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完全燃烧爆炸和安全常识-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基础预学课程(原卷版)_第1页
第18课完全燃烧爆炸和安全常识-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基础预学课程(原卷版)_第2页
第18课完全燃烧爆炸和安全常识-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基础预学课程(原卷版)_第3页
第18课完全燃烧爆炸和安全常识-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基础预学课程(原卷版)_第4页
第18课完全燃烧爆炸和安全常识-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基础预学课程(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暑假零起点】20222023学年九年化学上册预学精品课程第四章认识化学变化第18课完全燃烧、爆炸和安全常识【学习目标】1.了解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的条件和产物,认识物质完全燃烧的重要意义。2.了解一些防火和防爆的安全知识和灭火方法。3.学会一些火灾自救和逃生的方法。【重点】能用化学知识解释爆炸现象和原因【难点】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一、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1)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燃烧较快、放热多、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不污染环境。(2)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燃烧较慢、放热少、产生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有毒气体和微小的炭黑颗粒等物质污染环境=1\*GB3①碳完全燃烧的符号表达式C+O2点燃CO2碳不完全燃烧的符号表达式C+O2点燃CO=2\*GB3②可燃物完全燃烧的条件:氧气充足=3\*GB3③使可燃物完全燃烧的方法:增大氧气的浓度或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3)一氧化碳的性质=1\*GB3①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2\*GB3②化学性质=1\*romani可燃性:燃烧的符号表达式CO+O2点燃CO2现象:a.产生蓝色火焰b.放出热量C.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2\*romanii毒性:一氧化碳易跟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丧失了输氧的功能,人体就因缺氧而死亡二、爆炸定义:急速的燃烧发生在有限的空间内,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就会引起爆炸。可燃性气体或粉尘跟氧气(或空气)混合,由于可燃物与氧气接触的表面积很大,遇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因此,加油站、面粉厂、煤矿矿井等处要严禁烟火。

爆炸极限:导致爆炸的空气中可燃性气体的体积分数范围。由于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时将发生爆炸,因此,可燃性气体性质实验之前,务必检验气体纯度(常用的方法是:收集一试管该气体,用拇指堵住试管口。将试管移近酒精灯火焰,放开拇指,观察气体燃烧情况。如果气体安静燃烧或仅听到很小的声音,说明该气体是纯净的;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说明发生了爆炸,此气体不纯)。

【拓展】CO、H2、CH4为初中阶段常见可燃性气体。原理:(1)CO+O2点燃CO2(2)H2+O2点燃H2O(3)CH4+O2点燃CO2+H2O产物检验:(1)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2)在火焰上罩一个干冷的烧杯(3)先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再将烧杯内壁涂上澄清石灰水。2.易燃物和易爆物①可燃性气体: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②可燃性液体:酒精、汽油、柴油等。③可燃性固体:白磷、红磷、棉花纤维粉尘、金属粉末等3.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①表示的意义是当心火灾易燃物;②表示的意义是禁止放易燃物;③表示的意义是当心爆炸易爆物;④表示的意义是当心火灾氧化物;⑤表示的意义是严禁烟火;⑥表示的意义是严禁带火种;⑦表示的意义是禁止放鞭炮;⑧表示的意义是禁止吸烟。4.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决不允许违章操作。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厂房和仓库要配备消防器材,并要有明显的安全标志。5.火场自救方法(1)火势如果较小,根据起火原因,用适当的灭火器材和方法扑灭;火势较大,有蔓延的可能,立即拨打火警119求救。(2)着火时,要迅速判断安全出口。(3)如果房间内着火,不能随便打开门窗,以防空气流通火势更大,甚至发生爆炸。(4)有浓烟时,用湿毛巾或口罩捂住口鼻,以减少有毒有害物质进入体内。(5)由于空气的流动,上层空气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浓度大,所以逃生时应低下身子沿墙壁或贴近地面跑出火灾区。1.下列混合气体,点燃时可能发生爆炸的是①氢气和空气

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③氦气和氧气

④天然气和氧气()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④2.从防火、灭火、自救等安全知识判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室内着火时不急于打开门窗 B.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C.用明火检验燃气是否泄漏

D.发生火灾逃生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3.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可燃物只有在空气中才能燃烧B.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C.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时可能发生爆炸D.任何燃料完全燃烧时,一定会生成二氧化碳4.储存烟花爆竹的仓库应贴上的标志是(

