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上数学全册教学反思(全册)_第1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数学全册教学反思(全册)_第2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数学全册教学反思(全册)_第3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数学全册教学反思(全册)_第4页
苏教版六年级上数学全册教学反思(全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反思我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一课时注重做到以下几点:1、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先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教学。2、给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空间动手操作,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量顶点,然后把学生分成四人一小组,运用长方体事物,在小组内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发现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学生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很快发现了长方体的很多特征,我想这样发现的特征学生肯定印象深刻。3、我准备了有两个面是正方体的特殊长方体的教具。同样让学生自己先研究再长方体的表面积做铺垫。4、在练习中注重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如在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棱的特征以后,我增加了一些题目适度拓展:已知长方体的棱长总和和长、宽,求高;已知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求棱长。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反思新课开始,创设让学生“猜一猜”做一个长方体纸盒和正方体纸盒,哪个用解了表面积的意义,为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大量的时间,不知如何解决这样的矛盾。3《体积和体积单位》教学反思本课围绕体积、容积两个概念,主要是按照建立概念、理解概念、运用区分概念、到最后的综合运用教学的。首先认识体积,从生活中,感知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建立空间观念,然识容积的意义。思广益,举一反三,取长补短,共同提高。4《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学反思节课拼搭立体图形中,学生曾用8块小正方块既搭出了长方体也搭出了正方体,录与分析,发现长方体体积与长、宽、高之间的关系,知道了求长(正)方体体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发展了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5《相邻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教学反思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后,进行教学的。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计算、探索,发为1分米,另一个棱长标注为10厘米。让学生依据图中给出的数据判断它们的体积是否相等,再让学生分别算一算他们的体积。根据体积单位的定义:棱长11110厘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000立方分米=1000前面探索中得到的经验自主进行推算。6《表面涂色的正方体》教学反思每人准备一个正方体学具,并要求每组的小正方体大小相同(以备上课引入之上课开始,通过正方体学具组织复习正方体的特征,为学生探究发现三面、3等分的正方体三面涂色的问题很容易理解,在研究两面涂色的正方体个数时,数的需要。在学生获得基本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组织学生对把棱4等分的正方体进行研究,并推广到把棱n等分的正方体,并总结出相应的规律。7《分数与整数相乘》教学反思探索,了解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意义,知道“求几个几分之几相加的和”可以用乘做一朵绸花要303做一朵绸花要0.33学生列式并追问为什么都用乘法计算,激活学生已有的对整数乘法意义的认识。然后再通过改题呈现例3朵这样的绸花,一共用几分之几米绸带?学生顺理成章地列出了例1题为什么也用乘法计算?学生自然地将整数乘法的意义迁移到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中,实现了知识的真正迁移。1、让学生用画图的方式强化理解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2、强化分率与数量的一一对应关系.并根据关键句说出数量关系。对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通过分析关键句与线段图,为后面的新授作铺垫,解决稍复杂的应用题,并从中理解新旧应用题的不同结构。教学中也显露出一些问题。主要存在于:1、练习题与例题、在同一题的不同解法的多重比较中,比较得到的结论还需站在更高的角度去归纳,还应更深更全面的概括。2、在学生表达解题思路时,不宜集体讲,更应注重学生个体表达,并且不必一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查漏补差。和数量关系的训练。9《分数与分数相乘》教学反思《分数乘分数》是在学习了分数乘整数、整数乘分数,理解了分数乘法的意课中我们力图体现“让学生自己提出、验证计算方法,培养探究问题能力,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总体思路。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通过独立思考、合作研究来展示、证明自己的计算方学生的交流与发展。10《分数连乘》教学反思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有效地培养了学生选择信息、加工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11《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倒数的认识”这一节难度不是很大,适合学生通过自学,然后进行观察、比较、交流、归纳等教学活动进行学习。