定

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2、弹力的有无和弹力方向的判断是教学中学生比较难掌握的知识点.

教法建议

一、关于讲解弹力的产生原因的教法建议

1、介绍弹力时,一定要把物体在外力作用时发生形状改变的事实演示好,可以演示

椭圆形状玻璃瓶在用力握紧时的形状变化,也可以演示其它明显的形变实验,如矿泉

水瓶的形变,握力器的形变,钢尺的形变,也可以借助媒体资料演示一些研究观察物

体微小形变的方法.通过演示,介绍我们在做科学研究时,通常将微小变化“放大”以

利于观察.

二、关于弹力方向讲解的教法建议

1、弹力的方向判断是本节的重点,可以将接触面的关系具体为“点一一面(平面、

曲面)”接触和“面一一面”接触.举一些例子,将问题简单化.往往弹力的方向的判断

以“面”或“面上接触点的切面”为准.

如所示的简单图示:

2、注意在分析两物体之间弹力的作用时,可以分别对一个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确切

说明,是哪一个物体的形变对其产生弹力的作用.配合教材讲解绳子的拉力时,可以用

具体的例子,画出示意图加以分析.

第三节弹力

教学方法:实验法、讲解法

教学用具:演示形变用的钢尺、橡皮泥、弹簧、重物(钩码).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提问

1、重力是的产生原因是什么?重力的方怎样?

2、复习初中内容:形变;弹性形变.

(二)、新课教学

由复习过渡到新课,并演示说明

1、演示实验1:捏橡皮泥,用力拉压弹簧,用力弯动钢尺,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