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凝聚法治共识(教案)秋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课件(上海五四制)_第1页
4.2凝聚法治共识(教案)秋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课件(上海五四制)_第2页
4.2凝聚法治共识(教案)秋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课件(上海五四制)_第3页
4.2凝聚法治共识(教案)秋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课件(上海五四制)_第4页
4.2凝聚法治共识(教案)秋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课件(上海五四制)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建设法治中国4.2凝聚法治共识教案【设计依据】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中国,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之一。只有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才是真正的法治中国。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的时间被定为2035年。建设法治中国,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与青少年密切相关。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成效关系到依法治国的走向、深度和持久性。引导学生明白怎样建设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法治国家,使广大青少年学生从小树立法治观念,这是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工程;是在青少年群体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客观要求。九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法律知识储备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法治思维和习惯还在逐步养成中,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在他们心里还没有牢牢扎根,面对法治中国建设进程中出现的以权代法、执法不严、司法不公等问题不能正确看待,容易以偏概全,因此,怎样引领学生正确认识到法治中国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以及在法治中国建设中青少年应扮演怎样的角色,进而把法治作为基本的生活方式,在实践中培育法治素养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本框对应的是课程标准中“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法律与秩序”,具体对应的内容是:“知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体会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有赖于每个公民的参与,是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了解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增强公民意识,学会行使自己享有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本框,引导学生通过视频、图片、文字资料,能够列举出建设法治政府的具体做法。2.通过学习本框,引导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小组合作探究,能够结合教材准确归纳出厉行法治的具体做法。3.通过学习本框,引导学生通过情境分析、辩论,能够结合社会现象理解德治与法治的联系和区别。4.通过学习本框,引导学生分析学校法治教育活动的具体事例,能够积极地表达凝聚法治共识的倡议。【重点难点】【圆卡货】一、教学重点1.重点:法治政府、厉行法治。2.突破策略: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学生分析政府的作用、宗旨;通过观看视频、合作探究、教师点拨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如何建设法治政府。采用情境教学、案例分析、观看视频等方式,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有效思考,有效探究,有效合作,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如何厉行法治,建设法治社会。二、教学难点1.难点: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法治与德治。2.突破策略:通过观看视频、小组合作探究分享和阅读教材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感悟用法治思维塑造国家、政府、社会间的“法治共识”,从而理解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是建设法治中国的时代要求。通过图片观察、案例分析和辩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分析道德与法治的关系,认识到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要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活动运用你的经验教师用幻灯片呈现或让学生直接阅读教材第50页“运用你的经验”。在生活中,人们经常与政府打交道。1.遇到下面这些情况,应该找政府哪个部门?2.你对政府的印象是什么?教师总结:宁宁发现红绿灯坏了要找交通管理部门;爸爸想开一家小吃店要找工商部门;初中生玲玲被父母要求辍学去打工维权找教育部门;壮壮发现有人乱砍滥伐树木要找林业部门;表哥和女朋友要领结婚证要找民政部门。可以说我们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政府的作用。