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下册课时31 全部课程 热现象复习(一) 教案_第1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下册课时31 全部课程 热现象复习(一) 教案_第2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下册课时31 全部课程 热现象复习(一) 教案_第3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下册课时31 全部课程 热现象复习(一) 教案_第4页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下册课时31 全部课程 热现象复习(一) 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热现象》复习(一)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1.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3九年级物理的13本质,“热现象”是“分子动理论”的宏观表现.学生在复习“热现象”的过程中,能结合“分子动理论”来加以思考,就具有了"温故而知新"的功能.2.学情分析:节课将分子动理论与热现象相结合,作为研究热现象的重要方法。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物质是有分子组成的,利用物质分子结构描述固、液和气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生活中的有关现象作出解释。3.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能的大小,能够判断同一物体内能大小的变化。5.了解热量的概念,了解热传递的条件。(二)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经历提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过程。2.从能量守恒的角度,判断物体内能大小的变化。3.在运用物理原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控制变量”的意识。(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养成有依据地分析问题的习惯三、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以及能够对物体内能大小的变化作出判断。2.有依据地分析问题(二)教学难点:2.有依据地分析并判断物体内能大小的变化1四、教学过程题目教学过程备注来看第一题。(停顿)……1.物质M通过吸、放热,出现三种不同物态,如图所示.甲、乙、丙物态依次为()A.固液气B.气液固C.气固液D.液固气PPT老师:我们先来请一位同学,说说她的判断过程。学生A:图中甲变为乙是放热但是A中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熔化,需要吸热,故排除A;图中乙变为丙的过程要吸热,但是B中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凝固,要放热,故排除B;图中丙变甲的过程中要吸热,但是D中气变液的过程是液化,需要放热,故排除D。我选C选老师:看来,这位同学对物体不同状态之间的变化以及吸热、放热的第1题情况了解得非常清楚了。我们甚至还可以将固、液、气三态的宏观特性和微观特性相结合,去帮助我们记忆。听听看,同学们还有什么解题的方法?【复习与回顾】PPT话外音固态液态气态物态微观特性宏观特性分子间距离分子间作用力有无固定的形状有无固定的体积固态较小很大有有液态较大较大无有气态很大较小无无学生A':因为图中乙变为丙再变为甲的过程是需要吸热的,根据固态变液态,再变为气态的过程需要吸热,因此,我判断甲、乙、丙分别为气态、固态、液态,故选C。2题目教学过程备注2.小明利用温度计在如左图所示的恒温环境下进行实验,将此温入时间足够长.1)哪幅示意图反应了温度计示数随时间变化的情况()PPT以下的题目逐小题呈现请写出你判断的理由.老师:我们先来听听同学们的想法。学生:我选B选项,因为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较低,温度计插入杯中后,示数要下降。老师:这位同学的分析是否科学、合理呢?我们先仔细阅读,看看题目给我们的信息有哪些?这些信息意味着什么。点,但不足以让我们判断温度计的示数是否会下降,我们还要回原题25PPT度计的初始温度表明了室温是25上升,直至,与室温相同。叙述一下整个过程。话外音学生:由图得,室温为25℃,温度计插入冰水混合物后,温度开始下降至冰的熔点,由于冰是晶体,因此冰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至完全熔化后,继续吸热,水的温度上升,与室温相同时,温度便再应当选A。(PPT的变化?老师:我们再听听同学们的想法学生D:我觉得液体体积应保持不变。温度计的内部是密封的,无论温度如何变化,温度计内液体所含物质的量没有改变,因此其体积不老师:该同学的想法对吗?这位同学提到了“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想想,这指的是哪一个物理量?是的,这是质量的概念,而不是体积的概念。