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教学设计(第12~14课)_第1页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教学设计(第12~14课)_第2页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教学设计(第12~14课)_第3页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教学设计(第12~14课)_第4页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教学设计(第12~14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统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教学设计(第12~14课)课题第12课新文化运动【课程标准】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知道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认识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素养目标】1.自主学习,掌握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史实和历史评价。(时空观念)2.小组合作,结合史料分析新文化运动把斗争矛头指向孔教的原因。(史料实证、历史解释)3.感受陈独秀、鲁迅等人的勇敢精神和先锋作用,激发勇于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增强民主与科学的意识。(家国情怀)【教学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教学难点】新文化运动把斗争锋芒指向封建旧道德和旧文化的原因。【课前准备】PPT课件、视频、文字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授课时间年月日星期第节二次备课【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复习前三单元不同阶级向西方学习近代化探索的表现及结果,引出接下来要学习的思想文化方面的探索——新文化运动。二、新课讲授【概念解析】“新文化”:资产阶级文化,主要是指民主、科学、自由、平等思想;“旧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指中国束缚人思想行为的封建礼节和封建道德,如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新文化运动:是一场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批判封建文化的文化革新运动。(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背景任务:结合材料试从政治、经济、思想方面分析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展示材料:袁世凯复辟帝制政治:袁世凯实行专制独裁,复辟帝制。袁世凯祭天、祭孔思想文化: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宣扬“尊孔复古”的逆流。经济: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补充: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壮大。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传播科学思想,以更好地发展资本主义。这是新文化运动的根本原因。2.概况任务:阅读教材58-59页,找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相关信息【时空观念】(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1.内容任务:阅读课本第59-60页找出新文化运动的内容。①思想革命:抨击,提倡;②文学革命:推倒,建设新文学,倡导;补充:③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旧道德:主要指以三纲五常为中心的孔子之道儒家伦理学说。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通常指仁、义、礼、智、信。展示材料:“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节选自鲁迅《狂人日记》提倡民主与科学:展示材料:“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出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向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个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艺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陈独秀《敬告青年》思考:这里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的是什么呢?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提倡白话文。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鲁迅的《狂人日记》第一篇白话文小说展示材料:有个秀才闲来无事,在媒婆处看到一则征婚信息:“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秀才觉得这姑娘不错,就把她娶回家了,回家一看秀才差点晕死过去,为什么?秀才: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现实:乌黑,头发无,麻子,脚不大周正体现文言文的弊端播放视频:《白话文之争》,深入理解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评价任务:合作探究,依据材料结合课本评价新文化运动。展示材料:材料一:我没见过他,怎么能爱他?我没有爱他,又怎么能嫁他?这简直是一件买卖,拿人去当牛马罢了。我要保全我的人格,还怎么能承认什么礼教呢?——1919年的《新诗年选》摘录:《自觉的女子》进步性:(1)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材料二:新文化运动促使人们更加迫切追求真理、追求进步,从而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开拓了前进的道路。——毛泽东进步性:(2)为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材料六:倡导新文化的人们对中西文化存在着明显的偏向。如常常把中西的问题视作是非的问题,甚至全盘否定中国固有的文化传统,在重新审视旧传统旧观念时也往往是批判的激情多于批判的理性。但他们代表了那个时候最进步的认识。——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局限性:片面地推崇西方文化,对于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总结提升】新文化运动为什么是“新”文化?究竟“新”在哪里?它是宣传资产阶级思想文化,批判封建文化的运动新文化运动的核心是民主与科学【迁移提升】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展示材料: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中共十九大报告对待祖国传统文化:全面认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使它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体现时代性。对待外来文化:为我所用,以我为主;辩证取舍,择善而从。【家国情怀】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我国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培育高尚品格,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同亿万人民一道,在矢志奋斗中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总结归纳】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三、课堂小结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里反封建的一次激烈斗争,反映了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的强烈愿望,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里的延续。它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弘扬了民主、科学的思想,使中国出现第三次思想解放潮流,也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到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四、随堂练习1、“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修身课)。在操场的树荫下,在宿舍里,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得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则材料反映的实质是()A.维新思想开始传播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民主科学思想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D.洋务运动兴办新式学校2、新文化运动期间,有一些学者提出“废孔学,不可不先废汉字;欲驱除一般人之幼稚的、野蛮的思想,尤不可不先废汉字”“汉字的罪恶,如难识、难写、妨碍教育的普及、知识的传播”。这反映新文化运动()A.把汉字和孔学作为批判的重点对象B.提出文学改良倡导“文学革命”C.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片面性D.唤起了国人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3、金冲及认为:“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有助于使文字的表达能力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并且明白易懂……这是初期新文化运动的又一大功绩。”开创这一功绩的是()A.胡适B.李大钊C.陈独秀D.蔡元培4.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了历史。”站在南京古城墙的废墟上,我们可以“读到”的历史不包括()A.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B.中国最大规模农民战争的覆亡C.孙中山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D.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作业设计】基础性作业:练习册本课内容;拓展性作业:根据知识点绘制思维导图【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题第13课五四运动【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五四运动的基本史事,理解五四精神的内涵,认识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素养目标】1.自主学习,掌握五四运动爆发的时间、口号、经过、结果等基本史实。(时空观念、唯物史观)2.小组合作,结合史料分析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史料实证、历史解释)3.知道五四精神的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青少年要弘扬五四精神,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斗。(家国情怀)【教学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及重大历史意义。【教学难点】对五四精神的理解。【课前准备】PPT课件、视频、文字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授课时间年月日星期第节二次备课【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哪位同学知道五月四日是中国什么节日?这个节日是怎么来的呢?它源于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它如同一颗流星划破星空,如同火炬穿透黑暗,揭开了中国革命新的篇章。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3课:五四运动,去寻找那个令无数青年热血沸腾的时代,探寻先锋足迹,体悟五四精神的精髓吧!二、新课讲授(一)五四运动的爆发1.背景任务:结合材料试从政治、经济、思想方面分析五四运动的背景?展示材料:材料一:(军阀们)经过哪里,就靠哪里的老百姓供应,以苛捐杂税把他们管辖的省敲诈得光。…大河堤坝不维修,听任黄河泛滥;……此外还有滥发钞票,通货膨胀。—《伟大的中国革命》政治:北洋军阀统治黑暗,对外卖国,对内专制独裁,且军阀混战不断,阶级矛盾尖锐。材料二:一战期间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产业工人队伍不断壮大。为中国新的革命运动提供了新的阶级力量。经济、阶级基础: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工人阶级逐渐壮大,为五四运动提供阶级基础。材料三: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掀起了一场新文化运动。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觉醒。2.导火索任务:结合材料分析五四运动的导火索?展示材料:巴黎和会关于德国在山东权利的规定:(1)德国在山东胶州的各项权利、所有权、特别权利,……都让与日本。(2)德国在青岛至济南铁路所得的各项权利,连同用矿权、开采权,一并让与日本。(3)德国在胶州的一切动产与不动产,无偿归日本所有。巴黎和会将德国在山东权利全部转让给了日本。导火索: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概况(五四运动前期概况)任务:观看视频,结合课本62页,完成以下问题:播放视频:《五四运动爆发》展示图片:《北京学生示威游行路线》根据所学知识,思考为什么五四运动中,首先觉醒的是青年学生?新文化运动……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P60【材料研读】展示材料: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