同时,法治精神正深入人心,成为人们的共识,我们正在建设法治中国。(设计意图: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经常要和政府打交道,从学生在生活中与政府打交道的不同场景人手,通过列举生活中的情形及相应情形下应该找政府哪个部门的设问,唤醒学生已有的认知,帮助学生熟悉生活中的政府部门,感受政府的管理与职能,从而增强学生对政府的感性认识,并引出“法治政府”这一主题。开展这一活动要求教师结合生活实例开展教学,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社会生活,也可以补充或更换几个场景。)二、新课讲授(一)环节一法治政府活动一政府的职能学生阅读教材第51页“探究与分享”,结合图片展示的四种场景,思考以下问题。1.这四幅图片都涉及哪些政府部门?他们的主要职责是什么?2.政府的作用是什么?3.人民政府是如何为人民服务的?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关注的新闻时事,进一步交流政府在社会生活其他方面的职责,感知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师总结:公安部门维护社会治安,教育部门保障义务教育,民政部门救助流浪乞讨人员,城建部门保障低收入百姓住房。政府其他方面的职责还有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卫生防疫等方面的职责。一方面,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政府管理;另一方面,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人民政府各部门通过提供公共服务,管理人们的社会生活来实现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为人民谋利益。补充:政府为人民服务2015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规定,统一城乡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对城乡义务教育学生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生活费。民办学校学生免除学杂费标准按照中央确定的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执行。免费教科书资金,国家规定课程由中央全额承担(含出版发行少数民族文字教材亏损补贴),地方课程由地方承担。4.结合生活经验,进一步了解人民政府是如何为人民服务的?教师总结: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为人民谋利益。(设计意图:政府的宗旨、作用对于九年级学生来讲还比较抽象。借助图片能更为直观地展示政府的职责,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带领学生挖掘图片标题背后的丰富内容,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政府管理,人们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政府之所以要为人民服务是因为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可以结合八年级下册内容进行讲解)活动二法治政府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提出:“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到2020年基本建成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党的十八大提出:把“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确立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1.法治政府的含义是什么?2.建设法治政府仅仅是政府的事吗?教师总结:法治政府就是按照法治原则运作的政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法治政府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仅是政府的事,也是全党、全国、全社会的事。(设计意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法治政府基本建成”。教师提前了解法治政府的相关背景内容,做好知识储备,利用国务院文件和图片信息,通过点拨引导学生明确法治政府的含义以及建设法治政府是一个系统工程,它不仅仅是政府的事,也是全党、全国、全社会的事。)活动三依法行政材料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政府职责体系和组织结构,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提高行政效率和公信力。深化事业单位改革。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健全行政裁量基准。强化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和能力建设,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完善基层综合执法体制机制。”1.党的二十大报告是如何规范政府的行政权的?材料二“互联网+政务服务”是一种推动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服务型政府建设,便于公民参与和监督的新形式。它架起了沟通政府与社会的桥梁。“互联网+政务服务”能够把法律、法规、规章及时向社会传递普及,推送群众最关注的信息和服务。李克强总理指出,政务公开是惯例,不公开才是例外,要让群众对政务公开了解像扫二维码一样简单。2.你还知道哪些监督政府的渠道?教师总结: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依法行政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当然公民也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建设法治政府,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设计意图:我国政府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互联网+政务服务”是一种便于公民参与和监督的新形式。