为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想想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什么?话外音3题目教学过程备注液体的体积应该是先缩小、到不变、再到增大、与室温相同时,体积保持不变。(3)温度计插入装有冰水混合物的烧杯中,待示数稳定后,某同学将观察到的温度计示数变化情况和每个温度对应的物态记录在下第2题时间/min0t12345温度/℃000123物态液态液态液态PPT①4时刻,杯中物质的内能于3.②2时刻,杯中物质的内能于1.老师:要比较不同时刻物体内能的大小,我们先利用分子动理论,回顾一下什么叫做内能。【复习与回顾】1.常见的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的。同种物质,在不同的状态下,其分子微观结构不同。2.分子热运动的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的速度越快,分子动能就越大。3.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因此分子间有分子势能。的总和。老师:由表格可得,t4与3时刻,物质皆处液体状态,t4时刻水的温度比3时刻高,分子动能也较大,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4时刻水PPT由表格可得,2与1时刻,其温度相同,所以水的内能也相同?是这样吗?格,前后两个时刻,温度一样,分子动能也一样,但用我们现有的初中物理知识,不易判断分子势能如何变化,那到底如何判断这两个时刻冰水混合物内能的变化呢?便可以知道,冰水混合物吸收热量后,其内能增大。因此这里填“大于3时刻到t4时刻,液体不断吸热,因此4时刻的内能较大。4题目教学过程备注3.小红、小明在同一个环境下,分别用两支准确的温度计、两个的沸腾现象,两杯水分别记为AB。水温度随加热时间整个过程不甲时间/min0123t4567

PPT小红温度℃9094989898989898小明温度℃9092949698989898乙1.沸点℃9095100105气压/0.7×1050.84×1051.01×105标准大气压1.21×1051.43×105【复习与回顾】水的沸腾,是一种发生在内部和表面的剧烈的汽化现象,其特点是沸腾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老师:分析两组数据可得,水的沸点为98.观察表格中沸点与压强之间的关系,我们不难发现,气压越高,对应水的沸点越高。由于水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点是100℃,由此可以判断此时的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20~2的过程中,A吸收的热量比B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PPT老师:我们先来听听同学们的解释。学生E:我认为是正确的。根据表格里的数据我们知道,0~2的过程话外音中,A上升的温度为8℃,B上升的温度为4℃,A上升的温度比B多,所以A吸收更多的热量。A上升的温度比BA句话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学生:依据了公式Qcmt5题目教学过程备注Q大小的物理量有几个?你讨论了几个?学生Q大小的物理量有三个,我只讨论了一个。老师:这位同学的分析,警示了我们,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应当先找出判断的物理依据,再根据判断的依据来进行科学地分析,才能获得正确的结论。这位同学犯的错误,也是我们大多数人容易犯的错误。既然影响Q大小的物理量有3理量。首先是c,都是水,因此c相同,而m,因为题目并没有告诉我们两杯水的质量是否相同,因此,我们便无法用公式Qcmt去判断Q的大小了。那有没有其他的途径进行判断呢?仔细地分析题(停顿)……PPT话外音非常棒,题目当中告诉我们,两杯水单位时间吸收的热量相同,既,AB加热的时间相同,两杯水吸收的热量便相同。努力寻找其他的条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3)分析:是什么原因导致了AB两杯水,在0t2过程中,上升的温度不同?老师: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知道0~,AB两杯水吸收的热量相同,那是什么原因导致了AB上升的温度不同呢?PPT可以利用公式QcmtQ、c相同,tt,AB我们可以推出,mm。原来是两杯水质量的不同所导致的。AB43A的内能比水B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老师:我们听听同学是如何分析的。第2题学生F3A与BA的温度比B高,A的分子动能比B大,因此A的内能比B老师:似乎这位同学的回答无懈可击,那他的回答完全正确吗?让我们再复习一次内能的概念吧。【复习与回顾】内能,指的是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PPT与分子势能的总和。老师:你们发现,刚才的分析中,漏了什么?(停顿)……话外音我们可以知道,ABmmA的分子数目比B少,尽管A的温度比B高,因此,我们AB无法比较此时AB的内能。想一想,我们有其他判断的方法吗?我们刚才还使用了哪种方法,判断内能的大小呢?6题目教学过程备注是的,我们可以从能量守恒的角度进行分析。既然我们已经知道,0~t,两杯水吸收的热量相同,要比较3时刻内能的大小,就要先知道0时刻,A、B两杯水内能的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