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国亡了!同胞起来呀!——《北京学界全体宣言》上面这段话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怎样的性质?为什么?外争主权:矛头直接指向帝国主义国家(反帝)内除国贼:矛头直接指向北洋军阀政府(反封建)(二)五四运动的扩大1.概况(五四运动后期概况)任务:阅读教材63页,完成下表:思考:五四运动爆发后,中外对五四运动都有什么反应?中方:陈独秀亲自起草《北京市民宣言》,号召北京学生、商人、劳工奋起斗争。外方:日本帝国主义在天津、上海、南京、汉口等地集结军舰,胁迫北洋政府取缔学生的爱国运动。2.结果任务:阅读教材P63,结合图片说说五四运动的结果。图为北京高师被捕学生回校三位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免职令拒签和约的报道结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三个卖国贼;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以实现。这是人民反帝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1.意义任务:小组合作,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分析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展示材料:材料一:五四运动的杰出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新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爱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意义:(1)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爱国革命运动、社会革命运动和思想启蒙运动。材料二: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陆、章去。——《上海学联告同胞书》1919年6月意义(2)五四运动具有革命性,进步性与广泛性。材料三:五四运动推动了近代新文化运动更加深入地健康发展,其具体体现是这次运动大大加速、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从而给新文化运动注入了新的、更为强大、更加科学的思想活力。意义(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其同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材料四:所谓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说,这个革命“已经不是旧的、完全被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本主义的社会与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的革命,而是新的、无产阶级参加领导或领导的革命”。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l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的。--毛泽东——摘自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意义(4)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历史解释】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被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此之前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时期,被称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五四精神任务:五四精神的内涵是什么,我们应如何践行五四精神?展示材料:五四精神体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近代以来追求的先进价值观。爱国、进步、民主、科学,都是我们今天依然应该坚守和践行的核心价值,不仅广大青年要坚守和践行,全社会都要坚守和践行。——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如何践行“五四”精神?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我们要努力学习,勇于承担历史责任,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三、课堂小结五四运动,是以一批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的爱国运动,是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五四运动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丰碑。它蕴含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精神,其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五四运动所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四、随堂练习1、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A、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B、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C、北洋政府逮捕北大学生