以此为范例,唤起学生积极行使政治权利、关注社会问题的意识,促进政府更好地依法行政。请学生为当地政府建言,如公交路线的调整、共享单车的放置、校园欺凌事件的整顿、校门口车辆拥堵的治理等。通过建言献策鼓励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树立公民意识,做社会生活的主动参与者。)(二)环节二厉行法治活动一认识厉行法治阅读P53相关链接1.任选一个主体,谈谈他们是如何厉行法治的?教师总结: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政府也要做好带头作用,带头厉行法治。坚持厉行法治,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设计意图:通过图文并茂的“相关链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感悟厉行法治对全体社会成员提出了哪些要求,认识到不同主体厉行法治的侧重点不同,但在尊法守法上是一致的。)活动二守法的四个层次A:我守法,是因为有法律规定,不能违法。B:我守法,是因为我害怕,不敢违法。C:我守法,是因为违法会带来很多麻烦,不愿违法。D:我守法,是因为有法律才有自由,我选择自觉守法。1.你赞同哪位同学的观点?请举例说明理由。2.有人说:“法律观念强的人是不会违法的。”你赞同吗?请说明理由。3.对于守法,你是如何理解的?教师总结:通过对守法的四个层次的分析,我们发现自觉守法是全民守法的最高层次,是法治社会的应然状态,也是最难达到的境界。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每个公民都要养成良好守法意识,把法治作为基本生活方式,将守法义务落实到日常的一言一行中,增强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努力使自己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几个有争议的话题,引导学生在讨论、反思中逐步认识到,不敢违法、不愿违法、不能违法和自觉守法是守法的四个层次。不敢违法指的是公民由于害怕受到法律的强制性惩罚而守法,这是法治对公民在守法上的最低要求,是公民对法律的被动服从。因为违法会带来很多麻烦而不愿违法,同样不是公民出于对法律的尊重而守法,也是一种公民守法的较低水平。因为有法律的规定而不能违法,它体现的是公民对法律制度的认同以及基于对法律的了解而对自己行为结果的预测,能够用法律指引自己的行为,是公民对守法的一般感性认同。因为有法律才有自由,所以选择自觉守法,这体现的是公民对法治的信仰和尊崇,是公民对守法的高度自觉和理性认同。在对这四个层次的分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觉守法,增强其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动三交警系统执法记录仪使用管理规定《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的指导意见》要求:行政执法机关要按照“谁执法谁公示”的原则,明确公示内容的采集、传递、审核、发布职责,规范信息公示内容的标准、格式;要通过文字、音像等记录形式,对行政执法的启动、调查取证、审核决定、送达执行等全部过程进行记录,并全面系统归档保存,做到执法全过程留痕和可回溯管理;作出重大执法决定前,要严格进行法制审核,未经法制审核或者审核未通过的,不得作出决定。1.交警执法为什么要使用执法记录仪?2.作为公民,在面对交警执法时没有使用记录仪的情况下,你会怎么做?教师总结:厉行法治是对社会全体成员的要求,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也不例外。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设计意图:执法记录仪是具有录像、照相、录音等功能,用于记录民警执勤执法办案过程的便携式法设备。执法记录仪可以及时收集并固定证据,还原事件真相;保障民警合法权益;警示震慑违法行为人,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监督规范民警执法行为,促使其文明执法、公正执法。交警使用执法记录仪是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尊法守法的范例,是对教材正文的丰富和佐证。通过讨论分析,使学生进一步澄清认识,了解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做带头守法的榜样。同时让学生明白,针对交警违反此规定的行为,我们可以拨打12389或向其所在公安局提出投诉,监督军的其依法执法,这是公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精神的表现。)活动四“守法好公民”老杨的故事二十多年前,老杨的女儿被单位无理由辞退。老杨自学法律,将该单位告上法庭,最终打赢了官司。此后,老杨坚持学习法律,搜集了五十多万字的案例和法律知识材料,为求助者提供法律咨询,义务为群众解答各种法律问题,为许多当事人讨回了公道。2014年,老杨被评为“守法好公民”。老杨说:“如果个人利益受到侵害而不去积极维权、依法合理表达诉求,那么最终损害的还是集体的利益。”1.老杨为什么会发出“当个人利益受到侵害而不去积极维权、依法合理表达诉求时,那么最终损害的还是集体的利益”的感慨?2.老杨的故事对我们做守法公民、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有哪些启示?教师总结:只有当法治精神真正落实到现实生活中时,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才能成为现实。厉行法治,需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树立鲜明的法治文化导向。(设计意图:法治社会要求公民觉醒权利意识、民主意识,对立法和司法产生更大的热情,从而反过来成为法治国家建设的动力。通过分析“守法好公民”老杨的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到:当个人合法利益受到侵害时,要积极维护自己的权益,通过合法途径表达诉求;可以运用法律帮助他人,共同营造法治文化环境;法治文化环境的建设离不开每一个守法公民的积极参与。我们中学生不仅仅是法治教育的学习者,更应成长为法治教育的宣传者、法治思想的传播者,将自己所学回馈社会,帮助他人,成为营造法治文化环境、构建法治社会的重要力量。)活动五我谈法治与德治教师播放视频和公益宣传图片“法安天下,德润人心”(也可选用教材第55页“相关链接”的文字资料)。学生思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