为了给孩子时间和空间,本节课我采用误,并在修正错误中体会成功。以平等宽容的态度,激起学生的探究热情。特别纳,去总结。通过教学,我感受到教师在教学中应相信学生的能力,并积极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帮助者和促进者,让学生大胆地去发现、去探索、去思考、去总结。相信学生,他就会还给你一个意想不到的精彩!12《分数除以整数》教学反思题。13《整数除以分数》教学反思维,为更好的学习数学提供必要的条件。14《分数除以分数》教学反思通过“分数除以分数”这节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感受:1、要相信学生。学生听效果要好一些。2、肯定学生的思考行为。识。15《分数除法简单应用题》教学反思应用题的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学习中出现问题最多、大部关键在于要分清楚到底是用乘法还是用除法。学生很容易理解,掌握的非常好。而第三单元学习的分数除法应用题则是“已知一个是要求“单位找关键的句子或词语、找单位1、画图分析、找等量关系、根据等量关系解答,但是侧重点是让学生学会找等量关系,学生只要会写出等量关系,就可以根据等我们认为很简单,但是对于学生来说是很抽象的,可以让学生先分析单位1,然后画图,最后解答。这样分步骤来进行,很多学生都能够独立解答,学生通过画图,直观的进行分析,找出了解题方法,避免了抽象的思考,会取得较好的效果。16《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教学反思题,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学会自主观察,收集信息,提出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2、注重引导学生正确分析题意,尽快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3、关注学生的情感教育,将数学知识的学习与生活实际相联系。4、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17《比的意义》教学反思1、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的学习经验,引导学生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时,紧扣教学新知识“比”的意义中的实质内涵,把握知识的连接点和生长点。2、联系生活实际,增进学生对“比”的了解。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感悟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18《比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知识的迁移,联系比与除法和分数之间的关系,借助商不变的规律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猜想出比的基本性质,使学生掌握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本课的难点是化简比。为了分解难点,我首先让学生通过对比观察发现最简单的整数比具备的特征:整数和只有公因数1。然后在化简时紧紧围绕这两个特征掌握化简的方法,即把不是整数比的先化成整数比,再除以最大公因数。本节课的教学应以学生为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类比、推理、猜想、验证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在总结、应用中巩固比的基本性质。在这个过程给学生。19《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教后反思:1.学生的预习对教学有一定的帮助作用,但知识的讲授不能完全靠学生预习。学生对按比例分配实际问题的解决,通过自己的课前独立学习,有一定的收获,也存在着一定的困惑:学生能够理解题意,基本会用两种办法来分析解决问题;但也有部分学生对题中的比的理解表达不清楚。运用练习。3、本节课的课堂练习处理的较好,有层次,从“练一练”到“练习十”都给予了学生恰当的引导,促进了学生有效地解决问题。题,敢于质疑。然后与同学老师交流、讨论解决。20《用假设法解决问题》教学反思成功之处:在教学例1教学中,我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先独立学习,再在小组中交流,然后以集体探究的形式在课堂上展示汇报。教学过程中,学生在集体里交流自己的方法,教师适当参与,指导学生用画线段图、假设等方法解决问题。让学生充分在小组里说,争取人人会说,人人能懂。足之处:我觉得在导入这一环节,对于假设策略的导入太过于生硬,不够自然,而且在整个解决问题过程结束后,没有及时地将几种方法进行对比,从而达到优化策略的目的。21《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反思的引导,学生的学习,都必须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设计:1、从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规律出发,创设情境。激发求知欲望。为学习新的知识从心理需求到知识铺垫做了必要的准备。2、要恰当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中要注意在关键处提出一些问题,且内容恰当,难易适度,并富于思考性,易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如在学生做的过程中提问:“先算什么?后算什么?”由于学生对这些知识并不陌生,很快会根据先算什么,后算什么而计算。这一系列问题,对于学生的思维,有明确的导向作用。3、精心设计练习练习主要在课内进行,练习要有层次,有针对性,讲究方式,使全班学生都得有所思,练有所想。22《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教学反思复杂的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是在学生已经熟悉分数乘法的意义以及初步掌程中首先复习了与本节课有关的分数乘法的内容,然后进入本节课的学习。在分题意让学生动手画图,并请一学生上台示范讲解画图的依据,促使学生进一步理知信息的基础上,借助自己已有的经验,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并上台交流。然后再结合课本的练一练,让学生独立完成,举一反三,更进一步巩固所学的内容。这节课充分重视了学生“思维”的训练,引导学生把思维过程有条理的说出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并及时得到反馈,进行矫正、补充,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促进语言与思维的协调发展。