D、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2、五四运动的性质,最准确的表述是A、青年学生的爱国运动

B、全国规模的群众爱国运动C、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斗争

D、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3、下列几条口号最能体现五四爱国运动性质的是A、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将不国矣

B、外争主权,内除国贼C、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D、取消“二十一条”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是A.五四爱国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南昌起义

D.中国共产党的诞生5.在中国近代史上,由爱国知识分子领导的,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历史事件是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五四运动

D.辛亥革命6、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口号

B.运动重心由上海转移到北京C.斗争主力逐渐由学生转向工人

D.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7.五四运动前期和后期的主要变化是A.运动中心变化 B.斗争主力变化

C.斗争任务变化 D.斗争方式变化

8.五四运动取得的初步胜利包括①罢免三个卖国贼的职务

②收回了山东的一切权利③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的学生

④中国代表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作业设计】基础性作业:练习册本课内容;拓展性作业:根据知识点绘制思维导图【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课题第14课中国共产党诞生【课程标准】通过了解陈独秀、李大钊传播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等史事,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理解伟大建党精神。【素养目标】1.了解李大钊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知道中共一大、二大召开的内容;分析理解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伟大意义;(史料实证、历史解释)2.通过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原因、过程及影响的完整把握,培养学生在把握事物内在联系的基础上理解历史事件的能力;(唯物史观)3.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工人运动是中国早期的共产党人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而不懈探索和奋斗的结果,其前赴后继的奋斗精神和开拓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家国情怀、唯物史观)【教学重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教学难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课前准备】PPT课件、视频、文字资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授课时间年月日星期第节二次备课【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中共二十大:2022年10月16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引起全球关注。师:中国共产党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诞生的?它诞生后,中国革命又出现了哪些崭新的面貌?二、新课讲授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任务:阅读课本65-66页找出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背景和经过?1.背景国际背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曙光。国内背景: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人们有了新的觉醒,马克思主义逐渐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先进知识分子。2.传播(1)1919年,《新青年》刊载了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2)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3)马克思主义开始与工人运动结合起来。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历史人物:李大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共产党成立的条件任务:综上所学,结合《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分布示意图》分析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展示图片: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阶级基础:工人阶级的壮大组织基础: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补充:材料研读以往搞革命的人……如今在五四群众中所蕴藏的力量一旦得到解放,那才真正是惊天动地、无坚不摧的。——《吴玉章回忆录》上面的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中共一大概况任务:阅读教材P67-68完成中共一大概况的表格。展示表格:思考:为什么推选陈独秀为中央书记?因为他是①新文化运动发起人②五四运动领导者③创建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补充:相关史事,党的生日,中共一大会址,红船故事与红船精神。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意义任务:合作探究结合史料回答问题,并思考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展示材料:材料:在旧式的农民战争走到尽头,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屡屡碰壁,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和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纷纷破产的情况下,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给苦苦探寻救亡图存出路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全新选择。——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上的讲话问题1.材料中的“农民战争”、自强运动、“改良主义”、“资产阶级革命”分别指的是是什么事件?他们的结果是什么?分别指: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结果都是失败。2.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代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不是偶然的,是适应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近代历史的必然选择。总结: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新在哪里?新的领导力量: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新的奋斗目标:实现共产主义3.中共二大任务:阅读教材,找出中共二大的概况。时间:1922年7月地点:上海革命纲领:最高纲领: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对比分析】中共一大与中共二大的比较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任务:阅读教材68-69页,找出全国工人运动高涨的相关信息。提醒学生阅读P69相关史事,了解“二七惨案”京汉铁路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