)A.B.C.D.5.下列物质和空气混合后遇到明火,不可能发生爆炸的是A.氮气B.天然气C.氢气D.面粉粉尘6.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变化之一,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的含量越高,爆炸的可能性就越大 B.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及炭粒、尘粒等排放到空气中会形成浮尘 C.做饭时,燃气灶火焰呈现出黄色或橙色,锅底出现黑色,此时应减小灶具的进风口 D.甲烷和乙醇燃烧产物均为水和二氧化碳,说明二者均为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7.下表是几种可燃性气体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据此判断在空气中最易爆炸的是气体CH4H2COC2H2爆炸极限(体积分数)5%~15%4%~75%12.5%~74%2.5%80%A.CH4 B.H2 C.CO D.C2H28.下列各物质全部属于易燃易爆物的是A.石油、大理石、木材、硫磺 B.火药、汽油、白磷、酒精C.煤气、天然气、氧气、爆竹 D.食盐、氢气、煤气、二氧化碳9.下列有关一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氧化碳无色但有刺激性气味 B.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故可用排水法收集C.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一样,密度比空气大 D.在室内放一盆水防止一氧化碳中毒10.用白色瓷片接近酒精灯外焰时,瓷片没有明显变化;接近焰心时,在瓷片上出现黑色粉末状固体,这是酒精没有完全燃烧时生成的炭黑.用水壶烧开水,开始时会发现:与火焰接触的壶底出现水珠和黑色的炭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燃料本身也可能含有水分子B.加热时应把物体放在内焰上加热C.加大空气的流量可以减少炭黑的生成D.适当提高水壶的高度可以减少炭黑的生成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B.氢气不纯(混有空气或氧气)遇火一定能发生爆炸C.任何可燃性气体或可燃性的粉尘如果跟空气充分混合遇火都可能发生爆炸D.家庭中若发现煤气或液化气泄漏时,应杜绝一切明火,以防发生爆炸12.5月12日是我国的“防灾减灾日”。以下有关处理火灾现场方法错误的是A.身上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B.人员被火势围困在高层建筑时使用楼内电梯撤退C.逃生路线被火封住,应退回室内,关闭门窗,向门窗浇水,发出求救信号D.用水浇湿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低姿行走到安全通道13.人们在生产生活中,为防止事故发生常采用一些安全措施,下列安全措施正确的是A.冬天用煤取暖时封闭门窗B.油锅中的油起火用锅盖盖灭C.厨房内煤气泄漏打开排气扇通风D.掏空沼气池前进行灯火试验14.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A.电器着火用水扑灭B.物质只要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就可以燃烧C.已知镁和氮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氮化镁,说明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D.家中燃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15.如图,向盛满纯净氢气的集气瓶中插入一支点燃的蜡烛,拿出来,再插入,这样反复操作数次,每次现象均为:燃着的蜡烛在瓶中熄灭,在瓶口又复燃。以下由该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石蜡蒸汽的密度比氢气小B.氢气也可以灭火C.在无氧气环境下氢气无法燃烧D.瓶内外石蜡蒸汽着火点各不相同16.如图,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一会后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同时还观察到茶杯内壁变黑。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发:从着火燃烧的高层房间中逃离,下列方法中错误的是()A.用湿毛巾捂住鼻子 B.成站立姿势跑出 C.沿墙角伏低身子迅速爬向门外 D.不要轻易开窗17.亮亮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模拟粉尘爆炸实验,相关操作及现象如下:在一右侧开口的无盖小塑料筒里放入干燥的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金属筒,用打气筒迅速压入大量空气,不久,便会听到“砰”的一声,爆炸的气浪将金属筒上的塑料盖掀起。(1)该实验中的面粉属于_____,在塑料筒中放点燃的蜡烛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鼓入空气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发生爆炸,除具备了燃烧的三个条件外,同时还必须发生在_______________。(2)请你提出一条生产面粉时应采取的安全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18.(1)有位同学家中使用的燃料是天然气,为安全起见,计划在厨房安装天然气泄漏报警器.该同学认为报警器安装的位置应如下图所示:你认为这样安装是否合理__________________

,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报警器显示有天然气泄漏,下列应急措施可行的有(填编号)________

A.检查并关闭气源阀门,防止气体进一步泄漏

B.轻轻打开门窗通风C.立即打开电动抽风机抽风,把泄漏出的天然气尽快排出室外.1.(2022四川自贡市中考)今年我市关于“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中,禁止燃放的区域除城区外新增了部分乡镇。下列表示“禁止燃放鞭炮”的图标是()A.B.C.D.2.(2022四川自贡市中考)2022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4个防灾减灾日,下列做法错误的是()A.遇到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B.扑灭森林火灾时,可设置隔离带将树木与燃烧区隔离C.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立即用锅盖盖灭D.发现火势较大或有蔓延趋势的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3.(2021湖南中考)下列所采取的安全措施不正确的是A.油锅起火迅速用锅盖盖灭B.煤气泄漏迅速打开排气扇C.酒精灯不慎打翻起火,迅速用湿抹布扑盖D.在森林大火蔓延路线前开辟一条“隔离带”,以控制火灾4.(2021江苏扬州中考)“安全重于泰山”。以下应张贴在“防火”场所的标志是A. B. C. D.5.(2021湖南中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B.煤炉上放一壶水可预防CO中毒C.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 D.洗洁精有乳化作用,可用于去油污6.(2021江苏苏州中考)安全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发生室内着火,立即打开门窗通风 B.发现CO中毒者,迅速将其转移到室外通风处C.为防止火腿肠变质,加工时加入大量亚硝酸钠 D.误食重金属盐中毒后,可服用大量食盐水自救7.(2021广西钦州中考)中学生应有一定的安全常识。下列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错误的是A.遇到室内起火,迅速打开门窗通风B.图书馆内图书起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C.发现火势较大或有蔓延趋势的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D.遭遇火灾险情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等方式跑离着火区域8.(2021辽宁葫芦岛中考)下列有关灭火的原理或方法,叙述正确的是A.用嘴吹灭蜡烛,隔绝氧气 B.油锅中的油着火,用水浇灭C.图书档案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D.木柴着火用水浇灭,降低木柴的着火点9.(2021北京中考)如图所示的图标表示A.禁止吸烟 B.禁止燃放鞭炮C.禁止带火种 D.禁止堆放易燃物10.(2021湖北中考)掌握正确的灭火方法能够避免火灾发生或减少灾害损失。下列灭火方法错误的是A.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时,用锅盖盖灭B.扑灭森林火灾时,把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移走C.实验室熄灭酒精灯时,用嘴吹灭D.酒精洒在实验桌上着火时,用湿抹布盖灭11.(2021辽宁铁岭中考)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嘴吹灭蜡烛—隔绝氧气 B.木柴架空—增大了氧气浓度C.森林着火开辟隔离带—清除可燃物 D.煤炉火越扇越旺—增大与氧气的接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