同时结合线段图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思路,从多层次提高了学生的各项综合能力。23《百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必须应用于生活,所以教师在教授数学知识的时候,一定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无处不在,又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帮助学生了解周围的世界,理解并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真切感受学习数学的意义。学生思考,再通过比较各种方法,确定招聘办法之后,进入本节课的重点——百分数。由于学生早已掌握了分数的意义,理解了分数可以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示百分数意义的时候,注意比较了分数与百分数的联系与区别。在处理课本练习的时候,注意了练习的目的性、典型性、针对性、层次性。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弄别的认识又更进一层。24《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反思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的教学是在学习完百分数的意义之后进行的,本节课的知识相对简单,知识点较少,虽然知识点较少,但仍然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在教学中重视了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授以鱼不如授以渔,教师的教学不单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所以本节课坚持以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为主线,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来对学生进行学法尽量让学生自学,让学生自己探索,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作,发展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25《百分数与分数的互化》教学反思《百分数与分数的互化》是在学生学习了百分数与小数互化的后面学习的,所以学习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互化并不是难点。但是这部分知识又很重要,后面的学习通常是把百分数转化成小数或分数进行计算。所以为了学好新课,在课的一开始,就直接教学例都能把百分数与分数进行互化。学生在讲逑转化过程时,思路很清晰。最后通过观察,让学生归纳、总结出百分数与分数互化的方法。26《求百分数的实际问题1》教学反思本节课的内容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简单实际问题,这是在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与小数、分数的互化方法的基础上教学的。对本节课的反思如下:1、注重了新旧知识的联系。问题,让学生回顾旧知,为本节课的教授做了铺垫,打好了基础。然后又通过问题3和问题4自然地引入新知识。2、注重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课努力做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形式来学习。以学问题的目的。这样的处理,有效地提高了整堂课的教学效率,起到了很好的效果。27《求百分数的实际问题2》教学反思本节课讲解的内容是用另一种方法来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具体讲课时,应着重让学生明白以下几点:的百分之几,再用这个百分数与单位“1”进行比较,百分数比单位“1”大,就用减得到的百分数算出少百分之几。相比前面讲的方法,这是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看作单位“1”,而乙比甲少百分之几是将甲看作单位“1”,一般说来,这两个百分数是不同的。28《有关纳税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有关纳税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应该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实际生活知识,处理好两大问题:一是认识税收。在教学例7前,先让学生读教材第97页下方小字内容,让学生了解纳税的有关知识。再结合学生实际,列举生活中的有关“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所得税”等方面的例子,这样学生实际上可以化归为前面所学的“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明确了这一点,计算就没什么问题了。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特点,利用恰当的方法、正确地处理好学生学习的难点、重点,对于学生知识的掌握相当重要。29《有关利息的实际问题》教学反思储蓄与人们的生活密切联系,本节课是在百分数的知识和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在教学时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1、注重联系生活,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上课之前先布置学生了解有关储蓄的知识,课一开始,让学生对照存单介绍了解到的知识,老师再加以引导,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体会到了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2、关注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的联系。我们知道学习数学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教师在设计练习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体现了数学服务于生活的教育理念。本节课我始终以学生为本,强调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归纳出利息的计算方地方。如:课的开始用的时间较多,学生在谈有关储蓄知识时,有部分学生不会倾听,不会组织自己的语言,概念把握不是很到位,思考的时间不足等。30《有关打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